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清朝,二个女人——一部女子私阅清史的最佳读本

作者: 东莞郭菁菁

  日期:2010-7-24 21:32:00
  一个清朝,二个女人
  讲起中国活色生香的前朝掌故,在泱泱之历史长河中,于风口浪尖上一试身手者,大抵都只是一些男子的雄壮的身影吧?
  不过,有时,历史也会有例外的。
  譬如,民间野史中代代风韵流传的,吕后、武则天、以及有清的孝庄、慈禧太后等,都是一些顶尖绝色的聪慧女子。她们的夜来女人香,是穿透了千百年来由男子主导的历史天空的。

  其实,她们在历史的万道霞光中,最初都仅是以轻盈的身姿,随风而唱了一支采莲的小曲,摇动着一叶小舟,骀荡地划进了历史的长河。
  可她们的后来,都做出了一番掀动历史惊涛骇浪的大事情。
  有关那样绝顶聪慧的一些女子,以孝庄、慈禧太后所处的满清时代、距离我们的现世最近。因此,我们也得以更真切地看过了她们美丽的魅影。
  从前,有关孝庄与慈禧的话题,一向是治史的男子们绘声绘色、甚感兴趣的话题。
  两位女子,一位出于大清日出东山的朝气蓬勃时代,另一位则蹰躇于日薄西山的晚清时期,中间隔着二百年的时光激流,她们的经历却是相仿的。
  例如,博尔济吉特氏初为皇太极之庄妃,叶赫那拉氏原本只是咸丰之懿贵妃,她们都不是正版的正宫皇后出身,后来却是母以子贵,侧身政坛四十余年,对于大清二百七十余年的历史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她们各自有一位的独生子,在六岁不到的冲幼之龄,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后来这二位美好的青年,俱在眉眼生凉的清真年纪得天花病死去了。因此,二位女子的私生活是相当之不幸的。

  孝庄皇太后的时代,国家的权利机构,尚处于它新鲜活泼的初期,皇权的威信诸多掣肘,决定朝中大事的“八旗议政会议”,产生着诸多的俊彦之才。所以,孝庄很理性地隐身于政治的后台。孝庄历经顺治、康熙两朝跌宕起伏的政局,辅佐了两代幼君,为清王朝的建制规模、以及后来的空前的大发展做了总体设计性的工作,她是居功殊伟的。可是,在宫闱中轻移着碎步的她,始终都是万花丛中的一点绿意。所以,她的身后,好评如潮。

  慈禧皇太后的时期,国家的建制规模庞然存在,可是它的实质却已经中空了。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后,剪除顾命八大臣,两度垂帘,历经同治、光绪两朝。满清的氏族人才已经凋零了。她是想力挽狂澜的,挽救大清这一条破船于未沉之际。因此,她指挥了包括废除科举、甲午战争、推行新政等一系列自以为挽回时局的决策。端坐于庙堂之上的慈禧皇太后,始终也是万绿丛中的一点红的。可是,从民国以降数十年的史家于她,总是诋毁甚多。

  其实,史实不可一概而论。特殊之历史环境所造就的特殊之历史人才,我们都不可以脱离了当时的历史背景而偏颇地理解。对于慈禧,近年讲她与孝庄同样饶有情趣。慈禧的智慧和能力并不输给孝庄的议论,甚嚣而上。
  历史既然是一条动态流动的河流。有关历史人物的千秋功过,自然更有后来人给出公正的评说。
  其实,无论如何,对于孝庄与慈禧这样两位的女子,我都是从私心中流动着,仿佛蜜褐色秋阳般澄静的愉悦的。
  我喜欢孝庄,喜欢她在历史的风起云涌时分,依然保持了一份新火试新茶的闲静风度。
  我也喜欢慈禧,喜欢她伫立于晚清历史暮霭中的,略显忧伤寂寥的、唯美倩影。

  因此,尽管在我的前面,曾有过无数的文人骚客,为博尔济吉特氏与叶赫那拉氏的春花秋月嗟叹咏哦过。我仍然是忍不住地要为激烈响亮的布木布泰、兰儿写点什么。
  男人写字,文章的转承起合,讲究的是载文载道、经世致用。
  女子写东西则全然的只凭直感。
  我现在坐在电脑前,信手打出了这样一种的文字,其实也不过是现时的自己,蓦然间为博尔济吉特氏与叶赫那拉氏的灵光所附丽住了而已。
  日期:2010-07-25 20:23:58
  第一部风云际会说孝庄

  第一章 一位来自蒙古黄金部落的美丽女孩
  1
  讲起历史,每次我翻开煌煌赫赫的正史页面时,总觉得它对于那些在历史的进程中,曾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女子,述事的方式是背影蒙胧的。
  这一次,我试图在正史间找回了孝庄的娴雅与沉静,可是,我的心境仍是失望的。
  正史可以考据的资料显示:孝庄皇太后,出生于公历1613年3月28日(大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癸丑年),死于1688年1月27日(大清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丁卯年)。她的远祖据说是彪柄于千年史册的成吉思汗的二弟哈布图哈萨尔。家族的事业传到爷爷莽古斯手中,已是哈布图哈萨尔的十世孙了。
  她所属的博尔济吉特部落,仍是蒙古科尔沁部的左翼中旗。

  她是贝勒赛桑的二女儿。当时,她的上面有四个正在长成的兄长:长兄吴克善,为第一代和硕卓哩克图亲王;次兄察罕,为第一代镇国公;三兄索纳穆,建有军功未等受封就死了,其子后来被封为第一代多罗郡王;四兄满珠习礼,则为第一代札萨克和硕达尔罕巴图鲁亲王。姐姐海兰珠,后来也是一位注定了要写进史册的风情万千的女子。

  因此,这样一个家族,在式微了的蒙古部落中,都是人丁兴旺的。
  当年,像蒙古族与女真族那样的氏族社会,个人与家庭是没有姓氏概念的。
  因此,博尔济吉特部落的名称,就成为了后来的孝庄皇太后的姓氏。
  但是,孝庄的父母,在她降临人世之后,还是替她取了一个通俗上口的女孩子的名字,叫布木布泰。后世的人考证,认为孝庄的名字应该与草原上流行的神秘高远的喇嘛教有关,含有“出世之人”的意思。也有人认为,布木布泰在原始蒙古语中的意思,不过是一种用来装东西的大口袋而已,用粗制毛线编织而成。不过,我个人觉得后面一种的考据家实在是无趣。我宁愿相信前者。

  上面的一点资料,大约都可以从大清的《太祖实录》、《天聪实录》、《崇德实录》、《清史稿》等正规的文献中查阅得。
  2
  话题既然与历史上那个雄姿英发的成吉思汗大帝扯上了关系,我这里乃不妨对于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后裔流徙,饶舌几句。
  他们是本文之女主角孝庄皇太后的列祖列宗。
  按照中国人正本清源的思维方式,我们如果可以了解到孝庄的曾经的来路,我们自然也就可能对于她后来的人生履历,有着一种深刻的理解。

  我们晓得的,成吉思汗与他的子孙建立过的可汗国,在宏大的世界历史中,无论其版图还是国力的强盛,都应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1279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最终统一中国,四大汗国的正朔——元朝,其疆域的范围就空前的辽阔了:东到大海,东北至辽阳行省,北逾岭北行省,西北达新疆一带,西南到西藏和云南,南及南海诸岛,东南到台湾。这在中国古代有据可查的历代王朝中,其疆域的阔大,只有后来的大清可以与其并驾齐驱。

  其后,大元很快就被朱元璋的大明取代了。
  蒙古贵族退潮般地回去了他的发源地——蒙古高原。
  几经世事的沉浮,大约在明末清初之际,蒙古的部落逐渐融合成了漠南蒙古(今内蒙古)、漠北蒙古(今蒙古国,也叫喀尔喀蒙古)和漠西蒙古(也叫厄鲁特蒙古或卫拉特蒙古)三大块。其中,漠北喀尔喀蒙古分成了互不统领的土谢图汗、车臣汗、札萨克图汗三部。漠西蒙古则分出了准噶尔部、土尔扈特部、和硕特部、杜尔伯特部四个部落。

  漠南蒙古的地理位置颇优,临近于物宝天华的中原地区,部落的组成也就较为繁杂众多。科尔沁部落即为这众多部落中的一支。
  科尔沁一词,《蒙古秘史》解释其大意为“弓箭手”,为一种手带弓箭的皇家侍卫。从前南征北战的岁月,是成吉思汗最骠悍能战的一支禁卫军,由成吉思汗最信任的二弟哈布图哈撒尔直接指挥。1206年,踌躇满志的成吉思汗在斡难河源大会群雄,首创蒙古汗国。他赐赏自己最钟爱的二弟哈布图哈撒尔,其封地即为水草丰美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科尔沁部于哈布图哈萨尔的十七世孙奎蒙克塔斯哈喇时期,渐次南下到了北起嫩江流域,南到西拉木伦河流域的科尔沁大草原生活。此时的科尔沁部既然是与花团锦簇的大明朝做了邻居,到了青黄不接的年成,就会禁不住地带了一队的人马,旋风般地突进了大明朝的辽东辽西地面,抢一些吃喝住行的消费品,这令大明的王朝颇感头痛。

  在奎蒙克塔斯哈喇主事的后期,其长子博第达喇的第三子乌巴什、第八子爱纳噶、第九子阿敏率众在科尔沁大草原上分成了郭尔罗斯部、杜尔伯特部和札赉特部,加上原来的科尔沁部。四部有着直系的血缘关系,首领们在一些重大事件的处理手法上,也就常常是步调一致。故而在内蒙古的东部地区成为了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强大蒙古部落群。他们与明王朝的扯不清的恩怨情仇旧事,后来成为他们与女真族结盟的一种契机。

  所以,包括孝庄文皇后的家族博尔济吉特氏在内的科尔沁蒙古人,他们曾追随成吉思汗在世界范围内扬鞭策马,他们才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嫡系传人呢。他们的一种与生俱来的傲慢与自信,大抵上是渗透进了骨子里。
  因此,起初的科尔沁蒙古贵族们,应该也未必会真正地看得上了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嗜血强悍的建州女真族吧?
  日期:2010-07-26 19:45:57
  3
  可是,有时,历史的风水常常会在柳暗花明的迷梦间,孕育了另外一层的峰回路转。
  当时,庞然于中原的大明王朝,大约是在甜酒繁花的岁月中,浸润得太久了。她的伫立于风中的默然无趣,她的渐次在岁月中老去了的容颜,无论曾经百媚千娇的大明王朝如何刻意的掩饰,在秀峭的秋风中,她还是现出了几许掩不住的疲惫。

  其时,令大明王朝始料不及的是,在遥远的塞外荒原上,命运却开始垂青了像一枝腊梅傲然独立于苦寒之中的,努尔哈赤建州女真。他们的生命之花,在满地霜华、山水俱冷的环境下,竟然是开放得如此的娇艳。
  似乎仅仅不过是三十年的时光,弹指而过。
  那个长了一双雄鹰般鸷目的女真族汉子——努尔哈赤,就令广袤草原上生存着的所有部族首领们另眼高看了。
  后来,他的子孙的一声怒吼,更震破了大明王朝的千秋清梦!
  大约是在明朝的万历年间,随着东北大地上一些少数民族,在南移过程中的不断撞击与融合,在历史上屡遭战火燹灭的女真民族,像一大簇机缘凑巧的纤纤野草,竟然又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了。

  当时的女真民族,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以及自身见识的不足,大致上被切割成了四大块。她们是:建州女真(包括苏克苏浒河部、浑河部、完颜部、董鄂部);长白女真(包括纳殷部、珠舍里部、鸭绿部);海西女真(即扈伦四部,包括叶赫部、乌拉部、哈达部、辉发部);东海女真(包括窝集部、瓦尔喀部、库尔哈部等)。
  中原的正朔王朝对于周边的少数民族,一向来都是执行着一种、以夷治夷的歧视政策的。
  大明王朝其时,自然也在女真的氏族之间,执行着一种煽动仇杀、分而治之的民族分化策略。
  女真的各部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为了看得见的财物与女人,深陷于内部的嗜血厮杀之中。
  无序的分裂与混战,数不清的眼泪与悲伤,已经闹到了令女真部落的上下人等,均不能安生的状态。

  氏族的首领们就转而暗自期盼着、一个整肃大局的铁腕人物的诞生。
  努尔哈赤者,正是这样一位生逢其时、顺势而行的政治强权人物。
  明朝万历11年,25岁的努尔哈赤竟然手拎着13副的遗甲、领着几十位不怕死的青年人,祭出一副为祖父与父亲报仇的幌子,悍然起兵搞事了。
  当时,在东北的旷野上,大大小小的部落首领多如牛毛。起先,谁都没有认真地把努尔哈赤看成为一个人物。
  可是,努尔哈赤硬是咬紧了牙关,凭着自己天生的一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凶狠劲,大约花费了六年的漫长时间,强行把建州女真,诸如:苏克苏浒河部、浑河部、完颜部、董鄂部等一些乱七八糟的部落,统统划归在了自己的麾下。

  这一来,草原上一些颇有野心的氏族首领们就暗暗惊心了。
  他们不想让努尔哈赤的建州女真一枝独大。
  公元1593年,在努尔哈赤的宿敌、海西女真叶赫部首领纳林布禄的召集下,当时草原上的一些知名部落,如:乌拉、哈达、辉发及长白女真的珠舍里、纳殷两部,蒙古的科尔沁、锡伯、卦尔察三部,聚集了九大部落的三万精军,企图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分三路进兵,将努尔哈赤新生的建州女真,扼杀于成长之中。
  努尔哈赤在这一场维系着建州女真存亡的战役中,发挥了其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他才不理敌方虚张声势的三路进军战法呢。敌军围困了他万千层,他只咬定了敌方闹腾得最凶的叶赫军。
  两军猝然相遇,双方的阵脚尚未射定,努尔哈赤突然一马当先,大吼着、挥舞着鬼头刀,率先揣破了叶赫军的阵地,刀起头落地斫杀了叶赫军的主将贝勒布斋。
  叶赫一军顿时气馁。
  叶赫的官兵回过神来的第一个动作,即是拨马狂逃。
  三万丧失了斗志的联军,像西风中刮落的黄叶,沙沙沙地停不住脚地往回狂奔。昏眩中,将士们像一群奔跑中的羊羔,毫无反抗能力地跑进了、努尔哈赤预设好伏兵的古埒山下。
  四千生动活泼的将士在一瞬间,即被如狼似虎的建州女真战士割去了头颅。
  古埒山一战,奠定了努尔哈赤的千古英名。
  科尔沁蒙古族骄傲的贵族们,也在是役中见识了努尔哈赤的好手段。
  最初的科尔沁蒙古贵族,在接到叶赫人的邀请时,是抱着参加一场狂欢盛宴的心情,加入到叶赫人主导的联军的。试想,这不是一场压倒性优势的战役吗,叶赫军的胜利还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抱着分一杯羹心思的科尔沁蒙古贵族们,由明安王爷亲自带队,仿佛参加了一个旅行团般的心情愉悦地开到了前线。

  可是,声势浩大的联军队伍在嗜杀的努尔哈赤跟前,竟然一触即溃。
  大败亏输的联军士卒们,竟然不管不顾了平日里的上下尊严,将明安王爷,连人带马地挤跌入了泥淖!
  明安王爷的后来,是赤身裸体地跳上了一匹无鞍的骣马,才仓惶地逃出了生天。
  日期:2010-07-27 19:44:29
  4
  不过,既然科尔沁人号称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嫡传子弟,他们的血脉中,也就天然流淌了一股不服输的、犟驴子脾性。

  明安王爷在战场上输得一丝不挂,用手捂住胯下的叮珰之物,策马狂奔了一整个的昼夜,才逃回到科尔沁蒙古贵族的宿营地。
  这一来,威名赫赫的科尔沁蒙古人在这万里风吹草动的牧场,脸面就丢大了。
  科尔沁蒙古人原先就不是一个怕事的族群。
  为了挽回蒙古人素来看重的面子,后来的科尔沁蒙古贵族们,有事没事就喜欢带兵去骚扰一下盼顾自雄的努尔哈赤。
  年轻力壮时期的努尔哈赤,性子原本就像一只暴烈尚武的雄狮。他哪里忍受得了旁人的轻薄。双方的兵将于言语之间,只要溅出了一沫儿的火药味儿,大伙儿就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拥蜂上前,乒乒乓乓地短兵大战一番。所以,除了古埒山一战的大败亏输,蒙满之间在接下来的数年中,史册上有记载的军事接触就有四次之多。不过,从双方的战绩来看,努尔哈赤后来对于倔强的科尔沁蒙古人,似乎并不能明显地占有上风。

  第一次的接触,是在古埒山大败的次年。
  科尔沁部的贝勒明安觉得即便是自己输了,也不可输却一个蒙古汉子的大方得体。
  因此,他联系了内喀尔喀五部的贝勒老萨,派出了共同的使者,向努尔哈赤献马百匹、驼十峰,以示自己对于努尔哈赤血性的敬意。
  可是,这满蒙两大民族间的第一次接触,并不能是一个完美的故事。因为,喝得醉醺醺的蒙古使者者,在春草恰没马蹄声的归途上,忍不住又悄悄地捅了一下与努尔哈赤交好的部落民众。
  努尔哈赤讲:科尔沁人,你们这样的出尔反尔,不是一个男子的作为。我是生气的。
  于是,1597年的时候,努尔哈赤就派出了自己的爱将穆哈连,出兵讨伐科尔沁蒙古人。
  这一回,科尔沁人用不屑的眼神,还给了努尔哈赤一个大大的没趣。

  他们击败了穆哈连,并轻而易举地活捉他。
  这一群促狭的蒙古汉子在让穆哈连酒足饭饱之后,决定放走他。
  不过,也是除净了衣裤的一个妙人儿。赤条条地享受着轻寒的日光浴,让他在鲜花盛开的草场上,慢条斯理地走着回家。
  此后的数年,努尔哈赤一时竟腾不出手来对付毗邻的科尔沁蒙古汉子。
  可是,在水草丰美的草原上驰骋杀戮的努尔哈赤,总怀疑科尔沁蒙古人会在他的身后,坏笑着议论他。

  1608年,难得空闲的努尔哈赤,终于派出了暴烈胜过乃父的长子褚英,去教训科尔沁蒙古贵族。
  科尔沁人心思巧妙地把褚英击退了。
  紧接着,努尔哈赤派遣了自己的铁血大队,去增强束手无策的褚英的攻击力。
  可是,科尔沁部首领翁果岱的战线仍然是无懈可击。
  战无不胜的努尔哈赤,当时颇有点气急败坏地凝望着眼前的,这一个顽强而又俏皮的氏族。

  他后来是不可思议地摇头笑了。
  日期:2010-07-28 19:48:20
  5
  天下的大势,有时,可以搅动得如同一潭的浑水。
  有时,却像骤雨走过的草原高空,谦纯澄明得令人感动。
  科尔沁蒙古人与努尔哈赤的后金人这时节的争斗,就像一对顽皮清健的年轻人。
  两个民族,都有着同样争强好胜的急性子。
  双方赌气起来,就气喘吁吁地扭打在一处。可一时谁也很难占据了明显的优势。待得扭斗的双方累得筋疲力尽的、罢手坐在了茵绿的草地上,双方都用黑津津的眸子好奇地打量了双方:大家都是铁干虬枝、孤标粲粲的在江湖上立得住的一条汉子嘛。

  一种惺惺相惜的英雄情结油然而生。
  那时节的两个民族,就犹如我们熟读过的《水浒传》中江湖好汉的行径,不打不相熟。
  因此,两个新鲜活泼的民族,一骨碌就从草坪上坐了起来。翻身便拜。
  后来的科尔沁蒙古人,竟然成为了努尔哈赤子孙们,骑马挎刀打天下的最好伙伴。
  因此,从1612年起,努尔哈赤开始难得地、俯低了他高傲的头颅。

  他伊始向硗确不逊的科尔沁人,派出和亲的使者。求聘老对手台吉明安的女儿。
  这时节的明安,对于才华横溢的努尔哈赤早就佩服万分。
  象征着求婚喜庆色彩的鼓乐,一俟在他的营地门前响起。台吉明安的所有争斗恩怨都在顷刻间烟消云散了。
  他欣然接受了努尔哈赤的聘礼。
  为了表示自己对于这一门亲事的郑重与重视,台吉明安是亲自把女儿送到了努尔哈赤的宿地大宴成婚。他回来笑呵呵地给自己的氏族兄弟们解释:自己的这一种行为,汉人称之为良禽择木而栖。

  这当然是蒙满交往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大动作。
  从前的百余年间,蒙古的历代大汗们用天下人的血泪,祭拜出了自己高高在上的绝对权威。女真的部落,过去被蒙古人歧视地称呼为珠尔齐特人。女真民族亦不过是众多向蒙古大汗进贡称臣的属国与氏族中的一员而已。
  现在,科尔沁的女子们伊始为努尔哈赤、以及他胸大肌性感发达的后金男子们,诱惑得意乱情迷。
  这标志了后金民族与科尔沁部,双方数百年君臣结盟的渐次确立。
  大历史中,像蒙满两族间的和亲行为,政治上的考量,永远摆在了首要的位置。
  当时,蒙满通过姻亲结盟,带给双方的最大好处仍在于:

  首先对于努尔哈赤的女真族的拓展前路,其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努尔哈赤的起初起兵,充其量不过是一种光棍不怕寡妇的无赖起事。要讲他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应该是后人附丽的光环而已。
  努尔哈赤在一众草莽英雄中,显示的过人之处是:他从起兵的伊始,就确定了集中优势兵力,一次只打击一个敌人的重要军事原则。
  这是他在动乱的草原上,立稳脚跟的重要法宝。
  但他的立国之战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模糊的。
  努尔哈赤在征战的闲暇,经常会颇自负的对手下人讲:临阵对敌,一次只能瞄准了一个目标。这就像我们平日里的喝酥油奶茶,同时把数碗的热奶平端在了自己的嘴边,就一定把自己呛坏了。只是,努尔哈赤的一揽子买卖虽然开张了,可是,对于今后的蛋糕能做多大,努尔哈赤自己心中,很长时间都没有底。

  与科尔沁人的和亲,触发了努尔哈赤“近交远攻”的战略思想。努尔哈赤后来把科尔沁人、以及一切可以利用的有色人种,尽可能地绑紧在了自己的战车上。这使得努尔哈赤的事业在经历很长一段时间、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滞缓后,陡然出现了一种云路鹏程九万里的艳阳天。努尔哈赤自己后来微微笑的承认:是科尔沁如花的女子们,给自己带来了好运哩。

  我这里有一组从史书上抄下的客观数据:
  综观满清的整个兴衰周期,满蒙皇家贵族间的婚姻竟高达了586次之多。
  满清在关外的32年中,有过84次的婚姻。大清入主中原的268年间,则发生过502次的婚姻。
  其中:满清皇室女子出嫁给蒙古上层贵族的婚姻为430次,东北时期27次,入据北京后403次。满清帝王及宗室子弟迎娶蒙古族贵族女子156次,关外57次,入关后99次。
  这样两族间大规模、长时间的联姻活动,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有尚武勇悍的蒙古族人民,在粗粝苦寒的高原上,为大清王朝筑就了一道忠实的屏障。大清的统治者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免去了因为边疆靖安而疲于奔命的苦劳。
  日期:2010-07-30 19:59:36
  6

  所以,在满蒙和亲的一种大潮中,孝庄文太后的祖父莽古思,科尔沁蒙古博尔济锦氏的一位王爷,也身不由己地卷进了与建州女真的联姻热潮之中。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