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涩阳光》
第47节

作者: 大毛熊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先说一下故事,刚说了,这是发生在清中期一个异姓亲王府的故事,男女主的父亲是亲王,而他的福晋在三个女儿之后,正赶上了王爷迷了某位舞娘,害怕自己的位置不保,于是听了自己姐姐的话,从民间买了一个儿子回来,但是福晋又舍不得女儿,于是在女儿的身上用梅花簪子烙了一个印,作为表记。若干年后,她养子爱上一个民间女子,就是她的女儿,而这时,她的养子又十分的出色,于是,乾隆皇帝哭着喊着把自己养女嫁给他。这时怎么办,一边是御赐的婚姻,一边是真爱。大家都是是成年人,于是养子都要了,然后闹得家破人亡的故事。”初一先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剧情,说完了,自己嘴角还抽了一下,果然就算是重来,她对脑残的剧情,还有觉得无语之极,回头在黑板上写几个字,边写边说道。

  “那么我们第一个知识点是清朝的宗室等级!”她继续写下去,“皇帝、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铺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一共就这么十二等,而像一到八等的除了铁·帽·子之外,每代降一等,像亲王降到镇国公就不再降,这个就是世职了。而第八等的不入八分铺国公每代递降,一直到奉恩将军就为世职了。大家听得懂吗?”

  “初一,不入八分是什么意思?”下面一个男生举手了,主要听着很怪,不过还不错,没有人置疑,初一是胡诌的。

  “问得好,‘入八分’在清时是指八种标识,比如朱轮,紫缰,背壶之类的,代表自己显赫的身分。而这个不入八分,顾名思意,就是这一批爵位,是指不在京中当差,也不在京中居住的外围贵族。他们的俸银和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一样,但职权却差得远。”
  “这和书有关吗?”前排一个女生问道。
  “我把宗室爵位等级先写出来,大家看到没,梅花烙的男主爹的爵位是什么?亲王。而他的封号为‘硕’!不是和硕亲王,只是硕亲王。那么这个爵位本身,就是问题。要么,你是和硕亲王,要么你是有封号的亲王,比如乾隆的亲弟弟和硕亲王弘昼,封号为和。所以大多数人会称他为和亲王;雍正的弟弟,历史出名的八爷,封号为廉,所以大家叫他为廉亲王。但清朝,绝不会有人叫硕亲王。明白吗?”

  “也许只是一个代指,正好说明,这本书纯属虚构,不要对号入座。”某位女生强辩道。
  “说得好,但是,若是我今天不特意跟你们说明一下,你们会不会相信,白纸黑字印刷出来的,就是对的,就是真实的清时的历史环境?同学们,你们是中学生了,要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初一点头,想想过几年出的那什么小燕子,真是神剧,洗脑一袋人啊。摇摇头,“好了,我们还是回来说说清朝的爵位,我刚列出了是宗室爵位表。这代表了什么意思呢?能封这些爵位的,大多都是宗室。特别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这样的爵位,不可能给外人。而亲王一般是皇帝的兄弟、叔伯,而皇子在没开衙建府之前,被称为阿哥,慢慢从贝子、贝勒一点点的往上升。当然,康熙时,大封儿子的事也是少数。不过那是特殊时代,父老子强,有时只能说时势逼人强罢了。但是,我们这本书里,男主角姓富察,也就是说,硕亲王也姓富察。我们的琼瑶女士在她的书里写了一位异姓王!”初一双手一摊,一脸我也很无奈的表情。

  “清朝除了蒙古台吉外,京中没有异性王。”苏黎点头,他也算多少知道一点。
  “你真让人感动!事实上,中国历史上的历朝历代都不太喜欢异姓王。在汉代就有异性不封王的国策;而清早期三大异姓王,相信看过《鹿鼎记》的男同学都知道,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结果是什么?被康熙老爷子灭了。康熙是谁?乾隆的爷爷。所以,苏黎同学说得对,除了蒙古台吉,清朝任何时期,都不可能出现异姓王。所以这是琼瑶奶奶历史不过关的第二个证明。”
  “初一,这是言情小说!”说话的还是某位女生,想想看,觉得初一用历史来解释一本小说,实在有点让人无语,而且也没什么意思,甚至有点强辞夺理。
  “我说了,言情小说也不能教坏小孩子。至少别出现这么明显的错误。”初一点头,对她笑了一下,“说爵位对你们来说也许有点枯燥,我们说说这小说的根缘换子。换子一说,在清宫秘史里层出不穷,比如我们刚刚说的乾隆就有身世之谜,和他爹的继位之谜一样,成为清宫四大谜案之一。换子在明朝也是出现过,不过都是一些番王家里,没有儿子继承封地,于是全王府的人合谋弄出一个儿子来,忽悠京城的皇帝。但是,查出来,就真的家破人亡。血统的正当性,无论哪朝哪代都是把控极严的事。所以这本书若是说,为了异性王的爵位,王爷和福晋一块合谋换了一个儿子回来,这是说得通,但一定行不通;而是一位嫡福晋,为了自己正妻的位置,而去换子,这除了是把王爷当傻子,也是把皇家当傻子了。当然,写成小说,那是把你们当傻子。”

  “初一!”下头跟初一关系不错的穆白捂脸了,她也看过,她被说得要没脸见人了。

  “我为什么说福晋换子是很无语的事?那得从福晋的身份说起。我们刚说了爵位,说了传承,现在,我们要说说古代的妻妾制度。”初一笑了,回头写下妻妾制度四个字。
  “现在很多人说,古代人可以一夫多妻,或者说什么三妻四妾之类的,其实都是误读。我们这里要解释一下,古代从来就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所谓三妻是指嫡妻、偏妻、下妻。也有一说是一嫡妻两平妻。但是无论哪朝哪代,嫡妻就是惟一的,是正当合法,名媒正娶,受法律保护的。至于说什么偏妻、下妻,平妻,对着嫡妻,还是要行妾礼的。而古代还有一种叫继妻,就是刚说的嫡妻去世了,男人又名媒正娶一房妻子回来,为继妻;但是继妻在前妻的牌位前,也得行妾礼,表示元配地位至高无尚。”

  “这是真的吗?”某位同学转向历史老师。
  “是!可以说,初一真的学得很好。”历史老师深吸了一口气,点点头。并对着初一一抬手,“你继续。”
  初一笑了一下,点点头。清了一下嗓子,“再说妾,古代妾分几等,比较常见的是良妾、婢妾、姬妾。良妾因为没儿子而想的办法之一,一般来说民间男子四十无子,无从子的情况下,可向官府正式的申请,纳良家女子为妾,以继香火。这是在古代律法里允许的,所以妾中,良妾的地位是最高的,因为她也是有证书,是受法律保护的。”
  “从子是什么?”又一个人在后头喊着。
  “就是侄子。意思是,若是说男子过了四十岁,没有父母兄弟,有兄弟,但兄弟也没有儿子的情况下,才能向官府申请纳妾,所以不要以为古代纳妾是可以随意的。若只是为了生儿子,为了让儿子的出生证好看,也得让孩子的妈出身良好,有官府的认证,以证明儿子是有继承家业的资格的。”初一笑了笑,继续说道,“当然了,这是指无官职的平民。等做了官,比如知府,就可以纳两妾。皇帝就可以三宫六院,美人无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