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年代》
第21节

作者: 九周仁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临行前,谢迁望着自己居乡十六载,同儿子一起修建的“肥遁”、“嘉遁”二园,内心感慨不已。

  表面上安逸了十六载,但谁又见到自己独处时的忧容,终究还是逃不过自己的本心啊!
  谢迁不知道的是,杨廷和的这封书信写了两份,另一份此时正在费宏手中。
  与谢迁不同的是,费宏已经接旨了,书信是在接完旨后才知道。
  费宏低头细细默读着书信,不由嗤笑一声:“杨廷和这老匹夫怎会吃这么大的闷亏?居然被逐出了内阁,哈哈哈,有趣,咱们这位即位不过月余陛下真是太厉害了!”
  虽然嘴上不依不饶地笑骂着,但费宏的心中却没有丝毫喜悦之情。他和杨廷和交往甚密,从最初的上下级关系,到被杨廷和力荐一同入阁辅政的同僚,最后成为了无话不谈的知己好友。
  如今看着老友被陛下逐出内阁,心中感到好笑的同时也难免有兔死狐悲之感。杨廷和这封信表面上是在向自己介绍当今朝堂局面,了解杨廷和的费宏已经看出了里面的求援意味。

  杨廷和在信中已经点明了文臣集团与朱厚现在最大的矛盾—礼法之争。
  费宏虽然同样赞同他们的观点,朱厚理应奉孝宗为父,但他觉得没有必要因为此事与朱厚争执不下。
  如今朝堂百废待兴,群臣应是辅佐陛下以重整朝纲为主,值得关注的不应该是这件于朝堂、于百姓而言都无太大意义的事。
  即便因为宗法礼制,此事也不必急于一时,待陛下熟悉朝堂后自会明白文臣集团的力量,没有必要在此时强行进谏,甚至略有“逼宫”之嫌!
  花费这么多的精力只为让陛下认孝宗为父?又或者是群臣不肯交还朝政大权?真的有这个必要吗?

  “介夫啊!真的有这个必要吗?陛下虽年幼,但你亦知晓陛下极有主张,为何不顺势而为啊!”
  因此,对于杨廷和等人固执己见,甚至于暖阁之中逼迫陛下的行为,费宏更是气愤不已!
  陛下迟早会亲政,现在与他产生太多的矛盾,难免会被其“秋后算账”!历朝历代可并不少见,天家之人都是出了名的刻薄寡恩,无情无义。
  费宏自然清楚杨廷和是怎样的人,一心为国的傻子,即便当初位极人臣,他也不会有僭越之心。但他害怕这位老友因为固执己见,触怒陛下,导致最后被清算。
  “活该你个老匹夫,忘了怎么为人臣子了吧!”
  “告诉费寀,即刻清点行装随我入京,咱们去看看杨廷和那个老匹夫被陛下收拾的惨不惨!哈哈哈……”
  费宏看完信后,转身对一旁的侍从道。
  他想要即刻入京劝劝这位老友,有些事情是真的没有必要,更何况杨廷和现在只是一个翰林兼日讲官,连品秩逗没有,连上朝议政得资格都没有,何必啊!
  费寀同样被朱厚降旨起用,恢复翰林编修之职,他自幼聪慧,在费宏的影响下勤奋苦读,颇有学识,且刚直不阿,凡事秉笔直书,堪称忠良,这种“买一送一”的好事朱厚可不会错过。

  而且历史上曾费寀曾出任经筵讲官,因其学识广博,形貌昳丽,且言无方音,深受熜哥信任。朱厚早就想把杨廷和这老东西换掉了,天天日讲被骂谁乐意,而且人家费寀学识又不差,长的还好看,说话又好听,比起杨廷和这糟老头子不知好到哪儿去了。现在有了备用讲官,自然不能错过。
  半个时辰后,费宏和费寀随宣旨的一众钦差踏上了入京之路。
  此时坐在乾清宫御书房中的朱厚烦躁不已,心中怒火冲天,而跪在地上的朱宸三人正一脸无辜地望着他。
  锦衣卫的改组确实是朱厚授意的,他觉得偌大的锦衣卫在职能方面模糊不清,专事没有专人负责,导致办事效率相当低下。而且如今的锦衣卫根本没有效率可言,简直就是一个魑魅魍魉横行的贼窝,从东厂提供的密报来看,卫所中肆意妄为的人数不胜数,一条条的罪状令人触目惊心!朱厚已经在暗中命朱宸等人率禁军亲卫按名单逮捕了卫所中作奸犯科的毒瘤,而锦衣卫刚好这次可以彻底打碎重组,浴火重生。

  但朱厚似乎忘了这些人如若背后没有人撑腰,他们也不敢做出如此丧心病狂的罪行,因此这几日朱厚的麻烦就一直没停过。
  他现在算是明白为什么杨廷和这老东西只逮捕了江彬及他的亲信下狱,因为剩下的这些害群之马竟多多少少都与朝堂重臣和勋贵外戚有所牵连!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明朝的爵位只分封给宗室和功臣外戚,只有公、侯、伯三种无封邑的爵位,且“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大明律》更是规定“文官不许封公侯”。
  无军功不得封爵!文臣不得封爵!
  这就导致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对于那些有功于朝堂的大臣们该怎么办?一个萝卜一个坑,总不能为了赏赐他们而专门罢免他们的上司吧?还有那些已经位极人臣的内阁大臣们还有什么能封赏的?难不成将皇位让给他?人家也不敢要啊!
  因此历代帝王为显示恩宠,选择荫封他们的子嗣为禁军职员,以示信任,如朱厚封内阁大学士梁储之子梁次摅为锦衣卫副千户,就是为了安抚被自己逐出内阁的梁储。
  但这也就造成了锦衣卫中官二代横行的局面,大部分都是官宦子弟。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顶头上司江彬等肆掠朝堂,他们这些官二代便为祸乡里,胡作非为的本性便马上暴露无遗,强抢民女,鱼肉乡里,无恶不作,所以这次下狱的锦衣卫大多都是这些官宦子弟。

  以至于到朱厚登基之时,锦衣卫已经从显赫无比的帝王爪牙变为了神人共厌的过街老鼠!因此锦衣卫的改革迫在眉睫!
  杨廷和这老东西不声不响地给朱厚挖了这么大的一个坑,而朱厚想要彻底掌控锦衣卫就不得不往坑里跳,气的他牙痒痒!
  相反朱厚还不能怪他,毕竟杨廷和设计逮捕了首恶江彬可是有大功的。至于锦衣卫中其他人那是皇帝陛下的事情,锦衣卫本就是他的亲军,杨大牛是无权处置的,不敢僭越。
  这几日不少大臣都明里暗里地向朱厚周围身边的人打探口风,因为他们的子嗣突然被朱宸率禁军抓走,内心惶恐的同时也担忧自家子嗣,对于自家子嗣的本性这些大臣若说不知道肯定是不可能的,甚至还亲手给他们擦屁股。就连一向深居简出的张太后都曾派人询问过朱厚此事,毕竟武将勋戚中也有不少子弟在锦衣卫任职。
  朱厚虽然表面上两点一线地躲在文渊阁和御书房中进学修德,摆明了不想搭理他们。但暗地里提点朱宸等人快刀斩乱麻地将锦衣卫彻底改组,早日成为自己手中的利刃!
  他就是要开启特务统治!在撤除了各地的镇守太监和守备太监后,对于这些普遍由文臣出任的掌握兵马大权的封疆大吏,朱厚是不敢过多信任的。如今的大明在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粉饰下看似风调雨顺,只有朱厚知道在这“太平盛世”下掩埋了无数的血与骨!
  也只有他知道大明北境的鞑靼部迎来了一位堪称中兴之主的俺答汗,并在他的带领下正在吞噬其他部落,势力正在急剧膨胀!而大明南岸沿海地区,原本的私盐贩子汪直在亲自体验了海运贸易给他带来的巨大利益后,选择了招募雇佣那些倭寇武士,也就是海盗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