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可能瞬间消失——『山海经』记载人类文明被大洪水毁灭的事实》
第43节

作者: 赵家大树
收藏本书TXT下载
  虽然我一时拿不出很多证据来说服您,不过,您可以听听我怎么说,然后下结论也不晚吧。
  唉,算了。我们这个社会什么都由权威说了算,还是不要说那些大家有争议的故事了,就直接介绍“海经”吧。

  先介绍“海内南经”。
  海内(相对海外而言,指大地的范围,大地被东南西北四海包围,四海之外,还有陆地)从东南(大约指今福建一带)向西南方向行走,见到的山川、地貌、国家、人物情况如下:
  有一个叫瓯的地方在海中(海岛)。一个叫闽的地方也在海中(海岛)。闽的西北方有一座山(中次十二经的路线到达今福建莆田,可能指莆田西北部的大山)。另有一种说法,认为闽地有一座山在海中。
  三天子鄣山(在鄣山前面,加上三天子,似乎是说,有三个天子去过那里)在闽地的西方,大海的北边。另有一种说法,认为三天子鄣山在海中。
  桂林(不知今广西桂林的得名,是不是与这有关?)有八棵大树,在番地(周朝初期的番禺国,位于东南沿海,可能都城在今广州一带)东边的一角。(在广东粤西珠江沿岸一带,原来有很多古都邑,古村落。)

  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都在郁水的南岸。郁水(可能指今珠江)发源于湘陵(今湖南境内),向南流去(经广西,流入广东),注入大海(珠江口)。另有一种说法,认为伯虑国叫做相虑国。
  枭阳国在北朐国的西边。那里的人长着人的面孔,嘴唇长长,身体黑色,有毛,脚反踵(即脚跟在前,脚尖在后),看见别人笑他们也跟着笑;他们的左手操着一根竹筒。(汉朝人把这一段发挥,在海内经,称他们为赣巨人。)
  有很多兕生活在帝舜(远古帝王)埋葬地的东边,在湘水(今湘江)的南岸。兕的形状像牛,全身苍黑(青黑色),长着一只角。(南山经有记载,按周朝人这样说,他们是没有见过兕的。他们还把南山经的地方误以为是中国南方。)
  远处有一座山,叫苍梧山,帝舜就埋葬在山向阳的南面(汉朝人认为是九嶷山),帝丹硃(尧帝的儿子)埋葬在山的北面。
  有一片泛林(大森林)方圆三百里,在狌狌(猩猩)之地的东边□狌是有灵性的野兽,能知道人的姓名。它的形状像猪,长着人一样的面孔,生活在帝舜埋葬地的西面(汉朝人只说猩猩是野兽,长着人一样的面孔)。
  在狌狌之地的西北边有一种犀牛,形状像普通的牛,但全身黑色(南山经有记载,今动物园里还有)。
  (大家留意到了吗,周朝人编写海经时,资料很多,对一些地理的记载,有多种说法。但他们搞不清大洪水之前的地理,与大洪水之后的地理的分别了。所以,他们被相同的地名搞得很头疼。)

  (待续)
  下面给大家讲一段周朝的故事,分析一下周朝人为什么要编写“海经”。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美妙的时代。
  公元前1046年,周朝的创立者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联合天下八百诸侯,一起讨伐殷商的纣王,把商纣王打败,使商朝灭亡。
  灭商之后,周武王以天下为所有人共享的政治理念,分封天下,把历史上各个氏族、参与灭商行动的诸侯,以及有关功臣,分封建国,建立以周国为中央核心,由一千多个诸侯国共同组成的封建王朝,史称周朝。(封建的正名是从这里来的。现代人以为的封建社会,是从日本引进的,与中国历史风牛马不相及。但大家一出口,就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什么的。说起来很豪爽。)

  周朝在中央朝廷统一制定的礼仪和法律下,各个国家拥有自治权。但基本上以农业作为立国之本,人民享有土地,所有耕地实行井田制耕种,即每一块耕地分成井字形的九份,周边的八份属于八户人家私有,中间那一份作为公家收入(国家的赋税),由八户人家共同承担耕种的责任。
  因此,天下形成一种土地财产私有,但必须与别人合作生产,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和谐社会关系。
  在农业生产私有制的同时,工商业则实行天下一体化(中央国有化)生产和管理,在中央朝廷设立百工部,成立专门的工商业人才培养机制,把各国的专业人才全部招聘到朝廷做事。百工部有专职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各种工农业、军事、生活用品的研制开发,分散在各国加工生产。
  各国的成年男子除了农忙时在家干农活外,农闲的时候还要到国营工厂做工,可以领取一定的工资.
  因此,周朝社会物质丰富,财富丰盈,百姓都很富裕,人民丰衣足食,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马车,公家的道路十分宽阔,交通非常便利(如果细心读古籍,这些记载比比皆是,证据就不引用了)。

  今天给大家介绍海经。
  “海经”分为海外四经和海内四经,是周朝人在“五藏山经”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社会上流传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写成的天下地理书。
  周朝人编写的海经与汉朝人编写的大荒经,有很大的不同。汉朝人写大荒经,基本上是凭想象的,因为他们找不到资料。但周朝人写海经,却是有大量历史资料作参考的,值得我们细心体会。
  大禹治水之后,统一为九州的天下,虽然只维持了几十年,就分裂了,但接下来的夏朝、商朝、周朝,几个朝代的变换,虽然有过战争,但还是在比较文明的情况下,进行政权移交的,所以,典籍档案一直保留着。
  可能有人会问,你凭什么说夏商周几个朝代是文明交接的?现在连夏朝、商朝的断代工程都还存在很多的疑点,没有统一意见呢,你不能胡说吧!

  虽然我一时拿不出很多证据来说服您,不过,您可以听听我怎么说,然后下结论也不晚吧。
  唉,算了。我们这个社会什么都由权威说了算,还是不要说那些大家有争议的故事了,就直接介绍“海经”吧。
  先介绍“海内南经”。
  海内(相对海外而言,指大地的范围,大地被东南西北四海包围,四海之外,还有陆地)从东南(大约指今福建一带)向西南方向行走,见到的山川、地貌、国家、人物情况如下:
  有一个叫瓯的地方在海中(海岛)。一个叫闽的地方也在海中(海岛)。闽的西北方有一座山(中次十二经的路线到达今福建莆田,可能指莆田西北部的大山)。另有一种说法,认为闽地有一座山在海中。
  三天子鄣山(在鄣山前面,加上三天子,似乎是说,有三个天子去过那里)在闽地的西方,大海的北边。另有一种说法,认为三天子鄣山在海中。

  桂林(不知今广西桂林的得名,是不是与这有关?)有八棵大树,在番地(周朝初期的番禺国,位于东南沿海,可能都城在今广州一带)东边的一角。(在广东粤西珠江沿岸一带,原来有很多古都邑,古村落。)
  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都在郁水的南岸。郁水(可能指今珠江)发源于湘陵(今湖南境内),向南流去(经广西,流入广东),注入大海(珠江口)。另有一种说法,认为伯虑国叫做相虑国。
  枭阳国在北朐国的西边。那里的人长着人的面孔,嘴唇长长,身体黑色,有毛,脚反踵(即脚跟在前,脚尖在后),看见别人笑他们也跟着笑;他们的左手操着一根竹筒。(汉朝人把这一段发挥,在海内经,称他们为赣巨人。)
  有很多兕生活在帝舜(远古帝王)埋葬地的东边,在湘水(今湘江)的南岸。兕的形状像牛,全身苍黑(青黑色),长着一只角。(南山经有记载,按周朝人这样说,他们是没有见过兕的。他们还把南山经的地方误以为是中国南方。)
  远处有一座山,叫苍梧山,帝舜就埋葬在山向阳的南面(汉朝人认为是九嶷山),帝丹硃(尧帝的儿子)埋葬在山的北面。

  有一片泛林(大森林)方圆三百里,在狌狌(猩猩)之地的东边□狌是有灵性的野兽,能知道人的姓名。它的形状像猪,长着人一样的面孔,生活在帝舜埋葬地的西面(汉朝人只说猩猩是野兽,长着人一样的面孔)。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