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算命传奇----讲述民间易术的神准传奇
作者:
如是我闻A
日期:2010-6-11 10:35:43
很久以来就想讲一些关于算命的传奇经历。有一些是我自己的经历,有一些是听别人讲的。因为本版开贴不能随便算命,所以这个帖子不想给谁算八字之类,有算的可以到天涯部落“周易算命”发帖或跟帖。在这里我只讲故事,并且尽我所能的把故事里为什么那么断,算的准的原因和道理尽量讲出来。当然都是我的看法,可能不是很正确,但目的是说明算命的原理是极有逻辑和条理的,并不是胡说八道。
算命这东西,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神奇的传说,其理论源自于《周易》,其方法却跟周易没多大关系。高级的算命人,坐庙堂之上,或大学讲坛,锦衣玉食,侃侃而论,且美其名曰:周易专家、大师。低级的算命人赶集串巷、摆摊于路口,或于家中坐等顾客上门,或租门店曰起名择日馆之类。高级的有高级的理论,低级的也不乏有高级的东西,所以,专家和摆摊的,也不过命运好坏造成,水平不会差距大到哪里的。很多民间的易术高手水平绝对比那些教授专家强很多。我这看法会有不少人不认同,但那只说明你没认识到其中的真相罢了。
闲话少叙,下面进入正题。
日期:2010-6-11 10:37:00
我读小学的时候,正是八十年代初期,那时农村老家的家族观念还很浓郁,谁家来了客人会叫家族中的长者来陪客人。我记得谁家有婚丧嫁娶都会叫我的一个远房表叔来,他是个算命的。那时不到40岁,个不高,黑脸,很善谈。来时总提着个黑皮包。酒酣耳热之际,大家就说:他叔,该你发挥发挥了。他常常是哈哈笑几笑,干了杯中的酒,然后从黑包里掏出几本老旧书,摆起算盘。然后噼里啪啦打一通,说:“今年某月某日是好日子,用这天没问题”。接着给提出各种问题的人推算,桌子周围挤满了人看着听着。
我有时也凑热闹,挤进去问:叔,我以后怎么样啊?他总是笑眯眯的说:小孩不用算,好好学习就行,哈哈。我就叨咕几句:封建迷信骗人的......
小孩子对算命这类事虽然充满好奇,但老师说了,那是封建迷信,在那个年龄,老师说的就是真理,所以我很多年都没有信过命运,也不认为算命是有用的。表叔在我眼里,就是个骗子,每次来我们这儿,都是骗吃骗喝而已吧。
转眼到了初中毕业,那时农村里,能考上学就感觉很好了,初中毕业最好是能考上中专,好赶紧毕业挣钱,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我父亲也对我的学业很重视,恰好表叔的一个侄子结婚,父亲去赴喜宴,吃饭后找表叔算了一下我当年考学怎么样。回家后说:你叔说了,你今年考不上,你准备着复习一年吧。实际那年我对自己的学业很有信心,听这话根本没往心里去,家里人也都不太相信,因为都知道我从小学业很好,成绩一向不错,怎么会考不上。结果当年考试的时候,我突发急性阑尾炎住院治疗,考试也耽误了。后来还就真复习了一年,到第二年才考上。从那年起,我对算命开始半信半疑了,感觉这东西可能真有些道理。
某年暑假,我在家闲的没事,就托关系到附近一个棉站看门,挣点学费吧。这个棉站面积挺大,当地农村种棉花都到这里卖,棉站所在的地方叫邵庙。当时看门的共有五六个人,因为有个人家里有事不能来,我就暂时顶了他的缺儿,和一个60多岁的老头合看一个偏门。这活虽不累,但需要吃住都在那里。好在老头有锅有碗,也不让我带什么东西就可以吃饭了。
老头姓王,不是本地人,爱喝酒。他自己说原先当过兵,还在四川呆过,经历挺复杂。晚上没事,就在大门旁边的梧桐树下摆个小桌,一边吃饭一边喝一点酒。他还有个朋友,姓孙,年纪也有六十多岁,晚上常来陪他干几盅。孙老头是本地人,邵庙村的。我那时常常拿一本小说月报在旁边,一边看书一边陪他们闲聊。有次老王问起这个邵庙村怎么没姓邵的啊?孙老头就谈起邵庙村的来历。原来跟宋朝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有关。孙老头说:宋朝有个叫邵康节的算命先生,年轻时游历四方,在我们村经过,说村里有龙气,以后会有有皇帝命的人出现,这人出世后会天下大乱的,要防止必须在村东头建一座庙压制龙气,才能避免未来的兵灾。然后当地乡绅就集资修了庙,因为是邵康节让修的,所以这座庙被人称为邵庙。
供奉佛祖的庙被人用来改善风水,后来基本上成了纪念一个算命的人的东西了,还是算命先生提议修的。真够可笑。这段故事如今看来漏洞百出,北宋理学家邵雍死后谥号康节先生,没去世前怎么会叫邵康节呢。再说,邵雍也不是算命先生啊!而且邵雍先生,一边算命一边看风水,可够忙的,哈哈哈。真是辱没了一代理学大师的威名!但那时我还不知道这些,所以也听得津津有味。
老王听了也笑,说:你不懂了,邵康节先生实有其人,还是我的祖师爷呢。然后他进屋拿出一本很厚的古书和一个算盘,说:“看看,这本书叫“铁板神数”,就是邵康节先生传下来的.”又叫我:“小子,你去拿个笔拿张纸,我给老孙推推命。”老孙惊奇的说“老伙计,咱们聊了半个夏天了,还不知道你还会这玩意!”
我拿过那本书看,见上面竖着写着两行字,右边是:“玉阳真君传”,左边是个竖方框,从上到下写着“铁板神数”四个楷书字,可能是年代久了,字迹有些剥落模糊。老王慢悠悠的说:“邵康节先生是北宋朝的,跟司马光、王安石一个时期,是个前知几千年后知几千年的神人,你说他到过你们村,还让你们村修了个庙,可能是真事。”老孙忙说:“不是真事我能瞎掰吗?!这都是老人们一辈辈传下来的。”老王说:“废话少说,先给你算命试试,看看我水平怎么样吧!”老孙忙不迭地说好好。
老王问了老孙的出生年月日时后,就在算盘上打几下查一下书,然后再打算盘再查书。查到什么字就让我拿笔记着。不一会儿凑成一句话:父命戊戌生方合。老王问:”你爸爸是不是戊戌年生的?”老孙说:“不知道,反正我爹是属狗的,那年是前清朝皇帝变法杀人,接着闹义和团,八国联军进北京之前。”老王哈哈一笑:“那就对了,就是那年,1898年。我是先按这个考一下刻分。只要把刻搞准了,后面都很容易办了”。后面,老王算了很多,如什么:手足三支,寅午戌属,这句是说老孙兄弟三人,分别属虎、马、狗。老孙说祖辈家里穷,父亲结婚比较晚,他是老大属虎,下面两个弟弟,老二属马,老三属狗,是老爹36岁上得的老儿子。还有:“椿萱早丧,俱墓在丑”。老王解释说父母都是牛年去世的,同一年。老孙就说是啊是啊,都是建国那年死的,我爹死时才52岁。还有:“红鸾相结在甲申,天作之合,配妻乃陈”。这句是说老孙结婚在甲申年,也就是1944年,找的老婆姓陈。老孙赶忙说:“是啊。那年还在闹鬼子,我们家都在我姥爷那个村躲着,我老婆算是逃荒到我姥爷那个村的,也没用什么媒人就跟了我了。那时给她口饭吃她就喜的不得了了。我这穷家庭,算是白捡了个老婆。我老婆跟我同岁,那时候虽然十八了,个头还没一米五呢,跟个小孩子一样。她也确实姓陈。”还有:“三虎同堂,必伤长子”。是说老孙头一个儿子属虎,但保不住。老孙听了有些悲伤:“我那头一个孩子确实是男孩,属虎的,人家都说三只老虎不能同在一个窝里,可真是有道理,他生下没一个月就出疹子死了。”
简短截说,老王一边喝酒,一边打算盘,算了二三十条之多,简直是句句应验,算的老孙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也算的我目瞪口呆,心里说:算命有道理,真不是胡吹瞎侃呢!
日期:2010-6-11 10:41:00
从那晚老王神奇的一算之后,我和老孙都对他刮目相看了。老王特地嘱咐我们别跟外人谈起。也不知什么原因。
我和老王都在大门旁边的那间小屋睡,夏天热,那时也没电扇之类的降温设备,都是晚上一直聊到很晚才睡。时间长了,我才听老王慢慢讲了他学习算命的经历。
原来这位大老王是山东临邑人,后来当兵到了四川,在靠近青城山的某部服役。青城山是道教名山,自然也有道士。老王因为是建国前参军的,在青城山某部当兵时资格算是很老的兵了,因为他没什么文化,所以一直在部队干炊事班。部队在青城山后山有块营地,房子不多,主要是种菜的菜园。老王工作的地点主要在那。自己种菜丰衣足食,连里同志吃菜大多靠这块地。那时刚刚建国不久,山上的道士因为一直兵荒马乱的,也不太多。有一天老王挑水时遇见一个上了年纪的老道,穿着很破的道服,留着很长的胡子,年纪看不出多大,身体摇摇晃晃的走路。到老王身边时,竟然倒了。老王赶紧扶他到菜地旁边的小屋里休息,还给他弄点吃的。这才慢慢看着那老道醒过来。老道面色黄肿,身体极弱。老王心眼好,就让他在这地头上的小屋住了个把月,慢慢调养身体。
时间长了,老王才知道那老道号称虚无子,是个云游道士。他自己说是道家犹龙派的。而那时青城山的道家是龙门派,这位虚无子还不是纯正的青城山道士,老王说他只能算来青城山串门的。后来了解多了,老王才知道,犹龙派也叫隐仙派,是元末张三丰所创。而张三丰的东西最初来自陈抟,陈抟传麻衣道者,麻衣道者传火龙真君,火龙真君传张三丰的。这位张三丰就是金庸《倚天屠龙记》里面的那位了。简短截说,老王救了这老道虚无子一命,老道很感激,就说想教给老王点东西。可老王没读过书,到了部队参加扫盲班学了些字,但文化底子仍然很薄。虚无子精于易术奇门八字紫微等各种法门,但老王学八字紫微奇门等等一概学不会,根本就听的云里雾里,难以接受。最后,虚无子说罢罢罢,教给你个简单东西吧。从怀里掏出一本书,就是这本“铁板神数”。虚无子说这本书最早是北宋的邵康节弄出来的,因为邵康节的儿子比较笨,学不会老子那些玄而又玄的东西,邵康节就搞了这么个东西,只要会加法,一查下去就连成一句话,能算出人的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富贵等多般事情,不用知道原理就能算命。老王的文化程度估计比邵康节的儿子还低,所以学这个东西也费了不少时间,但终于最后还是学会了。最后虚无子师傅送给老王那本书后自己飘然而去。临走告诉老王:这本书是玉阳真君所传,与世上很多版本的“铁板神数”不一样。至于这位玉阳真君是谁,老道要去哪里,都没说。从那以后老王也没再见过。
日期:2010-6-11 10:47:00
从那晚老王神奇的一算之后,我和老孙都对他刮目相看了。老王特地嘱咐我们别跟外人谈起。也不知什么原因。
我和老王都在大门旁边的那间小屋睡,夏天热,那时也没电扇之类的降温设备,都是晚上一直聊到很晚才睡。时间长了,我才听老王慢慢讲了他学习算命的经历。
原来这个大老王是山东临沂人,后来当兵到了四川,在靠近青城山的某部服役。青城山是道教名山,自然也有道士。老王因为是建国前参军的,在青城山某部当兵时资格算是很老的兵了,因为他没什么文化,所以一直在部队干炊事班。部队在青城山后山有块营地,房子不多,主要是种菜的菜园。老王工作的地点主要在那。自己种菜丰衣足食,连里同志吃菜大多靠这块地。那时刚刚建国不久,山上的道士因为一直兵荒马乱的,也不太多。有一天老王挑水时遇见一个上了年纪的老道,穿着很破的道服,留着很长的胡子,年纪看不出多大,身体摇摇晃晃的走路。到老王身边时,竟然倒了。老王赶紧扶他到菜地旁边的小屋里休息,还给他弄点吃的。这才慢慢看着那老道醒过来。这老道面色浮肿泛黄,身体也很瘦弱,老王心眼好,就安排他在这菜地头上的小屋住了个把月,慢慢调养身体。
时间长了,老王才知道那老道道号称虚无子,是道家犹龙派的。而那时青城山的道家是龙门派,这位虚无子还不是纯正的青城山道士,老王说他只能算来青城山串门的。犹龙派也叫隐仙派,是元末张三丰所创。而张三丰的东西最初来自陈抟,陈抟传麻衣道者,麻衣道者传火龙真君,火龙真君传张三丰的。这位张三丰就是金庸《倚天屠龙记》里面的那位了。简短截说,老王救了这老道虚无子一命,老道很感激,就说想教给老王点东西。可老王没读过书,到了部队参加扫盲班学了些字,但文化底子仍然很薄。虚无子精于易术奇门八字紫微等各种法门,但老王学八字紫微奇门等等一概学不会,根本就听的云里雾里,难以接受。最后,虚无子说罢罢罢,教给你个简单东西吧。从怀里掏出一本书,就是这本“铁板神数”。虚无子说这本书最早是北宋的邵康节弄出来的,因为邵康节的儿子比较笨,学不会老子那些玄而又玄的东西,邵康节就搞了这么个东西,只要会加法,一查下去就连成一句话,能算出人的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富贵等多般事情,不用知道原理就能算命。老王的文化程度估计比邵康节的儿子还低,所以学这个东西也费了不少时间,但终于最后还是学会了。最后虚无子师傅送给老王那本书后自己飘然而去。临走告诉老王:这本书是玉阳真君所传,与世上很多版本的“铁板神数”不一样。至于这位玉阳真君是谁,老道要去哪里,都没说。从那以后老王也没再见过老师虚无子。
我现在再想当年老王说过的话,觉得这位云游老道虚无子师傅,那时估计也没什么病,就是饿的,赶巧在部队的辖区遇见老王,被老王救过来,也是和老王注定一段缘份。虚无子看他山东人本性实在,传了他这么一本书算命书,其实心里并没拿他当弟子,所以辞去后老王再也没见到虚无子。最终老王也不知道这本书的传承来历,更不知道道家更多的知识,只是听明白了老师的派别和师祖。
我问老王:“王大爷,你学了这么高级的算命本事,以后对自己一定很有好处吧?”老王摇摇头说:“我开始学这个东西,根本没想到有什么用。老道说会个手艺没饭吃的时候可以混口饭吃,我觉得有道理,就学了。可我后来的经历,真是成也算命,败也算命!”在后来的一段日子里,我跟老王朝夕相处,逐渐听老王讲了他人生一段段跟算命有关的悲喜事,真是让人叹息!
日期:2010-6-11 16:18:00
老王学算命时候的年纪其实不大,二十五岁,那时还不能称他老王,大伙儿都叫他小王。我只是出于叙事的简易,叫他老王了。没过几年,老王从部队转业,因为是南下剿匪功臣,又跟某个部队领导关系很好等原因,所以没让他回祖籍老家,就安排到了四川绵阳一个酒厂上了班。这绵阳在老王所在的某部连队东北方,路途也不算太远。老王很快就到新单位就职了,被厂里安排到保卫科当了门卫。其实老王不愿干保卫,要求到车间干活。但厂里觉得军人实在,特别老王又是山东人,更让人放心,死活让他干保卫。没过几天,还让他当了保卫科的副队长,相当于现在叫的副科长。其实厂里保卫科一共也没几个人,那时的人心理朴实,偷摸的很少。所以保卫科不需要多少人,仅有的不到十个人,也主要是预防“阶级敌人”破坏罢了。
老王在部队没当过官,现在到地方反倒做了“领导”,还被厂里那么重视,简直有些“受宠若惊”,就每天厂里来回转,不管白天夜里。大门更是看的紧,不该他值班他也上班,反正也没老婆没家庭牵扯,基本上就以厂为家了。
保卫这种工作,其实是个磨人的活,老在大门口坐着对于年轻人来说不是个容易坚持下来的事。时间久了,老王也做保卫呆的有些烦,就拿出他那本算命书给同事们算命。老王算的很准,渐渐在单位周围有了些名气,也有人在老王休班的时候邀请他到家里喝酒并算命的。老王虽然是山东大汉,但原来并不喝酒,不过在酒厂上班,又常有人请酒,时间长了也爱上了喝酒。他体格健壮,练的越来越能喝,又有这么个小本事在身,脾气还特别好,没多长时间就和周围打成一片,有了不少朋友。
有天晚上老王不值班,在一个同事家喝酒。席间陪酒的还有个附近小学的田校长。这位田校长50多岁,身穿粗布长袍,戴个眼镜,清清瘦瘦的文人样子。酒至半酣,田校长提出让老王给算算命。老王照例拿出书和算盘。先考刻分,准了后一句一句打算盘算出来写到纸上。不一会儿就写了二三十句,读给田校长听。田校长听了不住点头。其实算出来的言语有很多老王也不知道什么意思,毕竟他文化底子浅,有的字读错了音,田校长还给他纠正。但老王仍然说准了田校长的很多情况。田校长算是个旧知识分子,绵阳本地人,家里五口人,老婆和三个女儿。大女儿和二女儿都出嫁了。只有三女儿小风还没出嫁,就在家种田。
那晚田校长被老王算命算得很服气,一再让老王酒,并且说以后算命算得再有不太懂的话就问他。临了还邀请老王去他家。
老王在绵阳那地面也没什么亲戚,有人请他也不谦让,赶个休班的日子,买上几瓶本厂出的酒就去了田校长家。一来二去的,渐渐就跟田校长一家混熟了。老王原先在老家就是勤快人,在部队一直干炊事班还种菜,庄稼活都会干,还会洗衣做饭样样都行。到田家也不闲着,见有啥活插手就干,从不拿自己当客人。田校长一家越来越喜欢这个山东的“小王”了。田家小凤长的楚楚动人,老王开始还是去田家找校长问算命的条目怎么理解,后来就心里惦记人家姑娘了。
日期:2010-6-11 23:26:00
老王所在的酒厂和田校长所在的小学都在市郊,离田家不远。田校长老婆就是市郊的农民。老王在田家越混越熟,爱上了老田的闺女田小凤。这个小凤姑娘也很喜欢这位浓眉大眼身高体壮的“小王哥哥”。老王在部队混过,见过世面,走南闯北的很会来事儿,一进田家门总是田婶田婶的一副甜嘴,田校长老婆对这个山东小伙也很看重。这样过了半年左右,大家对这俩年轻人互相爱慕都心照不宣,只差有人来捅破这层窗户纸了。
有一天下小雨,老王休班没事就到田家串门。田校长叫老婆炒俩菜,这一老一少就边喝边聊。酒到一定程度了,田校长忽然说:“小王啊,你给我家小凤算算,看她什么时候能找个人家嫁了?”。老王连连答应,掏出算命书,拿了算盘就算起来。小凤20岁,比老王小6岁。算的结果是小凤当年就是红鸾星动结婚之年,而且找的对象就姓王。这结果让老王欣喜非常,田家也都很高兴。田校长高兴的说:“以后小王不要叫我田老师,叫我田叔吧!”老王答应着,心里说:过几个月还得管你叫爹呢!田校长最后问老王:“小王啊,你常给别人算命,算的简直是神乎其神,但你给自己算过吗?”这话真让老王愣住了,还真没给自己算过,不是不想算,是自己的出生时间自己不太清楚。父母过世早,有个姐姐也早出嫁了,自己只大体知道自己的出生年月,至于精确的生日时辰却不知道。田校长一听,说这个不难,你给你姐姐写封信问问不就知道了。老王自己没多少文化,姐姐也没上过学,所以参军在部队这些年从没写过信,也没探过家,只是每年年底给姐姐寄些衣物和钱,里面稍带写上几句话,但姐姐也没回过信。老王这次听了田校长的话后很快就给姐姐写了封信。这些年在部队和田校长的指点下,文化水平进步很大,信居然写了两张纸,字虽然写得差,但仍絮絮叨叨写了不少。但其中主要是问自己的确切生日时辰。
不久就接到了姐姐的回信。姐姐虽然不识字,但找人读了信后又求人给自己回的信。说原先寄的衣物和钱都收到了,从没差过。另外告诉了老王的确切生日时辰。
老王接到姐姐的回信没拆开看就兴冲冲地到田校长家,拿出算盘和算命书来算,叫田校长拿笔记着,不懂的条目让田校长给“翻译”。不料算的结果却大大出乎老王所料,一桩美满姻缘却要黄了。
日期:2010-6-12 17:37:00
话说老王拿到姐姐的回信,就到田校长家给自己算命。恰好田校长一家都在。老王一边打算盘一边查书,田校长帮着记录。还是先考刻分。这一个时辰有8刻,刻与刻之间推出的父母生年迥然不同。由父母生年反推,可以知道命造的真实时刻。只要父母生年和生时刻分对上了,再算别的就铁定准了。可这回推出来的老王自己的婚姻信息着实让田家人和老王都傻了眼。原来老王要三年后才有姻缘,并且找的对象姓刘。前面说了,小凤的命可是当年就结婚的,这只说明一个问题:小凤和老王不是注定的夫妻,无缘!
这个结果真是围坐在桌前的四个人都难以接受的。田校长两口子其实已经快把老王当女婿来看了,小凤更是有几天没见老王就吃不好睡不着的。老王也早对这位田家小妹动了真情。没想到算命却得到这样一个结果。四个人一时不知怎么说话好了。
沉默了一会儿,田校长说可能这次算的错了吧。老王从来话就多,这次却不说话了,从得到这本书算了这么多人来看,还没一次算错过。那一晚也没在田家吃饭,就悻悻的离开了田家。
此后有好几天老王都无精打采精神恍惚。以前自己认为的天作之合要注定黄了,想到这个残酷的事实自己怎么也不能接受。但这几年对于铁板算命的体会可是毫无差错铁板钉钉的。要么怎么叫铁板神数呢。田家自那天起也对他变得与以前有些不同了,田校长见了面跟他打个招呼就走。也不再时常让他去吃饭了。又过了俩月,老王竟然听到了小凤找上了婆家的消息。那天老王心里实在受不了,就买了些东西到田家。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