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当时明月在:广州刑警重案录
作者:
没有子弹
日期:2009-10-30 16:22:00
一、变态
正常的罪犯往往难以让人铭记,能够上案例分析的,通常都是些手段、目标怪异的家伙,所谓变态。
2001年底,发生了一单不敢说绝后,但是可谓空前的变态强奸系列案。前后共有9名老太太被同一嫌疑人强奸,部分受害者被掐死,也有个别由于年纪过大,受惊而死。疑犯选择的目标都是70岁以上在城中村中独居的高龄老太太,无人照料,几乎无反抗之力。大多数老人家由于受到惊吓,无法说清案情的经过,更不用说疑犯的体貌特征。
这个系列案对于我们而言是个典型的失败案例——在疑犯作案3宗就已经串并案件侦查的情况下,屡屡让疑犯在搜查圈中逃脱。特别是最后一次围捕,疑犯作案未遂,接到群众报警后,大批警力迅速到位,将疑犯包围在某一区域,但是由于个别参战的派出所民警的疏忽,竟然让疑犯从眼皮子下溜走。从此,受惊的疑犯再无出现。
此案铁证甚多,包括疑犯的DNA等一系列证据提取得比较完备,可以说只要抓到人,几乎无需审讯。但是8年过去,杳无音讯。而根据此类案件的特殊性,疑犯的需求一般状况下难以满足,必定会再次作案,早晚而已(我怀疑他已经做案)。希望有同行能够留意到已经在数据库里面躺了很多年的各类证据。
说一个成功的。2006年底,广州X快速路沿线连续发生强奸、抢劫系列案,初查14宗(实际核实26宗)。这个疑犯作案的手段也很有特点:冒充摩托车搭客仔,作案对象基本是性工作者,强奸时戴着头盔,要求受害者模仿A片的高难度动作等……还跟陈冠希同学有相同癖好,喜欢边做边拍……
抓捕疑犯前后花了10个月的时间。最早的难题是寻找受害者,由于性工作者大多数不愿意报案,致使疑犯的很多作案地点和手法没有暴露。侦查人员伏击地点过于单一,收效甚微。庆幸的是,在寻访受害者的过程中,我们找到一位的记忆力超强的姑娘,她只见过疑犯脱下头盔的一刹那,便对其特征过目不忘。我们带着她,在疑犯惯于出没的路段机械式的等候了一个星期,这个姑娘终于在一晃而过的车流之中指出了疑犯,事后证明,这姑娘的记忆力还真不是盖的。
确定了疑犯的特征,但是抓捕又是一个问题——这个家伙的摩托车经过改装,极其快速,而且从来不在人多的地方停车,更要命的是——从不搭载男乘客。曾经他已经钻入伏击圈,侦查员扮作群众欲乘车,结果刚靠近,这家伙立即绝尘而去……
我们还曾试过开车撞击,以漂亮女民警为饵设伏等等……均不成功。在广州的交通条件下,汽车真他妈的比不过摩托车,根本不够灵活敏捷,领导又怕造成事故伤到行人。女民警嘛,也许长得太正气,人家要找的就是性工作者,衣着不暴露,眼神不迷离,他还瞧不上。
最后抓到这个家伙还是靠了非常规的手段。在他的住处抓到的。抓到他的时候他如释重负——好像就等着这一天。这家伙对性似乎有超乎寻常的要求,手机里面全是自拍的视频。就因为嫖娼要求过于独特(A片看多了看来也有害啊……),被打了几次,对性工作者有了看法。
我事后又以此为典型进行了后续的调研,和疑犯聊天就有好几次——不是审讯式的,而是交流式的。还专门就疑犯的成长经历、作案心理、破案得失等形成了长篇调研。可惜啊,限于内容R级,可能永远不见天日。但我觉得这个典型值得研究:成长的叛逆,家庭的破碎,环境的影响,人性的贪婪,天生的狡诈,内心的煎熬,侦破的曲折……全部包含在里面了,要写成一部悬疑侦探剧,完全没有问题。
(秃笔抗踢牛……)
日期:2009-10-30 16:35:41
脱下警服一年多了,感觉并没有曾经想象的那么难舍。还在怀念的,也许只是那种不可复来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出于对自己记忆衰退和心态老化的担心,留下点片言只语,算是对七年刑警生涯的交代。内容皆为真实案例,部分可能媒体有过披露。尽量随意,但不要指望细节,具体地点、人名、侦查手段不在本文介绍范围。主要介绍一些内幕和花絮,专业术语尽量简化,想到哪写道哪,那天不想写就不写了,看官莫怪。
这段话写在前面。忘了粘贴了,版主帮个忙吧。
日期:2009-10-31 16:05:59
二、悲剧
谋财的命案我记得不多,但是因为家庭关系引发的倒是不少,让我记忆深刻,这亲情一旦倒戈,要命啊。
2004年有个老公杀老婆的,起因也很简单,老公包二奶,老婆发现了,不依不饶,结果老公一时兴起,把老婆杀了,还大卸八块,丢进了自家的化粪池。这个案子的曝光要多谢死者的妹妹——也是个挺执着的女人。好久不见自己的姐姐,凭着直觉感到不对劲,去报人口失踪又觉得不靠谱,自己暗地里找。后来发现那化粪池的封口有新加的水泥,很生怀疑,悄悄打开来自己捞,结果捞出了一只手。这个案子如果要等人口失踪之类的程序走完再来查,是挺麻烦的。
同年还有一个老婆杀老公的。也挺狠。死者是个搭客仔,被人连捅n刀,暴尸荒郊。那个年头抢劫搭客仔的案件比较多,我们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去查的。但是这个女人倒在了一些细节上,我们准备去安慰她的,结果她太冷静,死者的财物也没有什么损失,让我们起了疑心。跟她旁敲侧击的玩了一个星期的心理战,最后请她进审讯室的时候,一下就崩溃了。一点小口角导致狂暴的干掉了自己的丈夫,这女人,彪悍阿。
还有个杀自己母亲的。有个女人当了人家的二奶,还生了个小孩。帮她照看孩子的母亲火气挺大——本来跟人家当二奶就够憋气的了,你还生个孩子给我带。经常吵架,某日该女一口气不顺,操刀就把母亲砍了。还分成好几大块。之后自己还挺镇静的去超市里买行李箱,把母亲的尸体装了,四处乱扔。坦率的说,这个案子如果她抛尸远点,侦查起来难度就大了,两个没有登记的外来人口,光确认尸源就是很难的。但是,这个女人居然把母亲的头就扔在自己住处两百米远的地方……最终让我们排查出来了。不可理喻阿。
重点说一个兄弟相残的。07年的,该案曾经引发社会恐慌,广州本地的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搞得中央领导都做过批示。
起因其实很简单,一个中学生暴尸荒岭,发现时尸体已经高度腐败,白骨化了。案情被媒体披露后,本地的一些好事者无风起浪,搞出“有人偷小孩子器官卖”之类的消息来,经过媒体放大,一时间本地学校风声鹤唳,家长们坐卧不安。这个案子的起因是本地的一个农民多年前离异,因为赡养费的问题和前妻年年上法庭,殃及和前妻所生的男孩A,小A在母亲长年累月的仇恨教育和父亲冷漠的现实下,久有杀父之心,唯恐不成,遂将仇恨转移到父亲和现在的妻子所生的孩子——也就是他的同父异母弟弟B身上,找了个时机,把弟弟骗到山上,用石头活生生的砸死了。
这个亲情悲剧最大的祸首应该说是父亲。离了也就罢了,年年为几百块的赡养费和前妻闹腾,对自己的两个孩子更是判若云泥,最终造成兄弟相残。祸根阿,这种男人,死不足惜。现实给他的惩罚我想胜于死亡——两个儿子一死一囚。
这个案子的侦破过程值得一提。细节和耐心制胜的典型。当时的社会舆论压力很大,领导层层批示,似乎都指向外围。事实上,只有我们清楚,外面的那些“风声”他妈的多么不靠谱。最初我们只是确定熟人作案,在社会关系中到处兜圈子。并没有把目标锁定死者的哥哥。但后来经过对沿途不太完备的监控录像的分析和无数遍的现场重组,发现了一些苗头。专门负责分析监控录像的那个兄弟大概看了300个钟头的录像,眼睛看得快要流血,终于从中查找出了5秒钟的可疑画面——仅仅是一晃而过、只露出下半个身体的画面。就这顺着这点,整个案子得以突破。
这个案子有些有趣的花絮。在疑犯已经基本确认的情况下,我和领导最后一次在现场复勘。领导见四下无人,偷偷的拿出一枚硬币,念念有词道:“XXX(死者),你在天有灵的话,睁眼看看,是你哥,就正面!”那枚硬币在空中划了一个长长的弧线,落地,果然正面。
更有趣的是,查这个案子还无意中破了另一种案件。那是后话了。
我永远记得那个孩子被我们从家中带走的情景。那么镇静。仿佛是种解脱。唉。
(秃笔抗踢牛……)
日期:2009-11-03 01:02:19
3、愚昧
大多数罪犯害命当然是为了谋财。但是谋财的过程除了表现出惊人的愚昧和残忍外,一无是处。这也符合学历层次越低,犯罪概率越高的普遍规律。
07年有一个发廊妹杀老板娘的。应该说老板娘待她不薄,同吃同睡。但这女人养了个不务正业的小白脸(性工作者大都有这个传统,用粉色的钱再去养白色的脸,寻个心理平衡),这小白脸以为老板娘很有钱,便鼓动女人合谋劫财。两人里应外合将老板娘绑了,抢了银行卡去取钱,老板娘当然不甘心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就这么没了,几次都没说真的密码,为此白白挨了无数刀。最终忍不住说了,死期也就到了。两人用电源线勒死了老板娘,还补了几刀。最可恨的是,哪个女人表现出了令人恐怖的细心,这种情况下她还担心老板娘不死——用了一种很特别的绳结把老板娘绑死,还不够,又把透明胶剪成圆形,封住其鼻孔……最后再拿几层棉被盖住尸体……
杀人后,两人还心安理得的回到自己的住处睡了一觉,然后跑到东莞,总共取了4000多块钱,最后绕道深圳坐飞机回家——之所以去东莞取钱,去深圳坐飞机的理由也很可笑——他们认为,这样绕一下,警察就应该没办法找他们了……
这两个加起来还不到40岁的年轻人愚蠢而多余的作案细节大大的帮助了我们破案。一看到那个特殊的绳结和封住鼻孔的透明胶,就有侦查员提出女性参与了作案……原因很简单——男性会使用花结绑人的几乎没有,更不会麻烦到要用小圆片状的透明胶去封鼻子……
4000块了结了一条生命,还别嫌少,200块害了两条的都有。03年的一起双命案,主角同样是两个年轻的男孩。打工嫌累,看着房东似乎有钱,打起了主意。闯进去的时候房东不再,就其老母带着一个3岁的小女孩在。结果这两个禽兽不如的家伙残忍的杀害了祖孙俩。细节简直不忍陈述——在杀害小女孩后,疑犯怕其不死,又将其头部溺入马桶……
而这一切暴行换来的,仅仅是两百块。连逃亡的路费都不够。两人挥霍了一顿自首,徒步从广州逃到了新会的一个小镇。妄图隐姓埋名。
这个案子确定疑犯并不难。关键是追捕。两个人没有任何通讯工具,社会关系几乎为零,逃亡也是漫无目的。如果要撒开网去找,无疑是缘木求鱼。我的同事老黄(这个人以后要重点谈到)发挥了他的屡试不爽的必杀技——混到两人曾经打工的工厂去,扮成打工仔,摸查两人的工友……这两龟孙第一个求救电话打出后不到两个钟头,就已经落网。
(秃笔抗踢牛……)
日期:2009-11-04 00:20:58
4、斗智
楼上有位兄弟说我前面介绍的案例都没有技术含量。你看《越狱》多了吧?那种高智商的犯罪,只堪电影的铺排。现实中肯定没有——如果有,那一定不会让你知道。
既然如此,我就拿出一个压箱底的案例来详细说说——这个案例,从发案到侦破,横跨了十八个月的时间,无论是罪犯还是侦查员都体现出了超乎寻常的耐心和智慧。我认为,算得上经典。但是由于本案涉黑,部分细节不宜披露(广州毕竟不是重庆),容我选择性说明。
2002年,本辖区某酒吧发生了一种酒后纠纷引发的斗殴案,双方各纠集了多人参战,最终导致一人被砍死。
由于双方都是地头蛇,均有涉黑背景,从情理上来说,这次斗殴,不过是黑吃黑,两个带有浓厚宗族色彩的本地帮派的血腥碰撞而以。但是,死者一方咬定了中国社会特有的运行规则,歪路正行,公然纠集本地宗族数百人签名到省、市政府上访(拉横幅写血书哦),要求公安机关“铲除黑势力,还村民一个公道”……贼喊捉贼这招阿,好使。
尚使不明真相的群众见此,还不真以为天大的冤案又来了。领导们的批示也接踵而至。从法理上说,其实不管有没有批示,既然是命案,我们肯定都会去做,但是这种外来强压的方式不仅不利于正常的侦查开展,反而会坏事。
这个看似简单的案子由于双方复杂的背景,进展极其不顺。砍人的自然已经悉数潜逃,外围的取证也举步维艰。甚至由于本地关系盘根错节,案情分析会还没有开完,两派都已经得知内容了……我们像是在公众眼皮底下裸奔的一群阿甘。
我们在追捕疑犯中经常使用的“围点打援”(监控其主要社会关系)、“以静制动”(分析其移动轨迹)等常规的,技术的手段都失了效——所有的嫌疑人几乎是一夜之间同时蒸发(而且是各奔东西),同时更换了手机,同时断绝了和家人的联系……巧不巧?一点都不巧啊……这帮老“黑”,不仅有警方内线的帮助,还具备了不少的反侦查常识……
六个月之后,该案彻底停顿。疑犯人间蒸发,警方毫无线索——第一回合,疑犯占了上风。
然而,侦查的停顿只是我们“金蝉脱壳”的一招而已,目的就是要彻底转移两派视线,让双方都认为“风头已过”。
当然,侦查方式的整顿不可避免,专案组由20个人缩减到——1个人!你没看错,最后就是一个人在办案。对外宣布专案组解散,实际上却秘密授命,由最不起眼的那个家伙,我们都叫军哥,独自接手。当然,这些我们也是事后才知道——怪不得这个家伙那时候休了半年的假阿……
一个和尚还真的就顶过二十个臭皮匠。保密不愧是制胜的第一法宝……言归正传。话说军哥接手后,利用自己的本地人优势,以一个放风者的身份迅速混入两派搅局,不时卖弄一些所谓的内部消息,在一堆反馈回来的信息中,首先弄清楚了死者一方的核心人物动向。这个人,且称为老A。这个老A,一手安排了所有疑犯的逃亡。迫于警察身份,进一步的接近已不可能。于是,特情计划按时登场。
军哥首先研究了老A的履历,靠,年轻时候也是看守所的常客阿,对付警察,经验着实丰富。那就曲径救国吧——军哥费尽心思,在看守所物色了一个和老A有过联手经历的特情(交换条件就不说了),以一个刑释人员的姿态重出江湖,投靠老A的帮派。但是如何展露头角,接近老A,最终取得信任呢?这个计划,整整花费了6个月的时间,军哥在特情的背后,不断营造一系列黑道的光辉事件,让特情短在半年的时间内以好狠斗勇的姿态迅速上位,顺利杀入帮派核心。这其中的剧本,拿捏之准确,操控之惊险,三言两句,岂可道哉。
老A生性狡诈,即便特情已经靠的很近,仍然滴水不漏,但是通过其日常资金流向证实,外逃的数名疑犯,和老A持着单线的联系,生活费用全由老A拨出,疑犯之间互不联络,全凭老A传递情况,了解彼此的动向。
老A没有漏洞,其他人不一定没有。特情了解到,疑犯之一的B有一笔巨大的外债到期,由于不敢回来“收数”,十分着急。特情立即放风,愿意无偿为B把这笔债务收回来。B获悉后,大喜过望,将和老A单线联系的铁律抛之脑后,立即通过网络和特情取得了联系。
自然,案子由此开始突破。三天后,B和其女朋友在深圳的出租屋中落网。
B被抓后秉承了黑道人物的一贯作风,个人死扛,全部认罪,但是矢口不谈其他外逃的疑犯。但是他忘了,他还有个急性子的女朋友。这个女人在道上混得也不短,也很聪明,口风非常严实。我们使用了欲擒故纵的一招,在释放她之前,故意把她臭骂了一顿。女人憋着一肚子的火,刚一跨出刑警队的大门,就立即用公用电话(懂行阿)打给老A,通告B已经被抓,欲见面商量对策。老A闻讯急火攻心,担心其他人再出差错,立即分头致电另外三人:赶快学习范跑跑……
自然,一切自在山人掌控之中,一个星期后,所有人归案。(追捕细节就不说了)
侦破这个黑吃黑的案子,坦白的说,无所谓正义感,但是,其中的艰辛、汗水和智慧,还是值得吹嘘一番的。刑警,才是现实无间道的最好导演阿。
(秃笔抗踢牛……)
日期:2009-11-05 23:25:52
5、高危群体(1)
在我们的术语中,高危群体有两重含义——一个是对罪犯而言的,特指那些有强烈地域性特色的职业犯罪;一个是针对受害者而言的,特指那些容易受到侵害的群体。
这里谈到地域性犯罪容易引起口水战,比如多年前深圳某派出所拉出来的“打击河南籍……”的横幅,被骂得狗血淋头。如果大家都放平心态,客观冷静的来看问题,其实也没什么。那个地方没好人,那个地方无坏人呢,多少,是否集中罢了。因此对我举出的例子,如果是你家乡,你也别生气,事实如此,就事论事而已。
地域性犯罪的兴起得益于中国浓厚的乡情传统,也得益于当今“笑贫不笑娼”的社会氛围。那些靠烧杀掠夺得来的财富,在转化为家乡的小洋楼之后,换来的不是鄙夷,而是羡慕——即便是大家都知道钱的来历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持续跟进,哪怕有不断坐牢的前车之鉴,仍然挡不住前赴后继的乡亲。举个例,广东化州,在广州没有禁摩以前,一条又一条的村子的年轻人,把“飞车抢夺”的传统维持了很多年;广西贺州,数不清的乡亲靠砸车门盗抢车内财物暴发;湖南隆回,不仅盛产利用色诱劫财的鸡头,更有大堆靠绑架勒索性工作者讨生活的人;河南宝丰,成群结队的“和尚尼姑”靠替人消灾诈骗求生;贵州锦屏,开锁大王、燕子李三层出不穷,重庆奉节,开保险柜的技术流传甚广……各地的例子数不胜数,这样的传帮带,使得同一系列的犯罪手法高度专业化,随着时代与时俱进,甚至可以说道未高一尺,魔已高一丈。既是刑事难题,更是社会难题。
前面有位读者说警察会歧视外省人。绝对不是,但是,出于职业的警觉,对于无业闲散人员某些特殊的籍贯,留心是正常的。高危人群啊,不可不防。
我随便谈以一个2006年破获的湖南籍开面包车抢劫工地团伙为例,简要说说此类高危人群的形成和进化(他们也在不断发展)。
这个以“阿胜”为首的团伙共8人,清一色老乡。最初都是收废品为生(广州废品市场是河南人的天下,多年如此),但是熟悉各个工地、公司之后,阿胜发现,这些存放有大量物资的场所通常都只请一两个人看守,还都是老朽,我与其收他的破烂,不如直接偷算了。于是,开始骑着三轮车小偷小摸。一个人带的东西有限,那就几个人联合作战。慢慢的尝到甜头后,胆子和胃口也越来越大,偷都嫌慢了,直接抢!三轮车装的太少,行动太慢,面包车上!就这样,犯罪逐渐升级,到最后就是明火执仗,包围攻坚。
当然,他们也不试完全蛮干,为了达到专业迅速的效果,阿胜每次行动前会踩点,精细分工,计划好行动线路,提前联系好销赃犯……新人入伙,要进行专业培训和实战培训,达不到要求不要……每次赃款平分,根据具体表现,出色的还可以拿双份。《疯狂的石头》上说:专业,这就我们强调的专业……
而更危险的就是,这样的地域犯罪链似乎没有断绝的迹象。阿胜们坐牢之后,更多后来的阿胜正在以他们为榜样,接班上位,不亦乐乎。
(秃笔抗踢牛……)
本人工作太忙,只能深夜赶贴,人也不年轻了,内存跟不上,回忆太慢,慢慢写……
日期:2009-11-05 23:27:23
5、高危群体(1)
在我们的术语中,高危群体有两重含义——一个是对罪犯而言的,特指那些有强烈地域性特色的职业犯罪;一个是针对受害者而言的,特指那些容易受到侵害的群体。
这里谈到地域性犯罪容易引起口水战,比如多年前深圳某派出所拉出来的“打击河南籍……”的横幅,被骂得狗血淋头。如果大家都放平心态,客观冷静的来看问题,其实也没什么。那个地方没好人,那个地方无坏人呢,多少,是否集中罢了。因此对我举出的例子,如果是你家乡,你也别生气,事实如此,就事论事而已。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