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作者:
望于江湖
日期:2007-4-5 18:00:00
序言:干点正事真的好难
一、千字传千古 心有千千结
皇宫大内巨型情景喜剧:《大臣快跑》
让我们把浮躁的目光沿着历史的轨迹深情回望,在一千五百年前的中国大地上稍做停留。
南朝梁武帝皇宫。
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坐在皇帝宝座上聚精会神地看奏折。突然一把把奏折统统推到地上,愤然站起,大喊:“殷铁石!”。
一个大臣模样的人上场(字幕跟上:“殷铁石 官职有待查史书”):“陛下,臣在。”
萧衍说:“诸王公大臣文化水平如此底,字写的跟狗爬的似的,错别字比比皆是,都什么素质啊,跟1500年以后习惯了用电脑打字的年轻人写的字有一拼,真是有损我大梁王朝的声威啊。你赶紧想个办法搞搞素质教育。”
殷铁石:“臣遵旨!”(退场)
镜头一转,殷铁石抱着一堆纸张出场:“陛下,臣从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拓出了一千个不同的字,每个字一张纸,请陛下下旨,把这些字分发给诸臣去学习临摹,既可以降低错字白字的出现频率,又可以提高大家的书法水平;既可以用于写作实战著书立传,又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既可以养颜,又可以美容。不出一年,您再看这些奏折(放下纸张,拾起地上的一本奏折,翻开指点),看这里,看这里,看这里——字写得好看了,还没有错别字!”
萧衍微微点头:“爱卿所言甚是。但只把这散乱的一千个字发给大家可能会影响培训效果,如果能把这些字组成一篇文章就好了。你去宣几个又文化的大臣来见朕。”
几个大臣上(字幕:“有文化的大臣甲、有文化的大臣乙、有文化的大臣丙、有文化的大臣丁……”)。
萧衍把自己的想法和几个有文化的大臣交流了一下,准备把这个任务交给其中一人来完成。
大臣们一听如此高难度的任务,都觉得没什么把握完成,个个低头不语。
萧衍一看,不玩点手段不行了,就跟大臣们说:“我数一、二、三,能写出这篇文章的留下来,觉得自己不行的,统统给我滚蛋!预备——开始!一,咦?”
萧衍刚数了个一,眼前的几个有文化的大臣瞬间消失了。
萧衍正要发怒,却发现有个人没动窝,不禁大悦:“卿有才思,为我韵之!”
周爱卿面部特写(字幕:“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
周兴嗣暗中叫苦不迭。
其实周兴嗣是反应最快的一个,仅用了0.02秒就想到应该赶紧跑的,可惜当时正值梅雨季节,他的老寒腿疼得厉害,还没迈开步别人就都跑光了,周兴嗣跑了个倒数第一,当了回副班长。
既然跑不掉,除了硬着头皮接下这个苦差之外别无选择。
周兴嗣说:“蒙陛下青睐,臣当鞠躬尽瘁,必不负圣望。您就擎好吧。”
萧衍龙颜大悦:“周爱卿不愧为朕的笔杆子,好了,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你为朕写的《光宅寺碑》、《铜表铭》、《栅塘碣》、《北伐檄》都是好文章,但不足以传世,这次你要用这一千个字写一篇传世之作,不仅要让我梁朝上下——上至朕及王孙公卿、下至黔首庶人;上至白发苍苍、下至活裤裆——全都能熟读吟颂,不断提高国人文化修养,更要让千百年以后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传诵下去。造此千秋功业,才不负我佛之慈悲。”
周兴嗣顿觉眼前一黑,心说这不是倒霉催的吗?我招谁惹谁了,把这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交给我,这不要我老命吗?难道说太有才了也是错误吗?那我赶紧改还不行吗?
但皇上兴味正浓,周兴嗣也不敢说个不字,于是当场表决心:“臣谨遵圣命,给臣一个月时间,臣还陛下一个奇迹。”
萧衍一摆手,清描淡写地说:“一个月太久,只争朝夕。你是一个深得朕心的御用写手,更是玩文字游戏的高手,以爱卿之才,何须一个月?给你一个晚上时间富富有余。”
周兴嗣傻了,一时站在那说不出话来。
萧衍见周兴嗣没反应,问道:“难道爱卿嫌朕给的时间太长了有辱你的才学?”
周兴嗣赶紧说:“臣绝无此意!”
萧衍一听很满意:“那爱卿就回去吧,抓紧时间慢慢写啊!”
周兴嗣:“臣告退。”
萧衍又充满慈爱与关怀地叮嘱了一句:“爱卿白天工作很辛苦,晚上就不要加班了,明日上早朝时把你写出来的奇迹拿来给朕交货就行了。”
日期:2007-4-6 9:33:18
宏篇巨制传奇肥皂悲剧:《一夜白头》
夜晚。周兴嗣府邸书房。
面对堆在眼前的凌乱的一千个字,周兴嗣神色凄然、愁眉紧锁。
万事开头难。良久,周兴嗣尝试着将几个字拼起来,觉得不好;再拼,也不好;重拼,还是不好;又拼,更不好;还拼,仍不好……
三更天已过,周兴嗣只拼好了一句:“焉哉乎也”。
看着这一句毫无意义的开头,一种从未有过的沮丧感袭遍周兴嗣全身。
完了!皇上交办的任务看来是完不成了!想不到我周兴嗣一世才学,就断送在今天发作的老寒腿病上了!即使皇上不治罪,自己也没脸再在官场上混下去了。
干脆,我周兴嗣今天猪八戒摔耙子——不伺你这份猴了!爱咋咋地!(周兴嗣独白:“吴承恩老弟,不好意思啊,我提前一千多年把猪八戒的名誉权给侵犯了。”)
周兴嗣走到院子里,看着漆黑的夜空,随口吟了一句“耳边清风心头冷,眼前夜色梦中人”,思绪信马由缰,纵横驰骋:
“我从小开始读圣贤书,深谙孔孟之道,为人行端走正,做事无愧无悔。只有一种难言心痛,相伴终生。忆当初年少,曾钟情于邻家之女,尝修书一封:‘奉违闺范,不觉倏尔逾时;幸睹芳颜,转瞬星霜几换。心有所念,时岁余而漫漫;身无双翼,路咫尺即遥遥。落叶纷纷,顿起无边怅惘;秋风瑟瑟,犹念梦中伊人。夙思夜盼,难见秋波一闪;魂牵梦绕,只有笑颜依稀。……词不达意,诚心拳拳眷眷;遥颂祝福,挚情绵绵依依。’而最终没有勇气将此信并未及时发出,迟致爱慕之情,铸成终生之撼,追悔无以复加。如陶渊明所言:‘盛日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心痛难言,情何以堪?
“我胸怀治国安民之宏志,无奈生逢乱世,外族入侵,南北两朝分立,多年来杀伐屡起,战事频仍,民生凋敝,生灵涂炭。书生无武夫之力,难以征战沙场,为国杀敌。而今幸得遇明主,得以谏言进策,期驱逐蛮夷之虎狼,统一我华夏之河山。又蒙眷顾,得以修撰梁史,实荣幸之致。
“当今圣上为人孝慈恭俭,博学能文,骑射声律无不精妙;勤于政务,冬月刚过四更即起视事,执笔触寒,手为皴裂;粗茶淡饭,布衣皂帐,一冠三载,一衾二年;不爱饮酒,不喜声色,礼贤下士,实难遇之明君。
“然而圣上的宽容为小人所利用,地方官多侵渔百姓,使者多干扰郡县。同时,圣上北伐之意日减,尚道崇佛之兴日盛,重小节而轻大业,矜其往而拒忠言。多造塔庙,公私费损。江南久安,风俗奢靡。”
“圣上尚道,厚待道家隐士陶弘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先向他请教,因此朝中官员竞相谈论玄理,没有人去学习和研究如何练兵打仗。陶弘景临死前写下‘王衍任散诞,何晏坐论空。岂悟昭阳殿,遂作单于宫!’,以魏晋空谈误国之事劝戒我朝,而圣上终未领悟;圣上崇佛,舍宅为光宅寺,让我撰《光宅寺碑》,得圣上赞许,但亦未领悟劝谏之意。子曰:‘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如此下去,梁朝气数将尽。
“当年荀济住在江东,学识渊博,与圣上交情深厚,荀济上书劝谏圣上不该崇信佛法大兴土木,为建造寺塔而靡费天下,圣上大怒,欲斩杀荀济,幸亏朱异密告,荀济得以才逃脱。我周兴嗣纵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轻易不敢直言劝谏,捋龙须触龙颜实有累卵之危。圣上醉心佛事,壮年之雄才大略一扫而光,我已经预感梁朝大厦之将倾。今以千字付我,以成千古之文,即便我一夜写成,但于国于民何益之有?
“漆黑的苍天啊,苍茫的大地啊,哪位天使大姐能替我出出这口郁闷之气啊?”
想到此处,周兴嗣突然一震。
他想起了《易经》中的一句“天玄地黄”。何不以天地开头,将儒家思想灌输其中,使皇上以史为鉴,有所感悟,回归正道,亲贤远佞,励精图治,北逐外夷,统一华夏?如果能达到这个目的,能否流传千古并不重要!
周兴嗣豁然开朗。一篇文章如果确定了中心思想,对于文字游戏高手来说,组合文字轻而易举。于是他重新回到书房,将已经组好的“焉哉乎也”四字丢在一边,挑出“天玄地黄”四字作为开头,随即才思泉涌,随手取字,略一思索即找到合适的地方摆开,不一会就摆好了百余字。
饶是如此,摆好一千个字之后,已是天光大亮。周兴嗣赶紧取笔墨,将自己的成果抄录下来。由于抄录的太匆忙,把“天玄地黄”写成了“天地玄黄”,算了,也不改了,正好免去抄袭之嫌。
抄录完毕,周兴嗣赶紧进宫上朝。
金銮殿上。萧衍已和文武百官等侯多时。
周兴嗣一出现在门口,就感觉到众人都在用惊讶的目光看着他,看得老周直发毛,心想:我不就是迟到了一会吗?顶多罚我一点俸禄银子,用得着这么大惊小怪的吗?
周兴嗣赶紧呈上写好的文章:“臣已完成《次韵王羲之书千字》,请陛下阅示。”
萧衍展卷细读,良久不语。
周兴嗣心里像有十五个吊桶一样。
萧衍突然拍案而起,吓得周兴嗣一哆嗦。
“周爱卿一夜之间竟能以有限之字作此奇文,真乃我朝奇才!.传朕旨意,有关部门赶紧拓印,保证诸大臣人手一本,抓紧时间学习临摹,同时晓谕天下,传习此文。赏赐周兴嗣百金千帛——不过,周爱卿,你赶紧去理容院染染头发先吧!”
周兴嗣大惊,赶紧抓过自己的一把头发来看,不禁失声大呼:“饿地神啊!”
那一夜,发如雪。
日期:2007-4-8 09:32:43
二、名家著名篇生前身后名
简体版《千字文》原文重现
前面两个剧本,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在不幸。
想干点正事,比如想写点东西给大家看,不想点办法吸引读者的眼球是不行的,太多严肃、太多正统、太没有趣味性的东西在时下是没有市场的。但太多时代元素、太多不相干内容、太油腔滑调的东西也会被人猛拍板砖。现在有才的人曾出不穷,写手比比皆是,搓澡的都可能有相当于大学文学系副教授的水平,想糊弄读者是不可能。
干点正事,真的好难——那是相当难!真地!
为了不被板砖拍死,在写后面内容的时候,本人将本着矫枉过正的原则,时刻提醒自己:“严肃点,写文章呢!”
下面我们掌声有请周兴嗣先生呕心沥血创造出来的《次韵王羲之书千字》上场:
(敬告读者:如果您已经把《千字文》背得滚瓜烂熟,请按电脑上的PgUp键或采取其它方式将此段内容跳过;如果您根本没有读过《千字文》,也请采取相同的处理方式,因为后面我们会逐字逐句进行解读。)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 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 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 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 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 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 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 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 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 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 赖及万方
盖此身发 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 岂敢毁伤 女慕贞洁 男效才良
知过必改 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 靡恃己长 信使可复 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 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 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空谷传声 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 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 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 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 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 夙兴温凊
似兰斯馨 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 渊澄取映 容止若思 言辞安定
笃初诚美 慎终宜令 荣业所基 籍甚无竟 学优登仕 摄职从政
存以甘棠 去而益咏 乐殊贵贱 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 夫唱妇随
外受傅训 入奉母仪 诸姑伯叔 犹子比儿 孔怀兄弟 同气连枝
交友投分 切磨箴规 仁慈隐恻 造次弗离 节义廉退 颠沛匪亏
性静情逸 心动神疲 守真志满 逐物意移 坚持雅操 好爵自縻
都邑华夏 东西二京 背邙面洛 浮渭据泾 宫殿盘郁 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 画彩仙灵 丙舍傍启 甲帐对楹 肆筵设席 鼓瑟吹笙
升阶纳陛 弁转疑星 右通广内 左达承明 既集坟典 亦聚群英
杜稿钟隶 漆书壁经 府罗将相 路侠槐卿 户封八县 家给千兵
高冠陪辇 驱毂振缨 世禄侈富 车驾肥轻 策功茂实 勒碑刻铭
磻溪伊尹 佐时阿衡 奄宅曲阜 微旦孰营 桓公匡合 济弱扶倾
绮回汉惠 说感武丁 俊乂密勿 多士寔宁 晋楚更霸 赵魏困横
假途灭虢 践土会盟 何遵约法 韩弊烦刑 起翦颇牧 用军最精
宣威沙漠 驰誉丹青 九州禹迹 百郡秦并 岳宗泰岱 禅主云亭
雁门紫塞 鸡田赤城 昆池碣石 巨野洞庭 旷远绵邈 岩岫杳冥
治本于农 务兹稼穑 俶载南亩 我艺黍稷 税熟贡新 劝赏黜陟
孟轲敦素 史鱼秉直 庶几中庸 劳谦谨敕 聆音察理 鉴貌辨色
贻厥嘉猷 勉其祗植 省躬讥诫 宠增抗极 殆辱近耻 林皋幸即
两疏见机 解组谁逼 索居闲处 沉默寂寥 求古寻论 散虑逍遥
欣奏累遣 戚谢欢招 渠荷的历 园莽抽条 枇杷晚翠 梧桐蚤凋
陈根委翳 落叶飘摇 游鹍独运 凌摩绛霄 耽读玩市 寓目囊箱
易輶攸畏 属耳垣墙 具膳餐饭 适口充肠 饱饫烹宰 饥厌糟糠
亲戚故旧 老少异粮 妾御绩纺 侍巾帷房 纨扇圆洁 银烛炜煌
昼眠夕寐 蓝笋象床 弦歌酒宴 接杯举觞 矫手顿足 悦豫且康
嫡后嗣续 祭祀烝尝 稽颡再拜 悚惧恐惶 笺牒简要 顾答审详
骸垢想浴 执热愿凉 驴骡犊特 骇跃超骧 诛斩贼盗 捕获叛亡
布射僚丸 嵇琴阮啸 恬笔伦纸 钧巧任钓 释纷利俗 并皆佳妙
毛施淑姿 工颦妍笑 年矢每催 曦晖朗曜 璇玑悬斡 晦魄环照
指薪修祜 永绥吉劭 矩步引领 俯仰廊庙 束带矜庄 徘徊瞻眺
孤陋寡闻 愚蒙等诮 谓语助者 焉哉乎也
日期:2007-4-8 09:38:16
曾经经典为何变成陌生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启蒙读物曾发生多次变化,充分体现了时代发展过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充分领会领导意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良好精神风貌。
从现有文献记载来看,自汉代至今2000多年的时间里,使用时间最长的启蒙读物有两篇文章,一篇是自汉代开始之唐初使用的《急就章》,使用了大约六七百年时间;另一篇就是《千字文》,从隋唐时期开始逐渐取代了《急就章》的位置,一直到民国时期,大约用了一千三百年。
《急就章》的作者是史游。如果没有《急就章》,史游这个名字就会像发生矿难之后矿井里的工人一样,被历史的灰尘所掩埋,想挖都挖不出来。因为《急就章》的存在,我们从《汉书•艺文志》中挖到史游的一丁点信息:“《急就》一篇。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黄门令,可能大概差不多应该是个宦官。一提到宦官,人们首先想到的都是祸国殃民的坏蛋、阴险凶恶的小人、残缺不全的变态,如王振、刘谨、魏忠贤、李莲英等等。实际上,宦官里也是好人多,更不乏有才华有特长的,最典型的就是蔡伦、郑和。宦官祸国归根到底是体制性原因,主要责任应该由皇帝或实际掌权者(如慈禧)来负。这个问题与时下的腐败现象有那么一点相似。
《急就章》一共有2144个。如果不进行高深的学术研究,这些字你在日常生活中基本够用了。但《急就章》并不是古代的《新华字典》,它不是单纯地分门别类编排汉字,而是把字都组成有意义的句子,寓教于意。另外,《急就章》是一篇“仕途必读”的文章,其全部内容都与吏事相关,就是教人如何当官的。所针对的是在科举制度产生之前的“举孝廉”等选士制度下的阅读群体,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和实用性,也是那时侯广大人民群众读书认字、为人处世、居家旅游的必备好书。
到了隋唐时期,由于皇帝及王公贵族的喜好,《千字文》已经风靡天下。后来随着科举考试制度的确立,《急就章》中所教的招数已经不灵了,从形式到内容,都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天下想当官的读书人赶紧寻找替代品。《千字文》因深受统治阶级高层的喜爱,加之其华丽清靡优美顺畅的文字、紧扣儒家道德伦理劝戒的主题,理所当然地成为首选替代品。归根到底,还是孔夫子那句话:“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直到民国年间,科举制度已被废除多年,《千字文》才逐渐退出了启蒙读物的历史舞台。启蒙读物的更替兴衰,是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在文化领域中最明显的反映。
新中国成立之后,《千字文》没有在课本中出现过。系统化的启蒙教育无疑是社会的进步的,但就文化延续和文明传承的角度来看,《千字文》的从启蒙教育中消失,代表着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否定,是一种巨大的遗憾。时至而今,还没有哪一篇启蒙教育课文能够望《千字文》的项背。《小猫钓鱼》行吗?《小蝌蚪找妈妈》行吗?此类启蒙童话与《千字文》相比,可能更适合儿童理解和接受,至少不会再出现“学童三五并排坐,天地玄黄喊一年”的窝工状况,可以节省时间接受更多的自然科学等学科的启蒙教育,但从文明传承和终生受益的角度来看,这些童话与《千字文》相比,简直是潘长江去吻郑海霞、邓亚萍去喂姚明,根本够不着嘴,因为《千字文》不仅是识字教育的捷径,而且是条理分明、通顺可诵,咏物明事的韵文,其内容涉及到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文中着力宣扬的道德观念曾经长时间地作为指导全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中华文明的基本构架,对中国人来说已经是根深蒂固,融入骨髓。
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能背出《千字文》的人恐怕少之又少了。中国古代教育偏重伦理道德教诲,缺乏对自然、社会的深入探求精神,导致国人创新精神不足,科学技术发展缓慢,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另外,反对“填鸭式”、“灌输型”的启蒙教育的人认为儿童在不明白文章意思的情况下强制其背诵经典文章是徒劳无功、而且会限制儿童个性发展的。这就是反对用《千字文》等优秀文言作品进行启蒙教育的主要事实和理论依据。
但是,就个人感觉而言,小时侯背下来的诗词歌赋到现在都是随口说来毫不费力,而那些成年之后努力记下的东西,或成了残缺不全的记忆碎片,或已经随着经年累月的饮食消化得无影无踪,或当时就根本没记住。所以“灌输型”的启蒙教育并非一无是处,该用的时候还要用,现在启蒙教育的问题是给儿童灌输的东西太多造成消化不良。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都不是完美的,关键看你如何去灵活运用。
按照现代教育有关理论,教育是社会塑造其成员的过程,促进自然人成为社会人是教育的目的之一,那么道德教育应该是不可或缺的,因为道德教育是统一和规范社会成员思想和行为的为数不多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儿童的启蒙教育更是如此。《千字文》作为一部千百年来广泛传播的启蒙读物,作为一部思想性、艺术性近乎完美结合的作品,对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令我们欣喜和不安的是,一些公立和私立学校正采取变通的做法悄悄地把《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重新纳入启蒙教育的具体操作中去。欣喜的是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可能引起更多孩子的兴趣,民族性的国学复兴有望,中国人精神文明的历史断裂带可能被渐渐弥合;不安的是现在的教育体制下,传统儒家思想的道德训诫能否被接纳、能否实现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道德导向和谐相处、会不会像“孟母堂”一样被关门闭户掩柴扉。
日期:2007-4-9 12:50:44
杜撰亦或真实:《千字文》是怎样炼成的
再次声明:开头的两个剧本是本人根据一些历史记载杜撰的,全当演义,不可轻信。其实读什么书都是这样,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说到这里,不得不对“杜撰” 这个名词的来历进行探究。
明代冯梦龙的《古今谭概》及清代褚人获的《坚瓠集》这样解释杜撰的来历:五代时的一个宰相,名叫杜光庭,当时正是道教和佛教思想冲突得比较厉害的时候,杜光庭是个道教的人,对佛教很不屑,为了表达他的不屑,就根据佛经的义理,写了很多道经,其中有一部叫作《老子化胡经》,说老子骑着五色神牛从函谷关西渡流沙,先唐玄奘近千年到了印度,托生成了释迦牟尼。因此,后世对于没有事实根据而胡凑的著作,叫作“杜撰”。
但实际上《老子化胡经》并不是杜光庭写的,真正的作者是西晋道士王浮,那岂不应该是“王撰”?
宋代王懋《野客丛书》 中给出了另一种书法:“杜默为诗。多不合律。故言事不合格者曰杜撰。然又观俗有杜田杜园之说。杜之云者,犹言假耳。如言自酿薄酒曰杜酒。此正与杜撰说。”
北宋文莹(有人说是僧人,也有人说是隐者)在《湘山野录》中说:“盛度撰张知白道碑,石中立。急问之曰,谁撰。盛率对曰,度撰。对讫方悟,满堂大笑。盛度在杜默前。则知杜撰之说,其来久矣。”
宋代沈作喆在《寓简》就有“杜田、杜园”之说:“汉田何善《易》,言《易》者本田何。何以齐诸田徙杜陵,号‘杜田生’。今之俚谚谓白撰无所本者为‘杜田’,或曰‘杜园’者,语转而然也。”
清代洪亮吉在《北江诗话》中说:南朝梁陶弘景弟子杜道士,不甚识字,作文往往贻误后人,因此有“杜撰“之说。
有人烦了,说你列举了这么一大堆,文不文白不白的,到底也没说清哪个是“杜撰”的确切来历。在下愚昧,还真是搞不清,但是我给大家提供的是选择确认的机会。如果我认为其中某个说法是对的,您可能会举起板砖说:“那种说法你都能认同,真是弱智!”所以我把这些说法列举在此,由大家见仁见智去吧。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