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乱世奸雄的成长史:曹操的奋斗

作者: 诗酒墨香


日期:2010-8-12 13:15:00

  说明:写曹操的人太多了,希望整个帖子能得到大家的喜欢!
  目录
  一、家世不能承受之轻
  1.这天是老刘家的
  2.这个宦官不简单

  3.曹家的崛起
  4.曹嵩是谁家的儿子
  5.曹嵩有个好爹
  6.无法选择的出身
  二、“曹三代”的成长
  1.“曹三代”出场

  2.看上去幸福的童年
  3.人生第一课
  4.性本痴顽
  5.皇帝成了宦官的儿子
  6.伟大的友谊

  7.读书时代(为天下之太平而读书)
  8.桥大爷看上了曹操
  9.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0.操行评语
  三、做贤臣还是做奸雄

  二选一,看上去很简单,事实并不是这样,孟子曾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也,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这倒不是“鱼和熊掌”放在一起吃有毒,也不是人不能同时既上山打熊生又下河捕鱼,更不是一下子吃不下鱼和熊掌,这是一种选择,是取舍,是价值衡量。选择正确与否,既是能力水平,也是智慧体现。
  许劭也给曹操来了一道选择题“子(你)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许子将已经把题目给曹操了,怎么选择是曹操的事情。做“能臣”还是做“奸雄”,这是一个问题,曹操将何去何从?
  1.曹家有郎初长成
  2.史上最牛都尉
  3.这顿棒子打了谁
  4.福祸相依

  5.为了理想而努力
  6.天才商人汉灵帝
  7.男人、出路和梦想
  8.推手张角这个人
  9.从来就没有什救世主
  9.造反无罪

  10.乱世英雄起四方
  11.济南来了曹青天
  四、天下大乱
  曹操做梦都想着天下天平,抑或自己创造一个盛世,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有人不乐意,宦官不乐意,因为治世就意味着他们时代的终结;有野心的人愿不愿意,因为治世就可能会使他们的野心成为水中花;就连汉灵帝也不愿意,因为治世就标志着他美好生活的结束,于是,乱世就在他们的期待和盼望中到来……
  乱世来了,曹操是大喜还是大悲,抑或悲喜交加,是隐忍于乱世,是趁势出击,是等待治世到来再出山

  1.皇帝不是换着玩的
  2.都是汉灵帝惹的祸
  3.董卓进京
  4.洛阳劫
  5.我负天下人
  6.陈留亮剑

  7.倒董同盟
  8.天下不可无曹操
  9.倔强的坚持
  五、储蓄资本(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按照基督教义,从亚当夏娃偷吃了禁果开始,人类就有罪。资本原始积累就像人一生下来即有罪一样具有“原罪”。 这是神学上的“原罪”与经济学上的“原罪”。政治也是如此,自从产生就有原罪,政治的本质就是争抢地盘,都是争抢地盘,谁能说,谁能比谁高尚,谁能比谁龌龊?只能手法高明一些,会经营一些,本质都是一样一样的。董卓争地盘杀人,袁绍争地盘杀人,刘备争地盘照样也杀人,曹操争地盘当然不比他们好哪儿去,争夺地盘还是杀人,这不仅仅是人品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政治”,是“政治”让他们戴上了共同的面具,在这套面具下,没有高尚没有龌龊,只有现实利益。

  1.英雄要有用武之地
  2.地盘要靠自己去打
  3.小民的力量改变时局
  4.天上掉下来青州兵
  5.踏着袁公路出发
  6.徐州,徐州

  7.错误的代价
  8.陈宫看上了吕布
  9.收拾残局,从头再来
  10.耳朵大有福的刘备
  11.终于找了组织

  六、奉天子以令不臣
  说金钱是罪恶,都在捞;说美女是祸水,都想要;说高处不胜寒,都在爬,这正印证了东汉时那些驾驭皇帝的权臣下场,从最牛的“跋扈将军”梁冀,到汉桓帝的老丈人窦武,到汉灵帝的大舅哥何进,到西凉彪汉董卓,谁不知道“皇帝”是祸水,玩不起啊,谁玩谁倒霉,可有什么用呢?道理谁不知道,只是抵制不住那权力的诱惑。前面的一个个倒下了,后面又有一批站起来,前赴后继,永续不绝。正当董卓的尸骨正在点天灯的时候,王允又被砍了,但这仍不足以震撼任何人有野心的人,袁术早在运筹,袁绍纲领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也早想坐坐“华盖车”了,少有“只是能臣”之志的曹操则内敛许多,只是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正所谓,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且看谁主皇帝,问鼎中原。

  1.皇帝成了烫手山芋
  2.奉迎天子
  3.能臣曹操
  4.欢迎前来捧场
  5.青梅煮酒论英雄
  6.软柿子也能硌掉牙
  7.袁术的皇帝梦
  8.人是会思想的芦苇

日期:2010-08-12 13:15:57

  一、家世不能承受之轻
  1.这天是老刘家的
  汉朝,是很悠久的王朝。先是刘三建立的汉朝,历经二百多年,后来一个读书的王莽把汉朝给废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秀才战胜了兵。遗憾的是,王莽书读得确实不错,但治理国家有些外行,有些书生意气。结果,没折腾几年就又亡国了,出现了一个新皇帝,这一次做皇帝还姓刘,据说还是刘三当年一脉传下来的,正儿八经的龙的传人,也叫汉朝。两个汉朝,加起来四百年。

  四百年,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到现在我们中华民族才五千年的文明,老刘家一下子干了四百年,在这老百姓的心中影响太大了。这天下就是人家老刘家的,当年的秦始皇喊着要万世一表,结果十多年的光景就没了,这老刘家四百年了,虽然秀才王莽折腾过一回,但天下还是回到了刘家的手里。四百年之久,在人们心中凝聚成的观念,是非常牢固的,几乎认为这是一个永久性的存在。这种心理形成一种倾向,天下到底是刘姓的。

  所以在那四百年间,再有野心的人,谁也不敢否定刘姓,敢自立门户做皇帝,充其量找一个刘姓的,由自己控制,做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主儿。
  再说,自从光武帝刘秀再次辉煌之后,他的后代就是种龙种收跳蚤了——一代不如一代,不仅仅繁殖能力,就连寿命大打折扣,从刘秀的孙子汉章帝刘炟到汉桓帝刘志一共8个帝王,竟没有一位活到40岁,最长寿的这位刘志也仅仅活到36岁。
  俗话说,店大欺客,奴大欺主。这皇帝年幼,大权自然旁落,当然不会落到外人手里,不是叔叔大爷就是舅舅姥爷,再就是身边的人,由于老刘家发繁殖能力从刘炟就不行了,叔叔大爷几乎没有,于是老刘家的朝堂就是这样沦落成外戚和宦官的折腾的对方。
  还是从这位刘庄之后最长寿的皇帝说起吧,汉桓帝刘志能够登上皇位,纯属偶然。公元125年,东汉第七个皇帝汉顺帝即位,外戚梁家掌了权。梁皇后的父亲梁商、兄弟梁冀先后做了大将军。梁商到还算一个人臣,梁冀是一个十分骄横的家伙,他胡作非为,汉顺帝死去的时候,梁冀安排一个两岁的娃娃的冲帝做皇帝,过了半年,也死了。“贪孩童以久其政”梁冀就在皇族中找了一个八岁的孩子接替,就是汉质帝,时年8岁。虽然人不大,却颇伶俐。颇为看不惯大将军梁冀,说了一句发自肺腑的“此跋扈将军也”,梁冀一看,这么小就如此张狂,长大了还不收拾我,于是毒死这个娃娃皇帝。梁冀就是那位长得让人见了“睡觉做噩梦”(貌寝)的主儿,长得丑不是错,但滥杀皇帝,危害天下就不对了。

  天下不可一日无主,皇嗣问题再一次摆到朝廷面前,这梁冀主政三年可是每年一次,这已经是第三次了。
  虽然皇帝轮流做,但只能是老刘家的人,梁冀张狂是张狂,也只是在权力方面,没敢想过皇帝之位。在公卿大臣议立新君的会上,太尉李固、司徒胡广、司空赵戒、大鸿胪杜乔等再一次推举清河王刘蒜,但中常侍(就是宦官,居此位可权倾人主)曹腾(记住这个人,他就是曹操的“爷爷”)不同意。为什么呢,因为曹腾曾经拜谒过刘蒜,刘蒜未以大礼接待他,由此曹腾和宫内的宦官们担心刘蒜上台会对自己不利,因而坚决不同意。

  这时的刘志可谓鸿运当头,15岁就继承了父亲刘翼蠡(lǐ)吾侯的封爵。不久,梁太后(即梁冀的妹妹,汉顺帝的皇后)也看上了这位小帅哥,想把自己的妹妹梁莹嫁给他,于是宣他进殿相亲,正好赶上质帝被毒死,朝廷大臣选皇帝。
  梁冀就想不如顺势立他为帝,亲上加亲,朝政便可完全掌握在梁家手中了。曹腾探知此意,连夜赶到梁家劝说梁冀立刘志,天下掉下个皇帝,梁冀当然同意。
  就这样,刘志被推上了历史舞台。
  这位新皇帝自然不会忘记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因曹腾参与定策迎立桓帝有功,被封为费亭侯,不久出任长乐太仆,迁大长秋,俸禄仅在丞相、太尉之下,作为宦官也算是位极人臣了。曹腾坐上了宦官这个辉煌事业的最高位:大长秋(不是大长今)!即皇后的近侍,专门代表皇后管理宫中事务,后宫总头子。皇帝年幼,少不更事,其实是皇后执政。曹腾当然也就在朝中炙手可热。

  这曹腾是什么来路呢?

日期:2010-08-12 13:17:22

  2.这个宦官不简单
  说起这曹腾,其家世也不简单,祖上当年的和汉朝开国皇帝一起打江山的曹参,具体到曹腾这一代有多少代了,已经说不清了,祖祖辈辈就是这么教育的,咱们老曹家不简单,相国曹参就是咱们的祖宗。
  虽说人家老刘家的子孙一代不如一代,和人家比起来,这老曹家还不如人家呢,人家老刘家再怎么差,皇帝还是人家来做,这老曹家早就不是相国了。正如老刘家的江山没变一样,这老曹家对老刘家的忠心也没变,不能做相国,咱就做黎民百姓,再就是做太监也要为老刘家服务。
  据史书记载,曹腾的父亲叫曹节(让人疑惑的曹操的女儿也叫曹节),“素以仁厚称”。有一次,邻居家丢了一只猪,巧合的是,这只猪与曹节家的猪长得很相似,这家人便把曹节家的猪当作自己家丢的猪领走了,而曹节却不与其争辩,任凭这家人把猪带走。后来,这家人的猪又自己跑回来了,这时他们才知道自己错要了曹节家的猪,这家人非常惭愧,于是便把领错的猪给曹节家退了回来,并表示了歉意。曹节微笑着接受了本来就属于自己的猪。这件事说明了曹节这个人的为人。

  曹节应该没有做过官,不然曹操及其后人一定会大肆宣扬的,《三国志•魏书•刘晔传》曾引魏明帝的诏书证明:“自我魏室之承天序,既发迹于高皇、太皇帝,而功隆于武皇、文皇帝。至于高皇之父处士君,潜修德让,……”高皇即是曹腾,“处士”有特定的含义,就是不官于朝而有才德的人士,所以说,曹节肯定没做过官,应该为人仁厚且富有。曹节有四个儿子,最小的叫曹腾,字季兴。其余的三人都没有说明叫什么,只说字:伯兴、仲兴、叔兴。曹腾,是家中的第四个儿子,字季兴。

  再说,到宫里做太监也不是什么逍遥的事,这曹腾也挺不容易的,从小就“舍身为家”进宫当了宦官。由于聪明且性格谨厚,被太子刘保的妈妈邓太后相中,选中作为太子的陪读,这位太子就是汉顺帝。这样一来,曹腾和刘保就成了同学。这汉顺帝确实够哥们,做了皇帝,没有忘记自己苦读时代同窗,因此曹腾的官也是一路飙升,从黄门升到从官再升为小黄门,后来高达中常侍。

  尽管和皇帝是同学,曹腾明白越是有这层关系,就越要谨慎和低调。进宫三十余年,先后事奉过安帝刘祜、顺帝刘保、冲帝刘柄(刘保的儿子,二岁即位、三岁病死)、质帝刘缵(骂梁冀跋扈将军的那个)、桓帝刘志,曹腾从来没有犯过什么差错(未尝有过),因而能全身而退,这在政局诡谲的东汉时代绝对是个奇迹。我们东汉末年所有大宦官的经历都考察一遍,可以发现能数十年里成为皇帝、皇后和皇太后身边的红人,又能全身而退的,几乎只有曹腾一例。 

  曹腾在宫里的三十多年,也是每天在刀尖上行走,危险至极,曹腾有所成就之时,也正是梁家当政的时候,曹腾能全身而退,这也说明曹腾与梁家的关系不一般。虽不至于像有些人推测——曹腾是一个梁党但也在某种程度上,曹腾和梁家的关系不差,否则,不管谨厚,要想三十余年处于权力中枢而又“未尝有过”,那是痴心梦想。准确的说,曹腾和梁冀是政治联盟,互相支持,互惠互利。

  这曹腾虽然权高位重,也深得梁太后和梁大将军的信任,但却没有飞扬跋扈、鱼肉百姓。不仅如此,曹腾对自己的家人也严格管理,不为非作歹,没有干过多少欺压人民、为非作歹的坏事。据史书记载,曹腾倒是推荐了不少人才,在曹腾传记里列举了他举荐的六个人,这六个人都是是汉末响当当的人物,政界的如延固、虞放,军界的如张温、张奂,学界的如边韶、堂溪隆。这些人可都了不起,如张温、张奂这些人,后来成为了东汉帝国军队里元帅级的人物,后来叱咤风云的董卓、孙坚、陶谦、公孙瓒、刘表等都曾是他们的部下,由此可见他们在军中的影力。至于后来曹操能以文职人员的身份直接进入军界,担任重要军职,是否是得到了们的相助,这且不说。不管曹腾扶持这些人是不是真正为了国家,但曹腾一方面落得为国举荐英才的美名,另一方面也没有树敌啊,没有为自己以及后代子孙们设障碍,相反在某种程度上不自觉地为自己的子孙后代铺路。

  曹腾还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当时有个蜀郡太守让上计吏(每年去中央汇报地方工作的吏员)顺便送些礼物给曹腾,结果被益州刺史种暠查出。种暠上奏罢免太守,并弹劾曹腾,请下廷尉案罪。皇帝却说:“书是从外面来的,不是曹腾的过错。”于是将奏折留中不发(即不处理)。结果曹腾丝毫不介意此事,常常在皇帝面前称赞种暠是有才能的官员。后来种暠当上司徒,还感慨说:“我能当上司徒,都是曹常侍的帮助啊!”

  曹腾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其实这也很正常,为什么呢?曹腾本就是一个聪明人,加上太子陪读的历练,皇帝的老师可是天下最优秀人才,聪明的曹腾耳濡目染,自然学到不少,那能力那眼光那手腕,绝非常人所能及。面对曹腾,我们不能仅仅把他作为太监,还应该考虑到他的能力、他的奋斗。
  面对一个人的成功,应该有一个正常的心态,不能动辄就认为,这不正常。不仅要看到他们辉煌的一面和落魄时的一面,还要去探求他们奋斗的历程,体味他们的艰辛和无奈。
  可以说,曹腾的精心布对于后成就庞的曹魏帝国居功甚伟,曹氏一族百年间的繁荣兴盛是曹腾打下的基础。

日期:2010-08-12 13:19:44

  3.曹家的崛起
  曹氏家族在当地本来是个名门望族,也是个大家族。经过曹腾三十的苦心经营,曹家在当时也算豪门了。
  毕竟将近两千年了,曹家到底是不是豪门大族也无法找当事人求证了,好在历史并不如风,历史总会留下的痕迹的。在今天的安徽亳州市城南马园,方圆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布满曹氏家族墓群。曹氏家族墓环绕在马园村四侧,分别又叫“曹四孤堆”、“马园西地墓群”、“袁牌坊南地墓群”、“刘氏孤堆”、“董园一号墓、二号墓”、“观音山孤堆”、“元宝坑一号墓”等已被发掘的只占墓群总数的十分之二三;已测知墓主的有曹腾墓、曹嵩墓、吴郡太守曹鼎墓、永昌郡太守曹鸾墓、山阳太守曹勋墓,以及曹操长女曹宪墓。其中观音山孤堆,一直被认为是曹操的墓葬所在。

  郦道元在《水经注》卷二十三记载:“谯城南有曹嵩冢,冢北有碑,碑北有庙堂,余基尚存,柱础仍在(《山海经》所记更详,冢前树云头玺碑,题云:《汉故太尉费亭候曹公之墓》)。庙北有二石阙双峙,高一丈六尺,榱栌及柱皆雕镂云矩,上罘罳已碎,阙北有圭碑,题云:《汉故中常侍长乐太仆特进费亭候曹君之碑》,延熹三年立;碑阴又刊诏策,二碑文同;夹碑东西列对两石马,高八尺五寸,石作粗拙,不匹光武隧道所表象马也。有腾兄冢,冢东有碑,题云:《汉故颖川太守曹君墓》,延熹九年卒,而不刊树碑岁月(经查汉史及《三国志集解》核实:颖川太守为曹褒)。坟北有其元子炽冢,冢东有碑,题云:《汉故长水校尉曹君之碑》,历大中大夫、司马长史、侍中,迁长水,年三十九卒,熹平六年造。炽弟胤冢,冢东有碑,题云:《汉谒者曹君之碑》,熹平六年立(谒者:汉时的一种官名)” 。

  从这里可以知道,曹氏宗族墓规模十分宏大,从墓群的庞大,可以想象当时曹氏家族的强大。依此看来,曹氏一族,除曹腾外,曹褒、曹嵩、曹炽、曹胤、曹鼎、曹瑜也都在朝为官。据确切的考古资料显示,这个庞大的家族墓里,埋着曹腾、曹褒、曹嵩、曹炽等人,他们都是曹腾的族人,他们之间的关系,这里作以简要介绍。
  曹褒与曹腾同辈,是兄弟的关系,因曹腾的荫护,做到了颖川太守。他的儿子叫曹炽,做过侍中、长水校尉,是曹仁、曹纯的父亲。
  曹炽与曹嵩同辈,在这一辈的人里,至少还有四到五个族人。一个是曹鼎,做过尚书令;曹鼎的兄弟中,有一个叫曹瑜,做到了卫将军;他们还有一个亲兄弟,已不知名字,但他的儿子很有名,叫曹洪。
  除了曹鼎三兄弟之外,这一代人中,至少还有两个支脉,其中一个当过吴郡太守,他有一个孙子叫曹休。另一个生了个儿子叫曹邵,曹邵有个儿子叫曹真。
  如果以曹腾、曹褒为“曹一代”话,“曹二代”包括曹嵩、曹鼎、曹瑜、曹炽;“曹三代”包括曹操、曹德、曹洪、曹仁、曹纯、曹邵;“曹四代”就很多了,包括、曹昂、曹丕、曹植、曹休、曹真等,后面还有“曹五代”……

日期:2010-08-12 15:33:05

  4.曹嵩是谁家的儿子
  古语云,不孝有三,无后最大。在那时候,作为一个男人最不成功的不是你没车没房,也不是没工作,而是你没儿子,没有后代。因而做太监的男人最郁闷的就是这样,你可以权倾朝野,你可以富可敌国,但你就是没有后代,在纯爷们面前,这帮阉爷们就强不起来。
  要不怎么说,人家汉顺帝够哥们呢?看到自己身边的那帮宦官哥们虽然升官发财,但还是受人歧视不能尽孝,没关系,我帮你们,你们不是不能生育么?没关系,可以领养、过继;没有先例也不用怕,我下一道旨,于是,阳嘉四年(135年),汉顺帝下诏特许受封为列侯的宦官可以收养义子,继承爵位,使宦官获得了和贵族世家同样的世袭特权!

  身为费亭侯的曹腾一看自己正好符合政策,激动得几乎跳了起来,谢谢政府,谢谢皇上。有了这政策,我们和纯爷们就平等了,我们也能强起来。于是赶忙颠颠回家找儿子去,过继了一儿子,这个人就是曹嵩。
  曹嵩的养父谁都知道是谁,问题就出在曹嵩的身上,到底这曹嵩是谁的亲生儿子,两千年来一直没有结果,出身问题历来争议颇多,这里必须交待一下。
  因为陈寿《三国志》里写一句“莫能审其本末”,害得曹家人一直被当成“黑人黑户”受到歧视。有些野史认为,曹嵩是夏侯氏的后人,是曹腾当初从夏侯家抱来的。但对于陈寿写的这句话,历来都有人怀疑,有人认为他的专业水准出了问题,当然这是站不住脚的,一部《三国志》足以证明他的水平, 房玄龄等奉诏撰写的《晋书•陈寿传》,赞扬陈寿“善叙事,有良史之才”。有人认为是他有别的动机,这中可能性还是有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房玄龄在赞赏陈寿的同时也认为他为私仇而在书中有所表现,说“丁仪、丁廙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此少之。”其实人们认为《三国志》最大的缺点,就是对曹魏和司马氏多有回护、溢美之词,这样一来,似乎陈寿断不会也不敢在这方面下手,再说历史不是一般的书籍,要流传百世的,所以我们应该相信陈寿同志是有职业道德的。

  陈寿始撰《三国志》是晋太康元年(280年),这一年陈寿四十八岁,大约九年后他完成了该书。陈寿写《三国志》的地点是在洛阳,那时他在司马氏朝廷里担任着著作郎兼中书侍郎的公职。
  尽管陈寿开始写作《三国志》时,我们那位伟大而英明的曹操同志也已经离开这世界六十年了,司马氏建立晋朝也有十六个年头了,但是熟悉当朝及前朝历史掌故的人还大量在世,别的不说,单就曹氏一族中仍然健在的就有“曹五代”的曹志、曹奂等人。
  曹志是曹植之子,在晋朝担任过乐平太守、散骑常侍、国子博士、博士祭酒等官职,直到太康九年(288年)即陈寿写完《三国志》的前一年才病逝于洛阳。作为同朝为官的同事兼重要历史事件的当事人,曹志理应引起陈寿的足够重视,而且两个人交流起来应该没什么障碍。除非曹志本人对其祖上也“莫能审其本末”,再就是陈寿不愿去理这茬,否则这一历史悬案很容易解决。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与前三史一样,也是私人修史。由于私人修史占有的第一手文牍材料有限,因而不得不采自传闻,历史记载的准确性就较差,因而出现“莫能审其本末”也就见怪不怪了。

  其实,曹嵩是姓曹还是姓夏侯,这确实很难确定,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从法律的角度说,曹嵩是曹腾的儿子,只要知道这一点就够了。

日期:2010-08-12 15:37:07

  4.曹嵩是谁家的儿子
  古语云,不孝有三,无后最大。在那时候,作为一个男人最不成功的不是你没车没房,也不是没工作,而是你没儿子,没有后代。因而做太监的男人最郁闷的就是这样,你可以权倾朝野,你可以富可敌国,但你就是没有后代,在纯爷们面前,这帮阉爷们就强不起来。
  要不怎么说,人家汉顺帝够哥们呢?看到自己身边的那帮宦官哥们虽然升官发财,但还是受人歧视不能尽孝,没关系,我帮你们,你们不是不能生育么?没关系,可以领养、过继;没有先例也不用怕,我下一道旨,于是,阳嘉四年(135年),汉顺帝下诏特许受封为列侯的宦官可以收养义子,继承爵位,使宦官获得了和贵族世家同样的世袭特权!

  身为费亭侯的曹腾一看自己正好符合政策,激动得几乎跳了起来,谢谢政府,谢谢皇上。有了这政策,我们和纯爷们就平等了,我们也能强起来。于是赶忙颠颠回家找儿子去,过继了一儿子,这个人就是曹嵩。
  曹嵩的养父谁都知道是谁,问题就出在曹嵩的身上,到底这曹嵩是谁的亲生儿子,两千年来一直没有结果,出身问题历来争议颇多,这里必须交待一下。
  因为陈寿《三国志》里写一句“莫能审其本末”,害得曹家人一直被当成“黑人黑户”受到歧视。有些野史认为,曹嵩是夏侯氏的后人,是曹腾当初从夏侯家抱来的。但对于陈寿写的这句话,历来都有人怀疑,有人认为他的专业水准出了问题,当然这是站不住脚的,一部《三国志》足以证明他的水平, 房玄龄等奉诏撰写的《晋书•陈寿传》,赞扬陈寿“善叙事,有良史之才”。有人认为是他有别的动机,这中可能性还是有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房玄龄在赞赏陈寿的同时也认为他为私仇而在书中有所表现,说“丁仪、丁廙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此少之。”其实人们认为《三国志》最大的缺点,就是对曹魏和司马氏多有回护、溢美之词,这样一来,似乎陈寿断不会也不敢在这方面下手,再说历史不是一般的书籍,要流传百世的,所以我们应该相信陈寿同志是有职业道德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