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劫 天启之殇》
第2节

作者: 信陵小司徒新号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但不论是哪一个观点,却也都是证据确凿,各有论证。因为,无论是什么样的说法,只要有他相应的合理的依据,便是存在着一定的道理。基于今人学术研究的成果,我们可以知道,大明崩毁,实际上,政治、经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等各个角度的“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

  而在这些因素里,实际上有一点,却也是大明崩毁灭亡的重要因素,那便是军事因素。的确,战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属于政治的延续,但是战争,却也是一个封建帝国崩毁衰颓、宗庙倾丧的最为直接的原因,而大明末年,与后金(清)在辽东战场以至于全国战场的一系列战争,则由是这一因素的最好的体现。
  那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悲伤与热血,那是一段马革裹尸的智慧与担当,那更是一段百战成殇的气概与尊严!
  《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孙子兵法》有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也!
  一场血战,千万生灵陨落。
  一场血战,无数悲欢离合。
  一场血战,为国而死,虽死无憾!
  明末,便是一场这样的刀与剑的碰撞、冰与火的辉煌、血与泪的荣光,这所有的一切,都聚集在那城池与土地的较量。良将神谋,谋定而动。一将无能万骨枯,一役毕功靖边疆,一生征战为谁狂,一世成殇又何妨?抛洒热血,护我国殇,也许,正是那个年代,所有悲歌的诠释,而我们的故事,从大明万历四十六年,开始了。
  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正月十六日,后金汗努尔哈赤经过多方准备,终于下定了决心:
  “吾意已决,今岁必征明国!”
  至此,无论大明愿意与否,内心作何感想,他们口中的建州女真部都已经不再将自己看做明朝的附属部落,而是称呼明朝为明国,将自己视为与之地位平等的存在,从与国到并驾齐驱,这样的一幕,也就昭示着,战争、从这一刻开始,将无可避免。
  其实,早在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建州女真部的诸位贝勒,如代善、阿敏、皇太极等人就向建州女真部的首领努尔哈赤建议过、攻伐明朝。
  在他们看来,明廷所热衷议论的著名的“三大征”(壬辰援朝之战、宁夏之乱、播州杨应龙之变)已经过去了十余年。此时的明廷,内部党争不断,“此起彼伏”,各党派实力此消彼长,双方你方唱罢我登场,斗的那叫一个不亦乐乎。
  浙党、齐党、楚党轮番拍板砖、骂大街,文官气团成为了政治倾轧的工具,一个个不治国事,却扯起了老婆舌!更有郑贵妃与太子朱常洛的无休止的撕扯,国本之争、伪楚王之案、妖书之案简直搞得明廷乌烟瘴气!更有甚者,一个疯子醉酒汉,拿着一根小木棍便是闯入了太子东宫,最后还是被两个没有练过葵花宝典的小太监给制服的,才保住了大明帝国的龙嗣!这简直是混乱到了极点,堂堂大明帝国,竟然发生了这样的“扬名后世”的梃击案。

  朝政方面,从万历十四年左右开始,明神宗朱翊钧,这位年轻的帝国主宰,因为头晕眼花看不清、食欲不振肌无力、生理不协肾脏亏等一系列原因,竟然学起了他的祖父嘉靖皇帝朱厚熜,玩起了不上朝的把戏!
  虽然觉得自己很行,能够控制朝政,可是几十年憋在深宫内部,足不出户,流连于后妃床帏,这样的帝国统治者,如何能够保证一个帝国能够正常的运作下去?果然,问题出现了,那就是因为这位帝国统治着奉行不朝、不见、不批示这样的方针政策,导致万历末年,整个大明的中央政府基本上濒临瘫痪的状态,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人都跑了,没人干活!
  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当时的内阁大臣实际上还在干活的,就只有一个叶向高!老头当时很是无奈,因为他处在这个位置,虽然有心于国家事务,但是他自己却办不了!
  因为上报,皇帝不批,想去见皇帝,轻易的还看不到,皇帝总和他藏猫猫!往下传达,却还是办不了,因为手下的各个部门,人员奇缺,更是懒政怠政到了极点!这个国家,还怎么去运作?
  面对这样的焦头烂额的情况,叶老头一撂挑子,索性老子也不干了,谁愿意当这个官谁就去,反正他是不愿意了。老头这一走,就是几个月,这样一来,所有的问题更是基本上处于瘫痪了。
  当时的中央六部,只有吏部尚书赵焕在职!而户部、礼部、工部,不仅没有尚书,连副手就只有一个,各自有一个侍郎在处理政务。而都察院更有意思,自从上一任都御史温纯被罢官之后,八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都御史!
  这还不算,偌大的帝国,每天都有人犯事儿,可是,处理刑事案件的刑部,却因为缺少专业的有素养的官员,导致大量的案件积压滞留,根本得不到处理,使得当时大明帝国的监狱达到了几乎前所未有的饱满程度,那火热程度不比如今的广场派差,甚至说每天开饭的时候,那家伙,俨然一副大食堂会餐的感觉!
  而这样一来,社会矛盾自然也就严重的激化了,原因很简单,不管是犯事儿的人,还是被冤枉的人,别管是谁,就算是火星人,都得在刑部的监狱里带着,那么其家属自然也就心存不满。
  甚至说一起你了犯人家属集体在长安门之前痛苦上诉这样的事件,那么,这样的事情,得到解决了吗?
  当然没有,皇帝才懒得去理会这样的事情。因此,虽然当时的吏部尚书赵焕多次上书请求皇帝下诏补充各部门所缺少的官员,就算补不齐全,最起码也要保证政府能够正常的运作,政府职能能够有效地执行啊?
  否则,怎么去缓和社会矛盾?怎么去安抚天下百姓的内心?可是,万历这位帝国的主宰,就是不爱管,懒政到了这个地步,要是他的祖宗朱重八知道了,非得从孝陵里冲出来,给他两嘴巴子!
  那么,在这之后,怎么样了呢?吏部尚书赵焕,也辞职不干了,老子回家去也!可是,赵焕虽然想要辞职,但是辞职的奏疏虽然送上去了,但是皇帝不批,这就使得他根本没办法走人。世界那么大,他想去看看,朝政没人敢,他想撂挑子,可是,领导这么个态度,实在是太过于奇葩!是杀是剐,放还是不放,您老人家倒是给个话啊?
  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得不到回应的召唤便在皇宫门前叩首,而后出城去等待万历的指令,老赵头眼巴巴的遥望着京城的方向,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秒得不到回应,那简直就是浑身难受啊。可是,任凭老赵头望眼欲穿,却是仍没有一点回音!实在是没有办法,赵焕只能在等了一段时间,在第二年,赵焕再一次上书乞骸骨,这一次,他也想好了。
  老子这次就是走个程序告诉你一声,等了你一年了,爱回不回,反正老子不干了!就这样,堂堂大明帝国的天官吏部尚书,正二品的大员,自己跑回家了!而在当时,自己直接回家的官员,还有很多,有的人甚至连奏疏都没有,直接就是拍拍屁股走人了!懒政到了这种地步,这得是一个什么样的帝国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