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今夜没骚动》
第57节

作者: 秋思混沌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7-13 21:16:42

  (第八章之六)
  那天晚上,杨主席率大狗、二羊、三牛、四驹们在太公庄大街上敲锣、喊叫了几个时辰,可直到月上中天,一场斗地主的大会却就是没开起来。“落后”的太公庄人直到若干年后仍叹:那真是一群二流子瞎胡闹呢!
  那时仍在学堂教书的杨主席夫人史小兰,就曾奔到戏楼上劝阻夫君。也许是地主阶级出身的小学女教师政治觉悟太差,她竟斥责丈夫带一帮闲人闹革命是丢人的事!她说丈夫再这样胡闹下去,连她都没脸见学生跟庄里人了!
  当时戏楼台口正中一张条桌上,一“盏”(口)大老碗菜油灯燃得明晃晃。史小兰老师在台上斥责规劝丈夫那阵,丈夫的一群革命弟兄却瞪眼死盯着她看,是油里油气、死乞白赖的看!革命弟兄们对自己“领袖”杨主席在革命受挫后的沮丧和羞怒毫不理会,他们只是瞪眼看“领袖”年轻美貌的女人,看着、看着,就嘀嘀咕咕、长吁短叹:
  娘个屄、娘个屄呀!人家财东小姐就是不一样、不一样啊!榆林、米脂城的洋学生怕个个都这样心疼吧?
  肯定么!国栋狗日的八成进过榆林、米脂城,才把这么心疼的洋学生拐到手咧!
  人家是西口外人,不是榆林、米脂城人;洋学生啥地方都有呢!
  ……
  革命弟兄们在革命受挫后,显然不像他们的“领袖”杨主席那样心绪不佳,而“洋先生”史玉兰的闪亮登台,竟大大刺激了他们的兴奋值!他们对“领袖”艳福的艳羡神情和嘀咕、感叹,气得本来正窝火的“领袖”破口大骂了:

  日你个先人!就你们这群闲人、地痞、毬样子,太公庄土改革命咋能搞起来嘛?!
  可“闲人、地痞、毬样子”们却嬉皮赖脸并不生气,他们反倒更放肆的对那时尚无威慑力的“领袖”起哄:
  主席你甭急、你甭急么!咱坚决跟你耍革命,咱没麻达跟你耍革命!要是把你这样心疼的洋先生媳妇能耍到手,咱哪怕把啥都豁出去也跟你耍革命!
  没麻达、没麻达!咱保险跟主席耍到底,保险耍到底!今黑斗地主会没开起来,明黑咱接着再敲锣、再传人!

  肯定咧!咱弟兄们哪怕把全庄人一个个往戏台下拉,也非把这革命耍成不可!
  ……
  “官油壮捻子”的大老碗油灯里,黄亮的菜油已退下一寸多;可台下依然不见一个来参加斗争会的人影;而台上的一角,倒是有几个早被杨主席喝令来等候接受斗争的地主,却个个一脸严肃,一脸认真待命的神情。
  公元1950年那个夜晚,在我们古老的渭水边上古老的太公庄,当时的情形就是这样;我们那里人说到底还是“太腐朽、太落后”啊!
  于是,新中国第一代共产主义战士杨国栋同志,就要在这样“陈旧、腐朽、落后”的古庄里,开始发动那场史无前例(对我们那一带来说)的伟大革命;而杨同志面临的内外交困和艰难尴尬自然可想而知。那时农会组织的各种物质条件也近乎于0,空有其名的村级权力机构简直连一盏正时兴的气灯(气压油灯)都没钱买;那大老碗油灯和碗里的菜油,是杨主席从庄里祠堂端来的;被陈年污垢油渍染得乌黑的大老碗,不知是庄里哪个朝代先祖传下来的;碗里的油是杨主席下午才添的——亏得主席在遍布蛛网的祠堂一角找到民国甲长留下的半坛菜油,要不,晚上开斗争会需耗的灯油都得革命“领袖”杨主席从自己羞涩的囊中掏钱买。庄里的农会组织,那时实际上就是刚挂在祠堂门口的一块竖式牌匾:

  陕西省东陵县太公乡太公庄农民协会
  白底黑字的崭新牌匾是杨主席从县里扛回来的;县农会工作部代各村农会做牌匾的钱,各村一律欠着;太公庄的欠条当然是杨主席打的。不过,县农会工作部耿福祥部长很体谅下面的实际困难,耿部长对小杨主席说,先快快把工作开展起来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牌子欠款不急还;等斗倒地主、等清算了地主浮财,等你们太公庄农会有了经济实权后,造一块牌子的钱还算钱吗?从地主家随便挖一根金条出来,就够给全省每个村农会做牌匾了!

  其实那一阵太公乡各村农会组织的牌子下,农会主席、副主席、文书委员、武装委员、妇女委员、财产清算委员等,都是由各农会主席同志一肩挑兼着的。身为各村革命统帅的农会主席们,都在县里参加过土改工作讲习班;而农会组织的部门大将,那时全虚位以待——每把交椅都等着革命斗争中涌现的革命英豪来坐呢!一朝天子一朝臣;红彤彤的新中国政权,从京城首都到太公庄,有多少交椅等着共产主义英豪们来坐呀?全国十大元帅是京城“龙椅”上的毛爷后来封的;可太公庄的“几大元帅”,自然该由太公庄“龙椅”上的杨主席来封了。杨主席要根据庄里革命英豪们的革命动力、革命热情、革命斗志和革命业绩来封;杨主席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干部,是任人唯贤、任人唯才、有史以来最公正的人民干部,他要像当年“文王访贤”(周文王选人才的典故在我们那一带妇孺皆知)那样,最后在太公庄村西口发现了用无饵直钩垂钓渭水的姜子牙(我们那一带人这么传说)。文王在太公庄村西口“访”到姜太公是千真万确的事呢!不然太公庄为啥叫太公庄?而太公乡为啥不怕跟太公庄重名也要叫太公乡?太公庄村西口的渭水边为啥有“太公垂钓处”的石碑?这都是实实在在的证据嘛!而公元1950年,历史就把周文王、毛主席般的使命在太公庄赋予我们杨主席了。

  说起来那时各村农会的“大将、元帅”们虽没封,可各村农会给县农会工作部上报的“正式在编”会员花名册,却都列了数百、上千人不等。铁打的营盘水流的兵;兵是多多益善、万万不可少的!花名册上那些“兵”们咋来的呢?是各农会主席们在县里参加完土改工作讲习班回村后,先根据刚学过的毛主席光辉巨著——《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挨个对全村成年人“深刻分析”过,搞清了“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革命的首要问题”(引号内为毛泽东原话),再请学堂先生帮忙造出的名册。

  (待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