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非洲古典黑人文明历史

作者: 翼火云蛇


日期:2010-2-1 2:01:00

  成为天涯一小蛇后,学习了论坛几位朋友的世界史大作。感觉对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非洲的古代文明,基本上介绍得都不到位。也许是它们本身无论古代还是近现代都不够引人注目,因此各位大大对黑非洲的黑人文明不予以重视。
  但是非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陆,人类的文明最早始源于非洲共同的一个女性祖先,而且一些重要的早期发明也是黑人的贡献。所以小蛇以为除了关注埃及、北非这些号称亚洲非洲和欧洲非洲地区的文明外,虽然纯正的黑非洲(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陆和岛屿地区)文明整体来看在人类文明史体系中属于进步非常缓慢、水平居后的分支,也有必要就它们给爱好者做些介绍。

  小蛇我从未尝试过写通史型文章,也自觉驾御不了太宏大的体系,但是拾逸补缺的本事还可以。所以不揣冒昧,就写写黑非洲远古和古典时期的黑人文明发展状况。
  由于近现代非洲史实际上是西方殖民史,大家了解比较多,所以小蛇仅就远古到中世纪这段时期的黑人文明加以关注。
  我的文笔不行,写不出优美的文章,希望看客筒子们大度些,甚至有些地方您要凑活着看。但是关于真实性、客观性和权威性,各位尽可以放心。我参考的资料基本都是世界一流的非洲文明研究学者的大作和心得,并会根据对比、判断删裁那些矛盾和冲突比较多的内容。
  按说写长篇,应该给大家一个章节目录。不过我还没彻底想好,毕竟从前发表的帖子都属于专题短篇,对这个新活不熟练。而且小蛇写作动机多少是为古代非洲黑人小抱不平,一时冲动才想把它们的闪光点也拿出来秀秀。能不能长期坚持下去,我自己也没谱。大家喜欢,我就多写些,没兴趣我也就看情况打住。
  坑先挖好了,一般我施工进度还行,但也不排除偶尔晒地皮的惫懒情况。但是太监小蛇还没有当过,不过长篇可是第一次,每准真就太监了。总之,只要大家喜欢,觉得了解黑非洲还有价值,我就一定努力让大家不失望。
  序言的废话就写这么多,今天该睡觉了,明天争取正式开工。
  如果今夜有朋友光顾了这个工地,麻烦您也留个言,对黑黑们的事情有没有兴致?我好知道该怎么写,写到什么程度。谢了各位大大,罗罗嗦唆一大堆,耽搁了大大们的时间。

日期:2010-02-01 16:10:49

  一、黑黑不是猩猩
  提到黑非洲的黑人文明,世人总是容易将其与愚昧、落后和一无是处联系在一起。其实这些观念虽然有一定道理,其实也包含了很大的偏见。
  非洲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大陆,远在28亿年前的太古代,南部非洲高原就处于陆地状态。这片地区是地质历史学家公认的陆地核,后来面积逐渐不断扩大蔓延,以这小块稳定的陆地核形成了太古代大台地,再经时间雕琢演化成原始大陆。
  地壳运动和原始大陆的漂移与分裂,又陆续产生了地球上更年轻几块大陆。
  非洲大陆不仅历史形成最早,陆上生命的出现也是最早的。活跃在中新世的非洲古猿是最早的灵长目类人生物。能人、直立人都最先出现于东非大裂谷地区,现代人的远祖“智人”也是从东非扩展到远古欧洲和亚洲的,今天全世界也都乐意接受非洲的“MOTHER露西”是所有现代人祖母的假说。


日期:2010-02-01 16:34:46

  不仅现代人的始祖是从非洲走向各大陆的,人类文明的最早起点和萌芽也与黑非洲息息相关。
  谈到非洲文明,一般人都津津乐道于古埃及的绚烂文化和让人惊叹折服的金字塔,殊不知堂堂古埃及文明的启蒙老师恰恰是大家瞧不起的尼格罗种黑人。
  历史学界习惯将古埃及文明归类为亚洲型文明,古埃及又“亚洲非洲”的别称,同样的撒哈拉以北的广大北非则被视为文化意义上的“欧洲非洲”,其实古埃及文明的起点实际上更主要得益于南方史前黑人社会的提携。
  大约在公元前一万年左右,地球末期冰川期结束的时候,相对今天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优越的多的“原撒哈拉草原”和苏丹东部第一个出现了早期复杂性的小型人类社会。这些小型社会虽然人口不多,但生存方式却相当多样。当其它地区的人群还处于茹毛饮血、饥寒交迫的半兽人状态时,生活在气候适宜、湖泊与溪流等水系发达的“原撒哈拉草原”与苏丹的先民们,就有以狩猎野牛为生的,有采集野谷糊口的,有依靠水生动物和鱼类过活的。

  大约在公元前九千纪,苏丹东部的人类社会进化到游牧状态,以驯养野牛为主兼同时继续野生谷物补充食物。

日期:2010-02-01 17:21:47

  大约在公元前八千年左右,西非的原始黑人社会开始在尼日尔河与刚果河之间种植薯类块茎作物,而苏丹东部的黑人氏族部落于公元前7500年前后发展出定居农耕社会,以种植甜高粱为主。在随后若干世纪的发展中,黑非洲特别是东部非洲的原始农业社会传播范围越来越广,农作物品种也越来越丰富。考古发现表明,大约在公元前6500年,苏丹的部分黑人农业社会已经学会种植棉花、西瓜和葫芦等经济作物,同时还从两河流域的史前文明引进了绵羊和山羊。

  正是这部分苏丹史前农业社会的黑人部落,由于气候变得不断干旱,农耕者需要寻找水源有保障的地方生存,他们被迫向其它地方迁徙寻找更合适的生存空间。其中北上的若干部落大约在公元前五千纪早期进入了努比亚和埃及的尼罗河谷,把农作物种子、原始农业技术和牛、驴等牲畜带到了古埃及。
  后面的事情演化非常简单,自然条件更优越、土地因尼罗河泛滥而肥沃无比的埃及,在学会了农业技术后迅猛发展。人口和社会都得益于这种革命性生存方式的掌握,出现了爆炸式的膨胀与发展。尼罗河谷的自然环境能承载远比贫瘠的努比亚和苏丹多得多的人口,大型人类社会和充足的富裕农产品是上古文明升级的主要促进因素,所以没有多久,古埃及就全面反超南方的黑人文明,成就了史前世界最绚烂的古文明。

  还有弓箭这种最古老有效的射击型远程打击武器,古埃及人也是从南方的黑人社会学来的。尽管弓箭在亚洲的历史更久远,数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少数古代狩猎者就已经会使用,但当年的古埃及武士最初还真没有这种武器。古埃及的武士习惯使用打击性的石质或金属武器,比如梨头棒,大约在公元前四千纪后期的第一王朝期中间,因埃及王朝军队攻击努比亚,强大的古埃及军队才从“落后”的南方黑人武士抄袭了这项作战技术。


日期:2010-02-02 15:19:18

  当年苏丹的原始农业部落不仅向北方迁徙,同时也有向其他三个方向扩散寻找合适的地方,他们将原始农业技术和早期农作物品种也扩散到了西非、东北非和中非的一些地方。
  靠近古埃及的今苏丹、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地区,由于和古埃及文明、阿拉伯半岛南部文明及这一地区的黑人文明间的相互冲突与融合,从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七世纪间,曾诞生并维持好几个强大的黑人文明。其中耳熟能详的有努比亚文明、库施王国--库施帝国文明、阿克苏姆帝国文明。
  不仅古埃及以外的东非孕生过璀璨的早期和古典黑人文明,远离东地中海上古文明圈、地处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西非地区也很早就产生了早期农业社会。著名的班图族大迁徙更是将这种农业文明逐渐扩散到黑非洲的大片地区,西非、中非、南部非洲的古典黑人文明基础可以说就奠基于班图人的大迁徙运动,恰如上古时期南俄草原发生的印欧人大迁徙对亚洲和欧洲的影响。


日期:2010-02-02 15:52:04

  乍得湖西南方的尼日尔河分支流域是古代撒哈拉沙漠南部多数经典黑人文明的源头。
  大约在公元前五千年纪末期西非地区形成了一些操今天称为尼日尔--刚果语系的古老氏族和部落,班图语就是其中的一种。最早的班图人群生活在今喀麦隆南部和尼日利亚东部靠近乍得湖区的地方,他们称自己为班图(BANTU,“人”或“人民”的意思)。
  班图人很早就掌握了原始农业技术,很可能是从乍得湖东方的苏丹人那里学来,在很多现代黑人部族的传说中都有来自东方的人向他们传授相关文明和技术的内容。
  早期班图人一般沿河岸生活,利用岸边土地或森林的空地种植为生。他们最先种植了甜薯和油棕榈,在公元前四千年纪早期又引进了粟和高粱,同时他们还擅长养山羊和珍珠鸡。

日期:2010-02-02 16:25:26

  古老的班图人还是非洲独木舟的发明者,他们乘着这些原始的水上交通工具沿着河流与落后的森林民族和狩猎人群开展贸易,扩展自己的领地。
  班图社会形成了不久就产生了经典的部落酋长制,他们的社团一般都很小,在数十人到数百人之间,酋长组织小社团的生产,代表部落与邻居交易,负责原始宗教仪式。这些传统后来扩散到除东非以外的几乎所有黑非洲大陆(指撒哈拉沙漠以南),是非洲黑人文明酋长制度和年龄组传统的根本源头。
  几乎与欧亚大陆著名的印欧人群大迁移同期,班图人也开始了他们对黑非洲历史影响巨大的移民迁徙活动。至少在公元前3000年,他们已经从靠近乍得湖区的最初栖息地缓慢地迁移到了西非森林地带。公元前二千年纪初期,不安分的班图人社团和部落开始发力向更遥远、更广阔的地区进军。他们向南越过刚果河,向东南朝着大湖区方向坚定而持续地前进。一路上,生产技术先进的班图人移民群体不断吸收中途遇到的依然保持狩猎采集和捕鱼原始模式的其它族群和个体,把他们中的相当部分也带入了小型农耕社会。这种迁徙如同印欧人迁徙一样并非一次性的,而是逐渐累加、时驻时进、不间断地持续了很多个世纪。

  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班图社会独立创造出了冶铁和制造铁器技术。铁制农具提高了班图农民砍伐森林和整饬土地的效率,铁制武器让班图武士在与落后土著的冲突和战争中更无往不胜。因此这项革命性的技术带来了班图人社会的更加强大,人口数量急剧上升,领地不断拓展,为他们继续向陌生的远方迁移提供了更强有力的动力。

  到了公元1000年结束的时候,班图语系的黑人社会已经占据了赤道以南非洲的绝大多数地区,东至大湖区右侧的印度洋、西至大西洋、南到今天南非北部,班图人成了黑非洲占主导地位的种族。今天全世界有一亿左右的人依然在使用班图语,形成了超过500种独特的亲属语言。

日期:2010-02-02 16:45:14

  除了班图农业社会、苏丹农业社会的移民活动对非洲古典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外,还有其它若干支的民族迁徙也对后来的非洲政治经济社会格局产生了较大影响。
  比如,操曼丁果语、发展出非洲稻作文明的一个民族在西非大西洋海岸地区建立了社区,并逐渐把这种农作物及其生产技术扩散到整个西非。而擅长航海的东南亚马来人种则借助印度洋季风的帮助大规模移民占据了马达加斯加这个非洲最大的岛屿,将他们的文明带到了非洲并间接影响非洲大陆。
  不仅这些农耕社会从原始发祥地向黑非洲四处扩展,公元前3500---公元前1000年间,苏丹中部的游牧人群也随着他们的牛羊畜群向四方游弋。即使西非、中非森林的居住者们也贡献了秋葵种植技术。
  在以班图语族、苏丹早期黑人文明为核心扩散,不同民族、不同生活方式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到公元前的最后几个世纪,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除了原始森林、干旱草原和沙漠地带,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发展出了农业社会。古代黑人门种植谷物、薯类和其它经济作物,饲养绵羊、山羊、牛、猪、鸡等家禽家畜。

日期:2010-02-03 21:04:18

  整体来说,黑非洲的文明在起点上并不比欧亚大陆落后。几乎与前者同步进入农业社会,进入铁器时代也只比西亚晚若干世纪而已。不过与旧大陆不太一样的情况是,黑非洲多数地方都没有欧亚大陆曾经历的青铜时代,是从石器时代一下进入铁器时代,当然了金石并用是多数地方最初的普遍情况。
  看到这里,朋友们自然会萌生一个巨大的疑问:既然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人文明起源的时间和水平并不落后于欧亚大陆其它著名的古文明,为什么在后来的日子里几乎停顿不前呢?
  这个问题今天世界上多数学者都认为主要应该归罪于黑非洲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因为根据著名的环境决定论,在前工业文明时代,不同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将对其进化途径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日期:2010-02-03 22:18:50

  今天来看,早期非洲大陆的自然条件特别适合于人类的诞生,能人、智人、现代人都起源于东非大裂谷就是由于这片地区特殊的地形、地貌、气候和物种环境。
  但是非洲相对与欧亚大陆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也是制约黑人文明后期进步的根本性因素。
  从整体自然环境来看,撒哈拉以南非洲以高原地形为主,除了少数地方水源充沛、气候温和外,基本上呈现高温、缺水的地理特征。高温和干旱给黑人文明发展带来了若干项致命的不利因素。
  常年高温让有机质很容易腐烂变质,老鼠、寄生虫横行情况下,农牧业剩余产品无法长期保存,社会缺乏进步和升级的财富积累。
  其次,高温既可以促进农作物和林木生长,也导致土壤中的有机质和矿物质迅速分解。热带的土壤普遍物理和化学风化剧烈,土壤结构性差、肥力低下、土质贫瘠。这种情况限制了农业的模式和产量,导致黑非洲长期以来农业发展虽早,水平却很落后。

  高温使害虫和病菌活动异常活跃,蚊子、萃萃蝇、黑蝇、白蚁、蝗虫繁殖迅速,给动植物、牲畜和人类带来巨大的危害。黑非洲盛行的各种热带病严重损害了黑人的健康,在现代医学普及之前,非洲大陆黑人的平均寿命是全球最短的。而人群普遍断寿显然不利于知识积累,并产生高深的科学技术,因为很多艰深的专业知识必须花费足够的时间才能学习掌握,然后才可能创新提高。

  如上所述,高温炎热气候使黑非洲的古代文明既缺乏物质积累,又缺乏知识积累,这是黑人文明尽管起步很早但始终进步有限的核心原因。这种情况不仅黑非洲如此,世界历史中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文明普遍逊色于气候四季分明的温带都是这个主要原因在作祟。

日期:2010-02-03 22:38:52

  黑非洲的地理位置偏离古代其它主要文明区,不同类别的文明数量少,无论从人种还是从文明类型与风格都存在很强的同质性情形。本身文明的种类和数量都远比不上欧亚大陆,又远离主要文明中心,交通条件恶劣,交通技术落后。缺乏与其它文明的交流和融合是黑非洲文明远远落后于旧大陆的第二个重要原因。
  撒哈拉沙漠大致于公元前3000年--前2000年期间形成。借助骆驼的帮助穿越撒哈拉沙漠,沟通两边不同的世界基本需要70天的路程,而骆驼的大量使用和普及是在阿拉伯帝国崛起之后的事情,黑非洲本土在此前骆驼很少,这意味着遥远的古代撒哈拉沙漠严重地阻碍了北非地区和黑非洲大陆的陆上交通(东北非除外)。
  黑非洲内陆的大河,都发源于高原竣岭,呈放射状向四周流淌。这些河流在流向大西洋和印度洋的过程中,因受断裂地形影响,沿途形成众多的瀑布和激流险滩,妨碍正常航行。比如赞比西河有72处瀑布,刚果河有43处大瀑布。黑非洲的河流不能有效进行长距离的内河航行,显然起不到其它地区大江大河帮助传播和扩散文明的巨大作用。


日期:2010-02-03 23:11:02

  黑非洲的海岸线也存在天然缺陷,多数沿海地区海岸线比较平直,岛屿数量少,缺少天然良港、岬角、半岛。非洲大陆按面积平均计算拥有的海岸线是世界各大洲中最短的,平均每1000平方公里才拥有1公里海岸线。不仅如此,非洲的港湾普遍海浪很大,内河的出海口往往沙洲堵塞阻滞。黑非洲的大陆架也出奇的少而狭小,渔业资源相对其它大陆极其贫乏,多数沿海三角洲的动植物资源甚至不如内地丰富,这使得沿海冲击平原文明带动大片地区文明发展的情况在非洲除古埃及外近乎没有。非洲西海岸的大西洋一年四季都刮着向南吹的信风,西海岸的沿海居民凭借简陋的独木舟根本无法北上。东海岸的印度洋虽然有规律交替的季风和随季风往返的洋流,但是同样需要比较高级的航海技术和装备才能乘风破浪远行。

  上述这些条件导致黑非洲历史上没有出现过一个擅长航海的民族(马达加斯加的马来人种移民除外),对黑非洲而言,海洋失去了提供丰富食物、促进远程贸易和文明交流的意义。
  黑非洲动物资源非常丰富,大型野生动物品种和数量远比其它大陆众多,但可供人类驯养的大型牲畜却极其有限,马、骆驼都是从其它地方后来传入撒哈拉以南地区的。陆上缺乏快捷的交通工具,尤其是早期没有沙漠之舟,无法征服撒哈拉大沙漠是非洲文明长期进步缓慢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黑非洲大陆古代还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地区,这种号称“绿色沙漠”的原始森林也妨碍了不同地区黑人文明的相互交流和促进,加剧了黑非洲次大陆的内部封闭性。
  总体看来,除了埃塞俄比亚和苏丹外,黑非洲在欧洲文明进入和白种人殖民之前与外界的联系非常少,这种封闭性让黑人文明失去了宝贵的借助外力升级进步的机会,从而让今天人看来生产力水平始终处于起步阶段的落后原始水平。

日期:2010-02-04 00:08:08

  在进入正式黑人文明史之前,有必要先给大家谈谈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非洲的自然地理环境,这样有助于我们理解很多黑非洲历史演化的进程和特性。
  黑非洲面积2070万平方公里,占非洲总面积的2/3,是全球唯一被赤道横贯中部的大陆。由于这种特点,非洲是全球唯一的热带大陆,热带和亚热带面积特别广大。受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影响,非洲出现了总面积高达920万平方公里的大面积极度干旱地区----撒哈拉大沙漠(撒哈拉一词即阿拉伯语“大荒漠”的意思)。将非洲分为北非和黑非洲次大陆的撒哈拉沙漠南北宽约2200公里,东西长超过5000公里,大体上基本成形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与撒哈拉沙漠成因类似,非洲南回归线附近也出现了卡拉哈里沙漠,不过面积比前者小的多,但同样对南部非洲的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部韦和南非的部分地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其文明发展在历史上长期滞后。

  非洲大陆的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呈现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的特点。撒哈拉以南的黑非洲的基本特征是高原面积广阔,从北向南依次有号称非洲屋脊的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辽阔无际的南非高原。黑非洲次大陆内部水系和海岸线的特点我们在前面已经谈过了,总体上看对现代社会而言水利资源丰富,对古代社会而言却无法培养出高水平的内河航运和航海事业。

  非洲作为地球上曾经的陆地核形成时间最早,远在28亿年前的太古代就成型为太古代大台地。这种古岩层蕴藏着丰富的矿产,非洲是世界出名的富矿大陆,特别是非洲南部盛产各种金属矿床和稀有矿物资源,主要原因也在此。

日期:2010-02-04 01:10:07

  黑非洲地形的另一个主要特征是断裂地形发育非常充分。由于一亿三千万年前侏罗纪时代非洲大陆与南美大陆的分裂,西非沿海地区,陡崖众多,经常会见到绵延数百公里,高差数十米到数百米的陡峭台阶地。东部非洲则有举世闻名的东非大裂谷,北起西亚的约旦死海北部,南抵莫桑比克直达印度洋,全长7000公里,号称地球表面最大的伤疤。大裂谷非洲段的长度约4000公里,深度在1000--2000米,宽度一般为50--60公里不等。东非大裂谷边缘通常都是悬崖峭壁,高达数百米,但是底部却宽大平坦,不象想象中的沟或者谷,而是实实在在的宽阔平原。这是这种特殊地貌,加上裂谷带水系发达、湖泊众多,从而在远古时代植被茂盛、动物繁盛,不仅是高级哺乳动物的理想栖息地,也成为了人类最初的诞生地。

  气候方面黑非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中多数时间受太阳垂直照射,初南部非洲顶端和高山地区外,95%以上地区现代的年平均气温在摄氏20度以上,半数地区终年气候炎热。高温是黑非洲气候的第一特征。
  降雨量不均是黑非洲的第二个显著气候特征。非洲整体极度缺水,降雨量稀少,但是部分地方却经常洪涝灾害严重,比如赤道多雨带(南北纬5度线附近)现代年均降雨量就超过1500毫米,西非几内亚湾个别地区年降雨量多达10000毫米。南纬5度以下的非洲大陆年降雨量在500-1500毫米之间,从东到西逐渐减少,大西洋沿岸竟然衰减到20毫米以下。北纬5度到撒哈拉沙漠南部边缘,年降雨量从1000毫米减少到500毫米。

  不仅空间上的降雨量分布不均匀,黑非洲的降雨规律还呈现季节差异明显、年际差别很大的特点。初赤道多雨带季节分配相对均匀外,两侧多数地区都存在旱季和降雨集中的雨季,雨季的长短与距离赤道的远近成反比,距离越远雨季越短。很多地方除了短暂的雨季以外,常年都是滴雨不见的旱季。除了一年旱季、雨季的干湿变换外,不同年度的降雨量差别也非常大。缺雨地区动辄出现连续数年的干旱,导致骇人听闻的饥荒和饿稃横行,是黑非洲的一个令人痛心又遗憾的自然缺陷。

  这种地理特性和降雨规律是黑非洲呈现出带状分布的地理征候。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热带森林丛生。热带雨林两侧则是热带草原气候带,面积占全非洲的1/3强,特点是干湿季节转换分明,气温高于热带雨林地区,月平均气温高达24--30摄氏度,年降雨量500-1000毫米不等,降雨多为暴雨。草原南北两侧则是气候更恶劣的热带、亚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只有南非的南部属于气候条件相对优越的地中海式气候。


日期:2010-02-04 09:18:01

  二、黑非洲早期的人类活动
  非洲是最古老的大陆,非洲也是人类始祖的摇篮。1974年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了的南方古猿阿法种的化石----露西(Lucy),这个据信应该生活在320万年千的女性直立人,今天已被普遍当做象征意义上的人类始祖。
  现代人的诞生目前多数人类学家都确信也起源于东非大裂谷中段地区,这里极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水系对早期直立人发育进化也得天独厚的优势。科学家们相信史前远古时代至少曾经有过三次重要的原始人迁徙活动。最早是直立人走出非洲,时间应该在数百万年以前,具体难以确定,这些直立人后代是目前世界各地发现的猿人和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的主人。

  跟我们关系更密切的现代人祖先可能是先后分两个不同批次从始居地扩散到世界各地的。大约20万--15万年前,东非大裂谷的第一批现代人始祖开始向四方迁徙。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确定他们是否散布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但以今天尚存的人种分布规律看,很可能第一批现代人的祖先在非洲主要扩散到西部和南部地区,北上的那部分进入尼罗河流域,从这里走出非洲进入西亚,然后沿着波斯湾、印度洋海岸线向东进发抵达印度河流域和南亚次大陆,从印度东北又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向北、东北方向进入中国,另一部分进入东南亚地区,抵达东南亚的人群日后又继续向南,可能经过当年尚存的陆桥最终到达了澳大利亚。说到这里,对人类学熟悉的朋友应该已经知道第一批人类流浪者的后代是哪些人种了,非洲对应的是科伊桑人和俾格米人,亚洲对应的则是人种学上的矮黑人种和棕色人种种群。当年的移民数量和规模现在难以确定,也许他们曾经取代所到达地区的直立猿人的后代,非常成功地扩张了自己的种群,但随着后一批更强有力的人种扩展到世界各地并压缩前者的空间,替代他们的主导地位,今天无论是非洲的科伊桑人、俾格米人还是亚洲的矮黑人后裔、澳洲的土著,数量在人类中所占的比例都非常小。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