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婆媳关系经典热贴集锦(2)

作者: 易读整理


精明小姨征服婆婆记 By 冰镇青柠檬

  小宝今天开贴了,讲我小姨与她PP的事情,欢迎大家捧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嗯~坐好开讲了。
  外婆家子女四个,排行分别是:老大(我妈),老二(二姨),老三(舅舅),老四(小姨)
  文中均以称呼为名。
  小姨P家排行分别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因为老大老二老四出场不多,我均用老N代替,当然了,老三就是我小姨父,除了老大外,都是男性。

  故事正式开场。
  先说说外婆家的背景:外公年轻时候在镇上做生意,开了两个店,一个是裁缝店,一个是饭店。外婆在家务农,然后就照顾我。因为我妈是老大,舅舅比我大十三岁,小姨比我大十二岁,我八个月的时候就住外婆家了。所以,我小时候基本是跟着舅舅和小姨混的。小姨是家里最小的,所以基本上没吃什么苦,尤其是舅舅读书不争气,外公就把希望寄托在了小姨身上,可是,一切都晚了。

  为什么晚了呢?我妈和二姨从小就聪明,学习都不错,但因为外公重男轻女,觉得女孩子会干活就可以了,所以我妈和二姨从小学毕业后就开始了修地球这个伟大的事业。然而舅舅却初中上了五年还毕不了业,当目光转到小姨身上时,小姨居然只考上了三十多里外的中学,那时候好像还没有寄宿那一说,所以,没办法,小姨也开始了修地球。

  以后有时间我再开贴说说外公外婆、我妈、二姨、舅舅的故事,所以现在关于他们的背景我就不详细说了。
  小姨没上学了就在外公的店里帮忙,裁缝店里外公带了几个学徒,饭店里是二姨做主。小姨十七岁的时候,村上的妇女主任跟上面闹翻了,光荣下岗。书记眼睛把村里所有的女性都扫了一遍,把手指往我小姨身上一指:“你来。”
  结果,小姨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子做了村上的妇女主任。为什么是小姨呢?因为小姨够泼辣。外公家的有一块田和书记家的挨着,书记老婆仗着自己老公是书记,在村里老是欺负人。那里书记老婆把田里拨的水草堆在田埂上,结果有些就落在了外公的田里。那些水草长得很快,结果被小姨发现了,跑到书记家里骂书记老婆老婆不说,还把书记家的蒌筐拿走了,说是当做赔偿。就这样,小姨在村里出名了。那时候小姨好像是十三岁。

  但小姨当妇女主任的事情外公不知道,因为他在镇上要管着两个店,分不开身。有一天好像是中秋节,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外面有人在叫成主任,外公出去问他叫谁,谁想道是叫自己小女儿呢。结果外公气得饭都没吃完就回店里了。谁想一个还没出嫁的小黄毛丫头做妇妇主任啊。
  尽管外公不同意小姨做这个职位,但却没办法。外公一生没向任何人屈服,除了舅舅和小姨。
  小姨十九岁的时候,认识了小姨父。当外公得知这个消息,三天没吃没喝,病了。
  为什么外公反应这么大呢?因为小姨父不是别人,而是我们镇的名人。
  为什么出名呢?一、家穷  穷到什么程度呢?如果他的房子算是房子的话,那只能说房子里竖跟棍子的地方都没有,屋上的瓦也是稀稀拉拉的。而那时候外公家已经建楼房了。二、有个有名的妈 他妈有个侄子在我们镇上开了水泥厂,所以他妈妈就住厂里面,卖点蔬菜过日子。但就因为卖菜,和全镇几乎所有的女人都吵过架,别人看一眼她的菜摊不买她都要赶几步去骂人家。三、也是很关键的一点,小姨父天天在街上混,不干一点正事。

  有一次过年,小姨父拿了块布到外公的裁缝店里去做条裤子,(那时候我小姨还不认识他)外公给他量了尺寸后发现布不够,小姨父个头比较高,1.78米。外公就说让他另外买块布,这点布不够。小姨父眼睛一瞪:“不会做还开什么店?就这么点布,你给我做好。”外公一想,在镇上开店,都是些熟脸面,还是自己在裤腰上添块相似的布,做了算了,得罪他们这些混混了他们也不让你安宁。

  后来外公就添了块布做好了,小姨父几天后来拿裤子,一试,刚好,但他发现裤腰上的布和裤管的布不一样,就硬说外公偷了他的布,不肯给钱。争执了半天,还是没给。
  当时上门给小姨提亲的人都踏破门槛了,小姨楞是一个没看上。你说,当他得知我小姨跟那个小混混好上了,能不气吗?
  不过说来也怪,小姨父和我小姨恋爱后,居然规规矩矩地去他堂哥的水泥厂上班了,挣钱虽然不多,但总算没有到处游荡了。他们先是取得了我妈的支持。我妈好说话,心软,所以舅舅舅妈,小姨她们恋爱受阻后,都是先取得我妈的支持,所以曾经一度,我妈成了外公外婆最憎恨的人。
  后来慢慢地得知,小姨父当年仅以一分之差名落孙山,因为家庭条件,不得不放弃复读的打算。本来是在他堂哥的水泥厂里上班的,结果他妈妈骂他堂哥,说给他儿子安排了累活,天天上门去骂。他只好不在他堂哥那里干了。想做生意没本钱。最后也破罐子破摔,天天游手好闲了。
  其实说实在的,小姨父长得很帅气,不过现在发福了,呵呵。

  外公外婆一直没同意这事,小姨父也着急了,为什么呢,他比我小姨大九岁,已经是大龄青年了。其实小姨父的改变外公外婆是看得见的,但是一想他的家庭情况,刚软的心又硬了。做父母的怎么也舍不得孩子吃苦啊。
  我小姨二十一岁的时候,和小姨父一心想结婚,家里更是炸开了锅。小姨瞒着家里去了小姨父家。忘记说了,小姨父的爸爸在小姨父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小姨也就正式地会了传说中的婆婆。婆婆生病了,小姨父把积蓄都拿了出来,但他成家了的姐姐和哥哥硬是没掏一分钱。小姨父想到了见面礼的问题,就向我小姨借了一百块钱,然后给他妈妈,让他妈妈给小姨。结果倒好,老太太红包倒是给了,但是只有五十,后来我小姨还会拿这事开小姨父的玩笑呢。

  去了回来,被我外公拿了根量衣尺赶了半条街(以前量衣尺是木的)。没过几天,大家都知道小姨要结婚了,外公外婆婆还是听别人说的。村委会的人还送了六百块钱的礼钱。气得我外婆把钱往门外扔,我小姨倒好,笑嘻嘻地把钱捡了回来。第二天一早,外婆起来做饭,看日上三竿了小姨还没起床,进房一看,早没人了。外婆感到大事不妙,一口气跑到街上派出所(那时候我们那里没有民政局,拿结婚证都是去的派出所),看到小姨她们拿着红本本从里面出来,就晕倒在地了。

  小姨腿都吓软了,小姨父马上恰外婆人中,外婆醒来坐在地上就哭开了。小镇上消息传得飞快,没几分钟,外公就赶来了。一手把外婆拉起来,转身给小姨一巴掌:“混帐东西,没教养的东西,父母养你这么大,你就这么对父母的!”并且还要和小姨断绝关系。
  小姨哭着跑回来,上楼收拾东西要离开,外公外婆一个气得跳脚大骂,一个坐在天井里嚎啕大哭.房前屋后站满了看热闹的人,外公看小姨提东西下楼,直嚷着要把小姨从楼梯上推下来摔死。尽管外公外婆的百般阻挠,小姨还是提着行李跟小姨父离开了。提着行李,他们能去哪里呢。
  小姨父也回去收拾了一包衣服,在街口和小姨会合,正当他们要车去火车站的时候,我妈赶到了。知道一时半刻外公外婆也转不过弯来,就塞了358块钱给小姨(我家全部的家当),小姨和小姨父就带着不足一千块钱去了火车站。因为是县城的火车,经过的车次并不多,去哪里好呢?他们坐在火车站想一下午,都不知道去哪里的好,看看时刻表,今天还有最后一班经过县城的车,是到湛江的。最后他们就上了去湛江的火车。

  我忘记了,是去柳州的,那时候我们那里还没有到湛江的直达车。但是我不能修改,级别不够。
  在火车上,他们认识了一对去海南岛的夫妻,男的是个瓦匠。那个时候海南正在发展,到处都在建高楼,男的这次是回家把老婆也带出去的。小姨他们反正没地方去,就跟着去了海南。
  几天之后,终于到了。下了船,那对夫妻就走了。小姨父牵着小姨,又不知道何去何从了。
  几天的舟车劳累,加上心情不好,小姨一下子就病倒了。小姨父看着躺着起不来的小姨,手上的钱又快花完了,在旅店里急得团团转。傍晚的时候小姨父去帮小姨买吃的,看到码头附近有人卖甘蔗,生意还可以,就起了这个念头。回去和小姨一商量,通过。当晚就去找房子,准备卖甘蔗。终于租到了一个一百块钱一个月的房子,但是小得只能放下一张床,当晚就搬去住了。床一直没买,就捡了几个硬纸盒,铺在地上,买了个八块钱的床单。第二天,小姨父就批发了一些甘蔗,买了工具,生意开张了。

  其他卖甘蔗要么就是大婶,要么就是老太太,像这么年轻的小夫妻卖甘蔗倒是很少见。刚开始的时候小姨父拉不下脸,光靠小姨生意不怎么好,不过不管怎么样,生活费还是能挣到的。没过多久,对HK这地方的地形稍熟悉一点了,小姨就开始到其他的地方去卖甘蔗。把甘蔗截成短的,放在筐里,哪里人多,就把筐挑到哪里,小姨父也另外置了生意家当,分开卖了。

  那时候HK到处都是工地,有很多妇女卖冰棒,生意不错。小姨一看,立马放下甘蔗筐和扁担,买了个冰棒筒,卖起冰棒了。一毛进货,卖五毛,一天下来能挣个三四十块。情况稍好之后,小姨父代小姨写了一封信到我家(不敢写到外公外婆家),说了一下HK的情况,一是让大家放心,二是我家里刚建了房子,又有我和弟弟上学,还有奶奶常年生病,经济状况太差了,想让我父母也过去。

  我父母到外公外婆家去汇报情况,其实那时候外公外婆已经能接受这个事实了,但想想小女儿一下子离了几千里,揪心地痛,没完没了地掉眼泪。最后一合计,过了年,我父母,二姨二姨父,一起去小姨那边。
  过年的时候,我和弟弟就在外婆家住下了,他们走的那天中午,外公临时决定一起去,拿了几件衣服就登上了南下的火车。
  那时候通讯还不发达,去之前写了封信告诉小姨几号出发,小姨算好时间,就去接了。父母一群人下船后没看到小姨来接,铺了张报纸坐在地上等小姨。小姨骑着一辆很破的自行车,看到大家,跳下自行车就跑了过来,呜呜地哭。从小到大没离开过一家,一离就这么远,日子还这么苦。
  小姨带着大家带到她住的地方,大家都流泪了,三平方不到的小平房,地上铺了一层纸盒,吃饭都在“床”上了。门口几块砖垒了个小灶,做饭就在这里了。那个院子里住了不少人,大人叫小的哭,厕所就在院子门口,据说恶心得要命。
  当天父母他们就租好了房子,因为手上都没什么钱,就跟小姨他们租在了一个院子里。大家都开始卖冰棒了。因为不用使力气,生意也还可以,不过呢,我爸第一天就卖了三块五毛钱,呵呵。
  半个月过去了,小姨居然怀孕了。这个消息让大家又喜又忧。喜的是又添人口了,忧的是没有养小孩的条件。写了封信回去想告诉外婆打掉小孩,结果是外婆把舅舅赶出来阻止这件事情。孩子就留了下来。
  八个月的时候,小姨还挺着大肚子穿梭于各个工地,别人看她挺个大肚子,都喜欢买她的。大家都让她别去了,她总是说呆在家里没意思,其实还是想多挣钱。生的时候倒是很顺利,可能是经常运动的原因吧,生产过程倒是没吃苦。不过钱还是花了些,好像是一千多。从医院回来后还是住在那里,大人小孩都睡地上,给她另外租了好点的房子小姨都跑去退了。大家都去做生意了,就小姨一个人在家,等大家晚上回来的时候,小姨饭都做好了。害得我妈发了好大一顿脾气,说小姨碰水了。月子里小姨自己带小孩,洗尿布,还给一大家子做饭,不过倒是奇怪,居然没落下病根

  出了月子,小姨就把小表弟用根布带背着,用手提着冰棒桶,继续去卖冰棒。转眼要过年了,工地上都放假了,大家一商量,回家吧,回家过年了再来。于是,一大家子把日居用品寄放在一个老乡门口(无非就是锅碗之类)把房子都退了,打包回家。
  我记得很清楚,他们带回来的礼物是一大袋波萝和两个椰子。那时候波萝在我们那里很少见,更不用说椰子了,只是在电视上见过椰树。
  回家后,我外婆那个高兴啊,就别提了,早好多天就准备好了年货,杀了猪和羊,好的都留起来给大家吃。我们也很高兴,爸爸妈妈都回来了。顺便在这里感谢外公外婆,把我,弟弟,大表妹,二表妹带大了。
  因为小姨父自己没房子,唯一的一个小破土房都因为下雨蹋掉了,过年就住在外婆家。这时候,小姨婆婆隆重出场。
  铛铛铛铛!~~````````
  以下为了叙述方便,就直接称PP了。

  小姨到家的当天下午,就拎了些东西去水泥厂看了PP,什么东西不记得了,只知道有一包两斤白糖,是用纸包起来的。结果PP拎来的东西是一斤左右的白糖,还有八个鸡蛋,结果路上破了两个。PP是他小儿子老四用自行车送过来的,但老四没进外婆家门,把PP送到门口就走了。
  “哟,亲家,身休可好啊?真想不到我们竟然成了亲家啊。”PP热情地握着外婆的手。
  外婆往后退了两步,淡淡地说:“屋里坐。“
  之前因为外婆上街卖菜(自家种多了吃不完),生意比较好,PP跑去找碴,硬说外婆占了她的地盘,还把外婆的篓筐都踢翻了,后来吵过一架的。
  “哟,看我亲孙长得,肉呼呼的,啧啧。”PP看了一眼我妈怀里的表弟。
  PP接过表弟:“啧啧,俺家的种真好,看这小孩白净得,多惹人爱啊。”

  顿时屋里晕倒一片,小姨没吭声。
  “XX(小姨名),你看,我家那么优秀的儿子,当时你家里反对,现在连小孩都生出来了,还反不反对啊?我当时就说嘛,我儿子哪里差了?”
  “妈,你可不可以不说话?”小姨父板着脸说。
  “妈都好久没见你们了,说说咋了?当初要是她父母不反对,你们能去那么远?我能一两年见不到儿子?”
  小姨父看她妈的那股子混劲儿又上来了,赶紧说:“行了行了,看也看过了,你先回去吧,我们走的时候再去看你。”
  “我的天喽,大家来评评理哦,我几年没见的儿子赶我走哦,你们这家不要脸的,勾引我儿子,现在我来看儿子孙子看都看不得!~”PP一屁股坐在地上,拍着大腿哭开了。

  小姨没吭声,朝小姨父看了一眼,转身抱着小孩小楼了。小姨父把他妈拖着门外面,“我不走我不走,我要跟我儿子孙子在一起,凭什么不让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小姨父吼了句:“那你去给我们建房子,建好房子我们就在一起。”
  “你这个不肖子,让一把年纪的老娘给你建房子,你跟XX家一样的狼心狗肺哦。”
  “你要是还在这里闹,就当没有我这个儿子。”
  PP仍在那里叫骂,小姨父黑着脸站在那里,也说话,就这样冷冷地看着她。
  在外面嚎了半个多小时,估计闹得没力气了,又冷。正准备起身离开的时候,外公从外面回来了,看到PP:“亲家,吃完饭再走啊?”注:外公在别的地方打麻将,没看到前面的一幕。
  小姨父赶紧说,“我妈还有事,就不吃饭了,要赶紧回去呢。”
  “再急也要吃饭了再走啊。”虽然外公也不喜欢PP,但是既然结成亲戚了,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啊。

  结果外公一邀请,PP又光明正大地进门了。
  大家正在摆桌子,端菜,一看外公进来后面还跟着PP和小姨父,一惊,不知道这是唱哪出。“你们也太没出息了(家乡话,就是差一点教养之类的话),来客了也不请人家坐,也不留客吃饭。”外公一进来就对大家说道。
  “切”,我们都在心里说道。
  添了副碗筷,大家都落坐了。
  席间,PP对小姨说道:“XX,现在你进了我家的门,孙子也生了,以前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好好跟YY(小姨父名)过日子。我呢,现在也不需要你们伺候,我还能自己动,你们以后只要每个月给我寄点生活费就好了,多少倒无所谓,看你们的能力。XX从小家里条件好,没吃过苦,现在可要吃苦了,光靠YY还是不行的……”小姨还是没吭声,低头吃饭,我妈可不干了:“阿姨,我们家为什么不同意XX和YY的事情你怎么就没好好想想呢?你家里连竖根棍子的地方都没有,哪家敢把姑娘往你家里嫁啊。我们XX在海南也没靠YY养啊,要生小孩的前一天还在卖冰棒……“倒豆子似的,我妈把在海南的生活情形都说出来。

  生孩子?女人哪个不生孩子?我当年生YY他们兄弟四个,也没谁拉我一把啊。现在的人啊,怎么就这么娇气。。。。。。”一个人在那里说,没人理她。
  酒足饭饱了,PP打着嗝跟外婆说:“亲家,你可要忙喽,要带五个小孩(我和弟弟,两个表妹估计把这小表弟也算上了),还要种田种地。命不好啊。”小姨父拉了PP一把:“吃饱了赶紧回来,还在这里做什么?有事没事别来了。
  天也差不多快黑了,大家又不理她,她也就走了。晚上九点多,小姨父的弟弟骑着自行车来喊小姨父:“哥,你快回去看一下,妈跟王婶打起来了。”小姨父一想人家家里两个儿子,还有丈夫,万一动起手来,他妈可吃大亏了。王婶是他堂哥的丈母娘,也是住在家属平房里的。小姨父十二点多了才回来,小姨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也不说。第二天外公上街给弟弟买鲜牛奶,路上听人家说,小姨父妈把王婶家刚放在鸡窝里孵小鸡的12颗鸡蛋给偷了,被人揭穿后还说拿的是她侄子的,她拿了又怎么了。

  敢情送来的鸡蛋是在偷的孵小鸡的蛋,外婆赶紧把那六个鸡蛋扔到门前河里了(呵呵,污染环境了)。另外,估计PP来这趟还有个目的就是想告诉小姨,让她带孩子,没门儿。不过好在小姨也没打算让PP带,反正只是卖冰棒,带着孩子也一样的卖,只是苦了孩子。
  然而,鸡蛋事件还没有结束。
  PP在家里越想越气,不就是在那个婆娘家里拿了几个鸡蛋?再说了,那婆娘还是不是靠俺侄子养着,买鸡的钱也是俺侄子给的,没买鸡哪里来的鸡蛋。算来算去,这还不是我老X家的蛋?想到这里,PP一屁股从床上坐起来,穿好衣服,到隔壁家开骂了:“姓X的,你给老娘站出来,咱俩好好说说,明明是俺老X家的东西,凭什么说我偷的!“

  隔壁王婶也不是好惹的,跳出大门就应战了。
  战争越演演烈,由口舌之争发展成拳脚相踢,无奈王婶在家养尊处优,长期未锻炼,渐渐败阵下来。PP轻蔑地看了眼王婶:“就你这身法,还敢跟老娘较量。”说完,扭着水桶般的水蛇腰,回家睡觉去了。
  没过半小时,侄媳妇骂上门了,“你个老不死的,也不看看住的是谁的地盘,敢对我老娘下手,有本事你出来跟我单挑。”PP一听声音,吓得在被子里动都不敢动了。这侄媳妇在婆家可是出了名的,虽然最小,但把三个大嫂两个姑姐治得服服帖帖。肯让PP住这厂里主要是看在小时候吃过她的奶,不想被人戳脊梁骨,不然早就将这老太婆扫地出门了。

  侄媳妇回到家,看着头发都被扯掉一把的老娘,越想越生气,撒腿跑回家,拎起她老公老A的耳朵,“限你三天之内让你家那死太婆搬出去,不然我带着儿子跟你离婚!”老A可是个怕老婆的主,平时也知道自己婶娘的脾气,如果不是看小叔早逝,她一个人拉扯四个孩子,老了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才懒得理呢。现在动了丈母娘,老婆也不会这么轻易地放过她,反正老三也回来了,让她跟老三走可能日子还要好过点。

  晚上,老A提着元旦时别人送的红酒,上门去了。绕来绕去,绕到重点上了。“婶,老三回来了,带着老婆和儿子,看样子比以前强多了啊。”
  “那是当然,我们老X家就老三读的书多,读的书多作的怪多(家乡话,意思是读的书多脑子灵活,能想出很多主意),你看,这才出去几天,什么都有了,俺以后可有福享了。”
  “哦,那就好,俺也希望你能享福呢,辛苦了一辈子,是该好好歇歇了。”
  “可不是,老三这次是要接我走咧。”
  “呵呵,婶,那得恭喜您啦。”
  寒暄一阵后,老A要走了,PP把他送到门口,“婶,别送啦,您什么时候动身告诉我,我一定去送你啊。”老A大声地说。
  对面的快嘴婶探出头来,“哟,老A啊,这是要把您婶送去哪儿啊?”
  “哦,是俺老三有同息了,要接俺婶去享福咧。”老A愉快地说。

  快嘴婶恭维了几句,关门了,老A也哼着小调回家了。
  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PP拎着小包袱上我外婆家了。
  来的时候,差不多中午十二点,我们家乡的习俗是中午吃团圆饭的。我们几个孩子乐得蹦上蹦下,不亦乐乎。看到PP到了门口,我马上跑进屋报信了。
  可是,除了外公,其他的人都像没听到一样,还是自己做自己的事儿。外公知道那天的事情后也没办法,已经成亲戚了,难道亲戚串门还不让进?
  “亲家,亲家。”
  “哟,你老人家来了。”外公从院子出来看到了已经站在堂屋的PP。

  “是啊,这大过年的,怎么也得跟儿子一起团年(吃团圆饭的意思)嘛。”PP说道。
  “应该的应该的。”外公说道。能有什么办法呢,小姨跟了小姨父,只有搞好关系才会让小姨少吃点苦。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不一会儿,所有的菜都上齐了,开饭,席间无话,气氛沉闷。
  吃完饭,我们都去拜山(到祖坟地拜祖),留下外公和小姨父还有PP。
  PP对小姨父说:“老三啊,你爸去年早,妈一个人拉扯你们四个长大不容易,现在你们成家了,我也该享享福了。你大姐家条件差,家里还有四个老人(公公婆婆,婆婆的公公婆婆)老二端午的时候动了手术,媳妇脾气差,自从进了门我就合不来。XX呢,我从第一眼见到了就打心眼里喜欢,再说了,(转头对着外公说)您家教出的女儿出了名的孝顺,大家都知道呢。所以,妈想跟你们一起到外面见见世面。我一把年纪了,说不定哪天就去了,你可是我最疼的儿子……”

  “行了行了,你这脾气,跟谁都合不来,XX跟着我,什么苦没吃过?我不想让她再受你的气了,我什么都不能给她,我没这个能力,但是,基本的保护我还是要给的,怎么说也是我老婆,还给我生了小孩。这个事情你就别想了,在家呆着也很好,我们在外面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光鲜,我们只不过没让肚子饿着而已。”小姨父沉张脸说道。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