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考古将上古历史逼到了十分尴尬的角落》
第38节

作者: 向秋多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20-09-04 23:50:10
  在山西还有一个东下冯文化,其所在时间在三千九百年至三千五年百左右,与二里头相当,其出土的文物也与二里头一致。
  从时间上看,当时也被认为是夏都,认为是夏朝君主启率众从阳翟西迁到夏(华夏族故地),建都安邑。
  其遗址中也有城市化的情况 ,有城墙,但是这个遗址出土相关资料不多,为什么夏都要定要二里头却没定在东下冯,恐怕有很多情况 并未对外公开 。

  这里面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时间晚于陶寺几百年的东下冯文化和二里头文化,其文明丰富程度其实还有退化的现象。
  日期:2020-09-06 23:59:06
  汉墓里雕刻的九尾狐已经找到真身。
  在汉代时的九尾狐是这样的:
  然而 在历史上三国时期的曹植还真的遇见过一次,并且有记载:
  《三国志》都没有收录这方面的任何内容,只不过这件事情还是没能逃过后世的史学家裴松之的眼睛,他将这件事情,完完全全的写入了自己的《三国志注解》当中,以至于被昭明太子又收编到《文选》之中。
  《上九尾狐表》
  黄初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于鄄城县北见众狐数十,首在后,大狐在中央,长七八尺,赤紫色,举头树尾,尾甚长大,林列有枝甚多,然后知九尾狐,斯诚圣王德政和气所应也。(《全三国文》引《开元占经》卷一百一十六)
  这里面描述的九尾狐与汉墓里出土的差不多,体型很大,像树枝一样的尾而且又大又长,这就完全否定了人们想象中的九条尾巴的状态。

  然而这个大狐狸还真找到了真身:
  鬃狼(学名:Chrysocyon brachyurus):是犬科 鬃狼属的一种珍稀的动物,肩高74-78厘米,头体长1.2-1.3米;体重20-23千克。有长长的金红色的“外套”, 在体侧皮毛是红褐色,而在背部和腿部为黑色,在尾巴尖部、喉咙处为白色,与众不同的鬃毛可以竖起,当遇到危险或准备进攻时,鬃狼会扩大身体轮廓,以显示自己。吻部、腿爪和耳尖黑色,而耳朵内侧和尾部的中部是白色。
  鬃狼有大直立的耳朵和长而尖的口吻,外观与红狐相似。身体苗条,耳朵大而直竖。腿长而细就像踩着高跷,这有利于它们在高高的草丛中向四周瞭望。特有的极细长的腿让鬃狼立刻就能辨认出来,并且以其狐狸般的属性赢得了响亮的绰号“高跷上的狐狸”。 这种独特的特征被认为是一种适应,以帮助动物在其栖息地的高草上方能名更清晰的看到远方。由于它们不狩猎大型猎物,所以犬齿比较不发达

  这个玩意最大的特点 就是一但遇见危险,或者是惊吓时,全身的毛就会竖立起来,我看过一期节目 里讲过,不仅身上的毛会立起,而且尾巴上的毛也会立起来,显得尾巴很大,就像这样:
  然后远一点的看,就符合举头树尾这类的描述。
  日期:2020-09-07 23:20:22
  昨天听老先生们提起,在重庆铜梁的确出土了类似三星堆纵目的青铜面具,而且同时也出土了类似商代的青铜容器,具体时间大约在四千年左右,但可惜的是在网上查不到,当时有专家就提出,从此出土的青铜器上看,根本不是中原文化影响巴蜀,而是巴蜀的青铜器工艺影响中原地区。

  日期:2020-09-08 22:49:01
  再来看看颛顼帝的历史谎言:
  颛顼帝第一谎言:打败共工。
  而历史的真相是被共工打败,山海经里讲,孟翼之池攻颛顼,从来就没讲过颛顼打败过共工。
  第二谎言:颛顼帝绝地天通,山海经里讲,帝命颛顼的两个后代,一个上天一个下地,颛顼根本就不是帝,不是掌管天下的,当时应该是帝俊,只不过被后人刻意删除。
  日期:2020-09-10 00:42:19
  当年考古并不受重视,在挖出来的遗址上看主要是黄河中上游地区,这是依照史书上挖,所以认为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到如今仍然将黄河叫母亲河。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考古技术 的成熟,伴随着西方恶意的质疑声,国家田野考古开始渐渐看重,当年三星堆出土了一个金杖,就令所有人惊呼了,于是就有了什么西亚文化说,可惜的是,随着不断的考古发现,权杖这玩意 在长江以南出土是常态。
  五千多年前良渚文明中出土的权杖。
  再看看五千三百多年,凌家滩出土权杖,如果硬要说那不是权杖,请参考苏美尔神像。
  大禹时期四千年前的权杖。
  在北方,红山文化也出土了权杖,只不过当时并不认为那是权杖而已,要知道红山 文化是六千至五千年遗存。
  可以说从五千五百年,一直到商代,权杖几乎横跨整个中国地域。如果非要说是从西亚传来的,请问是如何传过来的。
  日期:2020-09-10 00:54:25
  再论一下颛顼帝的谎言,为什么是谎言,颛顼是黄帝的第四代,算起来大约是公元四千六百年到四千四百年之间的人物。
  然而在那个时代出现的最成熟的几个地方,比如龙山文化,比如石家河文化,比如当时还存在的良渚,凌家滩,以及马家窑等等地方,就从来没有出土过与之相匹配的陶文,权利中心,等等情况 。
  也就是以四千六百年到四千四百年之间,全中国当时的遗址出土看,根本就没有一个天下共主。

  龙山文化虽然是黄帝一族,但从来没有出土过与颛顼相关的证明,长江以南就更不用说,石家河都出土了与蜀地三星堆相关的文化联系,但就没有出土过颛顼帝相关的文物。
  比如说尧,至少四千三百年前的陶寺出土了陶文上有证据。
  那么请问作为黄帝的继承者颛顼帝在四千六百年之前,为什么权利所达地区,文化所达地区,却一点也找不到呢?
  出土的黄帝一族相关的遗址,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有很多,这只能证明黄帝一族的确有很多分支,但却没有一个遗址证明了与颛顼这个“天下共主”有关。
  这就尴尬了,只有两种可能性,一是颛顼的势力很小,也许与尧一样就是一座城而已,只不过这座城还没出土。另一种可能性就是颛顼根本就不是什么天下共主,只不过继承了自己那份地区,而其他黄帝族都各有族长,各有范围,颛顼的地位是后世人乱编出来的,就像尧的地位也是乱编的一样。
  把其他各族的首领所发生的事全都汇总到颛顼的头上,这种现象 已经证明 了多起。
  而最为关键的是,不断被考古实锤的山海经里的颛顼与古史里的颛顼,完全 就是两个样子。
  这些证据前面也给出来,如果认为山海经里的描述不能作为历史证据,那么上古史里的描述就更没有资格作历史证据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