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可能瞬间消失——『山海经』记载人类文明被大洪水毁灭的事实》
第31节

作者: 赵家大树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东山经的一条路线,叫东次二经,即东山经第二经脉。这条路线从俄罗斯的尼布楚南边的一座山出发,一直向南,贯穿整个中国,到达广东沿海的汕尾北边的山。全程3320公里,其中沿着东经116度,直线行走近3000公里,方向精准,定点准确,与现代航空线路无异。
  提醒大家,地球的圆的。三千多公里的航程,从南北看,是一条直线,从东西看,却是一条很大的弧线哦!所以说,以为远古时候的中国人不知道地球是圆球体,甚至以为古人是原始人的想法,是不是无知?!
  这条路线记录了四千年前那场大洪水带来的可怕后果。今日中国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上,当时经济非常发达的国家,瞬间就全部消失了,只有少数居住在高山上的人幸免于难。十年之后,600米以下的山,被洪水严重冲刷,植被消失,草木不生,大片区域,河流淤塞,荒无人烟。真是难以想象!
  说到这里,一个更加高深莫测,令人不可思议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四千年前发生可怕的大洪水,淹没海拔600米以下陆地。可是,人类古文明的发源地神农架林区,以及设在今山西临汾的天下朝廷,却安全无恙。为什么?
  可能是巧合吧!难道真是巧合吗?《山海经》记录的东西,一个又一个在大地上巧合发生了。所有的巧合加起来,就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啊!不要掩耳盗铃,自己骗自己嘛。人们还在为拥有沿海地区一套近乎天价的房子而不顾一切,做出疯狂的行为的时候,灾难正悄悄地向我们逼近。
  神灵,或者说外太空智慧人女娲,造人的目的是什么?它们能容忍人类脱离自然的文明的极限又是什么?人类蔑视神灵,自以为是,为所欲为的结果是什么?不用我多说,聪明的您应该想到了。
  人类进入疯狂状态,以为可以摆脱自然的束缚,要做宇宙的主宰时,就会遭受毁灭!如果人类按现在的思维方式生活,继续闹下去,大洪水必定会再来!但什么时候来?只有上天才知道吧。
  最近世界各地连续发生的大地震,是不是上天向人类发出强烈的警告?生存与毁灭,在于我们自己的抉择!
  下面是《山海经》的原文:

  东次二经之首,曰空桑之山,北临食水,东望沮吴,南望沙陵,西望湣泽。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虎文,其音如钦。其名曰軨々,其鸣自訆,见则天下大水。
  东山第二列山系的首座山,叫空桑山(今俄罗斯尼布楚南,大兴安岭西部的一座山,海拔900米)。山的北边与食水(今石勒喀河,黑龙江的支流)相邻。站在山顶上,向东可以望见沮吴(今东北三江平原),向南可以望见沙陵(今蒙古高原沙地),向西可以望见湣泽(今贝加尔湖)。
  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牛,但长着老虎一样的斑纹,发出一种如同人在呻吟的声音,名叫軨軨。它的叫声像在叫喊自己的名字。据说如果有人见到这种野兽出现,天下就会发生大水灾。
  (从古人的描述,很容易找到这座山。在山的北边,有一条河流,就是食水(今石勒喀河),河的北边有一块平地,平地上有一座古城,城北面是大山。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一般来说,每一条山经开头的山,都是有来历的。这也不例外。
  可惜,年代久远,远古的资料我查找不到了,具体情况无法告诉大家。就给大家介绍一段近代历史吧。

  您听说过俄罗斯的涅尔琴斯克市吗?那座古城原来属于中国人的,它叫尼布楚,因尼布楚河而得名。清初时期,这是蒙古族人游猎的地方。
  然而,到了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正是今日不少中国人最引以为自豪的“康乾盛世”时期。沙俄入侵中国。
  战争处于胶着状态。中俄双方使团在尼布楚城举行谈判多时,最终签订了一个《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条约》规定:中方将尼布楚地区让给俄国,并同意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为界。
  从此,中国失去尼布楚以东、额尔古纳河以西的广大地区,大约相当于今日整个中国的五分之一。尼布楚城被划入俄国版图,改称涅尔琴斯克。
  这就是各家电视台反复播放的“康乾盛世”时期,一笔很多中国人没有听说过的光辉历史。将耻辱视为荣耀,被蹂躏视为享受,究竟是一种什么心态?我太愚昧,心智未开化,无法理解。谁能给我一点安慰!)


日期:2010-03-12 18:48:32

  上传一幅尼布楚城的地形图,请参考。

日期:2010-03-13 08:29:31

  原文:又南六百里,曰曹夕之山,其下多谷而无水,多鸟兽。
  向南行走,直线距离六百里,叫曹夕山(今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西北,呼伦贝尔高原的一座大山,海拔1000米)。山下生长着很多构树。山中没有水流,却有成群的飞鸟和很多走兽。
  (这座山在呼伦湖的西边,山比较大,延伸到湖边。山上没有水流,山里的飞鸟、走兽会到湖里喝水吧。
  呼伦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又名达赉湖。湖的北边是今满洲里,中国通往俄罗斯的重要陆路口岸。湖的东边是呼伦贝尔市,中国重要的奶制品基地。
  这里是东山首经和东次二经两条东山经龙脉起点和交会的地方,非比寻常。所以,远古时候,可能会有比较大的都邑。后来,在这一带生活的北方少数民族,有好几批人发迹,南下中原,成为天下的主宰。

  史籍记载,呼伦贝尔原来叫东胡。公元前209年,匈奴人统一北方草原,呼伦贝尔地区属于他们的领地。
  东汉时,鲜卑人生活在海拉尔河、伊敏河、根河、额尔古纳河流域,发展为强大的部落联盟。公元4世纪,鲜卑人进入中原,建立了北魏王朝。
  成吉思汗的先祖原生活在额尔古纳河流域一带,后来壮大,于公元8世纪,西迁到斡难河、土拉河、乌尔逊河发源地的肯特山地区。成吉思汗登上汗位后,从塔塔儿人手中夺取呼伦贝尔,最终统一蒙古高原,然后扩张。)
  原文:又西南四百里,曰峄皋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垩。峄皋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激女之水,其中多蜃珧。
  再向西南方向行走,直线距离四百里,叫峄皋山(今蒙古国乔巴山南,呼伦贝尔高原上的一座山,海拔800米)。山上有很多黄金和玉石,山下蕴藏丰富的白垩土。
  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峄皋水,向东流去,注入激女水(今克鲁伦河)。水中有很多蜃和珧。
  (这座山有很多黄金和玉石,是一块风水宝地。古人记录有丰富的白垩土。说明当时这里有比较大的都邑,是一个生产陶瓷的地方。

  蜃是一种软体贝类,贝壳有颜色美丽的斑纹。珧也是软体贝类,贝壳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这两种贝壳可作装饰用。
  说说乔巴山。它是蒙古国东部的重要城市,曾叫克鲁伦、巴音图门、桑贝子等名,早期是喇嘛教的中心。)
  原文:又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于葛山之尾,无草木,多砥砺。
  再向南行是水域(今呼伦湖和贝尔湖西面的低地,原有大片水域,现大部分已干涸,形成沼泽和草原),直线距离五百里,再经过流沙(海拔1000米的沙化高地),直线距离三百里,来到葛山的尾部(今内蒙古锡林浩特西,蒙古高原上的一座山,海拔1250米)。山上没有花草树木,有很多砥和砺(两种磨刀石)。
  (如今这一带的环境,与四千年前古人的记录有很大的差异。我猜测有两种可能:一是几千年来,整个自然气候发生了改变。 二是发生大洪水时,长时间的大雨暴雨,使这一带的低地被水淹,古人调查时,积水未消。大家有什么看法,请留言。

  说说锡林浩特。它位于今锡林郭勒草原中部,原是成吉思汗第十五世孙巴图孟克达延汗的领地。
  到了清朝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满清在此建贝子庙,称此地为贝子旗。)
  原文:又南三百八十里,曰葛山之首,无草木。澧水出焉,东流注于余泽,其中多珠蟞鱼,其状如胏而有目,六足有珠,其味酸甘,食之无疠。
  再向南行走,直线距离三百八十里,叫葛山的头部(今内蒙古正蓝旗西,蒙古高原上的一座山,海拔1500米)。山上没有花草树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