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我们村里的越南新娘
作者:
新会印记
日期:2010-5-6 14:06:00
前几天杂谈里有人发帖,声称跑去越南找新娘,竟然应者云集,令人哭笑不得。
要知道,在我们村里,娶越南老婆是极之低档的一件事。“没钱就娶个越南婆”成了一些男青年互相取笑的话。越南新娘在我们村里有多少?恐怕一双手都数不完,老中青都有,有的嫁过来时,据说在越南都当婆婆了。
我们村子在广东省江门市的一个县级市里,越南女人都是从广西边境偷渡而来的,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有不少人专带越南女过来找婆家赚取介绍费,类似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外省女远嫁广东。
越南女普遍长得较黑瘦,估计与当地的水土有关,但在本地住上一段日子后,大部分都会变得又肥又白。邻村也有好多越南女,由于到了异国他乡,她们会自发组成一个“团伙”互称姐妹,每逢圩日,她们便相约着出去集市买东西,远远地看着一群女人穿得花红柳绿,戴着尖尖的越南帽子,便知道那是“越南帮”了。
她们的头发,几乎全无例如地留得老长,有时候盘在头上。下地的时候,她们喜欢戴着尖角帽后还在脸部蒙上一块毛巾,看上去像蒙面大盗。在家的时候,我常常与弟弟取笑越南婆娘都是蒙面大盗。
在我的家族中,也有两个人娶了越南新娘,一个是我60多岁的大舅父,还有一个是我年近70岁的二伯父。我这样说并没有贬低越南女性的意思,我说的只是事实。大舅父年轻的时候由于出身不好再加上贫穷,一直没有娶妻,直到50多岁时别人给她带来一个也是50多岁的越南婆,两人没登记也没摆酒就睡到了一起。见了面,我们很自然地就叫她一声舅母,算是给面子大舅父。
至于我的二伯父,他的越南新娘比他年轻30多岁,年轻的时候二伯父一直没有成家,直到他50多岁的时候别人给他带来了20多岁的年轻越南女,双方一句话都没说就点头同意了。由此可见,一对男女若是能睡在一起,连语言都不必说便可以打得火热。
当然,一个50多岁的男人娶一个20多岁的女人,这种“忘年交”是注定了要“异彩纷呈”的,除非你是杨振宁,你头上的帽子大到足可以为你挡住来自各方的口水甚至其它。
日期:2010-05-06 14:47:58
想看越南媳妇的相片?很简单的一件事,改天我叫我弟在村里帮我偷拍些上来,只是担心,会不会在村里引起动乱?如果搞到那些越南婆跑去我旧居揭瓦,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中越之争,大家已领会过越南鬼子的厉害,全是打架不要命的主,估计越南婆也不会输到哪去。
长话短说,先说我大舅父的事。
我目前在一个政府机构工作,在乡人眼中也算是有头有面之人,而事实上,我也确实很努力地为家里人或乡下的亲戚办成了几件小事,因而在大伙的眼中,也算少有本事。
昨天,大舅父致电我,一开口便问我认不认识镇政府的人。我知道,又有麻烦来了。果然,大舅父说:“我年纪越来越大了,想到镇里的敬老院去住。”
这是很合理的请求,毕竟大舅父没儿没女,年纪大了进敬老院很应该,镇里会把相关的经费拨到敬老院给他养老。于是我便说:“好呀,我帮你与镇里说说。”我虽然与镇领导没有什么交情,但朋友还是认识几个的。
可是大舅父说:“我也进敬老院,也想把你大舅母一起带进去。”啊,我不知可不可行,只好打电话叫朋友帮我问。半小时后,朋友告诉我说:“你大舅父想进敬老院没问题,但你舅母不能进去。”
“为什么?那是他的老婆啊。”
朋友笑了:“你的大舅母是越南婆,户口在越南,不能享受我国的福利,凭什么让她住敬老院。”
我把朋友的回复告诉舅父,他听了有点难过,说:“叫我丢下她自己跑去敬老院,这种事我做不出来。”
也是,我只好为帮不了他而说声不好意思。
日期:2010-05-06 14:59:21
至于我二伯父与他的越南媳妇,则带有曲折离奇的香艳成份。
二伯父娶越南媳妇的时候,我在上高中。在此之前,他曾相亲无数。农村的相亲,从80年代开始便很开放,开放到什么程度?介绍人带着女方上门与男方见面的时候,如果双方没意见,当晚男的就可以跟女的睡觉了。比现在的人还要开放。
正因如此,不少女的与媒人纠合起来,四处“相亲”,当晚睡觉完毕,第二天声称要回家乡办户口过来结婚,多则骗三四千,少则骗三几百,这种事在农村非常多见。单是我二伯爹,让人骗走的钱便不计其数。
当时我二伯因为没有娶妻一直与我们生活,他搞相亲的干活,受苦的是我。因为我家房子不多,每逢有女人上门的时候,二伯父总是被安排与那些或年轻或年老的准新娘睡觉,而那些又脏又臭的媒人婆,理所当然要安排在我的房间,与我睡一床!
现在想来,我还后悔不已。有一次,那位媒人婆不知患的是啥病,竟然传染上我了,先是皮肤起一个个的红点,痒得受不了时我便抓,抓成一个个突出的肉疙瘩,非常可怕。两条腿都长得密密麻麻,一长就是一个多月。
我在家中是没人疼的主,我把双腿都抓烂了都没人发现,后来皮肤烂得不成样子了,估计是再也不意思烂下去了,后来慢慢脱了皮,竟然好了。
何谓黑狗偷吃,白狗当灾,这便是。二伯爹乱与人睡觉,为什么让我得皮肤病?真是可怜。
日期:2010-05-06 15:15:07
二伯父娶越南媳妇的时候,我还有学校上学,不过那时候二伯父已经与我们分开另住了。暑假回到家,妈妈告诉我说二伯父娶新娘了,我啊的一声,兴冲冲地便往二伯父的杂货店跑。
彼此二伯父在村里开了一间杂货店,很小,其实就是我们乡下说的“铺仔”。铺仔卖的东西不多,无非就是一些零食,还有火柴、卫生纸、盐和糖等一些生活必需品,盈利不会太多,估计一年的总营业额也不超过一千元。
在铺仔见到二伯父的越南新娘,我大吃一惊:她竟然抱着一个小小的婴儿在喂奶,当着众人的面!虽然长得比较黑瘦,但五官姣好,眼睛大大,鼻梁高挺,属漂亮的类型。
看得出,这个越南新娘非常年轻。
后来我才知道,二伯父能娶上这么年轻的老婆,全归功于这间不起眼的铺仔。当时五六名越南妇女被人带着进我们村找人嫁,而报名娶老婆的男人有10多人,二伯娘的条件是想找个“开店的”,村中开店的只得二伯一个,双方一见面,她没嫌二伯太老,二伯也没嫌她年轻,于是她抱着才几个月的儿子跟我二伯回家,二伯一成亲便有了现成的儿子。
后来二伯娘与我们说,在越南,有钱的人才可以开铺仔,所以她非要找个开铺仔的不可。而事实上,跟着二伯,她也并没有过上她所期待的生活,或许中国是比越南发展快得多,但某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物质上仍然是贫乏的。
或许正是生活所逼,二伯娘,还是叫她的原名吧,她的原名叫阮阿玉,终于做出了一些不怎么光彩的事。
日期:2010-05-06 15:30:36
据村里众多的越南媳妇介绍,在越南,由于男少女多,男人娶几个老婆是正常的事。当然,越南也在实行计划生育,但实行的力度与一夫一妻制的力度差不多,基本上有法不执,执法不严,违法也不究。
正因如此,越南的男人不把女人当回事,老婆不听话就往死里揍,揍不死再揍。女人打怕了,只好跑外面跑,尤其是往中国这边跑,反正中国大把娶不到老婆的中老年男人,一过了河从广西窜到广东,就成为一个香馍馍。
阮阿玉同志,就是其中一个。
日期:2010-05-06 15:46:50
我们村子风景优美,但比较穷,用今天发展的眼光来说,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地方,至今仍有大部分村民在村里耕作。我一直认为,农民是天下最可怜的人,嫁到我们村里的阮阿玉,在以后的日子里,终于体味到与越南一样的贫穷。不过,或许是二伯老年娶妻,对她非常好,也非常疼她的儿子,这可能令她非常满意。
阮阿玉进村不久,便做了一件令人大吃一惊的事,其实是一件小事,但轰动了全村。
某天二伯进城为铺位进货,阮阿玉带着儿子去菜园摘菜,见到一块地上种的小葱长得正好,竟然全部拔了下来,回家做了一盆葱汤。
整整一块地的小葱啊,在我们当地,小葱不过是用来调味的,每次用一两棵左右就足够,她竟然一次就拔光了一年吃的小葱。村中人都像说笑话一样议论这事。而阮阿玉说,越南人就是这样吃葱的。为何这么多越南媳妇都没这样做过,惟独阮阿玉这样做?那只能说明她真的没想过要入乡随俗了。
其实,那些扬言要娶越南新娘的所谓精英是很傻的(比如那位五一节要去越南看新娘的SB)。在越南,男人娶两个老婆是常事,女人觉得这个老公不好就跟别的男人跑也是常事,在这种社会氛围的影响下,女性的贞操观到了什么程度自然可想而知。这是我从阮阿玉以及她众多的姐妹身上得出的结论。
日期:2010-05-06 15:55:22
当然,不容置疑,阮阿玉是非常心灵手巧的。她会织一些好看的衣物,如果不懒的话。那时候我弟弟有一件童军帽子,上面锈着“中国”二字,外加一个五角星。
春节的时候,我回家竟然发现我二伯穿的一件毛衣上也织着大红的“中国”二字,上面同样有一个五角星。天!原来是阮阿玉看见那两个字配红五星好看,就照着我弟的帽子绣在为我二伯织好的毛衣上。厉害吧?
当我问她知不知道这两个是什么字时,她不好意思地摇头,表示不懂。这时候她在村中已生活了大半年,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但对于汉字,一个也不认识。
尽管阮阿玉后来做了很多离经叛道的事,但我从没有看低过她。各人的际遇不同,作为她丈夫的二伯都能宽容她,旁人又有什么资格指三道四呢?
日期:2010-05-06 16:25:28
令村人(当然也包括作为长舌妇代表的我)惊奇不已的,是我二伯在将近60岁的时候,阮阿玉竟然为他生了一个女儿。虽然对于她从越南带来的儿子我二伯一向视如己出,但毕竟这个才是自己的亲骨肉,二伯欢喜不已。
每逢放假回家,总能看到二伯抱着女儿喜笑颜开的样子。这始终深信,如果二伯经济充裕的话,他与阮阿玉是可以相亲相爱的生活下去的,甚至可以演续一个老夫少妻的经典故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好像要证实自己宝刀未老一样,在女儿出生后不久,二伯与阮阿玉又生育了一胎,也是女的。至今为止,家中已有三个孩子了。
要知道,二伯的积蓄不多,而且大部分都让以前的女人骗得七七八八了,生活每况愈下。阮阿玉生第二个女儿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好东西吃了,那段时间,她瘦得比刚来时还厉害,我时候回家看到,都暗暗吃惊。
以二伯的60高龄,竟然一口气生了两个女儿,这还得了!村里终于盯上了他。二伯年纪太大了,村干部不敢叫他做手术,阮阿玉只好乖乖地抱着还在喂奶的孩子跟村干部走。
然后,当晚她就有惊无险地被镇里的计生车送回村。原来,当她闭上双眼打算挨那“绝后”的一刀时,行刑者竟然发现她根本不能手术。为何?太瘦,肚皮只是薄薄的一层,如果强行用刑,恐怕会出人命。
无可奈何,只好挥挥手,让她走。
这事是我妈告诉我的,不知道是否村妇之间的以讹传讹,但事实上她真的避开了一劫。有时候我想,或许这便是命,如果她当时挨了那一刀,或许后来就不会发生这离奇的故事了。
日期:2010-05-06 16:54:43
孩子也生了,而且不比别人少;老婆也有了,而且还充满异国风情,这或许是二伯一生中最开心的日子。那段时间,二伯显得特别精神,打扮得也挺年轻,像个老小伙一样。
阮阿玉不能算是贤妻良母,家里乱得一团糟,不过他们家的房子本来就旧,而且也没啥家具,乱也不至于乱到哪里去。每次去二伯家,总能看到他们一窝(请原谅我用这个词,但我认为这个词是最切合的)五口欢乐地在床上玩,嬉笑,那时候的二伯,应该是非常幸福的。
只可惜,女人聚在一起往往都喜欢制造麻烦,尤其是身在异乡的越南妇女们。每逢圩日,阮阿玉便与村里的越南婆(当地人的说法)联合邻村的越南婆,声势浩大地去赶集(我们当地称为“等圩”)。这个时候的她们,总喜欢戴着她们那独具特色的尖顶越南帽,蒙上大毛巾,如同一支庞大的蒙面大军。
由于常聚在一起,这些女人便互相攀比,比如谁谁的老公给某个越南婆买了几十元的手表,某某的老公又买了几百元的金耳环,比来比去,受罪的自然是她们的老公了。搞到后来,每逢越南婆搞集会,她们的老公便暗暗心惊。
我二伯,就是其中最担心的男人。也许是为了防患于未然,他以带孩子为名,劝老婆尽量不要再像以前一样外出搞“串连”了。
日期:2010-05-06 17:14:55
大约在2000年前后,我曾经去过一次越南旅游。当时中国刚开通越南的旅游线路,所到之处,如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车辆所到之处,黄泥飞扬,当然也有水泥公路,但不多。
晚上我们住在越南的首都,算是最好的酒店了,可是现在想来,它的设施甚至比不上江门最便宜的钟点房。
晚上我们出街乱逛,一个个迎面而来的越南少女,都是脸形窄小,细手长脚,极似阮阿玉。连越南电视中放映的,也是中国连续剧。彼时,《还珠格格》在越南大热,当导游告诉酒店的服务员,我们是中国来的客人时,服务员肃然起敬,其神情如同我们见到美国鬼子。
所以,阮阿玉在她20多岁的时候带着几个月大的儿子嫁给一个中国男人,当时应该是何等的心满意足。
日期:2010-05-06 17:34:58
终于有一天,邻村传来不好的消息:有个越南婆跑了!
据说这个越南婆与阮阿玉的关系特别好,年纪也差不多,她的丈夫40多岁,以前因为贫穷一直结不了婚,娶了越南婆以来,恨不得掏出心窝来疼她,将家中的钱悉数交给她保管。
钱本来不多,或许越南婆以为中国男人都是有钱人,很爽快地就拿去买了衣服甚至金银之类的东东,不到一年就千金散尽无影踪。遇上这样一个败家的主,她丈夫只好自认倒霉。
哪料她还不满足,经常说越南那边的娘家带话来要拿钱,有时候是三百,有时候是五百,老是说要托人捎回家去。至于托何人捎回去,根本无从考究。
后来,她丈夫怀疑她是把钱托人带给她的越南老公了,于是两人大吵大闹,摔破了家中为数不多的碗,再把家中的老母鸡煮熟吃光后,在某个夜色深沉的旁晚,越南婆不辞而别。
直到当晚深夜,这个消息传到我们村子里。
当时正放寒假,家家户户忙过年。二伯跑到我家,有点担心地说:“邻村的越南婆跑了,怕阿玉也会跑。”
我妈是个没文化的老大娘,拍着胸口安慰他:“怕啥,孩子都生两个了,她能跑去哪。”
在我妈这个农村老大娘看来,女人有了孩子便该好好地呆在家里,她不知道有的女人就像老母猪,孩子是要生的,猪栏也是要跳的,哪怕只是为了逃出去偷吃一棵老白菜。
日期:2010-05-06 18:11:44
我去越南是十年前的事了,现在发展成怎样我不知道,但记得当时,越南人以用中国制造的“泊来品”为荣,大到摩托车,小到酱油,中国的产品随地可见。
或许在北方的一些童鞋看来,越南充满神秘的感觉,以至于有些人以为娶个越南老婆就光宗耀祖,甚至不惜浪费自己的五一小长假跑去向越南女人献媚,在我(估计我们全村人都如此认为)看来,绝对是丢脸的大件事。
一句话,这个脸,丢得无法无天。
日期:2010-05-06 19:49:20
刚才在我回家的途中,一直在考虑要不要继续写下去。虽然我的家乡非常落后,懂得上网的人不多,但毕竟也有漏网之鱼,比如我就是其中一尾。
我很担心,如果村子里的其他漏网之鱼看到这个帖子,会不会传到村里去,令我的父老乡亲们以为我看不起他们。尤其是我的二伯,小时候他常给我买零食,我现在每次回去都要给点小钱他,或许买点好吃的孝敬他。
我写这个没有贬低任何人的意思,只是想告诉大家,一些真正的越南媳妇的故事。我也没有贬低越南女性的动机,任何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女性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比如成功逃离村里的楼主本人,小时候因家穷得叮当响,第一次进城是因为参加作文竞赛,那年我上小学五年级; 第二次进城是因为参加英语竞赛,那年我上初中二年级。
22岁,我才得以脱离农民的身份。之所以说逃离,是因为我是有点后怕,不敢想象如果我没能逃出来,现在会生活得怎么样,尽管我现在常喜欢到乡村走走。中国的大部分农民,现在仍然在水深火热中挣扎。
容我想想,还要不要再继续。
日期:2010-05-06 20:45:31
如果我回村中说,有位据说年薪30万的大爷敲锣打鼓地去越南娶老婆,估计村中以我妈为首的农村老大娘会狠扁我,以为我故意说话气她们。
刚才我跑出去小区里散了一会步,又细细地思考了一下,决定把二伯的故事写下去,希望村里没有其他的人看到。我想,即使在网上吵得热闹非凡,只要没传到村中去,便啥事都没有,不知情,便不会伤害任何人。
日期:2010-05-06 21:11:23
过年后没多久,令二伯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阮阿玉吵着要出去“做工”,问她跟谁去,却支支吾吾地说不清楚。彼此最小的女儿才刚断奶,大女儿也才2岁多,从越南带来的儿子稍大些,也得要人看着才放心。
二伯猜到了几成,追问她是不是打算跟之前逃走的越南姐妹在一起,她低头,默认了。那个女人没有生养,了无牵挂,自然可以一走了之。“你有儿有女,跟人家乱走什么?”二伯生气了,跑到我家搬救兵。
前面说过,我妈是个没文化没知识的老大娘,遇到这种事不可能说出啥大道理,我虽然略有文化,但当时的脸皮与现在对比不可同日而语。当天二伯从我家搬去的救兵自然没派上啥用场,阮阿玉一句:“家里没钱了,我要去挣钱”便堵上我们的嘴巴。
当时我们正穷得恨不得去抢劫,没文化的老大娘正为无钱给我注册入学而与我家的老大爷发穷恶,她能有什么发言权?
于是,不管是有文化的还是没文化的救兵,统统倒在伟大的越南女性阮阿玉的嘴巴下,连白旗都不敢举便满脸羞愧地窜回家中。
日期:2010-05-06 21:19:29
“与那些越南婆群埋群埋,能有什么好下场?”事后,对于阮阿玉同志的事,我家那位人穷志不穷的老大爷发表了如上的言论。
其实,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越南姐妹互相照应,守望相助,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一件好事。她们在越南的时候,贫穷,饱受前夫或家人的折磨和嫌弃,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一个有可能改变未来的新环境,自然将自己人性中趋利的一面发挥得淋漓尽致,要不然离乡别井跑出来干啥?这个时候,脸面与仁义已全无必要,如果过得了自己那一关的话。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女人喜欢异地卖身的原因。
由此可见,人性都是相通的,不管是越南女人还是中国女人。
奉献那些打算到越南买个老婆回来的男人,要细思。
日期:2010-05-06 21:29:16
好,继续讲述越南娜拉阮阿玉同志出走的故事。
果然,没多久,阮阿玉便把三个孩子丢在家中,外出“做工”了。
这个消息在村中一传出,我妈这个没文化的老大娘自然是兴冲冲地上门多管闲事了,她质问二伯为何让阮阿玉出去。“你60多岁了,寡佬带三个仔,连吃饭都成问题,更不用说种田了。”
料想临走前伟大的阮阿玉同志已从思想上完全降服了二伯,因此我二伯从语言上已经完全变成一个巨人,不但没像我妈那样愁眉深锁,反而轻松地笑:“她的孩子都在这里,她还会上天?”
看来不管阮阿玉在不在,我妈都注定屡战屡败。生气半晌,无语,悻悻而归,回到家中才向我们撒泼:“以后我不再过问越南婆的事!”
我们掩嘴偷笑,一个没文化的老大娘,过不过问人家的事,其结果又会差到哪去?
日期:2010-05-06 21:50:34
想不到阮阿玉一走,就是几个月。二伯带着三个孩子,还要种田,困难可想而知。不过那时候我奶奶还在生,可以帮着招呼几个小孩,最小的女孩子,一直吃粥水。
这时候从村中其他越南婆的嘴里,逐渐传出阮阿玉“去做鸡”的传闻,二伯不知道她去了哪里,完全失去了音讯。或许终于失去了信心,下半年,面对养活三个孩子的困境,二伯终于痛定思痛,奋起自救。这一年,他开了很多荒地,种了很多瓜菜,每天天未亮就骑自行车到圩里卖。他种的菜,甚至比那些种了一辈子菜的农家主妇的还好,当然也远远地超过我家没文化的老大娘。
这令我家的老大娘有点不爽,曾经酸溜溜地当着我们的面说:“一个男人,种菜卖菜不成体统。”我想,或许这是上天的垂怜,如果老天爷在这个时候把我二伯种的菜搞得一塌糊涂,估计我二伯也撑不下去,那样就是天大一一个杯具了。
每天种菜卖菜的日子,让二伯的生活丰富多彩起来,也让他父子(女)四人的生活过得滋滋润润。直到临近春节的一天,家中突然接到阮阿玉打来的电话,托我们叫二伯听电话。
10多分钟后,我们终于从村前的菜地上找到二伯听电话。听完电话,他笑了,说阮阿玉不回来过年了,但寄了3000元回来,估计就在这两天到了。
“她在外面做什么工?”我家的老大娘不怀好意地问。二伯淡淡地说:“不知道。她没说。”对于这个说法,我是怀疑的,他一定也问过,或许也知道她在外面做什么,只是,他不想向我们说而已。
后来,发生了一件更令全村惊诧的事。
日期:2010-05-06 22:05:59
第二年,我参加工作了。大约是中秋节前回家,我妈便告诉我:“阿玉回来了,还带回来一个小孩。”天,是谁的小孩?我妈说:“反正不是你二伯的。”
天!
事实摆在眼前,这确实是阮阿玉生的孩子,而由于她已两年没回来,大家也可以肯定这个孩子是她与别人生的。我不敢想象二伯如何面对这一切,但当我再见到他的时候,他竟然微笑着逗那孩子玩,如同当年疼爱阮阿玉从越南带来的儿子一样。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