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圣诞:留学新西兰的男生女生们

作者: 奚蒙蒙 顾宁

  她们圣诞前夕(1)
  直到圣诞节前几天,Jane才留意到天气是那么温和。
  “南半球的气候真是怪了,圣诞居然是在夏天呢。”
  今年圣诞节距离去年的那么近,好像刚过完上一个又开始过这个了。她还记得去年圣诞节,是和几个朋友在南岛但尼丁过的,也就是在那次健行活动中弄丢那只跟随她多年的小手电筒的。
  去年圣诞节奥克兰华人还没现在这么多,她推测今年奥克兰平安夜也会和去年一样清净,要不大大小小商家为什么要赶在圣诞节前拼命促销完一年的积货呢?

  随着圣诞节到来,那条平日被午夜的霓虹灯、便利店、低音炮、各色的美女和奇装异服装饰得异常浮华的皇后大街(Queen Street),像谢幕后除却妆容更显宁静惬意的女演员。圣诞,使这个城市从一幅浓艳油画褪色成一幅别有韵味的中国水墨画。
  打烊时间快到了,便利店里印度老板看了眼挂在墙上的钟,即使快过圣诞了他也没提前关门的习惯。确切说这是个Shell(壳牌)加油站附带的便利店。这种小店在超市关门后可以满足那些游逛于街头的人的某些急需,因此被称为便利店。这便利店恰因其便利,即使一个城市里经营着成百上千家,也不会因为相互竞争影响生意,而那摆满货架的零食之类恰是便利店的招牌货。

  印度人开始擦台子上的水,一会儿他就要出去收招牌。这不是份清闲的活儿,他已经很久没时间去Mission Bay(使命湾)喝咖啡了,更别说到风景宜人处去旅游了;他虽然有满意的收入,却没有时间去花那些赚来的钱。不过比起他在奥克兰的乡亲,那些开商店卖布料的,开的士车的,进工厂的,上大学吃学生津贴的,吃救济找工作的……他不是最幸运也不是最不幸的。

  “有电话卡吗?”他琐碎思绪被一个清脆而特别的声音打断了。
  “不好意思,没有了。”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其后,好奇心驱使他顺着狭小窗口寻找那声音。月光宛如一盏舞台灯照在一个和他一样长着黑头发的小脑瓜上。
  小脑瓜刹地抬起,他看清那是额前飘着刘海面容娇美的亚洲女孩。她身子颤抖蜷缩着,脸色苍白。
  “你不舒服吗?”他本想告诉她就要打烊了,可他注意到女孩的颤抖。
  “有电话卡吗?”

  “小姐,已经卖完了,不过我这里有电话你可以用的。”他示意女孩可以从侧门进到店里。
  女孩摇摇晃晃进了店,灯光下,她长长的直发凌乱却又黑又亮,水灵灵的眸子醉眼。
  “电话在哪?”她大声询问。
  他把电话递给她,她醉醺醺地靠在架子上拨号码,他闻到她头发混合着烟和酒的味道。货架上几筒薯片被她晃得滚到他刚刚拖过的地面上。
  “你要喝点水吗?”他关心地问她。他在店里工作多时,却并不经常遇见像她这样喝得醉醺醺的女孩。

  “不,我要回家!”她抓着头发叫喊,由于用力,紫色超短裙下露出雪白的大腿。“他们比我还醉,我怎么能叫他们送我回家呢?”她莫名其妙地自言自语,却像是说给他——一个陌生人听的。
  他望了眼水箱,里边还有冰,便为她接一杯冰水。她在摆着冰水的小桌上趴下,这才稍稍安静下来。这使他放心了许多,她刚才那副模样的确让他有些害怕。他坐在她旁边椅子上,注意到她目不转睛盯着杯子里的冰,眼里又闪烁出某种东西。
  从那块冰里,她看到Dominion Rd(华人戏称“倒霉路”)上中国餐馆挂着红色大灯笼,她看到Casino(赌场)门前晃着些熟悉的人影和Mission Bay(使命湾)吃着冰激凌并肩漫步的恋人……那冰里还有车辆急驰而过,而躲在最后那块已经融化一半的冰里则是一片苍茫墓地,她湿润的眼睛甚至看出那墓碑上看不清楚的碑文。
  “你累了吗,需要我帮你叫出租车吗?”印度人从她眼里溢出的泪花判定她是疲倦了,便礼貌地问她。
  “谢谢你哦,我还醒着,可是天啊,我已经晕得不行了。”她转过头去,说完很放肆地笑起来。

  “喝多了感觉就是这样,”他也笑了,“以后不要让自己醉成这样了,答应我好吗?”他还鼓着嘴巴故意做个鬼脸逗她。
  “嗯。”她点头答应却知道那是不可能做到的。
  “我叫Ewan,你呢,希望成为你的好朋友。”他伸出手去。n
  “左鸣。”
  “左鸣吗?”印度人念着那怪腔的汉语,指着路边的丰田出租车说,“快叫他送你回去吧。”说完,接着问道:“左鸣,你以后还会来找我吧?”
  “会!”

  她在他目光护送下坐进出租车,回头望了眼那个黄色Shell(壳牌)加油站,她知道她是不会再来找他了。她总是这样的,对很多东西都是离别那一刻才多看上一眼,这一眼比平日看多少眼更能使其永存心底。
  桌上杯子里那似乎永远没法融化的冰,还在继续着这个奥克兰的夜晚。
  奥克兰市中心以南有座叫Mt.Eden(伊甸山)的死火山。火山失去本来功效后“荣升”为观光台。站在Mt.Eden上眺望,可以清楚地看见奥克兰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区。奥克兰南区有所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样简称为MIT的理工学院。学校又划分为南北两个校区,南院大门外空旷得只有麦当劳和巴士站。尽管这两样东西并不新鲜,但对于那些漂泊在这儿的各国留学生来说,却是解决了吃饭和走路问题。住的方面,虽然学校建有学生公寓,但多数学生并不会选择住在这里。

  Jane曾和两名Kiwi学生、一名俄罗斯留学生合住过一套学生公寓,现在却逃离了。何谓Kiwi?Kiwi本是一种鸟,唯独产于新西兰本土的鸟,不会飞,长喙,鼻孔在喙端,惯于夜间活动,以小虫为食,被认定为新西兰国鸟。可通常Kiwi却指的是新西兰的人,因为新西兰人喜欢以Kiwi自称,也喜欢给许多东西都贴上Kiwi这个标签;颇为奇怪的是,一种最早产于中国叫猕猴桃的水果,到了新西兰后也被称作Kiwi Fruit(奇异果)了。

  学生公寓的厨房是共用的,每每见俩Kiwi带一群朋友把厨房闹腾得乌烟瘴气。那天Jane进了厨房,又是一片狼藉,踩着脚底咯咯碎响的薯片走近一看:啤酒瓶子和发霉比萨饼正泡在水池里!她饭也不做了,晚饭是从肯德基买的炸鸡翅,那油腻腻的炸鸡翅是她过去在国内新丝路当模特时想都不敢想的。她提着炸鸡翅回来时,一Kiwi学生正和一香蕉女孩——所谓香蕉人,是从小在西方长大受西方文化熏陶的亚洲人,他们皮肤是黄的,内心是白的,是白人化的亚洲人——并排坐在门口红色木楼梯上抽着一种怪味东西。Jane知道这是大麻。他们一边吸大麻一边朝她笑,Jane跟他们打声招呼屏住呼吸穿过那股浓浓臭气冲进自己房间。

  不久Jane搬到离学校两站地的Old Papatoetoe居住——小区是以毛利文命名的,读起来有些拗口。从那以后就每天坐公交上学。算下来已经好几个月了。她每天都提前到车站。那所谓的车站,不过是挂在电线杆上写有“STOP(停)”的一块两巴掌大的白牌子,上面没有站名,更没有告知下一站为何,终点站在哪,唉,真是块一穷二白的牌子。等车的,只有零星几个人;上了车,车上同样就那么几个乘客。这里交通还不如家乡上海郊区发达,街上行人也没上海郊区多,而Jane是自己选择从大城市来到这现代化农村的。她的心却一直飞向另一个城市:时装之都米兰。她外语不算很好,为了梦中的米兰,虽然已经放假了,仍然每天坐公交到学校南院图书馆看书。

  图书馆一直坚持开到圣诞前几天,可校园却连鬼影都见不到更别说人影了。
  下午3点多,正是新西兰太阳工作最起劲的时辰,太阳晒在胖墩墩毛利司机枯燥的长发上。可正值假期,乘公交车的人很少。司机不喜欢车上没人,这样谁跟他聊天呢。人们都叫他Combo,很形象的:司机座位仿佛装不下他的庞大身躯了。
  “你好,Jane!”
  “Hi,Combo!”Jane在他身后找个位置,细长身躯似乎只占了一半座位。她环视一下,除了她,还有两个穿校服高中生,是附近中学的,其中一个毛利女孩头戴耳机自得其乐。Combo有些不爽,对Jane说你再教我一首歌吧。Combo和Jane已经算是朋友了,他总是对她提这一类要求。记得Jane第一次坐公交上学时,Combo开车经过她要下的站,Jane不知道向司机招手示意,Combo开着车头也不回猛冲过去。后来她从Combo那儿知道,要下车必须提前揿下扶手上红色按钮,这样司机座位上方电子屏“STOP(停)”灯亮,车便会自动停在下一站。Jane只觉得老外这些规矩有些呆板。

  记得Combo曾扭头问她:“你是日本人吗?”
  “你怎么会觉得我是日本人呢?不,我是中国人。”不过尽管Jane不乐意,她长得确有大和民族影子:细长眼睛,皮肤白皙细腻,装束时髦。
  从那天起,她就知道Combo很喜欢唱歌的,每次乘客少了,Combo就要她教唱中国流行歌曲。歌唱完了,他们聊天,Jane说:“我很想去米兰学服装设计。”Combo似乎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不便表态,竟把话题转向澳洲,开始向Jane炫耀自己在澳洲做过公交司机,还拿出澳洲驾照为证,他指着上面帅帅的照片,让Jane看得不敢相信地笑出来,不过那的确是他本人,只是那是一张1998年就过了期的驾照。

  “澳洲好吗?”Jane没去过澳洲,她有点好奇常在电视里看到的袋鼠在现实中是个什么样子。
  “袋鼠,满身臭气的家伙!”司机职业的Combo似乎有些怨恨袋鼠,似乎担心有一天澳洲袋鼠会像老鼠一样泛滥拥满马路造成交通堵塞。
  “只是我在澳洲工资比现在高,若我没钱了还会去澳洲的。”
  “可以把它送我做个纪念吗?”Jane指着那张驾照。
  “哈哈,好吧。”

  “因为这是我最后一次坐你的车了,”Jane看着倒车镜里Combo有些不解的表情,便说,“我已经买了车子,圣诞以后我会开车上学。”
  Combo这天没有按照规定路线走,车上打亮了Not In Service(不在服务范围内)的灯,一直把Jane送到一条无尾静街,又目送Jane走进那栋小木屋。Combo望了眼已不那么炙热的太阳,他爱这太阳,仿佛这太阳是属于新西兰而不是属于世界的,不过也许过段时间他真的会去澳洲,因为在澳洲他能赚比现在高1/5的薪水。
  果果寻找心中不定的狂欢节
  1999年新西兰大开国门吸引中国留学生,不少留学中介堂而皇之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向新西兰输送留学生。电视台报纸和新兴网络媒体一如既往不经调查地大肆宣扬新西兰留学好处,云:新西兰乃继英、美、加之后最好的新兴留学国家,虽然对中国学生开放不久,但环境一流,居民大都是欧洲后裔,气候冬暖夏凉……
  果果是在《北京晚报》广告夹缝里挑了那家中介的。在一个冷气飕飕的办公室里,一个微胖女人对着满屋人大声朗读她的简历:陈果果,女,19岁,高中毕业,现就读国际语言文化交流学院大学一年级经贸英语专业……而后有感而问:“这国际语言文化交流学院在哪儿?”

  “跟一间小学租的房。”
  老道的胖中介立刻明白了:一定是个不怎么样学校才起个挺大名字来支撑门面,就好像他们这个中介名字不也叫什么“国际……”,想到这儿,胖中介不禁咳了两下,果果注意到她脸上尴尬的笑容。
  “别看现在去新西兰的不多,将来肯定是热点,1个月怎么样,保你签证拿到手?”
  胖中介是守信用的。除夕前夕,果果从白胖胖的手里接过递过来的签证。
  飞机在三万英尺高空中飞行,机舱里小屏幕上显示奥克兰当地时间6:58am。

  北京正是午夜。此刻北京女孩们都在做什么呢?
  旁座睡着一个叫露露的北京女孩,机舱灯光下她黝黑的皮肤发亮,健康。
  果果往狭小窗子哈一口气,世界瞬时不清晰了。
  随之模糊的还有窗上映照出的机舱里的一切。窗玻璃哈气退去之时,浮现出北京豪华客厅景象……
  快到新年了!

  每一扇窗里都闪烁着灯火。
  电视里性急的春节晚会主持人在倒数: “10,9,8……”
  她趴在北京西三环高层公寓窗台上,马路上车流湍急……这一年, 这莫名其妙的一年,终于过去了。
  如果注定每个家庭都有悲剧,果果只希望它不要上演得像一部庸俗滥长的电视剧……
  “当,当,当……”新年钟声敲响。人们开始欢呼,鼓乐齐鸣, 荧屏上万众欢腾。每个人真的都这么快乐吗?……

  空姐走过来问她要喝点什么。
  她回头看眼熟睡的露露,机舱灯正打在她小脸上。大约两个小时前在日本大阪机场转机厅,这女孩子抱着一个很大的Teddy Bear(玩具熊)睡觉,但她睡不安稳,总是翻来覆去把枕在脑袋底下的行李硌得直响……
  空姐们在后面忙活着准备早餐。她朝舷窗外张望。
  前一阵子他经常喝酒,偶尔也叫她去喝。
  有时候一大帮人,有时候就他俩,每次一喝就到午夜。
  她通常只是作陪都不喝,所以每一次都是她送他回家。
  好几次没来得及到家,坐在计程车上他就哭起来,又哭又吐,计程车司机在一旁骂骂咧咧,让她负责帮他洗车。
  她感觉自己一直在扮演他深爱的某个人的影子。
  这个影子深深刺痛着她。
  一阵气流袭来,飞机剧烈抖动。每位旅客头顶上安全带指示灯瞬间点亮,满机舱里响起了扣安全带的“叭、叭”声。
  露露不知何时惊醒了,摸了摸自己的黑眼圈,朝果果不好意思地做个鬼脸:“我梦见你一夜没睡,一部接一部看电影,还掉眼泪了。”
  飞机继续颠簸着。
  她眼睛发涩,闭上眼回忆起昨天在北京机场时,年轻得和姐姐一样的妈妈抹眼泪的情景,而露露这小妮子是被一个超级玛利模样大肚子男人领着走进候机大厅的。

  “你好,我叫露露。”小妮子穿着一条背带短牛仔裙,上身套着一件浅褐色运动外套,短发剪得乱乱的。
  果果立刻想起那句广告词:“露露,你还没喝呢!”
  跟在露露身边衣着入时化着浓妆的女人完全遮盖了站在一边抹泪的果果妈妈,浓妆女人把一大塑料袋吃的塞到露露手里几乎用尖叫语气说道:“宝贝儿,带着吃,飞机上东西难吃死了。”
  露露被她那神通广大超级玛利模样的爸爸带着由随同、护卫、保镖、秘书组成的浩浩荡荡的亲友团送进贵宾通道,连同露露那极端超重的行李。露露脚步轻飘飘慢动作地享受着这非常的礼遇一直到登机口。
  飞机的颠簸终于停止,桌上那罐可乐渐渐不冒气了,喝上去跟糖水一样,空姐微笑着征询果果要不要帮她把它扔掉:“不好意思,可以把小桌子抬起来吗?飞机马上要着陆了。”
  遮阳板被拉了上去,果果被突如其来的光线刺得有些窒息。露露拉着果果袖子把她脑袋对准窗口让其往下看,露露不停的感叹声和广播声音被混音成嗡嗡的效果,使果果耳朵开始发疼,她徒劳地张大嘴巴做吞咽状——还是听不见。只是——海,纯蓝纯蓝的海,哦,那传说中“人间最后一片净土”就在脚下?庆幸的是,那莫名其妙的一年,恰如飞机越飞越高时被遗落在背后的地平线一样消失了。

  一直渴望到新西兰旅游
  ,可到一个地方旅游和在一个地方生活是两码事
  露露似乎为了拒绝承认夏季奥克兰比冬季北京暖和,一下飞机就在行李提取处披上妈妈塞在包里的大棉猴,口中念念有词:穿着没有拎着沉。过海关时,她的提包引来一只警犬,露露后来说:牛肉干被扣下做了警犬的便当。警察们如同破获了一个犯罪团伙那样毫不留情地把托运行李翻个底朝天,所有打着中文字样的零食一概被扔进垃圾箱。

  露露头发乱蓬蓬地拖着没拉好拉链的行李包出来时,在绿色通道另一头等着她的除了一身简易行装的果果,还有手里高举着白纸写着汉语拼音“LULU”的一对英裔老夫妇。
  露露终于知道Homestay是寄宿家庭的意思了,学校要求Homestay mother and father(寄宿家庭的爸爸和妈妈)像照看自己孩子一样照看寄宿留学生。露露眯起眼睛试着寻找一下太阳的位置,站在她面前的是浸泡在纯净阳光下的果果和猴妈、猴爸(露露只知道这么称呼寄宿家庭的妈妈爸爸)。
  猴爸暴露出Kiwi(新西兰人)向来的大惊小怪:“行李超重了,后备厢要被压坏的。”
  “我的自己抱着好了。”即使猴爸不提“坏”字,果果也怀疑这简陋破车是否能安全驶抵目的地。不过还好,据说她的Homestay(寄宿家庭)跟露露的Homestay是朋友,等会儿要先到,果果自然会被先卸下去。
  老款尼桑轿车居然在环城高速开得飞快,两旁绿色延伸到了视野尽头,打开车窗,清新空气更加清澈,果果想,这么清新的空气,也许真的有人会把它装在水晶瓶子里去欣赏。露露一路喜气洋洋,不时大呼小叫,和先前机舱里睡得死猪般样子判若两人。
  果果喜欢看电影。《The Lord Of The Ring》(《指环王》)外景取自新西兰,黑沙滩的《The Piano》(《钢琴课》)更是使人如痴如醉。果果一直渴望到新西兰旅游。可是,到一个地方旅游和在一个地方生活能是一码事吗?
  车子驶进一个桃源般住宅小区,小木屋色彩鲜艳:红色、橘红色、绿色、乳白色,从小见惯摩天大楼的果果,感叹眼前一切美得有些不真实,好像这是积木搭成的,随时都可能坍塌下来。
  车子停在一座雪白的小木屋前。
  “好了,果果你家到了。”
  猴爸指指门口那个怀里抱着小白猫圆眼睛的小女孩,果果还以为那是个洋娃娃呢。

  “我们住的不远,欢迎你过来找露露玩。”猴爸指指前面一座红砖墙饰两层房子。
  露露显然没听懂猴爸爸的英文,在果果下车前蹦出句:“过两天咱俩学校见吧。”
  “Hi,欢迎你!莎士比亚也很欢迎你!”圆眼睛洋娃娃指着怀里的莎士比亚给果果介绍。
  果果本想说自己很怕猫猫狗狗的,事实上她怕狗但谈不上怕猫,但是也不喜欢。若是喜欢自然也就不怕了,而不喜欢本身也是一种怕。她还记得她在胖中介那儿填写申请寄宿家庭表格上,好像强调过不要养宠物的家庭……
  洋娃娃一直强调莎士比亚很欢迎你,果果就不自主地和莎士比亚握手言欢,目光却落在穿紧身吊带小背心的小姑娘身上——一条及膝彩裙,把腰上赘肉都稍稍挤了出来。她聪明极了,似乎预感到果果不喜欢小动物,所以一直说莎士比亚很欢迎你,很欢迎你。

  “我女儿,Leah。”一位三十多岁欧裔女人、原先就被告知叫Vicki的,从小木屋里走出来,微笑着对果果道出洋娃娃的名字,显然,她是白房子的女主人。
  “我叫果果,陈果果。”果果注意到院子里停了部和露露房东家一样破旧的老爷车。
  Dillon(1)
  “我们已经吃过东西了。”Vicki把一盘意大利面在微波炉里转了转,开始用略带些乡土味的口音、像过去在英语角里常练的那些句子一样的英文,跟果果交谈起来。果果接过面,一股奇异的气息扑面而来,从这天开始,这气息便成了新西兰的标志性气息。
  21点后,天色渐渐暗下来。果果急忙把微波炉里那盘半冷不热的面条一口气吃完,拖着行李走进自己房间。房间里,一样多余家具都找不出来:床、书桌、衣柜,仅此而已。闷热感觉使她注意到正对着床的一扇窗,记得刚才还是开着的,可能是Vicki怕她着凉,这会儿已经关上了,还细心地拉上百叶窗帘。其实她最讨厌百叶窗帘,它让人想起办公室和冷飕飕的空调。

  “果果,忘记告诉你,学校的Sue给过我电话了,明天我们会带你去几个好玩地方,希望你能开心,能喜欢我们的国家。”Vicki边说边敲着门,还没来得及等果果跑过去开门,便下楼去了。
  人的命运常常被一件小事所改变。若不是新千年前遇见那家中介公司的胖女人,吸足了那办公室飕飕冷气,她此时一定还在她北京西三环的家。此刻,她第一次意识到这儿不再是北京也不再是她家的高层公寓了,窗外的汽车仿佛在真空中穿梭也不再发出那么刺耳的响声。
  半夜,果果突然醒来,她抬手胡乱摸索着拉开灯,腕上手表走的还是北京时间,快19点了。果果把枕头竖起来靠着床头。睡了将近3个小时了,刚下飞机居然睡得好像松鼠守着一洞过冬食物那样安然满足。她换了个姿势,可能是床太软了,觉得睡得有点腰酸背疼的。楼上传来隐约的电视声和Leah的笑声。果果觉得Leah发育得比自己都好,回想她白天穿着一件紧身吊带小背心,一条及膝彩裙,腰上赘肉被稍稍挤出来的样子,就觉得好笑。

  她感到饿,想找点东西填饱不争气的肚子,起身开门上楼。楼道灯很暗,她突然“哇”地惊叫一声摔在楼梯上,因为她一脚踩着个软绵绵热乎乎的东西。楼上灯刷地亮了,在Vicki脚步声里,老猫莎士比亚正噌噌地往上跑。莎士比亚受惊程度居然不亚于果果。
  Leah跑过来乐得快岔了气,叫道:“莎士比亚——”
  果果被吓得睡意全无,Vicki搀着她走进客厅,大概是怕果果再次受到惊吓,忙介绍道:“这是我的儿子Dillon。”Vicki开始对突如其来的一切事物都一一解释清楚,仿佛这个时候即使客厅里多了只跳蚤她也要解释一下,更别说一个十八九岁的儿子。她接着解释说他平时并不住在家里,不知道来了个中国女孩。然后简单地笑着以一个拥抱消解了抱歉。

  果果未戴隐形眼镜,竭力端详坐在沙发上戴着一顶黑色针织窄口帽具有一半毛利血统的Dillon,那帽子使他深咖啡色眼睛轮廓显得更为鲜明,宽大的白绿相间T恤,肥腿牛仔裤系腰位置褪到胯上,裤裆垂到膝盖。Dillon见到果果立刻收敛住笑容,不过态度还算温和地说了句中文:“你好!”
  第二天一大清早Vicki正拿着一大罐冰牛奶往杯里倒,果果肩顶着门框,露出大半个脑袋对她说“早安”时,Vicki误以为是自己的女儿Leah。
  “原来是你,哈哈,我们的早餐是烤面包和煮鸡蛋,不知道你喜欢不喜欢。”
  “好的。”
  “喝什么自己倒。”

  果果顺手接过她的牛奶罐给自己也倒了一杯。
  Vicki忙着把两片面包塞进烤面包机,然后在电炉上用小锅煮鸡蛋。在冰箱隔层里果果发现装着黄油、花生酱和果酱的几个七八百毫升容量的瓶子。
  果果学着Vicki样子拿起餐刀把煮好的鸡蛋敲开口,拿刀尖插进蛋身切成两半,然后用刀把蛋清蛋黄刮出倒在抹着厚厚黄油果酱的面包上。因为火候缘故蛋黄还挺稀,Vicki开始笑果果吃得满嘴满手都是,而果果回笑Vicki垂在肩上的金黄色鬈发也被沾上了。
  Vicki拉过一截厨房专用长卷纸,撕下一片儿递给果果。
  莎士比亚幸福无比地躺在Leah怀里样子让人羡慕得想下辈子投胎一定要做只猫。

  “两位女士吃早点吧。”Vicki又忙活着为女儿和老猫准备吃的。
  毫不领情的Leah跑过来盯住果果指头说你的指甲油真漂亮,说着放下猫就抓饼干吃。果果诧异Vicki居然没让她先去洗手。
  饱餐后果果站在客厅阳台的落地窗外,虽然昨天一下飞机就装了满眼的绿,可是绿还是又一次彻底地清凉了她的眼球。
  “这是个高尔夫球场。”Dillon不知什么时候站到她身后。
  “从我们家楼下后院出去就可以直接打高尔夫,你什么时候要打,买根杆子就行,我这儿存着好几个球呢,都是别人误把球打到后院,家里没人他们也不敢进来捡。”Dillon半开玩笑地说完,响亮地吹声口哨。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