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事》
第15节

作者: 春秋客201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10-30 08:57:42
  白丫
  白丫娘公开与锅三结婚以后,搬到了村西锅三的小屋里,不再回家。剩下白丫姐弟四个。那时白丫十八岁,妹妹十五岁,下面还有两个上小学的弟弟 。白丫与妹妹两个人在生产队参加劳动。白丫刚刚开始算整劳力,一天挣十分工,妹妹还算半劳力,挣八分工。白丫这年轻姑娘在村里开始顶门户过日子。 好在当时不需要为春种秋收诸等庄稼活操心,只要等生产队敲钟上工,与众人成帮做活。那农活没什么太难的,做好做赖也不大有人计较。姐妹二人每年挣500多个工,分的粮食够吃,柴禾够烧,年终决算勉强不用给生产队缴钱。格外经营一亩多自留地,无非看别人家下种跟着下种,看别人家收割跟着收割,庄稼收成自然不如别人,却也比集体的庄稼要好些。

  为难的事情也不少。家里房顶漏雨了,院子围墙倒了,猪圈塌了,土炕年久需要重新垒了,都必须求人帮忙。尤其是在地里分了东西,要连夜往家运,白丫这样没有成年男人的家庭,就为难之极了。 秋收时节,队里为加快收秋进度,减少麻烦,不再把庄稼运回村里。玉米棒子,山药,柴禾等直接在地里分配,各家用手推车自己推回家。收获完一块地的庄稼,一般不肯过夜,当天分完,省了夜间派人看守。到最忙的一段日子,隔三差五就分上一次,今天分玉米棒子,明天分山药等等,人们忙的不亦乐乎,也累的不亦乐乎。

  往往是在下午,由会计带三两个人,在刚收获完的地里,把剥下来的玉米棒子或者刨出来的山药过秤,一般一秤称成一百斤,倒在地上堆成一堆,一堆一堆的排列成行。柴禾、山药蔓等副产品不用过秤,通过目测堆成大体相等的堆,也要排成行。分完了数出总数,再算出各家应分的堆数。是用已算好的各户分东西的“基数”,分别乘上这个总数,四舍五入去零取整,就是这户人家应分的堆数。等各家来齐,直接照数数堆就行了。

  这都是“预分”,一年下来,根据各户的出工总数,再做决算,一总多退少补添平找齐。 傍晚收工后,各帮做活的劳力推了小车,带着口袋、绳子,统统汇集到这地块,连不在小队参加劳动的大队干部、民办教师、电工等也都要来。会计先指定从哪头开始分,然后当众做阄,每户出一名代表抓阄,以确定各户的分配顺序。抓阄也要一个一个的来,谁抓了,要当众打开,把上面的顺序号拿给会计看过,登记在册。上百亩的地块,土质这头跟那头有差别,庄稼长势也有差别。长势好的玉米籽粒饱满,山药块头大,自然谁家也想分到手。因此要抓阄,通过运气决定。 然后按顺序给各家数堆。一般有会计看帐报数,队长跟过秤的两个人数堆。会计跟队长每人手里各提一把桅灯(一种铁皮做底座、架子,装玻璃灯罩的煤油灯)照亮。众人在后面跟着。会计叫到哪家户主的名字,家人赶紧答应一声,挤到前面,核对分到自家名下的粮堆,然后摸黑装车。也有有心人,黑暗中一直跟到分完,暗中监视是否有人捣鬼徇私。 一般每户要分几百斤甚至上千斤,分数量多的人家,自家的一辆小车不够用,还要事先借用别的生产队社员的小车,尽量一次运完。小手推车是一个轮子,没经验的人,推起来很难掌握平衡。天黑,土路凹凸不平,还要上坡下坎,一不留神就会翻车。

  每到地里分东西,白丫姐弟统统上阵。先把玉米棒子或者山药装满车厢,其余的装入口袋,把口袋码在车厢上面,用绳子勒结实。白丫驾车在后面推,妹妹用绳子在前面拉,两个弟弟两旁护卫。即使如此,还是经常翻车。有一次,翻车后费了半天功夫刚装上,没走几步又翻了,姐弟四人坐在地上痛哭一场。哭毕,边抹泪边装,装好再走。到家已是深夜,姐弟们连点火做饭的力气也没有了,吃几口剩窝窝头,喝半瓢凉水,就上炕睡觉。

  当时的邻里之间,互助的风气其实是很浓的。看见谁家有了困难,不用对方说话,自然有人上前帮把手。只是白丫这样的家庭,没有成年男人顶门户,再加上白丫娘跟锅三的风波刚过,人们即使有相助的心思,也不敢公开出面。哪个方正人肯为帮助别人,给自己惹出一身是非来?
  日子久了,也有看不下去的长辈,出手略助一二。更有那不三不四的男子,借机搭讪,意在揩油。此时的白丫,已经出落的婷婷玉立,两根大鞭子长已过臀,脸庞、眉眼继承了娘的清秀。见有人相助,无以为报,只有笑脸。 光棍金有,人长的歪瓜裂枣,做事不知深浅,最喜粘糊女人。曾吃过铁旦娘的亏,却也不长记性。不知从何时起,隔三差五跑白丫家串门,看到有力气活主动帮忙,没事也要坐上一会儿,天南海北胡吹一通。白丫姐弟只好勉强笑陪,只是不屑用正眼看他,白丫更不肯单独与他相处。那金有却看不出眉眼高低,只要有空就围着白丫转。时间久了,家里、地里的力气活,金有都抢着给做了。白丫无奈,慢慢也就由他去了,高兴了夸他两句,金有就美的屁颠屁颠的,干活越发有劲。只是街上慢慢传出风声,说白丫跟金有好上了。也有人不相信,说这样一朵鲜花怎会插到牛粪上?不过前面有白丫娘的事情摆着,人们由不得不半信半疑。

  人们对白丫、金有的议论越来越多,一时又成了田间地头的热热门话题。某人当众讲述:“昨日看见金有给白丫家起猪圈了,金有在猪圈里卖力气,白丫站在上面,纳着鞋底相陪。金有累的满头大汗,白丫竟蹲在猪圈沿上,拿小手帕给金有擦汗.”讲的活灵活现,啧啧有声,听者入迷,浮想联翩。有半大孩子,见金有到了白丫家,竟在院子里扔了砖头,掉头便跑。 有几个光棍,自以为比金有优越,也竞相给白丫献殷勤,有事无事来白丫家走走。白丫也一概敷衍着。金有遇到挑战,更是十分巴结。

  当时村里少数人家已经有了收音机,呼之为“三极管”,也叫“话匣子”。本村人李平分在公社的广播站上班,喜欢摆弄无线电,村里的收音机大多是请他给攒的。手工做个木匣子,到县城五金公司买来三极管、二极管、磁棒、电容、电阻之类元件,照着电路图,把这些元件固定在一块裁好的小三合板上,用电烙铁焊接好接头,钉在木匣子里。一个收音机就做好了。这比起再早的矿石收音机算很先进了,已经不用树上拴铁丝做天线,也不用耳机,匣子里装了喇叭,一屋子人都能同时听。

  人们休闲多了一项内容,吃过晚饭便凑到有收音机的人家,一屋子人挤着听“匣子”。昨天伟大领袖发表了什么“声明”、今天越南人民又打下了几架美帝国主义的飞机。这些看不到报纸的人们,听起来很新鲜。还有京剧“红灯记”、歌曲“挑担茶叶进北京”等等,听着更是美妙异常。
  金有不知从哪里弄来一台“话匣子”,用一只手托了,把音量放到最大,里面唱着:“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这金有穿街过巷雄纠纠来到白丫家。等把收音机放在桌子上,不想这东西怯阵,关键时候不响了。金有拿起来,拍两掌,呲啦一阵响几声,放下又不响了。金有反复拍几阵,越拍越重,却无论如何没了声音。金有下不来台,恼羞成怒,“啪”的一声,竟把那收音机摔在了地上。嘴里说:“这是什么破东西!过两天咱再攒一个好的!”白丫姐弟在一旁哭笑不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