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游记』——修仙密码

作者: 黑色_大司命


日期:2010-3-1 11:57:00

  序言:
  很多人可能都和我一样是看《西游记》的连环画长大的,那也是我儿时非常重要的乐趣来源,当时我的是非观很简单——妖怪统统是坏人,报着这样单纯的想法,每每看到孙猴一棒打在妖怪头上,我幼小的心灵都会涌出一股莫名的快感,猴子就如美国的超人一般,成为了我儿时的偶像,其坚定不移的历史地位,是日后的圣斗士或者可赛都远远不能企及的。

  后来长大了一些,我知道《西游记》原来不但与《水浒传》、《三国演义》和《金瓶梅》一起被评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奇书”,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还被列入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序列——把《金瓶梅》换成了《红楼梦》。在很多人的意识里,《三国演义》以史诗般的笔墨架构了一个宏大的英雄时代;《水浒传》则把民间草莽的性格特质,生活背景描绘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至于《红楼梦》就更不要说了,当仁不让的被评论成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峰——当然事实也的确如此——只要看看当今有多少人在靠着研究它吃饭就可以证明它那近于永恒的无穷魅力了;甚至就连最终被排挤出了“四大”的《金瓶梅》好像也一直在为揭露封建地主阶级的腐朽堕落生活而做着不屈不挠地努力。

  可与以上四部小说比起来,既是“四大奇书”又是“四大名著”的《西游记》呢?我小时候它的主要功用是作为素材被拍成动画片,而我长大之后它则被重新结构成了漫画或者无厘头作品,总之,它就好像是一本提前出世了几百年的少儿笑话合集:
  从一只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开始,白痴的唐僧,率性的八戒,基本只是影子般存在的沙僧,再加上一匹从头到尾只有几句台词的龙套,不对,是龙马,为了一个飘渺的预言,走在一条莫名奇妙的旅途上,其间穿插着一些希奇古怪的妖魔们——道行还都不是特别高,大多数从外貌特征上就能看出他们身为动、植物的基本特质,这一切构成了一个虽然看似丰富多彩,光怪陆离却又充满了矛盾与不合逻辑的荒诞世界。于是很多读者都发出了这样的质疑,凭什么?凭什么这样一部书有资格与那些经典并列啊?

  那么这部一直以来都被奉为中国古典文学高峰之一,且能够冲破重重枷锁(在明朝有段时间《西游记》是禁书)的《西游记》到底写了些什么?它是靠什么在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学宝库中为自己争得了如此超凡的地位呢?
  对于这个问题,历代前辈先贤们发表了各种各样,甚至有些还应该被归类为“希奇古怪”的观点,如果我们把这些观点稍微归纳一下,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早年间有读者认为《西游记》是在讲“三教归一”。所谓的“三教归一”就是说读书、炼丹和念“阿弥陀佛”是一样的。实话说,这个观点曾经一度让我对读书的兴趣异常高涨,可惜,现在我还在这里发文章,没有满天飞来飞去的赶场子参加全国仙佛代表大会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这个说法是不大靠谱的;
  二、儒教主导说。这个说法,其实也很好解释,借用咱们老一辈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说法叫,“那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也就是说《西游记》通过悟空的被镇压与被皈依宣扬了一种抗争必然被打倒,正统永远很强大的传统思维方式。且不说历史已经通过事实本身多次证明这个观点的不靠谱性,大家只要想想如果《西游记》真的是讲在这些,那咱们为什么不直接去读《水浒传》呢?《西游记》在“四大名著”或者“四大奇书”中出现不是更加不合理了么?

  三、情理说。注意啊,这个“情理”说并不是到处拉关系说人情的那个“情理”,而是反对“宋儒”以来的“天理”说的一种学说,看到这儿,大家应该明白了,其实这一类不过是上一类的分支而已;
  四、鲁迅先生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出过一个观点:《西游记》“作者虽为儒生,此书则实出于游戏”。并不是我对鲁迅先生不敬,先生的文章如同一把投入敌人胸口的匕首,我虽不肖,对先生的景仰之情也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但是对于先生这“游戏之作”的观点,我只能抱着深深的遗憾告诉大家,那不过是一家之言(而且还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那个特殊的时期,先进知识分子们强烈要求粉碎一切传统以求革新这样大背景下的一家之言),看看也就罢了。原因很简单,“事实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大家认为被尊奉了几百年,与曹雪芹先生“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才成书的《红楼梦》同列中国文学最高峰的《西游记》可能是一本游戏之作吗?如果它真的是,那我猜中国古代文人士子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应该是普遍不高的,他们竟然给了“刘老根小品全集”如此之高的文化地位——可事实明显并非如此!所以这个结论别说是我不能接受,如果芹溪先生 地下有灵,听到自己的书与“游戏之作”同列,恐怕也一定会不甘心地从坟里爬出来,哦,还得带上历代前辈红学家们一起为自己的小说正名。结论,《西游记》的写作目的不是上春晚,所以它应该也不大可能是什么游戏之作;

  五、新中国成立之后曾经一度有一种新兴观点被炒得火热,那就是《西游记》是一本讲述阶级斗争的书。对于这个观点,我不好太多做评述,我只能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其实任何事情都都会且一定会被渲染上一层浓郁的政治色彩,打上阶级斗争的烙印;
  六、这些年一些网络写手大概是从《大话西游》或者《悟空传》中得到了某些灵感,把《西游记》解读成了一部“阴谋论”的集大成者。首先声明,就我个人看来周星星的《大话西游》与今何在的《悟空传》都是非常之经典的作品,但是我要说,那些只是他们的艺术或者文学创作,他们通过那些作品表达的只是他们自己内心的不甘与悲伤,或者说他们只是借用了《西游记》的故事背景,而以自己的内心世界为蓝本进行了再创作。而网络上一些别有用心或者不学无术的家伙却以这些作品为理论依据,找到了一个“不耽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天地间的一切神仙佛圣”的解读角度,用他们的笔描绘了一个充满了尔虞我诈与斤斤计较的神仙——更准确地说是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这并不能告诉我们《西游记》的真正理解方向,只能证明他们个人的无知与心理阴暗!可是很奇怪,这些完全没有学术素养的阴谋论解说却大行其道,在当代远远超过了前边那些还有一定合理性的解读模式。所以批驳这些所谓的流行观点,旁门解说,将在本书中占去除了讲解《西游记》真实主题之外最大的篇幅。一句话,表达内心的感受您是艺术家,不过艺术家的工作是创作,所以请去写小说拍电影吧,解读名著的工作就不劳您大驾了,不然其结果一定是亵渎经典,拿无知当学问!

  七、当然,还有一种在民间很普及的观点那就是《西游记》是尊佛抑道的,这个观点我不需要做什么评论,只要你接着往下看,就知道它有多么不靠谱了……
  好了,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有一定影响的《西游记》解读角度就罗列到这里,通过我以上的文字,大家应该都可以看出,以上这些观点我本人是统统不信服的,那么我的观点又是什么呢?

日期:2010-03-01 12:11:36

  一、故事设定与话外音
  在前边《序言》的结尾,咱们留下了一个问题:就我个人看来《西游记》到底在讲些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知道《西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定位,不知大家听没听说过这样一套嗑:《水浒传》是一部怒书;《金瓶梅》是一部哀书;而《西游记》则是一部悟书。
  悟书?
  悟什么?阴谋论大成的市侩哲学还是阶级斗争在现实生活中的合理体现?很明显都不是吗!最简单的理解方式:“悟”字在《说文》中的解释是“觉也,从心吾声”,所以这个“悟”字的真正古文本意应该是个体本身(吾)发自内心的一种心灵境界(心)的提升(觉),也就是说在古代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当你真正读懂了《西游记》,你就可以在精神世界中得到些什么,而无论是学会了阴谋论变得更加小人,还是习惯了李逵似的“砍他娘”,变得更加暴力,这恐怕都说不上是一种精神境界的提升吧?

  那我们将得到的到底是什么,或者《西游记》到底讲了些什么呢?
  我将告诉大家的是一个听起来很是玄妙的答案:道!
  先别晕,我敢这样说自有其道理,而这道理就来源于《西游记》原文的第一章。在这一章的前半段,作者用了不小的篇幅给我们讲了一大套天地万物的产生变化过程,包括什么“天开于子,地辟于丑……”等等吧,这一段话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这一段完全符合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叙述正是作者要告诉我们《西游记》全文的故事背景设定。咱们玩个“龙与地下城”系列的游戏,甚至在起点读个玄幻小说,还需要事先了解了解作者为这个故事所设计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更何况去阅读《西游记》这样的千古奇书呢?也只有了解了这些,并且按照这些基础设定去阅读,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去理解这个故事。所以往大了说这一段文字甚至可以看作是作者自己,或者说是作者希望推销给读者的世界观,而即便往小了说,我们只要阅读《西游记》,也仍然必须经常使用到这些设定中的各项条款。

  在这些我们经常要用到的条款中,最重要的第一条“盖天地之数”,翻译一下不就是“天地万物产生发展的总规律”吗?这不是“道”又是什么?
  可能有些人会说他们觉得《西游记》或者任何一部在文学史上取得了足够地位的小说,都应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说白了就是揭露、讽刺或批判些什么,对于持这种观点的朋友,我只希望他们去看看《文心雕龙》。
  刘勰在这部中国最重要的文论著作中,开篇第一章所讲的可就是《原道》,所谓“原道”通篇无非是在叙述中国古文的意义、地位,甚至是表达方式与写作的目的统统都应该契合一个字—— “道”!而关于文学艺术是现实的模仿云云,则是源于古希腊的西方那一套文艺理论。
  于是基于我个人所盲目猜测出的一条不成熟的看法:《西游记》是中国古人写的,那么我们在阅读理解《西游记》的时候是应该秉承我们的传统文艺理论呢,还是应该听信亚里士多德的话,让唐僧成为领导,八戒当上公关,颁发给悟空一张业务骨干的奖状,分别给南天门帝国的玉皇大帝与西天帝国的如来我佛举办一场由梵帝纲教皇亲自主持的加冕仪式……总之就是给书中的每个人物都打造出一副现实中某个特定角色的脸谱呢?

  好了,让我们权且先按照一个正常人的正常逻辑,大体上判断中国古人所著,并被中国古人所推崇的书应该符合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那么问题接着就出现了,《西游记》既然在讲“道”,这个“道”又谁的道呢?
  很不幸,刘勰稍微早生了千八百年,他没能幸运地看到《西游记》全书出版,所以具体到《西游记》这本书到底是在讲儒道,天道,商道还是下水道,咱们只能自己判断了。

日期:2010-03-01 12:13:55

  二、开篇定场诗
  既然说到“道”,咱们先得弄明白什么叫“道”。我估计很多朋友可能一听到这个字自然而然的就会想起《道德经》(也有叫《德道经》的,无所谓),可惜的是一向以语言精辟,“逻辑混乱”著称的李老先生在这部道家经典中翻来覆去,絮絮道道讲了五千言也没能把它解释明白,最后只给了个外交辞令似的总结“道可道,非常道(后半句话的正式断句应该是‘非/常道’,而不是‘非常/道’,可它具体是什么意思汉代以后就开始往众说纷纭的生物多样性方面进化了,汗~``)”,所以他也仅仅是“强名曰道”。

  说实话,让人崩溃到难以接受是不是?说不明白你还说?
  你还说?
  看来关于这个“道”字的概括性含义,我们去翻阅《道德经》是没有前途了,怎么办呢?
  放弃了吧……
  那我这帖不就太监了嘛!坚决不能放弃,我们要发挥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说串了,说串了。办法不比凤姐那种六百年一遇怪兽,仔细找一找其实还是有的,因为这世界上还有一本书叫《尔雅》。在这部被列入儒家“十三经”之一的中国最早的“辞海”里有个很明确的说法叫“达谓之道”。

  这下明白了,所谓“道”就是一种可以被达到,至少也是可以被理解的境界或原理。比如小学悍然毕业,登上遥远火星,既不卖脸也不卖屁股却依然还没被唾弃至死等等等等。当然,主观自认为达到也算达到,如此说来某位在安定医院获得了长期床位的成功人士,每天都自认为在遥控着奥巴马的阿富汉战争进程,这也是一种得“道”——至少他很有成就感,比你我要幸福的多,不是么?

  那么《西游记》中的“道”到底是哪方面的“道”呢?很不幸咱们需要自己判断,但记着上帝偶尔也会公平一次,于是我们幸运地发现他在给我们出了一道选择题的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胡蒙选项的权利,那个权利就是咱们都受过九年义务教育。
  好吧,我承认那些义务教育有时候有点邪恶,但即便如此,在九年中的第三年,大概也就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总算学到了作文写作,而作文写作基本规律的第一条:作文的最基本结构是“总分总”……
  所谓“总分总”的基本意思是在文章的开头,作者往往会通过一小段文字揭示给读者本文的全篇主旨,关于这一点咱们基本可以参照《三国演义》开篇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水浒传》的第二回(第一回算是序言或引子,不是正式故事的开始)的“千古幽扃一旦开,天罡地煞出泉台,自来无事多生事,本为禳灾却惹灾……”;《红楼梦》开篇的“作者自云……”

  总之就是很多小说、文章的开篇卷首语往往很重要,它们很可能就是直指作者本心,文章本意的钥匙,如果脱离了这些总纲去分析一部作品,大多数情况下是会偏离轨道的。
  那么具体到《西游记》,这开篇的“总”在哪里呢?
  诗曰:
  “欲知造化会元功,需看西游释厄传。”
  不得不说作者很仗义,在《西游记》的开头就很傻很天真地告诉我们“造化会元功”才是这部小说的中心思想,大家千万不要视而不见啊。

  另外针对这段分析我还要插一句话,在很多时候我们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善恶(比如房价高不高,春晚好不好,黄牛为什么总是先于我们买到火车票,喝开水是否真会喝到脑袋开瓢死翘翘……)的时候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学问与学术素养,也不用听那些所谓砖家叫兽们罗列堆磊出的那么多不知所云的学术名词与数据参考,只要在不涉及功利的前提下,摸着良心依照常识判断就足够了。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文章开头有总述,这个不算深奥吧?

  不知所云一下之后插回来,下一个问题出现了,到底什么叫“造化会元功”呢?谁真的认为它是佛教的寂灭原则,勾心斗角的不二法门,还是资本家的血腥本质,请去做下精神方面的专业检查,谢谢。
  一个词一个词的来认真看看这句话。第一个词儿是“造化”,这个词语出《庄子•大宗师》,本意是指自然或者自然的创造者,联系一下后边紧接着的“盖天地之数”,我想我们可以暂时选择那个“自然”的选项,也就是天地万物的意思。
  下边接着是“会元”,什么叫“会元”呢?
  这个我知道,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省级比赛的金牌得主,与解元,状元统称为三元……
  别自豪啦,稍微联系下上下文这个解释肯定是不对的-_-!全省劳模,先进知识分子明显很难与“自然”联系到一起吧?

  那么“会元”到底是什么意思?
  答案其实在《正统道藏》里,在这部浩如烟海又无比混乱的诡谲文字系统内,有一个条目叫“洞神部玉诀类”,就在这类里你会发现一本书:《道德会元》。
  怎么样?看名字就很兴奋吧?在中国古代“道德”二字不正是常常跟“天地自然”联系在一起么?让我们抱着希冀而又忐忑地心情稍微翻开来看一下——太幸福了,连目录都不用读,只在序言里就可以找到这样一个解释——“会至道以归元”:
  会字的本意很好理解,就是“会合”——《说文》。
  而那个“元”字吗,很多人都知道他是首脑(比如元首),是朝代(蒙元),但其实它在与“道”相关的时候往往还代表根本,比如“元极”就是说万物本源。所以这个字最初其实是个会意字,“从一从兀(仍然是《说文》)”,表达开始、最初或第一的意思,比如第一年叫元年,第一月叫元月,第一日叫……
  元日?

  是元旦!
  都弄明白了整句连起来看看:想寻找(欲知)天地自然(造化)最初的根本(会元)吗?那请看看这本“西游解厄传”吧。
  当然,这也许就如那位身处安定医院却心系阿富汗兵马粮草总指挥重任的成功人士一样,仅仅是作者自认为的“造化会元”,不过无所谓,咱们分析的是《西游记》的写作本意,不是唯物主义哲学原理或成功学对吧?
  插一句,对于这个结论很多人都问过我:“这到底有什么用啊?”好吧,如果你所谓的“有用”是指对于你得到更多收入,获得更高职位,或者吊到更漂亮的马子等方面有什么直接现实意义,那么我会自信爆蓬地回答你,它……真没什么用!
  可是我要反问,如果你不当朗朗、周杰伦、宋祖英你听歌有什么用啊?你还听么?

  如果找不到工作你认字儿有什么用啊?你还会去上小学么?
  如果最终不能生儿育女ooxx,谈恋爱有什么用啊?你还会喜欢他(她)么?
  “四书五经”这些套话空谈的用处不仅仅是科举考试,当了官收银子,它们还托起了大汉的威严,大唐的辉煌和大宋的繁荣,并锻造出了我们历史上那么多先贤英烈,正是他们凝成了我们中华民族千年传承不息的精神脊梁。
  当然,如果那位坚持这样问我的朋友能够有能力学以致用,《西游记》中所讲述的“玄学体系”也未必就全无用处:俞大猷看《周易》都能学会兵法,牛顿被植物袭击一下都能总结出“万有引力”无处不在,当你发现自己读了半天传统文化p用没有,并不足以说明传统文化“无用”,只能说明你那点悟性还没高到伟人的程度嘛——我们没有资格要求老天爷送给自己一片处处是金子的海滩,只能通过努力把那些隐藏于沙石之间的金子拣出来,对吧?

  退一万步说,就算这些真的全无用处,如果通过阅读我们能学会一些人生态度,甚或只是找到一个兴趣方面的心理寄托,可以在无聊的时候打发打发时间,在郁闷的时候安慰安慰自己,这不好么?总之,如果你真的对传统文化感兴趣请来看本书,如果只是想学“人与人斗”,市侩哲学课在隔壁250房间,谢谢!在这个把大学都当企业办的时代,我最tm讨厌的就是有人问我“这有什么用啊……”

  牢骚之后,安抚一下自己略微抓狂的情绪接着说,《西游记》的总纲终于找到了,这里所谓的“道”原来是告诉我们如何才可以契合于“天地万物产生发展的总规律”,知道了这个咱们终于可以正式进入故事,下一章从唐僧开始。

日期:2010-03-01 12:20:09

  二、史上最漫长的一年:贞观十三年
  参照对历史上众多知名人士的介绍分析,说到唐僧也得从他的出身说起。
  在《西游记》中对唐僧出身的描写由两部分构成:
  一是如来佛祖的二弟子金蝉长老转世;二是状元陈光蕊的儿子。
  关于金蝉长老转世这个事,由于太过飘渺,咱们只能依照孔老夫子的教诲暂时:“存而不论”。至于他的另一个身份——状元之子,倒是值得详细讨论一下。

  事实上对这个问题,现在网络上,甚至很多所谓分析评论《西游记》的实体书中都有过许许多多希奇古怪的观点,比如什么唐僧其实是水贼刘洪的后代之类的。
  首先声明,无论这样说的人为这个结论找出了什么论据,这个观点都是不太靠谱的!理由很简单,中国古代是一个宗法社会,任何正统士人所写的历史或者故事里边的名人一定要有一个显赫,或者至少是正统的出身,这一点很重要!大家没看屈原在《离骚》中的第一句话就是:“帝高阳之苗裔,朕皇考曰伯庸 。”?就连刘邦、李世民这样的超级牛人都得去攀个什么赤帝或者太上老君之类的家伙做亲戚。总之就是说名人一定要有个好的宗族环境,这一辈儿的长辈不靠谱,那上辈呢?上上辈呢?祖先中总有一个比较有来头的正面角色吧?真的没有?没关系,我们的宗旨是有祖先要吹,没有祖先创造祖先也要吹,实在不行可以去神话时代找找看嘛!

  本着这种思维方式,作为《西游记》一书中“取经”这一终极任务的主体承担者——唐僧,作者怎么可能不给他一个正统的出身?出身都不正,哪里还有前途啊?
  那么唐僧这个状元之子的世俗身份到底有什么不正常呢?
  咱们得看看他在大唐(当然是《西游记》中的大唐)的官方档案:
  姓名:陈玄奘
  法名:唐三藏
  别名:江流、禅主、金蝉子
  父:陈光蕊,贞观十三年状元,并在当年结婚取唐僧之母殷温娇。
  母:丞相之女殷温娇,于贞观十三年嫁给新科状元陈光蕊,并于当年得子陈玄奘。
  主要经历:
  从0——18岁,做住庙和尚,在贞观十三年满18岁的时候为父母报仇并且为唐王主持水陆大会宣讲小乘法,后被观音菩萨选中作为取经人;
  从18岁——32岁,做行脚和尚,主要工作是挑战当时徒步旅行的世界记录,而旅行的根本目的是取经;
  32岁以后?不好意思,32岁以后他不归大唐管了。
  这份履历大家看出什么蹊跷没有?时间好像不对吧?怎么从唐僧出生一直到十八岁,统统都是贞观十三年?穿越?档案错误?月光宝盒?

  再来对照一遍原文吧:
  “彼时是大唐太宗皇帝登基,改元贞观,已登极十三年……开立选场,招取贤士。”然后唐僧的老爹陈光蕊得到消息,从老家海州出发,进长安应试。很幸运,他直接考中了状元,并被唐王允许跨马游街三日。就在游街过程中,他又被当朝丞相之女,也就是后来唐僧的老妈殷温娇相中,成了丞相的女婿,并在跨马游街结束的时候,奉旨前往江州为官。

  对于陈状元从长安到江州的过程,《西游记》明显遵循了明话本小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原则,突然之间他就到达了那个发生不幸的地方——江州渡口,突然到不单意气风发的陈光蕊自己,就连读者们都没料到,状元郎的好运到此为止了,在江州等待他的并不是玉堂金马的高品质官员生活,而是一场灾难——到达江州之时,便是陈光蕊身死之日。

  江州渡口的船家刘洪看中了殷温娇,色胆包天的他杀死了陈状元,冒名顶替做了江州的主官,这一干就是整整十八年。可惜,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既然犯过错误,必然要负出代价,带来那姗姗来迟公证的,是我们故事的主人公之一——唐僧,当然,那时候他还叫“江流”。
  关于“江流”这个别号,事实上在《西游记》中出现得频率很少,少到很多人可能都没听说过,但是这个别号对于唐僧却是个很重要的称呼。得到它的表面原因(注意是表面原因)是唐僧刚出生时,刘洪要杀他,殷小姐为了救儿子一命,把他缚在一片木板上(确实仅仅是块木板,不是电视剧中的木盆),推入江中,另外殷小姐是个很细心的人,她没有忘记把事情的原委用一张血书系在小唐僧胸前。当然,故事主人公的运气总是非常好的,因此我们完全不用担心他的木板会翻,系他的绳子会松,江里会有浪等等,这一切都不可能发生,最后,小唐僧果然按照剧本的设计顺利的漂到了金山寺,从此开始了他的和尚人生。

  注意,我用得词是“和尚”,这个词有些时候并不仅仅指佛教徒,具体我会在关于沙僧的分析中详细说明。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