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东周——从历史事件来解构春秋战国

作者: 秦纵轩

  日期:2011-1-26 21:03:00
  赶在虎年之末开始本帖的连载,告诉自己一定不会虎头蛇尾,要对得起大家的期待!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精彩的一页,它为华夏文明奠定了物质的、文化的、血缘的基础。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其历时之长,人物之多,事件之频,变革之剧都是任何一个朝代所不能相提并论的。
  但是英雄多是出自乱世,春秋战国正是不折不扣的乱世。 各种各样的事件、阴谋、战争,混合着不休的篡逆、乱伦、谋杀和暴动,这段历史难免让人晕头转向。
  但事实上,春秋纷乱的历史是有一个非常连续而统一的逻辑的。如果我们深入到这些故事的背后去做一番探寻的话,我们会发现春秋战国比我们表面看到的更加精彩而富有魅力。

  周王室东迁的背后有究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为什么周平王要自降身价与臣下交换质子?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郑国真假天子PK的戏剧性结果?卫国和齐国国君究竟怎么会因为一朝乱伦而身死国乱的?管仲为何选择了齐国,他的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改革措施的根本方向何在?是谁造就了傻得可爱的宋襄公?秦晋之好的帷幕下掩藏了多少阴谋?如果晋公子重耳在弟弟奚齐死后就立刻回国即位……

  请各位有兴趣的朋友耐心等待,不才将一一为大家解读。即为一家之言,不足之处还望各位看官不吝赐教。
  闲话少说,进入正题!
  日期:2011-01-26 21:12:22
  第一章.周室东迁
  一.西周末世天将变—西周后期的颓势
  就用这首词来开始: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郊无数荒丘;
   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周朝是按宗法分封制建立起来的封建联邦国家。这里所谓的封建,不是我们传统所说的抽象的封建制度,而是字面上的分封建制。当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起周朝天下,将他的兄弟子侄、建国功臣和部分商朝移民分封在了天下各地。

  天子分封诸侯,建立各个诸侯国。诸侯在封国中再将大夫分封到各封邑,在各自封邑中,大夫拥有为数众多的家臣士人,由这些士人们统管底下的庶民。这五个阶级构成了整个国家的基本组织形态。
  为了保证江山永固,周室对阶级的划分是绝对的,永久性的,地位都是世袭的。为了保证这种阶层的固定性,周朝统治者用法律和礼教双重手段来维护这种阶级划分,既用武力又用文化,软硬兼施。让僭越者不仅承担法律上的严重制裁,也要接受道德上的严厉谴责。而这礼教,就是大名鼎鼎的周礼。
  按照周礼的宗法分封制度,天子的后代子嗣中,嫡长子,也就是正妻的长子为合法继承人。其余的诸子是小宗,依次分封为诸侯,诸侯的子嗣也是以同样的方式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继续向下将封邑传给嫡长子,其余诸子成为士人。
  一旦分封完毕,所封土地就由受封者实际控制,而上一层的统治者对土地只有名义上的所有权。当时的土地采取井田制任何一块可耕地都被划分为井字形的九块,周围八块为封邑的私田,中间那块是公田。私田的产出归封邑所有,而公田的产出则作为供奉,上交给上一层的贵族。
  这样宗法分封制其实就是一种家族化的统治形式,国和家是一体的,公私权利是很难划分清楚的,大夫既是诸侯的家丁,又是诸侯国政府的官员;我是朝廷卿士,我的儿子也是,我的孙子还会是。

  这样的好处是周朝的统治范围会在一代又一代的分封过程中扩张。天子作为天下共主,他名义上拥有的土地在不断增加。而在事实上,天子实际所拥有的土地由于不断的分封却在不断减少,这也算是这一制度的缺点。
  更重要的是,各个诸侯随着世代的分封,他们的领地也在不断增加。地方和中央的力量会出现此消彼长的态势。所以在西周的后期,天子和诸侯的关系也由此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天子处于宗法分封制的塔尖,他所拥有的权力自然也就最大。高高在上的天子经过层层环节,通常对国家基本情况的掌握非常滞后。但是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却会经过这些环节层层放大,引起巨大的震荡。地位越高,对土地和经济的实际控制就越弱,也越容易被架空。和建筑一样,周朝的权力结构越往上越脆弱,而瓦解和变革,就会从最脆弱的部分开始。

  天子处于宗法分封制的塔尖,他所拥有的权力自然也就最大。高高在上的天子经过层层环节,通常对国家基本情况的掌握非常滞后。但是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却会经过这些环节层层放大,引起巨大的震荡。地位越高,对土地和经济的实际控制就越弱,也越容易被架空。和建筑一样,周朝的权力结构越往上越脆弱,而瓦解和变革,就会从最脆弱的部分开始。

  日期:2011-01-26 21:44:41
  西周在经历了文武成康四位贤君的治世之后,王朝统治渐渐开始走下坡路了。传至第十代的厉王时,政治上出现了严重的衰败。而厉王不但不思振兴,反而横征暴敛,堵民之口。终于激起了国人暴动,驱逐了厉王,开了历代民变之始。
  在周朝,民众分为国人和野人。通常的说法是国人为城里人,而野人就是所谓的乡下人。但是这种说法并不完全确切。在武装力量完全由贵族垄断的周朝,城里的平民暴动能搞定天子是难以想象的一件事。
  所以说国人应当是享有服兵役权的,确切点讲,应该是统治者同宗或同族的民众。
  日期:2011-01-26 21:47:41
  周厉王遭到驱逐后,朝廷的世袭公卿周公和召公二位贤臣出面扶持危局,在这段二公辅政的时间内,政治上纠正了很多过去的弊端,将倾之厦又归正位。由于是二人共治朝纲,所以后世称其时为“共和”。
  说到共和时期,这是一个比较有趣的小插曲。天子虽然是西周时代的最高统治者,但是他并非一手遮天的独裁者。在宗法分封制下,朝廷中贵族公卿的共同权力可以和天子分庭抗礼,形成一个力量的平衡和权力的制约,在特殊时期还能完全代行天子的职责。这有点类似于西方的罗马元老院的贵族民主。

  周召二公不仅支持住了危局,而且扶保了太子靖登基,是为周宣王。宣王即位初期吸取了他父亲时期的教训,举贤任能,任用贤臣方叔、召虎、尹吉甫、申伯、仲山甫等,重振朝纲,朝政有了立竿见影的起色。颇有当年文、武、成、康时代的风貌,史称“宣王中兴”。
  但经历了之前动荡并进入衰退的周室,其中兴只是一种回光返照。
  此时已经很少诸侯对周室进行朝贡了。朝贡在封建时代被看做是一种象征性的仪式,政治权威的表现。
  但是在西周,朝贡不仅仅是仪式而已,因为分封建制后,周室自己所拥有的土地很有限,朝贡是中央朝廷的主要财政来源,没了朝贡,周室的经济也就捉襟见肘了。
  日期:2011-01-26 22:51:15

  诸侯和周室的力量此消彼长,朝廷对地方的控制日弱,国家越来越松散,周边的戎狄便开始兴风作浪了。宣王后期周边少数民族叛乱四起,而宣王在经历了中兴之世后,也开始刚愎自用。
  周宣王三十九年,位于周朝都城镐京不远的姜戎抗拒天子的成命。姜戎既然是抗命,原则上还是应该听命于周室的,虽不是诸侯国,但也算是附庸之一。周朝在分封时,除了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分封诸侯国外,还有封了第六等,名为附庸,大多是一些边疆地区的蛮族,其中也包括秦国。
  姜戎是与中原文明密切接触的羌人,姜姓就是源自于“羌”。西周开国功臣姜尚的后代和族人被周武王分封了齐、吕、许、申四个姜姓诸侯国。这些中原诸侯和姜戎这样的蛮夷有着同宗的血缘关系。
  姜姓诸侯在西周时期,是仅次于周王室同宗的姬姓诸侯的第二大诸侯势力。是周王室和姬姓诸侯们主要的联姻对象。
  日期:2011-01-26 23:39:28
  宣王御驾亲征,讨伐戎狄,周天子是以国家的名义征战的,这也是周天子最后一次代表国家对外用兵了。

  前面说了周室没了朝贡,政治威望和经济实力都以严重下降。没了这两样,问哪路诸侯去调兵?用什么钱招募和发饷?政治实力和政治实力的衰弱必然也意味着军事实力的瓦解,周军的战斗力可想而知可想而知。
  周宣王晚节不保,在千亩被姜戎打败,损失惨重。这是耻辱的战败,对外使中华王朝对戎狄威服大伤,对内令中央朝廷对诸侯天威大亵。周宣王自然不甘心,发誓一定要报仇雪耻!
  但是复仇要有资本,周宣王要凑够数军队再图复仇,否则只能是旧仇未报又添新恨。
  于是乎宣王不得不自己料民于太原(今陕西固原),就是查点户口,统计当地居民和牛马粮草的数量,以备再战。在宗法分封制时代,土地和家族的关系能够束缚住普通民众,当时的苦口制度主要服务于经济和军事上的统计。之后历代统治者们渐渐发现户口普查不仅能作为对外防御的一种准备手段,也是很好的对内统治的工具,才发展成为户口制度。

  天子想复仇,如今到了只能自己去招兵买马的地步了,周宣王岂能不郁闷?然而更郁闷的事情马上就找上他了。
  日期:2011-01-27 09:29:12
  二.诡异童谣的解读
  看到周宣王再战的计划进行得很艰难,太宰(相当于国家总理)仲山甫对此前景并不乐观,便劝周宣王放弃计划。
  周宣王呢?即便他能忍下这口恶气,有怎能甘心于天子威严的受辱。尤其是现在王室越来越式微,就更需要一场胜利来重振雄风。

  查点完太原地区的户口后,周宣王在回京都的路上遇见一群儿童在那里唱着童谣,而童谣的内容让本就郁闷透顶的周宣王毛骨悚然:
  月将升,日将没;
   糜弧箕胞,几亡周国。
  如此大逆不道之谣,宣王听后几近震怒,下令抓住几个孩子问问清楚,究竟是谁散布的此番危言。孩子们一哄而散,只抓到一大一小俩孩子,大的那个便回答说是三天前一个红衣小儿在京城中教其他小孩的,一时间京城儿童几乎都会诵读,教完之后那红衣小儿便不见了踪影。
  周宣王回宫后宣布不得再有儿童传诵这童谣,一经发现,父兄一并处罚,便再无没说一句话,怏怏地回到寝宫。

  周宣王为此事一夜不安。在周朝,这样唱衰王朝的预言是很受统治者重视的。第二天上朝所有公卿礼毕,第一件事就是将这首童谣告诉所有臣下,问哪位高臣能对童谣解密一番。
  日期:2011-01-27 16:57:06
  大宗伯(祭司长)召虎便回奏宣王:“糜,是山野中的一种木材,可以用来制作弓,而弧就是指它的形状,正好对照。箕是一种野草,可以用来编制箭袋,所以说胞,是指它能装东西。综合这两点依据以及另外两点旁证,臣以为国家会有兵马之灾。”
  听到大宗伯这番解释,太宰仲山甫立刻借题发挥:“弓箭是武器和战争的象征,此番大王在太原料民,是为了对犬戎动武复仇,但是如果真打起来,我怕会有亡国之患啊,现在上天就是在用这首童谣告诫我们。”
  周宣王听完了对内容的解释点了点头,又想到童谣的出处,又问:“这是红衣小孩传出来的,大家看这个红衣小孩是什么人,什么来历?”

  太史(国家最高史官)伯阳父趁热打铁,接着回奏:“所有市井街巷上流传的没有根源的话都属于谣言。皇天上帝要人间的君主对某些事情引起注意,会命令荧惑星变成为小孩下界,制造谣言,教会所有孩子,让他们当童谣念诵。往小里说预示着一个人的吉凶祸福,往大里说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荧惑星会变成火星,所以是红色的。这首亡国的童谣就是上天来警示大王的!”

  日期:2011-01-27 17:15:30
  大宗伯(祭司长)召虎便回奏宣王:“糜,是山野中的一种木材,可以用来制作弓,而弧就是指它的形状,正好对照。箕是一种野草,可以用来编制箭袋,所以说胞,是指它能装东西。综合这两点依据以及另外两点旁证,臣以为国家会有兵马之灾。”
  听到大宗伯这番解释,太宰仲山甫立刻借题发挥:“弓箭是武器和战争的象征,此番大王在太原料民,是为了对犬戎动武复仇,但是如果真打起来,我怕会有亡国之患啊,现在上天就是在用这首童谣告诫我们。”
  周宣王听完了对内容的解释点了点头,又想到童谣的出处,又问:“这是红衣小孩传出来的,大家看这个红衣小孩是什么人,什么来历?”
  太史(国家最高史官)伯阳父趁热打铁,接着回奏:“所有市井街巷上流传的没有根源的话都属于谣言。皇天上帝要人间的君主对某些事情引起注意,会命令荧惑星变成为小孩下界,制造谣言,教会所有孩子,让他们当童谣念诵。往小里说预示着一个人的吉凶祸福,往大里说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荧惑星会变成火星,所以是红色的。这首亡国的童谣就是上天来警示大王的!”

  日期:2011-01-29 09:51:16
  周宣王听得一头雾水, 对这些话半信半疑,多少感觉自己被忽悠了,面带不悦地回到了后宫。
  这么解释这首童谣确实够蹩脚的,可谁让这是上天的寓言呢?上天的暗语岂是我等凡人所能轻易解开的?
  虽说古人在对自然的认识度和掌控度上较弱而比较迷信,但是仅仅因为一段童谣便由一个极端跳到了另一个极端,焚烧武器,自毁长城。而且不以天下大势为凭,却以为解决表象的治标之举能够改变国运,可见周宣王本人在政治上并不是非常成熟。
  我们还是回到这首童谣,如果童谣果真应验,将会出现什么?
  女主乱政!史实也确实如此。但是女主乱政古往今来不胜枚举,而且虽然在男权主导的帝王时代不受欢迎,不过也不至于被视为洪水猛兽。
  春秋时期,骊姬乱晋之祸,客观上却为后来晋文公称霸了中原创造了条件。而西汉初年吕后干政被平定之后,中国迎来了“文景之治”的黄金时代。这与诸吕之乱涤汰掉大量的旧势力关系密切。
  日期:2011-01-29 10:45:16
  女主乱政说到底只是一起负面的政治事件,是福是祸还得看乱了之后的结果如何。那么周王室如果发生女主乱政,随之而来的会是什么呢?

  在封建君王时代,唱主角的永远都是男人。女权只能依附在男权上发展。帝王时代,子以母显,母以子贵,乱政的女主多是因为君位继承人的母亲。那既然是乱政,肯定是由于继承权利之争。所以说,女主乱政的伴随的就是嫡庶之争。
  嫡庶之争看似是王室的内部问题,但是在宗法制社会中,家国乃是一体的。周天子的配偶基本都是实力强大的异姓诸侯,而这些继承人与他们通常都是甥舅关系或是外祖孙关系。嫡庶争立的背后是各路诸侯相互之间和与王室之间的博弈。
  这样的博弈对于实力衰落的周王室是很不利的。嫡庶之争造成的王室内讧正好又给了雄霸一方的诸侯们通过支持某一位继承人而进一步做大自己的势力。所以可以预见到的是王室的式微和诸侯的崛起。
  那最终将是哪些诸侯崛起呢?周朝在经历了一代一代的分封开拓后,可用于分封的土地变得越来越有限,尤其是位于周朝中央的王畿之地和诸侯国。
  与之相对照的是,位于边塞的那些封国却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外可以进一步扩张,对内可以挤压中央这些相对显贵的国家。
  日期:2011-01-29 10:53:11

  经过春秋近四百年的征伐兼并,最后所剩的战国七雄无一不是由最初位于边塞的这些非主流的封国演变而来的。
  那这样的转变又是如何发生的呢?
  以上可以预测到的所有事件,都是指向了同一个方向:宗法分封制的瓦解。当土地的分封实行到一定阶段后,就会面临无地再封的窘境。一旦作为基础的分封无法继续,那么依靠它来维持的宗法制也就开始崩裂。
  其实嫡庶之争不仅仅在王室发生,接下来我们可以看到,各个诸侯国几乎都不能对此幸免。宗法分封制的社会就是一个全息化的模型,每一级都有着相似的结构。天子的王室发生的情况,慢慢也会传递到诸侯的公室中,接着又会向下逐级传递。天下逐渐变得礼崩乐坏,旧的秩序被一层层打破,而新的力量将得以崛起。
  这一切的转变都将在接下来的历史中逐渐发生。到了战国时期,战国七雄都由原始的封国转变为郡县制的独立王国,为中国之后两千年的帝王制奠定了基础。
  天无二日,人无二王。这些争立的王国彼此都不愿意同他人平起平坐,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不可避免,而最终的赢家只有一个。
  日期:2011-01-29 11:23:50
  我们看到的是:女主乱政-嫡庶之争-诸侯崛起-边鄙称雄-王国并立-天下一统这样一条相互联系的演变链条。在这六个过程中,第一层,在后宫中,没日是周王,升月是女主;第二层,在王室内部,没日是嫡子,升月是庶出;第三层,在周朝天下,没日是王室,升月是诸侯;第四层,在春秋的历史中,没日是中央的正统主流国家,升月是边塞的华夷参半之邦;第五层,在战国的时空中,没日是宗法分封制,升月是独立的君主专制国家;第六层,在最终的历史结局中,没日是周朝,升月是秦朝及其之后两千年的君主专制帝国。

  这六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发展和转变都伴随着斗争和战乱,贴合童谣后面的两句话:“糜弧箕胞,几亡周国。”任何的发展和变革都不是轻易取得的,完全是由漫长的历史和无数人的生命来换取的。
  如果我们对这首童谣的四句话进行咬文嚼字一番,可以看到:月将升,日将没; 糜弧箕胞,几亡周国。月降升,代表的兴起,兴起生发之势主春;日将没,象征着萧条没落,正好对应秋;糜弧箕胞,预示着刀兵相接,主战;几亡周国,毫无疑问,改朝换代,即是亡故国,亦是建新国,国。凑合在一起正好是:春秋战国。
  童谣预言了春秋战国的到来,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活剧即将上演,而开场白正是这首不起眼的童谣。而这场活剧的第一幕主角,却是一位带有神秘色彩的,近乎神话传说般的人物。
  日期:2011-01-30 19:46:55
  三.褒姒生世之谜
  话说周宣王闷闷不乐地回到后宫,把童谣和朝臣的话都告诉了姜后。
  姜后听了不由一惊,告诉周宣王宫内的一件异事:先王的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宫女,在先王时候怀的孕,一直怀了四十年,昨天晚上生下了一个女婴。

  宣王听罢大惊,莫非这女婴就是童谣所称的女祸?
  姜后见周宣王面色大变,连忙安慰道:“我看这孩子是不祥之物,让人用草席包裹后扔到了二十里外清水河中去了。”
  周宣王还是不放心,到了宫中找到老宫女一问究竟。老宫女跪这回答道:“我听说夏朝桀王时,褒城的两位首领化为两条龙降落在王庭。桀王非常恐惧,想杀了二龙,太史占卜后发现杀龙是大凶之兆,而将龙涎藏在木椟中则可以消灾避祸,逢凶化吉,就此拿金盘取了二龙的龙涎,二龙方才离去。这些龙涎一直保存与木椟内,藏在王宫内库中,经历了整个商朝,传了二十八王,千年的时间。到了先王厉王时,一日木椟发光,先王好奇让人大开了木椟,龙涎横流于宫廷,化为一只大乌龟,妾当时十二岁,因为足踏龟迹而忽然有了身孕,先王怪我不夫而孕,把我幽禁了起来,已经四十年了,直到昨晚才刚生下一个女儿,娘娘觉得这是个怪物,已经命人将她人到了清水河中了。”

  日期:2011-01-30 20:39:35
  周宣王看老宫女也可怜,赦免了她。但是还是派人去河边探视情况,可是那女婴早就不见踪影了。
  周宣王心里那块石头总觉得没有着落,索性来一个彻底搜查,都城附近所有的女婴挨家挨户搜查,一定要灭了妖女。而且既然一样搜查了,索性顺带搜查一下私造木弓箭袋的人。
  结果手下忙活儿一通,妖女没找着,但却抓到了一对猎户夫妇,丈夫背着木弓,妻子捧着箭袋,丈夫得以逃脱,妻子被带了回来见周宣王。
  周宣王看到她的箭袋,又是一女的,完全符合了童谣,非常满意手下的工作,认定她就是罪魁祸首,立即下令斩了。

  这下周宣王感觉高枕无忧了,童谣的恶兆似乎都除去了,连讨伐姜戎的事也不提了。
  日期:2011-01-30 21:06:21
  而从轻信谣言而杀村妇这一事上,周宣王也表现出对于国家宏观政治缺乏了解和掌握,也没有明确的治国方略,只依凭一时之言之性行事,这对于一个君王来说还是所有欠缺的。宣王中兴确实主要是依靠了一群贤臣才做到的。
  我们回头继续跟踪这下落不明的女婴。猎户夫妇中的丈夫乘机逃脱了抓捕,当他第二天得知自己的妻子已被处决后,便逃到了荒野,痛不欲生。正在这时,他看到了河里有一个包裹,被一群鸟儿衔着来到了岸边,定睛一看,里面居然是一个女婴。
  大凡扔到河里仍能不死的,长大成人后必不同凡响,唐僧是这样,罗慕洛也是这样。这个猎户很识货,想此女婴日后必然大贵,便将她收下,逃往褒国收养。有诗云:
   怀孕迟迟四十年,水中三日尚安然。
   生成妖物殃家国,王法如何胜得天!
  时间过得很快,十四年后此女婴长大成人,得名褒姒,出落得倾国倾城。

  褒国国君褒晌在朝中由于忠言直谏继位的周幽王不该不恤社稷,疏远贤臣而得罪了周幽王,被关进了大牢。
  褒晌之子褒洪德用尽了一切办法都没能将其父救出。在绝望之际恰逢幽王选美,褒洪德又偏巧此时遇见了褒姒,便将褒姒进献给了周幽王。幽王见褒姒后如醉如痴,立时放了褒晌。
  之后,周幽王再不理任何国事,整日陪伴着褒姒,继而废后立庶。荒淫的幽王为了博美人褒姒一笑,导演了烽火戏诸侯的闹剧。最后被废太子宜臼纠合犬戎乘隙而入,断送了身家性命,也葬送了西周。
  日期:2011-01-31 23:46:10
  到这里,周宣王所闻的童谣的第一层算是应验了。但是这一切太杂乱且过于蹊跷,先让我们来仔细看看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褒姒一笑葬西周,其实是由一系列非常巧合的偶然事件串联而成的:首先是保存了千年的龙涎在厉王时被打开,并且化为玄鼋后恰好遇到府中童妾,使之怀孕,并且怀孕了四十年。
  相比之下,褒姒出生以后的经历更传奇。褒姒出生以后即被抛弃,但是又被周宣王缉捕的逃犯收养并带到褒国,回到了她的祖宗之国。待到褒姒初长成时,恰好这时褒国国君之子为了赎罪而将褒姒献给幽王。这样几经周折,本来生于周王宫中的褒姒又回到了原地,也才有了最后的悲剧。
  褒姒的人生是如此的不可思议,其背后是多么强大的命运的力量在促使这一切的发生。
  首先褒姒是一个无父而孕的神胎,这是远古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她的来源是褒城的首领,褒城是夏王同姓同族之国,褒城首领所变的龙和龙涎化成的乌龟这两样动物都是夏人的图腾。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