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我爱祖国的蓝天——一个八航校飞行教员的札记
作者:
银鲨SU47
日期:2010-9-25 21:38:00
这些文字得来着实不易。
起兴,是拜读王外马甲的《战场上的蒲公英》,沉醉于抗日战场上的矢志抵御外侮的一个小小伞兵的传奇经历,个人命运在动荡历史中天地一沙鸥。当读到伞兵蔡志诚回想他第一次跳伞的瞬间,我也福至心灵。
我的父亲正是一名飞行员,而且是新中国早期的战斗机飞行教员,他在新疆戈壁的蓝天下翱翔了十一年。其间,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全军军事训练大比武、十年动乱、改革开放……八航校的建立和撤销,人民空军建设的许多正面侧面背面,他该有多少故事可以抖落给我!
也曾听父亲间或提起飞行员生活的点滴片断,而今,我希望他能集腋成裘。
几年前,于花甲寿年的那个春节,父亲被诊断为“帕金森氏病”,这真是致命的打击!之前数年渐进的行动迟缓,表情呆滞,都以为是性格内向,缺少锻炼,步入老年的常态,没想到得了这种思维和行为都极为受限的疾病,而且只能越来越重……我感到真难以接受。
我的父亲可是飞行员出身!曾经是雄鹰。
为延缓父亲思维迟障,更加上王外马甲和蔡志诚伞兵的启迪,我力劝父亲写出这篇飞行生涯的札记。近五十年前心中的云浪渐渐又翻滚起来。于是,父亲用颤抖僵硬的手,一字一句回忆着。再由母亲帮我一行行辨认父亲的笔迹,订正许多细节,最后,我一段段敲进电脑。
为了使阅读更加顺畅,我把文字中那些啰嗦繁冗的地方稍微删减规范了一下,保持父亲原汁原味的第一人称的叙述。
题目我也拟了好多,什么《铁翼九霄》、《八航校的缅想》、《翔》……还是父亲一锤定音,就叫《我爱祖国的蓝天》。
日期:2010-09-25 21:44:56
引 子
“我爱祖国的蓝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白云为我铺大道,东风送我奔向前。金色的朝霞在我身边飞舞,脚下是一片锦绣河山……”
每当听到这熟悉优美的歌曲,我的心都为之一动。这首歌那么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我的心声,唤起我生命中最刻骨铭心的一段情怀。我曾用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二十年来亲践它,使之成为心中永恒的青春旋律。
我俯瞰祖国美丽蓝天的日日夜夜……
一、选飞入伍
那还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国面临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峻的内外交困。国际上,帝国主义阵营对我们严酷政治打压,经济封锁,苏联老大哥又一夜之间翻脸,反目,掣肘。一时间,刚刚起步的社会主义建设难以为继,正建或待建的大型项目资料被拿走,设备撤离,专家调回。国内,大跃进的虚浮后果日显,自然灾害肆虐,物资极度匮乏,使得国家日渐贫困,国民生存艰难。
1960年的夏天,我从太原育英学校转学到大连第一中学,读初中二年级,对国际国内形势只是一知半解,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挨饿。
由于粮食奇缺,每天配给的五六两粮,根本不够一顿吃的,又没菜没油,我个十四岁的大男孩饿得脸都绿了。本来我是个规规矩矩守纪律的好学生,居然在课堂上坐不住,和弟弟跑出来,趴在小饭馆窗外往里看,只为了看别人吃东西。
饿的实在受不了,我给母亲写信,希望给我邮一些粮票。我眼巴巴地等,母亲回信狠狠教育了我一番:国家困难,全国人民都在挨饿,毛主席半年没吃肉了,别资产阶级思想太重!
话虽这么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三个月后,我转学到沈阳市八一学校,弟弟则转到旅顺市的一中(那时我家住在旅顺,可以稍微关照一下)。八一学校有点儿部队的供应,部队自力更生开荒种地收得的粮、菜,官兵们舍不得吃,都拿到学校来养了部队的孩子。条件自然好了一些,不至于再饥肠辘辘听不进课了。
熬到1961年下半年,我升上初三,该准备考高中了。
深秋的一天自习课上,班主任老师说:“告诉大家一个消息,空军今年在应届初中毕业生中招收飞行员,除了戴眼镜的,所有男生都到沈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去参加体检。”
大家很兴奋。好几个活泼好动的已经按捺不住,模仿起飞机起飞的样子,嘴里像发动机一样“呜呜突突”个不停。我居然还并不是特别兴奋,我想天之骄子哪那么容易就选上!我就带着从众的心理,跟同学们一起报名,接受体检选拔。
全年级60多个男生被拉到医院。一看,乌泱泱已有好几百名其他学校的男生等在那里。进了门诊楼,满走廊都是十几岁的半大小子,嘻嘻哈哈,推推搡搡,交头接耳,谁能选上谁选不上什么的,全然没想到这儿是医院,也压根没顾及头顶上还挂着“肃静”的牌子,都希望在体检中一决高下,顺利胜出。
大家的情绪感染了我,我的好胜心逐渐被激起。中选了,当然是件很荣耀的事。
在地方中学选飞体检的过程很复杂,时间也很长,当时是按照苏联选飞标准和程序进行的。我们在沈阳市经过医学院附属医院、市医院、省医院,招飞体检和空军医院五级初检和复检,光眼科就进行了七八个项目的检查,仅散瞳查眼底这一项就搞了半个月。散瞳很难受,让我们见不得光,我们就每天戴着墨镜穿行于沈阳市区,那时候戴墨镜很稀罕的,别人都以为我们是盲人学校的学生。
体检历经两个月时间。单是起始的初检,测身高体重,查视力,量血压,及五官科检查,就淘汰了近一半人。近视眼、鼻炎、中耳炎、龋齿、腋臭、罗圈腿、扁平足,身上任何地方有一点儿小伤疤都算不合格。十几岁的男孩子正是打闹,淘气,活泼好动的年龄,怎么可能没有一点儿外伤?真是太严格了。
检查外科时,我们在诊室外走廊等候。听检查完的同学出来说,进去要脱衣服,全脱光。全脱光?一丝不挂?我心里咯噔了一下。又想,没什么,又不是没进过澡堂子。轮到我时,才知道每次只允许一个人进去。进屋一看,我一下子傻了。屋子里站了二三十个医生,全穿着白大褂,居然有不少医学院的女学生!试想想,一个赤身裸体的青少年,只身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做体操动作,接受那么多衣装严谨的男女医生的审视和检测,甚至现场教学,该是多么无地自容。我几次下意识的含胸,都被主检医生纠正了,要求我挺胸扬头,正视前方,走直线。这哪是体检,分明是心理考验!
体检淘汰率最高的项目之一,是坐转椅检测前庭功能。我坐上转椅,心情稍微有点紧张。根据医生的指令系好安全带,双眼紧闭,脑袋偏向一侧。医生推动转椅,左转20圈,右转20圈,停住。令我睁眼,头向后靠,看脖子是否能准确地靠在转椅背侧的立柱上。解开安全带,起立,站直,我站起来不由向前趔趄了一下,站定了。合格!听说不少同学转圈后站不起来,或是站起来后摔倒、呕吐者不在少数。至少又有一半人是在这个环节中遭淘汰的。我们班30多个男生,有20人在这项检查中出局。
全沈阳市报考的生员有十几万人,最后体检合格的只有50余名。八一学校只有我和王晓红两人通过。王晓红身高体强,入选似在情理之中。我当时比较单薄瘦弱,在同学中绝不出众。
看到同学、朋友们连连出局,我心里打起了退堂鼓。我本来就是比较恐惧陌生环境的人,性格温懦,就表态自己也想退出。哪知招飞的武装部领导急了,专程从沈阳跑到旅顺,到家里见我父母,晓以利害。说我家四代雇农,革命军人后代,绝对根红苗正,现在万里挑一,怎么能不服从国家需要呢?!
我母亲是参加过八路军的,对子女从小就要求极为严格,竟并没有讲什么大道理,只是对我说了一句最朴素的话:“去吧。你那么馋,空勤吃的好。”
1962年初春,是初中三年级的下半年。我们这些招飞选上的,集中在沈阳和平区第三十九中学滑翔班学习。半年后,我们本该毕业入伍的,但国家还处于“自然灾害”时期,飞机航油紧缺,航校学员分配不出去。那一年,空军航校就不招飞行学员入伍。我们只好留在地方中学继续学习。
在这里,我认识了丁小平。丁小平瘦瘦高高的个子,长我一岁,非常成熟, 自理能力很强,与我内向的性格恰好是鲜明的互补。我同丁小平建立了很深的友谊,更确切的说,他像个大哥哥似的照顾我。他家就在沈阳市,他父亲是沈阳黎明机械厂的厂长,家境不错。每次星期天回家,他都带回一盒子饭菜给我吃,虽然没有大鱼大肉,可在那个全民饥荒的年代,能填饱肚子就别无他求了。我大口大口吃着朋友的饭菜,真是既感激,又毫不客气。
我们沈阳三十九中滑翔班的学员就这么一边学习,一边体检,一边筛选,等待入伍时机。那个夏天,我们终于初中毕业了。不断的体检又淘汰了20人,合格的30多人全部升入沈阳铁西区第四中学,组成新的滑翔班,开始学习高中一年级的课程。
1963年的寒假,学校组织我们学员进行滑翔飞行训练。
滑翔机是两个座的无动力木制飞机,没有座舱,人坐上去就像骑在木马上。一个教员带一个学员试飞,学员在前座,教员在后座。位于地面800米远的距离有个绞盘车,牵拉滑翔机滑动,随着滑动速度加快,学员拉杆操纵飞机升空,像放风筝一样。滑翔机上升到300米高空时脱钩,绞盘钢索自行滑落,飞机在空中自由滑翔,围着机场做矩形航行,目测着陆。
第一次飞滑翔机自然感到紧张刺激,在这之前,我连客机都没有坐过。因为是冬天,飞机又没有座舱,升到上空时,气流很大,迎面寒风凛凛,冲得我两眼不由自主地流泪,眼睫毛都冻结了。我紧张得不停眨眼,不知该往哪里瞅。飞到300米高度,飞机由上升转为平飞,才感到风力平和一些。这时候,才有心注意到下面的铁西区整个儿灰蒙蒙的。现在想来,定是空气污染。根据之前的理论学习和预演,目测着陆,很成功。飞了几个起落后,心情放松多了,才想到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天上欣赏祖国的黎明——一轮冉冉升起的朝阳。
教员带飞时,我们飞的是国产“解放五”,是沈阳滑翔机制造厂自行研制的。放单飞时飞的是波兰生产的“初级一”,是单座,驾驶技术与“解放五”一模一样。通过地面理论学习和空中飞行训练,我们这些学员都达到了滑翔机三级运动员水平。
入夏,在四中滑翔班学习的学员,又经过反复严格的体检筛选,落选近30人,仅留5人。我当时因为血压不稳定,检测总是偏高,折腾了几次,差点被淘汰,最后总算是合格。现在我六十多岁了,血压一直正常,没有高血压病,可见当时是心理素质不好,太紧张了。
空军长春预备航空学校派人来接我们5个人入伍,四中举行盛大欢送会,我代表滑翔班合格学生在大会上发言,表示感谢,感谢四中老师对我们的培养教育和关心,我们以后能报效祖国,必有老师的一份功劳。
从全沈阳市十几万初中应届毕业生中选出50余人,集中于沈阳市第三十九中学(初中下半学期)、沈阳市第四中学高一全年,学习一年半的时间,期间四中滑翔班又陆续淘汰40多人,最终穿上军装的仅有5人。其中有我和丁小平,另外3人是韩强、柏承发和刘绍宾。
那时我们都非常单纯,现在回想起来,才知道什么是“万里挑一”。我非常庆幸丁小平也入选了。
从全国选来的飞行学员最终只有31人来到空军,穿上军装。其中沈阳5人,山东5人,北京1人,湖南2人,湖北16人,贵州1人,长春1人。听领导说,我们这批学员按常规应招1000名,但在当时特殊困难情况下,仅招了31人,可见是多么艰辛,多么严酷,多么不容易。
日期:2010-09-25 21:48:13
二、预校初训
盛夏七月,在院校招飞办干部的带领下,我们沈阳的五名学员先行来到长春市空军第一预备航空学校。没过几天,山东、湖北、湖南的同学也到了,又过了几天,原先保定第二航空预备学校招收的北京、贵州等地学员也来到长春一预校,合为一期,共31人,本应顺理成章定为第十三期,但因为人数太少,只得算成“十二期半”,就像“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一样,我们31人就是那个“半”。
保定二预校没有生源,只得停期。
到了空军预校,大家都高兴极了。当天就领了新军装,是四个兜的军官服,还领了军徽章和黑皮鞋、大盖帽、武装带等等。之前,我们许多同学穿的老百姓衣服还补丁落补丁呢。星期天大家不约而同到照相馆照军装照,寄回家给家人看,展示一下自己的英姿,别提多神气了。
伙食标准提高了,每个月伙食费是45元,而我们在地方中学每个月伙食费只有9元,真可谓一步登天。每顿饭四菜一汤,早餐还有面包点心。我已经好几年没吃过面包点心了,好长一段时间,我都特别盼着吃早饭。在地方上学饿了好几年,都面有菜色,到空军吃上这样的饭菜,就跟天天过年一样!为此我给家里写信报喜,说为了这伙食,当飞行员训练再苦也值了。
很快,就进入正常学习训练。每天要锻炼3-4个小时,由体育教员带领跑1000米、1500米、3000米,还进行100米短程加速跑等其他田径项目。
正是炎炎夏日,大家光着膀子只穿大短裤,雄赳赳气昂昂地喊着口号,从长春南郊的军营外沿着大马路跑,跑到南湖公园再折回来。虽然不是繁华的街道,却也引得路人驻足观看,我们感到很自豪,跑得越来越起劲。
每天还要练习单双杠、滚轮、旋梯……
单双杠就不说了。先练固定滚轮。双脚踏上脚蹬,用皮带扣紧,双手握住把手,臀部贴紧轮轴,整个人体呈“大”字形。先由教员推动滚轮向一侧旋转,然后移动臀部把重心移向另一侧,再反向转。
第一次练习,我左右向各转了十余圈,一两天后就能自行旋转了。一次转上五六十圈就算合格,我们这些学员历经层层淘汰,身体素质都非常过硬,没有人眩晕或者呕吐,没几天就都过关了。其后,为锻炼平衡机能和胆量,我自己开小灶,每天多练习半个小时。5天以后,教员就让我们练习活动滚轮。
活动滚轮可以在地上自由滚动,滚轮上没有轴,身体无依无靠,完全凭自我移动重心使滚轮转动。可能因为有良好的前庭平衡功能基础,我感到操作活动滚轮并不困难,要点是控制滚轮的路线和距离,注重锻炼控制的灵活度和制动能力。三五天后,我就能在篮球场自由滚动,绕场数周。
单轨活动滚轮则比较难掌握,就像演杂技一样。这个项目并不要求人人都会。不过为了提高空中判断能力,加强训练难度,我也怀着极大兴趣学练单轨活动滚轮。真真万幸的是,练习这些科目我从来没感觉不适。
旋梯就像我们儿时荡秋千,不过是高端秋千。乍一看到那个大旋梯在横梁上下大幅度翻动,真还有点儿恐惧。而且也没有皮带固定,只能双手紧紧握住旋梯的边杆。教员助推了几圈后,我心里有底了,也就不过如此嘛,有什么好怕的。
还有一项旋转秋千,是滚轮和旋梯的组合,难度更高,围绕两个轴既横向转又纵向转。我尝试了几次,深切体会到什么叫天旋地转,难受极了,想吐又吐不出来。好在这也不是固定训练科目,没有硬性要求,我也就没有再多坚持。多年以后有个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我记得里面女主角有个绝招叫“晴空霹雳”,跳起来在半空中360度的翻跟斗再扣球,还不头晕,这样好的体格,去当飞行员真没有问题。
短短几个月时间,我们的肌肉发达起来,体魄也健壮了,许多同学的体育指标达到三级运动员的水平。我则体重一下长了十多斤,个子也蹿到一米七五。
招飞入伍,除了条令学习、队列训练等科目,学员们还要接受严格的政治教育。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在莫斯科和布加勒斯特召开的社会主义阵营国际会议上,苏联共产党提出了“三和两全”的政治方针,即“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全民国家,全民党”。这就与我们中国共产党产生了分歧。苏共以老大自居,以势压人,在会议上公开点名批评阿尔巴尼亚,影射中共,肆无忌惮地把矛盾公开化。其后,发表了《苏共中央的公开信》,矛头直指我党搞分裂,与中共公开论战,并一手撕毁援建合同,撤走专家。我国正在起步建设的核工业、航空工业,以及维系国民经济命脉的数百个大型建设项目停建搁置,经济损失严重。毛主席号召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勒紧裤腰带迎击苏修挑战。中共接连发表了《评<苏共中央公开信>》,一评、二评、三评……几天一篇,一连九评,把苏共驳得体无完肤,直至总书记赫鲁晓夫下台。我党公开点名质问“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吗?”坚决认为苏共是修正主义,两个社会主义大国论战得水火不容。中苏关系如此恶化,为此政治教员给我们讲了七天课,专门详细讲解“九评《苏共中央公开信》”,我也基本弄懂了什么是“修正主义”。
但我的心里很沉痛。
我沉痛的不仅是好端端的社会主义阵营在闹分裂,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被削弱,还有苏联老大哥对我们横加指责,曾经好得蜜里调油如今恩断义绝。因为我从小受的是苏式教育,对苏俄文化特别有感情,我就认为闹到如今这步田地,是一小撮苏共领导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修正主义”在作恶,背叛了马列主义,而广大的苏联人民还是友好的,我始终对他们抱有期望。由此,我对政治也产生了兴趣,关心起国家大事来。
就在我们学习训练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十二期学员从陆军各部队锻炼回来,给我们新学员做了各种队列、铁枪刺和投弹表演,真是棒极了。他们绝大多数在陆军锻炼期间立功受奖,入团入党,当了“五好战士”、刺杀标兵和投弹能手。我们“十二期半”的非常羡慕,恨不得立刻到陆军连队去接受锻炼。
当一名飞行员,在预校阶段很重要。预校是为各航空学校输送合格学员的,期间要完成生员的入伍教育、当兵锻炼、体能训练、文化补习、滑翔跳伞,进一步的体检和政治审查等,并根据生员的身体情况不断调整,重新编队。比如身高体大的学员送到轰炸机航校,中等身材、体格健壮的学员送到歼击机航校,身体略有毛病的学员送到运输机航校或民航航校,而学历较高的学员送到第十六航校学习领航。那些被送到民航航校的学员都哭鼻子了,因为他们要脱下军装,变回老百姓。
都说人人平等,官兵平等,而我们刚到预校就深深感到空军等级观念不是一般的强,飞歼击机的高于飞轰炸机的,飞轰炸机的高于飞运输机的,而空军又绝对高于民航。我的身体一直都在“1-4”,也就是A类,排在歼击机序列,为此我一直骄傲着。
日期:2010-09-25 23:13:09
三、陆军锻炼
空军首任司令员刘亚楼上将说:
“中国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空军的胜利应以陆军的胜利为胜利。”
“空军飞行员要了解陆军,飞行学员都要到陆军当兵锻炼。”
空军预校本着刘司令员的指示精神,规定:凡从地方学校招收的飞行学员,都要到陆军当兵锻炼一年才能转校,而且飞行学员去的部队必须是有优良光荣传统、战功卓著的作战值班部队。
我们长春一预校“十二期半”学员去的部队,是陆军一军一师一团二营,是大名鼎鼎的“硬骨头六连”所在营。这个部队的前身,是贺龙元帅领导的洪湖赤卫队改编的红军,抗日战争时期,是王震将军领导的三五八旅,解放战争时期,在陕北保卫毛主席、保卫延安,是一支地道的光荣部队。1958年,这支部队是从朝鲜撤回大陆的最后一支部队,我们开到的时候,部队刚从还是东南沿海前线的江西返回,营地驻扎在岳飞家乡——河南安阳汤阴县。
1963年11月,我们这批毛头小伙就从长春市开到河南汤阴县,进了一团二营。我被分到四连,而不是“硬骨头六连”,心里还老大不乐意。原来听说能分到二营,就对“硬骨头六连”有了心理预期。但是,心理预期永远不能等同于既定事实啊。
日期:2010-09-26 23:40:31
当时,飞行学员真叫不怕苦不怕累,个个争强好胜,处处表现自己,争取立功受奖,早日入团入党,目标明确,暗自较劲。
我分在二营四连一排三班。每个步兵班分一名飞行学员,我们班实力算中上。
记得,第一次紧急集合,我打背包动作慢了一点儿,拉了班里的后腿,心里内疚难过。连长常建斌非但没批评我,还安慰我,教我如何快打背包。我很受感动,暗下决心,一定要力争上游,各项工作争做表率,绝不能再拉班级后腿。
当时,正赶上部队掀起训练高潮,我起早贪黑苦练基本功。比如,把手榴弹用绳子绑在树上,练投弹要领。胳膊练肿了,用盐水擦擦再练。不到几个月工夫,我的投弹成绩就从最初的36米提到后来的78米,成了学员中的最高成绩,一时无人打破。
射击也同样。全军训练有“五个练习”,一、二练习是精准射击,三练习是显隐靶,四练习是移动靶,五练习是夜间射击。我全部都是优秀,也是全连学员的最好成绩。不仅如此。每个班都要培养一名特等射手,按现在的话说就是狙击手。特等射手标准是:头靶250米,胸靶400米,三次显隐,必须一次命中。我们班就打算培养我做这个特等射手。其他班级,有的都没有敢培养学员当特定射手,因为一旦培养不出来,将影响训练名次。我呢,没有辜负全班的信任,刻苦练习,很快就合格了。为此,连队还给我颁发一枚特等射手证章。
最能展现步兵精神的是拼刺刀。我们先练铁枪刺。铁枪刺有八个基本动作,要天天练。先单兵练,后班合练,再排合练,直到连合练。全连出枪动作必须刚劲有力,整齐划一,比划出来相当威风。练铁枪刺是步兵训练的基本功,最讲究的是还要穿上护具,拿木枪和真人对刺。
对刺,必须在精神上压倒对方,才有取胜的可能。我初练时,尽管铁枪刺的基本功扎实,但心里总有点胆怯,一穿上护具真刀真枪对刺,就以失败为多。常连长说,战场上要刺刀压过原子弹,要猛虎下山,气势逼人,要有你死我活拼到底的精神。我深受教诲,就专门找高手练习,练胆魄练气势,自己身上被刺的青一块紫一块的也不管不顾。好在年轻,小皮肉伤并不挂在心上。功夫不负有心人,没多久,我就脱颖而出,代表我们四连和其他连队的高手比赛。交流结果,胜多败少。这样,由于对刺这项单兵技战术成绩优异,年底我就被评为刺杀标兵,“五好战士”,光荣加入了共青团。
日期:2010-09-26 23:43:51
1964年,正值全军抓训练最忙的一年。南京军区有个“郭兴福教学法”,要在全军推广,各大军区都搞大比武。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