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三国的江湖——职场人士不能不看的99个三国智慧
作者:
南门太守
日期:2010-6-16 20:07:00
□序言:三国,人的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
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三国,三国是中国人共有的江湖。
三国的江湖同时也是三国人创造的江湖。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三国人无疑是最具个性魅力的一群人,他们创造的江湖自然也是最具魅力的江湖。
智慧是三国魅力之所在。三国的历史就是一场智慧的盛宴,所有的机智、勇毅和顽强在一场场角力中放大了能量、迸发出光彩,尽管这只是一段短短百余年的历史,但三国人物以精英群体的形式已经列阵于史册中,吸引着我们这些后人一次次走近它。
解读三国历史,智慧是最大的关注点。三国智慧尤如一处博大的洞藏,可以从各个角度去分析研究,此处撷取的一小部分,希望用它们来关照我们的当代生活,尤其是我们的职场人生。
职场,那也是一个江湖。
这里说的“江湖”,只是对人以及人的所有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总括,没有任何世俗的贬意。
职场与三国,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由人构成,进而它们拥有相同的智慧,也拥有的相同的经验教训,那些三国英雄们以亲身实践验证过的道理,或者以血泪和生命验证总结出的教训,放在今天的职场一样行之有用。
这就是站在职场人生的角度解读三国智慧的动机。
因为魅力,我们热爱三国。
希望因为同样的理由,我们也热爱自己的职场人生。
南门太守二○一○年六月于北京
日期:2010-06-16 20:09:30
□连载1-1:创业不怕本小,只要脑子够好
东汉幽州刺史部涿郡涿县郦亭楼桑村的南头长了棵大桑树,也不知道这棵树底下埋过什么,弄得它生命力异常旺盛,居然长到五丈多高。汉代一尺合如今二十三点五厘米,这棵树就是十二、三米,有四层楼那么高,所以这个村子就叫“楼桑”。这棵树是什么时候种下的,当时的人谁也说不清楚,只知道少说也有二三百年了吧。桑树不是树种里的长寿冠军,偶尔有超高树龄的就显得很罕见了,前几年在湖南省炎陵县境内一座海拔一千米的山上就发现了一株古桑,有二十一米高,经专家研究认为它的树龄超过五百年,是现在已知世界上最大的桑树。
楼桑村的这棵桑树是不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桑树不得而知,但却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和关注,有个叫李定的人善看风水,他专门跑来看了看,发现这棵树不仅高大,而且样子奇特,树冠如同大伞盖,李定惊叹道:“树下面的这家人不久必出贵人!”那个时候,伞盖经常用在车上,比如华盖车,但那可不是有钱就能置办一辆的,那是天子的专车。李定说的“贵人”暗指的就是君王,这件事不是民间传说,它记录在晋代历史学家习凿齿所著的《汉晋春秋》一书中。
桑树下的这家人姓刘,当家人叫刘弘,在外地当过县令,他的儿子就是日后赫赫有名的刘备。但在刘备小的时候,实在看不出来这一家人有要发迹的任何征兆,相反他们的日子正每况愈下,刘弘最大的官只当到了县令,而且很快死了,刘家的孤儿寡母平日生活很艰难,靠做个小生意贩卖个鞋子或者织个席子挣点钱。汉代普遍瞧不起商人,有的商人家资巨亿一样在社会地位不高,像刘备家这种小商贩兼小手工业者在当时地位更是低下。看到这种情况,人们把风水师李定的预言都不再当回事,只有小刘备还念念不忘,他跟小朋友们在树下玩耍的时候曾经指着这棵树说:“我一定会坐上这样的羽盖车。”刘备的叔叔听说后吓了一跳,赶紧警告刘备不许再说类似大逆不道的话。
多年以后刘备在成都称帝,验证了李定当年的预言。刘备登基仪式是在成都西北的武担山操办的,场面很隆重,数百人一齐劝进、筑坛祭天,在登上祭坛接受皇帝玺绶的那一时刻,刘备心里一定闪回到故乡村头的那棵老桑树,对于风风雨雨一路走来几十年的人生岁月生出无尽感慨。刘备此时最大的感慨想必是:当年的那些宏愿没有白立,天底下看来没有干不成的事!
如果说东汉帝国以前是一个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大托拉斯,那么到了刘备青少年时期正是这个托拉斯快速解体的时候,对更多的人来说垄断被打破意味着新机遇的来临,袁绍、袁术、陶谦、公孙瓒、刘表、孙坚、刘焉、曹操等一批头脑清醒、有前瞻眼光的人纷纷开始创业,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创建了一个个大小不等的企业集团,东汉帝国虽然名义上存在,但那些新兴企业集团已经成为事实上的独立法人,各自为政,各做各的生意。与他们相比,刘备出道有点晚,起点又很低,但他仍然后来居上,不断超越他们,最终发展为天下最有实力的三大集团之一。刘备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从创业和立志的角度分析,至少有三点值得借鉴:
一是立志早。刘备还在骑着竹杆乱跑的时候就能说出那样的话来,说明这个孩子不简单,根据记载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尽管到了他这里已经是“远系支庶”,但想必从祖父刘雄、父亲刘弘那里经常听到他们是大汉皇族的话,一想到自己身上流着皇族的血液,他就会感到自豪,身上就会充满动力。
二是有充足的准备。刘家经济条件很差,意味着刘备很难得到良好的教育,但刘备的母亲很伟大,她自己省吃俭用、拼命挣钱,也要让刘备接受好的教育,在刘备十五岁时,她更是把儿子送到本地最著名的学者卢植那里求学,这对刘备日后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卢植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是文武全才,刘备跟卢老师一定学了不少真本事,在以后的创业过程中这些知识都是花钱也难买到的,正是因为有了高水准的教育背景,刘备分析问题、处理事情才会高人一头。刘备在卢老师这里还结识了不少对自己有帮助的同学,最有名是公孙瓒、刘德然等,尤其是公孙瓒,对刘备的帮助很大。
三是始终怀着开创自己事业的信念。黄巾起义后,各路能人都借机出来创业,刘表、陶谦、孙坚、公孙瓒就是这个时候建功立业、成为重要的将领或者地方大员的,曹操也是借镇压黄巾起义而起家,曹操的第一个军职是骑都尉,相当于骑兵师师长。反观刘备,由于没有家族背景,没有势力,只能领着刚刚结识的关羽、张飞等人投奔老师卢植,刘备在卢老师那里担任什么职务不详,只知道他被编在一个叫邹靖的人手下,想来职务不会太高,能当个连长、排长就不错了。刘备打仗很卖力,因为有功被任命安喜县都尉,相当于县公安局局长,这个时候刘备如果想在仕途上不断发展,就得从这个很低的职务上慢慢往前磨,但这不符合刘备从小立下的大志。后来同学公孙瓒事业做大了,刘备去投他,被公孙瓒任命为平原国相,相当于地区专员,如果刘备此时知足了,日后他顶多是公孙瓒手下的一员大将,但他还想有更高的发展,于是辗转到了徐州,当了徐州牧,之后又不得已先后依附过吕布、曹操、袁绍和刘表,刘备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只想自己创业,对于给别人打工没兴趣,尽管时运不济,一个失败接着一个失败,但最终他还是成功了。
职场启示录:
刘备的成功说明起点不重要,实力大小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脑子好使。
尽管创业有点晚,等自己出来干的时候人家已经个个事业有所成,但一样不要灰心气馁,起得早未必能赶上早集,赶上早集的也未必能买到便宜东西。从小一点一滴开始做起,只要目标明确,志向不移,只管努力就是。
对于一部分有远大志向的人来说,如果只有自己当老板才会觉得舒服,那就想办法自己当老板,可以给别人打工,但要明白那是暂时的,只要有机会,就千方百计发展自己的事业,还是那句话,只要目标明确,志向不移,只管努力就是。
日期:2010-06-17 21:49:42
□连载1-2:基层工作锻炼人
广陵郡的盐渎县是东汉有名的盐业生产基地,这里现在的名字叫盐城。汉灵帝熹平元年,也就是公元一七二年,盐渎县来了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当县丞。他姓孙,老家在吴郡,虽然与广陵郡一样都属于扬州刺史部,但吴郡在江南。县丞相当于副县长,分管文书、仓库管理等工作,这个职务不常设,根据每个县的具体情况而定,往往在那些重要的县设一个县丞,作为县长的助手。
孙副县长很年轻,又是外地人,开始大家并没有把他放在眼里,但是不久之后就领教到孙副县长的厉害,他不仅“容貌不凡”,而且做事有板有眼,也很会笼络人,别看年纪不大,却相当成熟老练。
后来大家知道了孙副县长的一些往事。孙副县长的父亲也在官署当差,有一次他与父亲一道乘船到钱唐去,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刚好碰上一伙海盗抢劫来往的商人,得手后海盗们正在分赃,这时别的人都不敢靠前,孙副县长观察了一下,发现海盗们警惕性不高,就对父亲说可以发起攻击,但父亲不同意他冒险。孙副县长不顾父亲的反对,操刀只身来到这伙海盗面前,手里指指点点,嘴上念念有词,电影里深入敌后的孤胆英雄都会这一手,为了镇住敌人往往虚张声势地说“一班从左边,二班从后面,三班四班跟我上”。结果这一招奏效,海盗们丢下抢来的东西就跑,孙副县长不干,只身追赶,还杀了一个海盗。
他的英雄壮举惊动了官府,孙副县长当时只有十七岁,被征召到官府当差,第二年会稽郡等地闹民变,孙副县长被抽调去“剿匪”,立下不少战功,受到扬州刺史臧旻的赏识,臧刺史上报朝廷,孙副县长于是来到了盐渎县。他胆识和能力超群,战功赫赫,又有本州刺史的赏识,谁也不敢再小瞧年轻的孙副县长了。
孙副县长就是孙权的父亲孙坚,字文台,他在盐渎县干得不错,很敬业也很亲民,史书上说他“所在有称,吏民亲附”。但是,他干了很久却不见升官,以前很欣赏他的刺史臧旻调到北部边疆地区跟匈奴人作战去了,孙坚跟刘备一样,都不是什么大家族出身,上面没人,只能靠自己苦干。过了几年,孙副县长好不容易盼到了机会,但结果却让他失望,他被改任为盱眙县丞,这个地方在今天的江苏省今县,品秩未变,只是换了个地方而已。不过,孙副县长没有气馁,也没有抱怨,他到盱眙上任,还是踏踏实实干工作,又赢得了不错的口碑。
又过了几年,孙副县长再次调动工作,然而还没有升官,仍然担任县丞,地点是下邳县,也就是今天江苏省盱宁县。从盐渎县到盱宁县,不到二十岁的孙副县长转眼间熬到了近三十岁,十年间职务没有任何变化,工作地点从经济发达的盐渎县到了淮北地区的下邳县,离家越来越远,地方越来越差。
但是,孙坚没有撂挑子不干,他干得很认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尽职尽责。他有一个长处,就是喜欢结交少年,史书上说“乡里知旧,好事少年,往来者常数百人,坚接抚养待,有若子弟焉”,他很有人缘和号召力,程普、黄盖、韩当等早期追随孙坚的部将,也许就是这时候聚集在他左右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黄巾起义爆发那年,就在刘备带着关羽、张飞等人投奔他的老师卢植开始建功立业的前后,孙坚终于等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机会,朝廷任命镇压黄巾军的三位主将之一朱俊听说孙坚很有能力,就把他调到自己身边任佐军司马。按照东汉的军制,司马这一级武官手下大约有一千人,相当于团长,佐军司马就是副团长,副县长改任副团长,都是“县团级”,职务仍然没升,但意义却不一样了,孙坚不仅加入了朝廷的正规军,而且有朱俊这个伯乐,加上他打仗有一套,又不怕死,很快升为别部司马,相当于独立团团长。又过了两三年,孙坚军功越积越多,职务也不断上升,荆州刺史部长沙郡发生民变,朝廷便派孙坚任长沙郡太守,负责平叛,这一年他只有三十二岁。
郡太守属于朝廷的高级官员,品秩二千石,与朝廷的九卿也就是部长们品秩相同,是“省部级”大员,这一切的变化只有短短几年。孙太守打仗很有经验,不费什么事就把长沙郡的民变镇压下去了,朝廷录其前后之功,封他为乌程侯,这件事很不得了,因为乌程是个县,在孙坚的家乡吴郡,孙坚一下子得了个县侯,这是东汉做人臣的所能得到的最高爵位,意味着乌程全县收到的赋税不必上交朝廷,而归孙坚支配。消息传回家乡,那绝对是震惊乡里的超级大事。
孙坚是孙氏基业的奠基人,他的创业之路开始并不平坦,在县丞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消磨了许多的青春岁月。好在他坚持住了,对于自己或许不够满意的职务他没有发牢骚,而是认真工作,不断锻炼工作才干。长年的等待终于换来了回报,他的事业突然来了个峰回路转,这不是他交了好运,这是他十年厉练的结果。
县级干部这个岗位看来很锻炼人,曹操的第一份工作是洛阳北部尉,相当于洛阳县副县长兼北部地区公安局局长,紧接着他升任顿丘县令,刘备当过安喜县尉,后来做过高唐县尉,又升任为高唐县令,这三大集团的创始人都当过“县级干部”,说明最终想干成大事,最好趁年轻的时候多到基层锻炼自己。
职场启示录:
现在竞聘职务或者招录公务员往往强调“基层工作经历”,有的还设定了相应年限要求。所谓“基层工作经历”一般指在“县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基层和生产一线及农村工作的经历”,“在军队团和相当团以下单位工作过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对于企业来说就是在一线工作的经历。
对于这样的要求有人不以为然,其实这是很重要的,尤其对于那些日后在较高层级机关工作或者担任重要职务的人来说,有没有在基层工作过差别很大。只有在基层锻炼过,才了解最基本的情况,也只有与最基层的人打过交道,才能使自己得到彻底锻炼。
对年轻人来说,如果有到基层去工作的机会是件好事,一定不要退缩,不要找各种借口推诿,应该把它视为丰富人生阅历、厉练工作才能、了解社会的好机会,充分利用在基层工作的时间,锻炼工作能力,了解基层状况,磨砺品质,这些都将会让自己受用终生。
日期:2010-06-19 02:05:19
□连载1-3:三十岁前不要怕,五十岁后不言悔
东汉首都洛阳,汉灵帝熹平三年即公元一七四年的某一天。
由于各地变民聚众事件层出不穷,有的就发生在离京师不远的郡县,为了京师的安全,洛阳城实行了严格的霄禁制度。自本朝永宁年间以来,皇帝就下诏“钟鸣漏尽,洛阳城中不得有行者”,现在局势紧张,对于这一条禁令执行就更严格了,违反禁令的将要受到最严厉的惩罚。对于寻常百姓之家,这也许并不是问题,在兵荒马乱的年月,安分守己还总担心有横祸飞来呢。但对于那些习惯于夜间饮酒聚会、笙歌漫舞的达官贵人、商贾富豪们来说,一到天黑就得在屋里呆着哪儿都不能去,未免有点寂寞。于是,总有胆子大的或者根本没有把禁令当一回事的特殊身份的人物在夜间照例出行寻欢作乐。
时间已到了亥时,夜已很深了。洛阳城北的大街上忽然来了几个不速之客,虽然他们丝毫不敢声张,有意把脚步放得很轻,但在万籁俱寂的深夜里,他们的行踪还是很容易被负责查禁出行者的官兵发现了。简单寻问之后,他们被带进附近一座不太起眼的府衙里。违禁夜行是一件大罪,如果说不出特别的原因,最多可以被处以极刑。但被拘的这几个人一点也不慌张,他们的穿着倒是较为普通,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他们一个个面色白晰,头发灯光泛着亮光,一看就是保养很好的人,尤其是其中一个年纪稍大、有点发胖的人,更是气宇不俗,像是其中领头的。
他们不像是拜会一个熟悉的朋友,还轻松地跟这几个官兵打招呼,寻问这里是什么地方,是归执金吾管还是归城门校尉管,得知这是洛阳县北部尉的官廨,面对区区只有四百石品秩的小官,这几个人一下子觉得很没劲,有一个人不耐烦地直言相告他就是蹇硕大人的叔父,请立即放行。目前宫里最吃得开的宦官,曹节、王甫已经算是“老一代”了,张让、蹇硕是新崛起的头目,他们都是天子身边的红人。
但是,北部尉官廨里走进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个子不高,甚至说有点矮,但精神干练,有一股威严和杀气,他一听说眼前是条“大鱼”,立即眼里放亮,他向自称是蹇叔的这伙人要出行的公文,对方一听急了,质问你是什么东西,不想活了。这个小个子嘿嘿一笑,我说是不想活了,不过先得把你们这几个私自违禁夜行又冒充蹇硕大人亲戚的不法之徒给办了。他不容分说,招呼边上的人抡起棒子就打,还专挑要害处下手,不用几下,自称是蹇叔的那位就一命呜呼了。
上面这一幕惊人之举是记录在案的真实事件,那个被打死的确实是大宦官蹇硕的叔父,下令打人的小个子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曹操。这是曹操的第一份工作,距他上任才几个月。曹操此时担任的职务是洛阳北部尉,算是个副县级的公安局长,他此时刚好二十岁。别看曹局长年轻,职务也不高,但他干得有滋有味,一到任就把官署的四门修缮一新,还做了不少五色大棒悬挂在门口,申明禁令,规定凡违反治安条例的,无论平民还是权贵,一律五色棒伺候。
孙坚年轻的时候胆子大,是个楞头青,曹操也不含糊,洛阳城里连三岁的小儿都知道“蹇大人”三个字意味着什么,别说是四百石的一个县尉,就是再往上三级的官员,听到这个名字也得毕恭毕敬。这件事要是放在有点官场经验的人身上一定做不出来,不是不想做,也未必不敢做,而是不会做,觉得这样毕竟太鲁莽。但有时候鲁莽比不鲁莽管用,起码这一事件后曹操并没有什么事,反而声名大振,以前没有听说过他的人,这一回也知道了洛阳城里有个曹局长,也震慑了那些犯罪分子,史载“京师敛迹,莫敢犯者”。
无独有偶,类似的事刘备也干过一回,那是他在安喜县当县尉的时候,郡里面派督邮到县里来视察工作,督邮类似于上级派来的检查组组长,刘备到公馆里求见,但这个督邮架子很大,不见,刘备一时恼怒,闯进去把这位上级领导绑了起来,“杖二百”,之后把自己的印绶挂在拴马桩上扬长而去,这就是“鞭打督邮”的来历。这件事不是张飞干的,而是刘备亲自动的手,这一年他二十八岁。
当初,孙坚的父亲不同意他出击海盗,是基于经验而做出的判断,应该说更保险;曹操杀了蹇叔,痛快倒是痛快,却有遭到宦官集团报复的危险,不为自己前程着想,也应该想想整个家族的安危;刘备怒打督邮,解了一时之气,但却丢了公职,害得关羽、张飞二位兄弟跟着跑路。然而,这三个人还是做了,因为他们年轻。
职场启示录:
什么事都考虑绝对周全后再做,这样的人够严谨,却未必能成为超世的大才。人有时候需要来点冒险精神,尤其年轻的时候需要有点血性,说干就干,干了就不后悔。
有些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说话办事处处小心翼翼,生怕说错话、办错事,这也是对的,低调一些、内敛一些不会吃亏,但这也慢慢地把自己的棱角磨没了,慢慢地变得很世故、很圆滑。钱钟书先生有一段话很精彩,他说“二十岁不愤青是没血性,四十岁还愤青是没脑子,许多人就是年轻时没血性,长大后又没脑子,都白活了”。年轻的时候允许有点血性,有点冒险精神,即使吃点亏也不要紧,因为年轻,跌倒了容易爬起来,总比由小心谨慎最后变得胆小怕事强得多。
允许冒险和愤青不代表做事不经过脑子,做事前要有自己的判断,孙坚杀敌前要观察一下,曹操棒打蹇叔之前已经准备了五色棒,对于有可能碰到蹇叔这样的权贵如何处理想必他也有思想准备,刘备怒打督邮前大概也把后路想好了。总之,敢干不等于蛮干,这考验的就是判断能力了。
日期:2010-06-19 21:11:18
□连载1-4: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目标
建安十五年即公元二一○年的冬天,汉献帝刘协下诏增封曹操的食邑三万户,使曹操的食邑达到创纪录的四万户,这一年曹操五十六岁。
尽管以曹操的贡献获得这样的封赏也不为过,尽管此前在曹操主持下先后给一个又一个文官武将封爵增邑,但曹操还是不打算接受这次增封。他让手下的秘书们草拟了一份上疏进行推辞,曹操身边有一大堆水平一流的笔杆子,但秘书们写好的奏章草稿呈交到曹操那里时,曹操看了并不满意,他觉得这是一份重要的文书,不仅是他写给天子的客套话,更是借此与世人进行一次坦诚对话,于是他下令重写。后来,在向天子上的这篇奏疏基础上,又引出了一篇历史上著名的文章:《让县自明本志令》。这篇文章写道:
“我开始被举为孝廉,那时候还年轻,自认为不是隐居深山获得名望的人,只是担心被天下人当成无能之辈,最大的理想是当一名郡太守,建立政绩,获得声誉,让天下知名人士都知道我。所以我在济南除残去秽,整顿官场。不过,也因此得罪了宦官,又被当地强豪所恨,我害怕给家族招来祸患,于是称病辞官。”
“辞官之后我年纪还不大,环顾一同被举为孝廉的人中,有人已经年满五十了,还不觉得自己老,我自己心里暗想,再过上二十年,等天下清平了,我才跟他们年龄相仿。所以我回到故乡,在谯县以东五十里的地方筑精舍,想秋夏读书,冬春射猎,在低洼之地,用泥土封住四面的墙以自闭,断绝与外界的来往。但是,这也不能如愿。”
“后应征为都尉,又升为典军校尉,想为国家在讨伐黄巾军的过程中立功,最大的理想是封侯、被拜为征西将军,死后墓碑上刻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也就是这样的志向了。然而遇到了董卓之乱,各地都大举义兵,当时我可以召募到更多人马,不过我常常提醒自己,不愿意多招。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兵多了必然骄纵,与强敌相争容易招来灾难。所以,汴水之战我有数千人,后来到扬州募兵,也不过三千人,这是因为我本身的志向有限呀。”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