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大汉王朝-正说汉朝四百年沧桑与辉煌
作者:
老李船长
日期:2007-2-24 20:36:00
很多人都写过或正在写汉朝,我也开写。其实我最喜欢唐朝,但是唐朝太过耀眼,我的文笔太弱,担不起这份辉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本历史,这里就把我所理解的汉朝写出来,所谓喇叭花虽小,也学牡丹开,本人献丑了。
没什么规划,我本人有自己的工作,有空就写,没空就歇,比较慢,如果太监了,大家能骂一句也是对我的支持。
1 黑客帝国
1-1
公元前221年,即秦王嬴政即位后二十六年,秦国的军队开进了繁华的东方城市临淄,六国最后一个抵抗者齐国灭亡,嬴政宣布天下统一于秦,他要给自己起一个封号,肯定不能是王,因为六国的王都被他干掉了,再称王顶多算个大一点的王,没有质的飞跃(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于是他再向前寻找,中国有过皇,也有过帝(三皇五帝),嬴政还觉得皇也不够,帝也不够,于是就把两个称号凑一起,皇帝,由于他是第一个皇帝,所以叫始皇帝,赢政开创了从此后中国这块地方的帝国时代。
随后嬴政开始了继统一土地之后的一系列统一措施,他好像对统一有过分的热情,包括统一行政制度,统一文字,统一制衡,统一金融,统一历法等等,他甚至想统一颜色:衣服,旗帜,符节全部染成黑色,整个帝国上下一片黑;统一了外在的物质,他还想统一人内在的思想,于是他烧书;他害怕被他打倒的六国后人反抗他,于是把天下的兵器收到咸阳,熔了铸成金人---很不幸,都被后人毁了---做完这些,他就像创世纪中的上帝,拍拍身上的尘土,要在第七天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了,或者一位雕塑家翻来覆去欣赏自己的作品,或者一位程序员在编译成功后,一行一行读源代码一样,不是在研究哪里有bug,更多的是在精神上自己褒奖自己。
他开始全国巡游,踏遍了都城以东,国境以西的山川湖泊,除了享受征服后的快感之外,也不排除向六国余孽示威的可能。公元前210年,嬴政开始了他的第五次出游,也许年轻时的东征西讨过多地耗费了他的心力,此时的嬴政,已经满头白发,垂垂老矣。这次是向东南方向行进,随行的有秦帝国的缔造者李斯,一直忠心耿耿的赵高,还有最让他喜欢的儿子嬴胡亥,他们走过现在的湖北和浙江,走到了钱塘江,然后入海,北上到现在的青岛,转陆路,向西回都城咸阳,走到平原津(在山东省德州市境内)时,嬴政染病了,而且一病不起,史书上也没记载是什么病。始皇帝在面对生死问题时,却不像统一六国那般气吞山河,一开始时,他不承认自己有病,也不许别人说他有病,似乎只是在逃避死亡,等到病情严重到不得不正视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连最重要的事情---继承人问题---都没有做。
日期:2007-2-25 8:54:06
按从周朝一直传下来的制度,储君应该首先考虑长子,始皇帝的长子名赢扶苏,然而赢扶苏却被始皇帝打发到北部边疆(山西,陕西,河北北部),跟着蒙恬将军一起守长城。关于扶苏的问题,这里插一句,有专家认为根据古制,储君应该在都城,所以由此推断赢政本来就不想立扶苏为储君。这个问题…实在讲不清楚,我查不到什么反对或者支持的证据。
始皇帝知道自己已经不可能康复了,于是给赢扶苏下了一道诏书,由赵高起草,赵高的头衔是中车府令兼符玺令,负责皇帝的车马,还有就是兼管始皇帝的玉玺和符节,起草文件,传达命令等等,诏书的内容是让他把军队都交给蒙恬将军,自己回咸阳,如果赢政死了,就由他主持葬礼。这封诏书的内容--如果历史上真有这封诏书的话--大约也可以认为赢政要传位给长子赢扶苏。赵高把诏书写好,盖上大印,还要封起来,赵高有条有理做完这些操作----然后自己藏起来了,没有交给信使,谁也不知道赵高有胆子私藏诏书。
始皇帝的病情赵高很清楚,他那颗一直蠢蠢欲动,而一直也被始皇帝的威严压制着的心,这两天也不受控地加速跳动起来。他有很多理由不让这封诏书发到扶苏手里,其中最实际的一个是,如果扶苏即位,蒙恬蒙毅兄弟两个肯定会更加得势,真如此,他的日子就非常不好过了,因为蒙毅看他不顺眼。当然了,他看蒙毅更不顺眼。
始皇帝的病情一天天加重,终于:
公元前210年七月廿日(秦历),秦始皇帝赢政死,带着他万世帝国的梦想死了,年50岁。
他死的地方叫沙丘平台,在今河北省平乡县,85年前,赵国最雄才大略的君主武灵王赵雍,就是在这里-----饿死的。
据说人死之时,会有闪回,一生的经历会如照片般出现于眼前,始皇帝死的时候,有没有再回头看一眼他的百万雄师?
一个国家征服另一个国家,或者,用这两年比较流行的词汇,一个文明征服另一个文明,基本分两步,第一是身体上的征服,第二是心灵上的征服,始皇帝只能说勉勉强强完成了第一步,十几年前,当齐楚燕韩赵魏等国那些世袭了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贵族们,眼睁睁看到来自遥远西部的邪恶军团,毁灭了自己美丽的家园,掳走自己的兄弟姐妹为奴为婢,那是何等的心情,真正意义上的国仇家恨不共戴天。十几年时光,当年的孩子已经长大,年轻人已经成为壮年,仇恨不会淡忘,复仇还有希望,这群复国主义者,或曰六国余孽,他们在等待机会...
普通老百姓是没多少想法的,他们只需要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不患贫而患不安,始皇帝统一了中国,他们满心欢喜,以为几百年的战乱结束了,从此后可以安居乐业,但是始皇帝似乎让他们有点失望…
世界从来都是多元的系统,一个小小参数的变化,也许就会引发强烈的链式反应,最后如核弹般席卷一切,当年始皇帝站在高高的咸阳城楼上,遥望他的江山时,他没有看到,在遥远的东南方,有一个无赖般的人在酒店喝酒,却没有给酒钱;还有一位面容刚毅沉稳的中年人,正在教导一个少年学剑。
日期:2007-2-26 10:06:47
1-3
始皇帝死时在场之人有赢胡亥,李斯,赵高,及几个近身的宦官。李斯很镇定,他早想过一旦出事应该做何反应,毕竟他是丞相,举秦全国,除始皇帝他最大。李斯明白,一旦皇帝死在都城之外的消息传开来会造成什么反应,首先最有可能,咸阳都城内的皇子们会起来夺帝位,因为赢政没有立太子,每个人都有资格;其次,各国的复国主义者们,或曰六国余孽肯定会借机起事。
他马上就命令在场的几个人严格保密始皇帝的死讯,并且把始皇的尸体转移到通风的大车里,继续向西行进,每天该送饭送饭,该参拜参拜,一切如故,所有事也如李斯所料,始皇帝的车队缓缓向咸阳城驶去,帝国一片平静。
平静的水面下总会有暗流涌动,赵高…赵高…他又有动作了。
做大事(大事的对错取决于日后的成败),有一个很重要的先决条件,就是统一战线,成不成事先另说,别有人在背后捅刀子。
赵高拿着他私藏的始皇帝诏书---赵高是始皇帝指派给赢胡亥的老师---找到了赢胡亥,说了他的想法,赢胡亥大惊,赵高没有理会他的表情,直接发问:“如果这封诏书发出去,大公子到了咸阳就是皇帝了,而先帝未尝有尺寸之地封给公子,那时公子该怎么办?”
胡亥板起脸来,一本正经回:
“父皇何其英明,自然非常了解他的臣下和儿子,父皇不分封诸子,自有他的用意,不要再多说了。”
赵高继续:“公子要知道,现在能决定天下归宿的,只有公子,赵高和李丞相三个人,请恕赵高直言,难道公子就没有想过继位之事?君王和臣子,虽然只是两个字的区别,但是能同日而语吗?”
人的心理是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也许在我们看来,皇帝有什么好当的,但赢胡亥是皇子,他不像我们,每日为三餐一宿而奔波,在他这样的人眼里,唯一的追求就是一步之遥的皇位,但是他没有想到会来得这么突然,没有心理准备,他的情绪波动太大,需要时间适应,所以暂时跟赵高打官腔:
“废兄而立弟,不义;不奉父皇遗诏,不孝;我才疏学浅,不适合治理国家,强登皇位,恐怕天下人不服,身为皇子,不应考虑自己,应该为社稷着想。”
“当年商汤,周武,杀其主而自立,天下没有人说不忠不义;卫君杀其父,连孔子都没说不孝(这句话怀疑是赵高胡说八道,我没查到孔子说过这个);行大事者不可拘小节,事前犹豫,事后必悔,公子立即决断,有神杀神,遇鬼杀鬼,大事必可成!”
赵高这话明显偷换概念,应该说赢胡亥跟商汤王,周武王实在没有多少可比性。
“父皇还没下葬,这种事就不要说了吧。”
“大好时机,公子决不可错过!”
赢胡亥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好吧”
“丞相不同意,恐怕难以成事,臣代公子去和丞相商议”
赵高找到李斯,没说闲话,他没时间,政变这种没什么技术含量,但是危险系数很高的工程,来不得半点犹豫,直接把想法就透露给了李斯:“我有先帝立储的诏书,没发出去,没人知道,定太子之事,只在你我二人,丞相大人以为如何?”
李斯大惊失色,面如死灰,“这是亡国之言,而且这种事,你我都是人臣,没资格议论。”
“那请问丞相大人,你和蒙恬比,如何?你的能力,你的功劳,你的谋略,你的威信名望,你和大公子的关系,哪一个比得上蒙恬?”
李斯支支吾吾半天,“都不如……你什么意思?”
李斯这是方寸大乱,赵高明显在胡扯嘛,李斯是文臣,一直在始皇帝身边做参谋;蒙恬是武将,一直在外边征战,两个人并没什么可比性,可惜李斯是读书人,读书人一向有个毛病,胆比心小,患得患失。尤其李斯是从仓库的看门小吏,千辛万苦才爬到如今这么高的地位,他最怕的就是失去现有的一切。赵高跟李斯同殿为官也不是一年两年了,他太了解李斯是个什么人了:谋事而不能谋己。
赵高继续对李斯“痛陈利害”,原文太长,写上来也没什么意思,他的话有这么几个含义:
一、秦法严酷,一旦罢免你,必死,且后代永无翻身之地;
二、赢扶苏即位,蒙氏兄弟得宠,李斯你必然被罢官;
三、赢胡亥这个人不比赢扶苏差,帮他也是帮国家;
四、今天你帮他,明天他就会帮你,这样就不用罢官了。
这是假设论证,就是胡说八道。
李斯仰天长叹,泪流满面。
他还有梦想,有一天他退休了,他希望能领着儿子孙子,坐着考究的车子,回到他的故乡,迎接他的是鲜花和掌声,孩子的欢呼,姑娘的笑脸。两年前,他在外地为官的长子李由,回到咸阳,他设酒宴接风,都城所有的官员都来了,一个一个向前敬酒,觥筹交错,笑声满园,门前停着的车子,从头看不到尾。当时他感慨万分,他的一生已经到了最高峰,但是总有一天会繁华落尽,那个时候,他该何去何从?难道这一天这么快就来了吗?不,没有,我是李斯,我是帝国的丞相,我要做丞相!!
李斯同意了。
于是,帝国北方的某一个点,在昏暗的灯光下,三个各怀鬼胎的人,聚到了一起,经过一番商议,谈判,妥协,最后达成了一致:改诏书,废扶苏,立胡亥,杀蒙恬。
赵高有玉玺,一切都好办。
日期:2007-2-27 11:08:58
改后的诏书内容如下,当然是以赢政的口吻写的:
立赢胡亥为太子,回咸阳立即即位;
赢扶苏戍边十年,寸功未立,士卒大量伤亡,且因不得回咸阳做太子一事,诽谤寡人,心怀怨望,赐死;
蒙恬身为将军,不匡正赢扶苏的德行,还参与其阴谋,不忠,将兵权交予副将王离,赐死。
见到这封诏书,赢扶苏大哭,回到屋里,拔剑自杀,蒙恬没劝住他;不过蒙恬本人对这封诏书很不以为然,觉得里面有鬼,拒绝自杀,要求回咸阳对质,赢胡亥的使臣不敢对这位声名赫赫的将军下手,把蒙恬就地囚禁于阳周(在今陕西北部),留下李斯的一位部下作为护军。
事成,回报赵高,李斯,赢胡亥。车队的位置在今河北北部,蒙恬赢扶苏的位置在今陕西北部,离着并不太远。赢胡亥知道长兄的死讯后,便想把蒙恬放出来,但是被赵高阻拦了。
随赢政这次巡游的,还有蒙恬的弟弟蒙毅,当初赢政山东境内染病的时候,便把蒙毅留下,为始皇帝向山川江湖祈祷,现在祈祷完毕,才刚刚赶上车队,他不知道始皇帝已经死了,也不知道赢,赵,李三人的阴谋,也不知道他的哥哥已经被捕了,他还没来得及知道,便被赢胡亥下令,逮捕,就地关押。他们当时所在的位置在今山西北部。
当然,这又是赵高捣鬼。很多年前,赵高因罪被蒙毅判死刑,当时还是秦王的赢政出面,才保住他的一条性命,从此后他对蒙毅恨之入骨,这次也是他向赢胡亥进谗言,说蒙毅当年反对始皇帝立太子,这是不忠,不忠的人留着干什么,不如杀掉。赢胡亥囚禁了蒙毅而没有杀,他虽然智商不一定有多高,但应该还不至于不明事理,他也知道蒙氏兄弟对帝国的重要性,所以此前他有过释放蒙恬的想法。
车队继续向咸阳城开进,始皇帝的尸体开始腐烂变臭,他们几个商议,命人向始皇帝的车里放了一堆鲍鱼,“以乱其臭”。
生前富贵到极点的赢政,死后却和一堆臭鱼为伴。
433年前,一代霸主齐桓公姜小白年老体衰,行将就木,在他死后的六十七天里竟然没人料理,尸体腐烂,生出的虫子都从屋子里爬出来了,然后在棺材里呆了8个月才下葬。
不过说起来也真是怪哉,他们现在在陕西境内,从哪儿搞来的鲍鱼?这东西黄河里是捞不到的,想来想去,估计就是回来路上在海边弄的,根据上一章提到的巡游路线,也就是上海,江苏,山东的沿海地带,不过海鲜这种东西太容易变质发臭了。他们是从山东青岛上的岸,乐观点算,他们在青岛海边弄到鲍鱼,向西走,当时可是大热天,再说他们在出游,即使当时有冰库,也不大可能随身带着啊,走不到山东潍坊,这些鲍鱼就肯定臭不可闻了,既然臭了,就应该扔掉,可是为什么没有扔掉呢?而且还一直带到陕西境内?
难道始皇帝喜欢闻鲍鱼的臭味?
难道始皇帝太喜欢吃鲍鱼了,以至于臭了他也吃?
难道始皇帝是因为吃变质的鲍鱼而导致的食物中毒?
难道始皇帝是因为食物中毒,不治身亡的?
按时间推算一下也差不多……嗯,看来我揭开了一个2000多年的谜团。
以上纯粹是无聊的玩笑,确实很无聊,不要当真,此鲍鱼非彼鲍鱼,这里的鲍鱼是咸鱼的意思。关于始皇帝的死,还有葬在哪里,到现在也有人争个不停;还有《史记》里关于秦始皇以及李斯的记载,也一直有人怀疑其真实性。也许等秦始皇陵打开的那天,这一切该大白于天下了吧,考古学家说,始皇陵在近三五十年内,不大可能挖掘。我相信所有人都期望能一睹始皇陵真容,我也一样,但是还是别惊动他了,历史对我们这一代人的恩遇已经够多了,何必奢求那么多。
公元前210年九月,载着始皇帝和咸鱼尸体的车队回到咸阳,发丧,下葬,后宫的女人们,如果没生过儿子的,全部杀了殉葬。赢胡亥即位,是为二世皇帝,后世称秦二世,当年二十一岁。
在除了赢胡亥,赵高,李斯三人之外的全天下人看来,帝国只是平稳地进行了一次权利的新老更替。就如一辆坦克,不经意死火刹车了,然后重新启动,继续前进,坦克向哪儿开,要看车长怎么开。
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
日期:2007-2-28 11:45:33
2 黑客帝国:重载
二世皇帝即位后第一件事,杀蒙氏兄弟。因为赵高不停地在他面前诋毁这两个人,一次不信,两次不信,天天听,不信也信了。赢胡亥此人废物一个,毫无主见可言,要不然赵高怎么想办法让他即位,无非就是想拿他做傀儡,做傀儡嘛,找个白痴一点的更好,何况赵高还是始皇帝指派给赢胡亥的师傅,他太了解这位公子是什么货色了。我无心为赢胡亥翻案,翻遍《史记》他就没做过一点像样的事。
新皇帝估计也有他的想法:杀人立威。
终于他决定下令处死蒙家兄弟,这个时候忽然有人出来表示反对,子婴,为蒙家兄弟求情,子婴的意思是,如果贸然杀掉蒙恬蒙毅,对内,会令群臣胆寒,对外,会令将士心寒,最终会祸及国家,并且这种事,赵国,燕国,齐国都有先例。赢胡亥没听,执意要杀。两个人都是赐死,赐死是最高级,最体面的一种死刑。
插一句:子婴的身世很奇怪,后边有考证。
面对摆到面前的毒药,蒙毅没有胆量吞下去,他也不相信新皇帝要杀他,他对使者曲宫说了一番话,意思和子婴的那番话基本一样,希望曲宫回去转达给皇帝,让他不杀无罪,不罚无辜。
曲宫很无奈,但还是那句杀人者的名言:对不起,我是奉命行事。蒙毅不服毒自尽,他只能自己动手了。
历史不是武侠小说,这个时候没有黑衣蒙面的人出来把蒙毅救走;也没有一个美丽的女子陪着他一起共患难。蒙毅死了,年龄已不可考。
另一方面,在北方的阳周,蒙恬很平静,他像往常一样的语气,徐徐道来:“我蒙家为秦征战,已经三代了。虽然被囚禁于此,但是我手下还有三十万将士,他们还听我的,如果我要倒戈叛秦,也不是什么难事。可是先人的教诲,死而守义,我不敢忘记。我蒙恬自问对秦绝无二心,出现这种事,肯定是国中有孽臣,当年成王冤枉周公,周公逃到楚国,后来成王醒悟,亲自请回了周公,周朝因此而昌盛;夏桀杀关龙逢,纣王杀比干后皆无悔过之心,最后国破家亡。”
他顿了一顿,接着道:“我说这些话并非求免死罪,我想让你转达给皇帝听。”
使者说:“将军的忠心我们都知道,但我是奉诏行事,来为将军送行,将军的话请恕我不敢传达。”
蒙恬喟然叹息,“我无愧于天地,无缘无故就这么死了吗?”许久,蒙恬喃喃说道:“也许我真的有罪当死,一万多里的长城啊,西起临洮,东到辽东,一路动土挖掘,说不定掘断了哪里的地脉,哎,该死,该死啊。”
蒙恬服毒自尽。
日期:2007-3-1 10:50:09
蒙氏家族原是齐国人,从蒙恬的祖父蒙骜起,到父亲蒙武,到蒙恬,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史记》记载蒙恬“威震匈奴”,能担得起这几个字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用手指头就能数得过来。蒙恬应该和卫青齐名的。
有其父必有其子,二世皇帝果然是秦始皇的儿子,即位之后别的正事还没干,也跟他父亲一样,巡游全国,路线跟上次差不多,从咸阳向东南到湖北,浙江,再北上,顺便路上也刻几块石头。
不知道赢胡亥这次出去是为了什么,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先帝向天下示强而巡游,我总不能示弱啊,我也要去转一圈。
就我个人感觉而言,赢政和赢胡亥这父子两个,都有很强的自恋心理,很好面子,区别在于父亲是个强人,儿子是个废物。
秦二世皇帝元年四月,赢胡亥巡游全国回到咸阳。赢胡亥并不知道该怎么做皇帝,有天在宫里闲来无事,忽然冒出一个想法,便把赵高召来,说:“朕现在既然已君临天下,便是这天下之主,所以,朕想听点想听的,看点想看的,做点自己高兴的,人生苦短啊,不能总弄些烦心之事扰乱心志,卿以为如何?”
赵高回:“陛下所言,乃贤主之所为啊,而昏乱愚昧之主是永远不明白这些道理的。不过,有些事臣不得不说,臣请陛下准许。”
“说吧”
“陛下,去年沙丘改诏书一事,诸位公子及大臣,都心存怀疑,这些公子都是陛下的兄长,臣子都是先帝所立,陛下刚刚登基不久,这些人都不心服,长此下去,恐怕会生变故,臣为此事每日战栗不安,唯恐哪天就不明不白被人杀了,难道,陛下就心安吗?”
“那该怎么办?”(“为之奈何?”,请大家记住这句话)
赵高抬起头,吐出一个充满寒意的字:“杀”。
“哦?”
“如今这个时代,一切由武力所决定。杀了这些不服之人,一则可以立威天下,二则可以任用陛下的亲信。剩下的那些人,陛下可令其中贫贱者富贵,令疏远者亲近,这些人必对陛下感恩戴德而忠心不二,如此一来,则君臣上下齐心,而天下必安,陛下也可安享贤主之乐。”
“很好。”
于是在皇帝的授意下,身穿黑衣的死亡使者遍布咸阳城,屠杀开始了。诸王子大臣,但凡找到一点罪过,或者被别人告发,全部下狱,严刑审讯,量刑就重不就轻,十二位王子被诛杀,十位公主被五马分尸,被告发株连的不计其数(相连坐者不可胜数)。
这也太狠了,这么多人,都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就算不是一个妈生的,也有一半的血缘啊。
咸阳城处于一片黑色恐怖之中,公子赢高想逃走,但又怕累及家人被赢胡亥所害,只好上书一封,请求自杀给父亲赢政陪葬,胡亥当然同意,赐钱十万厚葬;最后定罪的是公子赢将闾兄弟三人,当然也是死,秦二世的使者来到,宣读诏书:“公子赢将闾等,有不臣之罪,按律当死!”
赢将闾回:“我一未曾失礼,二未曾失节,三未曾失辞,请问我的不臣之罪从何而来?”
“臣是奉命行事,不得而知。”
赢将闾仰天大呼:“这是天命吗?我没罪啊!!!!”兄弟三人涕泪交加,拔剑自杀。
在这种情势下,侥幸活下来的大臣再也没人敢进谏,举国上下一片震惊。
赢胡亥自以为清理干净了隐患,便开始他的“贤主之乐”,继续大兴土木修阿房宫,并征集天下勇士五万人守卫咸阳,各地郡县负责运输粮草供给这五万人的吃喝,而且运量队伍,必须自带粮食,咸阳城周围300里之内的粮食,收归国有,谁都不准动。
赢胡亥继续在全国实行严刑峻法,比之他的父亲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赢政是在煮开水的话,赢胡亥就是又添了一把柴,水终于沸腾了,革命开始了。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日期:2007-3-2 11:07:28
插几点考证,原创。
插几点考证:
1 蒙恬修万里长城一事
蒙恬说自己修长城一万多里,有夸大之嫌。
《史记.秦本纪》,“(秦)孝公元年…魏筑长城”,秦始皇是秦孝公的六世孙。如果按《史记》记载,秦始皇真是吕不韦生的,那另当别论;
《史记.赵世家》,“(赵)成侯……六年,中山筑长城”,“十七年…筑长城”;
《史记.魏世家》,“(魏)惠王…十九年…筑长城”,这一年不是秦孝公元年,要晚十年,所以魏不止一次筑长城;
《史记.匈奴列传》,“(秦)宣太后…筑长城以拒胡”,“赵武灵王…筑长城”,“燕亦筑长城…置辽东郡”,看来赵也不止一次筑长城。顺便提一下,宣太后有一段让后人遐想了两千多年的惊世言论,大家可以去网上搜搜;
秦,魏,赵,燕都有现成的长城可用,蒙恬没有理由不利用起来,他所做的应该是把这些旧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修缮的工作。
现在曝光率最高的八达岭长城,是明代修的,1949年解放后曾加以整修;而且现有的古长城遗址表明,战国时期所筑长城和明长城在建筑规模及功能上相距甚远,战国长城,或曰秦长城,更像是一堵高大厚实的土墙,沿着古边界由西向东蜿蜒。
2 秦始皇改历法一事
秦始皇曾改历法,以每年十月作为第一个月,也就是以十月,即建亥之月,作为正月,汉武帝时,改每年一月,即建寅之月,作为正月,也就是所谓“太初正历”,一直延续至今。但是这样一来,《史记》里的月份记载就会引起混乱,幸好古人也认识到这点,把《史记》里的月份做了相应的修改,我们现在读到的《史记》一书,月份都是被修正过的,唐代颜师古在给《史记》做注时曾提到: “凡此诸月号,皆太初正历之後记事者追改之,非当时本称也。以十月为岁首,即以十月为正月。今此正月,当时谓之四月也。他皆放(妨)此。” 所以没必要去过多研究《史记》里的年历,跟我们现在所用的农历差不多。
3 秦二世继位第一年内所发生诸事的时间顺序
关于秦二世继位到农民起义爆发这段时间的事,现在能查到的只有《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蒙恬列传》,《史记.李斯列传》,而这三者的记载,说句对太史公不敬之言,实在是有点头尾不相顾。
①咸阳大屠杀是什么时候进行的
《秦始皇本纪》记载,“春,二世东行郡县,李斯从”,“(赵)高曰:……今上出,不因此时案郡县守尉有罪者诛之……乃行诛大臣及诸公子……”,“四月,二世还至咸阳……”,按此记载,似乎是二世巡游在外时,有选择性地清洗了不少秦始皇任命的地方官员,并同时传诏都城,杀人于千里之外,他回到咸阳时,人已经杀干净了。
但我总觉得这不可能,在咸阳城进行这么大规模的屠杀,况且杀的都是王公大臣这些地位显赫之人,如果二世皇帝不在都城居中指挥,似乎说不过去,出点什么事谁能负责?并且根据《李斯列传》记载,“二世燕居,乃召高与谋事……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公子高欲奔…乃上书…书上,胡亥大说(悦)”,这里的“燕居”二字,及赢高上书一事,又隐隐约约透露出赢胡亥当时就在咸阳城。也就是说有可能是在四月回咸阳后进行的屠杀。四月已经是夏天,我们可以称这次事件为“咸阳城之夏”。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