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的历史:战国七雄那点事儿》
第19节

作者: 秦时明月2008
收藏本书TXT下载
  江乙当面批评楚王:“且有好扬人之善者,王曰:‘此君子也,’近之;好扬人之恶者,王曰:‘此小人也,’远之。长此以往,即使有发生子弑其父、臣弑其主的悖逆事件,王也不能知也。这是因为,王好闻人之美而恶闻人之恶也。”
  熊良夫说:“您说的对。从此,寡人愿两闻之。”
  无奈,人知其过难,改其过则更难矣。矫枉过正,则有过犹不及之虞。其实,领导如果“闻过则喜”也不见得就是好事——听人之善我不信,听人之恶则深信且不疑,手下人也没法干!(还是小人得志)
  总而言之,做人难,做好官人则更难。
  某次,昭奚恤与彭城君在楚王面前争论问题;王召江乙,想听听他的看法。江乙说:“二人之言皆善也,臣不敢言其后。此谓虑贤也。”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说起来挺好,实行起来挺糟。
  时光流逝,岁月一页页翻过。
  说话间,已到公元前354年。这一年魏国伐赵,庞涓兵围邯郸。赵国显然已被打急,遣使于途络绎不绝,前来郢都乞兵求救。

  面对邯郸之难,楚相昭奚恤的反应也与齐相邹忌差不多。
  昭奚恤跟王说:“不如别救赵,索性让魏放胆直干;魏做强,其割赵必深矣。赵不能听,则必坚守;鱼死网破,是两弊双输也。坐山观虎斗,凭他们双方自削弱,不也挺好吗?”
  景舍提出反对意见:“事情并非如此,昭奚恤根本不懂。魏攻赵,惟恐楚军攻击其后。今不救,赵有亡形而魏无楚忧,是楚、魏共赵,害必深矣!哪来的‘两弊’之说?如果魏兵深割赵,赵见亡形而楚又坐视不救,必与魏合而以谋楚。”
  这就是说,赵国一旦失去信心和斗志,干脆屈服于魏国,这种可能是存在的。
  所以,景舍建议:“王不如少出兵,以为赵援。赵恃楚劲必与魏战,魏怒于赵之劲,又见楚救之不足畏,必不释赵。赵、魏相弊,而齐、秦应楚,则魏可破也。”
  真所谓,英雄所见略同。(齐国想法大致相同)

  昭奚恤虽然没拿出可行办法,他要的结果与景舍其实也是一样。
  楚王最后拍板,决定派遣景舍起兵救赵。
  史籍记载:邯郸拔,楚取睢、濊之间。
  直到若干年后,齐魏发生马陵之战,整个世界几乎打得天崩地裂,地处南方的楚国似乎都很平静。魏国庞涓兵败自杀、太子申被虏后,西方的秦国乘机起兵伐魏,擒住魏将公子卬,大破魏军,迫使魏国遣使求和献出河西之地……趁人之危,大捞一把!
  与之同时,齐和赵也继续加兵于魏,以求战争利益最大化。
  惟有南方的楚,无声无息。
  这年(公元前340年),楚宣王薨,太子熊商继位,即楚威王是也。这个楚威王熊商先生,看来与乃父作风截然不同,至少就不是那么安分守己。他见齐侯臣韩、魏之君,心里特生气,一生气就出兵,在徐州打败齐军;并且逼迫齐国罢黜管事的田婴,还亏得张丑能言善辩,那田婴才算逃过一劫呗。
  前面提过,楚王熊商够威猛。齐侯要把本国薛地封给田婴,连这种事情,楚王也生气,非但生气还要出兵干涉,吓得齐侯几乎不敢做事……就有这么牛!

  有威猛的楚王在,时时刻刻都想外出搞事;东边那个越王无彊却有眼无珠看走眼,居然把楚国当一头待宰的病猫,兴师动众决定灭亡楚国……这不是找死吗?
  “我是流氓我怕谁?” 越王无彊抱着这个态度,活脱脱一个古代的萨达姆。
  “我也是流氓,我什么时候怕过?”楚王二话没说,兴冲冲就开打。
  流氓遇上流氓,好佬碰到好佬,这世界确实奇妙。
  结果,穷兵黩武的越王很快被击败,姒无彊本人被杀死。故吴之地,直到浙江(钱塘江),通通被楚国占领。春秋时盛极一时的越国,就此树倒猢狲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史记》)
  越国从此在地球上消失,残余的贵族则“生命不止,内斗不息”,各率自己部落流散在海滨一带,分别向楚国臣服进贡。
  灭越过程中,楚军还捎带脚,在徐州又把齐国修理一下。

日期:2009-12-01 08:31:36

  002 败家子苏秦发愤图强
  历史上的灭国老手楚国,率先拉开兼并战争的大幕。
  面对越国分崩离析的可怕现实,令人大跌眼镜,也实在叫人目瞪口呆。就像萨达姆的快速倒台,曾让张教授很不理解一样,疯狂不可一世的庞然大物,咋就酱紫不经打呀?!
  “奇怪呀,不应该呀,”张教授说出大家的心声。“可能,好戏还在后头。”
  不过,那只是一种意淫;越国已经永永远远,成为历史的回声。

  可我们的心理,的确出现真空的感觉。
  一些芝麻大的小国,尚且屡打不死;一个威名赫赫人见人怕的越国,刚刚还气势汹汹、张牙舞爪,怎么说没就没了捏?还真是应一句古话,强中更有强中手,英雄好汉死枪头!
  但依然有个问题:一场大战即把越国打得分崩离析灰飞烟灭的楚,这个时期到底是强还是弱?说它强,史籍却一再告诉说,多少年来它丧城失地,领土在缩水,内忧外患干什么都不成;说它弱,分明又十分的可怕,一张口就利利索索吞掉整个越国。
  七雄中,谁能有如此高超武功?除却偷偷窃国外,成功灭人国,也就一个韩国有此记录;曾经如日中天之魏国,灭掉中山三十年,人家终究还是死灰复燃!
  可楚国,从局促丹阳一隅的“蛮夷”之邦开始,通过世代相传的南征北战,先后兼并“国家”总有四、五十个之多,兼县三百余,鼎盛时地跨今十一省,发展成战国时期头号巨无霸。

  蓬勃发展势头,从西周初年算起,持续大约七百年。历时之长,生命力之旺盛,堪称天下奇观。按现代眼光来看,完全可以写进吉尼斯“长命国”的纪录。
  看罢如此辉煌的履历,又加刚刚灭掉隔壁邻居越国,局外人很有理由相信:楚国,依然有足够的资格成为天下的统治者。
  就在灭越次年,来自洛阳的东周人苏秦,代表赵国前来郢都求见楚(威)王。
  苏秦,原只是东周都城陋巷的一介平民百姓;他却别具心眼,像候鸟似的预感到季节的悄悄变化,敏锐察觉天下大势之凶险吊诡。也就是说,他深知危险中的机会(危机)来了。
  二十郎当的苏秦先到秦国,向年青的领导人嬴驷推销“连横”之策,鼓动秦“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嬴驷倒有自知之明,认为目前毛羽未丰、文章不成、道德不厚、政教不顺;因此不可以高飞,也不可以烦大臣、役使民、行诛罚。
  嬴驷说:“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将来再说吧)
  推销员苏秦还不死心,先后上过十道书终归无效。(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
  密斯特苏,“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不得不离开秦国。形容枯槁面目黧黑,满怀疲惫的苏秦只好背着书包讨饭回家;回到洛阳乘轩里家中,老婆顾自绕麻线连头都不抬,嫂子也不给弄饭吃,爹和妈干脆懒得跟他过嘴。正宗封建大家庭,绝不是想像的那么温馨呵。

  俩老家伙虽然不明着叫骂,背地里几乎把眼珠子瞪爆,嘴里“嘶嘶”冒冷气,心里无数遍念符咒:败家子,这个现世宝,不治产业不务工商做生意,东游西逛只想着卖嘴皮吃省力饭,饿死才是活该!
  苏秦气个半死,跺脚喟叹说:“都怪秦国鬼子!”
  人有气性,其实也是好的。苏秦从此“锥刺股”,开始死用功读研究生,不相信自己不能从国君们那儿说出金玉锦绣来,迟早要替自己取得卿相之尊。在《太公阴符》的启发下,经过一年揣摩钻研,终于发明出“合纵”策略。
  归结起来,就是利用逆向思维,反其道而行之:劝大家联合攻打秦国。
  在苏秦心眼里,意识形态的东西比较淡薄,无原则就是最高原则,核心是为自己求出路谋富贵,轰轰烈烈过一生。他可不想斤斤计较于蝇头小利,更不愿本本份份去做小生意养家糊口……年轻人,谁不曾荒唐!
  因此,鼓动秦灭六国与联合六国灭秦,横竖都一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