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的历史:战国七雄那点事儿

作者: 秦时明月2008


日期:2009-10-28 13:13:47

  复活的历史:战国七雄那点事儿
  [中国] 秦时明月 著
  这是一篇描写“战国七雄”的大历史文章。
  文章以独特的视角、恢宏广大的视野,客观真实地再现自公元前403年到公元前221年(首尾183年)的战国社会。整个时代剧烈动荡、岁岁征战,七雄为生存图强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聚英豪纵横捭阖,演绎出一幕幕精彩绝伦气壮山河的战争场面。
  作者总揽全局,以罕有气魄全景式一体化勾勒出那个非凡年代的轮廓面貌,描绘出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瑰丽绚烂长卷。令人犹如坐看电视连续剧,人物生猛,个性鲜活,喜怒哀乐历历在目,两千多年前的风云人物仿佛就在眼前……回肠荡气,欲罢不能。

  几千年来,孙膑和庞涓,苏秦和张仪,李斯和韩非以及战国四公子等人物故事,散见于舞台和小人书,常见于《战国策》、《史记》和《资治通鉴》等史籍……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大众所喜闻乐见。
  但真正把他们还原为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日常人物,厘清人物与人物、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大致相互关系,让他们置身于当时的现实找到恰如其分的社会坐标,却不是一件容易事;代表文史最高价值的《史记》,给后人再现的依然只有精彩的片段华章。
  本文试图以“七雄”各自的兴衰为主线,按时间顺序互相穿插全方位再现历史。在那个时期,每一家的命运都牵涉到另外国家的兴衰与存亡,因此每个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息息相关。
  作者秦时明月,既非学文亦非学史,无党派无信仰——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本着自然人的社会良知看人看事看历史。行文恣意潇洒、雄健清新,大气磅礴文采飞扬。
  于史,基于史料拒绝虚构,对历史人物和事件不偏不袒亦庄亦谐;于文,基于历史和现实的考量,文白相间,质朴自然信手拈来,幽默诙谐轻松活泼。
  总之,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全新的演绎诠释。

  让我们携手,共同踏上快乐而伟大的历史之旅。

日期:2009-10-28 13:31:29

  001战国从这儿开始
  有的史书说,战国应从公元前453年开始,这年发生一个标志性事件:晋阳大战结束。强大的智氏家族反胜为败意外被灭,魏、赵、韩三家胜出,从此奠定三家分晋格局。
  一般却认为,战国时代正式从公元前403年开始。理由是,这一年周威烈王下令擢升三大家族族长(大夫):魏斯当魏国国君、赵籍当赵国国君、韩虔当韩国国君。
  从此,晋国退出历史舞台。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就把公元前403年作为战国时代的头年。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曾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发生内乱,军阀混战的结果是——全国一分为三,平地里蹦出了魏、赵、韩三侯国。
  人们出于习惯,统称其为三晋。
  三晋中,魏国的表现最为突出。

日期:2009-10-28 13:33:39

  【第一篇 梦断中原】
  002魏斯是个好领导
  魏斯,是当年参加晋阳大战的魏氏大家长魏驹(桓子)的孙儿,是魏国第一任国君,死后被称为文侯。《资治通鉴》说他死于公元前387年,其他史料证实他死于更早的公元前397年;也就是说,比司马光记载的要早十年。
  史书记载谬误错漏,在所难免——没人责怪阿光同志,他也不是神仙嘛。
  可见,魏文侯魏斯这个人,在正式立国后没多少年就轰(薨)了。但说到魏国的强盛,还是在他任上的事情。所以稍稍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很有必要。
  魏斯是怎样一个领导?
  〖事迹一〗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魏斯跟政府高级官员举行盛宴,心情十分愉快。席间,天空忽然下起大雨来了。魏斯却命令备马,要亲自前往近郊。左右官员劝阻说:“今天大家喝酒,正在兴头上,而外面又下雨,主上要去什么地方?”魏斯说:“我与同志们喝酒,虽然余兴未尽。但我原先跟农林部长(虞人)约定,今天去打猎,怎么可以不见一面?”

  于是,亲自前往,面告农林部长改期。
  由此可见,魏斯平时重然诺,而且非常尊重别人。
  〖事迹二〗
  魏斯自己曾问他的臣僚说:“我是怎样的君主?”
  大家一致回答说:“仁慈的君主。”
  魏斯听了挺高兴的。

  偏有一位名叫任座的,独持异议插嘴说:“你得到中山土地,不封给你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怎么能称仁慈?”
  魏斯勃然大怒。任座一看苗头不对,立即告罪退出。
  魏斯再问另一位臣僚翟璜:“我是怎样的君主?”
  翟璜随口说:“你当然是仁慈的君主。”
  魏斯白了一眼,没好气:“你怎么知道?”

  翟璜从容道:“我晓得只有君主仁慈,臣僚才能正直。刚才,任座那么肆无忌惮,那么直爽坦率,我就由此推断你是个仁慈的君主。”
  魏斯转怒为喜,忙派翟璜去请任座回来。魏斯亲自下台阶迎接,待作上宾。由此可见,魏斯同志也有曹操那样的气度。
  〖事迹三〗
  有一次,魏斯跟田子方一块喝酒,宫廷音乐在旁伴奏。魏斯忽然说:“哦,声音有点不调和,似乎‘钟声’偏高。”田子方微笑不语,魏斯说:“你为啥发笑?”田子方说:“作一个君主,只要了解管理音乐的官员(乐官)就够,不必了解音乐。而今你了解音乐,恐怕会忽略了解乐官。”
  魏斯恍然大悟,领导越级直接指挥到基层单位,不值得称道。

日期:2009-10-28 13:38:03

  领袖的动人事迹可多啦,犹如滔滔江河水,几乎三天三夜都说不完的。他不仅感动了身边的革命干部,连外国领导人也被感动得五体投地。
  韩国曾请求魏国帮助,进攻赵国。
  魏斯拒绝说:“魏国跟赵国是兄弟之邦,不敢从命。”
  赵国得到韩国方面准备进攻的消息,也要求魏国帮助,攻击韩国。
  魏斯用同样的话回答,坚决加以拒绝。

  当时,两国都愤怒异常。
  到了后来,当他们知道魏斯对他们的深厚感情时,十分感动,觉得魏老大做人厚道值得信赖,都向魏国朝觐,自觉承认魏国是三晋的“带头大哥”。从此,魏国成为独步一时的强大国家,其他封国不能跟它争锋。
  从芜杂的史料中可以隐约看出,魏斯手下猛人、牛人比较多,这与他的礼贤下士尊重人才,可能直接有关。
  当初,大臣魏成把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介绍推荐给魏斯;魏斯如获至宝,将他们尊为师傅,敬礼有加。举个例,作为领导的魏斯,每次经过段干木住所,一定低头致敬——段干木是当时道德模范。
  就凭这尊重贤能的名声,四方英雄豪杰先后纷纷投奔魏国。例如:青史留名的吴起、西门豹、乐羊……等等文武双全的一流军政人才,都在魏文侯帐下忠心效力。
  因此,在这个时期,魏国的文治武功都留下了不错的记录。

  西河地面,有吴起镇守,打得秦国丢城失地,不敢动弹。
  邺城地面,有西门豹镇守治理,地方经济搞得风生水起。
  乐羊同志被任命为武装部队总司令,经过数年艰苦卓绝战斗居然攻灭中山国,一举并入魏国版图,成为太子魏击的封邑;中山地面,则交由大能人李克(李悝)镇守。

日期:2009-10-28 13:41:33

  在魏文侯时期,魏国将相之材济济一堂。
  魏斯问他的大臣中山守将李克说:“你曾经说过,‘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我现在想从两个人中选择一位当宰相,魏成或翟璜,你以为哪一位比较合适?”
  李克说:“地位低微的人不参与决定尊贵的事,关系疏远的人不参与讨论关系亲密的人。我远在宫门之外,不敢向你提出意见。”
  魏斯说:“别耍滑头,一定要你说出来。”
  李克说:“哪一位当宰相合适,条件至为明显,主上一时没有注意到罢了。平常日子,观察他亲近些什么人?有钱之后,观察他把钱用到哪里去?做了高官,观察他推荐些什么贤能?贫贱的时候,观察他是不是有所不为?穷困的时候,观察他接受不接受不义之财?从这五点,可以得到结论,还用得着我多说话?”

  魏斯欣然说:“好了,请你回府休息吧,我已决定任命谁当宰相了。”
  李克出宫,遇到翟璜。翟璜问:“听说主上召你进宫,向你征求宰相人选的意见,你推荐了谁?”
  李克说:“魏成。”
  翟璜脸色大变:“主上担心西河,是我推荐吴起。主上忧虑邺城,是我推荐西门豹。主上要攻击中山国,是我推荐乐羊。占领中山后,物色不到守将,是我推荐你。主上的儿子没有教师,是我推荐屈侯鲋。仅这几点,我有什么地方不如魏成?”
  李克说:“你当初推荐我镇守中山,难道是把我当做自己党羽?我想当然不会。主上问我谁适宜当宰相,我照实情回答,所以推测主上一定任用魏成。魏成千钟俸禄,却用九百钟广交圣贤豪杰,只留一百钟给家人;他发掘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介绍给主上,主上尊为师傅。而你所推荐的五位,主上都用作部属,怎么能跟魏成相比?”

  翟璜惭愧,赧然说:“是我糊涂,不该这么问你的,今后愿向你学习做你弟子。”
  概括说,魏文侯是个英主,他重用李克(李悝)、翟璜、吴起、一批贤臣,团结韩、赵,使三晋力量汇合为一。西击秦,东击齐,南击楚,创建成功由魏国领导而由韩赵辅佐的中原霸权格局。
  三晋联合作战的军力,较春秋时的晋国,无疑有过之而无不及,连战皆捷,所向披靡。一时间,东西南北差不多无人敢与争锋。

日期:2009-10-29 09:00:23

  003二世祖魏击
  (将相关系——公元前395年;君臣关系——公元前387年;与赵交战——公元前383年;吴起去魏——公元前382年;中山复国——前378年;郑国易手——公元前375年)
  国事、家事,本质就是“人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魏斯逝世后,儿子魏击接班。无疑,魏击接过手的,是个人才济济、欣欣向荣的强大魏国。但不幸,魏武侯魏击留给后任的,则是一个差点儿被韩、赵瓜分,濒临灭亡的烂摊子。
  人们可能很难想象到,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实际上,二世祖也不容易当哦。
  还记得当年,魏击在师傅赵仓唐陪伴下前往中山就任“总督”,恰好在朝歌遇到田子方(是他老爸的师傅嘛),他便赶忙下车,在道旁拜谒。
  作为魏文侯师傅的田子方却不还礼,昂着头扬长而去。
  魏击当时就火冒三丈,喝住田子方质问说:“请问普天之下,是富贵值得骄傲,还是贫贱值得骄傲?”(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
  田子方傲慢说:“呵呵,这还用问嘛,当然贫贱的人可以骄傲,富贵的人岂敢如此!国君骄傲则失去他的封国,大夫骄傲则失去他的家族。失国者再没有国,失家者再没有家。我们贫贱之辈,建言不被采纳,行为不合主人要求,大不了穿上鞋子走人就是,反正走到哪里都是一样贫贱。”

  当时,魏击还只得为自己的孟浪道歉。
  不过从内心说,他对平民出身的牛人们,大约从此以后也没有什么好感了。不难看出来,战国时期的牛人的确够牛;不像现代,对富贵者总是那么俯首贴耳满口奉承话,唯唯喏喏、小心翼翼察言观色,惟恐不够毕恭毕敬。
  在那样一个生命鲜活、个性张扬的时代,二世祖魏击菜鸟上路,想要驾驭好老爹留下的一大群狂傲不羁、居功甚伟的猛人,恐怕也够戗。
  就在正式上任后的第二年,宰相李克(李悝)因病医治无效,挂了。
  于是,就需要再招聘个新的总经理。聘谁好呢?人才多了也是麻烦!
  瞻前顾后,犹豫再三,最后还是论资排辈,选定了田文。
  对此,吴起很有意见。文侯时期创下的辉煌业绩,哪一点没有他吴起的汗马功劳?吴起可是个直性子,有话绝不能藏着掖着憋着,有屁也就当面放,这是他的一贯作风。
  …………
  且说,这个吴起乃是卫国濮阳人,早年拜曾子为师。他喜好兵法,先为鲁国国君工作。当时齐国要打鲁国,鲁的国君听说吴起善用兵,想请他当将军。
  “吴起老婆是齐人,里通外国咋办?”嫉妒分子马上转动如簧巧舌,跟国君进谗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哇。恳请领袖三思,依臣看还是别用吴起为妙。小心方能撑得万年船嘛。”

  让老外当将军,欺鲁国无人吗?非给搅黄不可,否则咱本土派没有立足之地!
  国君听罢,举棋不定,未敢任用。
  吴起闻讯之后,一气就跑回家杀了老婆;然后抱着爱妻尸体,跟国君去说:“本人与齐毫无瓜葛,不知大王能否用我?”
  吴起的决绝凶暴,唬得人目瞪口呆,鲁国当即任他做大将。这结果,真把齐军打得满地找牙。吴起证明:火车是推的,泰山是堆的,但牛皮不是吹的。
  讨厌吴起的人却继续毁谤说:吴起多疑残忍,是个超级大官迷。他少时家境富裕,为求功名四处游荡大把花钱,结果搞得倾家荡产,成为家乡人笑柄。于是恼羞成怒,谁笑他他杀谁,动手行凶杀掉三十几个人呐!啧啧,大家都这么说呗。

  最后,他就向东逃离卫国;跟他娘诀别时,还发誓说:“我如果做不到政治局委员(卿),绝不回卫国。”
  大官没做上,母亲已死。吴起为赌誓, 断然拒绝回国奔丧。
  他老师曾子生气呵,把这种不讲孝道的人逐出师门……
  “留用吴起,终是祸害。”核心身边的挖坑人说,“咱区区鲁国有胜敌之名,显然也非好事,诸侯会挖空心思来算计的。到时候,就甭想再过消停日子。”
  围着核心转的人,很容易把活的说成死的,当然也可以把死的说成活的。

  领导于是心想:原来如此呵。生性残忍寡情,杀妻求将,无所不为。像吴起这种人,虽有才却缺德,看来实在不该重用,不合适、不合适。
  吴起不知缘故,只知道自己在鲁国被人疏远不见重用。
  没办法,他只好投奔魏国;因为听说北方的魏侯正在招贤纳士,魏斯同志是个明君。
  魏斯确实颇有一些容人的雅量。为吴起来投,他特意去访问大臣李克:“吴起是怎样的人?你倒说说看。”
  知人著称的李克就事论事说:“贪功,好色;论用兵,倒是司马穰苴也比不过他。”
  其实李克可反过来说:论军事才能,兴许有那么一点点吧。但据臣所知,此人天性贪功好色,残忍寡情,在鲁国那边眼看混不下去,才跑这儿来撞大运……唉(摇头)!那样的话,给人的观感就截然相反,人才的命运显然有极大偶然性。
  魏斯从李克的暗示性话语中,得出结论:吴起是个极其难得的军事天才。魏斯便任用吴起为将,让他率领魏军作战,整得秦国丧师失地。作为一个将领,吴起的饮食和衣着,起卧行坐都跟底层战士一样,爱护士卒如同子弟——很像传说中的“党员干部”。
  魏文侯认为吴起善用兵,且为将廉直公平深得军心,就任命他做西河的最高长官,让他负责抵御秦国和韩国方面的可能威胁。

  担任西河郡守后,吴起政绩卓越,声名远播。
  …………
  然而这次选丞相,吴起没份儿,心头未免有些失落和郁闷。
  他找到田丞相,本着一贯的耿直精神说:——
  “咱俩比比谁的功劳大,可以吗?”

  “当然可以啊!”
  “统率三军,让将士用命,威震敌胆而不敢犯境,你我谁强?”
  “不用说,我不如你。”
  “治理百官,怜爱万民,使府库充实……这方面你我谁更优秀?”
  “我也不如你。”

  “镇守西河,让秦兵不敢东向,使韩、赵俯首宾服,你我哪个强?”
  “那我更不如你了。”
  吴起于是说:“既然如此,您的官位为什么比我高呢?”
  田文坦然自若解释说:“眼下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此时此刻,要找一位能够协调内外、巩固中央的人做宰相,你我谁更合适?”
  吴起默默思量好一阵,才承认说:“您比较合适。”
  田文于是说:“好,这就是我的官阶比你高的原因。”

  吴起这才想通了,“拜相组阁”这个事情,不是一个奖品,也不该是谁的功劳大谁去当;谁较合适谁担任,这才是正常的任职状态。职务和俸禄爵位如能分开计算,也许较科学。
  也好,他当就他当吧,以后再说。

日期:2009-10-30 09:06:06

  公元前391年,魏国联合赵、韩,联兵南下越过黄河,在大梁(开封)大败楚军,乘胜追至榆关(河南舞阳县)再败楚军,并进占襄陵(今河南睢县),使楚国在中原地区受到严重挫折。
  黄河南岸的大梁从此成为魏国领地,魏国的繁荣扩张局面达到顶峰。
  过了顶峰,按照自然的原理,就应该是走下坡路。
  原因也不是没有,新陈代谢老同志要死去,新领导也在不断长大,需要自己执政作主。再说,由于领土的急速膨胀扩展,里里外外引发出许多意外的矛盾。
  西边的秦国已坐不住,出兵攻打韩国属地宜阳,占领六个村庄;次年又与魏军在今陕西省华县东(武城)会战。差不多与之同时,东方的齐国,也发兵攻击魏国,把去年刚从楚国手里抢来的襄陵夺走。
  国际形势开始变得更加动荡不安。东方齐国,已经由大夫田和取代……西方的秦国大军南下,侵入蜀国领土,占领其北部重镇南郑(陕西省汉中市)。
  而这个时候,作为年轻领导的魏击,已经形成自己的执政理念,跟老臣们的想法恐怕也不是那么合拍融洽的了。
  有件事,可以侧面反映某些潜在问题。

  公元前387年,魏击为庆祝自己登基十周年,特意前往西河(潼关以北的黄河)地面视察。他们君臣一行乘坐船队顺流而下,但见峭壁夹岸,水势盛大,奔腾汹涌,十分壮观。行到中游,魏击神采飞扬,禁不住诗兴爆发,开始感慨起来。
  他赞叹道:“河山之险,岂不亦信固哉!”领导说,我的江山固若金汤啊。
  侍卫大臣王钟忙凑趣说: “此晋国之所以强也。若善修之,则霸王之业具矣。”
  这话儿,吴起听得很不是滋味。心里头想,没我老吴在此镇着守着,单靠山河险阻能阻住什么?他皱了皱眉头,觉得年轻人少不更事;尤其是身边太监般的人物,只晓得无条件拍马溜须阿谀奉承;这叫西河郡守感到恶心,如同吃了苍蝇,终于还是忍不住要吐几口!
  吴起清清嗓子,说:“吾君之言,危国之道也;而子又附之,是危也。”意思说,大跃进食堂化已经饿死人;你王钟还在说亩产十万斤,粮食吃不完可以酿造茅台酒、五粮液,这是很危险滴。

  魏主席听后特生气,说:“吴子,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吴起连忙解释说:“河山之险,信不足保也。”
  接着,吴起列举三个例子,加以论证。
  一个是三苗部落。左面有洞庭湖,右面有鄱阳湖,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依仗如此天然险阻屏障,只因为政不善,而终被禹放逐。
  一个是夏桀之国。左天门之阴,而右天谿之阳,庐、在其北,伊、洛出其南。有此险也,然为政不善,而汤伐之。(魏之安邑,正是当年夏桀的国都哩。)

  一个是殷纣之国。左孟门而右漳、釜,前带河,后被山。有此险也,然为政不善,而武王伐之。
  最后,吴起把三苗、夏桀、殷纣的灭亡教训归纳起来,说:“城非不高也,人民非不众也,然而可得并者,政恶故也。从是观之,地形险阻,奚足以霸王矣!”
  魏击被教训得一愣一愣,明知人家在别苗头却还不好发作,只得说:“很好,今日才算听到圣人之言。西河政务,我就全权拜托给先生啦。”
  可以想象,吴起放出一大坨永远正确的废话(牛粪),恐怕也是借题发挥有感而作。而作为个国君的魏击,听罢老吴“振聋发聩”的训导,心里谅必芒刺在背。
  “至于吗?尽是危言耸听。”魏击也许在想,“我就那么不堪呀,仿佛成了夏桀、殷纣似的,不就随便说句话呗。分明倚老卖老摆老资格,至今还当我乳臭未干呀,哼!”
  毫无疑问,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也不论是“主人”还是“公仆”,骨子里都各有各的自尊心。从这一点来讲,适度的拍马溜须终是立身处世的技巧,说假话才是真学问,才能讨人喜欢,才能搞好人际关系。

  如今吴起这人,大家都不否认是个大能人。
  然而,能人往往有令人讨厌之处,恃才傲物讲话直率,既给人添堵叫人不爽,也为自己的前程栽刺挖坑。没办法,性格决定命运呗,吴起的仕途也是一路坎坷。
  时隔不久,实话实说的恶果就基本成熟。
  等到田文离任(或去世),宰相位置落到附马爷公叔痤头上,依然与吴起无缘。而公叔痤,据说“权倾朝野”,对吴起却心存戒备。
  曾经明确想当宰相的吴起,心里恐怕不会太好过;如果说他面对现实感到郁闷或者发几句牢骚,应该也不太意外。终于有一天,吴起自己觉得在魏国继续呆下去不但没有前途,搞不好还有性命之忧,于是逃亡南方投奔楚国去了。
  这在二世祖魏击看来,没啥了不起,没有张屠夫也不会吃混毛猪。走就走呗,还愁没人才?人才一抓一大把!魏击老早知道,当年李克就说:吴起既贪财又好色。而且还是个十足“官迷”,在鲁国时为了求取一个将军之职,不惜狠心杀掉爱妻(杀妻求将)……

  真真假假,舆论这东西其实挺厉害,自古以来人言可畏呀。外界纷纷传说,曾把早期吴起描得很黄很黑很暴力、几乎屁股后面长尾巴,十分荒唐,至少入魏之前确实如此。
  吴起走后,魏国内外矛盾更加激化、表面化了。
  就在二世祖视察西河次年,魏国协助投奔前来的赵国公子赵朝,趁赵国当局搬迁首都到邯郸之际发动政变叛乱,结果却灰溜溜失败了。
  这一来,魏、赵两家的关系肯定大受影响。再加上别的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因素,例如争当三晋“带头大哥”之类啦、还有其他国家利益啦(物质的精神的),发生摩擦的事情肯定也不少。
  曾经团结的三晋,已经露出了不和谐的苗头。

  总而言之,三晋的传统友谊出了问题。
  国与国之间关系,多半是小人与小人之间的关系,通常不是朋友就是敌人。公元前383年,据史书记载,魏、赵为争夺卫国,双方在兔台干了一仗,结果赵军大败亏输。
  赵国实在心有不甘,干脆联合三晋的宿敌楚国,一起战胜魏军,攻取魏的棘蒲(今山东魏县南)、黄城(今河南内黄县西)。魏国付出的代价,其实不仅仅如此,堪称高昂。
  还记得魏文侯时代由大将乐羊攻灭的中山国吗?
  中山地域与魏国本土并没有连一起,中间相隔赵国领土(就像美国出低价从俄国买来的阿拉斯加,中间隔着加拿大);由于魏国没有飞机,等到魏、赵翻脸失和,魏国无力有效控制中山那块飞地,结果中山武公的小儿子姬桓,领导中山族人复国,击败魏国驻扎在中山的军队,攻占顾城并即位称王,自号中山桓王。
  就这样,被灭亡已足足三十年的中山古国复活啦。

  更讽刺的是,中山桓王以乐羊之孙乐池为将。换言之,三十年前乐羊拼却儿子性命不要,冒死犯难攻灭中山国,如今孙子乐池又拼命把既灭的亡国复活扶持起来。
  世事无常,恩怨难料呵。
  次年,魏击(武侯)不甘心,又派兵攻打中山去;与中山军队大战于浍水,双方打得很惨烈,魏军再度被击败。魏国损兵折将,从此不敢再犯中山,不得不吞下苦果承认现实。
  倒霉晦气不顺心的事情,接二连三不期而至。
  到公元前375年,魏、楚在榆关交战时,韩国则乘机出兵偷偷摸摸灭了魏的保护国(与国)郑国,并干脆把自己的国都经阳翟迁往新郑——来个鹊巢鸠占。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