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之遥有多远——皇太子的废黜

作者: 阿拉表


日期:2009-10-31 17:17:00

  在中华帝国漫长的历史中,有一类人总会自然的备受关注,那就是作为皇位继承人的皇太子们。皇太子是帝国的储君,经常被标榜为国家根本,似乎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然而实际情况却远非如此,皇太子虽然离皇位一步之遥,但是能成功越过去的少,一头栽下去的多。因为皇太子的命运并不取决于自己,而是取决于他的父皇,这是典型的靠爹吃饭,大概可以归类到啃老一族。所以哪天他的父皇不高兴了,烧个纸点个香,向上天诉苦几句,向臣民宣告一番,就能废掉太子的地位。如果我们把皇太子作为一个职业来看的话,那这个职业的工伤率绝对高居不下。

  皇太子不好当,谁当谁知道,通过史书的记载,我们能够体会到废太子的愤懑和无奈。当太子,平庸了可能会被废,因为皇帝认为你不适合带领当朝臣民奔小康,弄不好你接班后丢了江山,换成别人领着奔小康,那就更没法向列祖列宗交代了。优秀了也可能会被废,因为皇帝会忌惮你,认为你收买人心,居心叵测,有另立中央、抢班夺权的潜力。更倒霉的是,你太子正当的意气风发的时候,不幸你妈失宠于皇帝,皇帝一怒之下,恨屋及乌,就把你也给废了,反正皇帝儿子多着呢,不差儿,有的数量多的都能搞海选。比更倒霉还惨的是,明明都是一个妈的儿,兄弟们却把你竖起来当靶子,弄得你浑身是筛子,让皇帝怎么看都是窟窿和缺点,觉得你真是不可救药,于是把你废了。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其中的过程,也是充满着血腥和阴谋,即使千百年后的我们读起来,也不免感觉脊背发冷,不寒而栗。

  其实中华帝国的政治体制是很完备的,按照礼法的规定,皇太子应立皇帝的嫡长子,嫡长子继承制那可是从连皇帝都没有的西周就传下来的老规矩。但是再权威的规则,也约束不了皇帝拥有的至尊皇权和其他皇子的觊觎之心。皇太子被废黜的事件也就一再的上演,几乎成了历朝历代的保留剧目。而被废的太子就成了历史的垃圾,郁郁而亡那是幸运,死于非命才是正常。本文就讲述一些历朝历代废黜皇太子的事件,品味父子之间微妙的政治博弈。

  汉景帝废黜太子刘荣 ——母亲决定命运
  刘荣是汉景帝的长子,在景帝即位的第四个年头,他迎来了一生中最荣耀的时刻,被册立为太子,这和他母亲栗姬正受宠幸有莫大的关系。可见一个人要想少奋斗二十年,途径有很多种,没有好爸没关系,有个好妈也成。
  当时朝廷刚刚平定七国之乱,帝国秩序恢复正常,一切都显得和谐安定,生机勃勃。但是西汉皇族内部对于立储这件事,却是暗流涌动,微妙非常。不但景帝的其他嫔妃各怀鬼胎,就连他的母亲窦太后也在摩拳擦掌。按说窦太后不该插手他儿子指定接班人的事情,但是不幸的是,窦太后也想当一个好妈,她觉得儿子中只有汉景帝当皇帝是不够的,自己的母爱不能那么狭隘,所以热切希望另外一个儿子梁王刘武将来也能当皇帝。

  刘武是窦太后的幼子,封地在梁国,也就是现今河南一带。刘武不但雄略过人,平定七国之乱的时候立有功勋,而且很擅长讨老年妇女的欢心。他每次入朝晋见的时候,都能成功的激发出窦太后对他无条件的母爱。他感动窦太后凭借的就是一个字——孝。有多孝呢,反正人家连死后的谥号都是这个“孝”字,要知道刘武可是为西汉王朝抛头颅洒热血的大功臣,结果死后致悼词的时候,朝廷不说他是政治家、军事家,却唯独说是个孝子,看来他的孝绝对是感天动地的,至少是让景帝印象深刻。

  景帝的印象也没法不深刻,因为他弟弟刘武一祭出孝字诀,受到感动的窦太后就会给景帝上政治课,无非是要景帝百年之后传位给刘武。你说景帝能不郁闷吗,他又不是不孕不育症患者,后宫里年龄能成等差数列排列的一群儿子都活蹦乱跳的,虽说窦太后眼睛看不见,可以装作无视,但是作为皇子们的监护人,景帝是绝不可能同意搞兄终弟及这一套的。不过汉朝以孝治天下,景帝不愿过分忤逆太后的意思。同时,作为一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在一件关乎国运的大事解决之前,他还需要借助梁王的力量。所以景帝对此总是不明确表态,有时候还故意漏点口风,让窦太后没事偷着乐一阵,这就有点糊弄瞎眼老太婆的意思了。

  那是景帝即位三年时,刘武来朝,景帝和窦太后举行了个家宴。席间景帝多喝了几杯,一时兴起,摇头晃脑的起来说道:“我死之后,把皇位传给梁王!”刘武一听,就知道他哥是在逗老太太高兴呢,自己要是当真,那可是不但有辱智商,还有辱人格了。于是他也配合的站起来,说了几句哪里哪里,不敢不敢之类的套话。窦太后眼睛看不见,只听两位演员语气真诚,还真是满心欢喜,不料还没乐呵几声,就被一个大嗓门给吓了一跳,原来她的堂侄窦婴忽然端起酒杯,即兴发表起祝酒词来。他一开始先给大家普及历史知识,说:“这个天下,是高祖打下来的。”然后继续爆料,“高祖有约定,我朝皇位只能父子相传。”最后得出结论,“皇上你不能把皇位传给梁王。”窦婴说的是义正词严,还用上了时髦的三段论。只是效果不太好——气的窦太后当场就把他撵了出去。不过刘武当时却心花怒放,心想有老娘的支持,说不定将来当皇帝我还真有戏。

  这场宴会过后几个月,景帝担心的关乎国运的大事就发生了。吴楚等七国发动叛乱,声势浩大,吴王刘濞指挥联军二十余万人,打着清君侧的名号,从东南一路攻来。景帝知道清君侧是假,清君头才是真。刘濞对他绝对是积怨已久,如今到了六十二岁,还要顶着一头白发起兵,虽然扮相很慈眉善目,但采用的绝对是愣头青不要命的打法。

  刘濞豁出去的想法已经很久了,事情还要从一件离奇的命案说起。汉文帝在位的时候,刘濞的太子入朝汇报工作,不幸因公殉职。要是说吴太子是没通过酒精考验牺牲在酒桌上倒也罢了,问题是一看尸体就明显不属于和平死亡,这脑袋上都有窟窿。刘濞一了解情况,发现原来自己的儿子是被文帝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景帝给砸死的。两人在博弈举棋的时候,起了争执,谁也不让谁,结果未来的景帝提前拿出了皇帝的威严,拿起棋盘就往吴太子脑袋上拍了过去,吴太子好歹也是金枝玉叶,不经打,不用来第二下,脑袋就玉碎了。刘濞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气就不打一处来,盛怒伤心之下,干脆连儿子的尸体也不要了,他对汉使说:“我们姓刘的都是一家,哪里死了,就在哪埋,不用送我这里来。”然后居然又把尸体给送回长安了。从此刘濞就称病不朝,文帝也觉得理亏,所以就赐给刘濞一根拐棍,意思是朝廷很关心你,你年老体弱,逢年过节就别来上贡了,拄好拐棍别摔着就行了。


日期:2009-10-31 17:18:02

  于是刘濞就整天拄着拐棍在国内忙着搞慈善活动,收买人心。吴国是很富庶的,因为它有开铜矿铸钱的权力,吴国的铜钱和朝廷的铜钱都具有法定的流通地位。吴国就相当于现在的美国,国内缺什么东西,就印一堆钞票去国外采购去,反正有的是纸来印钞票,有的是铜来铸铜钱。所以吴国的老百姓都很幸福,连赋税都不用交,反而每年拿红包。而刘濞还公开宣称吴国拥有治外法权,任何罪犯入境,我都收留,消除你的犯罪记录,从今以后就是我吴国的良民。靠着这几个优势,吴国四十年来都是强盛富庶,不缺人丁。有了实力,刘濞的不臣之心也就暗自滋长。

  景帝即位后,针对诸侯国实力强大,不尊中央号令的情况,采取了削藩的基本国策。对于诸侯王,抓住你的过失和错误,今天削你一个郡,明天削你几个县,削的你心惊肉跳,夜不能寐。刘濞这次可真是气急败坏了,你想啊,朝廷削我一个儿子,我可以再生一个,朝廷削我的土地,我去哪找回来,难道让我填海造田不成?刘濞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联合楚国和其他诸侯国,举兵造反了。

  七国联军攻打长安,位于中原的梁国首当其冲。虽然梁王在以后的岁月里,表明他是十二分的忠于朝廷,但是我们不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看看当时梁王有几条路可以选择。
  一、合流。梁国和七国同流合污,一同对付朝廷。
  二、中立。梁国在朝廷和七国中间保持中立,明哲保身。
  三、力挺。梁国和朝廷建立统一战线,一同平定叛乱。
  在这三条路中,中立是最不可取的选择。在对方生死决战的时候,如果梁国保持中立,那么最后无论谁胜利,都会调回头来痛扁骑墙派。合流是一个选择,不过就算胜利的话,刘武也不可能当上皇帝,他还得进行二次革命,把七国打败。而力挺的话,如果胜利了,刘武就有可能在太后的支持下当皇太弟,和平接班,何况景帝那边口风似乎也有松动的迹象,几个月前家宴的时候,不是半真半假的说过传位这句话吗。而从敌人手里武力夺取皇位,远远不如从亲人手里和平过渡接班。所以选择忠于朝廷,其实是刘武最佳的方略。

  吴楚兵力强盛,接连打败梁军,刘武就退守梁国都城睢阳。吴楚联军在睢阳城下被堵了两个月,前进不了半步。刘濞脑袋一根筋,要不怎么说他是愣头青打法呢,他非要把睢阳拿下来,似乎除了睢阳,别的地方都不能行军走路一样。
  吴军中有个青年将领劝刘濞,说:“大王,咱们不用在睢阳城下浪费时间,应该长驱直入,乘其不备攻下洛阳,把那边的粮仓武库都占领了,这样形式对咱们就会很有利。”刘濞听了后,似乎觉得有些道理,于是开会研究。刘濞年纪大了,喜欢找老将军聊天,谁胡子白,谁头发白,他就找谁过来。结果一帮老将在会上一致反对,他们痛心疾首的说道:“年轻人啊,就知道冒进逞强,哪有战略眼光,大王不要听他的。”刘濞深以为然,继续带着全部兵力围攻睢阳,似乎睢阳就是长安,不拿下来革命事业就不能成功。


日期:2009-10-31 17:19:12

  正当刘濞对睢阳一往情深的时候,景帝已经派遣周亚夫领兵抢先进驻了洛阳和荥阳。这时候吴楚联军久攻不下,已经疲敝非常,而周亚夫又用骑兵断了吴楚军的粮道。吴楚军全线动摇,刘濞为了挽回败局,迫切的希望在吃了上顿没下顿之前,找周亚夫决战。周亚夫一直避而不战,等到对方彻底断炊,面有菜色的时候,才出精兵进攻,结果一战而定。短短三个月,七国之乱就宣告平定。这里还有个插曲要交代一下:事后统计战功的时候,朝廷发现梁军和汉军杀敌数量不相上下,可见刘武真是砸锅卖铁出了死力。

  等到七国之乱平定后,景帝已无外忧,所以就不再对太后继续使用朦胧战术了,而是明确的立刘荣为皇太子,以断刘武的非分之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景帝过河拆桥的本事实在是娴熟,其实在之前或今后的帝王生涯中,他不但过去了很多河,也拆去了更多的桥,这已经成为了他经典的性格特征。
  栗姬这时候绝对不会想到她日后也会成为被拆的一座桥。现在她圣眷正隆,不但长子被立于皇太子,其他的儿子也都封王。现在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她还没有追求到皇后的位置。但是她并不十分着急,因为景帝和薄皇后的结合是他奶奶薄太后包办婚姻的产物,景帝对她毫无兴趣,而且薄皇后真是命比纸薄,这么多年来,连个一男半女都没有生下。薄太后早已归天,皇后无宠爱无儿女无后台,这样的“三无”皇后,被废也只是时间问题。果然,刘荣当上太子的第二年,景帝就发布诏书废后,栗姬心花怒放,只想皇后之位非她莫属,一旦正位中宫,便可高枕无忧了。

  当时皇后位缺,想正位中宫的人绝对不在少数,除了栗姬和她的情敌们外,连景帝的姐姐馆陶公主刘嫖都在琢磨这事。当然了,刘嫖并不是为自己琢磨,而是为了她的女儿陈娇,她想提早谋划,让陈娇当下一朝的皇后。于是她就和栗姬提亲,想把陈娇许配给太子刘荣,这样将来刘荣即位后,陈娇也就能顺理成章的成为皇后。
  栗姬听了刘嫖的意思以后,是冷笑连连,直翻白眼,两个字:没门。按说刘嫖是景帝的姐姐,和景帝、太后关系十分密切,刘荣和陈娇是姑表兄妹,如果成亲的话,那是喜上加喜的一件事。虽然现代这叫近亲结婚愚昧无知,那时候可绝对是金童玉女天作之合。那为什么栗姬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拒绝呢,因为在栗姬的心目中,长公主刘嫖就是个拉皮条的,连名字里都带个“嫖”字,真是名副其实。刘嫖有事没事的就给景帝推荐美女,弄的栗姬醋坛子都不知道打翻了多少次了。栗姬对这位长公主早已是深恶痛绝,现在她居然还来攀亲,想让女儿将来当皇后,把你们母女的幸福建立在我们母子的痛苦之上,这用脚丫子想想,都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刘嫖满以为这门亲事一说就定,结果却碰了一头钢钉,自然从此对栗姬恨之入骨。以后入宫和景帝的嫔妃聊天的时候,例行话题就是咒骂栗姬的眼高于顶和不识抬举,和被祥林嫂附身了一样。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有一天,当刘嫖和王美人唠嗑的时候,刚想第N遍控诉栗姬的罪行,王美人赶紧说道:“可惜啊,我的小猪儿没有这等福分,娶不到阿娇这样的好姑娘啊。”


日期:2009-10-31 17:20:39

  王美人也是景帝比较宠爱的嫔妃,之所以称呼她美人,不是轻佻,恰恰是郑重,事实上“美人”正是后宫嫔妃的一个等级。王美人名叫王娡,身世比较传奇,一开始的时候,她嫁给了一个叫金王孙的人,还生了一个女儿。后来他母亲找了个算卦的给她看相,这个相士不知道是真的功力深厚还是察觉出老太太的钱包深厚,总之一口咬定她女儿是大富大贵之命。相士走后,老太太陷入了沉思之中:她女婿除了名字很唬人外,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特殊的才能,那闺女跟他过日子,能有什么大富大贵?老太太在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坚定了信仰,明确了目标,觉得不能让女婿耽误了女儿的前途,于是非要让小两口离婚。

  金王孙当然不干,他觉得很冤很生气,开天辟地、有史以来,排名第一的不讲道理的丈母娘怎么就叫自己摊上了呢。不过金王孙后来终究没有战胜他那拥有精神原子弹的丈母娘,被迫离婚了。不久,王娡被送到了当时的太子那里,后来太子即位为景帝,王娡也就成了俸比二千石的“美人”。
  王美人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认为鬼神之说、卜筮之言有益身心健康,有利于个人进步。于是在生第一个儿子的时候,她就专门去给景帝说曾梦见太阳入怀。景帝没有吃太阳的醋,反而觉得这个儿子有点特别。后来受到王美人的暗示,景帝自己也做起梦来,他倒没梦见太阳月亮星星,而是梦见了高祖刘邦,刘邦说他要给这个未出生的孩子起名叫“彘”。彘这个字看起来很有型,但其实就是猪的意思,看来高祖年轻时不学无术,死后几十年,也没在文化造诣上有所进步。等到孩子生下来,景帝就给他起名刘彘,这就是王美人口中的“我的小猪儿”。

  刘彘当时已经被封为胶东王,王美人借刘嫖和她大诉苦水的时候,不失时机的为他求娶陈娇。刘嫖当然同意,自己碰壁碰的眼冒金星,这送上门的还能不笑纳吗,好歹刘彘也是堂堂亲王,况且不一定就没有再向上的空间。王美人于是把刘彘叫出来拜见姑母,刘嫖把五岁的小王爷放在膝上,煞有介事的问道:“你想娶媳妇吗?”刘彘这时候语气就像蜡笔小新,奶声奶气的说道:“当然愿意了。”刘嫖继续逗他:“我有个女儿叫阿娇,你想不想要她啊。”刘彘高兴的眉开眼笑,拍着小手比划道:“我要是娶了阿娇,就造一个大大的金屋子给她住。”刘彘出口不凡,载入史册的第一句话就是“金屋藏娇”这个成语。刘嫖和王美人自然被逗得哈哈大笑,这亲事就这么初步定了下来。后来刘嫖去找汉景帝正式提亲,景帝看在这么多年来,老姐对自己的性福生活贡献良多,一开始虽然觉得陈娇大几岁不太合适,但最后还是恩准了。

  刘嫖最终目的是让陈娇当皇后,这个目标是不会变的,而王美人在刘彘出生前就编造太阳入怀的梦话,自然也不会甘心让自己的儿子只当个亲王。当时刘彘和陈娇虽然纯洁的像两颗剥皮小葱,但是他们的结合,却是典型的政治婚姻。
  王美人主动和刘嫖结为亲家,这个宫内的阶级斗争新动向,在栗姬看来,简直不值一想,或者她根本就想不明白。她现在眼里就只有皇后的位置,那位置空荡荡的,只要她的屁股坐上去,就能统摄六宫,管你谁和谁结亲。为此,她一个劲的给景帝吹枕边风,殊不知,她的睡前吹风会开的很失败,因为景帝得到了一个让他恐怖万分的暗示,这个暗示就像太阿倒持,剑柄攥在栗姬手里,剑刃指向景帝的死穴,让景帝心生疑虑,进而暴怒非常。

  不用说,这个暗示就是刘嫖精心炮制的。如果以前她说栗姬的坏话仅仅是发泄不满的话,那现在的刘嫖已经把这件事当成了自己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不把栗姬母子拉下马来誓不甘休,频率更是到了无日无夜不说的程度,《汉书》上记载“长公主日谮栗姬短”。而且刘嫖也不是无的放矢,她抓住了栗姬善妒的这个致命弱点,给景帝暗示:要是立了栗姬为皇后,你百年之后,恐怕咱们家又要出人彘了。


日期:2009-10-31 17:21:59

  景帝一听人彘,立即从头凉到脚。人彘要是重出江湖,那意味着他的嫔妃和儿子都得完蛋。而距离上一次人彘事件,才不过短短的四十余年时间。
  人彘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皇后吕雉的发明创造。吕雉在丈夫创业之初,受尽了磨难。刘邦被项羽打败仓惶坐马车逃命时,曾经狠心把她踢下车以减轻重量。吕雉被俘后,项羽威胁刘邦要把她煮成一锅肉汤,结果刘邦笑嘻嘻的向项羽提前预定了一大碗。楚汉战争打了四年,吕雉也不多不少的整整坐了四年牢,西汉开国后,大难不死的她终于成为了皇后。然而刘邦对这位患难之妻并不是很感冒,他宠爱的美人是戚姬。甚至要不是大臣们反对,戚姬的儿子差点取代吕雉的儿子成为太子。吕雉对这位迷惑自己丈夫的狐狸精怀恨在心,在刘邦去世后,她采取了全面的报复措施。

  吕雉给戚姬做了个全身上下的“整容”手术,手术不复杂,主要是以精简为原则。戚姬的手脚被砍断,眼睛被挖走,耳朵被刺聋,嘴巴被毒哑,头发被剃光。吕雉看了手术效果后深感欣慰,她把面目全非的戚姬扔进厕所,给她起了个新名字,叫“人彘”。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吕雉把自己的儿子惠帝喊来观看。惠帝聚精会神的看了半天,也没看出厕所中是什么生物,吕雉得意的对他的说道:“她就是戚姬啊。”惠帝听了后顿时头晕目眩,大哭而回,当晚便得了重病。后来他让人对母亲说:“这不是人能够干出来的,我作为您的儿子,看来不适合治理天下了。”惠帝从此以后受到了刺激,终日饮酒为乐,不理朝政。

  人彘对于皇家来说,绝对是一场人伦悲剧,景帝嫔妃众多,儿女一大堆,他必须为这群人的将来考虑,而一想起栗姬狭窄的气量,景帝又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为了弄清栗姬的思想状态,他开始试探栗姬。有次景帝给栗姬说:“我死了之后,你可要善待你的姐妹和儿子啊。”栗姬一听就急了,她又不知道景帝这是有意试探,于是还是拿出平常呕气的模样说:“我才不管你那些狐狸精和她们的崽子呢。”然后想起景帝拖拖拉拉的不立她当皇后,反而心里老是想着别的女人,连死后的事情都要给她们安排好,栗姬这脸一会青一会绿,忍不住破口大骂,连捎着把景帝也给骂了个狗血淋头。

  栗姬这一番哭骂,她自己认为是撒娇,可景帝认为是暴露,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说,这是暴露出了她凶残的本性。景帝觉得一个连皇帝都敢骂的人,那不造人彘出来,才不正常。于是景帝下定决心,绝不能让栗姬当皇后。

日期:2009-10-31 17:53:27

  就在景帝最近比较烦的时候,大行忽然上了一道奏疏。大行不是人名,而是官名,主要负责礼仪。大行在奏疏里有板有眼的写道:“臣听说子以母贵,母以子贵,所以当今太子的母亲,应该立为皇后。”景帝接到奏疏后,立即暴跳如雷,把大行找来,怒斥道:“这能是你管的事吗!”然后二话不说,直接下狱问斩。
  景帝断定这是栗姬授意大行上的这道奏疏,现在他对栗姬这个“未来人彘制造者”深恶痛绝,再也没有半点情意可言。景帝看着奏疏上“子以母贵,母以子贵”这个像绕口令般的句子,心想你们母子也别狼狈为奸,互相贵来贵去了,统统滚蛋。于是景帝下诏废皇太子刘荣为临江王,即日出京就国,把栗姬打入冷宫,即日打扫入住。
  其实景帝的判断只对了一半,大行的上书的确是有人授意,但这个人不是栗姬,而是王美人。事实上,在如何扳倒栗姬这件事上,王美人和刘嫖是紧密配合,各有分工。刘嫖由于是景帝的姐姐,说话可以不用顾忌,所以负责正面的流言战场。王美人则潜伏在幕后,伺机施放阴谋的暗箭。
  当她得知栗姬骂了景帝,把景帝气的火冒三丈后,敏锐的察觉到火上浇油的时刻到了。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王美人拜访了大行,她对大行说,皇上一直没立皇后,是因为没有大臣给他上书,他自己又不好意思提出来,你是大忠臣,应该带这个头。大行说,那奏书上写立谁好呢。王美人说,那还用问吗,当然是太子的母亲。大行被王美人的气度给折服了,你看人家王娘娘摸黑专门到我这来,居然是一门心思的给栗娘娘跑官要官,这简直就是传说中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圣人啊。大行同志于是当仁不让,马上就给景帝上了那道要了他老命的奏疏。而王美人临门一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把栗姬母子送上了不归路。


日期:2009-10-31 18:24:12

  无辜的刘荣被废黜了,刘嫖和王美人当然高兴,可是比她们还高兴是窦太后。窦太后终于又等来了一个给刘武求取皇太弟之位的机会,这次她觉得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不能像上次那样被糊弄了。窦太后直接把景帝叫来吃鸿门宴,然后在饭桌上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道:“你之后,你弟弟接你的班。”景帝听了后头皮发炸,不情愿的喏了一声,吃完饭出来后,赶紧找大臣商量,让他们出面反对。

  先前给窦太后普及历史知识的窦婴正在闹情绪,因为他是刘荣的太子太傅,学生无故被废,他上书反对无效,一气之下跑到南山修心养性去了,好在这时朝中人才济济,景帝又找来了袁盎。袁盎也给窦太后上历史课,他说:“当年春秋时期,宋宣公搞兄终弟及这一套,结果国内祸乱不断,连续五代国君都没消停。所以小不忍,害大义,立梁王为储君,这是绝对不可的。”

  窦太后被说的哑口无言,太后喜好黄老之术,你要和她讨论《老子》,那是不在话下,结果袁盎讲的是《春秋》上的事情,而且有理有节,这就把窦太后唬住了。《资治通鉴》上记载:“由是太后议格,遂不复言。”
  当然了,让太后彻底死心的并不只是袁盎的这番说辞,而是梁王刘武自己捅了大漏子。梁王刘武自七国之乱平定后,由于立有大功,已经得赐天子旌旗,礼仪规格和皇帝一样,一言九鼎,说一不二。听说袁盎和自己作对,头脑发热之下,刘武居然派遣刺客把袁盎给谋杀了。这下可捅了马蜂窝,景帝决心要把这个案子办成大案要案,在这种氛围之下,刘武能够自保已是万幸(多亏了窦太后整天哭泣打悲情牌),还想当接班人,那绝对是痴心妄想。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