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电影中的武林高手,真的有过

作者: 揽淮追风


日期:2010-7-2 2:57:00

  看到一篇(写给祖国十亿武盲的话)我很不爽,因为还没有搞清楚中国武术是怎么回事就妄谈,可能其人本身就是武盲。
  前几年有本书(逝去的武林),建议大家看看,虽然只讲了形意拳的一些历史,但多少有些意思。我来讲讲我的亲身经历。
  中国武术分两大派“内家拳”和“外家拳”,举例说:少林功夫,李小龙,成龙,都是外家拳。内家拳就是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燕青拳,八极拳等等,而内家拳能举出现实例子的大家熟知的人却一个没有。
  内家拳的高手我见过,25年前,瘦瘦的一个老头,力可扛鼎,喂牛的食槽,单手提起。农村的小房虽不高,也有3米多,一跃而上。此人叫王似玺,当时60多岁,已在20年前过世。他所练习的拳法是很古老的一种叫“太极图”,大家不要把“太极图”和太极拳联系起来,古时候把拳法和哲学联系起来的拳种很多。
  王老先生是“伏林门(音译)”的掌门人,虽说是掌门人,但门下弟子也就2个人,那年月不兴办武馆,拳师想传艺得自己到处找徒弟,遇到好的弟子恨不得倒贴钱教拳。

  我有幸见过他教拳,因为当时我也就9岁左右,所以没被回避。他打拳时开始很慢,但越来越快,招式并不多,而且不好看,但一遍一遍中间无障碍衔接,就一套拳打了很长时间。印象当中两点终身难忘:一.拳打到后半部分就听见身上“噼噼啪啪”的响声,像听很远的地方放鞭炮一样。二。紧紧闭着嘴,非常安静,只有“噼噼啪啪”的响声,没有喘息、号子、甚至脚步声。

  王老先生的传人现在世的只有一个,今年也将近60岁,拳法荒废的将近十年,不过每当王老祭日,传人都会拿出王老留下的手抄拳谱膜拜。
  另一个高人练的是“查拳”,是在回族中间传播很广的一种拳法。89年农历10月15,我清楚的记得这个日子,因为那天是我第一次见到真正的高手过招。

日期:2010-07-05 21:27:19

  虽说是“高手”,却只是我认为他是高手,而其实当时只是让他先与对手交交手,让真正的高手看看对方门道。89年农历10月15前一天的晚上,四个人在一起开会,研究沧州来的挑战者。当时都不知道对方是什么背景,只知道是练“散手”的。(注:散手可不是散打,两者天壤之别)。研究的结果是让练查拳的小兄弟孙元先与对方交手,看出门道后,王老先生的弟子再出手。

  孙元现在应该50多岁了,现在仍在皖北的一家地级医院当内科医生。
  第二天下午,一行人去接对方。那时交通很不便利,没有汽车、摩托车。我清楚记得他们是做木三轮去接的人。木三轮,也就是人力三轮车,相信很多人都见过。

日期:2010-07-05 22:03:06

  记不清这个河北人是啥模样,印象中就是高高大大的,比孙元高了一头。来时大家都高高兴兴,客客气气的,河北人还给我开玩笑。动手时时孙元先出拳,后来河北人被甩了出去,具体怎么打的我看不清,不过晚上他们一起和“老八毛”详细谈了细节,而且河北人还和孙元又把下午过的招一一比划,就像下棋的复盘一样。
  从谈话中知道河北人其实不是“散手”,是小擒拿。

日期:2010-07-05 22:20:55

  写到这里想先谈谈现在社会所谓的武术。
  其实,传统中国武术在教授弟子时,对学生的年龄是有严格要求的,要求弟子年龄不得小于15岁。最佳的组合是老师30多岁,学生15岁。而且还必须15岁前没接收任何的武术训练。
  如果一个弟子天资再好,只要15岁前练过武术,那么老师一定是不收的,除非老师是为了骗钱。
  要求15岁以后再练武是有科学道理的,人在15岁前骨骼发育不完全,练习传统武术会影响骨骼发育。大家看李连杰的身材就知道为什么了,呵呵,其实现在社会上的许多练家子都是个不高,膀圆腿细,锥子形,传统武术中如果弟子成年后练成这种形态,老师能羞死。
  而现代社会,全国各地以少林寺为首的大大小小的武校,都好像在灌输一种理念,就是武术要打小练起,年龄越小越好,真是害人不浅。假如家长是抱着练习体育强身健体的话,我不反对。但假如冲着武术的话,我只能替这个是非颠倒的现实悲哀。


日期:2010-07-05 22:32:21

  来观贴的你爱信不信,假如你也练过拳(注:可不是体育套路),你可以问问你的老师,看看我说的对不对。
  现在武协的几个老人也算高手,据说央视搞的那个武术比赛的评委中有“郭云深”的传人,也不知是真是假。反正我小时候就老听“李洛能”“郭云深”这些人的名头。
  且不管那几个之中有没有“郭云深”的传人,你就看看那几个人当中不管练什么拳的,有没有李连杰那种身材的。所以我说那几个人就算不是高手,也绝对是高手教出来的,而且肯定是15岁后才习武。

日期:2010-07-05 22:48:25

  练武不是练力,老是体能加套路的训练怎么可能练出武来。少林武僧团的表演我看过,是练武吗?简直是练杂技。去体院练技巧多好呀,化妆什么武术呀。
  少林是外家拳的代表,但外家拳不是说就不练气,只不过他们不教就是了。表演起来最里边“嘿嘿嗨嗨”的怎么练气,拳还没出气就泄了,西洋拳打时要戴牙托,可不是光起保护牙齿的作用,重要的是咬紧牙关,鼓气出拳。
  少林拳是刚猛一路,打起拳来走直线。
  少林武僧团是怎么回事我想大家都能猜出来。但少林寺不是没有高人。
  我最最最敬重的武林人士就是少林寺的“素喜”法师,几年前圆寂了,现在少林寺塔林中最新最漂亮的一座塔就是他老人家的。

  26年前,我在少林寺第一次见到他,他穿一件灰色的僧袍在寺后的田里看僧人干农活。我对他的印象除了高山仰止以外就是他不停抖动的右手。
  他的右手一直抖动不停,我不停的盯着他看,后来他笑着对我说是年轻时打擂台吓着了,手就一直哆嗦。我肯定他说吓着了是开玩笑,逗我,但他打过的擂台我其实是知道的。

日期:2010-07-06 23:19:17

  看到有些朋友对我所说的不屑一顾,而且还提出了一些问题,其中有个伙计留言说:“内外家之说本来就是写小说的编的.传统武术不能打,就能讲些道听途说的故事复悠.”
  我想在接下来讲故事前先回答这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
  根据明末清初大学者黄宗羲、黄百家父子《王征南墓志铭》《王征南先生传》记载,宋朝武当丹士张三峰精通少林功夫,而且“复从而反之”,创造了“内家拳”。
  《王征南墓志铭》一文作于康熙八年,是最先记载“内家拳”的文献。从此,中国拳术分内、外两家,少林、武当两大宗派。
  黄宗羲是史学家,对这类文字很严肃,所以内容是可信的。

  内家拳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凡搏击之术都是以强胜弱,以大打小,以快打慢。比如少林拳注重筋骨皮肉的外部训练,从禅宗到易筋经都把重点放在力量的训练上,所谓“一力降十会”,风格是勇猛,凶狠,快速。
  而内家拳恰恰相反,

日期:2010-07-06 23:37:12

  它偏重精、气、神的内部修炼,注重意念的,所谓“用意不用力”,风格是文雅,沉稳,圆活。
  其实黄宗羲只是最早提出内外家概念的人,而早在宋代就有了内外家的既定事实了。比如说大家较为熟悉的典型的“形意拳”就起源于北宋,相传是岳飞创造的。
  形意拳也叫心意拳,以心行意之意。强调意内形外,表里如一。讲究内三合(精气神),外三合(肩肘胯),所以也叫六合拳。拳法以五行拳为主(劈拳、崩拳、钻拳、炮拳、横拳),十二形为辅(龙、虎、马、猴、鳌、鸡、熊、鹞、燕、鹰、等等)另有五行连环,鸡形四把,燕形四把,杂式锤等等。功法有站三体式桩、盘根;步法是前足吃步。是一众连枝步。

  形意拳内劲外吐,非常霸道,郭云深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说法。

日期:2010-07-07 00:26:34

  不管内家还是外家,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无论哪门哪派都有自己特别的练法和打法,绝不是学会了这个套路就行的。比如罗汉拳、通背拳、太极拳、洪拳都是现在流传得比较广的拳法,但是告诉你假如你只是学会了拳法的套路,无论你多用功,练的多苦,练100年,结果临敌还就是两个字“挨揍”。
  拳法只是“练法”,只是拳术的训练方法之一,而“打法”是另一个概念。教拳先教拳法,拳法是拳术的必修课,练好了拳法,打牢了基础后就要学习打法。
  在实际搏击中所用到的打法和在训练中的打法是两回事。
  而这个“打法”才是传统武术的精髓所在。大家都见过太极拳,陈小旺表演的练法和我们学到的是一样的,但运气口诀和打法他是不传的,所以假如你有幸见到过他和别人比武,你会看到他在搏击中的身法和你所学习的太极拳是两回事。
  而这个运气和打法是他家传的至宝,有严格的传授规定,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不是嫡传弟子不可能传授。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所有的门派拳种都是自私的,打法都是最高秘密,一个拳种的嫡传弟子多了也就三至五人,少了一两个人。

  说穿了,练拳到最后就是练习“条件反射”。在长达几年的枯燥训练后,一旦达到可以学习打法的条件后,师傅开始传授打法(教十个徒弟可能只有一个能达到学习打法的条件,别的可能只是教习一些散手就敷衍了事了)。
  人可以做出的搏击动作并不复杂,各个拳种对每一种动作都有自己的独特对付方法。所以在练习打法就是练习对待每种搏击动作的反应。古时候比武要签生死状,原因就在于,搏击时拳师完全都是条件反射的使出自己门派的招数,不可能有思考的闲暇。
  而且在打法中用到拳并不比用到肘肩胯的时候多太多,重要的是完成致命一击,所有的打法都是冲着人身上的脆弱部分去的,喉,太阳穴,下阴,后脑是各路拳法最终的搏击目的,对付不同的部位还有不同的手型。
  真正的过招绝不会像电影中那样一打三百回合,那是普通人打架,拳师过招只是一击,谁先打中要害基本就谁赢了。

日期:2010-07-07 01:29:48

  还看到有人说:“三米高一跃而上不拿牛顿当回事”,还有人说:“传统武术和无规则搏击高手打肯定占不了上风”。我知道我所写的一小部分内容对大家来说可能比较陌生,可能会让你们怀疑,但你爱信不信,我只是把我看到的和知道的说说而已。
  其实我不愿意和人抬杠,我想对那些不相信的人说:可能你没去过珠穆朗玛峰,你就是去过也没用皮尺量过它有多高。但你为什么相信他是世界屋脊呢。
  超出你的常识的都是不可信的吗?
  你不相信动力所以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你不相信电所以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牛顿假如和你研讨的话肯定就没有了万有引力,爱因斯坦和你开会的话可能就没有了相对论。假如只在你的常识范围内的事才是真实的才是可信的话,那么霍金上个月发表说时间和空间有虫洞岂不是放屁,你敢说霍金放屁的话相信全世界科学家都会反对你,难道你比全世界的科学家都要正确。

  这个世界大的很,有太多太多我们所不了解的,而我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对中国传统武术有一些了解,既然我来说,肯定就是有多数人不了解的才有说一说的价值,所以有些可能是超出你的常识范围的。
  有个朋友问的好。问“王老先生的传人的传人呢”。告诉你王老先生的传人没有传人,这也是很多门派现在的普遍现象。
  王老先生的传人现在当地是个普通商人,现在将近60岁,曾经教过很多弟子但没有挑出一个可以相传的弟子来,最近20年基本就不再练拳了,更不用说教拳。本人曾经很有机会成为传人的传人,但13时就被确定不是练武的材料。
  传统武术学会了有什么用?既不能考体校,也不能打设定许多规则的比赛。身怀绝技一事无成的人多了去了,真的好拳师一辈子可能就没和谁打过架,默默无闻,旷世武功老死乡野是多数好拳师的普遍归宿。
  王老先生不是我见过的武功最高的人,但是我最敬重的人之一。其实他的职业是农忙干农活,农闲打散工,一辈子除了爱喝酒,别的无欲无求。他打散工不是到城市干苦力,他打的散工工种是伐树。扛着他的锛斧四处游荡,谁家的树要卖就找他,他把树砍倒后再把树枝都砍干净方便主家变卖。工钱很少,用他的话说也就是勉强够喝酒,所以假如雇主管酒喝,工钱也可不要。

  我所知道的老先生最出彩的一件事是文革时期,因为他的成份问题要批斗他,他不服,专政力量围剿他。知道他是练家子,去的人也多,他打倒多人后从村子里树上逃逸了,怎么从树上逃?是从他家院子里开始,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再到另一颗再到另一颗,一棵一棵的中间不落地,逃之夭夭,几十号人在平地上也没追上。要知道那时他已经是50岁开外了。

  我最爱听他讲这段,我问他问什么要逃,你武功那么好打败他们呀。他说的话我终身难忘:练武是为了保命,保住自己就够了,打人家干啥。

日期:2010-07-07 19:44:22

  楼上这位朋友讲的非常好,一是传统武术的打法并不好看,二是高手们未必让你看到。
  打法不好看,但实用。大武术家薛颠有图像传世,他的五行拳就一点也不好看,感觉不是扭捏而是别扭。那姿势,那形态,怎么看都不舒服。马步扎的矮一点不行吗?拳打出去胳膊伸直了不好吗?连枝步就不能不撅着屁股吗?很好的进一步欺身出拳,干嘛非要半道像个娘们把脚垫一下呀?
  武术不是表演,它的目的就是最快的时间最有力的击中对方要害,因此好不好看是不考虑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算在训练中使用对自己有害的方法也在所不惜。
  有一种拳法训练时就是以一种很别扭的姿势站桩,怎么个别扭呢?扎马步膝盖向里靠拢到不能再靠拢,上臂垂下小臂向外伸张到不能再伸张,上额向前下颌向后到不能再向后,然后全身肌肉紧绷到不能再紧绷,一直持续到虚脱,每天如此。
  这种拳法练好后的优点是,全身形成一个整体,当一拳打出,对方要想荡开这一拳就必须力量大到能把拳师的整个身体抛出去,因为这种拳师的身体是一个整体,就像是石像一样,你不可能把石像的胳膊挡开,除非让石像的胳膊和身体分开,或者就是通过荡胳膊把石像整体荡出去。也因此每一击都是集中了整个身体的重量,如泰山压顶。

  练习这种拳法对身体有一定损害,但想学却也未必学得到。这种拳法的名字这里就不说了,因为流传相对很广,相信很多人都知道。
  每个门派的打法都是至高的机密。前面说了,各个门派对人可能做出的搏击动作都有自己的独到招数,拳师就是通过练习达到条件反射般的快速反应。而对一个拳师来说,条件反射的只能是一个应招,本派可能有很多的应对方法,但一个个体的拳师所能临敌使用的只能是一个应招,因为对方也很快,所以只能是凭本能使出最娴熟的那一招。而那一招就是几年甚至几十年苦练的成果。能轻率的试出来?轻率的让你看到吗?

  假如拳师不珍惜自己的苦练成果,到处招摇,敌手就会找出破解的方法稍加练习,当对阵时拳师条件反射的使出这一招时对方很轻易的就能击中拳师要害。前面也说道,高手过招只是一击,谁先击中要害基本就谁赢了。
  所以高手惜拳如命,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使出自己的绝技来。所以许多的高手一辈子甚至都不曾与人交手,旷世武功老死乡野的大有人在。

日期:2010-07-08 04:13:03

  看到有哥们说的很内行呀,很高兴。
  我努力使自己不成为爱较真的人,但却老是不由自主的爱抬杠,回头看看这两天写下的真的好执着,不应该呀,大家不会对深入的讲拳术有兴趣的,有关各门各派的信息很多,干嘛要听我说呢,而且我虽然和拳师们有过接触但自己却没练过,只是听他们的一些议论,再讲下去可能贻笑方家啊!还是讲讲亲身经历的一些故事,见过的一些人吧,虽然他们当中很多仍然默默无闻的做普通人,但在我心目中却都是了不起的英雄。不管时间过去了多久,都忘不了那些身影和话语。

  洛阳中医院有个老医生,现在可能还没退休,我十岁那年随几个大人在河南濮阳的一个拳师家里见他第一面,当时他也有四十岁上下,恕我不说出他的姓名,如果有洛阳的朋友可以到中医院寻访。当时他儿子,十五六岁的样子,已经开始练拳,我叫他乐哥。大人们关上门练拳时他就带我出去闲逛。
  我那时很淘气,因为家里人口多,堂兄弟有十几个,所以在家乡十里八里的也没小孩敢欺负我。我整天拿着一根“哨棒”(其实是大人们练习用的齐眉棍)晃来晃去,走到哪带到哪。
  在濮阳我也是寸步不离的带着哨棒,和乐哥转来转去。
  一天晚上老中医说,你天天带着个棍棍晃晃的,功夫怎么样啊,我考考你。我说怎么考,他说:我站在这不动,你拿你的棍随便打我,打到我就算你赢。结果大家都知道啦,一个十岁的小孩别说和高手交手,就和普通一大人打也不行呀。我要讲的不是我怎么打不到他,而是他逗我玩的一高兴,就许诺带我去捉青蛙。
  当地的河床很宽,因为夏天水量小,河流在河床的中间,从岸边到河边有30米左右的滩地,青蛙就紧挨着河水叫唤,要捉住青蛙就必须经过滩地,但最后十米左右的滩地纯粹是淤泥,撂个砖头就“噗”的一声陷进去了,人走过去的话虽没有什么危险,但起码腿要陷到膝盖。

日期:2010-07-08 22:51:11

  一般捉青蛙是用钓鱼竿钓青蛙,老中医是用手的。
  先用树枝搅合了几个搓板大小东西,然后从距离青蛙十几米的地方跑过去,不是直着跑而是斜的,整个的路线呈“《”型。在跑出几步后把手中的树枝抛出去,在树枝落地前抓住青蛙,然后脚踩一下树枝折返。整个过程很快,脚上也沾了不少淤泥,但决没淹到脚背。
  他说他用的这个步法叫“八步赶蝉”,出自什么门派的功夫我记不住,后来也没再听谁提起过。
  其实“轻功”当然不像电影中表现的那样,但轻功是有的。
  轻功的训练方法不神秘,但绝对不是像很多传言中讲的那样腿上绑沙袋,或是划个圈一边铲土一边向外蹦。呵呵。

  首先说轻功不是要使自身的体重质量减轻,或更炫点说脱离地球的引力。而是通过协调各部位使速度加快,或者说怎样在高速运动时保持身体的协调性。大家知道,汽车轮胎在静止时和高速行驶时抓地性是不同的,人体也是这样的。
  三层楼一跃而上,这句不是我说的。我说的是三米高的房子一跃而上。“轻功”是种技巧,上房绝对不直接蹦上去,他要通过助跑、借力等等措施来完成。大家看成龙的电影中,经常有先蹬墙再攀窗再上房的动作吧,轻功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就是怎么在高速运动中保持协调性,并能助力以达到目的。老外玩的一些“跑酷”的动作,和我曾经见到过的拳师展示的轻功很相似。

  写到这想请大家一起来晒晒大家知道的拳种吧,咱们不说门派,门派说起来太多了,只说拳种。我所知道的有:少林拳、太祖拳、通背拳、大红拳、小红拳、二郎拳、路行拳、梅花拳、罗汉拳、地蹚拳、太极拳、形意拳、万古手、黄英手、三十着对手、谭腿、燕青拳、十八滚、温家钩挂拳、霸王拳、张飞神拳、猴拳、孙家劈挂拳、吕红八下、南拳、绵张短打法、咏春拳、八极拳、太极图、迷踪拳、八卦掌、查拳、鹰爪拳、蛇拳、五行拳、铁线拳。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