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2010年代 – 全球经济大萧条
作者:
生于0715
日期:2010-3-7 12:27:00
2010年代,可能是全球经济大萧条的时代。 而且,本次全球经济大萧条的深度和广度可能超越1929年大萧条。 经济大萧条将深远地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各国的文化基础。2008年的世界金融风暴和2009年各国的经济刺激计划只是未来经济大萧条的预演。 虽然经济刺激计划延缓了经济大萧条的进程,但是可能导致将来的世界经济进入更加深刻的“寒冬”。 寒冬是自然界竞争过程中,促使生物进行“全面大淘汰”的阶段;而经济大萧条就像寒冬一样,是经济竞争过程中,进行全面大淘汰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只有最强壮、最灵活、最耐久的经济单位,才能够承受住这个最为艰难困苦的过程,并且在新的经济循环中获得发展。
本轮世界经济大萧条的根源是“货币危机”。 1991年苏/联解/体和东/欧社会变革,宣告社/会/主/义阵营的“记账式”货币系统的瓦解。 2010年代,全球经济大萧条将促使现有的国际货币系统(国家货币管制、国际货币挂钩)的瓦解。 数十年来,这个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开端,扭曲的国际货币系统导致了世界资源配置的扭曲错位。 尤其是1991年苏东瓦解之后,这个系统反而得到了加强,更加剧了不同世界经济的不平衡。 其中,世界经济“火车头”的美国表现为“消费过剩”的危机,后来因为石油和矿产等暴富的OPEC和俄罗斯等国也表现为“消费过剩”的危机,而亚太和欧洲地区(尤其是中国)则表现为“生产过剩”的危机。 美国的旺盛需求支持了1990-2000年代世界经济从高速增长到“热的发烫”的过程。 但是,贸易逆差屡创新高、债务迅速积累的美国即使再强大,也有不堪重负的一天。而“雷曼兄弟”倒闭就像一只“蝴蝶”,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扇动翅膀”,引发了世界经济巨大变革的开端。 未来的经济大萧条,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对过去的扭曲经济进行“矫枉过正”的过程。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在未来的经济大萧条中,各国经济的内在质量决定其在大萧条中的表现,支持大萧条之后的经济复苏与发展。 美国在过去四五十年的经济进化后,具有超强的经济与社会危机应对能力,反映出“危机经济”的显著特征,将显示出“越危机、越强大”的世界经济领导者特征。 日本经历了二十年的经济停滞之后,也开始形成了较强的萧条经济应对能力。 欧元区将经历严峻的考验,如果各国不进行关键的思维转变,有效在压力下协调各自的立场,那么欧元有可能分崩离析,德国等经济强国重新“单飞”。 英国是个需要关注的国家,英国经济具有较强的先导性特点,在最初受到重创后,可能从中期开始成为率先复苏的国家。 而通过石油和矿产资源暴富而变得“奢侈”的国家,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经济和社会变革压力。 关于中国的经济形势,大家基本上都能够看到,而且我在《中国经济11大难题中》也进行了大量阐述,就不在本部分进行深入探讨了。
本贴内容预计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全球经济大萧条的成因与规模分析;
2、美国经济、股市、美元趋势分析;
3、其它国家经济竞争力与经济趋势分析;
4、应对全球经济大萧条的思考与总结。
(我在2008年底已经写了不少内容,形成了现在的思路。 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由于我《中国经济11大难题》的帖子还没有完成,所以先逐渐将过去写的内容贴出来,等写完有关中国经济的帖子的主要内容后,再主要写本贴内容。 )
日期:2010-03-07 12:31:22
引子: 自然的选择
人们有时候会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这句诗就像“望梅止渴”,给人们希望,鼓励人们前行。 但是从2008年开始,世界经济很可能正在面临一个漫长的下降周期。 而且,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跟自己最爱的人在一起,三天就像一小时;而人们在饥寒交迫的时候,一小时就像三天。 尤其在经济寒冬中,很短的时间可能都意味着生死之间的考验。 在这样的背景下,春天将异常遥远,很多企业将难以挺过经济的冬天。或者说,冬天将变成这些企业的永远。
在欧亚和北美大陆,每年深秋、初冬,都会有来自北极的强大冷空气(寒流)开始南下。 如果正好碰到北上的暖湿气流,就会形成大规模的气流交锋,爆发暴风雪。 如果双方僵持不下,暴风雪会滞留在某个地带,就会形成大规模的暴风雪。 当强冷空气打退暖湿空气,控制整个区域之后,当地气温经常会下降10℃以上。 在这个时候,大量老弱病残、没能够准备好过冬的植物和动物会被冻死。 暴风雪过后,标志着漫长的冬天正式到来。
当然,这次寒流之后,气温往往出现显著回升,让很多没有经验的人误以为天气还会转暖。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来自北极的强冷空气还会一次次南下,与暖湿气流交锋,造成暴风雪,把温度一次次降低。 在冷空气和暴风雪的作用下,北方开始进入冰天雪地的萧条之中。 而早在冬天到来之前,很多动物已经开始进入冬眠状态,落叶植物也早早让叶子落下。 一些不进行冬眠的动物也储备了很多过冬的食物。 即使是这样,很多动物在春天到来之前,也开始面临严峻的食物短缺。 他们不仅要消耗自身的脂肪,还要在冰天雪地中艰难地寻找食物。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升级后,李嘉诚立即决定全面收缩战线。 他要求他的企业停止一切投资、立即回收可以回收到的所有现金。 可以说,这是李嘉诚做生意几十年以来,从未有过的举动。 这次,李嘉诚似乎就像迅速进入“冬眠”一样,一是尽可能加强储备,二是减少一切活动。 这种典型的“冬眠”行为,表现出他准备应对“经济冬天”的措施。 作为久经考验的国际炒家,李嘉诚可能意识到,这次全球性经济风暴过后,随之而来的经济冬天将异常寒冷而漫长。
在自然规律和历史潮流面前,真正的勇气并不是逞能蛮干,而是敬畏与顺应。 逞能蛮干的人,只能痛快一时,然后等待他们的将是长期失败的痛苦,甚至是精神崩溃。 而且,他们的行为将祸及子孙。 只有认真地学习和思考,才能够真正理解勇气,就是承认自己害怕,害怕冬天的寒冷和漫长。 李嘉诚通过行动告诉别人,他非常害怕。 所以他在最短时间之内,进行战线的收缩。 而他的害怕却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他的勇气,就是他敢于放弃赚钱的机会,将生存放在第一位。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漫长的经济严冬中,较好地生存下来。
因为,2008年的经济风暴就像自然界中的暴风雪,是漫长冬天的开始。 冬天则意味着大规模“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 在万物凋零的寒冷冬天,动物的生存能力受到极大的考验。 在暴风雪中,羊羔会成批成批地死掉。 这是因为它们的身体不够强壮,无法抵御暴风与严寒。 到了深冬,很多动物因为找不到食物,也在饥寒交迫中倒毙。 离春天越近,挺不过去的动物就越多。而且,即使到了春天,当寒流来临、形成“倒春寒”,往往对过早行动的动植物形成很大的杀伤力。所以,在冬天,生存的关键在于谁能够挺得最久。只有挺得足够久,才能迎接新的春天。
从第一场暴风雪开始之前,大量动植物采取行动,度过寒冬的行动也开始。 当冬天来临的时候,植物首先要枯萎和落叶,然后把根深深地扎到地下。 除了松柏等常绿植物,不能及时落叶的植物要在暴风雪来的时候被冻死。 而植物的枯萎和落叶就等于把动物的生产空间缩到最小。 在这样的空间中,动物要想生存下来,只能经历最痛苦的“优胜劣汰”。 那些最强壮的、最能够忍饥挨饿、最能够储存食物的、最能够找到最后的食物的少数动物,才能够活下来。 而且,不少冬天将非常漫长,甚至连最后的少数动物都奄奄一息。 但是,这些少数动物即使奄奄一息,也要想方设法坚持活下来,并且看到春天的绿芽。
当春天来临时,能够活下来的动植物经历了一次内在品质的成长。 经过冬天,虽然植物在表面上并没有长大,但是它们的根扎的更深,具有更强的吸收营养和水分的能力。 在冬天,树木经过坚忍的生存,形成一个新的年轮。 而每一个年轮都明显增强树木的抗风暴能力,支持树木能够长得更高更大。 经过漫长的严冬,老弱病残的动物遭到淘汰。 能够生存下来的动物更聪明、更健壮、更快、更灵活、更具活力,而它们繁育的后代也会遗传它们的优秀基因,并且在它们的教导下更好地成长。
日期:2010-06-11 17:34:07
经济思考: 美国“越危机、越强大”
人们往往把国际经济看得很神秘。 这种神秘感给了一些人可乘之机,“阴谋论”就通过强化这种神秘感,狠狠赚了一票。 其实,世界经济运行理解起来并不复杂。 根据阿尔弗雷德 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对经济学的描述:“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是对人类一般生活的研究;是对个人与社会活动中获得和使用保证生活安康物质必需品的最密切相关的部分的研究。” 那么考虑到这个描述性定义,我们可以把经济从现象到实质,分为三个层次:经济表象、运行机制和经济实质。 经济表象很容易理解,就是人们的收入和支持的经济数据,比如说GDP,人均工资收入,商品价格等。 问题是,大多数人难以理解,这样的经济数据的背后,是什么样的经济运行机制在起作用。 当然,大多数人不关心经济的实质是什么。 而经济实质是决定性因素,左右未来世界经济和国家经济的走势。 那么,本部分内容就对这几个问题进行浅要思考。
一、经济表象:
经济表象很好理解,2010年美国人均GDP46000多美元,中国大陆人均GDP3500多美元。 2003年一些工业化国家雇用者的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分别是:美国57.5%,英国55.9%,法国52.7%,加拿大51.1%,澳大利亚46.7%,韩国44.0%。日本2002年的数据则是53.3%。 需要说明的是,美国越来越多的企业给提供低价的股票期权,也成为不少美国劳动者收入的一部分。 而根据《燕赵都市报》2010年4月14日的一篇报道,说河北省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2009年末为7.85%,较1999年的8.82%,回落0.97个百分点。 如果考虑到一些非登记就业人员的收入和隐形收入,将民众收入占GDP比例翻一番,也不到20%。 那么这几个数字的概念是什么呢? 如果河北省就业人员收入占GDP的比例反映出全国的正常水平,就算人均收入占到GDP的20%,那么中国人均收入按照GDP3500美元计算的话,人均年收入只有700美元。 这也就意味着,人均年收入在4800元人民币左右,合每个月400元。(这个数字应该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广大农村人口虽然种地比较辛苦,但是人均月收入达不到这个数字。另外,很多人就会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如果收入这么低的话,就不会出现大量的汽车、住房了。 但是,这也很容易理解。 因为,中国买房买车的只是少数人,而这些人的高工资往往是不体现在工资单上的,这些人也不属于大多数民众,或者说跟大多数民众不是一个阶级。) 而美国人均GDP4600美元,劳动报酬占到57.5%,那么合人均年收入26450美元,是中国人均年收入700美元的37倍,也就是接近40倍。 当然,如果更加悲观保守一些的话,美国的国民人均年收入可能是中国民众人均年收入的50倍、60倍。
当然,这个数字看上去已经非常惊人了,但其实并不能真正反映出生活质量上更大的差距。 美国和中国都是贫富悬殊很大的国家,富人的收入都占了国民收入的绝大部分。 但是,为什么把美国富人的收入也算进人均26000多美元的国民人均年收入中,而中国富人的收入在不算进中国民众的人均年收入中呢? 这个道理很简单。 美国通过税收和慈善两大力量,对富人的收入进行转移支付,转移到穷人头上去。 而中国通过税收,对穷人的收入进行转移,转移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比如说,美国人有失业救济金,到高中的教育免费,有一定的养老金,大多数人还有基本的医疗保险。中国大多数民众看不到这些好处。另外,美国有强大的公立和私营并存的大学教育系统,这些大学都是亏本的,或者说严重亏本的。 因为,首先这些大学的综合成本费用非常高,而且一流大学经常给来自收入不高的家庭的学生减免学费。比如说,加州理工学院总共约有1100个研究生,900个本科生。 但是,学校教师有1000人,其中教授有280多人。 而且,现任教授中有63名国家科学院院士,29名国家工程院院士,75名国家文理学院院士。 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加州理工学院是一个完全亏本的学校。 因为,这些教师的工资福利、学校的校舍折旧与维修、大量设备的使用和材料消耗,以及其它各方面费用都是惊人的。 可以说,学生的学费收入还不够“塞牙缝”的。 而这些钱必然来自于各方的研究教育经费和慈善捐款,富有的校友捐赠是个极为正常的来源,或者是主要来源。那么,美国就通过各种转移收入的方式,在富人垄断主要财富的同时,让穷人家能力出众的孩子通过这些低价或者免费教育,能够“脱颖而出”。 克林顿和奥巴马都是依靠这样的教育系统得到教育,然后一步步走上美国领导岗位的。 当然,这一切在中国是不存在的,因为一方面财政的教育投入少,另一方面没有校友捐赠,第三方面学校还大量贷款、大兴土木,这三大因素决定了,学校必须赚钱! 那么,这些巨额费用只能从学生的口袋里面出,转移支付是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美国的富人收入可以平均到国民平均收入中,但是中国的富人收入基本上就留给了他们自己,用来买车、买房、旅游和其它奢侈消费。
当然,因为经济学是“对人类一般生活的研究”。 那么,仅仅是这些人均收入的差距,仍然不能完全反映美国一般民众和中国一般民众之间的生活质量之间的更大的差距。 那么,更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劳动和消费。 中国人辛苦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很多人上班需要一个小时或者以上,像贴相片一样挤在极其狭窄的空间中,而且经常还需要走很长时间的路。 上班后,人们经常得无条件加班,然后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重复一遍早上上班时的状况。 而很多加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们,一周工作可以达到80小时以上,超过法定工作时间1倍以上。 当然,大多数美国人开车上下班,上下班时间短、交通条件舒适,而且一般工作8小时(收入高的人们往往工作时间长)。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人均收入是中国民众的37倍以上。 另外,中国人的消费价格也会让美国人感到惊叹。 比如说,2010年, 美国一辆奥迪A4 2.0T起价3万美元,在中国市场上,2.0T则起价近31万元人民币(合4.5万美元)。 再比如说,美国二线城市市郊一栋完全装修好、具有完全房地产权的300平米的独立房差不多30万美元(合7000元人民币/平米,这个面积是套内面积,地下室和车库不算面积),而这个价格在中国是找不到的。 因为,美国建房都需要依照严格的建筑标准,包括各种建筑材料的质量标准。 而在中国市场销售的产品,能够达到这样质量的很少,而质量完全达标的,价格也会变得非常昂贵。 最近发生的中国销售到美国的石膏板诉讼事件(只是众多事件中的一例),就能够说明中国产品存在的问题。 另外在美国的肉类、鱼类、水果和多类蔬菜的价格,与中国对应产品的价格相比,价格相当或者价格低。 当然,美国的食品质量比中国食品的质量高得多,这个溢价因素还没有算进去。
那么,根据这些经济表象,我们就要问两方面的问题:1、 眼前问题: 为什么美国人均GDP是中国人均GDP的13倍? 为什么美国人均收入水平是中国人均收入的将近40倍或者40倍以上? 为什么中国房子和汽车比美国贵很多? 为什么中国食品价格总体上跟美国相当,而且美国食品的要更安全,不会出现经常让人们中毒的事件? 2、未来问题:人民币和美元比价将走向何方? 美国民众生活状况和中国民众生活状况谁将更好(相对于各自过去的基数)? 中国各个产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中国进出口状况如何? 等等不同方面的问题。而从这些经济表象问题开始,人们就需要思考经济的内在运行机制问题: 1、什么决定了中美之间过去的经济差异,尤其是人们的基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差距? 2、什么因素将决定未来的经济方向,尤其是民众生活质量的改变?
日期:2010-06-11 17:35:32
二、经济运行机制:
人们天天都在面对着经济现象。 前面分析现象,只需要人们在社会中走一走,然后再上网搜一搜数据,并且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就很容易对这些现象“一目了然”。 问题在于,这些经济现象的背后是什么,大家都不清楚,而且大家非常急迫地想了解。 于是,各种理论出现了,通过五花八门的解释,来思考经济表象背后的经济运行机制。 而“阴谋论”在中国流行,宣扬“阴谋论”的人们把美国描述得无所不能。 然后,“阴谋论”告诉人们美国强大的原因,是美国背后有一股看不见的巨大势力,随时虎视眈眈吞噬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财富,吓唬广大中国民众。 通过这样的方式,“阴谋论”卖掉大量的书籍,并且到处演讲,大把赚钱。 当然,“阴谋论”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是“阴谋论”者盯准了中国民众的愚昧无知,而且非常喜欢打探“内部消息”的心理,然后满足人们猎奇和自我恐吓的心理。 比如说,“日本衰落”成为的主要论据。 “阴谋论”一次次告诉中国民众,因为美国的“阴谋”导致了日本长达二十多年的衰退。 当然,如果有人到日本,问问中高层的日本人,是不是“阴谋论”害了日本,让日本长期衰退,那么日本人可能会对这样的问题很鄙视。
其实,世界经济的运行机制也很简单明了。 总结起来,世界经济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竞争是经济的中心,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竞争主导经济发展的方向,竞争能力决定经济发展能力。而竞争的核心,又可以总结为“打破头”。 两个基本点(关键词)是:“掐脖子”、“经折腾”。 把握住这两个关键词,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就很清晰了。 “掐脖子”指的是各国经济的竞争,就是相互寻找对方最薄弱的弱点,然后通过打击对方弱点获利的竞争。 比如说,我掐住你的脖子问你,要钱还是要命,你为了要命就只好给我钱;然后,你很生气,也想反过来掐住我的脖子问我要钱,于是竞争就开始了。当竞争到一定程度,总会出现“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严重消耗局面,这时候就出现经济危机和经济萧条。 经济危机和萧条往往不是很快就结束的,而经常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谁的内在实力更强,谁更能够在消耗过程中挺得住,经得起“折腾”,谁就能够活下来,并且在新的一轮竞争中获得发展。 有个词叫做“水深火热”,必然咱们俩在互相“掐脖子”的过程中,从陆地上打到水里,这时候“掐脖子”本身成为次要因素。 而更重要的是,谁的水性更好、闭气的时间更长,谁就能活下来,看到新的太阳升起。 所以,“掐脖子”是竞争各方之间相互进行竞争的技术和能力问题;而“经折腾”则是适应环境,顺应外部规律的问题。 那么,通过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分析,我们可以形成一个简明清晰的社会经济运行机制的整体图景。
(一)、竞争:
竞争是人类一切活动的中心。在世界上,一切进步的力量都在鼓励竞争精神、促进竞争行为和提升竞争水平。 在古代社会,武力反映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最主要的表现是军队力量;而在现代社会,经济反映一个国家的竞争力。 一个人、企业、国家要想发展自己的经济,一方面需要培养竞争能力,参与最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增强竞争耐力(实力+灵活性),承受住长时间竞争、各种竞争逆境的考验。 其中,企业竞争成为国际经济的的焦点。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 国家通过培养国民竞争力,促成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支持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 而强大的企业同时意味着高收入的员工,反过来支持国家的富裕和强大。 有的人评论说,比尔盖茨带领的微软是他们见过的最敬业的人们,而这样的敬业精神支持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那么,为什么比尔盖茨敬业? 因为,比尔盖茨知道,如果自己不敬业,不拿出所有的力量去竞争,那么微软随时会成为历史的遗迹。 在这样的竞争精神驱动下,微软“无所不用其极”,在不违法的情况下采取各种手段进行竞争。 即使是这样,微软的发展还是在减缓,尤其是当Google发展起来、苹果实现复兴之后,微软开始明显陷入“成长困境”。随着竞争的进化,微软正在逐渐成为一个“传统公司”,开始失去竞争活力。
1、企业竞争与国家GDP
----从工业革命之后,企业成为国家经济的驱动力量。 在全球化经济竞争中,企业竞争力决定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