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代销魂——古典诗词的雅称往事

作者: 寂寞文字


日期:2010-6-21 17:21:00

  ◇写在前面
  读诗词如入桃花源,流连其间、花枝春满、落尽繁华、尽得缱绻。
  寂寞文字溺于古典诗词多年,但是更多的时候只是停留于单纯的欣赏。从08年起,这才打开电脑,把一些读诗的感悟诉诸文字,也就有了第一本书(即将出版)。现在,我的第二本古典诗词评赏作品,《绝代销魂——古典诗词的雅称往事》将要杀青,特在夏至日在煮酒首发连载,奢望各位朋友继续支持并给予批评。真诚致谢!
  邮箱:rainmlcs@sohu.comQQ:1378241557(有出版意向者进,烦请注明身份)
  ◇《绝代销魂》自序

  读诗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尤其是当我在喧扰的现实世界艰于呼吸,我就会徜徉在古典诗词的芳林中,暂时忘怀牵萦于心的负累。
  或者,也可以把古典诗词视为一条宽阔的河流,在溯流而上的静美时光里,那些华美的景象会呼啸而至、扑面而来。那些飘忽于呼吸间的困顿匍匐在苍茫的蒹葭中,陌生而谙熟的啼鸣充满无限的魅惑。尽管心存奢望,但是我并不期待桃花源,迷醉而又清醒,如此的游走状态让我的明媚里透进寂寞。
  所以,也许我可以偶尔泊舟岸边,并在不经意间,抬眼看到洵美且异的风景。
  这条河流奔腾了数千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哪怕是一朵浪花。但是我可以用满心的虔诚来审视,这一朵浪花在阳光和月光下奇妙无比的色彩。这朵浪花就是那些令人沉迷其中的雅称往事。
  这好像是一个并不怎么为人注意的领域,这些片片断断的故事翻涌上来,又沉没下去。又像是一尾尾色彩斑斓的鱼,偶尔浮出水面,被人看到,惊起一声赞叹,旋即归于息宁。可是这一次我呆在原地不想动弹,流光飞舞,很多很多的鱼儿被我看到,我在它们跃起的瞬间用文字定格,竟然发现了一道绚烂的彩虹。
  关于雅称,历来的分类都较笼统,甚至不分彼此、混为一谈。本书所写到的雅称大体坚持同样的标准,即诗人因具体的作品而赢得雅称,这样的作品往往是一首或几首诗词,甚至可能只是一句诗。我竭尽所能地翻检,大体搜得诸如“郑鹧鸪”“张孤雁”“红杏尚书”等等六十余个这样的雅称,有的为人所熟知,有些则显得陌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简单明白的就作了舍弃,比如曹植七步成诗,人称“曹七步”,无须赘述;有些诗人成就不高、名声不大,其雅称故事就简单地穿插或附于类似故事之后;当然,还有个别的一些雅称,因为资料匮乏难以成文,就不得不割爱了。尽管也许因此而不那么完备,本书还是努力地希望经营成一个大体的轮廓,并希望这朵被轻忽的浪花穿越久远的时光,放射出拨动心弦的光芒。

  这些雅称都不可能是自封的,于是也就较好地成为了“文人相轻”的反证。漫长的文明史,诗歌贯穿始终,这些雅称代有产生,又以唐、宋居多。所谓“奇文共欣赏”,所谓“一句能令万古传”,绝妙好诗自然能够赢得众口称赞,并顺带给作者赢来风雅无边的美名。细品“赵倚楼”“贺梅子”“李三瘦”诸如此类的雅号,就觉得完全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单纯的欣赏,欣赏者不独衷心服膺,还大大方方地送出美名,可谓惺惺惜惺惺了。阅读这些绝代销魂的佳句,品咂其韵味无穷的妙境,实乃快事。

  当然,读诗也绝不能够人云亦云,并非所有为诗人赢得美名的诗句都值得赞美,因此写作时也要有所甄别。而且,如果仅仅拘泥于雅称本身,也会显得单薄。幸而,这条激荡澎湃的诗词长河总能够让我在写作的时候左右逢源。
  拣近寒枝的孤鸿最终也不肯栖息,寂寞的沙洲往往归于冰冷。一种近乎疯狂的生存状态不适合产生诗意和浪漫,也让人远离了风雅。是古典书页中偶然飘落的一些诗句把我们带回到那白衣飘舞的年代,并逐一摩挲那些曾经风华绝代的绝美吟唱。
  我决计在这条河流中漂浮沉湎,沉醉而不问归路。我的第一本书写了隐现于诗词中的山水,这一次我写了雅称往事;而亲爱的缪斯,下一次你会予我怎样的启迪呢?
  寂寞文字 2010-06-19

日期:2010-06-21 18:46:44

  连载001
  【咏絮女】落雪成诗
  1
  美丽的大雪飘落千年,一个绝妙的比喻诗意葱茏。从此,在年年的风雪中一个清丽的女子巧笑倩兮,没有哪一个传说比它更加传奇。
  刘禹锡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王、谢家族在西晋已经崛起,至永嘉南渡后达于鼎盛。从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走出了太多光彩夺目的芝兰玉树,就中男性多为冠冕一时的俊杰。但是,也有一位女性巾帼不让须眉,为谢氏门庭增光益彩、锦上添花。只是因为一句话或者说一句诗、一个比喻,人们便永远地记住了一个飘扬在风雪中的芳名,谢道韫。

  谢道韫是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著名政治家、一代名士谢安的侄女。在一次谢安与谢氏子弟的聚会上,谢安正在给子侄们讲论文章义理,突然窗外飞扬的雪花吸引了众人的视线。谢安因材施教,问在座的晚辈白雪像什么。谢安二哥谢据的长子谢朗答为“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却不以为然,认为“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比喻博得了叔父的赞赏,谢安开怀大笑。此事见于《世说新语•言语》。谢道韫的咏絮之才从此延誉至今,从此人称“咏絮才”或“咏絮女”。

  诗歌是太精灵的体裁,文学是太玄妙的事情,写了一万首诗却仍然做不了诗人,一个小小的比喻却让人们记住了谢家这一灵秀女子。以致许多年后的这个夜晚,我仍然非常神往那一场飘洒的大雪,那一次高雅的聚会。

日期:2010-06-23 07:34:36

  (连载002)
  一、【咏絮女】落雪成诗
  2
  很久以来,谢朗“撒盐空中差可拟”的譬语往往遭致哂笑,如苏轼所言“柳絮才高不道盐”(《谢人见和前篇二首》)。是啊,大家都在风花雪月,你却来个柴米油盐,未免浅俗。据悉撒盐是当时的一种风俗,在遭遇不吉利的事情或将参与有危险的事之前,就向空中及自己身上撒盐,用以避邪驱祟。谢朗以“撒盐”喻之飘雪,似乎也无不可。所以,宋人陈善对那种一边倒的评论不以为然:“撒盐空中,此米雪也。柳絮因风起,此鹅毛雪也,然当时但以道韫之语为工。予谓《诗》云:‘如彼雨雪,先集维霰。’‘霰’即今所谓米雪耳。乃知谢氏二句,当各有所谓,固未可优劣论也。”(《扪虱新话》)

  陈善所引“如彼雨雪,先集维霰”句出自《诗经•小雅•頍弁》,意为下雪的时候,小雪珠从天空中飘落。二谢孰优孰劣,当然不能凭主观臆断,而要视当时的具体天气情况而定。《世说新语•言语》谓:“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看来是在雪势渐紧的时候谢安才有此一问。所以,也许不妨这样推测,谢朗所喻为雪初飘洒之形,谢道韫所喻为雪骤纷扬之状。据刘宋人檀道鸾《续晋阳秋》载:“朗字长度,安次兄据之长子,安早知之,文义艳发,名亚于玄,仕至东阳太守。”据此,谢朗也绝非等闲之辈,断然不会出口无状了。所以,两人咏雪之句各有千秋,谢朗得其形,谢道韫得其韵,正如余嘉锡先生所言:“二句虽各有谓,而风调自以道韫为优。”(《世说新语笺疏》)


日期:2010-06-25 10:11:37

   (连载003)
  一、【咏絮女】落雪成诗
  3
  我是一个喜欢雨雪的人,原因之一是下雨或者飘雪的白天或夜晚能够让我的心灵回复安宁的状态。在这个满目浮华、举步维艰的世界,我需要雨雪带给我的恬静与慰安。我曾经在这样的日子听冷雨的飘拂、看白雪的舞蹈,也曾经写下无数寂寞伤感的诗行。
  冬季的第一场雪往往让人瞩目,它似乎不想让人们发现自己早早到来,便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它漫不经心的表情让我一直怀疑它能落多久、地面能白吗?它仿佛听到了我的疑惑,索性不顾一切地落下,直到眼前的一切都被它一一占据。有时候是急骤的雪粒,我走到校园的路灯下,看它们团团围定逼迫着路灯说出最后的心事。或者它像是从天空这件厚厚的衣服里遗落的羽绒,飘飘忽忽、不紧不慢地坠落着,又好像在鼓翼飞翔。而桃花雪好像是冬季的告别演出,每一片雪花都怒放着,飘飞如梦、浪漫纯情。站在弥漫天地的雪幕里,往往有一种不能自己的伤情,是因为一场在冬天结束的爱情吗?

  我在想,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之所以为人称美,也许在于这个譬喻形象优美、自在轻盈、玲珑洒脱。暮春时节、清明前后,柳絮随风轻舞飞扬,天真而又懵懂,绚烂而又迷离,美好而又匆遽,看去也确像飘舞的雪花。柳絮又称杨花,因此在古典诗词里常常交互设喻。如“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唐•韩愈《晚春》),“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宋•苏轼《少年游》),“雪似杨花飞不定”(宋•周紫芝《天仙子》),“日暮杨花飞乱雪”(宋•刘天迪《蝶恋花》),“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栏袖拂杨花雪”(元•关汉卿《四块玉•别情》),“朔风撼天云黮黮,雪花恰似杨花糁”(元•王冕《雪中次韵答刘提举》),等等。这些后来的诗词无一例外地沿袭了谢道韫的奇思妙想,也展现了她随口一答所显露的兰心蕙质、天纵才情。

  尽管雪如杨花花如癫、杨花如雪雪如烟的意境曼妙雅致,但艺术的天地究竟是广阔的,于是可以看到更多别样的关于雪的譬喻。如“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南朝梁•吴均《咏雪》),设喻自出机杼,描摹出雪动态的曼妙、静态的美好;“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读之令人生畏,出人意表、想落天外;“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把北地之雪景想象为绚烂之春情,豪迈壮美、新颖贴切;“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宋•张元《雪》),把雪花想象为被天兵天将杀败的无数条玉龙身上脱落的鳞甲漫天飞舞,极为奇崛;“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宋•陆游《夜大雪歌》),把落雪想象为“麻姑(道教所尊女仙)掷米”复归“撒盐空中”老路,想象为“天女散花”极美;“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元•黄庚《雪》),无私的雪花飘落在千家万户的屋顶上,造就了一个银装素裹、冰雕玉砌的美丽世界;等等。诗人们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绘出一幅幅别出心裁、情趣各异的飘雪图画。


日期:2010-06-28 10:01:11

  (连载004)
  一、【咏絮女】落雪成诗
  4
  我们记得了谢道韫美妙的句子,但那个雪天谢安与子侄们“讲论文义”的具体内容却不得详知。据《世说新语·文学》中的一条,也许可以窥得一鳞半爪。谢安趁子侄们聚集的机会,抛出了一个问题:“《毛诗》何句最佳?”谢道韫的亲兄弟谢玄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谢玄最欣赏的诗句出自《诗经·小雅·采薇》。全诗写一位士卒为抵御猃狁的侵略而积极地投身战斗,但是战事的艰苦与频仍又让他不时地兴发回乡之愿与不得归之叹。最后,他终于解甲退役了,却只是收获了一颗苍凉的心,“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他想起自己当初离家从军的时候,杨柳依依、随风轻摇;现在终于回来了,可是在回家的征途上,陪伴他的只有弥漫天地的风雪。这样的诗句,无论何时何地读,都让人生发无限的感慨,却又无语黯然,实属千古名句。

  谢安也有自己的答案:“訏谟定命,远猷辰告。”这两句诗出自《诗经·大雅·抑》,意为“用宏大的谋划来确定政令,用长远的谋略来确立诏诰”。
  当时谢道韫怎么回答的,《世说新语》同条没有记载,或有阙文不得而知。但据《晋书》谢道韫本传,她的回答是:“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谢道韫所称引的诗句为《诗经·大雅·烝民》结末四句,全诗赞美了周王的贤臣仲山甫德才兼备、忠于职守,周王命令他前去督修齐城,诗歌的最后便以热烈的送别场面作结:尹吉甫作歌相赠,乐声和美如同清风;仲山甫临行长思,歌声宽慰着他的建功之心。这几句诗与谢安喜欢的诗句志趣颇类,足以看出谢道韫的男子气概与博大胸怀。

  但后人对谢道韫往往只得了一个“咏絮”的印象,其实她还雅擅玄谈,书法也是“雍容和雅、芬馥可玩”,她更是一位诗人。谢道韫的诗歌作品到隋代的时候,尚有集子两卷,可惜的是到现在几乎全部散佚,仅存的一两首可谓吉光片羽。从下面一首《泰山吟》,我们也许可以窥见她在诗歌方面的才华: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非复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弥漫在诗中的清韵幽情,那种亲近自然的动人情致,都不由让人想见千余年前这位聪慧女子的浪漫吟唱。

日期:2010-06-30 10:48:58

  (连载005)
  一、【咏絮女】落雪成诗
  5
  吴兴张氏大族有一名士叫张玄之,声名仅亚于谢玄,时称“南北二玄”。张玄之有一个妹妹嫁到顾家为妇,为了与谢玄的姐姐谢道韫相匹敌,张玄之就经常称赞其妹。两位名媛究竟谁更胜一筹呢?有一位同时来往于张、谢两家的济尼如此评判:“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世说新语•贤媛》)

  王夫人即谢道韫。聪明的济尼对两位名媛都作了很高的评价,但是在话语的背后,还是可以很明显地感知到在济尼的心中两人高下判然。济尼称颂谢道韫有“林下风气”,这是一个崇高的评价,意为她具有竹林名士的风度气质,放达潇洒、情志高远、超凡脱俗。张玄之的妹妹虽然心地纯洁、金相玉质,但也只是妇女中的优秀人物而已。

  如此一位“清心玄旨,姿才秀远”的旷代才女会与谁共度锦瑟华年呢?元和九年的那次诗酒盛会永载史册,王羲之的《兰亭序》书文名满天下。与会者还有谢道韫的叔父谢安。王家也是当时的名门,两家很自然地攀为姻亲,谢道韫被许配给了王羲之的二儿子王凝之。王羲之的七个儿子中,五子王徽之、七子王献之清俊多才,有乃父之风,独独王凝之是个浊物。嫁到王家之后她才发现遇人不淑,少女对爱情的美好愿望在现实面前一点一点搁浅,但事情已经无法挽回,谢道韫回到娘家见到叔父谢安后还抱怨自己的夫君王郎是个俗人:“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世说新语•贤媛》)

  终天常抱恨,虽遗像春花供养,蔼蔼庭训不复闻。谢奕、王羲之、谢安这些亲人相继离开身边,归于尘土,而东晋王朝也在重重矛盾和危机中衰朽下去,孙恩、卢循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王凝之时任会稽内史,信奉天师道而不出兵,结果与几个儿子俱死于农民军的刀剑之下。谢道韫“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方命婢肩舆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当时她的外孙刘涛才几岁,兵士欲加害于他,谢道韫神情自若地说:“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并见《晋书》)。谢道韫以无所畏惧的慷慨陈词保全了自己及亲戚的遗孤,后来侥幸逃生,从此寡居家乡会稽。在她生命的最后一些年头,她仍以自己清醒的头脑、敏捷的思路与人辩论。亲人不在了,咏絮的旧事恍若一梦,她就像一轮孤独的明月,用清辉照亮寂寞,以隐没与白天作别。

  (theend)

日期:2010-07-02 21:40:51

  刚写毕【谢春草】王孙不归的第一节,文字还是热的,赶紧更新,感谢大家支持!
  连载006
  二、【谢春草】王孙不归
  1
  永初三年(公元422年),宋武帝刘裕驾崩,长子刘义符即帝位,是为少帝。这样的结果令一个人特别失望,他就是谢灵运。刘裕的次子刘义真“警悟爱文义,而性轻易,与太子左卫率谢灵运、员外常侍颜延之、慧琳道人情好款密”,曾宣称自己“得志之日,以灵运、延之为宰相,慧琳为西豫州都督”(并见《资治通鉴》)。而如今,登上帝位的却是他人,刘义真也已经出镇他方。谢灵运的内心注定充溢着不满与不平,于是“构扇异同,非毁执政”(《宋书》),当时的权臣徐羡之等人就迫不及待地把他贬为永嘉(今浙江温州)太守。

  这一年的八月,谢灵运到达浙江永嘉。永嘉遍布奇山异水,这些美丽的山水强烈地吸引了素喜游山玩水的他。加之内心充满着失意与落魄,于是他就肆意地把自己放逐在山水之间,“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宋书》)。未几,他就大病一场,直到第二年的初春才有所好转。大病初愈后,他登临池上楼,挥笔写下《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祈祈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潜伏于深水中的虬龙灵动矫捷、英姿乍现,鸿雁在辽远的天空发出高亢的鸣叫。这种俯仰之间的意会都令诗人不堪,想要栖身水中却怯于难以估测的深渊;有心像飞鸿一般翔舞,却又恐惧于寥廓天宇。于是诗人又想到自己的两难处境:要在政坛进取功业、一展拳脚无奈才力有限;归耕田园却又力不从心。贬官来到这临海之地,旋即生病,所见无非是空寂的山林。久病卧床连节候的变化都不太明了,而今大病初愈,终于可以登上这座美丽的小楼欣赏风景。冬去春来,暖阳朗照,习习微风吹面不寒。突然发现池塘边春草摇绿、生机盎然,而且还可以听到柳枝上鸟儿欢快的鸣叫。但是眼前的明媚春景好像并没有给诗人带来深刻的喜悦,他突然想起《诗经·豳风·七月》中“春日迟迟,采蘩祁祁”的诗句,不由地生发宿命的伤感;而《楚辞·招隐士》中“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又撞击到他潜藏于内心深处的隐逸情怀。然而隐居又谈何容易,离群索居难免深味到漫长岁月的无边寂寞,如此又怎么做到心静如水?但他还是下了决心,他决定效法那些“遁世无闷”的古人,坚持节操,不易归隐之志。

  是的,在春日的池上楼举目四望时,谢灵运的内心是万分复杂的。凭着自己的华胄出身以及天赋异才,他想要跻身上层,却屡屡落空了愿念;永嘉的锦绣山水接纳了他疲惫的躯体,却无法舒展他焦灼的心志,离离芳草也很容易酿成伤感;想要隐居,却按捺不下奔突于胸中的功名之念。到最后,理智要求他在僻静处安顿灵魂,情感却更深地陷入迷乱的漩涡。


日期:2010-07-03 21:25:35

  连载007
  二、【谢春草】王孙不归
  2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联历来盛誉如潮,谢灵运也因此联赢得“谢春草”的美名。李白云:“梦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长价登诗楼。”宋吴可《学诗诗》谓:“学诗浑似学参禅,自古圆成有几联?春草池塘一句子,惊天动地至今传。”金元好问《论诗绝句》谓:“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从这些评论可以看出共同的一点,即这一联诗的最大优点是朴实、自然,诚如宋人叶梦得所言:“此语之工,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故非常情所能到。”(《石林诗话》)这在谢灵运的诗歌中是难能可贵的。当清谈大行其道、玄言诗弥漫诗坛之际,谢灵运冲破流俗,大力创作山水诗,成为山水诗派的开山鼻祖。自此,“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文心雕龙》)。当人们读厌了“理过其辞,淡乎寡味”(《诗品序》)的玄言诗,而读到谢灵运模山范水、典丽清新、细腻优美的诗篇,自然会觉得耳目一新。但是,谢灵运的诗歌也还是有一定的不足的,如“语多生撰,非注莫解其词,非疏莫通其意”(清吴淇《选诗定论》)。有趣的是,在我读到的有关这首诗的注解文字中,往往就只有这两句没有任何注释。

  所以,就有人评价谢诗“有句无篇”。姑且不论这样的评价是否公允,只那些被人反复拈出的佳句足以让我们陶醉不已,如“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等等。
  关于这一联诗,牵涉到一个梦境。钟嵘《诗品》引《谢氏家录》云:“康乐(谢灵运袭封康乐公,人称谢康乐)每对惠连,辄得佳句。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常云:‘此语有神助,非吾语也。’”
  谢惠连是谢灵运的族弟,十岁即能写文章,代表作为抒情小赋《雪赋》,后人把他与谢灵运、谢脁合称“三谢”。文人之间灵感的互相激发是有的,但是彼此梦中晤对即成千古佳句想来也未免太过神奇,不由地令人怀疑故事的真伪。按史实来推断,可信度不大。谢灵运任永嘉太守一年后即称疾去职,然后回到始宁老家,“遇惠连,大相知赏”,“性无所推,唯重惠连,与为刎颈交”(并见《南史》本传)。由此可知,谢灵运知赏惠连当在离开永嘉后,因此所谓梦境我想不过是假托而已,但它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此联的得之不易。六朝本就多如此梦事,如罗含梦中吞下五色鸟从而文思大进,江淹梦到郭璞索取五色笔遂失文采江郎才尽,等等。这些奇梦都从一定程度上宣扬了某种文思天授的观念,虽然怪诞却也有几分神圣。


日期:2010-07-06 08:49:54

  连载008
  二、【谢春草】王孙不归
  3
  这一联诗像是一个按钮,一触之下竟然引发了太多有关芳草的联想。是的,无边蔓延的萋萋芳草确实能够触发多情善感的胸怀,从而铺展为绵绵不绝的诗意,在字里行间荡漾开来。如“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饮马长城窟行》),“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山中送别》),“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冯延巳《南乡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钱惟演《玉楼春》),“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斜阳暮草长安道,是离人断魂处”(柳永《引驾行》),等等。

  这一切的源头也许都只是因为那句话:“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淮南小山《招隐士》)春草繁茂,但是王孙却远游未归,触目的丰润只带来离别的惆怅、绵韧的思念。青草之绿意也许可以短暂地抚过心田,却难以解脱痛苦、洗去哀怨,直至三首宋词把这种动人的哀情抒写得淋漓尽致。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