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 揭开地球北纬30°的秘密》
第3节

作者: 赵家大树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地球会因此一直处于震荡状态,以调整自身的结构,以适应小行星坠落太平洋后,造成的不平衡。
  真是这样的话,地球频繁的地震,估计持续好多年。这是不是大禹的父亲鲧,接受命令治水,九年不成的主要原因呢?
  然而,这些只是猜测,想深一点,似乎没有多大的说服力。
  于是,我继续思考和挖掘《山海经》里面,古人记录下来的内容,希望从中找到更有说服力的证据。


日期:2010-06-02 09:18:50

  我对着地球仪和世界地图,反复揣摩发生大洪水的原因。
  一天,我盘腿静坐,突然有了灵感。赶紧把《山海经》山经部分,大禹对《五藏山经》批示的那一段翻开来,对照地图,找出大地东南西北四个极点(这些极点是如何确定,在解读《山海经》里介绍),画成两条连线。两线得到一个交叉点,正好在地球仪的东经60°,北纬30°附近。
  东经60°北纬30°,好神奇呀!怎么这么巧!难道古人也有地球仪吗?他们所确定的地球中心点,怎么会与西方人发明的地球仪的经纬度,如此巧合!说不定从西方传过来的地球仪,是远古一直流传下来的?
  想得太远了,回到正题吧。太巧合了,使我有些怀疑。我拿不定主意,于是继续对着地球仪和几张世界地图发呆。
  我不断移动地图的方位,反复比较东西南北四个极点的位置和距离,看看有什么变化。似乎没有什么异样。

  忽然,我意识到,大洪水之后,古人做调查时,依然用大洪水之前的历法,使用过去的地理资料。那么,大地东南西北四个极点在山经里有记载,这个大地中心点,是不是也有记录呢?
  我立即在世界地图上查看在东经60°北纬30°附近的山。哗!找到了!
  原来,南山经的第三条路线,即南次三经,就在北纬30°,从古埃及开罗城西出发,一直往东,到达最后一座山,正好是东经60°,就是在今伊朗高原,扎黑丹附近的一大座山。
  再仔细查看地图,原来这座山的位置很特别,位于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交界,山的东面是今高德济雷盐沼,西面是卢特荒漠。
  好荒凉哦。看到这个到处都是荒漠的地方,几乎找不到城市,人烟十分稀少,一片荒凉的地方,我有些失望。古人记录下来的山,都是远古时候的天下名山,怎么会是这个样!

日期:2010-06-02 10:43:58

  不过,我的心情很快就阴转晴了。为什么?我们来看看《山海经》,古人对这座山的记载:
  原文:又东五百八十里,曰南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水。有穴焉,水出辄入,夏乃出,冬则闭。佐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海,有凤皇、鹓雏。
  译文:再向东行走,直线距离五百八十里,叫南禺山(今伊朗扎黑丹西北,萨尔哈德高原的一座大山,海拔2300米)。山上蕴藏丰富的黄金和玉石。山下有很多溪水流出。山中有一个洞穴,水从洞中流出,到洞口之后往回流;到了夏天,洞内的水才会流出洞外,冬季没有水流出。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佐水,向东南方流去,注入大海(今阿富汗高德济雷盐沼)。山中有凤凰和鹓雏。

  呵呵,当年这里的环境与现在完全不一样!如今山东边的高德济雷盐沼,西面的卢特荒漠,原来都有广阔的水域,像大海一样。
  那么,当年大片的水域,是什么时候干涸的?这个我不知道,也找不到相关资料。只知道四千年后,现在这里成为沼泽,变成了荒漠。那一定是地球的运行,在四千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啊,您以为呢?
  根据《山海经》的记载,这座山上有黄金和玉石,还有凤凰和鹓雏。这个信息非常重要。
  凤凰!大家听说过吧,不是凤凰涅槃的神话凤凰,也不是作为图腾的凤凰,而是一种远古时期真实存在的禽鸟。
  古人记录凤凰的形状像野鸡一样,羽毛的花纹五彩,头部的花纹形成一个德字;翅膀上的花纹形成一个义字;背部的花纹形成一个礼字,胸部的花纹形成一个仁字,腹部的花纹形成一个信字的吉祥禽鸟。
  什么是鹓雏?庄子在《秋水篇》里,对鹓雏做了介绍,说它每年往返于南海和北海,途中非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练食,即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醴泉,即甘美的泉水不饮。但没有说它的形状。

  虽然古人没有记载鹓雏的形状,但我相信它和凤凰一样,也是一种吉祥的禽鸟吧。
  大家想想,有黄金和玉石,还有吉祥的禽鸟凤凰和鹓雏的地方,那必定是一块风水宝地无疑了吧。当年那里的环境,肯定十分优美!这也没有问题吧!
  可是,现在这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却十分恶劣。
  古人所说的“沧海桑田”,原来不是地球几十万年的演变,仅仅四千年而已。四千年相对地球生命而言,就像我们一眨眼。在这里,似乎一切现代天文、地理、环境科学的理论都失效了,所有的计算机模型推演都见鬼了。
  仅仅是四千年,怎么可能有如此巨大的变化呢?我很是纳闷。自己不能相信自己的判断,只好继续寻找。

日期:2010-06-03 09:26:54

  我回头仔细查看南次三经的每一座山,细心分析古人对各山的记录。发现在祷过山(今埃及苏伊士东,一座海拔800米的大山,正好在北纬30°,东经33°),古人记录山下到处是犀、兕和象。
  北纬30°的地方,原来有犀和象。再找来犀牛、大象的资料。一看,更纳闷了。现在犀牛和大象没有生活在北纬30°的,它们都生活在热带地方,比如东南亚大森林,非洲大草原,中国南方的动物园里。
  于是,我放宽视野,找出《山海经》里记载在北纬30°附近的各条山经的各座山,查看古人记录的情况。
  在中次八经的美山(今湖北当阳市西,北纬30.5°,东经111°,巫山东边的一座山,海拔800米)。山上野兽众多,最多的是兕和野牛,还有很多闾、麈、野猪、鹿。
  中次八经的琴鼓山(今安徽石台县南,北纬30°,东经117°,黄山北部的一座山,海拔1400米)。山中飞禽走兽众多,有很多野猪、鹿、白犀,还有很多鸩鸟。

  中次九经的鬲山(今四川都江堰北,北纬31°,东经103°,邛崃山的一座大山,海拔4800米)。山中有很多野兽,最多的是犀、象、熊和罴,还有很多猨和蜼。
  此外,在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上,还有几座山也有类似的野兽。
  中次九经的岷山(今西藏洛隆县东,北纬31.5°,东经96°,唐古拉山的一座大山,海拔5000米)。山中飞禽走兽众多,有很多犀、象和夔,还有很多翰鸟和鷩鸟。
  西次二经的茋阳山(今西藏尼玛县东北,北纬32°,东经90°,青藏高原上的一座山,海拔5200米)。山中的野兽大多是犀、兕、虎、犳和乍牛。
  西次二经的众兽山(今西藏尼玛县北,北纬32°,东经88°,青藏高原上的一座山,海拔6000米,山周围有丰富的水源)。山中野兽以犀、兕居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