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宋元——北宋卷》
第26节

作者: 迅发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12-26 09:28:33
  二十一、杯酒释兵权
  这就是所谓的金匮之盟。
  但是,《涑水记闻》则记载,当时杜太后是要求赵匡胤将来把皇位传给两个弟弟,也并非仅传给赵光义一人。是否存在金匮之盟这一约定,历来存在争议,但从现在学者们的研究,一般认为,是存在金匮之盟的,只不过,当时的金匮之盟应当是约定,由赵匡胤传位给赵光义,再由赵光义传位给赵光美,由赵光美再传回给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并不是后来赵光义公布于世的只传位给他一人这个版本。

  个人同意这一观点,理由主要如下:一是,杜太后并非一般深居后宫、不问世事的母亲,她是一个性格刚毅、治家有法的母亲,可以说,作为儿子的赵匡胤等人都对她是非常尊重,甚至是敬畏的,同时,在赵匡胤登基以后,杜太后还时刻关心着国家大事。史称,就在赵匡胤尊母亲为皇太后的当天,众人都齐声道贺,可是,杜太后却一脸不悦之色。侍从们说道:“母以子贵,如今儿子当了天子,为何不高兴呢?”杜太后说道:“俗话说:‘当皇帝很难。’天子在万民之上,如果能治理好国家,这个位置就受人尊崇;假如治理不好,想再当一个平民百姓,也是不可能的,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担忧啊。”由此可见,杜太后是一位非常有见识的女性,她在临终前提出金匮之盟是可能的。二是,杜太后病重时北宋的客观情况。北宋刚刚建立的次年,杜太后就得病了,虽然赵匡胤在建隆元年相继消灭了李筠和李重进,似乎是稳定了大局,但是,对于一个刚刚建立起来的王朝,可谓是百废待兴,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当时的人们谁也料想不到这个王朝与五代时期的其他王朝有什么两样,会不会同样是一个短命王朝,杜太后有这种担忧也是自然而然的,有鉴于后周的教训,提出册立长君,是可信的,也是防微杜渐之举。三是,从杜太后驾崩之后,宋太祖的表现也可以看出一点端倪。杜太后是建隆二年六月二日去世的,到了七月十一日,赵匡胤就任命殿前都虞候、泰宁节度使赵光义兼任开封尹、同平章事,以赵光美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遥领)。五代时期,担任京师长官有着特殊的意味,再加授同平章事,就几乎等同于王储了,在母亲刚刚去世不久,赵匡胤就晋升赵光义为开封尹、同平章事,可能就是在执行母亲的遗命。四是,怀疑金匮之盟存在的一些质疑,大多基于逻辑推理,然而,这些逻辑推理又不能完全排除其他可能性。比如,有人认为,在金匮之盟发生的时候,赵匡胤年仅三十五岁,杜太后不可能这么做;再比如,有人认为,金匮之盟是出现在太宗太平兴国六年,质疑赵普为什么不在宋太宗继位之初就说出此事呢?等等,但这些质疑都还是能够给出合理解释的。

  母亲去世之后,赵匡胤也在深深思索着治国之道。一天,他问枢密副使赵普:“自从唐朝末年数十年以来,帝王一共换了八家,一直战斗不息,生民涂炭,这是什么原因?我想让天下太平起来,让国家能够长治久安,你说该怎么办?”赵普回答:“陛下能够谈及此事,这是天地神人之福啊。造成这一现象,不是其他原因,就在于方镇兵权太重,君王弱小,臣下强盛之故啊。如今要想改变这一现象,就要稍稍夺去他们的权力,由朝廷控制住方镇的钱粮,接管他们的精兵,则天下自然就安定下来了。”当时,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赵匡胤的旧友,虽然在地方上担心节度使,但仍然统领着禁卫军。赵普多次建议赵匡胤剥夺他们的兵权,赵匡胤却不以为然,说道:“他们肯定不会背叛我的,你不必担心。”赵普回答:“臣也不担心他们会背叛陛下,然而,臣仔细观察他们几人,都没有统御之才,恐怕不能制服部下,万一军中有人作乱,到了那时,他们也不由自主了。”赵匡胤当即心领神会了。

  赵匡胤就把石守信等人召来饮宴,酒酣耳热之际,赵匡胤屏退左右,对石守信等人说道:“没有你们诸位,我也到不了这一步,每当想起你们的功劳,真是很大啊。可是,我当上了天子,真的是太难了,真不如当个节度使快乐,整日我从来不曾睡个好觉。”石守信等人连忙问道:“这是为何?”赵匡胤说道:“这不难明白,我到了这个位置,谁不想取而代之?”石守信等人连忙叩头,说道:“如今,天命已定,谁还敢再有异心,陛下为何说出这种话来?”赵匡胤说道:“人谁不想富贵?你们虽然没有异心,可是你们麾下那些想富贵的人,假如有一天,他们把黄袍穿到你们身上,就算你们不想当这个皇帝,能行吗?”石守信等人听了,顿时大惊失色,非常害怕,叩头哭泣说道:“臣等愚蠢,没有想到这一点,请陛下可怜臣等,给臣等明示一条生路。”赵匡胤接着说道:“人生如同白驹过隙一般匆匆,所谓想富贵的,也不过想多弄点钱财,厚自奉养、娱乐,令子孙们不至于贫穷罢了。你们为何不放掉兵权,到军镇当个节度使,挑选好的田宅买来,为子孙创下永远不可动之家业,多弄点歌女舞姬,日夜饮酒作乐,以终天年。我再与你们约为婚姻,君臣之间,都不再相互怀疑,上下相安无事,这难道不是很好吗?”众人听了,都纷纷叩拜,谢恩道:“陛下替臣等想到这一步,可以说是让死人复活了啊!”次日,石守信等人纷纷上书称病请求辞去军职,赵匡胤大喜,对众人一一安抚,赏赐了很多财物。

  七月九日,赵匡胤以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归德节度使石守信为天平节度使,以殿前副都点检、忠武节度使高怀德为归德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义成节度使王审琦为忠正节度使,侍卫都虞候、镇安节度使张令铎为镇宁节度使,数人都免去了禁卫军中的职务。唯独石守信还兼任着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然而,他已经出镇天平军,已经不再掌握禁卫军的军权了。从此以后,殿前副都点检也不再授予臣下了。接着,就有了赵光义和赵光美之任,已见前述。可能在赵光义兼任开封尹以后,就不再担任殿前都虞候了,赵匡胤觉得殿前军聚集了上万名如狼似虎的猛士,非张琼无法管理,遂晋升内外马步军都头、寿州刺史张琼为殿前都虞候、领嘉州防御使。

  这番调整还涉及到其他一些人。由于义成节度使王审琦被调往忠正,赵匡胤就把原忠正节度使赵赞免职了;高怀德调往归德,赵匡胤又把保大节度使武行德调任忠武节度使;以武信(遥领)节度使罗彦瓌担任彰德节度使;建雄节度使赵彦徽(原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赵匡胤曾“兄事之”);永兴节度使李洪义改任保大节度使;把回京的原凤翔节度使王彦超放还,改任永兴节度使;又任命高防担任雄武节度使;张建丰担任义成节度使。高防,字修己,并州寿阳人。“性沉厚,守礼法…事母孝,好学,善为诗。”他一直在后晋大臣张从恩手下任职,张从恩担任昭义节度使时,辽军攻破大梁,张从恩不听高防等人劝谏,执意离开军镇应辽国皇帝耶律德光之召到了大梁,此后,高防等人归顺了起兵的后汉高祖刘知远。后汉建立以后,高防历任屯田员外郎、浚仪令。后周建立,高防被改任刑部员外郎、开封令、开封府少尹、刑部郎中。世宗担任开封尹时,判官崔颂得罪,宰相举荐了高防。等世宗继位后,高防被提拔为左谏议大夫,此后,又历任给事中、左散骑常侍、户部侍郎。

  安排妥当之后,赵匡胤又把矛头对准了义武节度使孙行友。孙行友镇守义武已经八年之久了,北宋建立以后,赵匡胤加授其为同平章事。当时,孙行友的起家之地狼山信教徒众越来越多,当地百姓趋之若鹜,孙行友内心不安,屡屡上书请求辞官归朝,赵匡胤没有同意。到建隆二年,孙行友开始转移钱粮,招募壮丁,修缮武器,打算逃回狼山,继续占山为王。义武兵马都监药继能(后唐静难节度使药彦稠之子)向朝廷密报此事,赵匡胤得知后,立即派遣阁门副使武怀节集合镇州、赵州之兵,声称巡边,直接闯入定州。孙行友毫无防备,等武怀节入城之后,宣布诏书,命其全族入朝,孙行友只得从命。等孙行友来到朝廷后,赵匡胤命令侍御史李维岳到孙行友宅第审讯,结果属实,赵匡胤下诏将孙行友严厉斥责一通,削夺官爵,将其软禁在家中,又诛杀了孙行友的几个部下,并派遣使者赶赴狼山,将狼山妖尼孙深意的尸体挖出,拉到大梁西北角焚烧。孙行友的弟弟、易州刺史孙方进以及侄儿、保塞军使孙全晖都在宫门外请罪,赵匡胤下诏赦免了二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