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真实的奇门法术与中国功夫:遁甲天机卷

作者: 周易讲座


日期:2010-5-9 7:04:00

  长江流域蛮荒山岭之中,随着铜鼓声声渐渐急促,一声清幽的笛声扬起,在如画的景色里游荡,然而背后却隐藏嗜血的杀机。长江之上冷血少女背后有着什么秘密?!南下携带着遁甲至高秘籍‘天机卷’的男主人公,即将与冷血少女展开怎样的命运的交汇?!
  草莽群山之中的神鬼之旅,幽灵之城,仙家迷幻,狂莽之灾,坟茔死门阵。这一切,亦或都是命运……
  引子
  江城子:天机卷
  铜鼓阵阵下夕阳,

  云飞渡,雾激扬。
  群山幽谷,清笛一声长。
  骤风吹乱连理枝,
  针如雨,散八荒。
  浮尘细细诉衷肠,
  轻海内,薄四方。

  万里长天,剑气冲星芒。
  梦里璇玑都是痴,
  扶摇夜,天穹望。
  中华周易秘术自古以来有三式之说。曰:“太乙式”,“奇门式”,“六壬式”。
  “太乙式”,以占测君国大事,自然灾异,地震,海啸为主;

  “奇门式”,以占测行军制敌,求谋,辨方,择日安葬为主;
  “六壬式”,以占测日常百事为主,命运演变为主。
  之所以称之为式,是因为它们预测的时候,都是以式盘形式进行的。 三式之中,流传最广,最过于神秘的,莫过于“奇门式”。全称“奇门遁甲”。
  根据古今图书集成记载的传说:奇门遁甲起源于四千六百多年前,轩辕黄帝大战蚩尤之时;当时我们的祖先黄帝和蚩尤在涿鹿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蚩尤身高七尺,铁头铜身刀枪不入,会呼风唤雨,具有强大的魔力;蚩尤在战场上制造迷雾,使得黄帝的部队迷失方向,黄帝一筹莫展陷入困境。有一天晚上,军队安营扎寨都在睡觉的时候,忽然,轩辕丘上传来惊天动地的声音并且伴随着非常强烈的光芒,惊醒了黄帝及众人。于是大家匆匆忙忙的起床,跑过去一看,原来是有一支彩凤自天空中缓缓下降;从彩凤之上走下来一位全身大放灵光的仙女,仙女手上捧着一个长九寸阔八寸的玉匣,黄帝接过来打开一看,里面有一本天篆文册‘龙甲神章’;黄帝根据书里面的记载制造指南车终于打败了蚩尤。龙甲神章除了记载兵器的打造方法之外,还记载了很多行军打仗遣兵调将的兵法。于是黄帝要他的宰相风后把龙甲神章演译成兵法十三章,孤虚法十二章,奇门遁甲一千零八十局。後来经过周朝姜太公,汉代黄石老人,再传给张良,张良把它精简之後变成现在我们看到的奇门遁甲。

  周朝,秦朝时期称为“阴符”;汉魏时期称之为“六甲”;到了晋隋唐宋称“遁甲”;明清以来谓之“奇门遁甲”。
  战国时代,军事家孙子云:“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这里的九地和九天,就是“奇门遁甲”中的八神的称谓。
  史料所载:奇门之说,论者谓始于黄帝,删于吕望、张良。汉以前往往散见于他书,至于《隋书·艺文》专书,始有一十三家。唐益倍之,则其学之来亦不在近矣。《阴符经》曰:“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张良注云:“六癸为天藏,可以伏藏。”由是言之,即奇门之权舆也。《大戴礼记·明堂篇》曰:“明堂者,古有之也。凡九室,九一二四六八三七五,盖即河图之义。”而奇门之九宫耳。汉《艺文志》有明堂、阴阳二十三篇,又明堂阴阳五篇。宣帝时魏相上表,采易阴阳及明堂月令,言五帝所司各有时:东方之卦不可以治西方,南方之卦不可以治北方,乃以八卦方位配明堂之九室。后汉张衡传郑玄既注九宫之说,而《南齐?高帝本纪》云:“九宫者,一蓬二芮三冲四辅五禽六心七柱八任九英,皆有大过不及之占。”唐会要元宗三载十月,术士苏嘉庆上言请于京城,置九宫坛,五数为中,戴九履一,右七左三,二四为上,六八为下,符于遁甲。宋之仁宗以洗马杨维德篡《六壬》则曰《神应经》,篡《奇门》则曰《符应经》。

  “奇门遁甲”的含义是由“奇”“门”“遁甲”三个概念组成。“奇”就是乙、丙、丁三奇;“门”就是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遁”即隐藏,“甲”指六甲,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甲”是在十干中最为尊贵,它藏而不现,隐遁于六仪之下。“六仪”就是戊、己、庚、辛、壬、癸。隐遁原则是甲子同六戊,甲戌同六己,甲申同六庚,甲午同六辛,甲辰同六壬,甲寅同六癸。另外还配合蓬、任、冲、辅、英、芮、柱、心、禽九星。奇门遁甲的占测主要分为天、门、地三盘,象征天地人三才。天盘的九宫有九星,八宫(中五宫寄在坤二宫)布八门,地盘的八宫代表八个方位,静止不动,同时天盘地盘上,每宫都分配着特定的奇(乙、丙、丁)仪(戊、己、庚、辛、壬、癸六仪)。这样,根据具体时日,以六仪、三奇、八门,九星排局,以占测事物关系、性状、动向,选择吉时吉方。

  奇门式由年家奇门,月家奇门,日家奇门,时家奇门四者组成。年家奇门用以测一年之吉凶。月家奇门用以测一月吉凶。日家用以测一日吉凶。时家奇用以推测具体时辰的吉凶,更为精确度,尤其用于预测人间百事,寻吉辨方,以及行军作战,但推演方法复杂繁琐,其主要演局、断局方法记载于《烟波钓叟歌》中。
  “奇门遁甲”最开始的用途源于军事上的排兵布阵,古人云:遁甲为兵而设,为阴象,为诡道,故取诸遁,谓其遁于六仪之下而不见其形也。既形成九宫八卦阵。布阵以成太极之形,首尾相连,成为势力均衡的兵势。局中,立天地人神四盘以应天下变化,明于吉凶。
  史传诸葛亮作八阵图,分别以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命名,加上中军共是九个大阵。是为遁甲九宫之势。中军由十六个小阵组成,周围八阵则各以六个小阵组成,共计六十四个小阵,合六十四卦之意。八阵中,天、地、风、云为“四正”,青龙、白虎、朱雀、螣蛇为“四奇”。另外,尚有二十四阵布于后方,以为机动之用。按遁甲又分成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变化万端。有歌赞“八阵图”威力无比:“阵间容阵、队间容队;以前为后,以后为前;进无速奔、退无遽走;四头八尾,触处为首;敌冲其中、两头皆救;奇正相生,循环无端;首尾相应、隐显莫测;料事如神,临机应变。”“八阵之法,一阵之中,两阵相从,一战一守;中外轻重,刚柔之节,彼此虚实,主客先后,经纬变动,正因为基,奇因突进,多因互作,后勤保证。”“八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通晓奇门的卓越军事才能。

  唐代的开国功臣李靖则是在诸葛八阵的基础上,编练六花阵。所谓六花阵,就是像“六出花”的阵型。中军居中,中军周围分布前军、左军、左虞侯军、后军、右军、右虞侯军。大将可根据不同的敌情、地形、攻防等需要采用不同的阵型。唐太宗李世民曾多次问李靖关于六花阵等问题,太宗曰:“卿所制六花陈法,出何术乎?” 靖曰:“臣所本诸葛亮八阵法也。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隅落钩连,曲折相对。古制如此,臣为图因之。故外画之方,内环之圆,是成六花,俗所号尔。方生于正,圆生于奇。方所以矩其步,圆所以缀其旋。是以步数定于地,行缀应乎天。步定缀齐,则变化不乱。八陈为六,武侯之旧法焉。” 李靖的回答翻译过来就是: 我的《六花阵》是根据诸葛亮的《八阵图》法推演而来的。其基本原则是大阵包容小阵,大营包含小营,四方四角相互衔接,一曲一折彼此对应,诸葛亮的八阵图本来就是这样的,我创的六花阵继承了这一原则,因此我的阵法外面六阵呈示为方形,里面中央军阵呈示为圆形,因其总体形状像六角花瓣,所以俗称六花阵。外面六阵是正兵,呈方形;里面的中央军阵是奇兵,呈圆形。方是用来规定战场的范围,圆是用来连接各方机动的路线。所以,规定战场范围的步数要像大地一样固定;确定机动的路线要像天的运转一样灵活。步数固定,回旋整齐,就可以在变化中不容易发生混乱。从八阵演变为六花阵,仍旧是源于诸葛亮的布阵原理。”

  因为“奇门遁甲”其独有的兵法元素,特别适用于战争,故为封建统治者掌握,所以又被慕为"帝王之术",夺天地造化之学。
  “奇门遁甲”之玄在于仙家道术的发挥,如神鬼遁法、隐身法、障眼法等,甚至呼风唤雨等等。俗谚说,学会奇门遁甲,来人不用问,它融周易、天文、律历、阴阳五行学说于一体,是中国方术中式占的集大成者。

日期:2010-05-09 12:30:17

  中华文明独有的古老智慧与魅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混沌未知而又亦真亦幻的奇妙世界!相传北宋年间,旷世奇书“遁甲”中的仙家绝学“天机卷”就流落在江陵一带的长江山中隐士手上。天机卷,是遁甲中道术的绝学,分为神鬼两遁,而流传于世的,则是人们经常能看到的人遁之法。所谓妙法不真传,想一窥其秘的何止帝王百姓。可惜数十年间,好事者只听闻传说,不见其书。就在这个铜鼓阵阵,云雾缭绕的荒莽群山之中,伴随着渔家的歌声:一条大河弯又弯哟,山崖之上是紫霄;都说神仙住洞天……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日期:2010-05-09 12:34:01

  遁甲天机卷
  第一章节:残阳嗜血,一剑封喉;
  夕阳西下,在乱云飞渡,云雾激扬的长江重山之中,伴随着阵阵铜鼓,清笛一声从群山幽谷中传来,随着笛声飘扬,一艘商船正自巴蜀顺江而下。这里,就是“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的陕州夷陵地界。两岸悬崖陡峭,猿声惊啼,苍鹰直上云霄俯视苍茫。
  迎着江面上吹来带有水腥味儿的江风,船头当风而立的长衫中年男子不禁深深的吸了一气。随着江面渐宽,江水流势就要趋向平缓了。船上四个艄公,有两个已经在船头坐下歇息。一位老年艄公朝着长衫中年男子说道:“客官,再前二十里,就是夷陵县了。” 经历了路过西陵峡的峰起水涌,南津关的迂回反转,惊心动魄,一切,好象变得平和下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古人称此地‘上控巴蜀,下引荆襄’,果然是不虚此名!”长衫中年男子看着船的前方,感慨道。

  远处的铜鼓声越来越密,那清笛声声不断,渐渐的近了。船上的众人被声音吸引,汇了精神朝岸上的山崖寻去,老年艄公见到长衫中年男子一副欣赏的模样,笑着说道:“客官,这山里传来的鼓声是土人秋闲时候的铜鼓舞!”。男子微笑轻轻颔首。金秋时节,山崖之上,遍是红叶。夕阳之下,红叶似血,分外注目。伴随着铜鼓鼓点,商船转过了一道山崖,一个艄公猛的遥指前方左侧的山崖:“看!那山上?是不是神仙?”

  长衫中年男子与众人惊讶的朝山崖望去,只见山崖半腰一处略显平缓的山石上,一袭白色长裙的女子正席地而坐,神情似在凝神江水好不认真,双手似在拨弄长笛,那悠扬的清笛正是从那传来的。山崖后面,阵阵铜鼓声越发的清晰。女子白色的衣袂迎风飞舞,长发如飘。众人看去宛若仙子。山崖险要,女子神若飘飘,清笛悠然环绕,当真象是神仙。长衫中年男子见状大为惊叹:“如此女子,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船尾的两位艄公也缓了手,顺着声音朝崖上张望。大家正在好奇中,突然老年艄公向船的侧面一指,大声说道:“来了!来了!”说话间,只见山崖下,一个白色影子以迅雷之势,踏着江波,直奔商船而来。众人看到这样的情形,顿觉精神恍惚,如同做梦,不由愕然。影子越来越近,距离商船数丈之外,大家终于看清楚了:一位和吹奏笛子几乎同样装束的白衣少女,右手挟着宝剑,脚下踏着起伏的江波急速而行。少女面上蒙着白纱,但是一双眼睛直视船上众人,慑着说不出的杀气。老艄公突然想到什么,惊声大叫:“不好!客官快进船舱!杀人的来了!”长衫中年男子一听,迅速从腰间抽出一把扇子,左腿一弓,右手一抖,金属摩擦声声,扇子展开个小半圆,原来是把习武用的铁扇。只见来者在水面上疾行如飞世上罕见,长衫中年男子自持武功在身,到真想见识下这位水上飘来的异人。老艄公哪里顾得了许多,慌忙招呼几位艄公连滚带爬钻进船舱。

  随着笛声尾调一扬,白衣少女从江波之上一跃而起飘落船头,刚好与长衫中年男子对了个照面,相距咫尺。
  长衫中年男子略一拱手喉咙微动,刚想问不速之客的来由,看到白纱掩隐之间那对眸子闪烁出刺人的光芒,心头暗自一惊。霍然白光一道,金属划破空气的声音已经在耳,男子铁扇向外横挡,不料金属破扇而入,一柄长剑透过男子咽喉。一切都在瞬间发生,速度之快,难以反应。少女向后一步,长剑抽出,中年男子身体栽到在甲板上,尤在抽猝,鲜血从脖子上的剑洞中不断喷涌,即使中年男子用双手去按,也难以捂住。他的脸色霎时变得苍白,表情尽是难以言状的惊恐。

  少女寒眸冷漠,不再看男子第二眼,将手中长剑在男子长衫上擦拭了一下血迹,宝剑迅速还鞘,纵身一跃,奔入长江之中。怎样来,怎样去。身影如水上飞仙,踏着波浪,直向岸边的山崖。
  船舱里半响才有动静,老的艄公微微探出头来,警觉的四下里张望,见到确实没有少女在甲板上,才爬出来,战战兢兢的走到倒地的男子面前。男子已经安寂不动,甲板上一片殷红。老艄公伸手探了他的鼻息,回头望望了正在探头的另外两个艄公,摇摇头说:“不行了!咳!又是一桩命案。”
  塞北,此时正是秋风乍起,遍野萧凉!
  进入月夜下的戈壁滩,点缀着几簇低矮的灌木丛,远处,赫然是断裂的深谷,犹如饥饿的怪兽,张着满是獠牙的巨口。四下里,一片死寂,只有一团团的巨大黑影,缓慢的掠过空旷的戈壁上方,那是不断被风吹过的流云。 空旷的戈壁,被秋风吹得如同低沉乡歌,渐渐传向远方……
  伴随着呜咽的秋风,暗夜下的天际,一行长长马队正在淡灰色的月光中悄然行进。旷野中,斜斜着马队行进中的黑影。没有火把,没有马儿的嘶叫,没有马蹄鸾铃之声。在这黑夜下,在这旷野中,这支神秘的马队更象是去向不明的魂灵。
  备注:

  宜昌古名夷陵。《史记·楚世家》载:“(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遂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
  北宋,陕州属荆湖北路,领夷陵等县。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改陕州为峡州。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峡州为峡州路,领夷陵等县,路治夷陵。

日期:2010-05-09 12:53:55

  遁甲天机卷
  第二章节:漠北鸾铃急,胡笳声声哀;
  东方破晓,马队来到一片茫茫的沙漠前,阵阵秋风将细细的沙尘吹得如同薄纱扬起,发出沙沙的落寂声,让这沙海更显得凄凉。马队停止了行进。带队的一个人回首朝后面的队伍举了举手,人们于是纷纷下马歇息。在东方发白的映衬下,依稀可以看清马队人群的装束,虽然杂乱,基本上都是外着粗布长衣或夹袄,整个队伍人衔枚,马摘铃,不少人脸上露出惊恐之色,让整个马队的气氛显得十分诡秘。队伍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大约有一百多人。从一些男子头上带着的毡帽和身上的夹袄判断,象是支少数民族马队。

  虽然众人都下马歇息,但是为首有两个人依旧在马上,一老一少两个男子环顾着茫茫沙漠,十分警觉。沙漠地平线上,太阳缓缓的挤出半张脸来,一道刺眼的阳光扫过来,照亮了大地。为首的的老人摘下头上的毡帽,沧桑而又多皱的脸上,承担着莫大的忧郁,他拿掉口中衔着的木棒,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那双深黑色的眼睛望着远方:“啸天!这里快到沙漠的尽头。向南两百里就是我们大宋的云州地界,可惜已经是契丹人的西京了。路上还有很多艰险,即使这些人都逃不回去,你也要带着‘天机卷’逃出去,这是你的使命和责任!”年少男子听到老人说话,吐掉木棒转过脸来,这是一张带有棱角的壮年,英眉之下,眼睛正而有神:“叔父,侄儿禀记在心,纵有万难,在所不惜!侄儿会全力保护着叔父和‘天机卷’一起离开。”

  老人朝着眼前茫茫的黄海叹了口气:“我们孟姓一族在丝绸路上,被耶律乙辛手下掠到漠北快15年了,我无时不刻想回到家乡。因为远离边界,所以一直没能满足心愿。现在,乘着契丹太师耶律乙辛祸乱朝纲,人心惶惶,所以大家借机一起设法逃离漠北。前面还有契丹的西京阻隔,路上关卡甚多,如果被抓回去,今生再也难以有这样的良机出逃。即使大家都被捉回去,你不能被捉回去。你要带着这部‘天机卷---鬼遁卷宗’返回大宋。‘鬼遁卷宗’内涉兵法阵法遁法,为遁甲仙家之秘,内容非常不同于一般的遁甲。事关国家之用。如果你能带着‘天机卷’返回大宋上呈朝廷枢密院,即使我等被捉拿回去,又有何不甘!”

  孟啸天略有沉思,遂向叔父低头示意承诺。刚一抬头间,耳边破空的哨子响起,一道飞蝗直落马蹄前,钉在沙地上。原来是枚响箭,尾巴上的羽翎不住的发颤。叔父与孟啸天霍然惊诧,抬头向来箭方向看去,只见数百尺外的一个沙丘上,一位契丹年轻女子足踏长靴跃马而立,一身的图腾圆领锦缎,面掩白纱,雕金弯月弓在手,英姿飒爽,十分威风。显然,响箭是从她那里发出的。一箭发出数百尺,不偏不倚落在马蹄前,箭法了得。叔父与孟啸天还没来得及答话,女子看了看正在休息的马队,向身后一抬手,于是沙丘后面乱纷纷的蔓延上来不知道多少契丹骑兵。

  叔父脸色瞬间严峻起来,急促的大声说道:“啸天,我刚才说什么来着?!带着十三太保从南面先走!快!”孟啸天眼中冒着决一死战的怒气,听到叔父催促,忍不住在马上回首躬身:“叔父,保重,侄儿去了!”于是连忙打马回身,朝着正在纷纷上马的众人喊道:“十三太保听命!随我从南面突围!”说完,一拍坐骑,也不耽搁,直奔沙漠南面奔去。身后马队中,奔出十余骑,腾起一股股黄尘,跟随着孟啸天向沙漠南面冲去。见到十余骑跟随着孟啸天率先奔走,马队顿时纷纷扰扰起来,人声杂乱,惶惶不安,一些人骑着马也随后跟着孟啸天的一行人奔去。

  叔父见状口中打了个口哨,振臂高举,大喝一声:“不要惊慌,随我向西!”躁动的人群听到了,于是大部分人打马跟着他的后面向西奔走。契丹女子在马上看着眼前这百余人的马队:一支大概有二十几人向南奔走突围。一支八十几人向西奔走。于是回头跟身旁的一个全身青铜盔甲的契丹武士说了些什么,这个契丹武士朝着契丹骑兵高声喊了几句,于是,几十名契丹骑兵随着他向南追击而去。契丹女子带着余下的大部分骑兵向西追击而来。一时间,马儿嘶叫声,马蹄夹杂着鸾铃声,契丹骑兵的吆喝声不绝于耳。沙漠顿时扬起了满目黄尘。

  孟啸天带着一队人马一路飞驰,翻过十几个沙丘,当他跃上一个较高的沙丘后,发现身后二十多骑稀稀落落没有跟上,不远处,黄尘滚滚,俨然是追兵快速赶来。孟啸天从背后抽出三尺短矛,一只手抓着尾端向外一拽,顿时矛长六尺,原来把是可以伸缩的武器。矛刺如利剑,锋芒与朝阳相映。沙漠上渐渐起风了,一席席沙尘从马蹄下面扬起。孟啸天擎着长矛站在沙丘之上,冷峻的看着跟随自己的二十多人渐渐近了。后面的契丹追兵紧随不舍,已经和奔逃的马队相距数丈,追兵中飞出十几只羽箭,跑在最后的几个人顿时被射下马来。孟啸天举起手中长矛,率先奔上沙丘的人勒马停下,列在孟啸天身后还有十几个人,各自握着手中的兵器,眼看着没有赶上来的部分族人被追来的契丹骑兵射杀在沙漠上,心情都很紧张,不住的喘着粗气。

  没有决死之心,肯定是逃不脱的。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对抗上汉人总是逊色于常年在草原和沙漠上作战的胡人。眼前的契丹人,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皮毛以衣、马逐水草,渔猎而食,天然的生活方式,养成了他们自由奔放,彪悍而不拘泥的性格。现在,兵势咄咄逼人,没有办法再退却了,逃跑的结果只能是被追击射杀。孟啸天眼看着契丹骑兵迫进咫尺,沙漠上的风沙已经开始渐渐扬起。

  孟啸天大喝一声:“杀……!”人马飞奔,冲下沙丘,直扑迎面而来的契丹骑兵,身后十几个人也一齐呐喊着冲杀下去。契丹骑兵见到对面的人们突然发起了反冲锋,不由得犹豫起来,有些契丹骑兵反而勒缓了马儿。风沙扑面,弓箭难以施展,契丹骑兵们也纷纷操起了兵器作战。孟啸天借着风沙的掩护率先冲进契丹骑兵队伍中,迎面的契丹骑兵长枪刺来,孟啸天急忙身子一侧,顺势将身子依附在马的左侧,两马交替之时孟啸天迅速起身,反手一枪,正刺中契丹骑兵的后肩,契丹骑兵“呀!”的一声栽下马来。孟啸天也不耽搁,只见左右皆是契丹骑兵,有的正掩面档沙,有的眯着眼举起马刀砍杀过来。孟啸天怒吼一声,一个飞刺,将身旁一个捂着脸挡沙的契丹骑兵刺杀下马,随即抽枪回挑,枪法快速准确,正刺中冲来的契丹骑兵手腕上。契丹骑兵哀叫一声,手上马刀落地,转身就走。契丹骑兵队伍被风沙迟滞了擅长的冲击力,又被孟啸天冲进来左突右杀,阵脚大乱。这时,十几个孟氏族人骑马杀到,也不分说呐喊着砍杀起来。契丹骑兵纷乱中,一身铜甲的契丹武士在队伍后面看得真切,见沙暴就要来临了,急忙叫身旁的契丹骑兵吹起了牛角。契丹骑兵听到牛角呜呜响起,纷纷打马后撤。

  看到契丹骑兵们散开,那风沙也越来越大,孟啸天急忙呼喊众人沿着沙丘谷底向沙丘顶上奔跑,只见早晨刚刚放晴的天空笼罩在一片昏黄之中,风携着沙砾击打在人和马身上,马儿仿佛知道危险降临,奋力带着众人跑到沙丘顶上。孟啸天和众人翻身下马,马儿随着主人的号令纷纷卧倒,人们都紧紧握着缰绳,依靠在马背一侧。一股强劲的沙暴象铺天盖地的怪兽一样呼啸着从人和马的身上踩踏过去,大约过了半个时辰,这股突然袭来的沙暴终于消失在沙漠的尽头。

  孟啸天抬起头,只见大家人马都被黄沙盖住了半边,他抖掉身上的沙砾,起身帮助其他人站起来。马儿们打着喷嚏,不断的抖着身上的沙尘。孟啸天看着眼前这些浑身黄尘,疲惫不堪的族人,心里好不心酸,他清点了下人数,算他在内还有十二个人。不能停歇,沙暴过去了,契丹人会继续赶来。于是,孟啸天带着众人继续催马狂奔,一直向南。沙暴遁去,头顶上迎来了刺眼的太阳,大家不知道究竟跑了多久,也许是三个时辰?还是四个时辰。看着太阳的角度已经是下午。翻过一个大的沙丘,大家的马儿的速度都慢了下来,马的口角都是白沫,不管怎么加鞭,速度就是提不起来。人和马通身都是汗水,此时已是人疲马乏。沙漠似乎跑到了劲头,极目远眺,远处依稀可以看到山峦起伏。远眺不见故国,后又有追兵。心里想到叔父的嘱托,又惦记着叔父的安危,孟啸天充满了悲愤之情,内心不住的叹息。

  大家下沙丘的时候,孟啸天意外的惊喜发现,一条并不宽大的河流横贯眼前。大家看到有河流,不由一阵欢呼。胯下的马儿见了河流,也来了精神,纷纷一路小跑奔到河流前,低头就饮。孟啸天于是翻身下马,信步走了几丈远,解开腰间的水囊取了些水。远处,突然依稀传来了凄婉的胡笳声,声声慢,却似急。循声而去,那声音是从河流的转弯处传来。孟啸天走前几步张望过去,发现河流的对岸滩头有一处低矮的木棚内,呜呜咽咽,演奏出胡人思念家乡的胡笳乐曲声。幽婉而又低沉的声音不禁让人驻步,曲调十分熟悉,正是胡笳五弄中的悲汉月一曲。孟啸天大为迷惑,在这个地方,怎么会有人吹奏这么熟悉的胡笳曲子呢?!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