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钱——古人那些惊人的金融智慧

作者: 北极豪客


日期:2008-12-03 12:16

  说钱——古人那些惊人的金融智慧(连载)
  中国人发明了纸张。
  不要小瞧这又轻又薄的东西,它不仅记载了文明、传授了智慧,如今,它还正在撬动整个世界!
  不是吗?让人脑袋瓜生疼的金融危机,正在改变世界格局,改变国家地位,改变公司实力,就更不要说渺小的个人命运了。起码,现在有的人就为“钱”这种花花绿绿的纸张,而苦恼,而紧张,而绝望,甚至而死。
  这种小纸头的力量,还小吗?

  但是也有人正在亢奋中。
  他们手里的钱,不但没缩水,而且在发泡。在无数人折戟沉沙、焦头烂额的时候,总有一些人能稳操胜券,坐收其利。
  因为什么?因为他们钱多。当然这还远远不够,再多的钱也禁不起打水漂。归根到底,是他们聪明,认清了“钱”这种东西究竟是什么。
  凡是在商业大潮中挺立潮头的,假如他不懂“钱”为何物,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有瞎猫碰上了死耗子,也绝不会再碰上第二回。可能第二回碰上的就是老虎,要叫你尸骸无存!
  因此,玩钱的人,就要懂得钱——钱为何物?钱从何来?钱有啥用?钱怎么才能生钱?
  不玩钱也得弄明白钱

  可能有人要说了:我不玩钱。
  我也不研究那个。
  不玩钱的人,实际上也被罩在一张巨大的“钱网”中。现代经济社会里,每个人无时无刻、每分每秒,都在一个金融大格局中。
  我问你:你工作不工作?工作。工作就要拿钱,而且你的工作绩效还必须值你拿的钱,不然你老板就会开掉你,或者鄙视你。
  你做买卖不做?做,那你就得赚钱。

  赔本的买卖谁也不干,只出不进的,那叫慈善家,而且慈善家也得有钱才有资格当。
  那么好了,不管你是员工、还是老板,你都处在一种“买卖”的社会关系中。老板发你工资,是买你的劳动成果;你给老板打工,是出卖劳动力——脑力也是劳动力。
  也有非正常的,比如权钱交易。注意,交易就是买卖;此外权钱交易还有个别号“寻租”,也是买卖的意思。再比如,想通过不正当手段往上爬的,那手段是什么?“买官”。
  得,又是买卖!
  我们来看这“买卖”二字,繁体字写成“買賣”。看见没有?这俩字的下半部分都有一个“贝”字。“贝”就是中国最古老的钱!

  在古代,钱还有别的叫法,比如现在有个时髦的口头语,把一叠人民币叫“一刀钱”,这是怎么来的?因为“刀”,在古代也是钱的一种。
  嘿,学问吧?
  所以孔子说,要“学而时习之”,不学哪成啊?
  这年头你贫困,不要紧;你心不狠,不要紧;你没文凭,不要紧;但是,你不能笨。下了狠劲儿想赚钱、但又赚得非常少的人,无论如何不能说是聪明。
  那是根本就没把钱搞懂。
  在一个类似高压电网的金融格局中,你糊里糊涂地不懂钱为何物,不触电栽跟头才怪!

  所以我们要学习,向索罗斯学,向格林斯潘学。不过,你看书店里的金融书籍,关于银行的、证券的、投资的、保险的,海了去了,证明人们学习得并不差。
  但是为什么还是亏钱?为什么还是被套牢?为什么还是业务惨淡、入不敷出、朝不保夕?
  是人们忘了一门大课!
  要向老祖宗学习呀。
  中国的事,还得按照中国式的思路来办,生搬硬套外国的,不亏得吐血那叫没有天理。
  那就追踪一下吧,中国人历史上信奉的哲学是什么?是儒学。儒学的老祖宗是谁,是孔子。

  不过你知道吗?孔子是干什么出身的?——会计,仓库的会计。
  老祖宗是懂钱的人,我们还愁嘛!
  从夏商周、到元明清,3900多年啊!老祖宗谈钱、用钱、管理钱,玩得真是漂亮啊。这是多大一笔思想财富,不学,不是赔本了吗?
  所以说,向古人学什么是钱、钱的作用、钱的演变、钱的管理、钱的衍生功能,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
  好了。我想各位都明白了,凡是被猎人打下来的鸟,都是笨鸟。想不做笨鸟的,就先学学老祖宗的智慧“钱柜”里都有些什么货色吧。


日期:2008-12-03 12:19

  (豪客连载,欢迎捧场。严冬来临,读书解忧。呵呵!)
  第一篇中国最古老的钱产于海南
  “金融”两个字搞不明白还玩什么钱?
  在那万恶的旧社会,有一个词汇,人们经常用,而现在不大用了,那就是“卖命”。
  其实这个词挺科学的。你想呀,一个人,如果从大学毕业开始工作的话,有效劳动年限,正好是30年,就等于说,你是把你最有创造力的生命,分30年一点一点给卖出去了。
  卖给你的老板,卖给你的公司或单位。

  爹妈给你一条生命,不容易。古人说“蝼蚁尚且贪生”,何况我们人,更应该珍惜生命。所以,兄弟姐妹们,一定要把这30年卖出个……呵呵,不说太直白了吧!就是说,人的生命也要“效益最大化”。
  在将来的同学会上,起码得让当初一眼都不瞟你的“班花”或“班草”,对你刮目相看。
  那么,凭什么让人家对你注目?
  是你的腰包,你的财富,你的成功程度,说了归齐,还是你有了个聪明的脑袋瓜。
  把古人的现成智慧,装进自己脑子里,付出的成本只是一点业余时间,收益是从此心明眼亮,能看清金融这东西里的种种猫腻,这不是很划算的么?

  我们还是言归正传,来谈谈古代的金融业是啥样?
  首先得搞清“金融”是什么意思?“金融”两个字都搞不明白,还玩什么钱?
  “金融”一词,不是咱们老祖宗的发明,是近代我们从日本那儿拿过来的。
  就像“革命”、“社会”、“干部”、“经济”这些词,有的虽然古代中国就有,但现代意义上的用法,还是借鉴人家日本的。
  金融是什么,就是钱和关于钱的业务,这是个行当,是个专业。其中的“金”字,比较好理解了,世界各民族都在很长的历史里把贵金属作为货币,所以“金”就是钱,赚钱就叫“揽金”。

  可是“融”呢?这是个啥意思?
  这是指“资金融通”,也就是货币信贷,比如——借钱、还钱、抵押、放债,以及现在很流行的股票、债券、基金买卖。
  中国古代没有这个词儿,可是有这类经济活动,所以古代也有金融业。而且放贷、借贷我们一般都说的是钱,可是古代的时候,借贷关系涉及的还不光是钱,还有粮食。
  粮食也能借贷,这是咱们老祖宗的一门特殊金融业。
  就像前几十年,“粮票”也能顶钱用,拿来换鸡蛋。再早,1949年以后有一阵儿,政府公务员的工资还是发小米呢。

  有意思吧?
  神农氏的农贸市场催生了钱
  那么中国古代的货币,是怎么创造出来的?人们干嘛就发明了货币?
  这东西,现在是这么厉害地主宰了我们的生活和情绪。以至穿衣吃饭、讨老婆、生孩子、上学,看医生、直到进火葬场,都为钱所扰,让我欢喜让我忧的。你听听现在的办公室、饭局上、电视里,“货币战争”、“金融风暴”什么的,都快塞满了耳朵了!
  这“魔鬼”是从哪里放出来的?
  告诉你吧,钱——也就是说货币,是古代老农民发明的,是在神农氏时代的农贸市场里发明出来的。
  它是应运而生的,不发明不行了。是赶集的农民一着急,就发明出来了。
  据说神农氏那会儿,规定中午时农贸市场开市,“天下之民”都来以货换货,到换完了,就散场,“各得其所”(《易*系辞下》)。
  具体是怎么交易呢?比如女娲家里养的猪多,吃不完,但是缺羊,就把猪赶到市场去换伏羲氏他们家多的羊。
  这叫“物物交换”,是最原始的贸易,还用不着钱。
  可是问题来了!好比当时的交易价格,约定是一头半猪顶一只羊,女娲没法把半只活猪给伏羲氏,那就只好先欠着,下回赶集换东西的时候补上。
  如此就会很麻烦,拖欠得久不说,要是女娲故意赖账,伏羲氏也有口难言。
  还有,要是女娲一时碰不上愿意拿羊跟她换猪的人,她就得把猪赶回家继续养着,想吃羊肉却吃不着。不方便的事儿多着呢!

  可是古代的农民不会叫尿憋死。
  他们发现,要是把一种比较流行的货物独立出来,其他的货物都以它来标价,那就没问题了。比如鸭吧,大家约定好:一只羊值五只鸭,一头猪值四只鸭,女娲找不到卖羊的,就先把猪换成四只鸭,下回赶集再添一只鸭,就换回一只羊了。
  这样,鸭,就是最早的钱了。
  这叫“自然货币”,它不是人造的,是自然界里现成的东西。
  咱们的老祖宗,先后使用过的自然货币多了,禽畜(像什么鸭,此待考。我估计可能是羊)、牛羊皮、粮食、锄头、乌龟壳、动物牙齿、牛羊角、蚌壳、布匹、珠宝玉器等等,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海贝。
  顺便说一句,为什么我怀疑最早的“钱”可能是羊呢?因为咱们华夏民族远古时代最喜欢吃羊肉,这跟现在不同。汉字里有两个跟美味有关的字,就带着“羊”字,那就是“羹”和“鲜”。

  汉朝的文字学家许慎,对“美”这个字的意思有权威解释:“美,甘也。
  从羊从大。”他还说,羊是六畜里面最主要的食品。就是说,那时候世界上什么事情最美?“羊大”就是美。
  陕西人到现在都还爱吃羊肉泡馍,这也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习惯。
  羊既然最值钱,就极有可能作为最早的货币。你说是不是?

日期:2008-12-03 12:28

  美丽的贝壳钱通行了一千年
  用什么当钱最好,我们的先民老祖宗,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摸索了很多很多年,估计没有2000年也差不多吧。
  最合适当货币的东西,应该具备几个条件:本身要有较高价值,来源稀少(物以稀为贵)、耐用、易于保存、便于携带、个头儿大小差不多。
  尤其便于保存这一点,很重要。
  如果拿鸭子来做货币,你还得养活它,有成本在里面,不能计入价值。而且万一死了,这“钱”也就没了。不过古人拿家禽、牲畜做货币的时候,还比我们幸运一点,牲畜死了,好歹能落下肉吃,全家美餐几顿。
  现在,你把钱扔进基金公司,说给你“蒸发”掉70%,你一点脾气没有,连肉汤都喝不上。因此北京现在流行一句话:“就算我二大爷(二伯父)开的基金公司,我也不买。”
  寻找合适的自然货币,其历史是漫长的,聪明的古人终于找到一样东西,符合所有条件,那就是海贝。

  海贝是一种海洋软体动物。它的壳,是枣核形状的,中间裂开一条带齿的缝,外表光洁漂亮,有花纹,坚硬不易碎,大小都差不多,最适合做货币。最重要的,是它资源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出产很多,可避免贬值。
  中国古代的贝币原料,出于对质量的要求,主要是从海南来的。那时候海南还没收归华夏版图(后来是汉武帝收进来的),属海外无主领土。中原和海南,不仅隔着个大海,还隔着长江以南的“百越”地区,交通不便,路途遥远。
  运一麻袋贝回来,其本身价值就非常高了,拿来做货币正好。
  古人这下不用赶着鸭子或背着老牛皮去买东西了。
  怀里揣一把贝壳就出发,体面,不占地方,方便得多了。

  它又是以个数为单位的,好计算。这就跟现在的“钢蹦”差不多了,一只羊,10个贝,一头猪,8个贝,妥了!
  那个古老的年代,按理说顶数海南人最富裕了,全华夏最大的造币厂就在那儿。大海滩上,一退潮,“货币”到处都是,动手捡就是了。
  估计那时候就有“造币专业户”,成天的捡海贝,运海贝,给中原地区提供资金。
  这个“海贝本位制”的货币体系,从夏代开始,一直实行到秦灭六国,最后才废止,前后总共有1000多年。
  1000年,这得有多长?一般人没概念。

  咱们这么举例吧,说说从现在起倒退回去1000年是哪一年,大家就能有点概念了:是宋朝的第三个皇帝宋真宗时代。够久远的了吧?那时候的首都开封遗址,如今已经被冲积土埋在地下14米了!
  而咱们现在习惯使用的现代意义的纸币,是从那一年开始的呢?
  是从1906年,八国联军都来过北京以后了。是那时户部银行(后改名大清银行)发行的。
  当然在此之前,外国银行就已经在中国发行了纸币,各省官办银号也自行发了纸币,但也早不了多少。这才多少年?100多年。跟1000年能比吗?
  这下你该明白了:像是发财的“财”、贸易的“贸”、购买的“购”、货物的“货”、资本的“资”、赔偿的“赔”,账本的“账”,还有“贵贱”、“贿赂”等等汉字里边,为什么都有个“贝”字了吧?
  这就是文化,是大伙挂在嘴边的“中华文明”!

日期:2008-12-03 14:23

  (豪客谢谢大家捧场!都不容易,开心为好!)
  “没钱”还能叫朋友吗?
  要说中国的古文明博大精深,一点也不假。最了不起的,是它从来没中断过,这样,4000年以前的信息,很多都能保留到现在。
  这个信息的载体,就是咱们使用的汉字。
  你比如说,刚才说了那么多带“贝”的字,这个“贝”,现在是简化了,半个方框里是个“人”字。啥意思?解释不了。而繁体字是直接从甲骨文、钟鼎文沿袭下来的,保留的信息就比较全。
  那考考你吧:繁体字的“貝”,里面有两横,你看像什么?

  是——钱串子!
  下面那两撇,要我看很像是是绳子穗儿,不过可能画的是一只手。总之,象形文字就是一幅画,能给我们非常逼真的图像。
  这才是纯粹的写真!古代的贝币,为了方便携带,免得坐马车散落了,在贝上都要打孔,然后用绳子串上,就跟后来的铜钱串子一样。
  这个,有商代的出土文物为证。
  商代的墓葬里,普遍都有贝币随葬。其中以随葬一枚贝的为多,钱来得不容易,埋一枚意思一下就行了。

  不过,多的也有好几千枚的,那都是超级贵族的墓地了。公元前1200年左右,商代有个君主叫武丁,他的诸多妻子中有个叫“妇好”的,墓葬位于现在的河南安阳,1976年那年,考古队一家伙就从中挖出来6680多枚贝币。
  这位贵妇,相当于后世的皇妃了,随葬的钱,起码也得有今天的十几万吧,看来那时候的一枚贝币,比今天的一元钱的币值要高多了。
  这些挖出来的贝币,就都是打了孔的。商代的贝币,先是流行细孔,后来大伙富裕了,钱越来越多,就流行大孔,好串得更多。最后这也不行了,就把贝壳磨小,让它变轻,一次背它几百个也不累,这就叫“背磨式”贝币。
  那时候,货币的计算单位,不是一枚、两枚,而是“朋”。注意了,这又是一幅画!
  把一串贝币穿好,挂在腰带上,你看,这两边垂下来的钱,是不是就是个“朋”?至于每串多少枚,后人不大清楚,古人常说“五贝为朋”,不过现在一般认为是10枚贝为“一朋”。
  《诗经》就提到过这个“朋”。
  在《诗经*小雅》里有一句:“既见君子,锡我百朋。”这里的“锡”字是“赐”的异体。这诗是说:一个学生,去见老师(君子),老师赏了他一百“朋”钱。

  在古时候,这是数量惊人的厚礼。古代人真是不可琢磨,收学生,还有倒搭钱的!
  一串钱,垂下来两边的数量一样,价值一样,这就是“朋友”这个词的词源吧。成语说“朋比为奸”,也是这个意思,两人一样坏!
  是啊,发展到今天就更是了,没钱,还能叫朋友吗?

日期:2008-12-03 19:02

  再多的海贝也不够用了
  商王武丁,宠爱他的女人,在她死后用一大笔钱随葬。这说明,自古以来爱情就有价。
  读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我是80后,是现代人,跟你那些陈芝麻烂谷子有什么关系?”
  哦?你再说一遍。
  听着,我问你:你跟你最亲爱的人在亲热的时候,激情耳语时,你叫她(或他)什么?
  “宝贝!我的宝贝儿啊!”——是不是?
  什么叫“宝贝”? 宝贝就是热带海洋里的单壳贝类。这不就是古代的钱吗?

  宝贝,就是贝币,是那种又大、又饱满、又漂亮的高品级贝类。那你不就等于在喊:“钱啊!我的钱啊!”
  好,算你狠,你不用中文,用英文:“我的baby啊,我的baby!”那我听着更直接了:“我的‘贝币’啊,我的‘贝币’!”
  别笑。
  爱情真是无价的吗?跟金钱无关吗?无关怎么会扯出“宝贝”来?
  你看,无论我们谁,只要是在中国文化中长大的,都避免不了文化遗传,无论你自觉还是不自觉。

  贝币的使用,是在中国早期文化形成阶段,因此它的影响源远流长、烙印深刻。
  不过,大量使用贝壳,终于使得这种海产品供不应求,估计海南那边资源已经枯竭了。
  经济发展了,货币却跟不上,怎么办?
  还是那句话,车到山前必有路。到了殷商后期,渐渐出现了“代金券”——仿贝币的铜币。这是我国最早的金属货币,但不等于后来的铜钱,它是用青铜做成贝币的模样,也是枣核形状,有的还有齿缝。
  只有这样,人们在心理上才能接受它为一种货币。

  这也是一种文化心理传承。铜在当时虽然是较为贵重的金属,但毕竟还不能和海贝比。
  现代也有这样的例子。1984年的时候,新成立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曾向社会发行每股面值50元的股票1万股。这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发行的第一张上市股票。
  这种股票的样子,就设计成跟钞票差不多,人们才容易承认它的价值。
  此外,到了西周时期,除了贝币仍是主要货币外,人们也使用铜块做货币,它的价值大小,要用秤来称。因此,这种铜疙瘩(当时叫做“金”),是我国最早的“称量货币”,也就是货币的价值要按照重量来计算了。
  上世纪70年代以后,在江苏的古吴国遗址就多次发现过这类铜块。1983年在河南洛阳、陕西的西周墓中,也发现过随葬的青铜块。这些,都是金属货币即将登上历史舞台的前奏曲。
  总之,贝币的出现,跟商业开始发达有关;而金属货币的冒头,也跟当时的商业发达程度有关,还跟当时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有关。

  这就是货币与经济活动的联系。所以,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货币形态。
  在漫漫4000年中,贝币让位给金属货币,自己变成了装饰品;金属货币又让位给纸币,自己变成了辅币。风水是轮流转的。
  现在,通行了百年的纸质货币,也让出了一部分阵地给信用卡和网上银行。
  这种演变,势必要积淀在我们的文化中。
  一切都有文化的根。我常听见有人说:“现在的人怎么这么财迷?”其实不是现在的人如何如何,而是我们这个民族从来就是一个务实的民族,积累财富是一种天赋,这种文化已经熏陶了几千年了。
  成不成功看钱包,这已成了思维的本位,并不意味着某人贪婪,就是在道德上有问题(当然,贪婪也得守法)。

  也许,4000年以后的恋人们在亲热的时候,没准儿会抱着对方喊:“信用卡!我可爱的信用卡啊!”你信不信?
  一切皆有可能。

日期:2008-12-03 22:40

  青铜器时代的事情谁也闹不清了
  夏商和西周时代的货币,现在看来大家都清楚了。那么,有货币,就应该有借贷,有了信贷活动,才是一个完整的金融体系。可是,那年月的事儿,不大好说了。
  各位看官能有耐心看我的书,说明都还有点文史方面的兴趣,那么我再考考你们,你们说,这个夏朝到底有没有?
  说不清楚了。起码还没找到出自夏代的文字资料,比如甲骨文记录什么的。如果有人说这个朝代根本就没有过,你也没办法。
  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1923年就提出过高见,说根本就没有夏朝的创始人大禹这个人,实际上“大禹是一条虫”。

  鲁迅先生听了不大高兴,在《故事新编》里写了一篇《理水》,顺手讽刺了他一把。
  可是讽刺归讽刺,到底有没有,还是个疑案。
  从夏朝到西周,社会上有没有借贷行为,其实也是“一条虫”,说不清了。
  按理说,有私有制就有借贷,钱不够用就得向私人或者官府借,没人白给你。《吕氏春秋》里倒有一条,说周武王灭了那个带头裸奔的荒淫商纣王,把蹲监狱的囚犯都放了,还免了他们欠商朝官府的债务(弃责)。
  看来那时候,官府就借钱给民间用。

  但这个《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公元前239年)的杂家著作,是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写的。他手下那帮人,精灵古怪的,说得有没有根据不一定。
  还有就是《周礼》上也说过,西周时代就有市场税务所,那时候叫“泉府”。“泉”是“钱”的通假字,在古代字音相同。也有说是钱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所以叫“泉”。
  看来把税务部门叫“泉府”是再恰当不过。
  《周礼》说,当时国家规定,泉府要借钱给老百姓办祭祀,这叫“赊”,不能收利息;也要借钱给老百姓做生意,这叫“贷”,因为做生意有盈利,所以要收利息。
  《周礼》上还说,西周就已经有国家经济状况月报制度,叫“月要”,由国家副总理“小宰”负责审查。
  小宰一共有两位,他们也管民间债务纠纷,要根据借贷合同“傅别”来进行审案。傅别一式两份,借贷双方各执一份。
  相传《周礼》是西周大政治家周公旦所著,内容涉及典章制度,天文地理,草木鱼虫,是一部智慧全书。
  《周礼》所描述的周朝,那简直是一个儒家理想国。这部书在典章制度方面对后世影响很大,隋唐以后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中央机构设置,甚至古代朝鲜汉城的城市布局,都是按照《周礼》来的。
  不过呢,据说《周礼》编写好以后就藏入了秘府,基本上谁也没见过,在西汉末年汉成帝时代才被发现。

  这离着周公那时候有1000年了。
  这也有点太离谱了!所以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期,梁启超干脆认为它是王莽为篡位而搞的伪书。
  所以,西周到底有没有有税务所,国家是不是向私人贷款,咱们就糊涂着吧。

日期:2008-12-04 08:21

  第二篇咱们的“黄金时代”来自楚国
  经济“冬天”为什么把你吓住了?
  在新的章节开始之前,我们再来做一道思考题:你打算怎么应对全球经济的“冬天”?
  这问题,大概是见仁见智,各人看法不同。在我们身边,常有一些技术型的专家,给人们指点迷津,说遇到如何如何情况,可以如何如何应对。他们说得都不错,但是,看经济大势不能这么看。
  要有望远镜的眼光,会看几千年,那么看透未来几年肯定不成问题。

  要有夜视镜的眼光,看问题看到本质里去,那么看清楚未来几十年也没问题。
  做人不能做“乒乓球员”,只会推挡;要做“国际象棋手”,会看棋路。
  据说北京、广州的白领,目前掀起了“一百元”运动,也就是一周只支出一百元。
  这是为什么?恐惧!
  可是,令人恐惧的情况,能因为你恐惧而消失吗?不能。

  你恐惧了,你的困境就能减轻一些吗?也不能。
  那么恐惧还有什么用?
  反正以你自己之力,已经没法改变现状了,那还不如多花点时间来做一件事:
  ——沉思。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