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作者:
恩若瑜春
日期:2010-6-9 16:25:00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70后我的JP人生)
第一节贱 命
黄毛丫头
何三在家里是个不讨人喜欢的黄毛丫头,不但脾气急躁,污言秽语也时常从何三的歪嘴里迸发出来。何三最憎家里吃豆子类食物,因为她无法咀嚼到豆子,而每天只有一餐饭对全家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何三哭闹完后仍要把豆子囫囵吞下。
何三只上过小学一年级就没去上学了,原因很简单:大弟二弟没人照看,第三个弟弟即将又要出世,家里需要帮手。全家倚靠父亲卖猪肉微薄的收入维持生活。
何三有个大她三岁的大姐,这大姐曾被算命子批命,说是“富贵命”一辈子“荣华富贵”,这何三则是个“穷苦命”到老还会“要饭讨口”,大姐从小时起就开始了相对何三来说的“富贵命”。
进入社会前何三几乎就没有穿过一件完整的衣裤。冬天的日子比较艰难些,暴露在外的手脚总会冻得通红长满冻疮,晚上姐弟们全部挤在一张床上睡觉,一张破被子自然会是抢夺的目标,寒夜中磨练孩子们的耐寒力已是常事,好在四川的冬天还不是最冷。
幸存者
何三的外公家里是富农,家里常年有长工为他们劳作,只是这幸福生活在1949年到来时被“打土豪分田地”了。何三的外公无奈之下把千金女儿许配给家里最踏实可靠的长工,也算安心了愿,这长工就是何三的父亲。
何三的母亲之前还生过1个男孩,虽然很是欢喜,但在两岁左右出麻疹夭折了。后来陆续生了两个女儿,到第三个又是女孩的时候,何三母亲几乎没了耐性。
何三的二姐在两岁多时吃东西吃撑,拉肚子给拉死了。何三在同样两岁多的年纪,晚上睡觉时被老鼠把头啃烂,大人看着何三满头是血没有反应,以为死了,试着拿点吃的放在何三嘴边,居然吃桨了起来。
何三是3、4岁后才开始蹒跚走路。何三以及后面的4个弟弟都算幸运,最终是活了下来。在最小兄弟后面本来还有一个兄弟的,只是刚生下来不到一个月,被何三的母亲睡觉时不小心给压死了。何三看着死后嘴巴张得大大的兄弟很是惋惜,想用手帮他闭拢嘴巴,可无论怎样就是无法如愿,后来父母让二弟和三弟拿出去随便找了个土炕给掩埋了。
这样的事情年幼的何三并不少见,何三父亲相熟的一家人,因为生了好几个女孩,当新生儿又是女孩时,这家父亲完全没有了耐性,用栓猪肉的细绳子套住婴儿的脖子挂在门背后,第二天唤来拾荒匠给几个小钱就埋了去。
何三母亲虽然脾性啰唆,做事疲沓,其实手也挺巧,在刚结婚那正自个儿还时常画点花鸟绣绣枕巾纳纳鞋底,随着孩子接二连三的出生之后,也逐渐没了心情。
日期:2010-06-09 16:43:35
忿恨
何三的大姐有时从学校回来,拿出用雪白纸巾或手巾包了的饼干糖果,一身破烂而污糟的何三看得既是羡慕又直咽口水。生活在学堂里的大姐不喜欢满身脏污一点都不文明的何三,这些糖果通常也就没有何三的份,何三总会在这时向大姐吼叫一番,吼叫也没用,无可奈何的何三把街上听来,以及母亲对自己的一些谩骂,一股脑重复在对自己置之不理的大姐身上也成了常事。
虽然两姊妹几十年来几乎就没和气过,仍然不影响何三对大姐的崇拜与跟随。
虽然大姐进了学堂,吃穿比自己好,让何三感到忿恨的是母亲仍时常偏袒大姐。大姐吃饭问题是在学校解决。
有次何三从外面干完活回来饿得肚子咕咕叫,看到灶台上一碗面条,有油花的面条在家里是不可多得的食物,何三很是欣喜地想端来吃,却被母亲即刻喝住,说是留给马上回来的大姐。
饥饿的何三不顾一切与母亲理论,结果换来母亲一顿恼怒成羞的棍棒,并用壮实的臀部坐在何三的头上令她怎样都无法叫出“救命”两字,何三以为自己这次是必死无疑,隐约中听到有个歇斯底里的童音在吼“起来。。!你不起来。。我砍死你!!”
压在何三头上的身体终于移开,何三缓过气来。昏眼中看见5岁的二弟手上正高举一把菜刀指着母亲,何三早已不知道哭泣,从地上爬起来去摸自己生疼的脸,看着在院子上方围观的邻居七嘴八舌,一边把嵌进皮肤里的石子一粒粒抠出。
何三的父亲在家时较为公平些,但大多时都在外忙工作,无法把多点的公平给到何三,这只能成为何三的期望。
有和善的邻居家里偶尔吃不了的馊饭剩菜,时常唤来饥饿中的何三乐颠颠的吃下,令到何三很是乐于帮别人干这干那。
曾有街坊小孩玩丢5元钱,有人怀疑到衣衫监篓的何三身上,只因她那天在到过这家,何三母亲不问青红皂白把何三打骂一通,几天后邻居在柜子缝隙里找到,还给了委屈的何三一个清白。
但另一次何三就没那么幸运了,父母为了修缮破败的房子积攒了一些钱,后来不翼而飞,无凭无实的何母很固执的推断一定是何三干的,铁嘴鸟般的何三并没那么容易就范,后来接连几天的严刑逼问,何三招了。
何母在一些质疑的邻居跟前有些得意,只是让何三指认窝脏点的时候全都扑空,也许是把何三打失忆了,最终一直没能找到。
两个月后因为另一起失窃事件邻居抓到一条街上的二痞子,在派出所二痞子如实交代了几起偷盗事件,其中就有何三家丢钱的事。
何三得知此事,比肉体难受N倍的屈辱终于得以释放,对于亲身母亲的打骂何三只能更加麻木。
日期:2010-06-09 16:51:40
药未到病先除
何三9岁时生过一场病,下半身发肿,后来连肚子肿得象怀胎7月的妇人。有邻居看不过去,给何三的母亲说“何家,给你三女去看看病吧,留下以后干活也好啊”,何三母亲头也不抬地说“没钱”。
后来邻居借出5毛钱,结果看病抓药花了1毛多钱,剩下的钱何三母亲拿去买了些猪肝和豌豆尖,晚上做饭时把这两菜炒在一起。
这久违的香味令何三忍不住伸出筷子要夹来吃,大姐不禁骂到“三猪,你不想活了啥,你不能吃油的!”何三夹了菜放进嘴里,“我吃了死了也心甘“,难得何三母亲没有啃声。
何三很久没吃到如此美味的东西,那晚把这“最后的晚餐”吃了个饱,怪事就在饭后1小时后发生了。
何三坐在凳子上放了两个屁,有些想上厕所的感觉,刚站起身,穿在何三身上母亲那条肥大的裤子一下掉在了地上,何三的大肚子出乎意料的居然消了下去!几乎是药没到病先除。
日期:2010-06-09 18:35:53
送养
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也是全国饥荒最为严重之时,如果有人在街上吃东西那一定会成为被抢对象,穷凶饿极几乎令人们恢复到动物本能。
每天一餐的食物在何三家里也有好些天无法实现了,父亲觉得把孩子们饿死在家实在于心不忍,决定把孩子们分送出去。
何三那时12岁,能干些体力活了,父亲把何三送去乡下远亲白娘家里;怕孩子大了没人愿意收留,家里除了留下大姐、大弟、二弟,最小的三弟和小弟都送到了外乡别的人家。
何三去到白娘家里后,干的都是些上山砍柴以及一些乡下的农活,每天还能吃到1餐饱饭,晚上睡觉是在白娘家里最大的木柜子上,有床破棉絮御寒。
像个干活机器的何三,偶尔也被白娘打骂,象动物一样活着的何三,每天能吃到一餐饱饭其实已经很是满足,虽然有时想家,但少了与大姐的纠结令何三的心情还算安宁。
两年后何三父亲加入“公私合营”,进入了集体所有制后每月有了不多、却还稳当的收入,何三的母亲终于出外打工,在肉联厂干上了扯猪毛的工作,家里的收入似乎有所好转。
父母决定接回被送养的孩子们,这真是个天大的喜讯!
当这消息传来的时候,何三几乎已开始忘记自己的来路,浑浑噩噩的何三几乎从没洗过的头发已象草团一样满是虱子。
白娘担心何三的样子令堂哥难过,在回城的时候把何三的头发全部剃成光头,并把一身穿了近两年破烂不堪的衣裤缝补好,回到家里的何三也算还有了人样。
三弟、小弟也全接了回来。在重男轻女的社会中,四个兄弟后来都读了书,何三已与“上学”绝缘,干家务杂活是她生活的全部。
日期:2010-06-09 18:43:23
各奔东西
何三和两个弟弟回来前大姐已经离开家乡,因为在学校里成绩优异,被部队人员直接选送去做了军护。比起挨饿受困的平民百姓,吃穿不愁的部队生活更象是安乐岛,大姐在那以后的确开始了她的“荣华富贵”生活,后来嫁与部队医务人员,陆续生了两个漂亮非凡的女儿,几乎衣食无忧的过完她的大半人生,当真应了算命子的话。
何三回家后重复以前的生活,母亲仍是一如既往的对待她。12岁的二弟在那时期辍学做了木匠学徒,并开始了与师傅走南闯北的生活。
1年多后,15岁的何三进丝厂做了一名操丝工。何三很喜欢丝厂的工作,不但可以挣钱还可以把蚕蛹当零食,最重要的是每天能吃到两餐饱饭。
何三每月的工资都是母亲领取,何三仍很开心,与同龄人平等相处的日子令何三开始觉得生活的美好。
几年后,何三的大弟、三弟、小弟陆续进入部队服役。“光荣军属”的牌匾挂满家门上方,门口站着笑容满面而骄傲的何三母亲,何三父亲深沉的样子看不出表情,这情景定格成一张发黄的老照片。
日期:2010-06-09 18:51:16
相亲
长期的营养不良令何三发育很迟缓, 进丝厂前一直都是瘦瘦小小。丝厂两年的愉快工作以及每日饱餐, 何三的五官居然端正了,出落得花蕾般很是让街坊熟人惊异。
何三母亲爷爷的爸爸是个洋人,具体哪国人何三母亲并不曾有耐性告知她,到何三这一代6姊妹兄弟中,只有何三与三弟是棕黄头发和白皮肤特征。
何三与三弟小时候常被人误会是苏联人,混血儿也不是象现在这样叫得好听,那时叫“二转子”。那时期中国和苏联(俄罗斯)走得很近。
婷婷玉立的何三,梳着兩条棕黃色的长辮子,皮肤总是白里泛红很是惹眼。
在热心街坊的撮合下,何三与一个听说是老师的人相亲了。
羞怯的人倒是老师,躲在蚊帐旁边并没多少话语。看上去年轻的老师长相斯文而可靠,只是面颊有些浮肿,在那饥饿的年代浮肿已是普遍现象。
何三母亲希望何三多物色几个再做挑选,何三的芳心却与在老师见面之际已经暗许。教师的社会地位在那时很低,“臭老九”是他们的写照,只是教师们仍然清高。
老师品性敦厚善良,来自地处偏僻的小山村,世代务农,老师是唯一通过读书而跳出“农门”的大学生。老师虽然考上遥远的东北大学,却因为身体不好总流鼻血没能就读,实际家里也没钱继续供养他读书了。
后来只好在县城里开始了代课(民办)老师生涯,18年民办后转正,30年里教过小学和初中。他教的課有数、理、化、语文、政治、历史、图画、体育,除了英语其余都教过。
何三对知识是渴望的, 对老师自然就有好感. 虽然老师不富有还是臭老九何三仍然嫁給了他。
何三和老师在一起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爱和关怀,体验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何三总会把可口的饭菜留給老师,老师对何三的话言听计从, 每月的工资一分不少都给何三安排。
何三翻身做了自己的主人,在老师的指点下也开始能写会算。
何三,是我的母亲;老师,是我的父亲。他们相识在1962年年。
日期:2010-06-10 05:10:04
第二节 我的家庭
“混血儿”这个在被尘封了30年的中国人看来,是个既新潮又令人好奇的称谓。
80年代改革伊始,国门也同时敞开,部分有条件的国人与全球各国产生对流,不光在经济、文化方面有所交流,自然而然衍生一些涉外婚姻。
开放速度之快速,与外籍人士的交流与接纳令到很多人都没能回过神来,大多的认识仅停留在好奇感上,倒是一些高等院校毕业、有良好语言基础的群体,率先有条件产生跨国婚姻,群体文化素质相对来说算是比较高。
这不仅是需要语言基础,更需要理解和接纳异国文化的思想根基。
只是,以猛烈姿态而开放的特区以及几个最具影响力的大城市,金钱与物资的充斥令到反应灵活的人们变得实际起来,很快把来自欧美国家的人士与金钱和美好生活划上等号。
只身在外打工的未婚人士(尤其女性),对于涉外婚姻已成向往之势,并用尽各种手段达到外嫁的目的。
我的涉外婚姻,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梦想的成功,更有人说是个传奇,回想17年前的我只不过是个有近4年工龄的纺织工人,文化程度也仅是初中而已,想起这些令自己也是有些无法相信的。
如今可爱聪明的混血儿子,在香港美丽的海边拥有自己的房子,这或许真是灰姑娘的现代版。
小时候见到过父亲的笔名是“远洋”,这不禁令我心生好奇,父亲的解释是希望有朝一日飘洋过海。如今,看来是我替父亲实现了夙愿。谨以此献给我的父亲以及我亲爱的儿子。
日期:2010-06-10 08:22:34
晦暗童年
大哥从小至今最爱说的是爸爸爱二哥, 妈妈爱春儿(我), 他是个被人遺忘沒人爱的人, 母亲以前听见她会说 “你最不听话。。”,现在偶尔讲起母亲已是不置可否。
母亲和父亲婚后一年大哥来到人世,幸福快乐的日子还没来得及仔细品味,大哥就仓促到来。当新生儿降临的时候母亲无奈而失落,与社会观念不相符的是她期盼生下女儿,自己的苦难经历令她倔强的产生要扭转自己女儿命运的想法。
大哥的出世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外婆很高兴并送来一篮鸡蛋,不过在得知母亲的心思后又把她臭骂一通。父亲对于“爸爸”的身份并没很快适应而且手足无措。
母亲和父亲住在学校分配的房子里,校舍和教室挨着很近。18岁生下大哥后母亲仍象个孩子似的和学生们一起跳橡皮筋打沙包, 好几次都被不知情的老师们当作学生而叫她上课了。
更多的时候大哥像个小动物似的自然爬行生长,有两次从高处跌落的经历让母亲记忆深刻:刚会爬行的大哥有一次从父亲的办公桌上跌下到水泥地板上;另一次是在两三岁时从二楼头朝地直接跌落,把泥土的地面砸下一个弧形的圆坑,当时的情形具母亲说大哥的脑袋仿似破裂而错位,母亲赶紧象把破裂的椰壳般用手驳回原位。
大哥的智力或品性不知在那次跌落有否受到影响是无从考证。大哥一天天长大后情况是越来越不受父母所控制,大哥的性情反叛而倔强,而母亲的年轻无知令大哥似乎又重复了母亲小时候的人生,唯一的区别是大哥上学了。
多年后大哥的儿子又产生了惊人的相似与大哥更艰辛的人生:前些年去到大哥家里看得我们触目惊心,家里一切值钱的东西都没有,连锅盖都被侄子卖了去上网。大哥的儿子在性情上几乎遗传了大哥所有的性格特点,侄子是90后,社会环境变化的丰富和速度和当年大哥生长的环境已天是壤之别。在这疯狂的时代令问题少年们更疯狂。
很奇怪大哥35岁以前头发一直象刺猬般非常地硬,而后来头发却变软了脾气也可以说是180度转变,不知是生理改变心理还是心理改变了生理。
日期:2010-06-10 10:25:11
狐假虎威
大哥快4岁时母亲有了二哥,二哥从小白净嘴巴会說很讨人喜欢,尤其父亲非常开心经常逗玩二哥。
父母对二哥的重视时常引来大哥的嫉妒,有时背着父母欺侮二哥,二哥会去告狀,所以大哥挨打更多, 每次父母教訓大哥时二哥又总会让父母別打了, 还去保护大哥, 所以他两一路這样走來, 虽然从小打打闹闹其实心里也并无忌恨。
在二哥10岁后的寒暑假里,两兄弟经常在母亲的吩咐下一起去到外面拾废品贴补家用。
一次,哥俩跌跌撞撞地从外面背回两大背篓大大小小的玻璃瓶,如此多的玻璃瓶令我很是好奇,大哥抑制不住的得意说是从医院捡到的,二哥显得高兴而有些神秘。
那次的废品卖了个好价钱,二哥的神秘是因为他捡到一件背带裤,尽管带有血迹可正合他穿,爱美缺穿的二哥悄悄清洗一番自个儿穿了。
从小我与大哥一起玩耍的记忆并不太多,大哥空闲时更喜欢跑出去找自己的喜欢的伙伴。二哥出现的地方则很快会有小孩聚集起来,我骄傲的跟着二哥屁股后面感觉很是威风得意。
二哥性格很好,加之能说会道头脑灵活玩的花样很多:爬墙、打仗、捉迷藏。。有他的地方总会有一堆孩子。后来跟着父母的朋友学了些武术更不得了,身边时常围绕的孩子们很是乐意听侯二哥调遣。
有次大哥翻出一张“我是小娃儿总司令”的字幅交与父亲,熟悉的字迹令父亲很是讶异,叫来二哥通过審訊和再次搜索,找到一摞手掌大小写有名字的毛主席语录和一些现金及食物。
原來二哥把毛主席语录当作会员证1元钱卖給小孩们(那时的1元算比较多了,相当于現在50元)。那年代食物类:米、面、肉、油都是配票制,人们的生活还很拮据,在发育期的孩子却很嘴馋,他们想出各种方法从家里拿来钱和食物肉类上交給二哥,然后二哥组织游玩时再分享给伙伴们。
那时他的会员有20来个,几乎一条街一半的适龄小孩都是他的会员,其中包括一些比二哥还大的孩子。这次因为大哥的发现才被父母端掉了二哥的“集团”。
日期:2010-06-10 13:53:54
慢班生
二哥快4岁时母亲生下了我。我的到来终于圆了母亲的梦想。我,带着母亲的期盼就这么幸运地来到这个穷苦的家庭。
生下我后母亲虽然欣喜,可我的先天并不好(母亲怀孕时只喜欢吃青涩的桃子,其它的东西吃下则呕),而且早产才2000多克,出生后眼睛一直闭着很久都没睁开,母亲一度担心我是个瞎子。
40多天后当大哥把幼小的我放在凉椅里对我做鬼脸,我居然笑了,父母很讶异地放下手中的活都围了过来,看着我的眼睛居然开启了一条缝隙,那一刻无疑把父母带上了幸福的顶端。
听母亲讲小時候因为我不淘帶我是最为省心的,更多的听人讲我小時候是个不出声,很少讲話的孩子。我家后门的邻居陈老师发现我反应较为迟缓,建议父母让我上学晚些(8岁多上的1年级)。
我自己的记忆是喜欢涂鸦绘画,无伦是在地上、墻上、紙上,凡是可以写写画画的地方都会留下我的 “杰作”,小时候每到周末父亲让我们跪在地上例行反省的时候我周围的地面上总会画满图案,弄得父亲总无法严肃起来。
父母到幼儿园时老师除了说“这孩子绘画真好”就沒其它表揚了,因为我也并不合群喜欢自己一个人玩。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绘画更象是取代了我的思想和语言,并获得过大大小小的一些獎項。
现在为培养儿子看过好些相关的书籍,从书中的观点以及儿子幼稚园高度的警觉性看来我是属于有自闭症倾向的,我开始讲话也是在3、4岁后。
父母无限的爱和关怀,逐渐如人所愿我的生长发育正常起来,只是性格一直内向。
我的文化课除小学三年级前还过得去,后来的成绩愈发不能见人。记忆中父亲并不怎么过多的关心过我们三兄妹的学习, 基本都是順其自然。
可能父亲当年花很多心思用功学习就为进城, 现在他的孩子学习好不好都不会影响將來成为城里人, 或许他的工作真的繁忙沒时间为我们辅导学习。
记忆里父亲就曾为二哥辅导过漫画, 早上在父母哥哥们都去上班上学后,我仍在拼命赶写作业已是常景。学习就這样拖拖拉拉勉强考上中学。
现在想来我也不是太喜欢学习,尤其在数、理、化方面似乎先天缺陷,至今一接触数字我就犯迷糊,也从来不清楚银行卡里有多少钱。
后来上了初中正是父亲的所在学校,我决心认真学习, 真的很努力的去做一个好学生。可在第一次考試时把我的决心就彻底摧毁。
那时父亲是我们的历史课老师,为了給父亲赢挣得面子,在我背诵习题差不多后仍在考试时作弊,被当场抓住,也第一次体验有地缝可以钻下去的感觉。
那以后我的学习干劲象一列奔跑的列車一下給磕了。初一下半期学校实行快慢班制,我被分到了慢班,与一帮同样被赛选下来的同学一班,我们感觉犹如被绝尘而去的汽车丢弃在了站台一般。
初中学业的心境只能象坐上木板车去追赶那绝尘而去的汽车,而过程总是茫然而无可奈何,最终没能考取高中。落考后母亲一再催促我出去做临工,才开始留恋学校生活的美好。
好在父亲及时指引方向,认为女孩子多读一些书毕竟是好事, 经多番与母亲争取,最终让我去绵阳就读艺术学校。
这学校是父亲同事的朋友开办的,不用考试只需学费就能进去。艺校的办学条件并不成熟,先后租用了废弃的厂房和城郊农民的房子做了学校和课室,而老师则是一些兼职或退休老师,无法有一个系统而有提升效果的教程。
但还是很有好处, 让正置青春期心智未能健全的我等沒跑到社會上胡混, 另一方面还是有加强些許的自尊心。
日期:2010-06-10 15:32:18
母亲的泼辣
随着我们兄妹陆续來到人世,父亲27.50块钱的工资已不够家里开销。母亲因为生孩子的缘故无法有一份固定的工作,只能常年做一些零时工贴补家用,修路、夯土、搬石头、在火葬场煮饭。。。尽管累得吐血母亲仍会拼命去干。
放工后母亲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仰在门口凉椅上一动也不想动,不善烹饪的父亲总会赶紧煮好面条端出来放进母亲的手中,并在旁边轻轻的给母亲摇起扇子,这样的情景至今仍被小时候对门的邻居津津乐道。
当我出生后母亲带上我一起上工,干活时把我放到路边,在我的头上脚下点上两盘蚊香以免蚊虫叮咬,休息的间隙母亲給我喂奶。
后来当我生了孩子时才知道母亲其实根本不擅长帶孩子。
母亲做事风风火火,是个很泼辣很有效率的人,她的手非常巧,但凡在街上看见別人穿的毛衣很漂亮, 她跟在別人后面走一陣子,回家几天后就能织出一件一模一样的毛衣;她还会无师自通裁剪衣服,我小时的衣服基本都是母亲做的;給自己做旗袍。很庆幸這方面我也有母亲的遺传。
但是,母亲很粗心是個性子急躁的人,她的嗓门很大,当母亲做好饭时她可以在家后门很大声的吆喝,把几排校舍后面大約一里地远在办公室里正在开会的父亲給叫回家吃饭。
我们更是恐惧惹母亲生气,她会把最难听的字眼象污水一样很磅礴的向你傾倒而來,一到這种时候我們全都会落荒而逃。
父亲这方面做得很好,在我的記忆中父母从不曾吵过架,因为每当母亲有生气的苗头父亲总是很迅速地溜去学校备課了。
当90年代播放电视连续剧《阿信》时,母亲第一次非常热衷的做了粉丝,平素很少流泪的母亲在观看节目时却总会泪流不止甚至哽噎。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