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五百年》
第50节

作者: 钱塘烟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玻利瓦尔一生献身南美解放事业,百折不挠,出生入死,身经前后472战,赢得南美洲北部地区独立。他宁愿放弃独裁机会,也要统一西属南美,可惜梦想最终破灭,英年早逝,说起来也是一位悲剧英雄。
  1831年,成了孤家寡人的哥伦比亚,像中美洲的萨尔瓦多一样“被独立”,带着巴拿马地区一起改名新格拉纳达共和国,直到1861年才把国名改回哥伦比亚。
  从大哥伦比亚分裂之后,拉丁美洲各国就只有进一步分裂的份儿,再也没有几个国家成功统一的例子了。
  说完大哥伦比亚的破碎,建国之路这部分的主要内容也就讲完了,除了两个尾巴:

  第一个尾巴是海地岛(原名伊斯帕尼奥拉岛)的分裂:
  前面说海地革命的时候曾经说过,在独立运动期间,海地曾经被杜桑和他的追随者们统一过。但是,这个岛屿西部曾经是法国殖民地,东部则基本上一直是西班牙殖民地,文化和历史的差异让加勒比地区的这么一个海岛都不能统一起来。
  1844年,在被海地统治了22年之后,胡安.杜瓦特(Juan Pablo Duarte)领导的海地岛东部起义军“赶跑了海地殖民者”(这是历史教科书上用的原话,烟雨感觉怪怪的——原来海地这么个小破国还当过“殖民者”哪!),建立了多米尼加共和国。
  多米尼加是西班牙语“星期日、休息日”的意思,据说哥伦布第一次登陆美洲的日子就是星期日,多米尼加因此得名。今天的加勒比地区有两个多米尼加,现在说的是“多米尼加共和国”,此外还有一个群岛国家叫“多米尼加联邦”,因为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所以也按照法语的发音,叫做多米尼克。

日期:2010-01-31 14:08:29

  (121)
  第二个尾巴是关于拉美这些新国家的外交。
  一般来说,新兴国家要想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承认,往往不太容易——你刚从某个国家独立出来,我们想要承认你的话,也总要考虑考虑你原来的宗主国的态度吧?
  但是和欧亚的很多国家相比,拉美各国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就容易了很多——它们原来的宗主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经从全球帝国变成了软柿子,欧美各国没必要看他们的脸色,还是尽快跟拉美国家建交,发展国际贸易要紧。所以拉美独立运动结束不出10年,英美法俄等大国就都很快地和这些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就连罗马教廷,都没有给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俩天主教大国什么面子——1827年,罗马教廷就开始批准拉美新国家呈报的主教候选人名单了,1833年西班牙国王费尔南多七世去世之后,教廷更加无所顾忌,从1835年承认新格拉纳达开始,很快就承认了拉美各国。
  说到建国时期的拉美外交,还有一个重要话题就是大名鼎鼎的门罗主义:
  1823年12月2日,美国第五任总统门罗在提交给国会的咨文中宣称:

  一、美国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或它们之间的战争;
  二、美国承认并且不干涉欧洲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和保护国;
  三、欧洲列强不得再在南、北美洲开拓殖民地;
  四、欧洲列强任何控制或压迫任何美洲国家的企图,都将被视为针对美国的敌对行为;
  五、“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等等。
  简而言之一句话:你们欧洲谁当家俺不管,可你们欧洲也别来插手俺们美洲。
  这个咨文后来被称为“门罗宣言”,成为了美国直到今天的拉丁美洲外交政策的基础,史称“门罗主义”。
  对于门罗主义,历来有不同的解读:
  支持门罗主义的人说,门罗主义避免了拉美国家再次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
  反对门罗主义的人说,门罗主义使拉美国家成为了美国的经济殖民地。

  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两伙人说的其实是一个意思:拉丁美洲不再是欧洲列强的地盘了,可是它们实际上也没彻底独立——以后它们就姓美国了。
  不过,门罗主义刚提出的时候还只不过是美国的一厢情愿——19世纪的美国还没牛到在拉美到处指手画脚的地步,烟雨在后面谈到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时会说到,英国才是19世纪拉美各国的幕后老大。拉美真正成为美国的后院是在20世纪,美国的翅膀长硬了之后。
  到了20世纪初,美国第26届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发扬了美国人民心直口快藏不住话的光荣传统,直截了当地这样解读门罗主义,“…..speak softly and carry a big stick”(直译:“柔声说话,带根大棒子”;意译的话更好懂:“俺们美国对待拉美就是六个字:胡萝卜加大棒!”)。

日期:2010-01-31 20:14:44

  三十二、考迪罗登台亮相
  (122)
  “考迪罗”(西班牙语Caudillo,葡萄牙语Caudilho)是拉丁美洲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名词。它可以指某些人,也可以指某些制度,还代表某些政治理念。如果用最简单的中文对这个词的含义加以描述的话,那就是“军事独裁”,而那些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建立或维护着独裁制度的统治者本人,也被称为“考迪罗”。
  考迪罗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考迪罗,既包括皮萨罗那样的征服者,也包括玻利瓦尔那样的解放者;狭义的考迪罗,则只指拉美各国独立后出现的军事独裁者。
  拉美独立之后,几乎所有的原西班牙殖民地国家都出现过考迪罗。烟雨这一章的内容,就是首先介绍几个大名鼎鼎的考迪罗,然后再分析一下考迪罗出现的原因。

  拉丁美洲第一个,也是19世纪最著名的考迪罗,是在前面的乌拉圭战争中亮过相的胡安.曼努埃尔.德.罗萨斯。(Juan Manuel José Domingo Ortiz de Rozas y López de Osornio,这个Rozas后来被他本人改写成Rosas。)
  1793年3月30日,德.罗萨斯出生在阿根廷拉普拉塔河(Rio de la Plata)地区的最大的牧场主之一的家庭里,可以说是出身豪富。可能是自幼娇生惯养的结果,从少年时代开始,德.罗萨斯就养成了桀骜不驯的性格——他曾经因为跟父母吵翻了,干脆离家出走,这么一个豪门子弟一度靠给别人赶骡子为生。
  后来,德.罗萨斯来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在22岁时开了家腌肉工厂。因为他很能干,再加上跟父母重归于好之后,得到了家里大力的财务支持,这家工厂很快就成了整个布宜诺斯艾利斯最大的腌肉工厂之一,以至于遭到了同业们的合力排挤,强迫它关了门。
  腌肉厂关门之后,德.罗萨斯又拿出一大笔钱买土地,成了一个大牧场主。
  当时的牧场主们最讨厌的就是那些成天骑着马,在潘帕斯草原上跑来跑去的高乔人。这批高乔人懒散惯了,而且没受过教育,脑袋里根本没有“私有财产”这个词——他们饿了就从农场主们的牧群里偷来小牛犊宰了吃,往往只给倒霉的农场主留下一张牛皮。
  为了对付这些以“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为人生信条的高乔牛仔,很多牧场主都组织武装,到处打击这帮强盗。德.罗萨斯是个例外——通过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手段,他跟这帮绿林好汉成了铁哥们。
  1820年,刚刚独立不久的拉普拉塔联合省局势动荡,德.罗萨斯就把他那批高乔弟兄组织起来维持治安,一时间,他成了拉普拉塔地区众望所归的民众领袖。老百姓都相信,有德.罗萨斯领导,拉普拉塔地区就能走向稳定和繁荣。

  1829年,德.罗萨斯在联邦派的支持下当选拉普拉塔的省长。1833年到1834年,他发动了“荒漠远征”,进攻阿根廷南部的土著居民,为1826年正式改组成联邦共和国的阿根廷夺取了大片土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