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军神——李靖大将军传奇》
第59节

作者: 怀旧船长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李靖一听,这李元吉把这七百余人当成他的人了。于是说:“齐王殿下明鉴,这些旧部,是李靖费神游说之后,方始答应同李靖南下的。这事,臣是按皇上的旨意行事,为平定南方招抚的旧部,还请殿下理解。”
  “难道这北边不是大唐的江山?”李元吉马上就不高兴了,“南边的那些蛮人,让父皇封几个官儿也就平定了,还用什么兵?再说,就你这七百人,能与萧铣四十万人抗衡?”
  “请殿下以大局为重。”李靖道,“目下人马虽然不多,但可慢慢招募补充。皇上心忧南方,关中、北方的军马急需南方物资供给,所以臣也是勉为其难。”
  李元吉一听,知道李靖是断断不肯将兵马给他了。又一想,这李靖是二哥的人,要是自己生拉硬拽,把他留在太原,二哥又会到父皇那里奏本。于是阴着脸说:“好吧,反正都是为国家出力,但愿你这七百兵马能平定南方。”话语中不无讥讽。
  李靖没有在意,起身谢辞李元吉,出城回营去了。
日期:2012-04-19 16:58:21

  其时李世民率领大军,在长安通往西北的要冲高墌城(今陕西长武县之北)下深沟高垒。此前,薛仁杲多次战败唐军。唐军但闻薛仁杲兵到,都吓得两股战栗。
  李世民深知薛仁杲粮草将尽,算准薛军必出城攻战,便命行军总管梁实在浅水原扎营,诱惑薛仁杲兵马。薛仁杲遣大将宗罗睺,出动全部精骑两万出战。这宗罗睺先前是贼帅,有万夫不当之勇,出城后径往梁实营中压来,梁实按李世民吩咐,只凭借险要坚守,并不出战。
  等到宗罗睺大军疲惫,李世民遣右武候大将军庞玉列阵于浅水原。浅水原是一片开阔地带,正适合宗罗睺骑兵奔驰。宗罗睺大喝一声,挥起狼牙棒,一马当先,向庞玉阵中杀来。身后两万铁骑掀起阵阵烟尘。唐军拼死抵挡,奈何宗罗睺的骑兵马快刀沉,瞬间就将庞玉的兵马打得只得招架之功,一时惨叫四起。眼见庞玉不支,突然,浅水原北方三声炮响,李世民一马当先,挥舞长槊,从宗罗睺侧翼掩杀过来。宗罗睺在马上看见了李世民,回身引五千骑猛扑来敌。李世民大声呼喝,军士奋勇争先,双方胶着,直杀得血流成河。

  李世民振臂挑死敌军一名偏将,顿感不支。他咬紧牙关,深知此战若败,西北再无屏障,薛仁杲必提兵攻长安。但正如房玄龄所说,这西凉人悍勇异常,即使用计,也只能打成平手。正焦灼间,突然听到东边人喊马嘶,一彪军马,旋风般急驰而来,当首一将,白马银盔,手挥宝剑,向宗罗睺阵中杀来,正是李靖。
  李世民精神复振,挥槊前冲,顿时挑落三四名兵士。宗罗睺见东面来了敌军,心神一慌,还没明白过来,但听“嗖”的一声,一支羽箭向自己飞来。宗罗睺不愧是沙场悍将,迅速低头,但那箭疾如流星,射飞了他的盔缨。紧接着,第二箭又至。宗罗睺大喊一声,歪头咬住了箭杆,但几颗门牙顿时松脱。第三支箭,他无法避开,正中左肩。幸好他身强体壮,并未落马,而是勒转马头,往城池方向逃去。

  射箭的是薛宗胜,因距宗罗睺约二百步,又在马上拉弓,准头差了些,但已令唐军大为振奋,欢声雷动。
  一时间,李世民、李靖、庞玉三支军马同时发起冲锋。敌军见主帅受伤,均无心恋战,护着宗罗睺后撤。唐军全力掩杀,特别是李靖带来的七百余勇士,在山上训习久了,此时正派上用场。薛仁杲精锐顿时大溃,被斩首七千余级,余下军马退入城中。
  (未完待续)
日期:2012-04-19 17:03:55

  【第二十一章 率部南征】

  李世民见了李靖,大喜道:“靖公,亏你来得及时。现下敌军溃散,我军宜乘胜追击,一举擒获薛仁杲。”
  李靖正要发话,李世民的舅舅窦轨一把拉住李世民的马,道:“不可!宗罗睺虽败,但薛仁杲凭借坚城,一时不易攻下,不如按兵不动,看看形势再说。”
  李世民摇头道:“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舅舅不要再说了。靖公,你认为如何?”
  李靖道:“秦王用兵,天赋神授,臣愿陪殿下追击薛军。”
  于是李靖率七百余新军,跟随李世民,追到城下,见薛仁杲已在城下列阵。李靖登高观其阵营,只见旗帜稍显散乱,但整体看上去仍如铜墙铁壁,若发起冲锋,多半会陷入敌阵。
  李世民问李靖:“靖公,若此时出战,结果如何?”

  李靖道:“敌众我寡,若力战,恐怕会损兵折将。但我观薛军阵营,表面上队伍雄壮,然而稍加留心,就会发现旗帜不整,鼓点杂乱。旗鼓乱则人心浮动,殿下浅水原一战,已破薛仁杲精锐,震慑敌胆,我料敌军之中,有将领已生归顺之心,不如打出招抚大旗,离乱其军心,一战可定。”
  李世民笑道:“靖公之见,正合我意。”于是在泾水对岸扎营,令军士树起招抚大旗,挑选嗓门大的军士组队,轮番劝说对岸的敌军归降。薛仁杲继位后,刚愎暴戾,手下将领多有不满。唐军这一招降,薛仁杲大惧,连忙撤军回城拒守。
日期:2012-04-19 17:04:38

  天至黄昏,唐军逐渐聚到城下,包围了高墌。李靖率先引七百余旧部,绕城奔驰,将招降书射入城内。招降书历数薛仁杲不顾百姓死活,争强好战,不体恤将士,必遭唾弃;又列举李世民知兵爱民,凡投降者皆不问罪,早降者论功行赏。

  这雪片般的书信飞入城中,本来就不愿跟随薛仁杲的将士们,更加坚定了归顺唐朝的决心。于是各营纷纷商议,在夜半开城出降。
  是夜,星光满天。决心投降的将士,偷偷开了城门,向唐军阵营跑来,交出马匹兵器,请求秦王收留。李世民并不收缴他们的兵器,也不趁城门大开而乘虚入城。就这样,一夜之间,薛仁杲的军队跑了大半。
  薛仁杲见大势已去,长叹一声,只得在天明后出城投降。一代枭雄,终于被李世民平灭。后被押回长安斩首,余众皆被赦免。
日期:2012-04-19 17:05:40

  大军回长安,李渊在御书房召见李世民,大赞二郎英勇。李世民趁机在父亲面前称赞李靖忠勇,只身到刘武周所控之地招回旧部,帮助自己一战而定薛仁杲。
  李渊听罢,拈须道:“李靖这个人,忠心还是有的。当年,他为报杨广知遇,竟要跑到江都去告发朕。这种人,当然比那些朝三暮四的人可靠。现下萧铣正挥舟师,欲图夷陵、取巴蜀,朕就准你所奏,让李靖经略萧铣吧。”于是传李靖入御书房觐见。
  在李靖还未进宫的时候,李渊对李世民说:“二郎,这中原及北边的战事,有你,父皇放心。但这南边之事,还得有得力人才行。萧铣已据荆州,若夷陵有失,巴、蜀有可能得而复失。现在,守在夷陵的前隋郡丞许绍,既不依萧铣,也不降朕,到底是什么意思?”
  李世民道:“这位许绍,据说在夷陵任上官声不错。他与萧铣近在咫尺,却没有降他,说明他心中只有父皇。父皇曾与他有同窗之谊,这分情义他是不会忘记的,只需父皇修书一封,忆念当年情谊,料想他会尽心为父皇办事。”
日期:2012-04-19 17:10:13

  李渊点点头道:“许绍为人,与李靖相似,讲究忠义。现在杨广已死,朕再动情晓理,料想许绍念及前谊,必来相投。”于是亲笔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交给李世民,让他密遣得力人送往夷陵,劝降许绍。
  正在这时,太监报李靖已至御书房外。李渊赶忙坐直了身子,轻咳一声。李世民则垂手立于一旁。

  “微臣李靖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靖迈进门槛,按制磕拜。
  “药师请起。”李渊道,“这里只有我们父子二人,药师不是外人,坐下说话吧,”
  “谢陛下。”李渊可以随便,但李靖不能随便,仍然站着。
  直到李世民亲手为他搬了把凳子,他才将半边屁股挂在凳子边缘。
  “药师,此去南方,路途艰险,你要倍加小心。”李渊道,“现下朝廷钱粮吃紧,必须尽快拿下萧铣,使百姓迅速恢复耕种。你有什么要求,可以提出来。”
  “陛下,萧铣日益坐大,恐非一时能够平复,宜作长远打算。”李靖道,“臣当竭尽全力,辅佐赵郡公。”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