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隐形至尊========史上真正超强牛人排行榜
作者:
月映长河
日期:2010-10-28 21:08:00
写在前面的话:
思想家和哲人,是隐形的终极控制力,是隐形至尊……
在思想家和哲人之上,还有一位无上至尊——人性……
文:月映长河
二十四史,主体是帝王将相史。
远古以来,英雄主义在史学编撰的过程中,总是有意无意地露出马脚。无论是希罗多德,还是司马迁,东西方史学巨人,在民族与文化的回忆史中,不约而同将目光无可奈何地投向站在历史舞台前沿的民族精英。
这些精英,主要是政治的主角。
在各色人群心灵深处,或多或少,总会将历史的控制力,归于帝王的政治权杖,或归于政治制度的绳索。政治运行的规则,总是将社会秩序不断地规范和约束,使人们的生活与行为,逐渐被打上鲜明的地域烙印。
纵观历史,政治人物的出台,如走马灯,轮番上台,长者一甲子,短者仅月余。他们对历史的影响力,充其量是一个时代,抑或是一个历史阶段。短期的如过眼云烟,只能在正史上查找其姓名。长者的吸引力,更多在于权术,抑或其乖张。
文武足备之帝王,中外寥寥无几,一代伟人曾点评数千年中国帝王,不过唐宗宋祖秦皇汉武一代天骄,其打在历史上的烙印,亦不过为开疆拓土整章建制。究其原委,其制度之设置,仍有理念为指导。如秦始皇开创中央集权制度,即不过是法家韩非描绘之蓝图,及至宋太祖汉武帝,只不过在这一蓝图上涂涂改改。
如此说来,政治家的统治,其生命力实为有限,离万岁万岁万万岁之赞誉,尚有十万八千里之差距。
真正主宰历史,真正统治万民,至尊王者,究竟何人?
帝王将相之奋斗,不过是实现思想家哲学家们的大脑思维结晶。秦始皇实施的是韩非子的计划;汉武帝落实的是董仲舒的规划……放眼天下芸芸众生,其生活行为之规范,价值之取向,直接受之于政治,间接受之于哲学。祥林嫂死于理学之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范进疯狂于学而士则优……
无论帝王,即或百姓,在他们头顶星空之上,是道德的法则,康德如是说。
康德所说之道德法则,实则为历代思想家们的思想精华。在世界尚未联通之前,思想结晶基本内销,除了欧亚大陆间歇性的传播,产生过零星的客串影响之外。世界逐渐扩大,逐渐连成一体,各地思想在历史的累积同时,也不断与外来的哲学思想观念,碰撞,交融,争夺,消亡……
在累积或交互的过程之中,哲学家们的思想,始终遵循着一个更为隐秘的法则,或化为云烟,或芸花一现,或新生二代,或交错纠结……其新陈代谢和命运归属,依然为人性所掌控。
人性的法则,是哲学家们的思想,赖以生存的土壤。无论中外,抑或古今,长久的哲学存在,依然是遵循于人性的善与恶,人性的两面,决定着哲学家们的思想,永远是一个对立统一的体系,争夺于人性又归一于人性。
那些睿智而超脱的思想家和哲人,是王中之王,属隐形至尊。
用轻松幽默的笔法,用人性的恒久视角,剖析存在于千年华夏的哲学之花,应该是一件富有挑战性的趣事。
如是,作如书。
上为序。
日期:2010-10-28 21:32:47
前五章预告:
第一章 无名氏(无名英雄:被历史湮没的牛人们)
第二章 孔子(千古神话:屹立不倒孔家连锁店)
第三章 老子(大音希声:五千字浓缩的汪洋大海)
第四章 孙子(兵不厌诈:打群架理论的珠穆朗玛峰)
第五章 管仲(富国强兵:大国崛起模式的开创者)
日期:2010-10-28 22:06:29
第五名到第十名:
6.屈原(爱国主义:悲情与浪漫的交响曲)
7.墨子(草根情怀:过个小日子咋就这么难)
8.孟子(浩然正气:超级阳刚的纯爷们)
9.庄子(逍遥自在:渴望自由的心灵自白)
10.杨朱(一毛不拔:最小气的小气鬼)
日期:2010-10-29 00:54:50
--1--
第一章无名氏(无名英雄:被历史湮没的牛人们)
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实在是比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要漫长得多。
中国比较成熟的文字,是商周时期的甲骨文,此前的历史,只能片断零碎地保存于古老的神话传说。
比如黄帝、炎帝、蚩尤,等等,从能从口口相传的历史中知道他们的姓名,想象他们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勃发英姿。
再往前看,历史就只能从现在的文物中,推想它的本来面貌。
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的姓名,已经如同他们的面容,永远地湮没在历史尘埃之中。
这是一段漫长的历史之河,点缀于其中的,必定是一串长长的名单。
从中国境内产生人类的一百七十多万年前开始,到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这样一个可以让遐想的翅膀尽情地自由翱翔的广阔空间。
可以确定的是,下面这些人,一定是被湮没的无名英雄:
第一个试图站起来的猿人;
第一个走出森林的猿人:
第一个拿起地上的石块,投向不远处正在奔跑的野兔的人;
第一个拿起树叉,淌进河水,刺向鱼儿的人;
第一个拿起石块,砸向另一个石块,然后全神贯注地选出其中最锋利的一块,敲开野兽坚硬骨头吸食骨髓的人;
第一个拿起石块,在另一个石块上打磨,然后用锋利的石块切割野味的人;
第一个把骨头打磨得细小到能够穿过兽皮,缝制第一件皮大衣的人;
第一个找到山洞作为栖身之所的人;
第一个把抓来的野兽,关在山洞里喂养的人;
第一个把野生植物,栽培在山洞附近的人;
第一个把雷劈下来烧着的树枝,捡回山洞使其长明不熄的人;
第一个把野味架在火上烤出第一串烧烤的人;
第一个把兽骨打磨成圆圆的珠子,连成串戴在自己脖子上的人;
第一个搭建人类第一顶简易帐篷古代版蜗居的人;
第一个在河边引水栽种水稻和小麦的人;
第一个排兵布阵,抵御外来部族侵略的人;
第一个尝试用中草药擦试被野兽抓伤的伤口的人;
第一个用绳子打结计下一天捕获多少野兽的人;
第一个在山洞里或石壁前,画下野兽的模样,念念有词,祈祷捕获丰硕的人;
第一个挖出土穴,埋葬同伴,放入兽骨的人;
。。。。。。。。。。。。。
日期:2010-10-29 01:16:06
--2--
有太多的第一个,让我们可以对他给予任何褒奖,都不显得奢侈。
这段漫长而艰难的历史,就是在许多第一个无名氏的推动下,执着而踏实地前行。
辉煌并不只属于有名有姓的英雄,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的英雄们,也许,他们对历史的作用,更为长久而深远。
今天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在享受着从他们开始起步的变化,而我们,往往忘记了他们的存在。
当我们围着篝火,尽情歌舞,开心地吃着烧烤的时候,是否还记得若干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也有着同样的温暖和笑容?
当我们一日三餐吃着白米饭或是大馒头时,是否还会想起,我们的祖先曾经在烈日下呵护幼苗的满头大汗?
当我们衣着华丽,装扮入时的时候,是否还会想起,我们的祖先在石头上,艰难地磨制那粗壮而坚硬的兽骨?
。。。。。。。。。。。。。。
日期:2010-10-29 01:30:29
--3---
没有这许多无名氏的第一次,就不会有今天坐在电脑前来回忆他们的悠远情思。
也许,在我们敲打键盘发出清脆而快乐的声音的时候,更应该感谢那名在石壁上划下第一笔的无名氏先祖。
因为,我们,或他,都只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记录我们走过的路,来记录我们的回忆,即或祈祷未来。
一样的渴盼美好的未来,一样的充满着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一样的拥有着对美丽的不懈追求,一样的不停地在走向未来的道路上奔跑。
不同的是,他们无法用自己的方式留下自己确切的姓名,乃至他们抑或不太丰富的表情。
而今天,我们可以在三五秒钟内,就将自己永远地烙在文明的画卷之上。
或许,他们的方式更为淡定,他们的心态更为淡泊。
他们的淡泊和淡定,一方面来自于文字缺失的无奈,另一方面也有无意留名的杂念。
生存下来,活得更好,才是最真实的人生追求。
因为,他们本来就不是为了名扬后世而活,他们活在当下,活在自我。
知名度,在当时的人际圈子中,或许没有任何的价值。
更重要的是,这些不知名的第一人,本就是默默无闻地生活着的平凡但真实的普通人。
或许,这许多的第一次,并不存在第一次完成的人。
他们,或许是一群人智慧的结晶,或许是几代人智慧的沉淀。
历史,本来就是许许多多平凡积累起来的一座金字塔,本身就是许许多多涓涓细流汇集而成的汪洋大海。
日期:2010-10-29 02:11:45
--4--
有文字记载后的历史,留下姓名的牛人们,也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浪花朵朵。
更多的牛人们,是浪花下默默流淌无声前行的波涛。
浪花淘尽英雄,浪花之下湮没不见的,是更多的无名氏牛人和英雄们。
诗经三百首,“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谁深情而火辣的吟唱?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是谁仰望星空的深情幽思?
包罗万象,今天仍难以彻底参透、无数智者仍在苦苦参悟的《易经》,是谁的无边智慧凝聚而成?
火药的配方,是谁的奇思妙想巧夺天神?
指南针的方向,是谁犀利无限千里眼的神奇化身?
雕版印刷一而二、二而三,三而万的原始复印,是谁偷懒的绝招?
二十节气的千年精准,是谁天才排列组合的硕果?
。。。。。。。。。。。。。。
文字记载的姓名,永远只是无垠历史长卷中的小小片断,永远只是历史长河中几朵幸运的美丽耀眼浪花。
日期:2010-10-29 02:43:08
--5--
第二章孔子(千古神话:屹立不倒孔家连锁店)
文字时代,孔子无疑是创造了千古神话的第一人。
作为儒家思想的第一代掌门人,他的连锁店,已经历经千年不倒。
孔子,名丘,字仲尼,尊称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活了七十三岁。祖籍是宋国,后移民至鲁国。
孔子能创造如此牛气的历史,缘于他的自学成才。
孔子的父亲,老年得子,不久就丢下孤儿寡母,撒手西去。家庭经济困难的孔子,只好自己动手,丰富头脑。
孔子曾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意思是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得来的人。可见孔子认为,知识不是从娘胎里带来的,而是存在于后天的生活之中。
孔子的自学,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已经达到了废寝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忘我境界。对此自己的好学,孔子非常自信,他说,十户人家里面,我不敢吹嘘自己品德最好,但最好学的一定是我,这个用不着谦虚。
孔子的牛气,还缘于他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家。
孔子办教育,主要是办私塾。学生有多少?历史上的说法是“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学生有三千多人,尖子生七十二个。放在今天,这也是相当可观的数字,相当一个示范性高中的规模。我们粗略计算一下,一个中学班主任,标准编制五十人一个班,三年一届,工作按四十年年算,也只能带一十三届学生,也就六百五十人。也有学者提出“弟子盖三千焉”有水分,原因是把孔子的“再传弟子”,也就是“学生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的学生”也算进来了(李零《丧家狗》)。即便是这样,近百人的嫡传弟子,这是没有争议的,已经很不少了。这批弟子都是一时之选,李零先生把他们分成“三期四组”,易中天先生把他们叫做“黄埔一期、二期、三期”。
孔子弟子众多,源于他有教无类的泛智教育思想。据《论语•述而》,孔子曾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束脩,就是十条干肉(腊肉?腌肉?)意思是,只要交十条干肉,就可以做我的学生,我没有不去教诲的。所以孔子收学生,象征性地收点“拜师钱”,走走程序,碰上个把贫困生,孔子也只能彻底免费了。
其实,要是按李零先生的算法,孔子的学生恐怕还远远不只三千人,要知道,孟子就是以孔子学生自居的,推而广之,后世儒生,都可以算成是孔子的学生,因为他们学习的核心内容,源头还是在孔子那里嘛?2008北京奥运会上,打出的标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颜渊》),不都是孔子主张的嘛?如此说来,岂不我们也算是孔老夫子的“半个学生”?其实,真正的统治者,不是君主帝王,也不是上级领导,恐怕还是思想家。
日期:2010-10-29 03:09:10
--6--
孔子虽然好学,但并不是一个书呆子,而是一个很有抱负的青年学生。一直到临死之前,他都没有放弃成为一个牛人想法。
他的理想,是要踏上仕途,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遗憾的是,“学而优”的他,始终没有真正“则仕”。
孔子也不是没做过官。早年,他也当任过仓库管理员和羊馆;晚年,也曾做过三个月的鲁国司寇。
这几个职位,不是跟物资打交道,就是跟动物打交道,总之不是个管人的活儿。司寇也算是高干,可惜只是不名无实,纯属退休后的荣誉称号,只能算是心理安慰。
孔子并不是不想做官,记录了他的很多言行的《论语》,折射出他的官瘾还真不小。有一次,一个犯上作乱篡权夺位的乱臣贼子,请他做官,他竟然没有拒绝。
因为这个,他的学生子路还曾经严肃地质问过他,说他为了当官,竟然道德底线都不要了,成何体统?
为了找到赏识自己的老板,孔子经常带着他的学生,四处奔头,到处兜售他的政治主张和治国理念,希望能做一个高级打工仔,一展胸中抱负,不负平生所学。
可惜孔子的执着和努力,除了碰了几鼻子灰,就是在宋国闹了场饥荒。
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为什么孔子的仕途,会惨淡如斯呢?
日期:2010-10-29 04:01:52
--7--
一般来说,推销员的业绩低迷,往往无外乎三个原因。一是推销技能不过关,二是推销产品质量不过关,三是市场预测不过关。
孔子推销失败的原因,也得从这三个方面去找。
先看看孔子的营销策略和路线。
孔子一般采取团队营销策略,走的是当面推销路线。孔子在国内市场受挫后,转向国外市场,一边招生,一边推销,教学工作和个人事业两不误。
孔子带着学生搞集团营销的策略,还是比较先进的。一是助威。孔子学生团队人数众多,声势浩大,容易引起市场注意;二是帮腔。学生中有不少能言善辨之人,比如子贡,推销时还能吹捧吹捧老师,或者打打圆场。
孔子推销的产品,质量也没有问题。
他的拳头产品,叫做“仁”。仁者,爱人。意思是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友爱。延伸开去,作为一个国君,一个国家的老板,就要爱护他的老百姓,爱护他的员工。
爱护老百姓,就应该“为政以德”,少收点税,少折腾他们,多给他们一点劳动生产创收养家糊口的时间和精力。
投之以桃,报之以理。老板爱员工,员工就会爱老板,公司才会红火。国君爱护老百姓,老百姓就会拥戴国君,国家就能长治久安。
孔子的第二号产品,叫做“礼”。礼者,序也。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名分要搞清楚,地位要分明白,自己的角色要演好,不要动不动就走穴客串。做国君的要有做国君的样子,做臣子要有做臣子的样子,父亲要象父亲,儿子要像儿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上帝管上帝事,恺撒管恺撒事,各居其位,各行其是,长幼有序,上下有别,老板就是老板,员工就是员工,各有各的车道,这就是社会人际关系的交通法。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超车或者撞车,就不会酿成车祸,道路才会畅通,社会才会和谐稳定。
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国君世代相传,永享荣华富贵,不正是历代君王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吗?为什么就找不到买家呢?
日期:2010-10-29 13:54:38
--8--
孔子的营销策略和产品,都没有问题,看来问题只能出在市场方面。
孔子生活的那个年代,叫做春秋,政治的主旋律之一是争霸战。
春秋并不是一个朝代的称呼,它只是东周的前一段。东周其实就是周,西周也是周,东周和西周,只不过是后人研究历史时,为了方便起见,把周朝划分成两段而已。历史上的东西汉、南北宋也都是如此。
西周本来是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三军总司令,是周天子。周天子通过分封制,管理下面的诸侯国。
这些诸侯国,是西周初年划定的国中之国,主要由功臣、先代帝王后代、周天子家人组成。分封之初,诸侯国也还算听话,按时向中央政府孝敬财物,定期到都城做工作汇报,确保一方稳定,带兵协助周天子作战。
到了东周,也就是从周平王把都城往东迁到洛邑(洛阳)后,周朝的历史就开始发现了一些变化。与此相对,都城在镐京(今西安)的周代历史,被后世称为西周。
东周,在学术上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这两个历史阶段,最大的特征就是好战,所以常常有春秋争霸和战国争雄之说。
这样的年代,是强权主义的年代,也是拳头说话的年代。这个时候,诸侯国基本上已经不大理睬中央政府也就是周天子的使唤了。
日期:2010-10-29 14:22:29
--9--
一般来说,下级不把上级当回事儿,无外乎两个原因:要么上级太窝囊,要么下级太牛逼。
春秋时代,这两种情况都有。
历代王朝的掌门人,大体上都呈现一代不如一代的惯有特征,周朝也不例外。周武王之后,西周天子再也没有人能重现祖宗逼人光彩,到了东周,情况就更加糟糕。
相反,诸侯国却显得生龙活虎得多。一来诸侯国君小国思进取,出了一批贤人,比如先后出现的政治牛人春秋五霸。
英雄造时势,更借时势。诸侯国的先后崛起,背后的真相是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春秋时候,一批不知名的牛人们,先后发明了铁农具和牛耕,取代石器和木器以及人力,把耕种范围狠狠地扩张了一把,原来的蛮荒之地,竟然变成了良田沃野千里,原来要一个月才能干完的农活,现在只要几天就可轻松搞掂。
民间开发出来的许多私有地产,冲击了原来公有的国营地产,政府为了增收,只好默认私人地产的所有权,谁开发谁拥有,国家造册收税。第一个这么干的是鲁国,制定的政策叫做“初税亩”。接下来,齐国也“相地而衰征”,诸侯国陆续效仿,都走上了变公有制为私有制的道路。
这个转变,通常就是史学界据说的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渡,随之改变的是剥削方式的改变,即从全部占有到部分征收的转变。由于有部分的收获可以放进自己腰包,地产主人的耕种欲望被极大地激发出来,粮食生产大幅增长。
农耕社会,一个国家是不是强大,第一是看粮食产量高低,其次是看人口数量多少。粮食生产得多,人口也就生产得多,开出来的荒地也就多,养活的人口就多,如此良性循环,就形成了人多良足的大好局面。
粮食多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抽调一部分青壮年男子,不再种田,改做职业军人,专门训练打架斗殴,经过一定的训练,就可以成为一支强大的军队。这样一来,兵精良足就成为诸侯国们相互火拼的本钱。
本钱足了,诸侯国也就慢慢地不把相对衰落的中央政府放在眼里。
也许有人会问,这周天子咋这么傻呢?怎么不会把诸侯国们的钱粮收到中央,自己训练军队?
日期:2010-10-29 14:46:45
--10--
这个问题,得问周武王。
周武王自称上应天命、下顺人情,打倒了荒淫无耻的商纣王,然后取而代之,建立了自己的王国。
从周武王开始,到周公旦辅政期间,除了周天子自己控制的都城附近一块最大的地盘外,其他周边地区,都交给王族、功臣和先代帝王后代去打理。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