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

作者: 李幺傻

  日期:2010-12-12 14:08:00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
  李幺傻,曾从事过公务员、记者等职,在全国多家媒体工作过,发表文学和新闻作品数百万字,出版有《暗访十年》等文学作品八部,现供职于南方某著名报业集团。
  【引子:我为什么要写抗战】
  这十几年来,我主要做了两件事情:一件是做暗访记者,一件是寻找抗战老兵。

  寻找抗战老兵的念头诞生了很久。早在1995年,那时候我还在政府部门上班,当时世界各大媒体都在庆祝二战胜利50周年,看着电视屏幕上那些欧美的二战老兵们,戴着勋章,鹤发童颜,被鲜花和掌声簇拥着,我就想,我们的抗战老兵在哪里?可惜,我在电视屏幕上没有看到他们的身影。
  后来,我从政府部门辞职了,做了一名流浪记者,这一干就是十几年。
  在这十几年里,我先后采访了40多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现在,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默默谢世。甚至在临终前,周围的人也不知道这个老人曾经为了我们中华民族免于灭亡,而与日寇殊死抗争,浴血奋战。他们在沉默与凄苦中度过了一生。
  麦克阿瑟将军说:“老兵永远不死,他们只是渐渐隐去。”
  是的,我们的抗战老兵永远不死,现在,我们就要记住他们的名字,和他们的事迹,并且代代相传。
  我所采访过的抗战老兵都晚景凄凉,他们中,有人终身未娶,有人身有残疾,有人被贫穷压弯了腰,和那些佩戴勋章的欧美二战老兵比起来,我们的抗战老兵被人忽视了,而且忽视了很久很久。

  然而,在我采访的时候,他们中没有一个人怀有怨言,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和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比起来,我已经很幸福了。”
  每次采访完一位抗战老兵,我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克制自己狂躁而痛苦的心情,无论是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还是走在人流熙攘的大街上,我只要一想到他们,就会泪流满面。我终于能够理解张纯如为什么会在写完《南京大屠杀》后就自杀了,那是一种彻入骨髓的悲愤,一种无力改变的绝望。我在采访完我们的抗战老兵后,也曾经想到过自杀。

  我也彻入骨髓,我也无力改变。
  我一直想写这么一本书,写写这些抗战老兵的经历,可是,整整十四年,十四年漫长的抗战岁月,从1931年的“九一八”,直到1945年的日寇投降,材料芜杂,头绪繁多,我不敢下笔,我也无从下笔。我只能不断地阅读描写抗战的书籍,这些坐在书斋里的学者作家们,他们并没有进行田野调查,甚至连抗战遗址也没有去过,仅凭自己的想象和参考资料,就能够下笔千言,妙笔生花。但是,我不愿意这样做。这样做,是对抗战老兵的大不敬。

  直到前几天,我买到一本崔永元团队的《我的抗战》,我的思路才豁然开朗。
  说实话,我很羡慕崔永元的团队。他们有赞助商提供资金,有历史学家提供指导,有自己的交通工具,有摄影师、编导等一大批人协同作战。
  而我,孤立无援,只有一个人在孤独地寻找。
  在寻找抗战老兵的路途中,我坐过各种各样的车辆,从火车、汽车,到手扶拖拉机、牛车马车,甚至徒步在山谷间攀援。有时候,因为交通不便和囊中羞涩,我不得不中途放弃。我想,如果我有他们那样的一支团队,我会找到更多的抗战老兵,让更多抗战老兵的事迹被后代的我们了解和熟知。
  然而,崔永元是中国名人,我是无名小卒。我注定了只能独自上路。
  我还会继续寻找。

  用我卑微的文字,向他们顽强坚韧而风烛残年的生命致敬。
  (两点说明:1、因为个人水平有限,年代久远,在叙述中可能会有差错,请大家及时指正。
  2、因为暗访过很多黑恶势力和不法窝点,请大家只看文章,别猜测我的信息。)
  日期:2010-12-12 21:07:40
  【第一章:石牌保卫战】

  1943年春天的阳光照耀在长江三峡的上空,日夜不息的江水默默地流向东方,空气中充满了大战来临前的紧张和躁动。
  一天午后,十几架日军飞机飞临石牌村的上空,隆隆的机声震耳欲聋,浓密的树林在机翼下东倒西歪,树枝和树叶都在痛苦地挣扎着。石牌村的人四散奔逃,抬起头来,能够看到飞机上的膏药标志,和日军飞行员戴着风镜的面孔。山顶上,国军的机枪响了,声音急促地连成一片。日军飞机丢下了几枚炸弹,村头的一个柴火垛着火了,浓烟滚滚,遮没了半个天空。一头耕牛沿着江边乱跑,一声爆炸响过,耕牛被炸成了几块。

  1943年,冯学佑15岁。那天日军飞机飞临石牌村上空时,他也跟着村人逃避,他躲避在了一条石缝里,看着日军飞机从头顶上呼啸而过。
  黄昏时分,冯学佑才从石缝里钻出来,回到村子。村子里哭声一片,穿着军装的国军帮着村人掩埋尸体。就在这天下午,日军飞机炸毁了学校,死了很多学生娃。
  时隔不久,村子里的人都搬到了山顶上,因为山顶上视线开阔,日军飞机一从地平线上露面,放哨的人就看到了。更重要的是,山顶上有国军的机枪阵地,和这些穿着军装的自己人在一起,农民们放心。
  直至几十年后的今天,山顶上还有人居住,那些躲避敌机的农民,在这里居住已逾三代。
  冯学佑说,日军第一次轰炸是从先一年,也就是1942年的冬至开始的,此后,日军飞机轰炸不断,国军的还击炮声,也连续不断。日军曾经乘着军舰登上岸来,国军又将他们赶下江水。一直到大半年后,日军从这里撤走,才再没有见到膏药标志的日军飞机。

  冯学佑老人不知道,他所见证的,就是后来被国外史学家称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石牌保卫战。
  这场对中日战争起着决定性意义的保卫战,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它即将被湮没在漫漫的历史烟尘中,就像那场战争中的很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战役一样。
  石牌是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的一座村庄,位于长江南岸,北岸是峭壁千仞。长江从重庆流入湖北宜昌,在石牌村外转了一个直角弯,石牌村就在这个直角的弯尖上。稍微懂得军事知识的人,一到石牌村,就知道它的地位位置是何等重要。
  而且,沿着长江溯流而上,转过了石牌村这个弯角,长江两岸无险可守,可以直达重庆,兵临城下,重庆唾手可得。
  重庆,是抗战时期的陪都,当时的国民政府和中国战区的最高长官蒋介石就在重庆。日军占据了首都南京后,如果再占据陪都重庆,中华民族就会亡国灭种。

  1943年发生在石牌的这场战役,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命运。当时抗战的形势,用千钧一发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中华民族的命运,就维系在这座小小的村庄。
  守卫石牌村的,是十八军十一师师长胡琏。石牌保卫战,成就了胡琏的一世英名。
  日期:2010-12-13 00:29:48
  1700年前,就是在这里,爆发了三国历史上有名的夷陵之战,蜀国的刘备举全国之力与吴国的孙权一决雌雄,却被吴国的后起之秀陆逊一举击败。史称“夷陵之战”。三国时期有三大决定性的战役,官渡之战让曹操一举平定北方,他的陆军独步天下;赤壁之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孙权的水军无人能敌;夷陵之战让刘备此后一蹶不振,尽管据险坚守,蜀国仍然是三国中最先遭到灭亡的国家。

  1700年后,还是在这里,中日双方聚齐精锐,在这里一决雌雄。史称“鄂西会战”。鄂西会战中最关键的石牌保卫战,更成为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一战。
  胡琏会不会成为陆逊?
  和陆逊一样,胡琏也是书生出身。
  胡琏出生在陕西省华县的一座村庄,和当初国共两军的很多将领一样,他出生于穷苦家庭。过去有一句俗语叫做“穷文富武”,是说穷人家的孩子读书上学,富人家的孩子习武强身。练武对体力消耗很大,习武之人饭量也很大,穷人家的孩子都吃不饱饭,哪里还有体力去习武。
  胡琏十八岁走出校门后,就考取了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黄埔军校第四期,将星闪烁,是历届黄埔军校中所涌现的杰出人物最多的一届。红军中出自黄埔四期的著名战将有林彪、刘子丹、段德昌,国军中出自黄埔四期的著名战将更多:胡琏、张灵甫、陈明仁、李弥、谢晋元……每一个名字都响当当,每一个名字都足以照彻中国现代史的辉煌一页。

  毛泽东对国军军师一级的将领评价并不多,然而,他却对胡琏给予了极高的重视。1946年,中原战场上,胡琏的十八军面对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作战,取得了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胜利,毛泽东在对华野和中野高级指挥官的电文中说:“18军胡琏狡如狐,猛如虎,宜趋避之,以保实力,待机取胜”。
  然而,胡琏更为人们熟知的是金门战役,在1949年10月份,大陆已经基本解放,国军退守台湾,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叶飞率部攻打金门,结果,三个团9000余人在金门岛遭到全军覆没,这是解放军自建军以来整支部队全部覆没的唯一的一次。当时,国军将胡琏称为“金门王”,军中还有说法:“三个西北王,比不上一个金门王。”西北王,就是国军元老级将领胡宗南。

  人们都熟知胡琏的这些故事,唯独不知道胡琏壮怀激烈的石牌保卫战。
  1843年,注定是抗战最艰苦的一年。全面抗战已经打了6年,国军精锐几乎要消耗殆尽。一位二战史专家分析说,到这一年,抗日将士已经消耗了三分之二,国军急需新兵进行补充。那时候,十二三岁的孩子也穿着肥大的军装上战场,他们的个子还没有一杆上了刺刀的步枪高。这样的部队,战斗力可想而知。
  十八军是国军五大主力之一,另外四大主力是:整编74师、第五军、新一军、新六军。十八军也即整编十一师,整编十一师是十八军前期的名称。
  十八军十一师在石牌保卫战之前,最为人所称道的是淞沪会战中的表现。在淞沪会战中,十一师与强冦松井石根的第三师团在罗店鏖战一月,致使日军遗尸数千具。日军将罗店称为“血肉磨坊”。第三师团是日军的甲种师团,日军师团中,排名越靠前的,战斗力越强。当然,大阪商贩们组成的第四师团除外,这个师团的军人上战场前先算经济账,据说他们从来没有打过一场胜仗。

  此时,当十八军十一师死守石牌要塞时,另外的四大主力也在各自忙碌,席不暇暖:王耀武和张灵甫所在的74师此刻在湖南石门阻击日军驰援鄂西,石牌保卫战,是鄂西会战的一部分,几个月后,74师的余程万部则要揭开震惊中外的常德会战的序幕;杜聿明的第五军经历了缅甸惨败,翻越了亘古无人的野人山,一路逶迤败退回国,死伤惨重,此战被杜聿明引为一生之耻辱,此时正在加紧练兵;孙立人的新一军从缅甸撤入印度,厉兵秣马,立志报仇雪恨;廖耀湘的新六军,那时候还没有从新一军中派生出来。

  胡琏坚守石牌,没有人可以依靠。
  胡琏面对的,是实力远远超过他的海陆空立体作战的强冦。
  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所以他们历来对海军建设尤为重视,日本的海军,比陆军更强。日本的空军军事实力,当时也位居世界前列,而中国的海军和空军,在抗战一开始就消耗殆尽。
  中国军人,只能靠在水面上布雷和架起拦江铁索,来阻挡日本舰队的前进。
  冯长明是长江上的一个船夫,他和妻子开着一辆柴油机木船,依靠在长江上摆渡为生,他的爷爷当初就在长江上和国军一起布雷。
  日期:2010-12-13 16:42:45
  冯长明小时候听爷爷说,从石牌村向下游,20公里的水域间布满了水雷。水雷是国军对付日军舰队的最有力的武器。那一年,长江两岸的很多老百姓都跟着国军一起布雷,因为布雷是个技术活,他们干不了,就给国军抬雷,划着舢板送饭。一个水雷少说也有五六十斤重,两个人抬着,沿着崎岖的山路攀爬,也非常吃力。

  由于长江下游已经被日军占领,所以,布雷就危机重重。日军的快艇经常沿着长江溯流而上,进行巡逻,一见到可疑目标,就开枪放炮。而从武汉到宜昌的长江两岸,更是布满了日军的炮楼,白天有瞭望哨,夜晚有探照灯,要想在江面上布雷,谈何容易。
  沿着长江顺流而下,石牌村距离武汉的水路仅有一百多公路。而武汉早在四年前的1939年,就已经失守。
  为了躲避日军,布雷队只能选择恶劣的天气行动,大风大雨,道路泥泞,夜黑如墨,鬼影幢幢,也只有在这时候,日军的巡逻才会减少,布雷队才会等来时机。每一颗水雷由四个人抬着,两人一组,冒着瓢泼大雨,踩着倾斜湿滑的山路,一步一挪地靠近日军控制的水域,遇到陡峭的山体无法攀援,他们只能将水雷小心地放在水中,在后面推着凫游,而等到在曚昽的天色中看到山路,又将水雷抬上岸边。水面上,经常会突然驶来日军的巡逻艇,巡逻艇上的探照灯打开,几百米范围内的景物都看得一清二楚。

  布雷不能布在岸边,而必须布在水中央。长江三峡,举世闻名,悬崖峭壁,山势陡峭,而三峡就在宜昌段,布雷也在宜昌段。那时候,经常有国军的游击队埋伏在两岸密密实实的丛林和刀砍斧凿一样的山缝中,向过往的日军船只放冷枪打冷炮,所以,日军的船只担心受到游击队的袭扰,在武汉到宜昌段的江面上航行,都会沿着水中央航行。将水雷埋在岸边,徒劳无益。

  冯长明的爷爷一直有关节炎,关节炎的毛病陪伴了老人终生,这就是当初布雷时留下的病根。
  由于缺少船只,更由于日军防守严密,布雷队只能在月黑风高的夜晚,沿着岸边走到了合适的水域后,才将水雷放进江水中,人在后面边推边凫。这样的危险性非常大,如果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水雷与暗礁相撞,就会引起爆炸。还有,因为在水中不辨方向,无法查看水流,湍急的江水会将水雷和布雷者一起冲往下游,最后雷毁人亡。

  1943年的春天,异常寒冷,冯长明的爷爷跟着布雷队下水布雷,惹下了终生未愈的关节炎。
  小学毕业的冯长明想不明白的是,那时候的日军舰船在长江上巡逻扫荡,日军飞机在天空中轰炸扫射,中国的海军和空军在哪里?
  中国的海军在抗战一开始,就逐舰打光;中国的空军也是在抗战一开始,就逐机打光。
  1943年,我们积弱积贫的民族已经山穷水尽,却还不得不与武装到牙齿的虎狼之师浴血抗争。
  日期:2010-12-13 18:34:36

  中国和日本是世仇。
  放眼世界,你无法找到哪一个国家,像日本这样,它一旦强大就要侵略扩张,一旦弱小就会卑躬屈膝。一位我忘记了名字的西方历史学家说,岛国人都具有宽广的胸怀,日本除外。
  自唐宋以降,中国沿海地区就屡屡遭受日本的侵扰,远的如倭寇犯边,近的如抗日战争。
  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都如同中国的跟班小弟一样,言听计从,唯唯诺诺。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当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时候,日本也遭受了同样的侵略,不同的是,当清政府在要不要改革中像个钟摆一样摇摆不定的时候,日本立即进行了军事和政治改革。当清政府穿着长袍马褂慢腾腾地考虑着以哪一种符合礼仪的姿态转身的时候,日本却已经抢先起跑了。

  日本和中国同时遭受了漂洋过海的舰队侵略,他们同时意识到了发展海军的重要性。在李鸿章的北洋海军时代,中国的海军舰队位列世界第六,亚洲第一,而日本的海军舰队才呱呱坠地姗姗学步。当北洋舰队来到日本岛扬威异域的时候,日本的全体国民痛哭流涕。然而,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李鸿章痛心疾首,发誓此后不再登陆日本,即使他老先生从美国回来,要在日本换船的时候,也在两支船舷上搭块木板,靴子上不沾日本一粒脏土。

  甲午海战,日本狮子大张口,中国被迫答应战争赔偿,国库因之告罄。日本拿着中国的赔款大力发展军事,觊觎中国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欲征服世界,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先征服满洲。日本口中的满洲,就是满清政府的发祥地东北。
  当日本人励精图治,厉兵秣马,准备侵略中国的人,中国人在干什么?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再一次割地赔款;1911年,清政府灭亡;1912-1931年,内战不休,民不聊生;1931-1937年,日本依托东北的优厚资源,军事力量倍增。
  在这四十年里,日本举国一心,欲图中国,军事力量步步增强;中国四分五裂,混战不止,各方力量都被削弱。
  就这样,一个巨人变成了侏儒,一个侏儒长成了巨人。
  所以,当抗战全面爆发的1937年,国军步步设防,节节败退。先失华北,又失东南,最后退缩西南一隅。
  那时候,我们的海军和空军又是什么样子?

  1937年抗战爆发的时候,中国海军舰艇的总吨位,还不及日本海军的4%。当日军已经有了多艘航空母舰的时候,而中国最好最大的舰艇都在超期服役,最陈旧的舰艇还是甲午海战中侥幸逃生的破烂货。而且,中国最大最好的四艘舰艇,总吨位还不及日本一艘普通的巡洋舰。想要购买,没钱。当时的很多抗战士兵们,上战场的时候,每人配不上一杆最简陋的汉阳造,每杆汉阳造只能配四发子弹。我们这样贫穷的国家,又哪里有钱去购置舰艇。

  想想看,如果用这样原始简陋的舰艇与拥有航空母舰的日本作战,那无异于飞蛾扑火。
  所以,当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时候,日本大使馆武官就敢威胁国军海军上将陈绍宽说,如果你们不参战,日舰不会主动攻击;如果你们参战,就将你们全部击沉。
  陈绍宽参战了。
  然而,用这样的一支舰队与强悍的日军舰队激战,那是以卵击石。
  陈绍宽采用了最悲壮的自杀式战斗:沉船。
  日期:2010-12-14 12:03:38

  卢沟桥事变后,淞沪会战前,骄横无比的日本海军有70多艘军舰和7000多人的海军陆战队员,游弋在长江航线,向中国军民示威,他们沿着长江上溯,一直到达武汉、宜昌和重庆。中国海军落后的军舰无法与精良的日本海军抗衡,但是,中国海军做出了自杀式攻击:沉船。
  长江流归大海,必经江阴,江阴江面狭窄,易守难攻,史称江阴要塞。江阴以下,江面宽阔,再无险可守。所以,江阴又有“江河门户”,“镇航要塞”之称,自古为军事要地。远在春秋时期,吴国就在江阴江岸修筑烽火台;南宋时,韩世忠、辛弃疾等名将曾在此地驻防御敌。明清两代,这里一直是江防要塞,重兵把守。现在,国军就要在这里阻击日军。

  中国海军的想法是,将自己的舰艇在江阴凿沉,封锁江阴江面,然后在江岸两边要塞上布置重炮,等到日军军舰从长江中上游游弋回来,来到江阴,无法前进,两岸重炮齐发,将日舰全部击沉。这种战法叫做“关门打狗”。
  “关门打狗”战法很精妙,可惜,最后功败垂成。
  败在内奸。
  “关门打狗”当时是国军的最高机密,就连各战区司令长官比如李宗仁、薛岳他们也不知道,只有蒋介石、陈绍宽等有限的几个人知道,可是最后还是泄密了,泄密者是一个小卒。
  这个小卒就是行政院秘书黄浚。
  “关门打狗”的机密会议讨论时,有两个人担任会议记录,一个是侍从室秘书陈布雷,另一个是行政院主任黄浚。而黄浚当时已经被日本著名女间谍南造云子发展为内奸,南造云子是抗战初期与川岛芳子齐名的美色女间谍。日军为了侵略中国,无所不用其极,不但有军人,还有间谍,不但有土肥原贤二这样的男间谍,还有南造云子这样的女间谍。这些间谍都非常出色。当土肥原贤二拿到山西地图时,他手中的地图居然被阎锡山的军用地图还详细;当蒋介石和陈绍宽准备“关门打狗”时,南造云子已经将这个计划的每一细节都报告给日本军方。

  南造云子是和黄浚在一个名叫汤山温暖招待所的色情场所相识相知的。黄浚是一个好色之徒,美色当前,什么民族大义什么忠义气节早就丢在脑后。
  淞沪会战8月13日打响,蒋介石算准了游弋在长江的日本军舰会在淞沪会战打响时回援,就提前一天,在12日下令沉船封锁江面。
  于是,国军的8艘舰艇相继凿沉,沉入江底,用来阻挡日本的舰艇。陈绍宽担心这些舰艇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还向船舶公司购买了20艘大船,全部凿沉。可是,船舶全部沉入江底后,才得知,日本舰艇已于先天夜晚,悄然驶入大海。
  这是当时一起震惊全国的泄密案,蒋介石严令调查,黄浚被查出。南京保卫战前夕,黄浚被枪决。
  淞沪会战爆发后,日军多艘航空母舰停泊在上海附近海面,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开始轰炸江阴要塞,于是,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最惨烈的海空大战在江阴爆发了。

  一方是拥有航空母舰的先进舰队,一方是服役超期的破烂船只;一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集团机群,一方少得可怜的飞机还没有作战经验。
  结果不需预测。
  日期:2010-12-14 16:04:09
  这是中国海军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战役,中国所有参战海军都抱着必死的决心,以简陋的武器,和有限的陈旧船只,与比自己强大几十倍的日本海军决一死战。
  当时,日本方面参战的是第二、第三舰队,而驻扎在青岛的第四舰队,等待观望;而在日本国内,还有更多的舰队整装待发。中国方面,则集聚了所有海军,破釜沉舟,以死相拼。

  然而,现代战争拼的是实力,不是意志。中国海军注定了将会是异常悲壮的结局。
  江阴保卫战开始后的一周里,日军只派遣了航空母舰上的飞机进行轰炸,中国一艘炮艇被炸沉,日本两架飞机被击落。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