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论

作者: 星海流沙2010


日期:2010-6-22 15:11:00

  阴阳五行论
  万东辉著
  前言
  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然而,就是这曾经创造了无数奇迹的伟大文明,今天在面对西方文化的蓬勃发展之时却显得相形见绌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华文化的没落呢?其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很难在中国文化中发现逻辑上的必然性,以至于甚至有人说,在中国文化中只有哲学的思想,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哲学是科学之母,一个没有逻辑的哲学,当然难以对科学和实践具有任何指导意义,如果中国的文化是没有逻辑性的,在当今世界,被其他文化所取代也自然是一种无可厚非的必然结果。但在这里我们不禁要问的是,一个没有逻辑的哲学又如何能够创造出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呢?没有逻辑和没有发现其逻辑是不是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呢?中国文化的逻辑必然性到底是在传承的过程中由于人为的原因而被忽视了,还是本身就不具有逻辑必然性呢?如果中国文化本身就具有一套高度完整的逻辑体系,而我们——作为这一伟大文明的继承者,不但没有认识继承这种逻辑体系,反而对自己的文化横加指责,甚至给予莫须有的批判,我们又有什么面目声称自己是这个伟大文明的子孙?有什么理由为这个伟大的文明而感到自豪呢?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如果不能继承自己民族的文化是这个民族的耻辱,对于整个人类而言,如果不能继承人类祖先传承下来的文化,则是整个人类的悲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应该是中华文化的复兴,而中华文化复兴的根本就在于我们需要发现其内在的逻辑体系,我们只有在发现了中华文化的根本原则的基础上,才可能于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将其运用自如,这可以说是每个炎黄子孙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现在,我们就尝试从中国文化最根本最具有代表性的“阴阳五行”着手,来共同探索中国文化中的逻辑体系,希望能够发现中国文化在逻辑上高度严密、高度完整的另一面。

  什么是阴阳
  如果说到最纯粹、历史最悠久的中国文化,我们一般都知道这是非“阴阳五行”理论而莫属的,但如果说“阴阳五行”间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什么是“生”?什么是“克”?“五行”间为何可以“生克”?大家却甚少研究,以至于难以运用得宜。所以,在这里我们首先就需要把“阴阳五行”到底说的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有这种关系?把这些问题研究清楚。

  在“阴阳五行”中,“五行”是由“阴阳”演变而来的,因此,我们先说“阴阳”,再论“五行”。什么是“阴阳”呢?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而言,只要提到“阴阳”,首先另人联想到的就是“太极图”和“阴阳鱼”[如图1],一般都认为“阴”与“阳”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关系,但却往往会忽视了“阴阳”作为整体的一面,从而在认识上流于片面。“阴阳”事实上是一种抽象的对于事物的客观属性加以概括的系统模型,这个模型以事物间的相对作用为基础,代表了一切事物的客观属性都必然是由“阴”和“阳”两个部分来共同决定的一个整体。简单而言,由于事物间的一切作用都是相对产生的,当一个事物体现出某种客观属性的时候,无论这种特定的客观属性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必定都是事物本身相对于一个特定的参照系而体现出来的特定作用,其中必然包含了相对的参照系以及事物相对于参照系所体现出的作用两个基本要素。这就如同,苹果之所以能够体现出作为人类食物的客观属性,这种客观属性则必定包含了作为参照系的人类以及苹果相对于人类而体现出的能够被食用的作用这两个要素一样,如果这两个要素不够充分,比如,苹果能够被食用的作用不是相对于人类的,或者说,苹果相对于人类不能够体现出被食用的作用,则苹果都将不会体现出能够被人类食用的这一客观属性。那么,既然一切事物所体现出的客观属性都必然是由相对的参照系以及事物相对于这个参照系而体现出的作用这两个缺一不可的部分来共同决定的,显然,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则可以抽象地将一切事物在体现出某种客观属性时所相对的参照系概括为“阴”,同时将其相对于参照系所体现出的作用概括为“阳”,并通过“阴阳”系统这一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模型[如图2]来对一切事物的客观属性加以归纳研究。

  图1图2
  因此,当我们根据“阴阳”系统来对一切事物的客观属性加以归纳研究时则可以发现:
  第一,在“阴阳”系统中,虽然作为参照系的“阴”与作为事物相对于参照系而体现出某种作用的“阳”之间是相互对立的,但是由于“阴阳”系统是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阴”与“阳”之间又如我们的手心和手背一样不可分割,所以,这也就决定了一切事物的客观属性都是“阴”与“阳”的对立统一,其中,对立决定了彼此间的区别,而统一则决定了彼此之间可以发生相互作用,对立的统一是形成一切事物客观属性的必要条件。举例来说,这就如同我们虽然可以轻而易举地到超市中去买一瓶纯净水,却无法到大江大河中舀一杯纯净水一样。为什么在超市中我们可以轻易地发现纯净水,而在大江大河中却难以做到呢?这就是由于纯净水在超市中作为一种商品与其他商品之间是统一的,而同时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又是与其他商品对立的,因为既对立又统一,纯净水的客观属性就能够相对地体现出来并被我们所认知。而在江河中,纯净水虽然与其他水之间是统一的,但由于不能体现纯净水与其他水之间的对立关系,在不借助其他辅助工具的情况下,纯净水的客观属性则难以体现出来,自然也就无从被我们认知了。所以说,交叉的两条直线可以确定一个点,而平行的两条直线却永远难以重合。对立决定了“阴”与“阳”之间可以彼此分别,统一决定了“阴”与“阳”之间可以实现交叉,而作为客观属性的这个交叉点则是“阴”与“阳”之间在对立统一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一个必然结果,它既包含了“阴”又包含了“阳”,“阴”与“阳”之间彼此对立,在交叉点却可以实现统一。

  第二,如果说一切事物的客观属性都是对立的统一,显然,事物之间只存在对立不存在统一或者只存在统一而不存在对立都不足以体现出事物的客观属性。那么,既然我们所认识到的客观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千差万别,是不是在客观世界中我们所能够认识到的,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一切事物之间除了对立关系之外还存在着统一的一面呢?如果所有的事物都存在统一的一面,这个统一的一面又是什么呢?事实上,由于一切事物的客观属性都是事物相对于参照系而体现出来的,如果脱离了这个相对的参照系,从绝对的角度来讲,事物本身并不具有任何自在的客观属性。在绝对的角度下事物不能体现自性,在相对的角度下事物可以体现客观属性,绝对的本质是无自性的,相对的作用是有客观属性的,客观属性彼此之间相互对立,而无自性却能够将这些客观属性统一起来,所以,一切事物又是无自性和有客观属性的对立统一。而正是这种无自性和有客观属性的对立统一,使物质与物质之间、物质与精神之间、精神与精神之间虽然在相对的作用体现上是对立的,但在无自性上却可以实现统一,从而不仅可以使人类的精神与物质之间发生相互作用,还可以使我们对同一个事物形成不同的认识,并又可以将不同的事物区分开来。举例来说,这就如同我们对于树木的认识一样,当我们用树木来建造房屋的时候,树木相对于我们是建筑材料,当我们用树木来攻击别人的时候,树木相对于我们则是武器。建筑材料和武器两种客观属性彼此之间相互对立,为什么可以在树木之上实现统一呢?这就是因为,建筑材料和武器分别都是相对于特定的参照系,相对于特定的事物和环境而言的,有了这个特定的参照系,然后才体现出了树木的客观属性,在没有参照系的情况下,树木的客观属性就不存在了,由于树木本身没有任何自性,所以,树木不会因为具有绝对的建筑材料的客观属性而排斥作为武器的客观属性的可能,于是能够包容树木在任何相对情况下所产生的客观属性,实现各种客观属性的统一。同时,又由于任何事物本身都是无自性的,不具有绝对的排斥作用,所以,当任何事物在与树木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时候,都可以与树木在无自性上实现统一,从而决定了任何对立于树木的事物,都可以相对于树木体现出不同的客观属性。

  第三,由于在“阴阳”系统中,“阴”代表的是参照系,而“阳”代表的是事物相对于这个参照系所体现出的作用,所以,当事物相对而体现出某种客观属性的时候,参照系则是事物所能够体现出这种客观属性的载体和基础,对于事物的这种客观属性具有决定作用,从而也就决定了一切事物所体现出的客观属性都是具有依他性的。举例来说,这就如同水在沸点以上会呈现气态,在冰点以下会呈现固态而在常温下又会呈现液态一样,水呈现何种状态并不由自身来决定,而是由作为参照系的相对的外在环境来决定,一旦这种相对的参照系确定了,水所呈现的状态也就确定了。

  第四,由于在“阴阳”系统中,“阴”是“阳”的载体与基础,“阳”会随着“阴”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这也就决定了一切事物所体现出的客观属性都会随着参照系的变化而变化是具有无常性的,这就如同百花会随着四季的更替而有花开花落一样。
  第五,由于一切事物的客观属性都是相对于参照系而体现的,在脱离了参照系的情况下,事物没有一个永恒的、绝对存在的自性,所以,这也就决定了一切事物所体现出的客观属性都如梦幻泡影一般是具有虚幻性的。举例来说,这就如同汽车虽然在一般的情况下可以体现出作为交通工具的客观属性,但是如果没有了路,汽车的这个客观属性也就会随之消失一样,因此,当我们说汽车具有作为交通工具的客观属性时,实际上汽车却并没有一个绝对存在的作为交通工具的客观属性,而当我们说汽车不具有作为交通工具的客观属性时,汽车在某些情况下又的确可以体现出作为交通工具的客观属性,那么,汽车这种作为交通工具若有若无、非有非无的客观属性实际上所体现的就是虚幻性。

  第六,由于一切事物的客观属性都是相对于参照系而体现的,所以,随着参照系的不同,事物所能够体现出的客观属性也有所不同,而这也就决定了一切事物相对于参照系所体现出的客观属性都是具有片面性的,这就如同水虽然既可以体现为固态又可以体现为气态,但绝对不可能在体现为气态的同时又体现为固态一样。
  第七,虽然一切事物的客观属性都是“阴”与“阳”的对立统一,但是由于“阴”是作为参照系而存在的,实际上体现出的却是“阳”,所以,对于一切事物的客观属性而言,“阴”本身并不能够直接体现出来,这也就决定了一切事物客观属性的体现都是具有局限性的,这就如同当水体现出凝结成冰的客观属性时,虽然这个客观属性是相对于外在环境而言的,但外在的环境却不会在水凝结成冰的客观属性中体现出来一样。


日期:2010-06-22 15:35:37

  三才系统
  然而,如果说我们可以将一切事物的客观属性都概括为一个“阴阳”系统,那么,当事物体现出某种特定的客观表象时,比如,春天桃花盛开,桃树相对于春天而体现出的桃花盛开的这种特定的客观表象是否又仅仅由参照系和事物相对于参照系所体现出的作用两方面来决定呢?
  事实上,在这里由于一切事物的客观表象都是事物客观属性的体现,而正如一切事物所体现出的作用都需要相对于参照系而言一样,当一个事物体现出某种特定的客观属性时,这种客观属性的本身作为一个整体也不可能脱离参照系而直接体现出来,它必然也是相对于某一个外在的参照系而言的,所以,当事物体现出某种特定的客观表象时,这种特定的客观表象也就必然是在外在参照系相对于事物的客观属性而体现为某种特定的参照系之后,事物的客观属性相对于这种特定参照系的作用体现,虽然这种相对而体现出的客观属性本身仍然是由“阴”和“阳”两部分组成,但是这个“阴阳”系统却是相对于特定的参照系而体现出的“阴阳”系统,在这个“阴阳”系统与特定的参照系之间,会以这个“阴阳”系统为“阳”,以特定的参照系为“阴”形成一个更大的“阴阳”系统,从而决定了一切事物所体现出的客观表象都需要由事物相对于参照系所体现的作用和参照系以及事物与参照系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时所相对的特定参照系三方面来共同决定。举例来说,这就如同桃花在春天盛开的时候,虽然这种客观表象是桃树客观属性的一种体现,但是由于桃树客观属性的体现也不可能脱离外在环境而孤立存在,必然是相对于桃树的生长环境而言的,所以,实际上对于桃花盛开的这种客观表象的体现具有决定作用的除了春天和桃树相对于春天的作用之外,还必定包括了桃树的生长环境一样。

  那么,既然一切事物所体现出的客观表象都是由参照系和事物相对于参照系所体现出的作用以及事物与参照系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时所相对的特定参照系三方面来共同来决定的,显然,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就可以抽象地将事物与参照系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时所相对的特定参照系概括为“天”,将参照系概括为“地”,将事物相对于参照系所体现出的作用概括为“人”,并将这个由“天”、“地”、“人”三要素所构成的代表一切事物所体现出的客观表象的系统称之为“三才”系统[如图3]。

  图3
  “三才”系统实际上仍然属于一种“阴阳”系统,只是这个系统更加复杂,能够在原有的“阴阳”系统的基础上细分成为一个包含了“天”、“地”、“人”三要素的系统,所以,“三才”系统实际上仍然具有“阴阳”系统的一切特性,而同时又与一般意义上的“阴阳”系统有所不同。那么,如果我们将这些不同之处加以归纳则包含了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由于一般意义上的“阴阳”系统是由“阴”和“阳”两部分构成的一个整体,而“三才”系统则是包含了“天”、“地”、“人”三要素的一个整体,所以,如果说“阴”与“阳”的对立统一是构成一个“阴阳”系统的必要条件,那么,“天”、“地”、“人”三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则是构成一个“三才”系统的必要条件。
  其二,由于在一般意义上的“阴阳”系统中,“阳”是相对于“阴”来体现的,所以,“阴”对于“阳”则有决定作用。而在“三才”系统中,虽然“人”是相对于“地”来体现的,但由于“人”和“地”作为一个“阴阳”系统的整体又是相对于“天”来体现的,所以,在“三才”系统中,即便在参照系不变的情况下,根据“阴阳”系统所相对的特定参照系的不同,事物相对于参照系而体现出的客观表象也会有所不同。举例来说,这就如同桃花在春天的盛开是相对于桃树的生长环境而言的,即便在春天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桃树生长环境的改变,桃花的盛开景象也会有所不同一样。

  其三,由于一般意义上的“阴阳”系统是由“阴”和“阳”两部分构成的一个整体,所以,在这个系统中对于“阳”具有决定作用的则只有“阴”。而在“三才”系统中,除了“人”是相对于“地”来体现的之外,“人”和“地”所组成的这个“阴阳”系统还是相对于“天”来体现的,所以,在“三才”系统中,对于“人”具有决定作用的除了“地”这个要素之外,还包括了“天”这个要素。举例来说,这就如同不仅桃树的生长环境可以决定桃花的盛开景象,四季的更替也同样可以使桃树体现出花开花谢一样。


日期:2010-06-23 12:39:54

  阳极阴生与阴极阳生
  然而,如果说一切事物所体现出的客观属性都可以用“阴阳”系统来加以概括,都是由“阴”和“阳”两个要素来共同决定的。那么,“阴”与“阳”的一旦确立又是否能意味着“阴阳”系统的恒定不变呢?如果这个系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改变又是如何来进行的呢?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将一个装满水的烧杯放在酒精炉上加热,然后观察整个过程。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会发现以下几个现象:第一、水相对于火体现出了液态的属性。第二、火相对于液态的水又体现为光和热。第三、随着光和热的持续作用将导致液态的水发生明显的汽化作用。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显然,在这个实验中,如果我们将液态作为水的一种客观属性,这种客观属性则必然是以火为“阴”,以水相对于火所体现出的液态为“阳”,而形成一个“阴阳”系统,并在这个“阴阳”系统产生之后,由于光和热的持续作用,导致了液态的水转化为气态,也就是导致了“阳”的转变,从而最终导致了原有的“阴阳”系统发生了改变。

  是什么原因促使了“阴阳”系统在形成之后,又发生了改变呢?事实上,这就是由于在“阴阳”系统中,虽然作为参照系的“阴”不能够直接体现出来,但是由于“阴阳”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是“阴”与“阳”的对立统一,所以,当事物相对于“阴”体现为“阳”的时候,在这个“阴阳”系统中,以“阳”为参照系也将导致原本无法体现出来的“阴”会相对于这个特定的“阳”而体现为某种特定的作用,也就是说相对体现出一个更加细化更加具体的“阴”,并在这个新的“阴”形成之后,又导致原有的“阳”相对于这个新的“阴”体现出某种特定的作用,也就是形成一个新的“阳”,从而最终导致了原有的“阴阳”系统发生改变。举例来说,这就如同我们在实验中所看到的,虽然水在开始的时候所体现出的液态是相对于火而言的,但是火相对于液态的水也能够体现为光和热,而液态的水相对于光和热又会体现出汽化的作用一样,其中,光和热作为一个新的“阴”实际上就是火相对“阳”的具体体现,而汽化作用作为一个新的“阳”实际上就是液态的水相对于光和热的作用体现。那么,既然在一个“阴阳”系统中,“阳”的持续作用将导致“阴”相对于“阳”而体现出一个更加具体的“阴”,同时一个更加具体更加细化的“阴”又将导致“阳”的相对体现,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则可以将这种由于“阳”的持续作用而导致原有的“阴”相对于“阳”体现出一个更加具体更加细化的“阴”的现象,称之为“阳极阴生”,并将这种由于“阴”的更加细化更加具体而导致原有的“阳”相对而体现出一个新的“阳”的现象称之为“阴极阳生”。

  “阳极阴生”和“阴极阳生”决定了一切“阴阳”系统都会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之上再演变出一个与之相对立的新的“阴阳”系统,从而使整个系统演变成为一个包含了四个要素的系统,所以,我们又将这种包含了四个要素的系统称之为“四相”系统,并用“太阴”、“太阳”和“少阴”、“少阳”来分别表示系统中的四个要素。其中,由于“太”代表的是原有的,“少”代表的是新生的,所以,根据参照系和事物相对于参照系的作用体现在原有系统中的“阴阳”属性,我们首先则可以确定在“四相”系统中的参照系为“太阴”,事物相对于参照系的作用体现为“太阳”。而同时,又由于新的“阴阳”系统是相对于原有的“阴阳”系统而言的,这种相对性又决定了在原有系统中的“阴”和“阳”相对于新的系统则变成了“阳”和“阴”,这就如同当地球与太阳之间作相对运动的时候,虽然从太阳的角度出发我们会认为地球是运动的,太阳是静止的,但从地球的角度出发我们又会认为地球是静止的,太阳是运动的一样。所以,在这里虽然根据“阳极阴生”和“阴极阳生”的原理,新的“阴”是原有的“阴”相对于“阳”的作用体现,新的“阳”是原有的“阳”相对于新的“阴”的作用体现,但是在我们已经确立了原有系统中的“阴”为“太阴”,“阳”为“太阳”的前提下,根据新的“阴阳”系统与原有系统之间的相对关系,新的“阴”和新的“阳”在“四相”系统中则应为“少阳”和“少阴”。

  那么,既然“四相”系统是由“太阴”、“太阳”和“少阳”、“少阴”四个要素来组成的,在这四个要素中“少阳”又是“太阴”相对于“太阳”的作用体现,“少阴”又是“太阳”相对于“少阳”的作用体现,显然,就整体系统而言“太阴”和“少阳”则实际构成了整个系统的“阴”,“太阳”和“少阴”则实际构成了整个系统的“阳”[如图4]。那么,既然“四相”系统的“阴”是由“太阴”和“少阳”构成的,“阳”是由“太阳”和“少阴”构成的,在“四相”系统中,对于“阴”具有主导作用的是“太阴”还是“少阳”呢?对于“阳”具有主导作用的是“太阳”还是“少阴”呢?事实上,在这里由于“四相”系统的演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随着演变阶段的不同“太阴”、“太阳”和“少阴”、“少阳”在整体系统中所占的比重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根据“太阴”、“少阳”和“少阴”、“太阳”之间的关系,当“太阴”比“少阳”的比重大时,“太阴”在整个系统的“阴”中就具有主导作用,当“少阳”比“太阴”的比重大时,“少阳”在整个系统的“阴”中就具有主导作用,当“太阳”比“少阴”的比重大时,“太阳”在整个系统的“阳”中就具有主导作用,当“少阴”比“太阳”的比重大时,“少阴”在整个系统的“阳”中就会具有主导作用。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