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弥日志

作者: 佛本我相


日期:2010-7-16 20:34:00

  注:《沙弥日志》系北京龙泉寺住持上学下诚大和尚座下弟子贤书所著,今转载于此,以利有情。
  沙弥日志(1)
  佛门里,出家前准备阶段叫净人,也有叫寺官、行者等,落发剃度后叫沙弥,再经过一个阶段的丛林修学,再受戒,称为比丘。
  戒分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又称三坛大戒。
  这样就形成一个学修的次第,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类似社会上学校的升学制度。世间人对佛门的这些称呼不太了解,自己把自己搞得有点乱,一看见剃光头的,就称和尚。

  佛门里的规定是出家十年,并参加了十次“夏安居”的修学,才能称为和尚。夏安居是出家人每年集中精进学习的一个方式,为时三个月。
  其实,佛门里还有很多称呼,比如参加过五个夏安居的出家人可以称为阿阇黎。后来,对这些名词有点入乡随俗的意思,不去较真,真的出家人性格调柔,很少人去费劲辩解,一定要让别人搞清楚这些称呼到底是什么意思,反正是出家人。说和尚就是和尚吧。
  就好比要是搞不太清楚高中生,大学本科,专科,博士硕士,MBA、EMBA等等名词的,也没有什么,知道出家是修行和学习就好。反正佛门里最后也是要破掉这些名相。
  理解成封建迷信或者是别的什么,那纯粹是不知道、不清楚、不了解的缘故。
  2010年5月28日,农历4月15日,经过大半年的净人、行者生涯,在恩师上学下诚大和尚座下剃度,成为沙弥。法名贤书。
  这些词听着也比较拗口,其实也不难理解,就跟入学、拜师以及种种社会生活中仪式一样,会有很多不同职务的人参与、见证。

  在佛门里,这些名词、人、职务都是为了以后的修学便利而制定的,针对人的心性、习气。所以,也不同于世间的仪式。
  剃度时,换上僧服,就又有了一个名称,僧人。
  僧人是相对俗人的,俗人向外找幸福和快乐,出家修心,向内找幸福、快乐和解脱。历史上出家人留下的出家因缘的记载很多,都不太一样。目前,社会上普遍理解成在社会上受打击和挫折了、厌世等等而选择逃避,这个理解肯定是错的,当然,也有这样的人因这样的因缘而出家,
  很难解释的是,如果出家人真的是去寻找内心的快乐和解脱的话,那么为什么要辞亲割爱呢?我对这个的理解是,辞亲割爱是暂时的,暂时是要把亲情什么的都放下,等自己有了可靠的功夫和修为后,就能帮助更多的人一起获得内心的幸福,这更多的人也包括自己的亲人,而且因为跟亲人缘分近,很有可能先帮助的就是他们。
  绝不是世间人理解的那样,出家人消极逃避,或者看破了一些事情,抛下应负的责任,自己拍屁股走人。把亲人们都苦歪歪地留在世间。

  其实,就我出家前后在恩师那里所接受的熏陶和教育,没有丝毫的逃避、厌世、只求自己获得出世的安乐,而是一直在被引导要担负起对亲人、众生的责任。通过有步骤、有传承、严格而智慧的宗教训练,最终将自己的内心彻底变得善良、无私和无我。然后有力量和能力去帮助他人。
  至少我是这样理解的。
  帮助亲人、众生乃至自己,就需要一些办法,佛门里多的就是办法,这些办法统称法门,法门即帮助自己学修,也帮助他人,这样称呼显得文气一些,这本身也是个法门,讲得太粗俗,有文化的的人不爱听。
  法门就包括各种教派,包括佛门唱诵、梵呗、诵经、禅、做事等等,数不胜数,怎么能让别人活得真正的内心的快乐,不违背戒律,就怎么干,其实,戒律也是法门。所以,就能看到有不同的出家人做不同的事情,写字的、画画的、讲经说法的、闭关的、领众学修的、诵经的、念佛的乃至练武的,等等。
  当然,前提是会使这些办法,至少内心要有力量,使起来得心应手,使不上劲,就赶紧先撒手回去接着用功,等待机缘,否则帮不了世间的亲人和众生,还有可能被世间人再次拉下水,那就亏惨了。

  剃度后的第二天,恩师从我面前经过,忽然停下来,驻足沉思片刻,问,剃度有什么感受?
  自己没有好好回答。没有功夫,不能迅速地组织起最简单和有效的语言。其实,是有很多感受的,比如对寂静的理解,对向内找快乐的理解,对烦恼的理解,对过去的人生中以自己心里的烦恼恶贼为父的反省和叹息,包括在剃度当下要留给他人最好的、最有力量的精神面貌以鼓舞亲人和自己,以期未来共同解脱人生的苦难,等等。
  我对恩师答,是个起点,以后好好作事、承担。
  出家了,所有的俗情基本都料理清楚,还有个博客,比较麻烦,用的是俗名,照片也是在家时的照片,出家前一天,将出家前写的《半路出家见闻录》最后一篇发在博客上,就算是打住了。给在家的生活再做一个形式上的了断。
  有说法是,出家就是过去的那个叫刘书宏的我已经死了,现在的是一个新生的,叫贤书。
  我就想,这个博客留还是不留呢?留有留的利弊,不留有不留的利弊。思来想去,也想不出个妥当的办法。

  然后,就是去问恩师:师父啊,我出家前的那个博客是留着继续写啊,还是从此扔掉啊。
  恩师不假思索地答:不生不灭。
  当下乃至很长时间,真的是百感交集,倘使没有出家的这个历程,永远也不会懂得人是可以从“是、非”中脱出来,可以超越是或者不是,超越这样或者那样。超越生,超越死。
  关注楼主
  收藏
  转发


日期:2010-07-17 20:26:58

  沙弥日志(2)
  寺院本身和出家人的生活,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陌生的,往往会跟神、怪什么的联系在一起。
  也难怪,社会发展变化,人的思考和想象也是千奇百怪,所以就乱了。
  这多半年,学修中,偶尔会听一些师兄讲一些比较神异的事情,大多数时间都是做着一个努力——改习气。
  最初,也是有幻想的,睡前作完功课,睡下后,总是希望会有一些神异的梦境,但一直都未遂,直到有一次,闭上眼睛,忽然眼前一亮,心里很振奋,想,哎呀,来境界了。睁眼一看,原来是上铺的师兄在用手电,晃了我的眼睛。

  再有一次,快睡着的时候,依然是眼前一亮,一看,是旁边铺的师兄打手电晃了我的眼睛。
  这一下,彻底死心了,学修不是靠幻想和妄想来的,确实要靠改自己的习气毛病来获得身心上的某些超越。
  这里指的习气毛病,表面上看,类似贪吃啊、贪睡啊、咬指甲啊、歪着肩膀走路啊等等。这些是外在的,好改,真的难改的是内在的,看不到的,完全是心上的、思维上的东西。
  没有人指导,不靠出家学修,确实是难以发觉,连找都找不到,何谈改掉它。
  我尝试把出家做沙弥后的一个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个体会用文字讲清楚。
  僧团里有很多人,人与人之间在一起相处,难免就有摩擦,上位和下位之间的,同位之间的,等等,习气和习气撞在一起,就有烦恼,起争执,化解不开,又不能拔腿就走,天天还要面对,然后人就痛苦。

  有几个人让我看的很不顺眼,综合起来,过失太多,能力太差,毛病习气简直让人受不了。让人难以接受。
  实在是没法跟他们相处,但又不得不相处,好在出家前就意识到会有这样的事情,懂得出家不是来评判世间的是非曲直的,而是来修心的。
  服从一个能力差的比服从一个能力强的人的管理更会让人获得进步,更利于修心,让自己练习更宽容,更善良。
  这个道理懂,但是,落在现实上,会很不舒服。
  忙碌时,不大想这些事情,但是静坐或者用斋的时候,这些事情就会一一浮现,脑海里不断地、有理有据地、有逻辑条理地、清晰地想起不顺眼的人说的不妥当的话,做的不妥当的事。

  所有的思维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不受自己的控制。
  而且越想越烦。
  这种状态持续了一段时间,忽然又一天,猛然意识到,这是为什么呢?想别人的过错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除了让自己更烦恼以外,还能让自己获得什么呢?
  我可不可以尝试着不去想它。而是掉转头来,真正地、老老实实地思维自己的过失。那一瞬间,确实是一种体验,甚至意识到,这可能是一次比较重大的突破。尽管做起来也是不大情愿,因为人的习气是想别人的过失,而不是自己。
  偶尔会想自己的过失,但都是浮皮潦草,而不是狠狠地深究自己的问题。但对别人的过失却毫不留情,毫不手软,认识的即清晰,且深刻,绝对是明察秋毫。

  那一次思维上的彻底掉头是从一次午斋时开始的。之后,我所遇到的最让自己看不顺眼的渐渐也就不怎么觉得不顺眼了。
  掉过头来找自己的问题,确实是唯一的办法,而且非常之有效,其实不难,就是思维上掉个头。转过来。可就是转这么一下,却是花了很大的代价。
  现在回忆起来,就我个人而言,需要几个条件,首先要对所学修的对象、老师、经典等等等,充满信心,然后要实践,照着去做。
  其中,最为重要的物质条件是内心要先静下来,能够注意到到出家前听得到却注意不到的那些声音,比如自己的呼吸声,心跳声,门拌的响声,自己的脚步声,纸张的摩擦声,乃至生活周围种种的声音,在普通人而言都司空见惯,但对出家修行人来说就太大了。
  人一静下来,心也静下来,就有了思维的可能。

  所以,很多人到了寺院以后,往往都会觉得寺院里很安静,其实不仅仅是声音世界的安静,我个人觉得也有很多安静的心影响到整个环境,使得大家都可以感觉的到,但只是表达不出来,而会觉得只是寺院里噪音小而已。
  其实,不仅仅是这样。
  有了静下来的条件,还需要有一些经验上的指导,以及掉头思己过,不去管人非的环境熏陶。然后自己把它们联系一下,贯穿一下,积累下来,时间久了,悟性使然,就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一次突破。不然的话,文字和道理通了,但就是掉不过来。
  可能有的人,一听就掉过头来,有的人需要很长时间才掉过来,甚至,有可能有的人一生也掉不过来,或者,有的人会掉转一点点。
  以后,无论遇到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境界,都先调转过来,找自己的问题,而不去找别人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能力,在获得这个能力之后,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而且找到了很多以前根本就意识不到的问题和烦恼。
  那个一直让自己看不顺眼的师兄,有很多毛病,在大家安静看书的时候,他总是会制造出一些声音来,常常一边打很怪声的哈欠一边念咒诵经,又不敢提醒他,怕他跟你着急生气,就只好忍着,时间久了,就忍不下来。
  有一次,又听到打哈欠怪声诵经的声音,心里又如往常一样,烦恼起来,书也读不下去,抬头一看,打哈欠发出怪声的竟然不是这个师兄,而是另外一个平时和自己关系不错的师兄,就在那一瞬间,刚才的那个哈欠声忽然变得可以原谅了,可以理解了,心里也就不那么烦恼了。
  也就是在那一瞬间,自己也意识到,自己是被自己的意识骗了,让自己的烦恼的并不是那个怪声哈欠,而是自己的内心,因为我一直在注意那个师兄的过失,观察他的习气和缺点,所以导致自己的内心里对他有了偏见。以至于他的所有行为都会引起自己的猜忌、排斥、抵触和烦恼。
  他的声音、行为本来很正常,但是因为自己的内心有了不正常,扭曲了,所有他的正常的举止折射在扭曲的内心上,就变得扭曲,成为让自己烦恼的根源。以此类推,一个人,倘若活在世界上不开心,不快乐,不幸福,往往都是因为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别人。
  根源就来自自己的内心。
  意识到这个,就知道从哪里去解决问题,找自己的问题,宽容别人,而且别人都是感觉得到的,自从意识到这个并且开始实践之后,与看不顺眼的师兄的关系迅速地缓和,迅速地互相尊重起来。当然,有可能别人就是有缺点和过失,但那是人家的事情。跟自己也没多大关系,出家修行时修自己的,修别人肯定就错了。
  人就是这样,你观察和介意他的缺点,然后看不起他,人的本能会使得他立刻也会对你还以颜色。然后就有矛盾、痛苦、纷争。
  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不知道以上的文字讲清楚了没有。也不知道算不算是一种有价值的体悟,对他人到底有多大的帮助。如果有帮助的话,那真的是很好。


日期:2010-07-18 20:38:48

  沙弥日志(3)
  寺院里的出家人,偶有闲暇会在院子里转一转,叫“经行”,有时候是师父带着大家转,有时候是法师带大家转,大家会问一些问题,个人修学上的、社会上的、经论上的等等,有很多领悟和觉受来自这种形式。
  我的剃度阿阇黎悟光法师常带着一群沙弥师经行,偶尔也凑上去听听,同样是在经论上读到的,或者在别的地方听来的,但在此情此景,再听进去,觉受是不一样的。
  有一天谈到生病,一个沙弥师兄出家前学医,学到很高学历,他讲,上医医神,中医医气,下医医形。意思是对疾病的不同高度的医治方法。算是一种医疗态度和人生态度,这个,我是很认可的。
  出家后,常送师兄弟去医院看病,也送法师们来探望的亲属去医院看病。有看西医的,有看中医的。加上以往对疾病的认知,包括那些长期生病的亲人,因病而在眼前眼巴巴离世的亲人,等等,我想,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病确实是有心生的。
  佛门里讲,病是业障,跟以前的造作有关系。

  这个先不提,先提我们的病,悟光法师有一次在经行时讲,有西方科学家做过实验,人生气的时候,把因生气而产生的毒素提取出来,给小耗子注射,小耗子就中毒死掉了。
  所以,人的疾病跟生气有很大的关系。
  讲几个成语,勃然大怒、气急败坏、恼羞成怒、郁郁寡欢、闷闷不乐。
  这几个,就足够了,脾气大的人很麻烦,身体一般都不会好,人到中年或者晚年就比较麻烦。不早点改掉的话,以后要吃苦头。而且,大家也都不会喜欢他,喜怒无常的,同样是活一辈子,干吗要让自己活成这样,实在是不应该。
  其实,出家也并不神秘,先搞掉生气这个毛病,半年、一年之后,基本上就没有勃然大怒的了。但是一定程度的气急败坏,恼羞成怒还是有的,这个跟研读过多少经论没什么必然的关系,是一种习气,有的人没读过什么经论,但天生就是一副好脾气,有的人一言不合,就会生气,忍不下来,忍啊忍,你在一边看着都替他揪心。时间久了,基本上就能判断出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会生气,生多大的气,有什么样的表情和状态,多长时间能恢复。当然,也基本能判断出来这个人有多大的作为和前途。

  粗猛的生气不多见,多见的是郁郁寡欢和闷闷不乐。然后就要生病,到医院查也查不出毛病来,不放心,给肚子里面拍照片,黑乎乎的谁也看不明白,但大夫看得懂,斩钉截铁地说,没病。
  那就没办法了,心病,机器是照不出来的。
  还有一种情况,刚进寺院里,会有一些人生病,到医院查,什么也查不出来,有上座法师一语中的,说,这是出家以后,心暂时找不到依靠了,就只好找自己的身体了。原话是,心无所缘,只好缘色身。意思是,人在社会上,内心要找一个依靠,或者是工作,或者是家庭,或者是吃的,或者是玩的,或者是地为名利,种种外在的东西,一旦出家,这些都没了,心就没着没落的,就跟自己的肉体过不去,同时,寺院的生活规律暂时也不适应,最好的方法就是暗示自己生病,生病了,就可以让身心缓一缓,一暗示,一想,就真的病了。什么症状都有,但到了医院,就是查不出来。

  其实,医生也不是吃素的,出家后见到的医生,都有两把刷子,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一检查,就立刻坚定地判断,没病。
  但,这个结论很难接受,于是还是会开很多药,中药、西药搞一大堆,还有的会针灸、拔火罐什么的,搞上一通,才算过瘾,最后实在是没的搞了,开始上道,老实修行。
  好在,在寺院里,不管是心病还是肉体的病,都是有办法治的,寺院外边,在社会上,就不知道怎么办了,想想也是,除了写这篇文章以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有心人读了此文以后,一定要少生气,乃至不生气,更不要心无所缘,暗示自己有病,否则,人生一场,何苦自己糟践自己。
  开开心心地活着,多好啊。
  可是,开开心心地活着,谈何容易啊。

  寺院里有一整套办法,针对人的各种习性,就是要让人开心起来,高兴起来,高高兴兴地活着,高高兴兴地学修。
  这个高兴跟世间人的高兴不太一样,世间人生气了,找朋友聚会,热闹一番,等一散伙,又不行了,大事小事,都会让自己生气,难过。
  寺院里的高兴是真高兴。安安静静地高兴,不打扰别人,不影响别人,自己一个人待着就挺高兴的。
  这几年,医院都赚翻了,特别是肿瘤医院。很多人都跟我讲过,很多肿瘤都是气出来的,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然后一生病,一害怕,就把自己给吓死了。还有的人,明明没病,却老是怀疑自己有病,靠吃药过日子,最后就真的有病了。
  人要是想开了,躲不脱的大病就不躲了,到寺院里求个方法直面死亡。

  平时不生气,少生气,别人生气,你也不生气。疾病一般就找不来。曾有一个同修,后离寺,他的身体条件特别好,受过很好的体能训练,但就是不开心,跟人格格不入,后来,总结出一个规律,一个人生病之前,是有征兆的,先是不开心,然后脸色阴沉,人际关系一般,然后不能随众学修,然后就要生病了。
  那个身体条件极好的师兄,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开心,但因为身体条件太好了,实在是难得生病,但即便是这样,有一天,他终于真的病了,是痔疮。
  病得很惨,吃得进,拉不出。
  身体条件一般的,郁郁寡欢一些日子,然后就要生病了,几乎可以掐算出生病的时间。
  其实,我是很想学医的,但年纪大了,怕时间不够,倘若机缘成熟,有高人横空出世,就一定跟他学几手,到时候能帮人治病,那就太好了。

  在没学之前,有些经验可以参考。
  首先是对疾病的态度,不能被疾病吓倒,这一点出家人就很占便宜,出家人不怕死,所以,也不怕病,要死的病就念佛等往生,死不了的病可以用来修行,修无常,思维无我,如《楞严经》里讲的一个大修行者被毒刺扎了脚丫子后,因为思维观察到底是谁在领受疼痛而证悟。
  世间人就没办法了,就只能叫苦连天。其实,真的是苦,到病的时候,忍不住也要忍啊。到了医院,有钱花钱遭罪,没钱就更苦了。
  所以,世间人要快乐起来,要与人为善,不要斤斤计较,不要为钱财,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伤了和气和宝贵的身体。
  寺里有几位上座法师,他真的是不生气,别说生气了,你坐在他身边,什么都不说,就感觉到欢喜,见个面也欢喜,一起共事,那就更是欢喜了。他们生病的时候该看病看病,该治疗治疗,色身病了,但内心该快乐还是快乐。
  经行时,悟光法师就讲,人要微笑,对人对事要微笑,不能天天拉着脸。
  小文至此,一定要给读文章的人有所受益,否则就愧对一个出家人费时间写这些字,太深的道理、法门说着比较麻烦,也不好做,但是,微笑,我们是可以做到的,先对别人笑,早晨起来照镜子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自己耷拉着脸,紧绷着脸,刻薄而苛刻的样子。
  要是有的话,建议换一个笑容,与人微笑。

  时间长了,行持下来,一年,两年,五年,十年,一辈子,微笑一辈子的人,肯定少病,人际关系好,身心健康。
  微笑看似简单,但你要相信,这是一个出家十年以上的和尚给开出的使生活幸福、身体健康的高级法门。
  所以,不管跟谁,烦不烦的可以先搁一边,先微笑面对,对小商小贩、对领导、对下级、对帝王、对将相、对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对唯物主义者、对多年失和的丈母娘以及公公婆婆、对还没有反目成仇的前夫前妻、对离心离德的朋友以及合作伙伴、对有神论者、对无神论者,对干部、群众、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第三世界国家乃至超级大国对那些相识和不相识的人乃至对邻居家的小哈巴狗以及门前便道上的蚂蚁,都报以微笑。

  这该是多么高级和超越的人生啊,最起码也是个少病的人生。有益健康,利国利民。
  乃至,出门踩了一脚屎,也建议不要对着倒霉的鞋底咒骂一声,能做到的话还是微笑一下。至少,没有光着脚踩到吧。

日期:2010-07-19 21:54:19

  沙弥日志(4)
  儒家思想中很提倡自我反省,有一日三省的说法。
  人只有在反省中才能不断地获得进步的经验,一个不懂得不断反省的人绝难在社会上取得成就,也绝难令自己的生活有所改善。
  佛门里更讲反省,我接受的教育是每天晚上睡觉前要反省,找出一天中的过失,这其中有一个小步骤,先要锻炼人的念知能力,通过背书、做事、锻炼听闻等等,让人的忆持能力有所提高,这才谈得上反省。
  当然,可能提高了的念知力随着学习的深入会有更重要的作用。

  但现在是用来反省的,睡觉前,想一想一天的过失,说错了哪些话,做错了哪些事,然后第二天好纠正,可是,如果晚上睡觉前想不起来一天中都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那也就谈不上反省了。
  先是反省那些很明显的错话和错事,反省一段时间以后,发现很少了,有的时候想了半天,都想不起来白天有什么不妥当的,但是,很快,问题就出来了,真正要反省的不是生气这样粗猛的烦恼,而是潜藏在内心深处的那些动机,比如,跟别人讲了一个小经验,表面上是帮助了别人,而实际上讲这句话真正的动机是内心的傲慢,并不是为了帮助别人,而是想说,你看看你都没有这个经验,而我有。

  这是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觉悟,一个让人汗颜的觉悟。
  仔细去揣摩自己内心的问题,基本上做的很多的事情,说的很多的话,很少有真正纯正善良的动机,一般是在突发事件中,可能会呈现出一个纯正的动机,比如别人忽然要摔跤,这时候下意识地伸手去扶,这个动机可能是纯正的。
  通常,只要是经过思考的,往往都有问题,他要摔倒了,与自己关系好的,就会想,千万别摔倒,与自己关系不好的,就会起个杂念,这个人早就该摔倒了。你看,今天终于摔倒了。
  一天,是由无数个无数个这样的污染的杂念而构成的。
  简直就无法反省。而且,反省出来也没有办法去解决它,第二天还是照旧。
  随着出家生活一天天地积累,一天天地反省,当自己说话,做事的时候,一句话出来,随后,就意识到这句话背后的动机或者是贪婪,或者是傲慢等等,可是,问题在于,反省出来,却不知道该怎么办。觉察到不良念头的速度倒是越来越快,有的时候是话出口一会儿,觉察了,但已经晚了,有的时候几乎是同时觉察的,说话的时候就觉察了,但也晚了,有的时候先觉察了,但习气使然,忍不住就那么说出来了。

  做事情也是如此。做了一件事情,很少能够直接地就是投入去做,去在事项中享受,在自己的内心里寻找更广阔的天地,而是先起一个让别人知道自己有多么能耐的念头,要把别人比下去的念头。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