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美好年代》
第19节

作者: 小清哥
收藏本书TXT下载
  好多商店里看不到的东西这里有得卖。如苞米叶,可以蒸馒头,蒸包子用的。
  孩子喜欢吃的自制花生糖,瓜子糖。
  也有干货海产品的摊位,海米,虾皮,摊位上还挂着一个大大的捞子鱼干。妈妈每年过年都会提前炸上一些,炖大白菜吃,很鲜美。
  我们到的时候,大集已经开始人不少了,摊位也所剩无几,包括唐晓红在内,我们都是头一次来。
  赶紧找了个地方把车停下,位置还不错,在一棵大槐树下。
  老四提议就直接在车上卖,站得高,看得远,好兜售。大家听了都表示赞同。司机把后箱板打开,唐晓红也爬上车,把编织袋打开。
  老四很长眼神,赶紧把车上的几条麻袋抖一抖尘土,铺在车厢边上,就算一个摊位了。
  “唐姐,你看把毛衣放麻袋上行不?挺干净的。”老四堆着笑脸跟唐晓红。
  “哎呀,挺好的,还真挺合适。我也忘了带点铺的东西。谢谢你兄弟。”唐晓红感谢道,“对了,你叫什么名字?不好意思啊,没记住。”
  “杨卫凯,美东是我拜把子大哥,我排老四,他们都叫我老四,唐姐叫我老四就行了。”
  “好的,老四,以后你也是我的兄弟。”唐晓红爽快地。

  “好嘞,唐姐,有什么事用得上我,就打招呼。”杨卫凯很开心地。
  “马海毛,美国最流行的最新款羊毛衫,都来看看啊。”唐晓红尖尖的嗓门开始播音了。
  陆续有大姑娘,媳妇过来围观。
  “我看她们的打扮,都够呛能买啊,今不会太顺,”美东也爬上车了,跟我一起依在车厢前挡上。
  “对啊,我看怎么这边的人穿得都挺土的啊。”
  那个年代交通不便,没有网络,信息传播不畅,城乡差别还是挺大的,衣着方面的差别,尤其突出。
  “先别放声,别打击唐晓红的情绪,”美东声跟我,“大不了,咱们想法凑钱,一人买她一件,别空手回去,不好交代。”
  “行!我没意见。”我还挺有底气,心里想,“妈妈给我去北京的路费因为住在刘超表姐家,没花钱,所以还有不少剩余,攒着没花。”

  老四和刘超在帮着唐晓红招呼着,忙着给围拢过来的人们展示羊毛衫。老四嘴里不停地着什么。
  “卫凯这个哥们,帮朋友的时候真是热心肠。”美东拿出根烟叼在嘴上,叹到。
  “对啊,希望他在社会上能安安全全的,混社会不是那么容易。”我跟着。
  看样有门,有几个打扮比较时髦的女孩在试穿。我和美东也紧张地注视着那边。
  听见唐晓红在跟她们讨价还价,听着像是买两件。
  “掏钱了,看那女的想掏钱了。”美东,“看样有门,唐晓红能。”

  唐晓红高胸晃动着手里的两张“大团结”蹦过来,震得车厢轰轰地响。
  “开门红,美东,海超!一下两件,给她们便宜了四块钱。”唐晓红开心地使劲抖一抖两张“大团结”,然后靠近嘴边,“叭”地亲了一下。
  “恭喜发财!”
  “买卖兴隆!”
  我和美东一起道贺,“再接再厉,加油!唐老板。”
  “哈哈,好开心,能帮我妈赚钱了!”唐晓红开心的时候还是个很可爱的女孩。
  好运没有持续,一把农村赶集就是一上午,中午前人流就见少,越来越多的摊位在开始收摊了。
  已经没人来看毛衫和问价了,唐晓红开始有些泄气了,也不太话了,呆呆地坐在车厢边,两条腿耷拉在车外,脚后跟踢着车厢挡板。
  “看样差不多了,咱们劝劝她收摊吧。”美东跟我着,朝唐晓红走去。
  “哎,晓红,已经开张了就很不错了,咱们头一次卖东西。是个高兴事。开心点!”美东劝着。
  刘超也正跟唐晓红念叨着什么,八成也在劝她。
  “对啊,唐姐,别上火。咱往回走,还可以再进市里边上几个区看看,那边我认识些朋友,让她们都看看。”杨卫凯又出了个主意。

  “这主意不错,我家附近也可以去看看,那边新楼也不少。”刘超也跟着。
  “好的,那咱们收摊走吧,谢谢大家了。”唐晓红振作了一下,起身又恢复常态了。
  “老四一起帮着收拾一下吧,你们都下车准备走吧。”我蹲下一边收拾毛衫一边跟杨卫凯。
  “好嘞,海超。”老四答应着,边找司机,“哎,段哥,别抽烟了,过来发动车,准备走了。”
  “能卖两件也行啊,有毛不算秃,对吧海超,没白来一趟。”
  “对,也幸亏你找辆车,才能跑这么远。”我到。
  “都是兄弟姊妹,应该的。”老四跟我重申。
  “一会看看回去路上怎么样,不行,我跟美东也商量了,我们自己也凑点钱买两件。”我把跟美东刚才商量的事了一下。

  “行啊,我是赞成,我也给老妈买一件,正好这两手里有点钱。”老四一听就很赞成。
  “不是谁又让你策划怎么花钱吧?”我笑着问。
  “三哥又来笑话我,哪能啊,我是帮着俺家老大倒弄点爬虾,老大分的。”杨卫凯很认真地。
  “好啊!这样好,有买卖做了。对了,你大哥现在挺厉害的了吧?”我问到。
  “在一马路市还挺好使的了,有个挺大的摊。也批发给市场的其他贩子,我也想学学。”杨卫凯点了根烟,“总得学点什么,混社会也得有一技之长吧。”
  “是,我也对未来迷茫,越来越不喜欢念书了。”我也低下头叹到。
  “你不一样啊,海超,你家条件好,大叔大姨都是本科大学生。你怎么也得坚持考个大学吧?”老四着急地。
  “可念书有什么用?我爸妈都是大学毕业,每月工资也就一百多块钱,我一个表哥做生意,已经买了踏板摩托车了,抽万宝路,良友。听他挣了不少,我也想做生意赚钱。”我无精打采地。
  “做生意也不那么容易,我大哥每骑个摩托车早出晚归,看着真挺辛苦。”
  “我以后还是想做生意,赚钱。”我坚定地。
  二十八
  冷,也很快。树上的叶子已经几乎落光了,还剩了几片意志顽强的叶子也由翠绿转为枯黄,被寒风来回抽打,落叶归根只是早晚。空仍是湛蓝湛蓝的,风把白白的云彩吹得一绺一绺的,像是高人在用画笔在上涂抹。

  感觉上高中没几就快期末考试了,考完试,马上要迎来1987年的春节了。
  又要放假了,我和美东计划着继续看外面的世界。去了北京后,就对外面的世界有了渴望,好奇心日重。
  上海,在国家和我俩心里都是与北京并重的地方,从盼着过年吃的奶糖都是父亲出差从上海捎回来的。
  同学漂亮的作业本,质地非常棒的纸张,还可以反正面写的。也是从上海买回来的。
  还有父母戴的“上海牌”手表,我骑的“永久牌”自行车,傻瓜机出现前的“海鸥牌”,老院发家的“蜜蜂牌”缝纫机,……,都是上海出产的。

  父亲人造革手提包上印的上海外滩,和影视杂志上繁华的上海外滩图片,在我们心里也是神一般的存在。仅次于北京安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