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锋震四海》
第58节

作者: 铁血机甲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举重之时,当石墩举过头顶时,若是身体下沉,做一个深蹲动作,而后双腿发力起身,便能够举起更重的石墩。

  在举起1350斤石墩时,云生便采用了这一动作,先是举起石墩,同时下蹲,休息片刻,而后再双腿、全身、双臂用力,果然效果不错。
  大德王朝北线军营之中,由于将士们直接面对北方草原部落的骑兵,所以大部分将士都是骑兵。
  骑兵习惯于骑马,所以他们平常在练习的时候,通常也采用马步。长久以往,将士们都形成了习惯性的动作,并代代传承。
  这是一种习惯,好的习惯很重要。
  但是,有时也容易形成桎梏,禁锢人们的思想,不易创新出新的事物和动作。
  云生不断地进行训练,仔细比较马步动作与前世的举重动作,发现前世的举重动作要比现在的马步动作能多举100斤左右的大石。
  在随后的两天训练中,云生不断地为自己加码,到了1350斤时,已经达到了云生的极限力量了。

  1400斤大石是怎样都无法举起的。
  云生再次体会前世的举重动作,他忽然想起了前世的举重有两种方式,分别为抓举和挺举。
  抓举是一次性地将杠铃直接举过头顶,类似于这个世界的举石动作。
  而挺举则是分为两次,第一次先将杠铃举到胸部,而后二次发力,再将直接举过头顶。
  而挺举比抓举更省力,举得更重。
  云生心中大喜,反复练习,从双腿的站立到腿部、腰部、双臂的发力以及整个身体的协调与配合,对每一个动作不断地进行比较和研究。
  经过一天的训练和捉摸,云生终于掌握了挺举的动作要领以及使力的方法,将1400斤石墩成功举过头顶。
  50斤与1350相比较,看似相差得太多太多,但有时却会成为压倒对手的最后一根稻草。
  云生前世参加比赛时,其实很多参赛选手的水平都差不多,伯仲之间,关键是看临场发挥和细微环节。

  因此,在训练之前,教练员会将所有的比赛动作逐一分解、逐一细化,逐一研究,对每个环节做到严扣细训。
  同时,对每位参赛选手也是进行严格要求和训练,卡每一米、每一环、每一秒,争取做到精益求精。
  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
  宽洪济看后,心中大喜,这个成绩已经超过了去年的冠军成绩。

  至于1450斤,云生反复练习,却是没有成功。
  没想到在今日,云生成功激发其它参赛选手潜能的同时,也激发了自己的内在潜能,成功地举起了1450斤。
  1450斤,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距离千人将的标准只差50斤。可以说,半只脚已经踏入了千人将的行列,或者是“准千人将”。
  主持比赛的千人将再次上前,大声喊道:“下面进行第二项比赛内容,骑射比赛,请众位参赛选手上场。”
  骑射比赛,顾名思义,就是骑在马背上射箭。
  云生和其它31名参赛选手身骑战马,两腿一夹,飞跃而出,来到400步白线处。
  32名参赛选手各自相距10步,由北向南依次排开,在他们的正前方各自竖立着一个靶牌,鞋牌呈黑色。
  靶牌上面画着10个白色的圆圈,向外向内,外疏内密,分别标有1至10共10个数字。
  最中间有一个拳头大小的红色圆圈,即意为10环。
  枪骑第八旅全旅均为枪骑兵,枪骑兵不同于弓骑兵。
  弓骑兵以射箭为主业,而枪骑兵以骑战为主业。
  故射箭是枪骑兵的副业。
  但是,为了提高将士们的实战能力和综合素质,弓骑兵也进行骑战训练,枪骑兵也进行射箭训练,只不过是有主有副罢了。
  射箭与臂力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弓骑营在挑选将士时,一般都会选择臂力较大的将士。

  但是,臂力的大小也非射箭的唯一标准。
  射箭除臂力大小外,还与眼力和射箭的技巧有很大的关系。
  眼力好的战士,远距离观察目标清晰,故命中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射箭的技巧也很重要,持弓、控弦、发力的不同,射箭的远近和命中率也是大不相同。
  云生和其它众位参赛选手来到400步白线后,所有的参赛选手迅速将手中的长枪挂于枪槽之中,而后迅速地取下背上的弓箭,从箭囊中抽出弓箭,搭箭上弓。
  边关将士背负的箭囊均为铁质,呈长方体。虽然较为沉重,但却能够起到保护后背的作用,相当于为后背增加了一层防护。
  云生在第一次外出云益山脉狩猎时,被狼群追赶,不慎丢落悬崖。正是由于身背祖上留下来的箭囊,在滚落悬崖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才不致于腰背部受伤。
  每个箭囊上部有50个小孔,每个小孔内固定有一根箭矢。如此设计,是为了保证箭矢不易来回摇晃和散落。

  故每个箭囊内装有50支箭矢。
  比赛很快开始,这时在32名参赛选手前面跑来一名骑着战马的兵士。兵士的手中举着一面红旗,红旗随风飘扬。
  兵士举着红旗沿着场地奔跑,时而速度较快,时而速度较慢。红旗在风的作用下,时而全部张开,时而红旗半卷。
  云生明白,这是在测试风速的大小。
  以不同的速度,沿着场地奔跑一圈,能够让参赛选手既看清风力的大小,也能够看清风力的方向。
  风速的方向和大小,是影响射箭成绩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作为前世的一名特种兵,狙击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在狙击瞄准前,狙击手通常会抓起地上的沙土,由手中洒下,测量风速的方向和大小,以便不断地校正射击的方位和角度。
  只不过云生前世的狙击手,为了隐藏自己的藏身之地,通常是以手中的沙土判断风速的方向和大小。
  而这个世界的骑手,则是根据战场之上高高飘扬的旗帜作为判断风速大小和方向的依据。
  兵士举着红旗沿着比赛场地奔跑一圈后,迅速离场。至于风速的大小和方向,则由参赛选手自行判断。
  云生心中估测:西北风,风力约为3级,风速每秒4米。
  云生握紧手中的弓箭,搭箭上弦,他知道,骑射比赛就要开始了。
  云生手中拿的是义父宽洪济的弓箭,他原来的500斤弓箭,张力太小,已经无法适应这种级别的比赛。

  所以,宽洪济将自己800斤的弓给了云生使用。
  “开始比赛!”
  随着主持比赛的千人将一声令下,32名参赛选手个个举起弓箭,左手持弓,右手控弦,瞄准靶心,松弦放箭。
  “嗖”“嗖”“嗖”……
  32支箭矢如同出膛的子丨弹丨,迅速射向靶牌。
  “嗖”“嗖”“嗖”……
  又是32箭。

  “嗖”“嗖”“嗖”……
  又是32箭。
  32名参赛选手不断调整弓箭的方位及射箭的力度,连射三箭。
  连续射箭三次,并不是说,可以慢慢地仔细地瞄准之后再射箭,而是要求在十个呼吸之内。

  这是战场上对每一位将士的要求。
  战场之上,双方参战人数较多,人多马杂、刀光枪影,战机稍逊即失,不可能要求将士们慢腾腾地瞄准敌人之后再射箭,只要能大概地瞄准即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