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世上极其恶毒的密宗禁术以及隐藏于山水画、棋局中的“杀人风水术”》
第2节

作者: 湘西鬼王
收藏本书TXT下载
  巫师技法家传师授,黑巫师的家庭一旦有子嗣诞生便会有族中年最长者搜集蚕丝,亲自纺纱,接着会用这种纱布做成婴儿围兜,等小孩儿满月后做这块围兜的巫师便会将满是小孩口水的围兜放在一块槐木板上,置于家中背阴之所,七天为限,收回时若围兜上有斑斑泪痕状水渍则为“鬼泣”所致,“鬼闻之其味则哭”婴儿实为阴童,黑巫师们便会如获至宝,从小打造“阴童成才”而伴随着他成长的必是人世间最恶毒的诅咒,最险恶的秘法,由此可见其命运之走向。

  可并不是受到“鬼泣”的孩子就可以修炼所有禁术,故老相传“大凶者鬼泣于血”,所以当围兜上出现了斑斑红点,这样的孩子才是顶级禁术的修炼者,因为只有他可以抵御修炼时出现的最阴森可怕的环境,可以避免修习时最凶恶的邪法反噬,最重要的是他极恶的性格是天生而成,只有这样的人才可以泯灭人性,接触那些天怒人怨的阴邪之术而丝毫不会影响其修炼之决心,这样的孩子与其说是人,其实与鬼无异。

  八大禁术分属于“藏法密宗”“茅山术”“西方暗黑魔法”三大流派,其历史已不可考,但修习者便是当今之世也不下于千万之众,其中各有打算,但说不破的就是“荣华富贵”四字而已,这类人为钱障目,为权损德,到头来却无不是家徒四壁,财走人空,可大千世界,滚滚人潮,能参破抵御诱惑者试问能有几人?
  日期:2012-3-2 16:36:00
  当然相同的巫术在不同人的手中所产生的结果也是不同,我再说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里的男女主人公相爱后有了孩子,两人地位男尊女卑,相爱之路崎岖曲折,但家事的差距并没有妨碍两人幸福的生活,可好景不长,女人不久后便患上恶疾,男人虽然想尽办法也没有阻止女人的衰亡直至死去,临死前女人告诫男人无论如何“一定要好好对待他们的孩子”,男人以为只是一次嘱托虽然答应却并没有多想,但男人对于女人实在痴情,之后二十年中并未再娶,直到孩子长大成人,这孩子结合了夫妻两所有的优点而生,高大英俊、聪慧过人,也非常孝顺他的父亲,大学毕业上班后也是事业有成,直到结婚的那一天已经衰老的男人请来了女方家里的亲人出席时才最终得知当年正是因为被下蛊,所以他才会爱上她,所以直到死亡女人都在担心一旦控力消除男人会恨女人甚至祸及两人的孩子,所以她并没有替男人解蛊,可是因为男人并没有抛弃孩子,始终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所以“毒蛊”并没有发作,这也是女人叮嘱他不要离开孩子的原因。

  可是当女方族人提出为他解蛊毒出乎意料的是居然被他拒绝了,男人告诉他们:“我已经喜欢了这个女人几十年,早就习惯了,这么大年纪又何必去改变呢,不管她以前用的是什么方法让我爱上她,我都要感激她,因为这种感觉真的非常美好,我并没有吃亏。”当这句包含着特殊意义的话从这位已经垂垂老矣的男人嘴里说出来,甚至连那些黑巫师们都被感动了,由此可见那女人虽然是个黑巫师,使用了“蛊毒”这种禁术,但因为爱而使用,其结果也必然不同。

  而我要说的就是那些真实存在,诡异邪恶的人类之法究竟是什么人在使用?阳光虽然普照世界,但阳光下的阴影却始终存在着,并且永远不会消失。
  日期:2012-3-2 19:57:00
  楔子
  对于任何一个不相信巫术或是古阵法的人而言,我以下的任何言论都是苍白无聊的,但是对于相信命理风水的人而言,这将会是一个非常精彩但却又有些恐怖的故事,这里面会有各式各样的人,做出各种各样不可思议的案件,或许绝大部分超乎你的想象,但绝对是真实的,就像那两个杀死自己老婆孩子的男人,当他们蘸着至亲骨肉的鲜血在墙上刻下“为了人民”这句话时,你能理解他们吗?所以对于那些喜欢看着故事纠结的读者我还是那句话:故事没有真假之分,只有好坏之别。

  2008年5月,正在故宫武英殿书画馆进行的“故宫藏历代书画展”突然闭馆一天,对外宣称是因为内部装修,而真实原因却是因为其中展出的一件国宝级文物——五代董源的《潇湘图卷》原迹,被展柜上部的滴水淋湿,致使受损处裱纸开粘。受损部位正好在画幅核心部位的舟船上。这件受损的《潇湘图卷》是故宫收藏的唯一一件董源真迹,属于一级甲等文物,极为珍贵。

  董源作品留存于世的真迹极其稀少,故宫博物馆自不必多说,做为国家最大的博物馆之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低级的,简直不可思议的失误?
  真正的原因只有靠猜,不过据董源作品曾经的收藏者,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的考究,《潇湘图卷》的采景之处取自于无量山脚下一处风景如画的区域,当然这是“官方”的说法,可任何一个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董源所生活的五代时期,云南还是一片穷山恶水之处,民风尚未开化,除了脑子有毛病谁会跑到那种地方去采风?难道这个说法是错误的?董源并不是在无量山获取的“灵感”?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云南省景东县西面无量山脚下那片存在于董源《潇湘图卷》的地域便成了这个故事的开始,当然小舟和小河都已不复存在了,一切的发生是从两个孩子身上开始,五岁的顽童忙着在山脚下“刮蜂蜜”,当时一批野蜂不知道为什么会将采来的蜜粉储存在一棵巨大的梧桐树的裂缝中,这棵梧桐树端端正正的生长在无量山脚下的入山之路上,不知多少年岁,黝黑的树杆又粗又大,表面的树皮龟裂成无数片犹如鳞甲一般,靠西面的树杆却不知何故被连根劈掉,所以露出一部分树体内部的结构,除了木头,还有一片很明显可以看出的空洞区域。

  孩子对于一些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之心,对于那些堆积在树体裂缝中犹如猪油一般的花蜜他们希望能挖回去当蜂蜜冲水喝,孩子并不知道蜂蜜是有制作工艺的,绝不是挖出来就能吃,但他们仍旧非常高兴能够有这种发现,孩子的高兴是不需要理由的,而且总是能全身心的投入那种简单的乐趣中,可是很快这两个孩子就高兴不起来了,因为在“采集”花蜜的过程中,他们似乎从巨大的树体内听到了悉悉索索的说话声。

  为此两个孩子将耳朵贴在了树干上,当时正是中午时分,种田劳作的大人们正在休息,所以偌大的山脚下只有这两个孩子,寂静无声的环境里杂音可以很清楚的分辨出来。
  “树杆”里传出的第一句话是:“真背,早知道就不该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