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五百年》
第46节

作者: 钱塘烟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前面说巴西独立时烟雨讲到过,巴西的独立本来就是从葡萄牙王国到巴西帝国的平稳过渡,巴西帝国的第一任皇帝就是葡萄牙王国的王储。所以独立的巴西搞君主制,让所有的人都觉得顺理成章。而且这个巴西帝国的出现,至少也减少了人民流血,避免了国家分裂,在当时和现在看来,都是件好事。
  巴西帝国1822年建立,首任皇帝就是前面提过的巴西独立运动领袖,原葡萄牙王储佩德罗,称为佩德罗一世。佩德罗一世统治巴西将近10年,随着与阿根廷之间进行的第一次乌拉圭战争的失败,国内经济逐渐滑坡,再加上佩德罗一味任用葡萄牙人,压制土生白人,结果引发了全国不满。1831年,佩德罗一世只好灰溜溜地退位。

  佩德罗一世退位之后,他的儿子继位,称佩德罗二世(名字简称:Pedro de Bragança e Habsburgo),因为继位时才6岁,所以头几年由三位大臣摄政。1840年佩德罗二世亲政,在巴西人民逐渐倾向共和的历史趋势下,又是搞土地改革,又是废除奴隶制,还打赢了巴拉圭战争(这场仗是烟雨后面的一个重点话题),结果硬是一直统治巴西到1889年,才被反对废奴的军队发动政变搞下台,巴西帝国这才灭亡。

  佩德罗二世理性温和,开明进步,人称“高尚的佩德罗”(Pedro, O Magnânimo),是一位好皇帝。算上早年他“被摄政”的那些日子,在位长达59年,放在世界范围内估计也能排进前十名,遇上这么一位好皇帝,也算是巴西老百姓的福气了。

日期:2010-01-24 20:14:08

  (111)
  和巴西帝国不同,原西属拉美殖民地的独立可都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老百姓在被发动起来打仗的时候,没少接受民主共和思想的宣传。所以,君主制这一套在西属拉美很短命,没经过几年的折腾就寿终正寝,原西属的拉美国家都走向共和了。
  这道政体选择题的第二问是另一个二选一:联邦制还是集中制。
  简单地说,所谓联邦制,就是说组成国家的各个地区享有比较大的自主权,比如美国,各个州能在不违背联邦宪法的前提下,制定某些只在本州内实施的法律;又如德国,各个州的一把手也叫“总理”,在本州内的行政自主权很大;所谓集中制就是说国家的大权大多集中在中央,地方上除了颁布一些执行办法之外,没有多少的自主空间,比如法国,又如设立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之前的我国。

  一般说来,联邦制比较适合于历史上没有统一的传统,或者全国各地区情况差异很大的国家,相反的话则是集中制更合适。
  拉丁美洲各个国家的发展轨迹基本上也符合这个规律:由于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一般都比较小,后来大多搞了集中制;而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国则逐渐走上了联邦制的道路:
  墨西哥最早的联邦制尝试是在1824年到1836年,后来从1857年开始正式确立联邦制,直到今天;阿根廷的联邦制是从1853年开始搞的,直到今天;委内瑞拉是1854年至今;巴西是1889年至今;哥伦比亚在1863到1886年期间搞联邦制。
  除上述四个半国家(哥伦比亚已经废除了联邦制,所以算半个)以外,拉美各国搞的都是集中制。
  应该说,对于拉丁美洲这些有着两三百年封建殖民统治背景的国家,地域虽然不广大,但是地形很复杂,而且居民的向心力也不高,不管集中制是否适合具体国情,但是还是有它的好处的,起码避免了分裂。

  但是集中制也会带来另外的一些问题,比如政策缺乏弹性等等。此外,跟集中制有着密切关联的一个话题就是独裁者,拉美称为考迪罗(Caudillo)。这个话题太大了,因此,烟雨就不在建国之路这里多说了,后面会专门另辟一章,大讲特讲考迪罗。
  简单总结一下拉美建国之路的第一道选择题——政体问题:
  第一问:君主制还是共和制。答案:原西属的拉美各国基本选择了共和制,原葡属的巴西选择了君主制。
  第二问:联邦制还是集中制。答案:建国之初大多是集中制,后来大国选择了联邦制,小国坚持了集中制。
  能答出集中制时期有种现象叫考迪罗的,另外加分。


日期:2010-01-25 20:15:22

  (112)
  说完了政体问题,烟雨现在跟大家一起来看看第二道题:如何平衡新社会里各方各面的利益,选择谁掌握国家的权力。
  整体说来,在拉丁美洲的新国家里,主要的利益群体有四个:
  最上层是大种植园主、大矿山主和大商人、大买办。这批人在殖民时代过得就不错,唯一的美中不足是没有政治权力。现在独立了,他们自然希望一切维持原样,唯一要改动的就是把原来坐在统治者位子上的伊比利亚人换成自己。
  其次是军队。拉丁美洲继承了伊比利亚军队热心参政议政的光荣传统,人家可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管干保安的。军队在拉美新社会里也要说话,如果没人听的话,那也好办,不用抗议不用示威,俺们直接搞政变。
  第三是中产阶级。当年不这么叫,叫“中层社会”,主要是城市里的小商人,小业主,小职员、熟练工人和农村里的小地主以及自耕农。这批人财产不多,人数不少,他们最想要的就是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老婆孩子热炕头地过安稳日子,所以说他们是稳定社会的中坚力量。

  最后是下层群众。包括城市里的非熟练工、城市贫民和失业者,矿山里的矿工,农村的雇农,种植园里的雇工和奴隶等等,大家共同的特点是日子过得苦。尽管他们中的每个个人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谈不上什么影响力,但是总数庞大,一旦统治阶层完全忽视他们的利益,肯定会发生社会动荡。
  从拉丁美洲独立开始,这四类人就在新的国家里开始了无休止的博弈。
  由于利益群体的种类太多,无论是政治博弈还是政变内战,搞起来都太麻烦——治国可不是下四国军棋,那样的话很容易搞昏头。所以,后来拉美社会力量就重新排列组合,形成了两派:
  首先是保守派。保守派 = 一切既得利益者 + 一切知足常乐者。这些人的共同特点就是希望维持现状。上述第一类人(有钱人)和第三类人(中产阶级)往往是保守派。而且,不象中文,无论英语还是西班牙语里的“保守”(conservatives, conservador)都是中性词,不含贬义,所以人家一直充满自豪地自称“保守派”。
  然后是自由派。自由派 = 一切不满现状者。这些人的共同特点就是希望改变现状,获得财富和发展的机会。上述第二类人(军队里的那些苦出身)和第四类人(下层群众)往往是自由派。
  当然,事实情况会更为复杂一些:自由派不全是没念过书的大老粗,闹得久了,人家也有很多自己的利益代言人,比如城市里那些刚刚参加工作的穷律师。
  据史料记载,拉美各国独立之后几十年,保守派和自由派从头发上都能分出来——保守派一般留着干净的短发,自由派则大多留长发。

  ——留长发倒不是因为要显得叛逆,而是理发的人工很贵,俺们自由派还都没钱剃头呢!

日期:2010-01-25 22:03:27

  (113)
  烟雨现在开始兜售自己的“社会利益调节层次论”:
  当一个社会各方各面的利益平衡得比较好的时候,大家就相安无事,齐心协力奔小康,这算是社会调节的第一层次。
  一旦出现了问题,首先是要搞改革,从某个具体的制度一直到国家宪法,改来改去争取改好,这算是社会调节的第二层次。
  如果实在改不好了,就发生激烈的社会变革,比如不正常的政权更迭,甚至政变,这算是第三层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