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这活儿--神圣背后的无奈和忧思

作者: 教书匠zdh


日期:2009-1-11 19:13:00

  教书匠之前网名“海离天有多远”,之所以现改为教书匠,是因为最近几年回顾教书生涯,酸甜苦辣,真假对错,芒芒然不知所以。说误人子弟心有不甘,说桃李满园又名实不符。就取名教书匠吧,跟木匠、瓦匠一样,只求活儿做的漂亮一些,对的起东家给的工钱。现准备讲一下干活后留下的一些记忆,让大家关注一下基层教育,特别是农村的基层教育。

  收集了一些东西,写了一个系列《教书这活儿--神圣背后的无奈和忧思[连载]》,希望网友多加交流,也算为基础教育添砖加瓦吧……
  教书匠非写作和码字的专业人士,写文是想给自己生活多点讨论、思考和纪念。文章如非特别标明,均属原创,来源于自己和自己身边的故事、点滴积累、体会和看法。所写文章人物均属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对号入座!所发表文章涉及的生活、看法、观点或各种评论纯属个人观点!朋友们如有异同,可以评论,给出建议、看法,但切勿进行漫骂恶语或人身攻击!引用了一些文摘、图片、观点……如若侵犯您的利益请告知更正.,以免侵权。

  原创文章如有转载须经我同意, 邮箱: 1968zdh@sina.com
  教书这活儿——神圣背后的忧思(001)
  师范学校毕业那年我19岁,那是个改革开放初见成效的年代,一个县出几个“万元户”都是了不起的政绩。
  那时在建筑工地打工一天大概能挣到不到10元钱吧,我们刚毕业,月基本工资是56.5元,加上一些福利啥的也就是90多元。因此一个男人干教书这活计,在当时会被人小看的。
  我们一些有“后门”的同学改了行的也有,到了行政、公安、厂矿的都有。我家没啥背景、也只好老老实实地做起了“孩子王”。
  刚到学校报道时,心里还是很激动的,毕竟不用父母养活了,教书这活计,挣钱不多,够自己吃喝还行。而且怕惯了老师,居然自己就当了老师,无异于一个老鼠能体会一下当猫的感觉。
  年轻嘛,也想干出点名堂,于是很热心地去找校长找活儿干。
  我们学校是一个农村学校,初中和小学合在一起,每个年级有两个教学班,在全乡算个大校。于是校长也很有当官的架子,见了我们这些毛孩子,就指手画脚的严格要求了许许多多。
  那时学校民办和代教老师居多,大多初中毕业,考不上学校,学习也不太差,或是和村干部或是和乡干部有点关系,地里的活计又不太干的动,就做了教师。
  由于公办教师不多,我们的学历又在学校属于最高,所以校长就很看得起我似的,让我到初一年级代语文课。

  村里的孩子比较淘气,校长很怕我这个大孩子管不住学生,于是一开始就把他的“独门武学”传授与我。
  这个秘诀其实很简单,但是果然厉害,有“无招胜有招”的功效,这个秘诀只有一个字“打”。
  学生迟到,打;学生早退,打;学生上课搞小动作,打;学生下课打闹,打;学生做不起作业,打;学生作业做错了,打;有“打”这一法宝,不愁学生不听话,不愁考试考不好。
  为了鼓励我,校长说了,不要手软,越捣蛋的学生就越往狠里打,打出事来学校负责。
  我有些不以为然,上了几年师范,教育学啊心理学啊还是学的不少,没有那一个专家说过打孩子好,而且“打”有一个专业名词,在教育界叫:体罚。体罚学生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可是,不久我发现校长说的是对的。我和我的教育理论在农村学校毫无市场。

日期:2009-1-12 13:20:12

  教书这活儿——神圣背后的忧思(002)
  我一站讲台,有40多双眼睛都看着我。在这些目光里我看不到求知的意味;大多是一种试探和挑衅。村里的孩子,不一定一个班是一个年龄,有的上学晚,有的不断的留级,所以有些孩子五大三粗的,比我也小不了几岁。
  大多新老师和学生都有一个磨合期,一些软弱的老师第一课“镇”不住学生,以后的课会很难上。学生会有许多稀奇古怪的招数,整得老师哭笑不得。
  我不是软弱,我是不想把学生当成“囚犯”去管教。于是,我很友好地说了一些和大家做朋友一类的套话,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问题很快就出来了,有几个学生上了课就是睡觉,根本不在乎你讲什么;有的学生你讲课时他就说话,常常引起全班哄堂大笑;这算好的,还有几个捣蛋鬼,下课时没打闹够,上课接着干仗,而且谁回答老师的问题或者认真学习就打击谁。
  家长找来了,说这个老师太差,连学生都管不住,告到校长那里。校长于是就批评我,说“管教管教”,管不住哪里谈得上教,我很怀疑你是不是教书这块料。
  也有着急而好心的家长对我说:我家孩子就得打,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只要打不成残废,我们绝不怪你。

  其实我还是很能打的。上学时在外地,免不了被当地学生欺负,不过后来有一次真的不想忍了,就和一个特霸道的当地学生打了一架,大有不血洒斗场死不罢休的勇气。后来就好多了,和一些校园“黑帮”称兄道弟,倒也做到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难道,难道?拳头就是真理,适用于任何领域,包括教育领域?

日期:2009-1-12 13:21:44

  教书这活儿——神圣背后的忧思(003)
  既然“教”解决不了问题,那么就用“管”解决吧。
  其实,特别说明的是:我所在的学校不是什么差校乱校;在全乡教学成绩一直位于前茅。
  这和我们的校长不无关系。那时校长还是一个民办教师,而且是男民办教师----强调男民办教师,是因为那是男民办老师大多已经辞职不干了。
  不为别的因为当教师不能养家,在集体化的时候,民办教师靠工分生活的,所得工分和农村强劳力不相上下;农村土地责任制以后,民办教师工资靠村里负担,给不了几个钱,还经常拖欠。女教师有男人养家,大多坚持下来,男教师要养家糊口,自然不好坚持。

  当时的民办男教师,绝对是农村三百六十行的全才。侍弄庄稼,木工瓦匠,抓大葱卖韭菜都多少干过一点,因此很苦很累自不必说----人的本事都是逼出来的,你不苦不累,老婆孩子一大帮就得喝西北风。
  这么没黑没夜地干,而生活却难以为继。难道这些民办教师真的狂爱教育事业,或者有些犯傻犯贱?
  不是的,因为每年国家都有一些指标,教龄长的或者成绩好的民办和代缺教师可以转为公办教师。
  那个年代,市民和农民,还是天上和人间的关系。吃皇粮,还是大多农民梦寐以求的事。因此那时谁在教育行政部门分管教师转正工作,绝对是一个人人羡慕的“美差”。
  为吃上皇粮,再苦再累我们都要坚持,尽管这些坚持不一定能有结果!因为现实是残酷的,这些非公办教师时刻都有被淘汰的命运。
  我们的校长深深明白这一点


日期:2009-1-12 13:23:28

  教书这活儿——神圣背后的忧思(004)
  我们的校长姓金,大名财旺。名子有些俗气,但是表现了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金校长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饭量出奇地大;再一个是毛笔字写的特别的棒。
  改革开放以前的农民,有一个的爱好----打赌。赌的不是钱财,是赌谁比谁吃的多。也许是饿怕了;也许说明了一个朴实的道理:能吃的人力气大,更能成为劳动的强者。有许多关于赌吃的例子,至今仍被当地人津津乐道。因为赌吃,不少人撑坏了胃,甚至丢了命的人都有。
  金校长也喜欢赌吃,不过他属于常胜将军,没听说过有败的历史。听说,其实是确有其事,他打赌时吃过30多个油糕;吃过十大碗白皮面。因为能吃,所以力气就大,对付三五个后生是不在话下的。这一点,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很管用。

  因为,那时,有不少精力过剩的“不良青年”,因为乡下没什么娱乐,有事没事还是喜欢到学校逞一逞英雄的,因为有金校长的能吃能打的名头,我们学校相对还是很安静的。用现在的话说,学校有一个相对安宁的学习环境。
  再说写字,其实金校长也就是高小毕业,“高小”就是高级小学吧,我的理解是比小学毕业高一些,比初中毕业低一些。金校长的毛笔字写得好,全是文化大革命造成的。那个时代,我是没见过。不过大字报,小字报满天飞是一定的。金校长当时是学毛选积极分子,在大多是文盲 组成的“革命队伍”中,属于秀才型人物。自然而然,抄抄写写成了他每日必不可少的功课。

  不说金校长为革命宣传做过多大贡献,也不说他义务为学校写了多少标语。他不是民办教师吗,微薄的工资实在维持不了家用,每到腊月,他都要去别的县城去写春联卖。一是腊月学校放假了,二是必须去外地,因为本地卖春联面子上不好看,也不好意思收钱。
  你可以想象,寒冬腊月的,在大街上写字,又不能戴手套,从早到晚一直写,需要什么样的动力和骨气才能坚持下来。实在是没办法啊,一家老小都得过年啊。所以金校长坚持吃民办教师这碗饭,实在不容易。今年他有60多岁了吧,也算衣食无忧了,熬成了公办教师,领到了1500多元的退休金。不过他的手一直在抖,我不懂医学,叫什么帕金森综合症,现在那只曾经无人能掰倒的手腕,今天拿筷子都是问题。

  扯远了。金校长其实最大的管理绝招如前所述,我还没有试过。
  到时候了,决定教育成败的不是理论,事实会说明一切。来吧,苦口婆心去谈大道理----不管用;详详细细去答疑解惑-----不管用;在一个乱班即将产生的时侯,你们说是我造成的,那么由我来结束这一切
  (待续)

日期:2009-01-13 22:22:13

  教书这活儿——神圣背后的忧思(005)
  标签:木匠 忧思 他爹王德水
  说说我班的学生吧。事隔多年----和大多数老师一样----我仅仅记得学习最好的几个和学习差而且特别捣蛋的几个。
  我接的这个班是个又乱又差的班,这个状况,和一个学生不无关系。他姓王,叫王德水,他爹人称王木匠,大名我不知道。他爹是十里八村有名的万元户,这个大家都知道。
  王木匠原来走村串户干木匠活,是个吃百家饭的人,脑子绝对好使,且见过世面。“少数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一出来就改了行,不做木匠了,干起了瓦匠的行当。当然他不干具体活,专门承包工程,干了没几年包工头,就可以说富得流油了。
  王同学父贵子荣,因为他爹有钱而且和乡长村长啥的关系特铁,所以就不把校长老师啥的放在眼里,逐渐树立了校园江湖大哥的地位。
  (不知为啥,各级各类学校里总有一些类似“黑帮”,他们也许仅仅是为了“找乐”“装酷”,在学校专门和老师作对,效仿港台电影里的“古惑仔”,以违抗校规为荣,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要把我班的班风扭转过来;甚至把校风搞得更好一些。不制服王德水是不可能的。
  但是问题是,大家都明白的事却没人去做。因为王同学不是大问题,他爹是王木匠才是大问题。
  王同学曾经吹嘘过不止一次:敢管我,我爹还不敢呢,我不高兴的话,校长老师都得回家种地去,我爹打一个电话,乡长都得赶快跑来见我。
  我知道,这绝不是王木匠教唆的,因为王木匠的老婆找过我,无非是希望他的宝贝儿子好好学习,因为儿子不学好,王木匠也管教过,大有恨铁不成刚的意思。和大多数家长的心愿一样----父母管不了管不好的孩子让老师管好,最好管得孩子考上清华大学。

日期:2009-01-13 22:25:50

  教书这活儿——神圣背后的忧思(006)
  标签: 木匠 刺儿头 亲儿子 王德水
  既然王木匠主张管教好他儿子,为啥校长老师等却不敢管呢?正所谓投鼠忌器,王德水是王木匠的亲儿子,这个管教的尺度就很不好掌握了。
  真的动真格的,惹得王木匠不高兴,凭他的实力和势力,小小的民办教师丢掉饭碗不是没有可能。轻描淡写,说服教育对王同学来说又根本毫不奏效。
  我倒没啥顾虑,一是我是公办教师,不挣村里的钱,你这个村不要我,我可以到别的地方,所谓“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再说一个班整天乱七八糟的,当然成绩就无从谈起,有一些学习上的好苗苗就会被耽误。主要的是我刚走上讲台,就被学生和同事“门缝里看人”,以后都别想“圆”起来。
  “乱世用重典”;“乱麻用快刀”,我决定教训一下我的学生,而且,就从王德水这个刺儿头开刀。
  许多有经验老师的老师都知道,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打学生,要打学生,不能打次捣蛋的学生,找最厉害的打。
  镇住他了,全班以后都听你的,镇不住的话,不能说全班以后都听他的,反正你以后的工作会很被动。
  打,不能无缘无故打,正如一个大国家欺负一个小国家。明明就是要欺负人家,还要说人家暗藏什么“恐怖分子”啦,有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啦。真有那么可怕的“大规模武器”,你敢打人家吗?这个比方很不恰当,我知道。
  但是理由和机会是一定要找的。我在找,而且很容易就找到了。
  既然师出有名,开打吧,如果我镇不住你,今后咋在教书匠堆里混饭吃。
  待续……

日期:2009-01-14 21:54:26

  教书这活儿——神圣背后的忧思(007 )
  打的理由,从一个游戏开始。
  当时的学生,喜欢做两个游戏,这两个游戏都是在天冷的时候做的。
  一个叫“挤墙”:一下课,学生们会站到靠阳的一面墙边互相挤着取暖,从排尾向排头挤,挤掉的排头再到排尾接着挤,因此能立在排头不倒的没几个人,(大家挤你一个人,你能不倒?)不过能在排头坚持一两分钟的也有,绝对有当了一会英雄的感觉。这实在是一个有刺激的游戏,所有参与者都得到了实惠---温度;又能决出游戏的胜利者。所以,天一冷,一下课,同学们乐此不疲。

  还有一个游戏是上课做的,叫“跺脚”。天冷的时候,教室里生一火炉,不过为节省燃料,基本上没啥热气。学生的脚踩着冰冷的地面,往往会冻出问题来。
  好心的老师每隔10几分钟,就会叫大家跺跺脚。单纯的跺脚没啥意思,于是不知不觉的,学生的脚会跺出许多节奏来,很有打击乐的韵味。
  这样说来,这两个游戏有个共同点:为了取暖。又有不同点,“挤墙”是学生自发的,没老师什么事。“跺脚”是老师指挥的,不可自行决定什么时候开始跺、跺多长时间。
  不过真的很冷,老师又忘了提醒学生,有时学生也会试探性地跺几下,看到老师有默许的意思,再集体开跺。
  需要注意,如果老师镇不住学生,学生会用跺脚这个游戏给老师搞搞恶作剧,这就不管是不是冬天,是不是真冷。

  就像观众给演员鼓掌一样,不过鼓的是倒掌。
  我上师范学校时,经常会遇到学生给校领导鼓倒掌的情况。有时开校会,领导讲话一个接一个,一个比一个长,每个领导讲完了主持人就要求学生鼓掌。
  有一位教务主任讲的终于让大家受不了了,因此大家鼓掌的时候就特别热烈,刚开始,教务主任很得意,以为说到大家心坎里去了,后来脸色就越来越差,因为1000多人的掌声很有节奏感,而且经久不息。
  鼓掌停不下来,以后还有许多会议议程就没法进行,校长不得不动用各班班主任以及校保卫人员去制止。
  鼓倒掌的情况我没领教过,“跺倒脚”真的让我遇见了。
  机会终于来了,你敢跺我倒脚,我就拿你开刀!
  【待续……

日期:2009-01-15 22:00:50

  教书这活儿——神圣背后的忧思(008)
  当老师的,一走上讲台,都想把学生教会教好。能不能教会教好,那是另一回事。一个人的能力水平,知识层次不同,但是出发点都是一样的,我当然也一样。
  学生不一定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事实上,多少年来,师生关系一直是对立统一关系,对立多,统一少,大多时候一直玩着一种猫鼠游戏。
  于是这一幕发生了。
  上课时,我在黑板上板书(就是拿粉笔在黑板上写字),这时候背对学生,有些不稳定分子就开始蠢蠢欲动了。我先听到一两次跺脚声,接着听到很多次,等我转过头的时候,全班学生几乎都在跺脚,而且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问题是现在还不到大冷天,学生的脚绝对不可能冻坏。这跺脚不是为了取暖,也不是为了好玩。为什么呢?

  我头脑里马上出现一个词汇----“摆场子”。社会上有些黑帮老大,为了炫耀他的实力,往往聚集一些小混混,手里拿刀啊棍啊啥的,到一些公共场合搞示威。
  我的学生向我示威?我知道大多学生本意不是如此。有一个人,王德水王同学在向我叫板。
  其实,除了不完成作业,我批评过王同学两句,我没咋过他啊。有一类人,天生就是想当老大的,一有人管他,他就不舒服,包括他的父母。这类人属于“叛逆性”,追求无拘无束,甚至无法无天。
  王同学的意思很明确,你看全班都听我的,你是没啥戏唱了,尽管你是老师,你以后还是少惹我为妙。
  可是,王同学,你错了,错的太离谱了。老师就是老师,就象“政府不是豆腐”,为了维持老师的权威,说好听点,为了40多个祖国的花朵,当老师的也会采取措施的。
  这措施不是说服,不是教育,因为这些措施对一些人从来就不管用。大家都是良民,要警察、法庭、监狱干什么?
  这措施只有一个字,这个字被我们的金校长作为制胜法宝,不断传授给年轻教师,而且,大家都觉得对付某些特殊学生来说,只有这个字管用。什么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都是纸上谈兵。要不写书的大教授你来试一试?

  这个字是-----打

日期:2009-01-16 19:36:17

  教书这活儿——神圣背后的忧思(009)
  学生在跺脚,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我冷冷的看着这一幕,没有叫他们停的意思。因为我知道,有些时候不理比什么道理都更有道理。
  你有力气你就跺到底,你表演我欣赏,当然不是欣赏什么歌剧,而是欣赏一个闹剧。这闹剧的主角就是要我这个观众有所反应,对于没有任何反应的观众,演员你还台上折腾个啥?
  我知道,中国有句俗话,叫法不治众。不仅我知道,连十几岁的小孩都知道。他们一起犯错误,你不能把全班同学一起都惩罚吧。
  中国还有句古话,叫枪打出头鸟,问题是跺脚事件中,因为我正背着黑板写字,根本没看见谁起的头。
  问题必须处理,不处理,真的以后的课是没法上了。

  跺脚声终于停下来了。于是我问:是谁先跺的脚?这时候的反应出奇地安静。
  其实不问也知道。大家也都知道,就是不说,你能咋地?
  多天来的火山终于要爆发了,我杀气腾腾的说,你们喜欢挨打,这好办,既然每人都有份,每人都得受罚。不过我从来没打过你们,你们不知道我下手有多重,挨打的时候都忍着点。
  这时候,一个同学站起来,他说是我起的头,是我叫他们跺脚的,要打就打我一个好了。
  当然,这个学生是大名鼎鼎的王同学。

  一个人犯错误,又能承担错误,而且能替大多数人承担责任。我突然觉得有点佩服这个十几岁的孩子。
  问题是,这个出头鸟不打,可以说是班无宁日。不是我一个人的面子问题,是全班40多个孩子的未来问题。良心和责任还是要讲的,这时候,真的我想到许多教育方面的理论,可是都不管用。
  也许,如陶行知这等教育大家,会用“三块糖”轻而易举地教育好王同学。可惜,我不是陶老先生。也来不及向他老人家请教。
  一个是好几年都不咋读书,满脑子都是反抗意识的学生;一个是初出茅庐,刚执教鞭的老师。
  对峙着----在40多双幼稚的眼神注视下----对峙着。

  【待续……

日期:2009-01-17 21:45:11

  教书这活儿——神圣背后的忧思(010)
  古人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又说什么“天地君亲师”,听起来教书匠们好像还很有地位,其实读书人从来就没把当老师当做最高的人生目标。古代,读书是为了做官;只有不第秀才才去教书。
  现在呢?自愿报考师范院校的考生有多少呢?读书人骨子里都看不起教书这活儿,全社会尊师重教也只能是一句口号而已。
  学生也是这样,幼儿园、小学生确实很尊敬老师;到初中、高中、大学我不知道,反正我觉得年龄越大就越不把老师当回事。
  王同学还是个初中生,但是有个很感性的认识,当老师的甚至当校长的都不如他爹王木匠。因为他爹字认不得几个,钱却挣的不少。钱多了,村长啊、乡长啊、甚至更大的官都给他爹面子。而村长啊,乡长啊肯定不给老师面子,倒是经常给老师脸色。

  于是,王同学很不把我这个教书匠放在眼里,我真的很理解。下辈子吧,下辈子我也不做教书匠了,改行当木匠。
  但是,你和我叫板,实际是和我耍流氓、恶霸那一套。老师的那一套是无法对付流氓恶霸那一套的。
  要制服流氓恶霸,只有一个办法----比流氓更流氓,比恶霸更恶霸!
  于是,我冲过去了,扬起手,一个响亮的耳光重重的煽在王同学的脸上。
  在王同学被打懵的同时,我说:不多打你,就十个耳光。你想逞英雄就别叫疼。
  打人,又不是给人挠痒痒,还不让人叫疼。这是老师的行为吗?你不过是个教书的,真以为你是管犯人的警察大盖帽?

  可是,意外出现了,有几个学生开始计数。我打第二个巴掌的时候,有一个学生把心里数的数字不小心说漏了嘴:“二”。打第三个耳光的时候,有好几个声音齐数“三”,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计数行列:“四、五、”。
  明白了,大家多年来其实心里很看不惯王同学的所做所为,因为王同学要在校园当老大,欺负弱小的事肯定做过不少。只是没人敢替大家出气而已。
  大家一起数“一、二、三、四。”无非是怕我下手轻,或者打不够十个耳光。
  看来正义有时候会被掩盖,但是总是存在的。
  对那些恐怖分子、不思悔改的暴徒,消灭是唯一办法。
  警察打人怎么啦,只要打的是恶人,我想老百姓是拥护的。但是千万别替恶人欺负老百姓。(声明一下:我的观点不一定对,现在是法制社会,打人总是不好的。)
  王同学的脸青一块紫一块了,鼻子开始流血。
  可是才打了六个耳光啊?

  【待续………………

日期:2009-01-18 23:36:43

  教书这活儿——神圣背后的忧思(011) [
  标签:王同学 活儿 他爹 教书匠 分类:心路历程(连载)
  六个耳光下来,我打不下去了。
  一般的学生,老师还没有打,已经屈服了。其实哪个老师真的想打孩子呢?学生一说“我错了”、“下次不敢了”,老师也就不再打了。这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但是有个别学生,是很有个性的。如王同学,六个耳光下来,嘴角鼻子都流血了,硬是一声不吭。只是用不屈和不在乎的眼神看着你。我知道,我失败了,就是再打十六个耳光,也没有用。

  既然没有用,就停了吧。我说:“你坐下吧”。
  王同学没有坐,说:“还没打够呢,我不坐。”
  你见过这样的学生吗?当时我真有下不了台的感觉,难道继续打下去,凑够十个耳光。
  教室里一片寂静。
  我冷冷的说,剩下的四个耳光记了帐吧。
  钱有记帐的,东西有记账的,耳光也能记账吗?我的意思很明确,王同学你还欠我四个耳光,我随时都可以向你讨债,不管你有没有犯错。

  多年以后,王同学遇到我,总开一句玩笑:老师,我还欠你四个耳光呢。我心里都很不是滋味。
  顺便说一下,王同学因为底子太差,自然没考上高中,那时候又不太流行花钱上大学,自然也没上大学。初中毕业就和他爹跑工程去了。
  后来还真干出点名堂了,成就超过他爹王木匠。在好几个县城搞房地产开发,也就是买下一块地,盖起几栋楼,再卖出去。我们这里叫“住宅小区开发”。我是教书教傻了,不懂里面挣钱的诀窍。反正王同学已经变成小有名气的王老板了。
  顺便再说一下,多年以后,我的第一批学生我也仅仅记得几个学习特好的和几个特调皮的。
  当然,学习好的我一般批评都没咋批评过,倒是经常加大辅导量。调皮的我一个都没少过批评,几乎都受过惩罚。
  反常的是:调皮的学生后来见了面很尊敬老师。如王同学开着高级轿车,有时路上遇见了,很客气地停下来,问老师需要我送送你吗?倒是学习特好的,后来考上了大学,有了不错的工作和职位。从此音信皆无。

  一点不奇怪,学习好是人家天赋高,和你老师关系不大。再说学习好的学生老师也多,高中的老师,大学的老师,还有教授导师啥的海了去了。小学老师、初中老师能记得你的名字算不错了。
  题外话说了不少,教书匠这碗饭还得吃。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