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革命经济学(超越《国富论》和《通论》的经典)
作者:
雷大师
日期:2010-11-2 14:44:00
革命经济学
-------超越《国富论》与《通论》的经典
———读罢此书,你超越99%的经济学家
自序
在哥白尼和伽利略之前的一千多年里,人类曾经执迷于亚里斯多德和托勒密的“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不动的,包括太阳在内的一切恒星、行星都围绕太阳转动。直到哥白尼和伽利略的时代来临,人类才明白,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不是太阳围绕着地球转动,而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人类不是生活在宇宙的中心。在今天看来,日心说这个结论实在是太简单了,地球不仅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但是在16.、7世纪,这样的说法是无比的荒谬和反叛,是那么的不容得被接受,为此,宣传日心说的布鲁诺,最后还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今天的我们,是否也活在一种“地心说”的错误理论里面,而犹未可知呢?
我们居然是活在一个球上,这个球上大部分是海洋,小部分是陆地。令人不可想象的是,在这个球的对面,同样也住着人类,天啊,他们不会掉下去吧?掉到苍茫茫的无尽宇宙当中?当然,大家都知道事实是什么,住在这个地球上对面的人,和我们一样,他们活的好好的。中国的对面是美国,美国人好像是活的比中国人好那么一点点。
人类居然是活在一个球上,这个球还是不停转动的。中国的“和谐号”动车,平均速度为300千米/小时,这个球自传的速度居然达到1674千米/小时,我怎么没有被甩下去,真实太可怕了。可是,还有更可怕的,这个地球居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每秒的速度居然是约30千米,也就是每小时10000千米还多。这真是一个可怕的难以让笔者相信的消息。笔者曾经以为“天圆地方”,我们人类是活在一片广袤的陆地上,四周是海洋,我们的上面,是一个半圆弧的天,笼罩着我们的生存空间,日月星辰就在这片半圆弧的天上像鱼儿一样游来游去。我们中国古代的老前辈们就是这么认为的。
这本书不是讨论物理学或者天文学的,我们生存的地球是怎样的,相信能小学毕业的人都清楚,作者既没有讨论下去的必要,更没有讨论下去的能力,否则就贻笑大方了。本书是讨论经济学的,书的重点在于讨论和真实经济相关的“经济学”,而非大学讲堂里面课本上的“经济学”。因为这本书面向的对象不仅包括经济学人,也包括对真实经济有兴趣的其他人。当然,这里或许也会谈到亚当斯密、凯恩斯、萨缪尔森、弗里德曼、米塞斯、哈耶克……。但是,请不了解这些人的读者勿需发愁,本书会尽量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大家把一切听明白,而不是把这本书弄成一本满是数学公式,让别人看了半天都不知道说了什么,而那些公式大部分都和真实经济无关,只是象牙塔里面的凭空创造。
是的,人曾经相信地心说,曾经相信女人缠足,曾经相信人血馒头,曾经相信很多今天看来不可思议的荒谬理论。那么今天是否还有很多这样的理论呢?我想不仅是有,而且肯定很多,今天,笔者就带你看到一种,那就是今天最大的显学---经济学。当我们打开一本无论作者是萨缪尔森还是斯蒂格利茨还是曼昆的《经济学》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到,里面的内容,可能真的就是“地心说”,是一种在错误的基础上建立的空中阁楼大厦呢?或许从逻辑上无可指摘,但是其建立的地基却是根本性的错了的。当然,笔者前面说过了,本书的重点是从真实经济的“经济学”开始谈,而不是充斥大学课堂的“经济学”谈起。
我们步行在大街上,看到的是平直的马路,绵延千里,地球是个平面,我们看不到地球是圆的。
我们穿越丛林高山,灌木遮挡了我们的视线,看不到太远,我们登上峰顶,极目楚天舒,也看不到地球是圆的。
我们航行大海,四周全是蓝色的海水,一望无际,我们看不到地球是圆的。
只有我们站到足够高的地方,才能看到地球是一个大半是海洋,小半是陆地的蓝色星球,它在徐徐转动,六十亿人类,上万亿其他生命就活在这。
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带你到足够高的地方,看清楚我们真实的经济生活是怎样的。而不是被GDP、通货膨胀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IS—LM模型、凯恩斯主义、奥地利学派、货币主义………等这些森林中的遮挡物遮蔽了双眼。
凯恩斯在写他那本惊天动地的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对于该书,笔者会在后面做详细解剖讲解)的时候,开篇就告诉别人,它这本书是为专业的经济人士而写的。而我这本书,不仅是写给专业人士的,也包括写给那些热爱阅读,关心经济的其他朋友。所以该书我会尽量用故事、小说的通俗方式表达出来,希望这本书不仅能让读者您从中获得必要的营养,更希望它能给读者带来阅读的快乐。(第一讲可能会较为繁难,但后面章节一定会生动有趣,读起来毫不费力)
当然,市面上有很多通俗易懂的经济学读物,比如《不涂眼影的经济学》、《写给美国人的经济学》、《看的懂的日本经济》、《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以上书名皆是杜撰,只是为了阐述道理)这些图书,只不过是用口语化的语言把大学讲堂里面的经济学表达出来,如果说大学讲堂里面的正统经济学是正装版,那么这些书就是正统经济学的便装版。用的材料都是一样的材料,表达方式不同而已。而传统的正统经济学却是本人也是在本文中要革命掉的。
在文中,你会看到很多新鲜的概念,这是传统经济学所没有的,比如会有黄金挖掘点、不对称理论、消费边界、货币支撑力、货币断裂、大趋势……您也会思考,是否在我们已经所认识到的这个世界的规律的下面,有一条我们完全还没有认识到的潜流,而这才是统治这个世界的规律。或许读完此文,您也会合上书,长思一下,我们生活着的世界,究竟是真实的,还是宛如梦中。
本书会先和你一起思考一个问题,人人都在忙着赚钱,那钱是从哪里来的?好像大家都有积蓄,很少有人是负资产的,那谁亏钱了?
本书会告诉你的是经济学的真相。
本书也要告诉你经济为什么发展。
本书会告诉你我们为什么依然贫穷
本书会告诉你,我们活在庞氏骗局当中。
本书会和你一起探讨,这个世界上还不曾被人所发现的潜流。
本书会合你一起思索,也许我们活的并不真实,一切宛如梦中。
当然,这本书号称超越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必须得有真材实料才行,否则你就会说作者纯属吹牛或者发疯了。而要做到真的写一部经济学佳作,恐怕没有比从重新解释1929年美国大萧条开始合适的了!
经济学大师熊彼特曾说:“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包括当前)的经济现象。”要想理解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没有什么比先去理解1929年几乎摧毁整个世界的大萧条更合适。
追根溯源,我们必须要回到大萧条。美国大萧条产生了以后对整个世界影响很大的事情,这些事情用惊天动地来形容都毫不过分。
第一个震动世界的事情,是凯恩斯经济学的产生,凯恩斯写了一本叫做《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经济学著作,《通论》不仅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而且也被一些西方学者誉为跨时代的巨著,甚至可以和马克思的《资本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相提并论。而凯恩斯本人则因之跻身于世界思想界巨人,如亚当斯密、马克思、达尔文、爱因斯坦、佛洛依德等的行列。这本书对世界影响很大,江湖上一直传唱着凯恩斯拯救了大萧条的颂歌。后来在美国,有个叫做保罗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教师,根据凯恩斯的《通论》和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混合了一本书,叫做《经济学》,该书一经发表,便誉满天下,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大学课堂里面最权威的经济学教材了。该书连续发到了第十八版,销量千万册。自此,经济学江湖被一统天下。中国的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大学里面,也基本应用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教材,当然,未必用的是萨缪尔森的原本,基本都改头换面了一下,无论是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还是曼昆的《经济学》,或者中国人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其核心体系都是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这些新的教材,换汤不换药而已。
凯恩斯的理论正确吗?大萧条的根源果然如他的理论所言,还是他在打到了一种谬论的同时,又创造了一种新的谬论呢?大萧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由凯恩斯的理论做基础的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是让人类学会了经济学,还是让人类彻底不懂经济学了?或者说,正是因为学习了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于是大家就脱离了现实,开始在虚无缥缈处建造空中楼阁,虽然美轮美奂,其本质不过是海市蜃楼而已?
世界上有上千万的经济学者,有十亿人口以上在关注经济?他们所用的分析经济的工具都错了吗(包括不相信凯恩斯主流经济学的奥地利学派)?
第二个震动世界的事情,是金属货币本位的结束,法币时代的来临。我这里所讲的金属本位,包括使用金本位的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还有使用银本位的中国、印度等,或者采用混合本位制的其他国家。为了表达的方便,以后我统称为金本位。但是因为美国大萧条的发生,却终结了金本位(我这里不能说彻底终结这句话,彻底终结要到1971年),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用的钱,是或红或绿的纸币,或者是电脑上的电子数字,当然可以买到我们想要的东西,包括买卖金银,但是,现在政府发行货币的时候,却早就不是根据仓库里有多少金银就按照一定的比率来发行多少纸币,人也不能按照一个固定的比率去银行或者财政部兑换金银(兑换和买卖是有区别的,后面会谈)。
古代的时候,无论中外,大家都是拿着真金白银去做交易,按照多少枚金币或者多少两银子来交易。现在,这早已是历史了。有人可能会想当然的说,因为拿金银做交易不方便,所以今天才采用纸币的方式。但是这种说法是有错误 ,中央银行或者财政部可以根据有多少金银储备,来发行多少纸币,这时候,纸币是金银的替代品,依然是金本位。法币则不同了,虽然法币采用纸币的形式,但是法币的发行不再根据金银储备量来发行(那根据什么标准来发行货币?),法币只是政府规定的法定货币。
这一切究竟是怎样变换的?是天才的设计,还是某些人的阴谋?或者如本文作者所言,宛如梦中?
金本位的结束,法币时代的来临,究竟和大萧条有何干?
第三个震动世界的事情,则是大萧条间接的导致了德国希特勒的上台,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近亿人口伤亡,20亿人口受难。当然,本书不是关于政治和历史的,是研究经济的,本书只会从经济方面略微探讨一下,希特勒为何让德国全民无比的崇拜和爱戴他,希特勒又如何拯救了美国,拯救了罗斯福总统。
因1929年大萧条的缘故,产生的其他影响不计其数,罗斯福新政、美联储权力的转换,美国证监会的建立,各种法律法规的建立……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能够真正解释1929年的世界性大萧条,被称为可以采摘经济学的圣杯,同时,也可以理解今天世界上所发生的各种经济状况,包括二十世纪就是年代的债务危机、金融危机和2008年再次让世界震动的全球金融危机,那我们就从采摘经济学的圣杯开始吧!
日期:2010-11-02 14:44:25
第一讲:大萧条的根源-金本位制
一个小女孩瑟瑟发抖地问她的妈妈:“妈妈,天气这么冷,咱们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 ”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家没有钱买煤。 ”
小女孩又问:“那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 ”
妈妈无奈地说:“因为煤太多了。”
————1929年美国大萧条中发生的故事
上面这个故事中国人都比较熟悉,因为这是出自中国的中学课本,讲述的是1929年美国大萧条时候美国普通百姓的悲惨生活。大家还有印象的是,当时的美国牛奶场主,宁可把牛奶倒到密西西比河里面,也不给吃不饱饭的穷人。很多人担心,是否有一天,中国也会陷入大萧条的泥淖,也会发生这样的悲剧故事。就算不进入美国的大萧条,是否会也要经历一场日本那样的经济停滞,近20年毫无发展,经济增长几乎为零。
美国1929年大萧条的来临,事前没有一丝征兆,经济并非是逐步走坏,而是经历了几十年的强劲增长之后突然崩溃,然后滑入持续十几年的大萧条当中。没有人事前曾预见到危机的可怕,危机爆发之后也束手无策。在1929大萧条爆发的前夜,是繁荣的20年代,可谓“黄金十年”。
第一节:19世纪20年代---黄金十年
整个20世纪20年代,工人人均产量和生产率稳步提高:1919年—1929年,制造业工人人均产出大约增长了43%,工资、物价和薪水都比较稳定,不过没有实现不可比拟的增长。利润持续支撑着有钱人家的支出,并且唤起了某些支持股市反弹的希望。其中的大多数因素促成了很高水平的资本投资。整个20年代,资本品以6.4%的年均增长率增长,汽车、住宅和家具等耐用消费品占据了殷实人家相当一部分的支出,年增长率达到了5.9%.
20世纪20年代对于美国来说依然是美好的岁月。生产和就业保持着高水平。并且呈现继续增长的的趋势。虽然工资上涨不是很快,但物价稳定。尽管许多人仍然很穷,但是更多的人过上了小康生活,或者变的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富有了。最后,美国资本主义无疑是处于一个生意勃勃的时期。从1925年----1929年期间,制造企业从18.39万家增加到了20.67万家,其产值从608亿美元增加到了680亿美元。美国联邦储备工业指数在1921年只有6点(1923-1925为基数100点),到了1928年7月上涨到了110点,到了1929年6月更是高达129点。1926年,美国生产了430.1万辆汽车。而三年后的1929年,美国的汽车产量增长到了535.8万辆,比1926年增加了100多万辆。美国1929年的汽车产量,可以非常体面的与1953年的产量570万辆相对比。美国生产的汽车是世界产量的85%,平均五人就拥有一辆,美国的黄金占世界黄金储量的一半;1928年美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整个欧洲。营业收入迅速增长,这可是经商做生意的大好时机。的确,就连当时最有偏见的历史学家都不得不私下里承认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时光,尽管他们都加入了指责柯立芝总统“经济过于繁荣,不可能持续下去”的行列。
1920年到1928年股票价格翻了一番,从1928年3月开始,股市更加疯狂了,在之后的十八个月中,证券市场上的股票价格几乎又翻了一番。同样是在1928年,当时还是总统候选人的胡佛就宣布:“现在,我们美国人距离战胜贫困是如此之近,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在这方面都无法与我们相比。”
1928年12月4日,柯立芝总统在重新召开的国会会议上最后一次发表国情咨文,即使最消沉的国会议员也必然从总统的讲话中找到安慰。“美国国会开会审议国情咨文,从未遇到比现在更加令人鼓舞的繁荣景象,在国内方面,人民安居乐业……我们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代;在国际方面,和平是主流,基于相互理解的友好……”他对议员们说,他们和全国人民可以“对目前的形式感到满意,并且以乐观的态度展望未来”。他打破了美国最古老的政治传统,忘记了把国泰民安归功于他所领导的政府,“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主要有赖于美国人民的品质和传统。”
1929年10月中旬,在每个普通的美国中产阶级面前所呈现的,似乎是一片繁荣到极致的景象。去年,新当选的赫伯特•胡佛总统曾经信誓旦旦地宣称:彻底征服贫困已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虽然我们还未实现目标,但在上帝的帮助下,倘若我们继续过去8年来的政策,勇往直前,终有一日我们会把贫穷从美国彻底驱除”。这是一个庄严神圣的经济誓言,被后来的通俗历史学家称之为“美国梦”的理想愿景。与此同时,欧文•费雪和那些自鸣得意的经济学家也都宣扬: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将是一片永久的繁荣景象。
新当选的英雄总统胡佛底气十足的对美国人说:“要让每个家庭的锅里都有一只鸡,每个车库里都有两辆汽车”。
(数据部分参考加尔布雷斯《1929大崩盘》与《大萧条》在此不一一列举出处)
1929年之前的美国繁荣岁月我们当然都没有经历过,但是我们可以很好的对比2007年的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获得了极大的提高,手机、电脑、网络早已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条件好的人都买上了名牌汽车、大房子。中国货横扫全世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老外们也大肆发布中国威胁论,21世纪就看中国的了。华为、联想、海尔、万科等这些中国优势企业的崛起,也论证了中国的企业可以有自己可以屹立于世界之林的顶级企业。中国出口的产品并非仅仅有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华为的高科技产品也横扫亚欧,甚至打到了高科技的老巢---美国,全世界大呼狼来了。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了万亿美元,出口创汇还依然强劲,专家们都说(现在专家是贬义词了)未来是中国的黄金十年。除了房价涨的有点快,一切都是春光明媚。
中国的股市也是一路从2005年的998低点狂飙到了6124点,很多股票上涨十倍以上。2007年的中国和1929年的美国非常类似,人人都在谈论股票和基金,街头巷尾的大爷大妈们也在讨论着:“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基金要长期持有才能赚钱”,处处都是谁发了财的消息。天底下无新鲜事,29年的美国也在讨论“现在投入15美元,20年回报8000美元”,女佣炒股都能发财。中国电视上的专家们以无比的底气论证中国的经济强大,快买股票吧。29年美国最大牌的经济学家欧文费雪惊呼“股市好像到了永不下跌、永远上涨的地步。”
2008年,中国就要举行奥运会,富裕了和幸福了的中国人自然可以自豪的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当然,美国的经济也是好的一塌糊涂,2001年9.11长胡子的本拉登叔叔恐怖袭击了美国之后,美联储迅速出台了极端宽松的货币政策,9.11并未对美国造成严重性的后果,美国依然是高科技大国,思科、微软、Intel、google、波音……的产品横扫全球,美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搞垮了阿富汗的塔利班和伊拉克的萨达姆,萨达姆还被送上了绞刑架,布什先生的意思就是,和美国干,没有好下场。就在这几年,美国的穷人还通过一种叫做次级贷的融资方式买到了房子,真正实现了“大家都有房,人人有书念”。道琼斯指数站上了14000的大关,一切真是美极了!
崩溃的前夜都是美好的,善良的人类也不会刻意天天预测经济崩溃。虽然有些个经济学家喜欢发表一些阴谋论或者崩溃论,偶尔蒙准了,但基本属于神棍级别,和真正科学判断毫无关系。我们经常看到有些经济评论,说某某经济危机在N年前就被谁谁谁给预测到了,大多数都是忽悠,成千上万的人在预测,和摸彩票一样,总要有的中奖的,运气而已。美国的大萧条据说被两个经济学家预测都了,并且只有两个,一个叫米塞斯,一个叫哈耶克,这两个人都是著名经济学门派奥地利学派的圭臬级人物,尤其是哈耶克,后来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种说法着实让人怀疑,如果这两人水平如此之高,定然能找到大萧条之正确原因和解决之道,可惜此二人啥也没做到,后来才有了牛逼哄哄的凯恩斯主义。如果米塞斯和哈耶克真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不用做别的,到股市上投机做空就行,必然会大赚而特赚,索罗斯就是这么干的,米大师和哈大师也没有做。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是毁掉罗马一天就足够了。
第二节:大萧条来了
美国人民沉浸在19世纪20年代的美好生活中,没有人想到,屠刀高高悬起,震惊世界的大萧条来了。
1929年9月3日,道琼斯指数达到了最高点381点,大牛市事实上走到了尽头,当精明的股票投机商从休假中归来,他们很快看到了那些基本经济数据,并陷入困境。后来的反弹只是大熊市的一个小小的插曲。10月21日的那个星期一,股票下跌的消息迅速传来,这是股市的第一次下跌。在之前的那个周六,电报里传来征收保证金的要求,投机商们开始认识到,他们的储蓄甚至房产将要失去了。10月24日的那个周四,股票直线下跌,没有一个人买,由于不能满足保证金要求,他们的账户被强行平仓。10月28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迎来了“黑色星期一”,当天,股指暴跌13%。接着第二天,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幕迅即拉开,道琼斯指数一泻千里,暴跌22%……美国乃至全球历史上最恐怖的一次大危机就此拉开序幕,乐观的人们迎来了长达十年的大萧条时代。
整个时期,失业率从3.2%上升至1933年的24.9%,接下来的一年达到26.7%。 3400万男人、女人和儿童根本没有任何收入,这一数据还排除了那些遭受巨大损失的农民家庭。城市收入大幅下降,学校和大学关门或倒闭,营养不良发生率达到20%,这些情况在美国以前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即便在早期殖民时期也没有。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