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中国各省人

作者: 清墨山水


日期:2006-10-25 16:55:00

  圣者山东
  《山海经》里曾说:当初盘古开天以后,终于死去后,头东脚西平躺在大地上他的头部高高隆起,就是现在的山东境内气势雄伟的东岳泰山;他的两脚趾朝天就是现在陕西省境内群峰挺立的西岳华山;他的肚子往上高挺,就是现在河南省境内风景秀丽的中岳嵩山;他的左臂在身体的南边,就是现在湖南省境内重峦叠嶂的南岳衡山;他的右臂在身体的北边,就是山西省境内气象万千的北岳恒山。

  他的寓意也就是这五座山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人身上的部分,是不可分割的。这五座山所在的省份和一马平川的河北及陕西几乎是最能代表中国的省份,这六个省几乎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缩影。虽然中国的地域特色很重,光是叫东西南北的省份就有十几个(东有山东、广东;西有陕西、山西、广西、江西、西藏;南有湖南、河南、云南、海南;北有河北、湖北。),这其中东西南北所对应的四省也分别是汉民族传统势力范围最早的边界,也是春秋战国时其最主要的四个国家-------齐、秦、楚、赵的所在地,而河南则是最正宗意义上的中原之地。现在我们就先从这几个省中的山东说起:

  山东地处中国东端面朝黄海、渤海,拥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隔海与日本、韩国相望,是中国最大的半岛。
  “山东”一词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那时是指相对于秦而言的“关东六国”(函谷关以东或曰崤山以东),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我们现在所指的“山东”是由金国(女真人统治中原时期建立的王朝)所设立的“山东道”演变而来的。地理范围为春秋战国时的齐、鲁两国及其周围的小国组成既传统上“东夷人”居住的地区。所以山东又往往称为“齐鲁”。一提起山东人们第一个印象就是“山东好汉”,自古就有“河北出响马,山东出好汉”之说。山东人在做事情时,先考虑别人。所以山东人出好干部如焦裕禄和孔繁森,他们都是在外省(河南和西藏)任职,但他们却把他们的生命和热血洒在了外面的土地上。也出痛恨不公平而想天下公平的宋江和揭竿而起的起义军领袖樊崇、黄巢等等。

  所以山东人的儒雅和他们的大智慧和他们高大的外表是极矛盾的。人们一说起山东人好象第一印象就是笨拙。本人深为此对我们的误解而往往辩论一番。反过来想,我们平常不是老说“大智若愚”吗,想到此心中也就释然了。
  齐鲁故地因土地较肥沃又得沿海之利,所以自古来虽不及江浙二地之富庶,但在全国说来也是自给有余而名列前茅了。少了“穷山恶水”的逼迫,没了勾心斗角的你死我活;再加上北方人所自独有的的豪爽性格和儒家思想几千年来的浸濡,山东人行事必“义”字当先!在国家大义面前戚继光、张自忠、赵登禹们站出来了!在个人义气面前荆轲为了燕王挺身而出抛头颅血溅秦宫!尾生为了信守一个诺言在桥下抱柱而死!还有辛弃疾和秦琼、程咬金及瓦岗的其他山东人,更有义震千古的梁山好汉们!

  山东地区由于开发比较早,原来的“东夷文化”较中原文化发达,所以山东在春秋战国时期辉煌灿烂,无论是齐国的经济还是鲁国的农桑和文化在当时都是无出其右的。在这段时期山东诞生了伟大的圣人孔子、亚圣孟子、墨子,军事家孙子、孙膑、吴起以及政治家管仲、晏子和雄才大略的齐桓公、齐威王,当然还有匠师的鼻祖鲁班。这一段时期是山东历史上最为光彩的时期。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涌现了像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颜真卿等书法家和李清照、辛弃疾等文人以及诸葛亮、戚继光这样的军事家、政治家。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山东这块古老的土地绝对配得上“人杰地灵”这四个字!它成为了华夏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朋友,看完上面的山东的精英你还认为山东人愚吗?

  山东西有梁山耸立,东有崂山之秀,中有泰山之雄和沂山之灵。这座座山川扮亮了山东这块伟大的土地。
  黄河在山东入海后带来了大片肥沃的土壤,至今山东的陆地每年都在不停地增长之中。环绕着这个半岛的是“名牌之城”和北海舰队驻地的青岛、“水果之乡”烟台等串串璀灿的明珠和被联和国授予“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威海(这里有被秦始皇称为天之尽头的“成山头”和见证“甲午战争”中国耻辱的刘公岛)在半岛中部有“国际风筝都”潍坊和齐国古都淄博(古称“临淄”,这里有大名鼎鼎的“稷下学宫”和蒲松龄的“聊斋”故居)南部有“圣人”的故里——曲阜和革命老区临沂;北有滨洲和东营这个“石油之城”(胜利油田就在这里);西有“户户垂柳,家家泉水”的“泉城”济南和有“江北水城”之称的聊城(京杭大运河贯穿其中)、更有那家喻户晓的微山湖。

  一个地方的出名有的靠它的名人,有的靠它的历史,有的靠它的物产。山东不仅孕育了数不清的名人和悠久的历史,还有令我们引以为豪的物产。山东有“温带水果王国”之称,著名的有烟台苹果、莱阳梨、乐陵的“金丝小枣”和五莲的板栗等等,数不胜数。还有被尊为“四大菜系”之首的“鲁菜”。
  最象征华夏的母亲河―――“黄河”在这里入海,最象征中华的泰山在这里耸立,最代表中国人文的孔子在这里诞生!这就是山东!
  朋友,来吧!快来认识这块伟大的土地,来认识这朴实敦厚的山东人!

日期:2006-10-25 16:58:37

  流浪河南
  河南,以在黄河之南而得名。西汉即有河南郡,为河南得名的开始。河南地处中原,地接南北,是黄河文明的中心地带。所以历代王朝设都于此者甚多,以洛阳和北宋都城汴梁(现开封)为甚。其中洛阳被称为东都(不是汴梁的“东京”),其和北京、南京、西京(唐时“安史之乱”后迁都洛阳后对长安的称呼,现西安)并列为中国四大古都。其地之重要性可见一斑,每逢汉政权被迫南迁时,那些爱国的文人的诗词里中原这两个字出现的频律是高之又高的,东晋时如此,南宋时亦如此。那一首首、一阕阕诗词寄托了多少人亡国的哀思。朋友有空就读一下陆放翁的诗和辛稼轩的长短句吧,只要你是有感情的,相信应该不会不为之动容的。

  俗话说的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地处中原的他们不但要看老天爷的脸色,不但在女真人、蒙古人和满洲人南侵时四处流浪南逃,还要时不时提防那条脾气难以捉磨的母亲河。好时,这里的人们丰衣足食,发怒时,他们就要背井离乡。谁也记不清黄河发过多少次怒,谁也记不清他的子孙因此而流浪过多少次!如果有心去查一下水灾史,你就会知道河南人受过多少次因他而起的灾难。每一次水灾的来临,就是又一次大流浪的开始。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一次次的重复着他们先人的逃亡之路,一如吉普赛人。有的人在天灾和人祸的双重威胁下踏上了迁徙之路,再也没有回来。他们向南走了,走到了赣、闽、粤、台,就成了今天的客家人。他们向西走了,一直走到了荒漠地带,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走西口。但是相比于比较著名的其它两次大的迁徙—山东人的“闯关东”和粤闽两省的“下南洋”,河南人无疑是失败的,因为他们越迁越穷。他们选择了一条错误的线路,但是当时的条件决定了他们也只能往西,对他们来说只有西边有大片的未开垦的土地。一如山东人只能去东北,粤闽人只能往南下南洋一样,没有别的选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恶劣的环境改变着他们的一代又一代, 试想一下一个人甚或一群人逃亡到一个地方,而且是经常性的。人的善心毕竞是有限的,倘若这些地方也碰上天灾抑或人祸自给尚且有问题,就更不用说救济别人了,但是这些流浪的人也要活下去呀,他们就只得采用一些非常规手段了。久而久之这成了他们谋生的技巧,虽然在别人眼里看来是那样的不屑,但对他们说来却是那样的实用。也许第一批“坏”的人是被逼无奈的,但到了后来就成了他们口口相传的生存本能。一如湖北人的精和重庆人的猾,这是生存条件决定了他们的处事之道。所以也常听到“穷山恶水出刁民”一说。沙漠和草原地区的人的好客也是同样的道理,那些地区,有时走上几天都看不到个人,突然见到同类,当然很高兴了,再说他在帮你的同时也在帮了自己。因为说不定什么时候你们的地位就会互换了。呵呵,扯远了。

  河南人是为中国培养了很多的精英的,远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鼻祖的老庄及范蠡、商鞅、苏秦、吕不韦、李斯等一干政治家就都是河南人。但他们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流浪,范蠡是到了越国,帮助那著名的“卧薪尝胆”的勾践灭了吴国,其后感觉其人只可“共苦而不可同甘”弃之而去到了现在山东的定陶(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经商,这就是后来被尊为商人鼻祖的“陶竹公”了。苏秦更是到处流浪,一直流浪成了合纵六国共抗秦国手执六国相印的宰相,商鞅、吕不韦(被秦始皇称为“仲父”,民间多谣传为其生身父亲)和李斯则是先后到了秦国,并都先后任秦的宰相,但是下场都很惨。看来河南人的祖先就开始流浪,而且你看他们的生存能力是多么的强!

  到了汉时河南人又出了“运筹帷握,决胜千里”的张良和一代名士陈平,一代名医张仲景和科学家张衡和那写下政论文之典范的《过秦论》的贾谊,那丝丝入扣的论证和流畅的文字,一扫白话文的枯燥,这可以说是世人最喜欢的一篇文言文。还有那三国时的徐庶和司马懿及老黄忠无一不是鼎鼎大名,还有东晋时权倾一时的谢安一家。
  及至大唐,他们先后又为国输送了一代名相姚崇和韩愈,被后人尊为“诗圣”的杜甫及画家吴道子和北宋时的抗金名将岳飞。究其一生也可用流浪一词而概括。所以说河南人被称为“中国的吉普赛人”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有时在想,社会发展了,真正的吉普赛人也会定居下来的,我们的河南人应该也会的吧?日子好了,那代代相传的生存技能也会淡化乃至消失的吧?希望在看电视时那些坏的事一出来人们不会本能的问:“又是河南的吧?”。

  让我们看一下这个地方,看一下这个“最中国”的地方!这是我们的文化之根和血缘之源!这里有唐、汉之东都洛阳和中国最古老的首都安阳!这里有中国的“东京”开封和“河南汤阴”这武穆的故乡!这里有中岳嵩山和少林寺;这里有崤山和巍巍的太行!这里有黄河和淮河;这里有甲骨文和5000年的华夏文明之光!这里有着暂时不好的这样那样的口碑,但更有着为改变这一形象而努力的满嘴说着南方人听不懂的“中”的河南小伙和河南姑娘!


日期:2006-10-25 17:05:58

  麻辣四川
  近来好些琐事缠身,本是打算加快进度争取早早完成自己给自己定制的将中国每个省写一下的“任务”,可终是因我这等小民琐事太多,一拖再拖,各位勿怪:)今天得闲,看了一下时间还有1个半小时下班,应该可以赶完一篇的,所以抓紧“上马”。
  记得以前读书时原以为“四川”一词是因其境内的金沙江、嘉陵江、岷江和涪江而来及至后来才得知是宋真宗时将川陕路分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四川”因此而得名。四川简称蜀或川,人口8000多万,自重庆列为直辖市后,人口排河南、山东、广东三省之后列第四位。其北接陕甘、西连青藏、南挨云贵而东望两湖湘鄂之地,呵呵把重庆漏了:)黄河和长江都穿省而过,是西部重中之重。自秦蜀守李冰父子开修都江堰以后,一跃而成为“天府之国”,尤其在抗战之时这里成了中国的真正地大后方。粮草和人员自这里源源不断地开到前线,他们和重庆一起为中国的抗战立下了一道卓越之丰碑!让人更难忘的是王铭章将军在“台儿庄会战”中为了挽回“川军”之名而全师一起战死的血性!

  现在的四川人多是“湖广”之地移来,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人的心和血是与未移民前的世居这里的先民是相通的,而与他们祖居地的人却有着本质的不同。这里的水土养育出的只能是“四川人”而不是什么“湖广后人”或“湖广移民”!这里的土地和山水养育了一代代身材墩实、眼大、聪明且手巧的川人,他们就是他们,他们的名字叫“四川人”!

  四川人因其所居地理位置的原因(太白有诗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和外界交流相对少了些,故因此民风较封闭,又因“天府”之地物华天宝,所以这里的人又多会享受,更因此形成了完全不同于别处之地的“蜀文化”,而“民以食为天”,在食的文化中四川人也将自己的“好吃”、“会吃”的特色发挥到了极致!看看那一道道让人垂涎欲滴、胃口大开的火辣辣的菜名吧:“麻婆豆腐”、“宫保鸡丁”、“回锅肉”、“鱼香肉丝”、“夫妻肺片”、“水煮鱼片”啧啧,不写了,受不了了,想起了小时候听过的那名“少不入川”的话来,原以为只是因为川地美女的缘故而让年少之辈忘返,原来更是因为这“吃”!“四大菜系”中受中国大众最欢迎且各地流传最广的也是四川菜!走在中国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巷子里都能听得到四川话招揽顾客的声音和满处飘荡着的诱人的麻辣的“热情”的香味,让人怎么能拒绝?!醉了、醉了,心和胃都醉在了这“麻辣之乡”里了!

  麻辣之味浸泡出的是川人麻辣的性格:男女皆能言善辩且语速极快,那飞快的语速和骂人的技巧虽多为粗俗之语但经过他们的口却似是已经“升华”,在你还没回味过来之里,对方却是相视会心哈哈一笑顾自乐开来:)让你有时候想发脾气但看到他们那并无恶意的脸只能顾自认倒楣罢了。看球的人都知道“雄起”一词,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本是一个粗俗的词呢?那一句句“哈儿”、“格老子”不管男女皆自称的“老子”随着川人走向全国!不知是这川菜麻辣之味造出了川人这麻辣性格还是川人的麻辣性格生出了这麻辣之味?!川人虽“火”但有时却知道利害,所以文革中四老帅和邓公安然无恙而湖南的老帅和刘少奇却死得太冤屈,这是性格使然。说白了就是川人知道“该低头时就低头”,邓小平三起三落却能坦然处之而彭帅和刘少奇却是终吃了太过“直”的亏,虽皆以吃辣出名,但川人和湘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也正因如此,邓公能在文革中虽有数队却安然度过终成中国之幸!不争一时之短长,这种性格也刻在了川人男女老少的骨子里!

  川人的会享受在中国各省中应该无出其右者,不说成都每年在中国的“慢节奏城市”中都榜上有名“居高不下”,也不说那大街小巷里和茶馆里到处可见的“龙门阵”,更不用说那大小的娃儿和幺妹们满嘴香喷喷着到处慢悠悠、慢悠悠地少见外地人的紧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极慢节奏地“游”在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上,这种心态、这种享受有几人不羡慕?有几人能经受得住?这虽麻辣却可口地麻辣味中、在这醇美的“五粮液”、“剑南春”香中、在这亲情和友情兼游耍性十足的“龙门阵”和一壶清茶慢悠悠的聊天中,能不醉吗?

  川人恋家,虽每个男人、女人都做的一手好菜,每个人都可以仅用一手手艺(“菜艺”)就可在外立足,但群峰环绕着的这块盆地里面养育出的“保守”的人们却少有在外地扎根成家者。走多远,心里都牵挂着这里的“茶馆”、牵挂着这里的“龙门阵”和家乡材料做出的他们口中“最地道的‘川菜’”!回不了家在外地,那做菜的佐料也尽量从老家或托人或邮寄过来,再确实不够,那就尽量在自己吃的菜中用“家乡的”,这就是川人!虽足迹遍布了整个中国及至现在走到了世界,但根和心却一直刷在那块土地上。一遇“挣够了钱”后十有八九要回家的!

  四川人的“恋家”使他们因古时交通的不便而少有外出者,(做官者除外)但如果铁了心离开四川想做一番大事业,则多有成功者!所以古人云川人“游出夔门便是龙”!从这闭塞之地游出了一代女皇武则天、游出了“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游出了司马相如,更游出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陈子昂和郭沫若等一干文人和张大千;游出了“朱老总”、刘伯承、陈毅、聂荣臻四大元帅;更是游出了一代伟人邓小平!他的“改革开放”,他的发自内心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将永远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这里有神奇的九寨沟和黄龙;这里有都江堰和“武侯祠”、这里有峨眉山和青城山;这里有“三星堆”和美丽的康定、稻城;这里有成都和宜宾,这里还有大熊猫和数不胜数的美酒和川人火辣辣的真情!

日期:2006-10-27 17:59:49

  革命湖南
  湖南因其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湖南在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是中原谓之“南蛮之地”是也。因湘江贯穿其中,又称湖湘、三湘、潇湘,简称湘。三湘之地自古盛产湘莲,唐诗中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句,故又有"芙蓉国"之称。
  独特的地势和瑰丽的自然风光使湖南独具特点,不同于江南其他地区,所谓“一方山水养一方人”,这个喜食辣椒的地方,骨子里流的全是火辣辣的血,多山的地势培养了湖南人倔强、好强、勤劳和从不认输的性格。女人皆热情,待人如火,所以常听人云“湘女多情”。朋友,想一想吧!那多情的湘女如果一如桃源女子之秀丽,又有着敢爱敢恨的火辣的性格,你能抵挡的住那份不同于江南女子温柔的别样风情吗?这里的男人有血性,因自古就不愿忍受不平之事常起来反抗,是以多发生暴动之事,其不堪压迫奋起反抗的精神在国内无出其右者。所以古时被朝廷视为最难管束之地故称之为“南蛮”,但就是这样的南蛮,每每国难当头之时,挺身而出者必有其人。在楚被秦灭亡时,不愿被秦人奴役的楚人就喊出了自己“楚人虽三户,灭秦者必楚”的浩然气魄,最终暴秦还是覆灭在了霸王领导的楚人手里,多令湘人骄傲的骨气!

  还有那“百日维新”失败后宁愿做“亘古变法留血第一人”,也不愿跑掉,而以自己的鲜血唤醒麻木的人们和朝廷的谭嗣同,他那“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视死如归的冷笑伴着那失败的变法和刽子手血淋淋的刀永远刻在了人们的心中。还有那感到中国没救了留下《警世钟》、《猛回头》两部力图唤醒国人血性的力作后在日本愤而投海自尽的陈天华。湖南人的这份狂气和同是以狂傲著称的“诗仙”李白的脾性是相通的,所以他留下了嘲笑热衷于功名的人的“愿做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心境写照。

  与山东在古代的风光不同的是,一部近代史就几乎是一部扩大了的湘史,三湘儿女在近代云立于历史的潮头。这其中有被满清政府利用成为镇压“太平天国”首席刽子手的曾文正(曾国藩,虽然其人后人对其评价甚杂,本人还是这样评价他,他使满清的灭亡延后了几十年,要不中国或许是另一番样子)和左宗棠;有和中山先生一起掀起反清革命的黄兴、宋教仁;有不满袁世凯称帝带头北伐的蔡锷;有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和他的元帅、将军老乡们。(在这里不一一列举那些耳熟能详的人物)彭大将军那宁死也不低头的气概一如早期他的先辈们!

  湖南人是热情的!湖南人是革命的!湖南人是自信的!湖南人是聪明的!(在毛泽东领导的革命中死的最多的是江西人,而当官最多的却是湖南人!他们充分显示了他们的大智慧。
  惟其如此他们才敢旁若无人的吼“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豪气和“无湘不成军”的霸气!他们自信的认为中国离开他们不行,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不管事实是否如此,但是就凭这份勇气,国内还没有哪个地方的人敢喊出来!他们是真正的强者,真正的中华民族的脊梁!
  去吧!去逛一下陶老爷子笔下的桃花源;去一下“衡阳雁去无留意”的衡阳,顺道去一下南岳衡山。
  去吧!去一下古时强匪横行的张家界用你的闲情逸致尝一下做土匪的别样感觉和接触一下那些苗族、土家族、瑶族、侗族的山民们,保准使你心旷神怡、乐不思归。
  去吧!去一下那因娥皇、女瑛千里迢迢寻找舜帝的路上,因思念而洒下的多情泪水所生成的湘妃竹所在的九嶷山和那烟波浩渺的洞庭老君的府第--洞庭湖,体会那迁客骚人的心境。

  去吧!去一下老头子笔下声情并茂的橘子州头和古代四大书院的岳麓书院去被那浓浓的书卷气熏陶一下。
  去吧!去认识一下那大嚼辣椒的热情的湖南人和那泼辣多情的湘妹子!
  附:
  湖南、辣椒、外省人
  乍写下这个题目,自己顾自先笑了起来,又是一篇命题作文,呵呵。俺写东西,老是先拟题目再下笔,看来一辈子摆脱不了这“应试后遗症”了!

  湖南、辣椒、外省人这三个名词串到一起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辣椒原产于南美洲,来中国不足400年,明末清初的样子。当时的湖南人在寻觅、辣椒也在寻觅,互相在寻觅着知音,一经相遇,便如干柴烈火一发而不可收!
  在这以前,两者都可谓“久处深闺无人识”胸中各自埋了好些的幽冤而找不到一个发泄,终于被某个洋人或中国人、白人、黑人或者黄人自己于某年某月某日带入了中国,又于某年某月某日带入了湖南,对,应该叫他们的媒人更好些,他们都应该感谢他。这是一种蔬菜与一种人最佳的结合,虽然中国有湘、黔、蜀三省都喜食辣椒,但却只有湖南人把辣椒当吃一种文化而且吃出了文化。世上再没有谁有湖南人与一种蔬菜而且是一种外来蔬菜有这么深的瓜葛了!就为那也需当时只是出于好奇或其它原因而被带入中国的一粒种子的这人也算是积了好大的阴德了!

  两者迅速且密切的结合了,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迸发出了最耀眼的光彩!湖南人使辣椒通过原本藉藉无名的湘菜而名扬天下而使湘菜和辣椒相得益彰。现在中国各地都见得是湘式菜馆的招牌,大的、小的、挤满了大街小巷,各地都可见那浮满了辣子的湖南菜、满眼都是夺人眼目的红!多数人是经受不住那诱惑的,一个个的下了水,俺周围的北方的、还有最怕辣的广东人,现在全都被湘菜改良直至热爱上了那红红的小东西,一日不见,象是少了什么,食无味。

  没有人会想到,这小东西竟会在远隔重洋与其出生地彼此毫不相干的叫做中国湖南的地方生根并发芽发扬光大,然后通过湘人的各种辣味的小吃和湘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辣椒足矣,湖南人足矣!
  湖南人出人才人所周知,但你翻遍史书明清以前却少有湖南人,为何?却是一没辣椒二还未开化的缘故,这个所谓的“南蛮之地”蛮了那么久,蛮了几千年呀!却是一朝的喷薄而出,成就了几千年来的厚积薄发而一发不可收!象是把几千年的幽冤全部发泄完,所以一部湖南的近现代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史!观中国之千年,史无前例,不能说空前绝后但至少也是前无古人了。

  前面说到湖南人几百年前一直蛮荒着,直到碰到了辣椒,如果没有文化和理智,湖南那阴湿的地方只会造出好多的匪人的,事实也如此,在湘境内落后地区,民风强悍的吓人,也不能不归因于辣椒了,那是什么使湖南人从蛮荒到开明的呢?
  这当然得归功于外省人尤其以江西人为多,他们对这块土地的热爱甚至超过了自己的故土,倾其心血在这里播撒着文明的种子。屈原被流放来了、贾谊也来了,还有司马迁,一个卑湿而蛮荒的地方,因为有了屈原、贾谊和司马迁,渐渐为世人所知,长沙和湘水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历史向前推进,湖南渐渐成为文人骚客被放逐和游学聚会的地方。王勃的《藤王阁序》虽是歌颂江西风物的名篇,但却数次提到了湖南,而且还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