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事》
第2节

作者: 春秋客201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此时两只胆大的母鸡探头探脑,悄悄溜到屋里,啄地上的饽饽渣吃,也没人顾上往外轰它们了。
  日期:2019-10-23 10:49:47
  收棒子
  棒子者,玉米也
  话说黑要吃过早饭,钟声已经响过一遍,提起板镐来到生产队的队部.队部还只有刚敲过钟的队长等三、两个人,问清楚了上午是到西沙洼收棒子,便不言声上了路.急人熟路,一会儿到了西沙洼本队的棒子地,径直走到地边,揽起最边上的几个棒子垄,扬起板镐就刨了起来,刨进去数米远便停了下来,扔了板镐,这叫占甲垄。卷支一半麻叶一半烟叶的旱烟点着抽上,仰面朝天的躺在了刚刨下来的棒子秸上。这冀中平原的秋季,气候已经凉爽,刚才着急出了一身热汗,现在伸懒腰躺平了,虽未在意那蓝天白云,几口烟雾吐出来,却已是神仙了

  黑要抽的这支烟叫地头烟。当时人们下地都是两条腿走路,难免路上稀稀拉拉,先到地头的占上甲垄,开始抽烟,慢慢的把后面的人等齐了,由队长发令再一齐动手。占甲垄,是此地方言,多人一起收割庄稼,每人占一定的宽度,收割下来的庄稼横放在地,甲垄的宽度要略大于庄稼放倒后的长度。众人依次排开,干活互不影响。
  黑要在集体干活一贯撒懒蹭滑,今天一反常态勤快起来,这里面是有文章的。原来集体种地跟如今单干种地有一点截然不同,单干种地管理精细,地边的庄稼通风采光好,长势茁壮;集体种地应了当地的一句俗语--“十边九稀”,是说地边上的庄稼稀,且黄弱矮小。皆因管理粗放,施肥不到边浇地不到头之故。刨边垄上的棒子要比刨里面的省许多力气,黑要这人专门留意这些,今天一反常态早早来到地里,就是要抢先占着边上的甲垄

  人陆续到齐,刨了起来,满地板镐飞舞,只听一片咔喳、咔喳声,很是热闹。这刨棒子很有学问,只听这咔喳声便知道这是刨队里的棒子,刨自留地的棒子不会有这样的声音。刨棒子用板镐,一尺半长的镐柄,一只手握着,高举过头,靠惯性落下来,力量很大。刨自留地的棒子,要一镐入地,用力一撬,一棵棒子连根刨起,带下一块土坨,左手提着棒子秸,右手用板镐背连敲土坨,磕打干净再把棒子秸放下;刨队里的棒子就不这样了,板镐不能入土,齐着地皮把棒子秸砍下来,不能带上多少土,省去了一撬、几磕打的动作,板镐可以连续飞舞,一气砍下数棵用左手攥着,手里满了再一并放下,速度要比自留地的刨法快若干倍。只有等土地翻耕过以后,才能看出究竟,耕过的队里的棒子地,土坨连着土坨,一个土坨就是一个棒子茬,且不说打耙的困难,致命的是造成麦苗的缺苗断茏。开始是黑要等少数人用这种刨法,他们省了许多力气,当时还发现不了什么差别,慢慢人们就都采用了这种“先进”工作法,队长亦无可奈何了。

  近晌午,黑要和手脚快的几个人已经刨到地的另一头了,或坐或躺,男人 抽烟,女人嚼甜棒,甜棒就是没有结果实的玉米秸,其汁甘甜无比,赛甘蔗。休息一阵,回头看看还有几个体弱的离地头还有几十米的距离,队长发话了,来来来,再动动手,接接他们,都到了头就收工,于是人们七手八脚的帮后面的几个人刨,一会儿功夫,都到了地头,收拾板镐、拎起脱下的衣服,走上回家的路。这时黑要也从没有刨倒的棒子地里钻出来了,边走边整理裤子,做出刚方便过的样子,众人也不以为意,黑要是从不帮别人的,每到这个时候,他的屎就来了,蹲到别处不出来,一直到大伙把活做完。 刨倒的棒子一溜一溜的排着,铺满一地。再由老人、孩子等辅助劳力,把棒子穗包下来,黄灿灿的堆成大堆。队长亲自过秤,会计算帐,就地把刚收获的棒子分给了各家各户。这是全队社员最喜悦的时刻。

  日期:2019-10-23 14:38:38
  工分
  吃罢晚饭,还有一项活动,每家至少要出一名代表,到队部记工,由记工员把每人当天的劳动记录在记工本或表上。
  队部在一个没有围墙的大院里,占地五、六亩,北面一溜十几间矮房,有饲养棚、库房、草料房等,南半部是几个巨大的猪圈,里面没有养猪,只是用来积肥。饲养棚是三大间相连的屋子,两头的两间养牲口,中间是饲养员的宿舍兼生产队办公室。三间屋子分别有门洞通院子,三个门洞都没有门扇,冬季吊草帘子保温,其他三季大敞着。宿舍与畜舍用贯穿南北的两个牲口槽隔开,饲养员在宿舍就可以给牲口添加草料,宿舍靠北墙的中间,是一铺土炕,上面铺着光席,放着油脂麻花的被卷。土炕有极大的灶门,用来冬季烧火取暖,这炕总是烧的烫烫的,招来满炕闲人。屋顶、四壁被烟熏的油黑瓦亮。空气里永远弥漫着一股怪味。细品,应该有牲口粪尿味、抽过的旱烟味、人体的汗液味、烟熏火燎味等等。这种混合气味,除了生产队的牲口棚,哪里也不会再有。你别说,闻惯了还怪亲切的。生产队开会、记工、闲聚都在这间屋子,一年四季这里总是热热闹闹。

  队部没有桌子。记工员记工,冬季是趴在饲养员宿舍的热炕上,其他季节是趴在院里停着的大车上。记工员是兼职的,白天跟大伙一块出工,晚上记工,每天补助两分工(0。2个工)。每到晚饭后,记工的地方总是围起一簇人头,中间是一盏昏黄的油灯。

  原来记工用的是记工本,本子由社员本人自己保管,由记工员登录。后来发现有人私自涂改,甚至模仿记工员的笔迹自己填写,把家人没有出工的时段记成出工。后来就改用记工表,全队的劳力统一用一张或两张大表,记工表由记工员保管,避免了上述漏洞。但蒙混工分的事情却不能完全杜绝。按要求,记工只记当天的出工,事实上大家都难免哪天晚上有事耽误了,只能第二天甚至第三天一总记。隔了天,难免就有记忆错误,把没有出工记成出工,难免有人故意多记工。有那么几个人蒙混工分出了名,一般的人记工自己说多少,记工员就记多少,唯独这几个人,记工员特别留意,有时就要盘问盘问,好在这几个人脸皮略厚些,即使盘问漏了底,脸也不会红。

  工分一个月一合计,年终总计。做为决算分红和分粮食、烧柴的依据。
  年终决算由会计来做,会计也是兼职,没有帐可算的时候也参加生产劳动。大体算法是:先算出全年的总收入,就是把当年生产出来的粮食、棉花、柴草统统折合成钱,价格是国家统一规定的,各项折款加在一起就是全队的总收入。总收入除以总工分,得数就是当年的工值,假如说总收入是5000元,总出工10000个,那么工值就是5角。
  帐还要算到每个农户头上,也是先算出本户的总工分,总工分乘上工值就是这户的总收入,这个总收入是资金形式的,要减去本户分到的实物折款,剩下的钱数就是分红了。
  不是每户都能分红。劳力少的户,出的工也少,他的总收入小于分到的实物折款,他就要给生产队缴钱。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原来分实物不完全根据工分来分,而是主要按人口分,工分只占一定的比例,一般为人七成劳三成,也有人八劳二的。实物分配中,人头占了较大比例,由此保障了劳力少的户的生活必须。确定这个实物分配的人劳比例,一般会成为分红户跟缴钱户矛盾的焦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