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盗墓家族
作者:
秋歌渔夫
日期:2010-7-1 21:11:29
引子
我四叔说,我们家祖上是清朝皇宫的秘使,专门掌管朝廷的秘密。至于掌管的什么秘密,每一个秘使都不同。我也问过爷爷,爷爷说是祖上是专门负责调查全国大型陵墓的位置的,通过研究陵墓的风水从而建立新的陵墓,从而稳固江山,泽被后世。不过四叔不那么看,他觉得那可不是研究什么风水,而是清朝政府欠外国列强的钱没法还,只能靠挖别人的祖坟来还钱。
祖上连续三代当密探,从道光年间一直到慈禧死后。那时候清朝有十二大密探,这十二大密探按照十二生肖编号,相互间并不联系,只对皇帝负责。皇帝和密探有一个小匣子,这个小匣子只有密探和皇帝有钥匙。后来到了晚清,这些人一直被慈禧掌控着,到清朝灭亡时,各大密探就不知所踪了。
我们家祖上李乘风是清朝十二大密探之一,四叔说,这些密探在清朝灭亡的时候,有的回到老家,有的依附了军阀,有的改行了,有的出国留洋了。
我要说的是我们家的故事。自慈禧死后,朝廷和这些秘使逐渐失去了联系,而每个秘使携带着各自的一枚纯金“大内密刺”令牌离开了皇宫。祖上深知秘密知道的太多会引来祸害,所以他回到徐州,希望安享太平。可是秘密还是被传了出去,袁世凯派人找到了祖上,并把当时的十二大密探公布了出来。祖上无奈,只好再次秘密去了北京。好在袁世凯没有多久就死了,祖上就偷偷的再次回了老家。
这次祖上没有再去徐州,而是去了徐州不远的安徽省灵壁县。这个县距离徐州不远,由于相互间隶属于不同的省份,所以不会轻易查到祖上的身份。祖上到了一个很多李姓的人家的村子,续上了辈分,办置了一份宅子,这次果然没有人再找来。
过了几年,祖上买了很多的土地,大概方圆二十里的土地都属于李家。本来按说可以再买更多的土地,可是祖上怕树大招风,就没有再扩大土地,而且一直善待乡里。
到了淮海战役以后,太爷爷把土地交给了共产党,因为是主动交付的,所以后来也就没有为难我们。建国后,家里一天不如一天,已经看不出地主的痕迹了。由于出身不好,反倒是比一般人家穷苦的多。据我爷爷说,要论出身,谁都不会想到我们家就是地主,反倒像根正苗红的无产阶级。
不过也是因为祖上有了大内秘使的历史,我们家才有了后来的故事。
日期:2010-7-1 21:14:00
第一章 村子里的他怎么死在古墓里(1)
我要说的故事要从1957年开始说起。57年的时候,虽然是解放八年了,但是经济上依然不如意,城市里大家节衣缩食,农村是饥一顿,饱一顿。困难时期,村里每一家都有人饿死。
在我们的历史课本,我总是能看到一些发生几分钟的历史用几页的篇幅长篇累牍的去描述一个历史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但是有的几十年的历史被会这些史学家们一笔带过。回忆历史,往往那些越是记忆深刻的历史,描述的文字越是少。比如六零年的三年大干旱饿死了多少人,从来没有人做过统计,或者说根本无从统计。
我们的村子叫做全集村,所在的村子很大,有三千多人,不过村子人多,饿死的人也多。在村子东南角有一个洼地,洼地不断有人扔死人进去,老一辈的人都叫那里是“乱坟岗”。由于天气炎热,滋生瘟疫,人受瘟疫感染后,死人就更多了。乱坟岗晚上是没有人敢去,因为那里都是死人。每年扔到那里的死人数不胜数,家里有个席子的还裹着席子,没有席子的身上只有件破旧单薄的衣服了。
那个年头死的人多,乱坟岗对于我们村的人来说是禁地,平时很是忌讳。忌讳提起乱坟岗不仅是因为乱坟岗扔了很多的死人,还是因为乱坟岗出的怪事多,都是看到鬼火和晚上有人在那里唱歌什么的。这些怪事有的是以讹传讹,有的是人亲眼所见,但是具体真的是什么样,事情隔了那么多年,也不能论证了。
我爷爷住的那个村的隔壁村子是方圆五十里最穷的村,每年到春天四五月份青黄不接的时候就会没有吃的。那年所有的粮食,树叶都被吃光了,人都快要饿死的时候,村书记决定带领全村出去要饭,这在当时绝对是壮举,但是也绝对不是个例。可是人刚到县城就被县里面的领导给拦了下来。书记说,村里已经没有任何能吃的了。县长说他不管,但是绝对不能讨饭,说讨饭是给社会主义抹黑。之后县长叫人就用枪架着这些人回了自己的村子,这些村民回去之后没有粮食吃,就活活饿死了。饿死后的这个村子,连续好几年没有人去,直到重新分地,这个村才有人住进去。不过那个村子是一直没有人住,后来镇子里觉得那里邪气挺大,就在那里建了一个小学,希望借以震慑那里的邪气。
经济不好的时候通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可是经济不好有经济不好的好处,那就是娶媳妇容易。虽然说爹妈总想让自己的女儿嫁个能吃饱的好人家,可是养个闺女还得给粮食吃,自己都吃不饱,又拿什么去养个闺女。 越是慌乱的时候,越是争相嫁女。爷爷说,很多地方都主动说亲,十五六岁的姑娘就嫁出去了。不过当时我们家经济环境是比较差的,为什么那么说,因为当时到处抢新郎,唯独我爷爷到了二十八还是没有找到媳妇。
可能是祖上积德比较多,到了爷爷二十九岁那年,爷爷的婚事终于出现了转机。
过年的时候,村里每家发六两猪肉。这六两猪肉对于一年到头不沾荤腥,甚至吃不饱的村民来说太馋人了,恨不得一口吃到肚子里。由于肉少,一家人就得商量怎么吃这六两猪肉。
我太爷爷虽说不能说是见过大世面的,可是见识毕竟有些不同。他说过年时候家里会来亲戚,这肉咱们不能吃,要留着招待亲戚。可是太奶奶说,肉太少怎么招待亲戚。按说这肉就这么一丁点,当然是切得越小越好,小就多嘛。可是太爷爷认为不能那么做,切得小人家会说咱们小气,咱们不切,就一个整肉,这样谁也不会抢了。全家都觉得这个主意比较好。
过年的时候,爷爷果然按照太爷爷说的一块肉不切一刀,吃饭的时候,亲戚都不好意思去夹那块肉。结果一直到过年出了正月初十,这块肉还是一下没动,家里人也舍不得吃。正月十四晚上,家里正想商量怎么吃这块肉的时候,门外有人敲门,敲门声音比较小。我爷爷还想这个时候谁来串门,开门后却发现一个约五十上下的老汉躺在门口,我爷爷赶紧把他扶进屋里。
太爷爷知道这个老汉是饿得不行了,就赶紧让我爷爷做饭。爷爷做了饭,还把那块肉切了给老汉吃。老汉吃到肉后,不由得放下筷子,说不吃了。他看到我们家经济情况也不好,竟然拿肉给他吃,非常感动,但是说什么也不愿吃这肉了。
老汉说:“你们也不容易,这肉肯定是你们一年的里面买的仅有的肉,我不能吃。”
我太爷爷没有说话,我爷爷却说话了,“大爷,这肉你就尽管吃,您肯定饿了,我们都吃饱了。再说了,你是客人,我们哪能怠慢了您。”
老汉说:“好小伙子。”于是老汉也就不客气的把肉吃了。吃完后,老汉就和我太爷爷拉起家常,老汉看了看我爷爷,问太爷爷:“老弟,你这娃年龄不小了,是不是还没有结婚。”
我太爷爷说:“家里太穷,谁能看得上我这儿子。”
那老汉一拍大腿,说:“别人看不上我能,我有个闺女,刚好合适。你们不嫌弃就嫁给你这儿子,我看他就不错。”
于是我爷爷就娶了我奶奶,对于他们的故事,可以说是非常传奇。奶奶家是河南洛阳的,姓邱,据说我奶奶年轻时候特别漂亮,嫁给我爷爷也是村里议论了好长时间的话题。
不过这个话题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那个时候还是吃不饱,饿死的人还是有,爷爷家还是很穷。但是似乎从那以后,我们家就好了一点,倒不是爷爷的岳父家有钱,而是奶奶总是在眼看要断粮的时候变出一些玉米面来。那时候的玉米面是十分不得了的事,因为能有高粱面就十分不错了,要是有红薯白干面就小康了。而家里总有玉米面,怎么能不让我爷爷好奇呢。
由于我们家风一直比较严,爷爷一直怀疑是奶奶偷来的,可是奶奶又不像是那样的人。这天中午爷爷跟踪奶奶,看她从哪里弄来的面,要是偷的,他可是饶不了奶奶。爷爷走了约半个小时,发现已经到了公社粮油门市部,就见奶奶掏出了一个手绢,手绢里面包着很多的钱,有大票有小票。
爷爷很好奇,因为他从不知道奶奶有那么多钱。当时他也不好多问,就自己悄悄回了家。等到晚上奶奶回来的时候,爷爷就把奶奶拉到了自己的屋子,问奶奶是不是嫁来的时候,是不是从家里带了钱,奶奶说没有。爷爷就问,既然没有,那哪来的钱买玉米面。
奶奶问,你怎么知道我买玉米面。爷爷就把跟踪的事说了,奶奶也没有生气。她说:“长德啊,我不是有意要瞒你,你救过我爹,我要报答你们家。只不过钱从哪里来的我不能说。”
爷爷立马就火了,说:“你不跟我说,还能跟谁说,你要是偷来的,我今天不饶你。”
奶奶一下子就急哭了,说:“我没有偷。”奶奶那么一哭,太爷爷就进来了,看到我奶奶一哭,我太爷爷也不管什么原因,上去就给了我爷爷一巴掌。太爷爷知道这个媳妇来的不容易,所以平时和太奶奶就特别护着奶奶。爷爷自然不会还手,就坐在床头不说话。太奶奶安慰了好长一会奶奶,这事才算过去。
不过爷爷发现隔三四个月,奶奶就会去一次县城,每次回来后,甚至还能有顿肉吃。那时候的肉味道香,特别是一年也难吃到一次肉的村民,一丝的肉味也能闻到。买来肉后,白天不敢炒,要等到夜里大家都睡觉了,才敢拿出来炖了,然后快速吃了刷锅睡觉。
爷爷问奶奶哪里来得钱买肉,奶奶就说是卖鸡蛋挣得。可是这除了猪肉,还剩好几块钱怎么说呢。爷爷也不好多问,只是知道他老婆卖的鸡蛋至少比别人贵五倍。他记得就是怀我爸的时候有半年个月没有去县城,其他都按时去,而且还不让爷爷一起。爷爷问为什么,奶奶说卖鸡蛋不是大老爷们干的事。
说起来,自奶奶嫁进来后,家境一年比一年好点,有时候还能接济下邻居。由于奶奶存
日期:2010-7-1 21:17:00
说起来,自奶奶嫁进来后,家境一年比一年好点,有时候还能接济下邻居。
由于奶奶存了些钱,家里也没有饿着,依然比别的家过得好些。只不过这个情况只维持两年,到1960年冬天的时候,由于大旱,村子里减收的厉害,往年四五月份的时候才会青黄不接,而那年还没有进腊月就开始断粮了。
到了腊月八的时候,很多人开始逃难了,离开了村子,留在村子里的都是年老的走不动的和那些不知道该往哪里走的小孩。这时候很多家庭几乎是分崩离析,个人逃个人的,过年的时候能回来就回来,回来不了就只能等着夏天收麦子时候回来,因为留在家里之后拖累家人。至于老人孩子只能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他们要是能要到粮食就吃一顿,要不到就没有办法了。
到腊月二十四的时候,村子里每天都传出饿死了人的消息。那个时候因为奶奶预先在家里的床底下藏了两口袋红薯干,每天煮红薯干,还能勉强支撑。据爷爷说,那个时候是奶奶最瘦的一段时间。
年初四的时候,按照习俗,大家要相互走亲戚,接自家女儿回家过年。当时奶奶的父亲和哥哥来了,由于爷爷一家只能吃一点用红薯干煮的稀饭,这次也拿不出肉来。平时是水加的很多,只要能不饿死就行。这次因为是奶奶的父亲来了,红薯干放的就特别多。
可是正当一家人吃红薯稀饭的时候,外面传进来一股肉味,这股肉味十分香,从来没有闻到那么香的肉。我爸那是还小,闻到肉就往外跑,被爷爷提了回来,锁在了屋子里。
奶奶也是好奇,为什么会有肉,奶奶的父亲就说:“真是作孽啊,这味道我闻到过,这是人肉。”全家人脸上都出现惊恐的表情,都吃不下去了。只听别人说过吃人肉,还没有见过,这是第一次被自己撞到。
过了几天,姓刘的那边有人在大哭,围观的人才知道那天是刘老八吃了自己的外孙。
刘老八的几个儿子都出去逃难了,家里没有粮食也没有别的人了。过年的时候刘老八饿了一天。年初二,外孙跑了十几里路来外老爷这里要吃的,刘老八很高兴,马上去挑了两大缸水。刘老八外孙问这是干什么,刘老八说,做饭给你吃呀。外孙很是高兴,过会就见刘老八加了一锅水就问,外老爷这是做什么好吃的。刘老八古怪的笑着,对外孙说:“过会你就知道了。”
等水开了,刘老八就把外孙给剥了吃了。
过了几天,刘老八女儿见儿子不回来就来找,刘老八说外孙没有来。但是刘老八女儿看见儿子的小鞋和一堆骨头,心里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所以在刘老八家门口不停的哭喊。
这事着实轰动不小,毕竟在我们当地还是第一个发生人吃人的事,还是外老爷吃自己的外孙。自那以后,大人们都不让自己的孩子去走亲戚了。
六十年代的时候,生产力比较落后,没有挖掘机,但是排水又需要疏通河道,所以只能靠人力开挖河道。夏天时候天气热,又是雨季,不适合开工,自然任务落在了深秋以后。平时这个苦力活没有人愿意干,但是那年给挖河道的人给每个人补贴粮食,全部是玉米面,所以那年的去的人特别多,几乎村里没有逃难的劳力都去了。
过年的时候,挖河休息很长一段时间,一是因为太冷了,二也是也是为过年放放假。过了正月十五,爷爷他们又要去挖河了。那时候挖河经常搭伙一起干,几何人包了一块地,挖好那天就可以休息了。爷爷力气比较大,大家都很想跟爷爷一块挖。开始爷爷同意了,可是后来发现这些人全部偷懒,就他一个人卖力的挖。
那天那几个人都推说自己拉肚子,一直都天黑了,他们几个人包下的地还没有挖完,只有爷爷一个人挖。因为为了多赚几个公分,经常有人加班挖河,所以那天爷爷也不得不加班把白天没有挖完的河道给挖了,不然几个人的公分都会被扣。
爷爷挖到快十一点的时候,想小便,晚上的灯光比较暗,他看着远处的人比较多,就想去个远点的地方小便。正月二十日十一点的时候,月亮已经出来了,虽然是半圆,但是足以照亮户外。爷爷越过河堰,走了十五六步,因为走得快,左脚突然掉进一个坑里面。这坑特别深,没有踩到底,要不是爷爷反应快,用手快速撑住地,肯定会受伤。爷爷赶忙把腿伸出来,揉揉脚,脚没事,却发现刚才自己脚踩的那个地方是一个非常深的洞,这个洞好像是挖出来的。爷爷很是好奇,就想知道这究竟是什么洞。
话说祖上虽然避讳自己做密探的过去,可是对家里子孙还是直言不讳的,毕竟不传下去,很多东西就失传了。爷爷没有见过祖上李乘风,很多清朝的事,都是太爷爷告诉爷爷的。太爷爷说,袁世凯召回那些清朝密探并不是想给自己找个好的陵墓,而是当时国力太弱,必须开挖陵墓。帝王陵墓他不敢开,一者会遭国人唾骂,二者他也怕以后别人开他的陵墓。袁世凯只想找到这些密探开一些不太有名的王公陵墓,那样别人不会注意到他再挖陵墓补充军饷。。
当时祖上已经掌握了全国的很多陵墓,并按照朝代汇编成册,制成一部书,叫做《王公陵寝纲目》。这里面还总结了各个朝代的陵墓特点,以及如何建造的方法。
爷爷说自己年轻的时候胆子很大,那个时候就想下去,他猜想那肯定是一个墓,他用了一个石子扔了下去,听声音好像有五六米深。听说墓里面会有洋钱,可是没有绳子,自己下去没有办法上来。
他想了想,就用一块大石头把洞堵住,然后找了找了干草撒在上面,回去把白天挖剩的土给挖了。第二天爷爷刚要去挖地,队长来了。爷爷心想难道是自己发现洞的事被他知道了,正想着,队长说:“长德啊,光胜叔生病了,回家了,现在没有人做饭,听说你做菜不错,以后就你做饭吧,挖河的事你就别管了。”
我爷爷那是一百个同意啊,可就是苦了和我爷爷搭伙的那几人,再也没有办法占便宜偷懒了。
当了大厨的爷爷,可就不用下河出苦力了,每天就忙固定的一段时间。因为闲的时间多了,就琢磨那天晚上脚下踩着那个洞的事,他想找个没有月亮的晚上去看一下。于是爷爷就注意了下工地的缆绳的位置,然后借了一把手电,借着买菜的机会又多买了六节大电池。到了正月二十九的晚上一点多,大部分都睡觉了,爷爷身上带上了切菜的大菜刀,一把手电,一个二十米多长的绳子向那个洞进发了。
黑灯瞎火的,爷爷凭着感觉走到了那个地方。有洞旁边的几棵大树做参照,爷爷很快找到了石头,见四下无人,就把石头搬了过去。爷爷用手电筒往洞的下面照了一下,发现有个一米半深的洞,然后这洞往斜下方纵深出去。爷爷知道这就是盗洞,很有可能是别人进去过了。
如果说别人进去过了,自己再进去就没有必要了。可是那个时候家里确实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了,的确缺钱花,再想家里的钱都是奶奶弄来的,自己似乎还没有发挥什么本事,觉得太丢脸了。再说里面就算有洋钱,墓都被别人挖了,那还有什么钱。可能是爷爷的好胜心作祟,也不管下面有没有洋钱,就想下去。爷爷把绳子拴在树上,系了一个死扣,另一端系在了自己腰上。这绳子特别粗,拿菜刀砍还得十几分钟,也就不担心绳子会断。
系好后,爷爷就拿着菜刀准备下去了。爷爷刚要迈腿下去,突然一阵风刮过来,冻的爷爷打了一个很大的喷嚏,这下爷爷突然觉得有点怕了。虽然爷爷常抬着死人去乱坟岗,可是晚上去坟墓底下还是第一次。想了想,爷爷还是下去了,毕竟被鬼吓死比饿死强。
爷爷拿绳子揽住腰,把手电光照向洞里,自己顺着绳子往下滑。到了洞底下后,爷爷借着手电光顺着斜下坡向下爬,爬行了四五米,到了一个悬空的地方。爷爷往前下方照了一下,确定这是一个墓室,而是墓室还很大,有七八平米的样子。他没有听说那个时候谁有那么多的钱修那么好的墓,但是也
日期:2010-7-1 21:19:00
爷爷拿绳子揽住腰,把手电光照向洞里,自己顺着绳子往下滑。到了洞底下后,爷爷借着手电光顺着斜下坡向下爬,爬行了四五米,到了一个悬空的地方。爷爷往前下方照了一下,确定这是一个墓室,而是墓室还很大,有七八平米的样子。他没有听说那个时候谁有那么多的钱修那么好的墓,但是也来不及想。家里传下的图谱也没有这个陵墓,那么就应该是个小型的陵墓。爷爷把手电往脚下一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在自己脚下有两个死人,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吃了自己外孙的刘老八和本村的赖皮汉。
爷爷当时就有种想冲回地面的想法,可是正要往上爬,手没有抓稳,一下子滑掉了下来,掉进了墓室,坐在了赖皮汉身上。这赖皮汉是刘老八的侄子,本来就好吃懒做,跟着刘老八更是没有干过什么好事。爷爷在看这两个人身上并没有什么伤,但是地上到处是血迹,看上去十分恐怖,尸体也翻动不了。
爷爷觉得反正是进来了,总不能退回去,至少要先搬罐洋钱再走,永远埋在地下太可惜了。爷爷先是拿着手电把墓室照了下,发现墓室虽然有股臭味,但是勉强还能呼吸。墓室空气长期没有流通,虽然上面开了洞,但毕竟是洞口在上方。爷爷想了下,不能长时间停留在这个墓室,应该尽早离开。
沿着墓室走了一圈,发现这个墓室四方四正,长约四米,宽约两米半,墓室里只有一口棺材。这个棺材比较怪,身形巨大,不像一般的棺材。棺材的材质为巨石,一个人根本抬不动棺盖,看上去至少有五百斤。
在墙的四角处还有很多竖起的刀,刀剑往上,很是锋利,每个角落四个,呈矩形排列。爷爷突然觉得刚才如果不是赖皮汉和刘老八在那里躺着,自己怕是也给这刀穿透了。
看到这里没有钱,爷爷觉得很是失落。正感到失望的时候,发现墙上有很多画。这些话跟那些书上的图画有着很大的不同,全部是佛像。图画上的佛像笑着,表情诡异至极,爷爷总是觉得这些画上的人在看着他。他越看越是觉得心里毛毛的,好像这些人要把他带走似的。看得他不禁的后退一步,他后退后觉得有个硬的东西在抵着他后肩,他好长时间都不敢动,转过身才知道是碰到棺材了。
这时他听到嘶嘶的声音在响,他心里更觉得毛了,他这回是再也不想呆在这里了。他赶紧往出口方向跑,跑到出口,他分辨出来了,这个嘶嘶的声音是来自棺材。
“难道真的有鬼”,爷爷第一下就想到这有鬼在作怪。爷爷赶紧往上爬,可是那个墓室很高,一下子上不去,却听那个嘶嘶的声音离开棺材了,往自己这边靠近了过来。爷爷不敢回头,踩着赖皮汉的尸体往上就爬,一个用力就爬上了洞口。正庆幸的时候,自己的腿似乎被什么拉住了,上不去。爷爷想怕是这鬼拉住自己的腿,命没有了。不知道从哪里来得勇气,爷爷对下面照了一下,回头一看,却见一条青色的大蛇正缠着自己的腿。这蛇大概三米长,有小孩胳膊那么粗。爷爷这才知道刚才嘶嘶的声音是这大青蛇发出来的。
知道不是鬼,爷爷也来了劲,脚借着蛇的自身力量往下甩,可是那大青蛇也十分有力气,怎么都甩不掉。虽然甩不掉,那蛇也不能往上爬,爷爷就使劲把腿往那墙上砸。砸了好大一会,可能是因为墙是土质的,大青蛇一点事都没有。不过也是,砸着自己都不觉得疼,更别说那么大一条蛇了。爷爷小时候听说,大青蛇怕光,就用手电照蛇。可大青蛇好像不怕光,硬是从自己背上爬了过去,还好没有去咬爷爷,而是顺着洞口往上去,出了洞口了。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