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燃烧的远征---欧洲中世纪十字军东征记述
作者:
andyty2009
日期:2010-7-22 10:33:00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公元一零九五年八月,罗马天主教皇乌耳班二世(Urban II)抵达法国南部。
这本来是一个寻常时刻发生的不是那么不寻常的事件,可是之后的历史,让我们知道,这是整个世界历史上,尤其是欧洲历史,以及基督教历史上的一个极其不寻常的事件。
因为从这一刻开始,一个对于欧洲,中东,甚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的重大历史事件,就拉开了帷幕,轰轰烈烈延续了数百年,动员人口多达两百万,以欧洲中世纪基督教骑士为主力核心的十字军东征,就开始了其庞大,并且复杂的历程。我们有非常充分的理由相信,这个重大历史对于全人类的影响,还会在将来继续延续。
而教皇乌耳班,也因为这一段极其引人注目的历史,成为了一个极其引人注目的人物。从个性上来说,他是一位强烈致力于教会改革的人物,并且非常坚持他自己的个人主张。他在勒庞发出了一系列信件,召集会众于十一月份在克勒蒙举行一次全面的教会审议会。在随后的九月和十月,他访问了多个城镇,接见了许多主教和修道院院长,并按照他个人的审视,对这些人实行奖惩。乌耳班抵达克勒蒙的时间是十一月中旬。
这一次审议会从十一月十八日一直持续到二十八日,规模很大,参加会议的圣职人员超过300名。会议通过了继续推行克鲁尼改革运动的教会法令,其中包括众所关心的教职买卖,以及教士婚姻等具体问题。而且在这次会议上,法国国王菲利普因涉及yin乱被革除了教籍。
这里可能有必要解释一下,克鲁尼改革运动是怎么回事,方便大家对于当时欧洲的历史背景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克鲁尼改革(Cluniac Reform)是中世纪修道运动中的一系列改革,关注于恢复传统的修道生活,鼓励艺术,关心穷人。该运动是因位于勃艮第的克鲁尼隐修院而得名,传播遍及法国勃艮第,普罗旺斯,奥弗涅,波亚图,英国,以及意大利与西班牙的大部分地区。
该改革是因为教会内部的fu败而引发的,特别是针对贩卖圣职和纳妾这两个问题。这些弊端被认为是由于对修道院的世俗干涉,以及教会与欧洲封建制度和庄园紧密结合而形成的结果。在当时,教皇希望重申对所有圣职人员的控制并停止世俗统治者对主教的授职。由于修院需要得到土地,于是需要本地庄园主的赞助。但是庄园主经常要求得到权利并主张干涉修院运作的特权。克鲁尼改革是纠正这些弊端的一个实践尝试,希望一个更加独立的修院院长将可以更好地实施会规。
亚奎丹公爵威廉一世于910年建立了首个克吕尼修院,其新规定是该修院直接向教皇而不是向一位本地庄园主汇报。这意味着该修院将完全独立,因为教皇的权威在如此远的距离下多半虚化成了理论上的。进而,克吕尼隐修院院长对他的隐修士们所建立的分院保留权威。到12世纪,克吕尼修会已经有了超过1000座修院。在其高峰时期(950-1130年),克吕尼运动是欧洲最大的宗教力量之一。这些改革要求更大程度的宗教虔诚。克吕尼会士支持“上帝和平”(Peace of God),鼓励朝圣者去圣地朝拜。
克吕尼改革鼓励了西方教会变得更加重视商业,并给重新控制东方教会的尝试以动力。
而教皇乌耳班二世,就是这个改革运动的主要支持者。
乌耳班在这次会议上同时还发布了一个声明,将于11月27日,星期二这一天举行一次公众%ji会,而在这次ji会上,教皇将向广大公众发表一个重要演讲。这一声明立刻引发了非常广泛的兴趣,许多周围地区的民众也聚集到克勒蒙,想要听一听教皇要说些什么。
在教皇发表演说的当日,前来聆听的人群非常庞大,以至于大教堂内部根本无法容纳,于是教皇的宝座被移置到了克勒蒙镇东门外的一片旷野上。这些听众既包括普通百姓,也包括当地的贵族。但是当时欧洲的显贵,比如那些国王以及公爵们并没有来参加这次声势浩大的ji会,因为教皇的邀请仅仅发至当地。教皇乌耳班是一位非常有感染力的演说者,从目前能够了解到的资料看,这一次演说非常感人肺腑而且令人记忆深刻。这个演说的原文有细节不同的多个版本的记载,目前已经无法考证究竟哪一个是完全准确的,但是以下这一片段的记载,可以较好的传达出这个演说的本意:
法兰克的贵族们,教皇说,必须致力于援救他们在东方的基督徒兄弟,土耳其异教徒们正在向着东方基督教世界的心脏进发,基督徒们正在被压迫和残害,教堂和圣地正在被亵渎,耶路撒冷正在萨拉森人的奴役下哀叹,圣墓落入了穆斯林的手中并且被改建成了一座清真寺,基督徒朝圣者被侵害,甚至被禁止进入圣地(此处特指耶路撒冷)。
西方必须进军到东方进行防御(The West must march to the defense of the East),所有人都应该去,不论是富有者还是贫穷者。法兰克人必须停止他们的内斗和纷争,他们要向东方进发去对抗那些异教徒,进行一场正义的战争。
上帝将亲自引领他们,因为他们将成就上帝的旨意,那些以生命来效力于基督的人,他们的过犯将被赦免。在这里,他们是贫穷而且可怜的罪人,而在那里,他们将富有并且喜悦。不可犹豫,他们必须在明年夏季进军。
上帝的旨意如此!
上帝的旨意如此(Deus lo volt!),这变成了十字军在东征战斗中呼喊的口号。
日期:2010-07-22 19:50:59
在教皇演说的次日,教会就向外正式颁布了教皇允诺的所有授权和委任。红色十字架被选作为朝圣者的正式标志,勒旁的埃德海马主教被选为教皇的特使,以及这支远征军的精神领袖。
教皇乌耳班在法国滞留了几个月的时间,但是他的行动范围一直仅限于法国南部地区。不过,主教们和传教士们把十字军这个消息传扬到了法国北部。于是图卢兹伯爵雷蒙德发出了想要加入的请求,并且在12月5日来到克勒蒙,他来到克勒蒙的目的相当简单明了:希望被指认为十字军的世俗领袖。但是从正式的角度上说,这是一次朝圣运动,只能由教会来领导,具体的说,就是由埃德海马主教来领导。
但是,教会迅速就失掉了对这次运动的掌控,向着基督的十字架进发这一呼招,被所有人等所响应,其中包括那些贫穷的传教士。在这个运动之前,在法国北部地区已经有了另外一个进行的如火如荼的运动,就是提倡效法基督传道时的生活方式,其结果是导致了大量极度的贫穷。当教皇在演说中说到不论贫穷者还是富足者都要去的时候,他的意思大概仅仅是以此来杜绝那些骑士们以贫困为由来逃避这次运动,他从来也未曾有意鼓励那些身无分文的乌合之众集结起来进发到训练有素的土耳其军队的尖牙利齿之下。
而这正是当时所发生的实际情形。
在不久之后我们就会看到,正是这种杂乱的人员构成导致了远征军在东征途中的一系列惨烈悲剧,不论是对十字军自己而言,还是对他们一路沿途侵掠的其他城镇民众而言。
无论如何,十字军东征这段历史,由此就进入了实际开展阶段,在继续按照时间线来领会这段悲壮历史之前,我想我们有必要转回目光,来全面审视一下十字军东征的历史根源和相关的政治,军事,以及宗教背景,也就是说他们为什么要去进行这次漫长,艰难,并且实际上非常惨烈的远征。
燃烧的远征。
点燃如此熊熊烈火的导火索,究竟是什么?
这将是下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日期:2010-07-23 02:52:40
既然论到导火索这个词,那么我们不如这次摆脱传统的由面及点的读史过程,改成由点及面,首先看看点燃这次远征的,最后一段导火索是什么内容。
这段导火索最恰当的资料,莫过于两封在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信件,其中第一封,是拜占庭帝国,也就是有人称之为东罗马帝国的国王亚历克修斯一世写给弗兰德斯的罗伯特伯爵的一封信,弗兰德斯是处于当时的西部欧洲的一个区域,大体包括现在的比利时的一部分领土,以及法国北部地区。
确切的说,这是一封求救信。关于拜占庭帝国在当时,以及整个欧洲在当时的具体处境,我在后面会有一个比较详细的概述,这里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亚历克斯一世这个人物。
亚历克修斯一世·科穆宁(1048年-1118年8月15日)科穆宁王朝的东罗马帝国皇帝(1081年-1118年在位)。他在拜占庭恢复了科穆宁家族由于伊萨克一世被废黜而中断的统治。
但是这位皇帝继承皇位的时候,整个帝国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强敌环伺,但是依据目前掌握的史料来看,这是一位相当精明,而且善于权谋的皇帝。关于这位皇帝以后的资料还会谈到,各位对他和他的处境会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需要一提的是,这位皇帝的女儿安娜·科穆宁娜在1148年写成关于他的传记《亚历克修斯传》。这个被很多人认为是关于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期,拜占庭帝国历史的最重要的史料。
但我就在几个小时前刚略读过一位西方学者的文章,这篇文章指出这位女儿为自己的父亲写的这本书,并不太客观,也就是有许多史书的通病:主观倾向性。在我看来这个说法可能有道理,毕竟是女儿写父亲,没有感情夹杂是很难做到的,况且这位女儿并非专业史官,写着写着成了演义也难讲,加之女性相比于男性毕竟更有感性色彩.......无论如何历史只能依靠记载去研读,所以不是一门实证科学,况且这个问题同我们这个帖子的主题没什么太大关系,不需要在意。
这封信的真实性,在西方学者中是被普遍认同的,国内学者什么态度不大了解,可能也没人表过这个态.....我就不用再表示一次史学者的无奈了。但有人提出这封信之所以能一直流传到今天,可能是以一种依据可靠资料写成赝品的方式,也就是说它的内容是真实的,但信未必是原版.......搞史搞到这个程度我觉得有点无聊,呵呵。现在来看看这封内容极其沉痛的,来自于拜占庭帝国一位皇帝的亲笔信。这封信一般认为是写于公元1088-1099年间。
以下内容直接翻译自该信的英文译本:
[最尊贵的伯爵以及最杰出的基督信仰的受慰者,我谨写此信以便于使您得知,最正统的希腊基督教帝国目前正在遭受帕兹纳克和土耳其人的残暴蹂躏。他们日以继夜的侵犯这个国家的边境,进行抢掠,不计男女的进行屠杀和难以表述的杀戮,基督徒们被不断的侮辱。他们所做的邪恶之事实在太多了,就像前面讲过的,难以表述,所以我打算只提其中的几件,但尽管如此,这些事情依然是极其恐怖的,甚至会冒犯四周的空气。
他们在基督教堂里进行圣洗礼的洗礼池上为男童和青年人实行割礼,然后为了羞辱基督,他们把割礼中流下来的血直接倒进圣洗礼池中,并强迫他们往圣洗礼池中撒尿。接着他们把这些孩童拖着在教堂中到处走,强迫他们辱骂神圣的圣三一神,和对神的信仰。那些拒绝这样做的信徒会被他们以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折磨,并被最终杀掉。那些受人尊敬的夫人们,还有她们的女儿们,就是被他们劫掠而来(成为他们的财产),被他们一个一个,如同禽兽一般,进行亵渎的奸污。还有另一些童贞的处女,被他们强迫,在她们的母亲面前一边唱着邪恶淫荡的歌曲,直到他们自己的邪恶的奸淫活动结束。
这些暴行,就如我们所读过的,曾经在远古发生在神的子民身上,就是那些巴比伦人所做的。他们百般戏弄神的子民之后,对他们说:“来给我唱个锡安的小调。”之后,在奸淫这些女儿的时候,那些母亲被强迫着哼唱邪恶淫荡的歌曲,只是她们的歌曲唱出来已经不是歌曲,而是凄惨的嚎哭。而这些我们亦曾读过,就是当无辜者被屠杀的时候:“在拉玛听见号啕大哭的声音,是拉结哭她儿女,不肯受安慰,因为他们都不在了。”(楼主注:这句话是引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第二章第十八节。前面那段巴比伦人强迫唱锡安歌曲的事情,也出自圣经旧约的历史记载。)
但是,即使像拉结一样的母亲,虽然不能从儿女的死亡中得到安慰,却能在灵魂的救赎中得到安慰,但这些母亲却更加悲惨,因为得不到任何安慰,因为她们的身体和灵魂,都已经被亵渎。还有什么?让我们看看更加恶毒的事情,任何男人,不论身份年龄,男孩,少年,青年,老年,贵族,农奴,圣职人员,修士,还有,呜呼,前所未见的,主教-他们以鸡奸之罪来进行亵渎,而且现在他们向外到处宣扬,有一位主教已经屈从了这个极其恶劣的罪行。
许多圣地被他们以各种方式亵渎和摧毁,而且他们恐吓说,还要以更加恶劣的方式来进行。有谁不为这些事情哀哭?有谁全无怜悯?有谁不觉惊骇?有谁不为此祷告?因为从耶鲁撒冷到希腊的几乎全部土地,还有希腊的整个北部地区,它们是小卡帕多齐亚,大卡帕多齐亚,弗里吉亚,卑斯尼亚,莱塞弗里吉亚,本都,葛拉西亚,利迪亚,潘菲莉亚,易索利亚,利西亚,还有主要的岛屿西俄斯岛和梅提勒尼岛,还有许多另外的区域和岛屿,甚至我们都无法计数,还有色雷斯,都被他们强占了,现在除了君士坦丁堡,几乎已经一无所有,而他们还恐吓说,就连君士坦丁堡他们也要很快夺去,除非神的拯救,和虔诚的拉丁基督徒的救援迅速临到我们。]
.........................
日期:2010-07-23 20:03:42
整封信相当长,后面还有不少内容,我没有全部翻译,后面的内容大体上是两个意思,一个是东罗马帝国处境危难岌岌可危,随时有可能陷落,另外一方面是,由于共同对基督的信仰,亚历克修斯皇帝提出,他宁愿让君士坦丁堡重新归于西欧罗马天主教控制之下的基督徒的手里,也不愿意让它落到穆斯林的手里。
最后重申他对西方基督徒的迅速援救极其渴望,当然这个西方是相对于欧洲内部而言的。我们可以把它等同于,在罗马天主教皇势力范围内的欧洲地界。
这里顺便,简略说下当时欧洲内部东方和西方之间的关系。正统的罗马帝国崩溃后,又兴起了一个东罗马帝国,也就是后来被称为拜占庭帝国的这个东东,当然在这个帝国自己看来他们是正统罗马帝国的血统继任者,这个帝国内部以希腊文化为主,实际上比较庞杂,所以我们在信中看到,这位皇帝把他自己的帝国称为最正统的基督教希腊帝国。
而在罗马天主教势力之下的欧洲部分,以拉丁文化为标志,虽然在当时拉丁文也已经是一种古老的文字。所以这位皇帝把天主教范围内的基督徒称为拉丁基督徒。
和天主教相对的是,在拜占庭帝国内部信奉的是东正教。
东正教是从天主教中分裂出来的,包括后来的归正教,也被称为新教。当时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分裂,和罗马帝国的崩溃有关系。但核心根源,是对教义的不同理解。这也是新教出现的原因,其实这个新很不恰当,是中文的表述方法,叫归正教准确的多。中文中所说的基督徒,是指新教徒,另一部分称为天主教徒,东正教徒据我所知国内应该很少。但英文里的基督徒(Christians),是包含天主教徒,东正教徒,新教徒的。
天主教和东正教分裂后,两面都有自己的教皇,后来关系搞僵了,相互开除了对方的教籍,于是正式彻底分裂。
东正教所在的拜占庭帝国,在当时正遭受穆斯林兵团的蹂躏,这也是我们看到这封信的原因。所以这样一来,大家就容易理解这位皇帝在信中的观点了。
拜占庭帝国在存续期内和俄罗斯人建立了不错的关系,而且获得其雇佣兵的援助,在后来拜占庭灭亡后,俄罗斯人继承了它的血统,称自己是罗马帝国的延续.......当然我们大可以把这个看成刘备那个莫须有的皇叔,给自己搞个更好看的外衣穿下。这些和本帖论题无关,不再罗嗦了,有兴趣的自己查阅下即可。
言归正题。实际上这位聪明的皇帝,不仅给这位伯爵写过信申请援助,还向罗马教皇求助过,其内容基本上大同小异,都是呼吁对自己这个基督徒兄弟邦的援助,于是我们看到本贴开篇那一段罗马教皇的回应。
这里插叙一点一个实际上与这段历史无关痛痒的插曲,有中国的学者指出,这位聪明皇帝实际上求援的对象甚至包括了极度遥远--尤其在地缘政治视野上而言--的中国宋王朝。当时主政的是北宋神宗赵顼,据说当时拜占庭派出的特使是尼斯都令斯孟判,神宗通过很费力的转译,同这位特使进行了很勉强的交流,但对方的来意是搞清楚了,并且双方友好的相互交换了礼品。
拜占庭帝国提出的请求,是希望神宗出兵帮助夺回失去的安纳托利亚,这次会面的结果是拜占庭帝国的求援被北宋帝国婉拒了。实际上按照我们今天的视角来看,不论是从北宋当时的实际情形上,还是从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上,宋朝出兵都是不切实际的,所以神宗的拒绝,是正常而且正确的。
这件事情发生在公元1081年。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巧合是:亚历克修斯和赵顼两位皇帝,恰好是同年出生的。当然我们可以yy一下,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中国最强盛的唐时代,而太宗同意出兵......会如何?那么也许整个欧洲,世界,以及中国自己的历史都要大篇幅的改写了,甚至可能面目全非,这可以是一个很有想象力的yy题材,尤其是极度yy的话......不过还是留给小说写手来搞吧,在下还是尽力写好这段庞杂的十字军远征史。
这一段插曲虽然对当时的欧洲历史毫无影响,但是我们现在已经可以体会到,这位聪明的拜占庭帝国皇帝为了自己国家的生存,所做出的千方百计的努力。
接下来我们会看到,虽然求援在北宋这个东方最大的文明帝国遭拒,可是在西方的天主教教皇那里,实际上反应的比现在看到的,要迅速的多。
日期:2010-07-23 23:46:29
现在我们再看另外一封信,这封信是出自罗马天主教皇格列高里七世(Gregory VII),也就是乌耳班的前任,的手笔,这封信清楚的体现,早在1074年,教皇格列高里就呼吁成立十字军。虽然我们都知道,这支十字军从来没有真正出现过,但有一件很耐人寻味的事情是,仅仅在曼齐科特惨败事件之后3年,教皇就已经开始郑重考虑,从西方向东方派遣军队来援救当地的基督徒。这支计划中的十字军从未真正成型的原因是,教皇格列高里被其它的很多教会问题缠扰,根本无暇分身,其中尤其是同德国皇帝亨利四世的较量。
以下为,一如既往,原信的英文译文的,译文:
[格列高里,主教,上帝众仆人的仆人,写给所有愿意守护基督信仰的人,并致以问候和使徒的祝福。
我在此通知你们,这封信的送信者刚从海对岸回来(从巴勒斯坦),他来罗马看望我们。他重述了我们早已从别的许多人那里听过的事情,异教徒正在摧残基督徒,并以他们恐怖的残暴手段一路杀掠,几乎已经进军到了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外面,现在正以残暴的统治在他们攻克的土地上建立政权,他们杀戮了成千上万的基督徒,就好像他们都是羊。如果我们爱上帝,并愿意被看做是基督徒,我们应该为那个不幸的伟大帝国(指希腊,亦即拜占庭)的遭遇以及如此多的基督徒被屠害,深感悲痛。但仅仅悲痛并不是我们的全部职责,我们当以基督对我们的救赎为榜样,并顾念彼此相连的兄弟般的爱,这都要求我们必须舍弃自己的生命来拯救他们。“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打算风趣的楼主注:本句引自 圣经新约.约翰一书第三章第16节),所以,我们相信上帝的仁慈和全能,我们当千方百计的做好准备,去援救那个基督教帝国(希腊),越快越好。因此我恳求你们,因着将你们在基督里连接在一起的共同信仰,因着你们得以重新被称为上帝的儿子,因着圣彼得,使徒中的佼佼者,我劝告你们,应对你们的手足兄弟的鲜血和创痛,以及那个帝国的遭遇怀有适当的同情和怜悯之心,以基督的名义,你们要肩负这个艰难的任务,去援救你们的兄弟。尽快通知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上帝启示你们当如何做。]
我想现在每一个人都应该很清楚,真正导致十字军东征的,最后一段导火索究竟是什么。因为这两封信的缘故,我想我也不需要再做任何更多的解释,当然各位可以自己有自己的看法。
简单补充下曼齐科特事件是什么东东,这个是欧洲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东东,简单说就是拜占庭帝国的军队在皇帝罗曼努斯四世御驾亲征的带领下主动出兵去攻击一直骚扰他们的赛尔柱帝国,总计四万人马,却被对方击溃,皇帝也灰头土脸不得不签了个牢中之约,赔偿大笔款项,甚至把女儿都嫁给了敌人的首领,好不容易把自己赎出来回国却发现已经被篡了位.......可见仗是不能随便打的,几经挣扎最后结局是被刺瞎双眼扔在一个岛上自灭。给拜占庭帝国带来的后果就是,他们的小亚细亚地区领土此后就以无防护的姿态暴露在敌人眼前,并因此变成了一个挥之不去的噩梦。
这一段在接下来的总体背景分析中还会提到。
日期:2010-07-24 17:43:40
如果我们要真的搞清楚十字军东征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么我们就必须了解,在直到1095年之前,在欧洲和中东所发生的相关历史。
在公元后第一个世纪早期,基督信仰在巴勒斯坦兴起,并迅速传播到了整个罗马帝国。实际上公元元年这个人类纪年的分界点,就是依照基督耶稣的出生年来确立的。到了四世纪末期,基督教已经正式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这主要归功于那些虔诚而和平的信徒在罗马社会内部进行的长期的传教活动,圣经对于早期信徒在罗马的活动有相当详细的记载,具体可参见圣经新约的使徒行传,以及罗马书,罗马书实际上是使徒保罗写给罗马教会的信件,而罗马书被公认为是详细阐述基督信仰的,最优秀的论述。教会,或者圣经正经,教规,实际上都禁止以武力的方式扩展信徒。
耶路撒冷,巴勒斯坦还有叙利亚当时都在罗马帝国的版图内,基督信仰在所有这些地区成为主导。当时在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口已经极大幅度的减少,这是因为在公元后66-70年,以及132-135年,犹太人曾经发起过两次激烈的反罗马运动,运动以失败告终,而导致的残酷后果就是大量犹太人被当时仍然还是异教徒的罗马当局屠杀,剩余人员被驱离该地区并禁止返回,所以后来只剩下少数犹太人还能得以留在这片区域。
在公元后7世纪,一个称为伊斯兰教的宗教在阿拉伯半岛兴起。和基督教一样,伊斯兰教在正式角度上是禁止武力扩张的。但是和基督教不同的是,伊斯兰教训诫教徒世界要在伊斯兰教徒的政治统治之下。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伊斯兰教的政治统治可以是,并且的确已经是,由刀剑来扩张的。
随着阿拉伯轻骑兵的四处冲杀,伊斯兰教迅速在阿拉伯半岛蔓延,并很快控制了整个中东地区。拜占庭和波斯,这两个在该区域的主要势力由于时间久远的相互冲突而相互搞的精疲力尽。波斯被彻底击溃并被吸收进了伊斯兰世界。基督教拜占庭帝国的中东军团,也在636年被击败并且彻底歼灭,耶路撒冷在638年沦陷。在整个接下来的7世纪,阿拉伯轻骑兵继续向北和向西推进他们的边界。
到了8世纪早期,阿拉伯军队已经攻到了直布罗陀海峡,在711年,他们越过海峡杀入了欧洲的西班牙,并且粉碎了基督教西哥特王国的军事实力。到了712年,他们已经占领了伊比里亚半岛的核心区域,到了30年代,他们进一步深入了法国的心脏地带,就在这个地方,赫赫大名的铁锤查理同他们在图尔展开激战,并极大程度粉碎了他们以武力极度扩张的勃勃野心,这场激战发生在732年左右,而这成为了他们在西方的武力成就的顶点。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