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脚步》
第30节

作者: 刘一鸣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他和所里的办事人员都很熟,直接替我办好了所有的手续。
  最后递给我一张粮食供应卡,一定数量的全国粮票和浙江省地方粮票。
  回到所里碰到了我们同一批的兵李杰和单国华,虽然才分开10来天,但非常惊喜。

  晚饭时,他们的所长舒行远和干事盛开展特地来桌边打了招呼。
  后来我知道,我们钱仓所和西泽所是一个党支部,从党组织角度来说,我们是一个单位。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当时我们的粮食保障主要依靠当地的粮站,在东港公社有两个粮站,分别位于新塘和前山姚。
  新塘粮站只负责收储,前山姚粮站侧是负责供应,分工明确。

  我从大徐区粮管所办理的粮食供应卡里面记载有3项指标:
  一是大米,按照每人每天一斤半的标准每月核定指标数,办卡时依照相关证明领取的粮票已作为采购数量作了记录。
  大家下乡工作无论是在公社食堂搭伙,还是在村干部家里就餐,都要用到粮票。如果出省公差,就需要全国粮票。
  军供计划的大米价格是最便宜的,记得二等米和三等米差几分钱,都是一角多一斤,比居民粮票的价格便宜多了,所以粮票也不愿多换的,够了就好。
  二是菜油,根据大米供给数的百分之十五比例搭配。
  三是大豆,也是按照大米供给数的比例配的。
  所里没有配机动车辆,买米油都是用自行车驮过来的,一开始我吃不消带一百斤的米,由钱法根、张国兴或其他人员帮我去驮。

  慢慢的也能独自驮回来,虽然中途会摔到几次,甚至把米袋摔出了破洞,捡起未曾沾上泥土的米粒补好洞口继续上路。
  钱法根带了我半个月不到就把所有的后勤工作移交给了我,包括那间独立的办公室以及配备给给养员的五四手枪。
  我们当时派出所的编制是正连级。按照大部队的连队建制可以配8个左右干部,其中有一个司务长,专门负责后勤工作。
  我们因为体制刚调整,干部严重缺编,整个后勤管理都由我负责。
  每月的月底要发放次月的官兵工资津贴,这时我才知道黄所长是副连职的副所长,22级,每月工资72元。
  徐干事是正排职,23级,每月工资66元。

  我当时拿7元一月的津贴。
  我曾经想过,这辈子如果能当上正排,拿到徐干事这样的66元一月工资,足矣!
  大家下乡都有登记,月底统发每天3角5分的误餐补贴。
  县内出差补贴每天8角,县外出差长途补贴每天1元5角,随车船票一并报销。
  票据的张贴要求有序整齐,特别是市区的公交车票不重叠覆盖,能见到面额,附页不能露出凭据页,要蛮细心。
  会计帐的科目并不复杂,有现金、代领代报、公杂费、差旅费、伙食费、生产费、库存、暂记等。

  但刚开始做帐也会出错,有一次为了一分钱没平帐,第二天要到大队报帐,整整核查了一个晚上。
  被装管理也有一套档案资料,夏装、秋装、冬装安照季节和换装年份上报计划,包括总的数量、类型、寸码,以及每人的清单和公用被装,还有新的自行车的配发,一个小项目出错,整个都会乱套。
  往往先用铅笔,确保无误后再用钢笔描实。
  还有枪械管理台帐…
  除了这些,最难最累的是一日三餐的保障。
  钱法根最早移交给我的是一辆上半新的海狮牌自行车和一个用来称重的弹簧称。
  他还交待了一句话:“公款和自已个人的钱要分开。”
  我每天吃好早饭,就骑着自行车出门。
  当时没有冰箱,除了早餐用的榨菜和少量的疏菜,几乎是当日的菜肴当日清。也是为了卫生安全。
  如果我一日不出门,大家都得吃干饭。
  遇上我开会出差,会安排临时接替人员。
  农村里没有固定的菜场,而是轮流在几个居住集中的村寨街面搞农会集市。

  我也是第一次听到集市这个词语,这个应该也是早期先民的智慧发明和逐渐被现代文明边缘化的农村的一种传统文化现象。
  附近的人们人人都会记着每个地方赶集的日子,自发地集聚在一起贩卖交换一些过剩的产品或是自己制作的农用工具等。
  赶集的人到时都会习惯的去集市转一转。很多人并不一定为了买东西,而是为了凑个热闹、看个稀奇甚至纯粹有了一种情怀,逢会必赶。
  难怪唐朝的杜甫留下了“十犹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的名句,更有宋朝的黄庭坚描述了“纷纷车马客,如集市人博。”的景况。
  我们所处的东港和塗茨两地共有4处按10天为期轮流集市:一日、四日、匕日崔夹岙,二日、八日汤岙,三日、六日、九日塗茨,五日、十日钱仓。
  去塗茨买菜要骑40分钟,崔夹岙稍近一点,也要半小时,
  关键这公路是沿着山体的地势造的,有很多上下坡,到塗茨有一段上坡要推行近300米。
  有时为了少推一段路,拼命地踩脚板,自行车老是脱链子,两只手弄得黑:漆漆的,路边草地上擦一下继续上路。
  冬天,特别是下雪天,路面结着冰,下坡时经常滑倒,有时手臂和大腿都摔出血,我都忍着痛继续赶路。
  我没有时间停下来或去附近的医院包扎,一大家伙人还在等着我下锅呢!
  到了菜场我拎着能在自行车后座扣挂的四方形篮框,穿过各等赶集的人群,逐个摊位议价论价,尽量买到最便宜的菜肴。

  卖家称过的所有菜都会用随身携带的弹簧称复核一遍,有时为了一分钱也会讨价还价一番,我觉得我每节约一分钱都能使大家多吃一口菜。
  买鱼的时候我会特别小心,因为有一次买二条勒鱼,回到所里小值日复核过称少了二两半,我就按照原有的价格和复核的份量写了报销凭据,并从自己的钱里拿了1角2分放到公款里。
  如果我把价格写高一点,没有人会知道,但我脑子里想都没想过,我总认为自己不认真造成的后果自己得承担,好让自子长点记性。
  有时会有复核的份量比我记的要多,我会自觉把价格写低一点,感到很有成就感。
  两年不到我移交给华胜根时专门叫家里寄了15元钱,弥补我陆续贴补进去后的不足。
  因为后来我出差较多,喜欢买点书,喝杯酒,津贴费也刚够自己化。
  想想那个时候,心灵就象一张白纸,纯洁无瑕!
  所里按照部队的建制有一个经济民主委员会,简称经委会,对所里的经济工作进行监督,说白一点就是对我的工作进行监督。
  因为所里没有其它方面的支出,监督的重点也就是伙食费了。
  我把我接手后第一个月的伙食费按照上级规定的格式作了统计造表,由二名经委会代表查对帐目清单后签字公布张贴。
  总的结果是略有超支。
  经委会成员都是老兵,他们开了一个会,然后通过钱法根给我转达了几层意思:

  一是本月吃得比以前要差,以前略有节余,而本月却超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